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教材

合集下载

关于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1)

关于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1)
例如对家长的问卷调查,首先你要准确定位寻找目 标--中年人且是一位孩子的家长,这就要考核调查员的观 察力和沟通理解力,亦或是调查对象对其调查活动的配合 程度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我们都一一将它化解,我们 的口号就是:“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这些调查中出 现的问题,既能锻炼我们调查员的应激能力,提高口语交 际能力,在实践中培养我们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等原因,导致小学生手机的占比集中在中高级阶段。
报告总结(三)
你通常使用手机做些什么(多
选)
50 40 30 20 10
0
我们从“小学生通常使用手机做什么” 这个数据统计 来看,手机作为通讯工具的作用还是占了主导地位,说 明它是有存在的必要性。因为我们是单独采访孩子,所 以大部分小学生还是比较客观的做出这项内容的选择, 老实的承认如果自己拿着手机,会不由自主的玩游戏, 当然及其个别的小学生能做到自我的控制。
12 20
28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在家长的指导过程下,我们整个团队认真规划每
一阶段活动,贯彻执行阶段活动方案,按照既定的目
标和主题进行,并且将活动不断拓展、深化,取得了
成功。从以上的统计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小学阶
段拥有手机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年级和高年级。
报告总结(二)
通过我们后期调查员反馈的采访信息发现,其主 要原因是由于低年级的孩子家长接送的较多,到了3-4 年级一些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自己出 行,但为了保证安全便于联系就配备了这种通信工具
如果我们不能合理的利用手机,那么这些场景就会出 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家庭聚餐时陪伴父母的是身体而不 是精神;长期玩手机损害身体健康;使用手机的年龄呈 现偏小化的趋势……如何把手机的这些弊端合理的改 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中学生手机危害调研报告

中学生手机危害调研报告

中学生手机危害调研报告中学生手机危害调研报告引言:现今社会,手机已经成为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手机的普及给中学生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危害。

为了深入了解中学生手机的危害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这份报告,以期引起相关部门和家长们的关注。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并收回180份有效问卷。

调查对象主要是中学生,涵盖了初中和高中。

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学生手机使用时长、使用目的、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等。

调研结果:1. 中学生手机使用时长:根据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中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3小时,其中有10%的中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5小时。

另外,45%的中学生表示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手机。

2. 中学生手机使用目的:调查发现,中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是社交娱乐,约占64%,其次是获取学习资料和浏览网页,约占29%。

只有不到7%的中学生将手机作为学习的工具。

3. 中学生手机对学习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88%的中学生认为手机对他们的学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39%的中学生表示手机对学习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4. 中学生手机对生活的影响:许多中学生表示手机对他们的生活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45%的中学生表示因为使用手机时间过长,导致他们睡眠质量下降。

此外,还有33%的中学生表示因为手机使用过多,导致他们缺乏户外活动的时间。

讨论:中学生手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上瘾问题:许多中学生过度依赖手机,使用时间过长,导致上瘾问题逐渐加剧,影响学业和生活。

2. 分心问题:中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受到手机的干扰,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学业成绩下降。

3. 社交障碍:过多的使用手机会导致中学生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沟通减少,与人际关系产生隔阂。

4. 健康问题: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不仅对视力和颈椎造成伤害,也会导致缺乏户外运动,影响身体健康。

建议:1. 学校的责任:学校应当加强对中学生手机使用的管理,制定相关规定并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中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手机利弊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吿

手机利弊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吿

9
精选课件
背景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手机功能越来越丰富 多采,资费越来越便宜,手机的普及推广必将影响着 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越来越多的中学生 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当作与电脑 一样的工具:上网、聊QQ、玩游戏、视频、下载、 发短信……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带着手机上学,虽然手 机方便了家长与学生的联系,但在校使用手机也显露 出诸多弊病,例如:上课时忍不住诱惑手机的诱惑, 考试时通过手机作弊,放学路上玩着手机等现象。手 机对中生学学习生活可能有着不可小视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开题 报告
1精选课件关于源自学生携带、使用手机情况课题组长: 课题成员: 所属班级: 指导老师:
2
精选课件
背景 目的与意义 内容及方法
实施计划
可行性分析
可能遇到问题及预期成果
3
精选课件
当今的“低头族”
4
精选课件
5
精选课件
6
精选课件
7
精选课件
8
精选课件
研究的目的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出现在街头、路边。在学 校也不乏使用手机的学生,为响应学校的禁止带手机 入教室的要求,我们据此来开展这次的研究性学习。 旨在调查广大中学生携带、使用手机情况,来了解学 生使用手机情况。据此,普及使用手机的利和弊,以 及使用方法。让广大中学生更好地了解手机、使用手 机。
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精力完成此调查研究。
12
精选课件
可能遇到问题
1.组员的分歧 2.调查过程中不配合的现象 3.调查的资料是否具有时效性
预期成果
研究报告,ppt
13
精选课件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关于手机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手机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手机的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关于手机使用的研究性学习总结手机对学生的利与弊课题组成员:XXX,XXX,XXX,XXX,XXX,……组长:XXX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开始提高,且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张。

还记得前几年,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是20世纪的今天,却不同了。

在学校里,父母为了跟儿女得到第一时间的联络,纷纷给儿女们买手机来。

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而且越来越年轻化。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手机的价格下降短信服务的开通和各种手机SIM卡的出现,手机不再是一种高身份的象征式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通讯工具。

过去,人与人之间想要传递信息或带去思念的祝福,都只能依靠书信的来往而这一方式也给人造成一系列的不便,投递时间过长导致人们错过了一些重要的内容,造成一些财力的损失。

有的人可能为了亲人这封迟到的家信,苦苦等待。

手机的出现,无疑是带给人们希望的曙光。

它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送信息,过年过节也可以带去人们衷心的祝福。

从而以前的“水壶”到现在只有手掌大的手机,无论从功能到外表都是一个大飞跃。

在价格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机的价格开始逐渐平民化,成为各家各户都拥有的工具之一。

社会生活中,手机在我们同龄人的群体中具有很强的普遍性,而且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比自己的父母更了解一些高新技术产业。

这对学生群体来说,可以增进他们对科学技术的了解和应用。

但是手机造成的一系列危害不容我们小觑。

这次研究我们主要针对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总体利弊以及这一社会现象的正常与否等方面进行调查,使学生正常了解与使用手机,通过这次调查,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建议。

作为中学生方便快捷的现代交通工具,手机学生中的普及使用,既有利,又有弊。

在有利的方面,中学生用手机,一方面方便家长和学生的联系。

家长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向,随时可以联系掌握,对子女的嘘寒问暖也方便;第二方面,有利于学生与老师沟通,有些课业上的问题,生活中的难题及不方便与老师直面交流的问题,通过手机交流免去了胆怯和尴尬;第三方面,有利于同学间的交流,有不愉快的事或烦恼,可以与同学发短信、上网聊Q,加深同学间的友情。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中学生带手机到校的利与弊研究)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中学生带手机到校的利与弊研究)
要研究的内容
中学生带手机到校的利与弊研究
研究的方法
阅读、查找资料
成果展示的方法
文字、PPT
表2小组学习经历表
学 习 经 历 表
班级
高一(7)班
姓名
纪宗尚
在学习过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哪方面的(打“√”)
组织
发言余慧聪、纪文欣
查找资料黄京杭

在学习之前我已经知道
手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通过学习我希望知道
手机对家庭的影响
研究课题的意义和价值:在中学的校园内学生携带手机弊多利少,学校的管理、家长的配合,其目的就是一个:中学生最好不带手机。这样既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又减少了学校管理上的麻烦,保障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于家、于校双方都有利,何乐而不为之呢
任务分工:纪宗尚,余慧聪,纪文欣,黄京杭,查阅手机对学生学习的危害;郭舒瑾,游洪锋,魏正杰,陈新俊,查阅手机对学生家庭的危害;蒋隆涛,陈晨源,李腾栩研究禁止携带手机的意义。
6、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它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
助。
弊的方面:
1、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耽误学业,多数家长反应,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
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络或发短信的多,手机给学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不良信息,玷污心灵。
3、助长学生拳比成风,每到课余,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
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同学,很容易造成心理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同学开始盲目追逐。
我学会了
禁止携带手机的意义
表3自我评价表
“中学生带手机到校的利与弊研究”活动评价表
班级
高一七班
姓名

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分析报告

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分析报告

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分析报告1. 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学生过多地沉迷于手机带来的危害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报告旨在分析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2. 危害分析2.1 学习成绩下降学生沉迷于手机意味着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手机上,忽视了学习。

他们常常无法集中注意力,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导致学习成绩受到显著影响。

2.2 身体健康问题过多玩手机会导致学生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使得眼睛、颈部和手腕等部位承受过度的压力,引发视力下降、颈椎病、手腕疼痛等健康问题。

此外,长时间使用手机还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学生出现失眠等问题。

2.3 社交能力下降学生过多地沉迷于手机意味着他们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他们会失去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导致社交能力的下降,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4 心理问题长时间使用手机过度依赖会导致学生缺乏自律能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此外,沉迷于虚拟世界也会导致学生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孤独感和自卑心理。

3. 解决方案3.1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合作,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规定学习和娱乐时间的比例,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控制手机使用时间的习惯。

3.2 提倡多样化的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如体育比赛、音乐会、读书分享等,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减少他们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

3.3 增强家庭教育意识家长不仅要做好孩子的学习监督,还应该关注他们的手机使用情况。

限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鼓励他们多参与户外活动和家庭互动,增强家庭关系。

3.4 学校的教育和引导学校应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向学生宣传手机使用的危害,教育他们正确使用手机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4. 结论手机在学生的生活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过度使用和沉迷于手机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手机危害的调研理论学习情况

手机危害的调研理论学习情况

手机危害的调研理论学习情况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一、案例背景现代电子产品方便、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对于中学生而言,手机已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娱乐工具。

但手机也在逐渐的“侵略”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

与此同时,像“手机依赖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中学生中有明显增长趋势。

手机普及带来的另一个明显副作用是近视发病率大幅上升。

据中华眼科网统计:全国近视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30%,城市近视人口比率达33%。

其中,中学生为50%。

统计数字显示全国近视眼发病人数中青少年达到1.8亿。

手机对于中学生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二、研究目的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基本方法,探究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根源,发展过程,以及解决方法。

三、研究内容1、手机依赖症简单自测2、中学生使用手机成瘾原因及分类3、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4、如何帮助中学生摆脱过度使用手机习惯5、研究性学习报告总结手机依赖症简单自测美国《赫芬顿邮报》载文,盘点出“手机依赖症的13个信号”,如果你有超过一半的症状,说明有潜在的手机依赖症。

1.视力模糊。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模糊和干眼症。

2.没有安全感。

一旦手机没在身边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感。

3.频繁发短信。

无论学习还是闲暇时,总爱使用手机频繁收发电子邮件或短信,甚至给近在身边的人发。

4.头痛。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引起头痛、疲劳乏力,甚至会导致“老痴”(短时记忆丧失等)。

5.方向感差。

到任何地方都离不开地图定位,不会记路。

6.手机放枕边。

研究发现,手机离身体太近容易导致入睡困难,影响睡眠质量。

7.总听见手机振动声。

手机明明静音,有时甚至压根没带手机,却感觉它仿佛在响或振动,这就说明你已经因沉迷于手机而产生幻觉了。

8.上厕所带着手机。

无论是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24小时不离身。

9.拇指病。

长时间使用手机上网或发短信等,手指就会痉挛疼痛,医学上称为拇指腱鞘炎。

10.不喜欢眼神交流。

总爱使用手机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眼神接触减少,甚至与他人目光接触时产生异样感。

青少年长期玩手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实验报告

青少年长期玩手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实验报告

青少年长期玩手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实验报告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青少年来说,过度依赖手机可能会对其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青少年长期玩手机对学习成绩影响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青少年长期玩手机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为家长、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自身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以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三、实验对象与方法(一)实验对象我们选取了具体学校名称的具体年级共X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他们的年龄在年龄范围之间,具有相似的学习基础和家庭背景。

(二)实验方法1、分组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的学生在实验期间允许自由使用手机,而对照组的学生在实验期间限制使用手机,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不超过X小时。

2、数据收集在实验开始前,对两组学生的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收集,作为初始成绩。

在实验进行的具体时长内,对两组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实验结束后,组织统一的期末考试,将两组学生的成绩与初始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学习成绩对比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对照组学生的平均成绩较初始成绩有显著提高,而实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则没有明显变化,甚至有部分学生出现了成绩下降的情况。

(二)课堂表现对比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对照组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而实验组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分心,经常偷偷玩手机或者想着手机里的内容。

(三)作业完成情况对比对照组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较高;实验组学生则经常出现拖延作业、抄袭作业的现象,作业质量也较差。

(四)原因分析1、分散注意力长期玩手机会使青少年的注意力分散,难以集中精力学习。

手机中的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导致在学习时无法全身心投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案例背景
现代电子产品方便、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对于中学生而言,手机已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娱乐工具。

但手机也在逐渐的“侵略”着我们的生
活,甚至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

与此同时,像“手机依赖
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中学生中有明显增长趋势。

手机普及带来
的另一个明显副作用是近视发病率大幅上升。

据中华眼科网统计:全国
近视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30%,城市近视人口比率达33%。

其中,中学生为50%。

统计数字显示全国近视眼发病人数中青少年达到1.8亿。

手机对于中学生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二、研究目的
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基本方法,探究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根源,发展过程,以及解决方法。

三、研究内容
1、手机依赖症简单自测
2 、中学生使用手机成瘾原因及分类
3、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
4、如何帮助中学生摆脱过度使用手机习惯
5、研究性学习报告总结
一、手机依赖症简单自测
美国《赫芬顿邮报》载文,盘点出“手机依赖症的13个信号”,如果你有超过一半的症状,说明有潜在的手机依赖症。

1.视力模糊。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模糊和干眼症。

2.没有安全感。

一旦手机没在身边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感。

3.频繁发短信。

无论学习还是闲暇时,总爱使用手机频繁收发电子邮件或短信,甚至给近在身边的人发。

4.头痛。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引起头痛、疲劳乏力,甚至会导致“老痴”(短时记忆丧失等)。

5.方向感差。

到任何地方都离不开地图定位,不会记路。

6.手机放枕边。

研究发现,手机离身体太近容易导致入睡困难,影响睡眠质量。

7.总听见手机振动声。

手机明明静音,有时甚至压根没带手机,却感觉它仿佛在响或振动,这就说明你已经因沉迷于手机而产生幻觉了。

8.上厕所带着手机。

无论是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24小时不离身。

9.拇指病。

长时间使用手机上网或发短信等,手指就会痉挛疼痛,医学上称为拇指腱鞘炎。

10.不喜欢眼神交流。

总爱使用手机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眼神接触减少,甚至与他人目光接触时产生异样感。

11.与亲朋聚会减少。

与亲朋3个月没聊天,只是通过社交网站了解对方一切情况。

12.记不住电话号码。

依赖手机的存储功能,当电话没电或不在身边时,记不清熟人的电话号码。

13.弯腰驼背。

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坏习惯容易导致弓腰驼背等不良姿势。

精神病学家诺拉·沃尔科发现,从大脑机能的角度探讨,首先要提到我们大脑中一个叫做“享乐区”(hedonicregion)的区域。

当此区域发生反应时,就会产生我们常说的快感。

如果这种刺激是经常性的,大脑会对自身的这种化学反应上瘾。

沃尔科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无论是我们使用手机,还是看见自己成绩单上得了“A”时,大脑都会释放一种名为“多巴胺”的化学物质。

而这种大脑化学物就是让我们感觉“快感”和“兴奋”的原始物质。

当兴奋一直持续时,身体就会习以为常。

当兴奋中断,即停止使用手机,身体就会不适应,通过一系列反应让你接着使用手机。

从另一方面分析,不仅是手机,一切电子产品都有“即时反馈”的特点。

大巴尔的摩医学中心儿科医师蒂莫西·多兰说,触屏电子设备对青少年有很大吸引力,“他们用手指一碰就会触发反应,这会令他们感到惊喜”。

看似幼稚的惊喜心理却会让大脑会更加倾向于这种反应方式,这同时也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手机成瘾分为5种类型:
娱乐性手机成瘾症:此类成瘾者沉迷于手机娱乐,以玩各类手机游戏、以及观看视频节目为主的一种类型。

情感性手机成瘾症:此类成瘾者把全部的情感和精力投入到时聊天、短信、以及电话聊天中,以谋求一种情感安慰。

时尚性手机成瘾症:此类成瘾者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关注手机、购买手机等活动中,追求手机使用的时尚性。

信息性手机成瘾症:此类成瘾者通过手机上网功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搜索和收集与自己工作、学习无关的信息上,造成工作和学习效率的下降。

强迫行为性手机成瘾症:此类成瘾者不可自控的随时关注手机,例如几分钟就检查一次手机是否正常或者有电话漏接、短信漏掉、手机是否遗失等。

1、辐射危害:
手机长期的辐射对学生的身体发育不利.伦敦大学研究人类脑神经及细胞的盖尔教授撰文指出,让正常的白鼠连续接受4小时频率范围与手机辐射近似的无线电波辐射后,白鼠的脑细胞,DNA结构均有被破坏的迹象.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要脆弱,更容易受辐射影响.事实证明,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达到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
2、信息危害:
手机短信与网络是一个缺乏行为规范且隐秘性很高的"灰色地带",淫秽色情信息通过此蔓延到了青少年中间。

北京海淀区法院法官尚秀云指出,由于手机传播隐蔽性强,不易被察觉,青少年学生长期接触黄色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形成一种心理上不健康的阅读快感。

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的心理学家格伦威尔森称,在80例临床实验中,在工作中经常用手机发短信上网的人IQ(智商)会降低10%,相当于一整天没有睡觉,而抽大麻后也只会下降4%左右。

3、心理依赖:
焦虑、抑郁、恐惧。

患者必须每天将手机带在身边,隔几分钟就去看看手机是否有新信息或新电话。

别人的手机响了也会急忙去看看自己的手机。

如果无法使用手机,就表现出焦虑不安,无法集中精力,害怕失去和外界的联系。

4、影响学习、影响他人和集体
高中生自控能力较差,当他们对课堂内容感觉枯燥乏味时,就会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甚至通话,课堂纪律及听课质量受到影响。

高中学生频繁使用手机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和干扰他人的学习、生活。

5、视力下降
据中华眼科网统计:全国近视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30%,城市近视人口比率达33%。

其中,中学生为50%。

统计数字显示全国近视眼发病人数中青少年达到1.8亿,过度使用手机是罪魁祸首。

四、如何帮助中学生摆脱过度使用手机习惯
1、将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对于青少年,可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尝试着离手机远一点。

2、我能经常感到满足
所有的依赖症的根本原因都是“没有满足感”,如果不能知道自己感到满足是一种怎样的状态,那么你就总是处于不满足的状态。

因此你需要经常告诉自己,我对这样的状况感到满足,我知道当自己感到满足时是怎样的状态。

3、转移注意力
有意识地把手机放到一边,通过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能够不用手机完成的事情,尽量不用手机,等我们慢慢戒除对手机的过分依赖,它自然就会回归“工具”的角色。

4、多读书看报和运动
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谈,多读读书、看看报,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如果客观条件允许,最好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外出散步、健身等。

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5、把手机装在口袋里
拿在手上会让人们时刻意识到手机的存在,一旦离开,就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分离焦虑”。

不妨放在口袋里,调一个响亮些的铃声,这样既可以避免漏接电话,也可以减轻对手机的依赖。

五、研究性学习报告总结
在此次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撰稿过程中,我相较于第一次报告时在审题,取材,撰稿,定稿等步骤更加得心应手,对于资料与资料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更加清晰。

通过此次报告,我个人也了解了有关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对于我自己在生活与学习上也有了一定的帮助。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学会分析与思考。

它打破了以往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内在发展。

我希望以后这样的机会还能有,更加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无法在课堂上学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与同学增进了友谊,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激发了潜能,增长了热情。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我也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保持高涨的态度,迎接一个另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1)韩登亮、齐志斐《青少年手机成因现状分析》
•2)杜立操、熊少青,《青少年手机依赖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四川教育学报》第25卷第七期,2009年7月
•3)刘素娟、闽凤,《当代青少年短信使用状况的分析》,《思想理论教育》,2008,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