第十九章 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1原子核的组成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_5

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1原子核的组成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_5

原子核的组成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7~9题为多选)1.关于γ射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它是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放射的B.它是原子内层电子受到激发时产生的C.它是一种不带电的光子流D.它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解析:γ射线是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发出的波长极短的电磁波,是一种光子.2.如图为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射的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用粒子流A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B,经研究知道( A )A.A为中子,B为质子B.A为质子,B为中子C.A为γ射线,B为中子D.A为中子,B为γ射线解析:用放射源钋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即中子流,中子轰击石蜡,将氢中的质子打出,即形成质子流,所以A 为中子,B为质子,所以A正确.3.32He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核聚变是利用轻核聚合为较重核释放出巨大能量为人类提供能源),下列关于32He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32He与31H互为同位素B.32He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C.32He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D.32He代表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3个中子的氦原子解析:32He核内质子数为2,31H核内质子数为1.两者质子数不等,不是同位素,A错误.32 He核内中子数为1,B错误,C正确.32He代表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D错误.4.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在电场中分成A、B、C三束,如图所示,其中( C )A.C为氦原子核组成的粒子流B.B为比X射线波长更长的光子流C.B为比X射线波长更短的光子流D.A为高速电子组成的电子流解析:根据射线在电场中的偏转情况,可以判断,A射线向电场线方向偏转,应为带正电的粒子组成的射线,所以是α射线;B射线在电场中不偏转,所以是γ射线;C射线在电场中受到与电场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应为带负电的粒子,所以是β射线.5.图中曲线a、b、c、d为气泡室中某放射物发生衰变放出的部分粒子的径迹,气泡室中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以下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D )A.a、b为β粒子的径迹 B.a、b为γ粒子的径迹C.c、d为α粒子的径迹 D.c、d为β粒子的径迹解析:γ粒子不带电,不会发生偏转,故B错.由左手定则可判定,a、b粒子带正电,c、d粒子带负电,又知α粒子带正电,β粒子带负电,故A、C均错,D正确.6.若用x代表一个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y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z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对234 90Th的原子来说( B )A.x=90,y=90,z=234B.x=90,y=90,z=144C.x=144,y=144,z=90D.x=234,y=234,z=324解析:在234 90Th中,左下标为质子数,左上标为质量数,则y=90;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x=90;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去质子数,z=234-90=144.所以B项正确.7.在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后,人们对放射线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天然放射现象中共放出了三种射线,图为这三种射线贯穿物体情况的示意图,①②③各代表一种射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DE )A.三种射线均来源于原子核B.射线①的电离能力最弱C.射线②为高速的质子流D.射线③可以用来检查金属内部有无砂眼和裂纹E.射线③是一种高能的电磁波解析:α、β、γ三种射线均来源于原子核,其中γ射线是原子核从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时发出的,故A正确;射线①用纸可以挡住,说明穿透能力最弱,是α射线,α射线电离能力最强,B错误;射线②是高速电子流,故C错误;射线③是γ射线,γ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穿透能力最强,可以用来检查金属内部有无砂眼和裂纹,故D、E正确.8.228 88Ra是镭226 88Ra的一种同位素,对于这两种镭的原子而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A.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质量数B.它们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原子序数C.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和不同的中子数D.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和不同的化学性质解析:原子核的原子序数与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都是相等的,且原子核的质量数(核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由此知这两种镭的同位素,核内的质子数均为88,核子数分别为228和226,中子数分别为140和138;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核外电子数决定,因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故正确选项为A 、C.9.质谱仪是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为某种质谱仪的原理图,现利用这种质谱仪对氢元素进行测量.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从容器A 下方的小孔无初速度飘入电势差为U 的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最后打在照相底片D 上,形成a 、b 、c 三条光谱线.关于三种同位素进入磁场时速度大小的排列顺序和三条光谱的排列顺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D )A .进入磁场时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氚、氘、氕B .进入磁场时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氕、氘、氚C .a 、b 、c 三条光谱线依次排列的顺序是氕、氘、氚D .a 、b 、c 三条光谱线依次排列的顺序是氚、氘、氕 解析:加速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qU =12mv 2,则有v =2qUm,三种同位素电荷量q 相同,速度的大小取决于质量的倒数,所以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氕、氘、氚,选项A错误,B 正确;进入磁场后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由qvB =m v 2r ,并把v 代入,得r =1B2mUq,由于它们的电荷量均相同,则氚核的偏转半径最大,所以a 、b 、c 三条光谱线依次排列的顺序是氚、氘、氕,故选项C 错误,D 正确.二、非选择题10.有J 、K 、L 三种原子核,已知J 、K 的核子数相同,K 、L 的质子数相同,试完成下列表格.原子核 原子序数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 J91899K ZA10 8 L1019109解析:原子核的质量数是质子和中子的总和.11.质谱仪是一种测定带电粒子的质量及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如图所示,离子源S 产生的各种不同正离子束(速度可看成零),经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有界匀强磁场,到达记录它的照相底片P 上,设离子在P 上的位置到入口处S 1的距离为x .(1)若离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加速电压为U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求x 的大小. (2)氢的三种同位素11H 、21H 、31H 从离子源S 出发,到达照相底片 的位置距入口处S 1的距离之比x H ∶x D ∶x T 为多少?答案:(1)2B2mUq(2)1∶2∶ 3解析:(1)离子被加速时,由动能定理得qU =12mv 2,进入磁场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qvB=mv 2r ,又x =2r ,由以上三式得x =2B2mUq.(2)氢的三种同位素的质量数分别为1、2、3.由(1)结果知x H ∶x D ∶x T =m H ∶m D ∶m T =1∶2∶ 3.。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九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含答案(完美版)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九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含答案(完美版)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九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安徽省蒙城县板桥中学办学特色较好,校园文化建设主题鲜明新颖,学校提倡“国学引领,孝老敬亲,家校一体,爱满乡村”.如图,若用“C4”表示“孝”,则“A5-B4-C3-C5”表示( )A.爱满乡村B.孝老敬亲C.国学引领D.板桥中学2、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由四个格点A,B,C,D,以其中一点为原点,网格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其余三个点中存在两个点关于一条坐标轴对称,则原点是()A.A点B.B点C.C点D.D点3、如图是人民公园的部分平面示意图,为准确表示地理位置,可以建立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若牡丹园的坐标是,南门的坐标是,则湖心亭的坐标为()A. B. C. D.4、如图,在5×4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点O,A,B在方格纸的交点(格点)上,在第四象限内的格点上找点C,使△ABC的面积为3,则这样的点C共有( )A.2个B.3个C.4个D.5个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b)到x轴的距离为4,则P点坐标为( )A.(-3,4)B.(-3,-4)C.(-3,4)或(-3,-4)D.(3,4)或(3,-4)6、如图所示是围棋棋盘中的一部分,放置在某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白棋②的坐标是(﹣3,﹣1),白棋④的坐标是(﹣2,﹣5),则黑棋①的坐标是()A.(﹣3,﹣5)B.(0,0)C.(1,﹣4)D.(2,﹣2)7、如图是一所学校的平面示意图,若用表示教学楼,表示旗杆,则实验楼的位置可表示成()A. B. C. D.8、如图,若象棋盘上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将”位于点(1,-2),“象”位于点(3,-2),则“炮”位于点( )A.(1,-1)B.(-1,1)C.(-1,2) D:(1,-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圆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与该圆的半径相等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同的坐标可以表示同一点C.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一定有实数根D.将△ABC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E,则△ABC与△ADE不全等10、已知点A(﹣1,m),B(1,m),C(2,m+1)在同一个函数图象上,这个函数图象可以是()A. B. C. D.11、小米家位于公园的正东100米处,从小米家出发向北走250米就到小华家,若选取小华家为原点,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正方向建议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公园的坐标是()A.(﹣250,﹣100)B.(100,250)C.(﹣100,﹣250)D.(250,100)12、如果用(2,15)表示会议室里的第2排15号座位,那么第5排9号座位可以表示为()A.(2,15)B.(2,5)C.(5,9)D.(9,5)13、如图,雷达探测器发现了A,B,C,D,E,F六个目标.目标C,F的位置分别表示为C(6,120°),F(5,210°),按照此方法表示目标A,B,D,E的位置时,其中表示正确的是()A.A(4,30°)B.B(1,90°)C.D( 4,240°)D.E (3,60°)14、下图是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的北京世园会部分景区图.若这个坐标系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表示竹里馆的点的坐标为(-3,1),表示海坨天境的点的坐标为(-2,4),则下列表示国际馆的点的坐标正确的是()A.(8,1)B.(7,-2)C.(4,2)D.(-2,1)15、小敏的家在学校正南方向150 m,正东方向200 m处,如果以学校位置为原点,以正北、正东为正方向,则小敏家用有序数对(规定:东西方向在前,南北方向在后)表示为( )A.(-200,-150)B.(200,150)C.(200,-150)D.(-200,150)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如果P(m+3,2m+4)在y轴上,那么点P的坐标是________.17、若点A(m+2,3)与点B(-4,n+5)关于y轴对称,则m+n=________。

2024年第十九章-一次函数课堂练习题及答案微探究小专题5-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

2024年第十九章-一次函数课堂练习题及答案微探究小专题5-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

解析式为
A.y=x-1
( A )
B.y=-3x+11
C.y=x+3
D.y=-3x+3
4.将直线y=2x-1绕原点旋转180°后,所得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 ( A )
A.y=2x+1
B.y=-2x+1

C.y=- x+1

D.y=2x-1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3
4
微探究小专题5 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
方法二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8.如图,已知直线l:y=kx+b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
OA=2OB=8,x轴上一点C的坐标为 , ,P是直线l上一点.
(1)求直线l的函数解析式;
解:∵OA=2OB=8,∴A , ,B , ,

−,
+ = ,
=
将点A , ,B , 代入y=kx+b,得ቊ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微探究小专题5 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
微探究小专题5 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
方法一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利用平移求得
1.将直线y=2x-6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所
得直线的解析式为( B )
A.y=2x+15
B.y=2x-15
C.y=2x+6
D.y=2x-6

则△COP的面积为 ×6×3=9.

6
7
8
(3)当气体的体积为107.4 L时,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镇痛药习题及答案

镇痛药习题及答案

药理学练习题:第十九章镇痛药一、选择题A型题1、典型的镇痛药其特点是:A.有镇痛、解热作用B.有镇痛、抗炎作用C.有镇痛、解热、抗炎作用D.有强大的镇痛作用,无成瘾性E.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反复应用容易成瘾2、吗啡常用注射给药的原因是:A.口服不吸收B.片剂不稳定C.易被肠道破坏D.首关消除明显E.口服刺激性大3、吗啡一次给药,镇痛作用可持续:A.导水管周围灰质B.蓝斑核C.延脑的孤束核D.中脑盖前核E.边缘系统4、吗啡镇咳的部位是:A.迷走神经背核B.延脑的孤束核C.中脑盖前核D.导水管周围灰E.蓝斑核5、吗啡抑制呼吸的主要原因是:A.作用于时水管周围灰质B.作用于蓝斑核C.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区D.作用于脑干极后区E.作用于迷走神经背核6、吗啡缩瞳的原因是:A.作用于中脑盖前核的阿片受体B.作用于导水管周围灰质C.作用于延脑孤束核的阿片受体D.作用于蓝斑核E.作用于边缘系统7、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是:A.吗啡B.喷他佐辛C.芬太尼D.美沙酮.E.可待因8、哌替啶比吗啡应用多的原因是:A.无便秘作用B.呼吸抑制作用轻C.作用较慢,维持时间短D.成瘾性较吗啡轻E.对支气平滑肌无影响9、胆绞痛病人最好选用:A.阿托品B.哌替啶C.氯丙嗪+阿托品D.哌替啶+阿托品E.阿司匹林+阿托品。

10、心源性哮喘可以选用:A.肾上腺素B.沙丁胺醇C.地塞米松D.格列齐特E.吗啡11、吗啡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是:A.蓝斑核的阿片受体B.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C.黑质-纹状体通路D.脑干网状结构E.大脑边缘系统12、吗啡的镇痛作用最适用于:A.其他镇痛药无效时的急性锐痛B.神经痛C.脑外伤疼痛D.分娩止痛E.诊断未明的急腹症疼痛13、二氢埃托啡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是:A.壳核B.大脑边缘系统C.延脑苍白球D.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E.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14、人工冬眠合剂的组成是:A.哌替啶、氯丙嗪、异丙嗪B.派替啶、吗啡、异丙嗪C.哌替啶、芬太尼、氯丙嗪D.哌替啶、芬太尼、异丙嗪E.芬太尼、氯丙嗪、异丙嗪15、镇痛作用较吗啡强100倍的药物是:.A.哌替啶B.安那度C.芬太尼D.可待因E.曲马朵16、主要激动阿片k、s受体,又可拮抗m受体的药物是:A.美沙酮B.吗啡C.喷他佐辛D.曲马朵E.二氢埃托啡17、在药政管理上已列入非麻醉品的镇痛药是:A.哌替啶B.芬太尼C.安那度D.喷他佐辛E.美沙酮18、与吗啡成瘾性及戒断症状有直接联系的部位是:A.孤束核B.盖前核C.蓝斑核D.壳核E.迷走神经背核19、对吗啡急性中毒呼吸抑制有显著疗效的药和物是:A.多巴胺B.肾上腺素C.咖啡因D.纳洛酮E.山梗菜碱20、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是:A.吗啡B.芬太尼C.二氢埃托啡D.哌替啶E.美沙酮21、喷他佐辛最突出的优点是:A.适用于各种慢性钝痛B.可口服给药C.无呼吸抑制作用D.成瘾性很小,已列入非麻醉药口E.兴奋心血管系统22、阿片受体的拮抗剂是:A.哌替啶B.美沙酮.C.喷他佐辛D.芬太尼E.以是都不是23、阿片受体的拮抗剂是:A.纳曲酮B.喷他佐辛C.可待因D.延胡索乙素E.罗通定24、对吗啡成瘾者可迅速诱发戒断症状的药物是:A.哌替啶B.曲马朵C.纳洛酮D.美沙酮E.以是都不是25、吗啡无下列哪种不良反应?A.引起腹泻B.引起便秘C.抑制呼吸中枢D.抑制咳嗽中枢E.引起体们性低血压26、与脑内阿片受体无关的镇痛药是:A.哌替啶B.罗通定C.美沙酮D.喷他佐辛E.二氢埃托啡27、下列哪种情况不宜用哌替啶镇痛?A.创伤性疼痛B.手术后疼痛C.慢性钝痛D.内脏绞痛E.晚期癌症痛28、吗啡不具备下列哪种药理作用?A.引起恶心B.引起体位性低血压C.致颅压增高D.引起腹泻E.抑制呼吸B型题问题29~32A.欣快作用B.镇痛作用C.缩瞳作用.D.镇咳作用E.便秘作用29、吗啡作用于延脑孤束核的阿片受体产生30、吗啡作用于蓝斑核的阿片受体产生31、吗啡作用于中脑盖前核的阿片受体产生32、吗啡作用于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产生问题33~36A.延胡索乙素B.纳洛酮C.喷他佐辛D.哌替啶E.二氢埃托啡33、可用于镇痛或吗啡成瘾戒毒34、镇痛效果个体差异大35、为阿片受体拮抗剂36、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作用C型题问题37~39A.镇痛作用B.缩瞳作用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37、吗啡激动m受体产生38、吗啡激动k受体产生39、吗啡激动s受体产生问题40~41A.镇压痛作用比吗啡强B.成瘾性比吗啡小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40、芬太尼41、罗通定问题42~44A.欣快感B.镇咳作用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42、哌替啶43、二氢埃托啡44、吗啡X型题45、吗啡禁用于:A.哺乳妇女止痛B.支气管哮喘病人.C.肺心病病人D.肝功能严重减退病人E.颅脑损伤昏迷病人46、吗啡的临床应用有:A.心肌梗死引起的剧痛B.严重创伤痛C.心源性哮喘D.止泻E.与氯丙嗪、异丙嗪组成人工冬眠合剂47、哌替啶的临床应用有:A.创伤性疼痛B.内脏绞痛C.麻醉前给药D.与氯丙嗪、异丙嗪组成人工冬眠合剂E.心源性哮喘48、人工合成的镇痛药有:A.安那度B.罗通定C.二氢埃托啡D.美沙酮E.纳洛酮49、喷他佐辛的特点有:A.为苯并吗啡烷类衍生物B.主要激动k和s受体,又可拮抗m受体C.镇痛效力为吗啡的1/3D.对冠心病病人,静脉注射可增加心脏作功量E.成瘾性很小,在药政管理上已列入非麻醉药品50、阿片受体拮抗剂有:A.纳洛酮B.二氢埃托啡C.芬太尼D.烯丙吗啡E.纳曲酮二、填空题:1、哌替啶镇痛作用虽比吗啡弱,但比吗啡常用,因为也比吗啡弱。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9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9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十九章控制与控制过程一、教学要点1、控制的必要性。

2、控制的基本原理。

3、种种类型控制的概念。

4、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成果控制的内涵,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5、有效控制有的基本特征。

6、控制过程的基本内容。

7、如何选择控制的重点?8、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

9、纠偏措施应满足的要求。

10、关键名词:控制、程序控制、跟踪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预先控制、现场控制、成果控制、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统计性标准、工程标准、评估性标准、二、习题(一)填充题1、控制是为了保证_________与_________适应的管理职能。

2、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预先控制的内容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方面。

4、成果控制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_________提供借鉴。

5、成果控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等内容。

6、企业应根据_________和_________来确定控制的范围和频度,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统。

7、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要恰到好处。

8、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9、一般来说,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工程标准也是一种用统计方法制定的控制标准,不过它不是对历史性统计资料的分析,而是通过对_________ 。

11、在采取任何纠正措施以前,必须首先对_________。

12、一般地说,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选择题1、1、有效的控制要求_________A. 选择关键的经营环节B. 确定恰当的控制频度C. 收集及时的信息D. 合理运用预算或非预算的控制手段2、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控制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①,E 为矩形ABCD 的边AD 上一点,点P 从点B 出发沿折线B E D --运动到点D 停止,点Q 从点B 出发沿BC 运动到点C 停止,它们的运动速度都是1/cm s .现P ,Q 两点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x s ,BPQ 的面积为2()y cm ,若y 与x 的对应关系如图②所示,则矩形ABCD 的面积是( )A .296cmB .284cmC .272cmD .256cm2.如图1,将正方形ABCD 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AD 边在x 轴上,其余各边均与坐标轴平行,直线l :y =x -3沿x 轴的负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平移,在平移的过程中,该直线被正方形ABCD 的边所截得的线段长为m ,平移的时间为t (秒),m 与t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图2中b 的值为( )A .52B .42C .32D .53.甲、乙两汽车从A 城出发前往B 城,在整个行程中,汽车离开A 城的距离y 与时间t 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 ,B 两城相距300km B .行程中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3∶5C .乙车于7:20追上甲车D .9:00时,甲、乙两车相距60km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整点,已知直线()1:20l y mx m =+<与直线2:4l y x =-,若两直线与y 轴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不含三角形的边)有且只有三个整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21m -<<- B .21m -≤<- C .322m -≤<-D .322m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A m 在第一象限,若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在直线1y x =-+上,则m 的值为( )A .-1B .1C .2D .36.在数轴上,点A 表示-2,点B 表示4.,P Q 为数轴上两点,点Р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Q 到达原点О后,立即以原来的速度返回,当点Q 回到点B 时,点Р与点Q 同时停止运动.设点Р运动的时间为x 秒,点Р与点Q 之间的距离为y 个单位长度,则下列图像中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是( )A .B .C.D.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60°,∠D=90°,AB=4,AD=2,点P从点B出发,沿B→A→D→C的路线运动到点C,过点P作PQ⊥BC,垂足为Q.若点P运动的路程为x,△BPQ的面积为y,则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A.B.C.D.8.科学家就蟋蟀鸣叫的次数与室外温度的数量关系做了如下记录:蟋蟀每分钟鸣叫的次数温度/°F1447615278160801688217684)A.178 B.184 C.192 D.2009.火车匀速通过隧道时,火车在隧道内的长度y(米)与火车行驶时间x(秒)之间的关系用图像描述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火车的速度为30米/秒;②火车的长度为120米;③火车整体都在隧道内的时间为35秒;④隧道长度为1200米.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③④D .①③④ 10.下列一次函数中,y 的值随着x 值的增大而增大的是( )A .–1y x =-B .0.3y x =C . 1y x =-+D .y x =-11.下列图象中,不可能是关于x 的一次函数y =px ﹣(p ﹣3)的图象的是( )A .B .C .D .12.关于x 的一次二项式ax+b 的值随x 的变化而变化,分析下表列举的数据,若ax+b =11,则x 的值是( ) x ﹣1 0 1 1.5 ax+b﹣3﹣112A .3B .﹣5C .6D .不存在13.关于函数(3)y k x k =-+,给出下列结论: ①当3k ≠时,此函数是一次函数;②无论k 取什么值,函数图象必经过点(1,3)-; ③若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0k <;④若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始终在正半轴,则k 的取值范围是03k <<.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4.直线y mx b =+与y kx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不等式mx b kx +<的解集为( )A .3x >-B .3x <-C .1x >-D .1x <-15.A ,B 两地相距30km ,甲乙两人沿同一条路线从A 地到B 地.如图,反映的是两人行进路程()y km 与行进时间t(h)之间的关系,①甲始终是匀速行进,乙的行进不是匀速的;②乙用了5个小时到达目的地;③乙比甲迟出发0.5小时;④甲在出发5小时后被乙追上.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16.已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1,mx y y nx -=⎧⎨=⎩的解是1,2x y =⎧⎨=⎩则直线1y mx =-与直线y nx =的交点坐标是______;17.已知一次函数41y x =-和23y x =+的图像交于点(2,7)P ,则二元一次方程组4123y x y x =-⎧⎨=+⎩的解是_. 18.函数1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9.已知 12y y y =+,1y 与x 成正比例,2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1时,y=-1,当x=3时,y=5,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_______________.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1P a -在直线22y x =+与直线24y x =+之间(不在两条直线上),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21.如图,直线22y x =-+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将线段OA 分成n 等份,分点分别为1231,,,,n P P P P -,过每个分点作x 轴的垂线分别交直线AB 于点1231,,,,n T T T T -,用1231,,,,n S S S S -分别表示11212121Rt ,Rt ,,Rt n n n T OP T PP T P P ---△△△的面积,则当n=4时,121n S S S -+++=_______;当n=2020时,1231n S S S S -++++=______.22.直线y =12x ﹣1向上平移m 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y =12x+3,则m =_____. 23.如图,直线y =﹣43x +8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BAO 的角平分线与y 轴交于点M ,则OM 的长为_____.24.如图,函数20y x =和40y ax =-的图象相交于点P ,点P 的纵坐标为40,则关于x ,y 的方程组20040x y ax y -=⎧⎨-=⎩的解是______.25.已知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2)-,且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只要写出一个)26.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坐标为()23,3,将点A 沿x 轴向左平移a 个单位后恰好落在正比例函数23y x =-的图象上,则a 的值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kx b =+交x 轴于点()30A -,,交y 轴于点()0,1B .过点()1,0C -作垂直于x 轴的直线交AB 于点D ,点()1,E m -在直线CD 上且在直线AB 的上方.(1)求k 、b 的值(2)当3m =时,求四边形AOBE 的面积S .(3)当2m =时,以AE 为边在第二象限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AE ,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28.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0,2B ,与正比例函数32y x =的图象交于点()4,C c . (1)求k 和b 的值.(2)如图1,点P 是y 轴上一个动点,当PA PC -最大时,求点P 的坐标.(3)如图2,设动点D ,E 都在x 轴上运动,且2DE =,分别连结BD ,CE ,当四边形BDEC 的周长取最小值时直接写出点D 和E 的坐标.29.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1,2)和(1,6)-.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与y 轴交于点B ,求ABOS的值.30.某农户种植一种经济作物,总用水量y (米3)与种植时间x (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图所示.(1)第20天的总用水量为多少米3?x≥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20(3)种植时间为多少天时,总用水量达到3500米3.。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19章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19章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1节 家庭电路
1.如图所示
2.指示灯与开关是串联的,电路如图所示.
3.试电笔内部的电阻约一百万欧,即R =106 Ω.接触火线时流过试电笔的电流为I =U R
=220 V 106 Ω=2.2×10-4 A .25 W 的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 ′=P ′U =25 W 220 V =0.11 A ,I I ′=2.2×10-
4 A 0.11 A =1500
. 4.空气开关是安装在干路的火线上,空气开关断开时,用电器与火线脱离,可防止触电.
第2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1.甲中造成电流过大的原因是接入电路的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乙中造成电流过大的原因是短路.
2.电焊机工作时的输出电流为I =P U =2000 W 40 V
=50 A .故应选横截面积为10 mm 2,安全载流量为68 A 的输出导线.
3.电阻较大的材料作保险丝,当电流过大时,由Q =I 2Rt 可知,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多;材料的熔点低,是为了在电流过大时更快到达熔点而切断电路.
第3节 安全用电
1.开关接在火线与灯泡之间,当开关断开时,灯泡与火线脱离,人接触灯泡不会导致触电.如果开关接在零线与灯泡之间,开关断开时,火线仍与灯泡连接,人接触灯泡仍可接触到火线,会导致触电.
2.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更换灯泡或移动用电器时应断开开关;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用电器外壳应接地等.
3.某处短路时,与甲地间的两根输电线的总电阻为R =U I =30 V 0.5 A
=6 Ω 输电线的总长度为L = 6 Ω0.2 Ω/km
=30 km. 短路处到甲地的距离S =L 2=30 km 2
=15 km。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9章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含答案【完整版】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9章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含答案【完整版】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9章矩形、菱形与正方形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3,则BC 的长为()A.1B.2C.D.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两条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C.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D.有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3、如图,在▱ABCD中,AM,CN分别是∠BAD和∠BCD的平分线,添加一个条件,仍无法判断四边形AMCN为菱形的是()A.AM=ANB.MN⊥ACC.MN是∠AMC的平分线D.∠BAD=120°4、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是()A.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有一个角是直角B.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一组邻角相等C.有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D.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有一组邻边相等5、如图,∠MON=90°,OB=2,点A是直线OM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B,作∠MAB与∠ABN的角平分线AF与BF,两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F,求点A 在运动过程中线段BF的最小值为()A.2B.C.4D.6、菱形OAC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点C的坐标是(6,0),点A的纵坐标是1,则点B的坐标是( )A.(-3,﹣1)B.(3,﹣1)C.(3,1)D.(﹣1,3)7、若一个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内角是,则这个多边形是()A.正五边形B.正六边形C.正八边形D.正十边形8、下列四个命题:①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③顺次连结矩形四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④等边三角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其中真命题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9、如图是用三块正方形纸片以顶点相连的方式设计的“毕达哥拉斯”图案.现有五种正方形纸片,面积分别是1,2,3,4,5,选取其中三块,按图中的方式组成图案,则选取的三块纸片的不可能的是()A.1,2,3B.1,3,4C.2,3,5D.3,4,510、如图,在□ABCD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为圆心,AB的长为半径作弧,交AD于点F;②分别以点F,B为圆心大于F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DAB内交于点G;③作射线AG,交边BC于点E,连接EF.若AB=5,BF=8,则四边形ABEF的面积为()A.12B.20C.24D.4811、如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图案是某届国际数学大会的会标,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6,小正方形的面积为3,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和,那么的值为()A.25B.29C.19D.4812、如图,矩形ABCD中,O为AC中点,过点O的直线分别与AB,CD交于点E,F,连接BF交AC于点M,连接DE,BO.若∠COB=60°,FO=FC,则下列结论:①FB⊥OC,OM=CM;②△EOB≌△CMB;③四边形EBFD是菱形;④MB:OE=3:2.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B.2C.3D.41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14、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已知∠AOD=120°,AB =2,则矩形的面积为()A.2B.4C.D.315、如图,△ABC中,点E、F在BC边上,点D,G分别在AB,AC边上,四边形DEFG是矩形,若矩形DEFG面积与△ADG的面积相等,设△ABC的BC边上高AH与DG相交于点K,则的值为()A.1:1B.1:2C.2:3D. :3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延长CB至M,使BM=2,连接AM,BN⊥AM 于N,O是AC、BD的交点,连接ON,则ON的长为________17、如图,在菱形中,,将菱形绕点逆时针方向旋转,对应得到菱形,点在上,与交于点,则的长是________.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延长AD到点E,使DE=AD,连接EB,EC,DB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使四边形DBCE是矩形.19、如图四边形ABCD,AD∥BC,AB⊥BC,AD=1,AB=2,BC=3,P为AB边上的一动点,以PD,PC为边作平行四边形PCQD,则对角线PQ的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2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5,点E在DC上,将矩形ABCD沿AE折叠,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处,那么cos∠EFC的值是________.21、如图,在中,,分别以两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和正方形,为的中点,连接,,若,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 .2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c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1.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解答:(1)汇率也像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外汇的供给和对外汇的需求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

均衡汇率处于外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

(2)如果外汇的供求发生变化,则均衡的汇率就会发生变化,并按照新的供求关系达到新的均衡。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影响外汇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和影响外汇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都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在现实中,经常提到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进出口、投资或借贷、外汇投机等。

2.说明固定汇率制度的运行。

解答: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中央银行随时准备按事先承诺的价格从事本币与外币的买卖。

以美国为例,假定美联储宣布,它把汇率固定在每1美元兑换100日元。

为了有效实行这种政策,美联储要有美元储备和日元储备。

一般来说,固定汇率的运行是会影响一国货币供给的。

仍以美国为例,假定美联储宣布将把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换100日元,但由于某种原因,外汇市场均衡汇率是1美元兑换150日元。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的套利者发现有获利机会:他们可以在外汇市场上用2美元购买300日元,然后将300日元卖给美联储,从中获利1美元。

当美联储从套利者手中购买这些日元时,向他们支付的美元自动地增加了美国的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以这种方式继续增加直到均衡汇率降到美联储所宣布的水平。

如果外汇市场均衡汇率为1美元兑换50日元,则市场的套利者通过用1美元向美联储购买100日元,然后在外汇市场上以2美元卖出这些日元而获利。

而当美联储卖出这些日元时,它所得到的1美元就自动地减少了美国的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以这种方式继续下降直到均衡汇率上升到美联储所宣布的水平。

3.假设一国的出口方程为X =A -my 。

当m 变大时,经济的IS 曲线将发生什么变化?当A 增加时,IS 曲线又发生什么变化?
解答:由所给条件,有如下开放经济下的产品市场均衡模型
y =c +i +g +(X -M )(1)
c =α+βy (2)
i =e -dr (3)
g =g 0(4)
X =A -my (5)
M =M 0(6)
将式(2)至式(6)分别代入式(1),经整理有
y =α+e +g 0+A -M 01-β+m -dr 1-β+m
(7)
式(7)即为开放经济下的IS 曲线的代数方程。

式(7)表示均衡产出y 与利率r 成线性关系,
式(7)等号右边的第一项为直线的截距项;等号右边第二项中的-d 1-β+m
为直线的斜率项。

据此可知,m 变大时,会使IS 曲线向左移动,同时使IS 曲线变得更陡峭。

而A 增加时,会使IS 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4.结合(教材)第十三章的有关内容推导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

解答:考虑如下的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模型
y =c +i +g +x -m
c =a +by
m =m 0+βy
其中i ,g ,x ,m 0为常数,b 为边际消费倾向,β为边际进口倾向。


y =11+β-b
()a -m 0+i +g +x
所以
k g =d y d g =11+β-b
上式即为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

5.完全资本流动的含义是什么?在小国和大国模型中,资本完全流动带来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解答:完全资本流动是指一国居民可以完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该国政府不阻止国际借贷。

这意味着,该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想借入或借出多少就可以借入或借出多少。

小国模型中的“小国”是指该国只是世界市场的一小部分,从而其本身对世界利率的影响微不足道。

在小国模型中,资本完全流动带来的结果是,该国的利率必定等于世界利率,即等于世界金融市场上的利率。

大国模型中的“大国”则是指该国经济对世界经济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特别是该国经济足以影响世界金融市场。

对于大国模型,资本完全流动带来的结果是,该国的利率通常不由世界利率固定。

其原因在于该国大到足以影响世界金融市场。

该国给国外的贷款越多,世界经济中贷款的供给就越大,从而全世界的利率就越低。

反之,该国从国外借贷越多,世界利率就会越高。

6.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国开放经济中,为什么国内的利率水平与国际利率水平总能保持一致?
解答:在开放宏观经济学中,小国是指所考察的经济只是世界市场的一小部分,其本身对世界某些方面,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影响微不足道。

资本完全流动是指该国居民可以完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

特别是,该国政府不阻止国际借贷。

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国开放经济中,该国的利率r 必定等于世界利率r w ,即r =r w 。

原因如下:该国居民不会以任何高于r w 的利率借贷,因为他们总可以以r w 的利率从国外得到贷款。

同样,该国居民也不必以低于r w 的利率放贷,因为他们总可以通过向国外借贷而获得r w 的收益率。

7.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考察固定汇率下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

解答:假定在固定汇率之下运行的一国中央银行试图减少货币供给。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这种政策的初始影响是使LM *曲线向左移动,提高了汇率,如图19—1所示。

图19—1
但是,由于该国中央银行承诺按固定汇率交易本国与外国的通货。

根据固定汇率的运行机制,套利者对汇率上升作出的反应是向中央银行购买本国通货,这导致本国货币供给增加,进而使LM*曲线向右移动,直到回复到其初始的位置。

根据模型,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通常不能够影响产出,从而是无效的。

8.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考察浮动汇率下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解答:假定一国政府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抑制国内支出,在理论上,这种政策可以使IS*曲线向左移动,如图19—2所示。

图19—2
在浮动汇率下,汇率由市场供求力量决定,允许汇率对经济状况的变动作出反应,自由地变动。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IS*曲线向左移动后,汇率下降,而收入水平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紧缩性财政政策在浮动汇率下对产出或收入不产生影响,因而是无效的。

9.试从本章式(19.12)和式(19.13)推导出式(19.14)和式(19.15)。

解答:式(19.12)和式(19.13)如下
y n=βn y n+a n+m s y s-m n y n(1)
y s=βs y s+a s+m n y n-m s y s(2)
将式(1)变形为
(1-βn+m n)y n-m s y s=a n(3)
将式(2)变形为
-m n y n+(1-βs+m s)y s=a s(4)
记k n=
1
1-βn+m n
,k s=
1
1-βs+m s
,并将式(3)和式(4)联立,得
⎪⎪⎪⎩⎪⎪⎪⎨⎧=+-=-s
s s n n n s s n n a y k y m a y m y k 11
利用克莱姆法则,可求得上述方程组的解为
y *n =k n 1-k n k s m s m n
()a n +m s k s a s (7) y *s =k s 1-k n k s m s m n
()a s +m n k n a n (8)
式(7)和式(8)即为教材中的式(19.14)和式(19.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