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通过能力计算

合集下载

广州地铁新二号线江-昌区间通过能力分析和研究

广州地铁新二号线江-昌区间通过能力分析和研究
中图分类 号 : 3 U2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2 1 年是广州地铁 的新 线开通年 , 营开 具有 A P功能但 A S尚未 开通 前的 S 00 运 T T M模式 通里程将翻一番 , 内将 陆续 开通新 二号线 、 年 新 驾驶 , 司机均是采用人工驾驶模式 , 而采用人工 八 号线 、 三号线北延段 、 广佛线 、P A M线 、 四号线 驾驶模式就要 面对实 际速度 与推荐速度存在差 北延段 。其 中二 、 八号线 的分拆最为 复杂 , 作 距的问题。 且 基于列车的安全保 障系统 , 车采用 列 为广交会 、 亚运会 的主要运 输路线 , 、 二 八号 线 人工驾驶模式 时,当实际运行速度在低于 限制 还将面对严峻的客流压力 。 而作为二 、 八号线 的 速度 3 公里 时 , 系统就 将产生 报警 , 醒司机 。 提 分拆地点 : 江南西一 昌岗区间也将成为制约新二 且开通初期 ,司机对于线 路情况的 了解还不够 号线运输能力 的一个严重瓶颈 ,因此分析和研 熟悉 ,不能准确迅速判断出相关路段的限定速 究 江南西一 昌岗区间 的通过 能力对 于提高新二 度 , 对于司机的人工驾驶也带来很大 的干扰。 因 号线 的运输能力有重要 的意义 。 此在一股 睛况下 ,司机采用人工驾驶模 式所运 1通过能力的确定 行的实 际速度普遍要 比推荐速 度低 3 M H 甚 K /, 城市轨道交通各项 固定设备 的通过能力通 至于更多。以平均司机人工驾驶实际速度低于 常各不相同萁 中通过能力最小的固定设 备限制 推荐速度 4 MH计算 , K/ 运行整个 区间 比正常推 了整个系统的通过能力 固定设备 的通过能 荐速度 运行 时 ,M模式 下需多 耗时 2 秒 ;M R 4 S 力 即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最终通过 能力 。在各项 模 式下 , 比照广 州地铁 一号线 西门 口— 公园前区 固定设备中, 限制城市轨道交通通过能力 的固定 间推荐速度 , 需多耗时 6 。 秒 设备通常是线路和列车折返设备。 2 . 3因屏蔽门不能联 动所造成的时间损耗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 的一般计算方 新二、 八号线拆解开通时 , 现有 已运营车站 法 -为 N 60 屏蔽 门可以实现联动 , 其他新开通运 营车站 但 n l (J 屏蔽门均不能联动 ,司机 在开门还 需操 作屏蔽 l 1 ) 式 中, lh内线路能够通 过的最大列车 门的开门 , N为 乘客才能上下客。 司机手动开关屏蔽 数列 ; 为列车理论间隔时间。 h 门操 作程序 : 而在 日常行车组织 中,因为列 车运行时分 偏离 、 备故障 、 车事故 和外 界影响等造成 间 设 行 隔时间不可避免 的增长 。因此 实 际可使用的通 过能力将达不到理想作业状态下 的理论计算能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资格考试资料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资格考试资料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课程复习重点绪论部分: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第一:城市人口、出行密度、出行距离与道路车辆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总量呈急剧增长态势;第二:城市道路及交通工具的运能不足,又引起交通阻塞、车速下降、乘车拥挤和事故频繁等一系列问题。

第三:道路车辆产生的废气、噪声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能源紧缺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上述背景下,为使城市各项功能活动能正常、高效地进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纷纷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特别是城市公共交通问题、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输能力与服务水平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2、轨道交通具有哪些优点?它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特点:轨道交通具有运能大、速度快、安全准时、乘坐舒适、节约能源以及能够缓解地面交通拥挤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等技术经济方面的优点。

角色:各大中城市把发展立体化的快速轨道交通作为解决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途径,并且逐步形成了目前以地铁和轻轨为主体、多种轨道交通并存的发展格局。

第一章:1、轨道交通如何分类?不同分类方式下有哪些类型?分类方式:按历史沿革分类、按支撑与导向制式分类、按小时单向运能分类、按路权专用程度分类、按线路服务区域分类。

按历史沿革分类:市郊铁路、地铁、轻轨、单轨和自动导向交通5种类型。

按支撑与导向制式分类:钢轮钢轨(线路采用两根钢轨,车辆采用钢制车轮,支承与导向和一)、胶轮单轨(线路以高架结构为主、梁轨合一,车辆采用橡胶车轮,支承与导向分开)和胶轮导轨(西安路采用高架混凝土轨道,车辆采用橡胶轮胎,支承与导向分开)3种类型。

按小时单向运能分类:大运量(3万人次以上)、中运量(1.5万—3万人次)和小运量(0。

5—1。

5万人次)3种类型.按路权专用程度分类:全封闭、半封闭和不封闭3种类型。

按线路服务区域分类:市区线、市域线和区域线3种类型。

2、轨道交通线路的敷设方式有哪些?各敷设方式有哪些主要特点?敷设方式:地下、高架、地面特点:地下线路敷设:按埋设深度有浅埋(埋深不大于20米)和深埋(埋深大于20米)两种情形.隧道横断面形式有:单跨矩形、双跨矩形、圆形和马蹄形等.采用无渣轨道结构和“高站位、低区间"的纵断面设计。

06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06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6.1 运输能力基本概念 6.2 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 6.3 运输能力的计算 6.4 加强运输能力的措施 6.5 提高运行效率的措施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6.1 运输能力基本概念 运输能力:某线路上、某一方向、一小时内所能输送的旅客总 数。是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的总称。 运输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固定设备、移动设备、技术设备 的运用,行车组织方法和行车作业人员的数量、技能水平。 运输能力计算涉及新建及拓展项目的规划与运营分析、运输 线路评价、新的信号与控制技术的评估、系统能力与运营随时 间的变化等。
输送能力
从移动设备与行车 作业人员的配备角度 确定输送乘客数 是通过能力的最终 体现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6.2 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 6.2.1 线路能力
线路能力是指在采用一定的车辆类型、信号设备和行车组 织方法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的各项固定设备在单 位时间内(通常是高峰小时)所能通过的列车数。 线路能力主要取决于最小列车间隔和车站停留时间。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2、输送能力 输送能力是在一定的车辆类型、固定设备和行车组织方
法的条件下,按照现有设备和乘务人员的数量,城市轨道交 通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运送的乘客人数。
输送能力与通过能力、列车定员、车站设备的设计容量有 关。
输送能力是衡量轨道交通技术水平与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2、可用能力 当没有为系统选定车辆时,可以参考某种通用的车辆参数
来计算能力。
影响车辆能力的主要参数包括: (1)车辆长度,可参照按车钩中点计算列车全长的车辆
名义长度。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通过能力的计算-试卷.doc

城市轨道交通通过能力的计算-试卷.doc

试卷本试卷满分50分。

一、选择题(16)♦1、通过能力是指在采用一定的车辆类型、信号设备和()条件下,轨道交通系统线路的各项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是高峰小时)所能通过的列车数。

A 一定的列车定员数B线路区间C行车组织方法D供电方法♦2、地铁、轻轨的通过能力主要受下列固定设备的影响:线路、()车辆段设备、供电设备。

A列车折返设备B区间C车站D整备设备♦3、市郊铁路的通过能力主要按照下列固定设备进行计算:区间、车站、()、牵引供电设备。

A线路B列车折返设备C机务段设备和整备设备D整修设备♦4、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把通过能力分为三个不同的概念,即设计通过能力、现有通过能力和()oA近期通过能力B需要通过能力C远期通过能力D设备通过能力。

5、在采用双线三显示自动闭塞的条件下,运行前方最少可以保持()个闭塞分区空闲。

A 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

6、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列车运行自动化和行车智慧自动化两个部分,通常分为列车自动防护、()和列车自动监控3个了系统。

A列车自动停车B列车自动运行C列车自动保护D列车实时防护» 7、在车辆段设备和牵引供电设备能力足够的前提下,仅考虑行车组织工作对于通过能力的影响时,我们关注()的计算和折返设备通过能力的计算。

A线路通过能力B车辆段设备通过能力C区间通过能力D供电设备能力♦8、在计算完所有固定设备的通过能力后,其中能力最()的环节限制了整个系统的通过能力。

即为最终的通过能力。

A充足B缺乏C强大D薄弱■二、判断题(10)+ 1、需要通过能力是线路固定设备在预计新线修建以后或现有线路技术改造以后所能达到的能力。

♦2、现TT通过能力是指在现有固定设备、现行的行车组织方法和现有的运输组织水平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能力。

♦3、计算地铁固定设备的通过能力时,没有必要再去分别计算区间通过能力和车站通过能力,而应把区间和车站看成是一个整体予以综合分析。

» 4、目前,双线自动闭塞设备多用于地铁、轻轨系统。

基于移动闭塞原理的地铁列车线路通过能力的研究

基于移动闭塞原理的地铁列车线路通过能力的研究
i a a i a dpr o e o t e u et ed ii gi tr a, u nh c d tec ryig c p ct rs bwa a k t c p ct n op s d h w or d c rv n ne l t se a e ar n a a iyf u s y, h v h n h o yt c . r Ke y wor :c ryig c pa i ds a r n a ct i tr lta i g; sai a ig; t y; ne va c n r tt ont cn r um c a a iy ba k c p ct
Ab t a t twa umm a i e t e c m p a ig m e h d oft ec ryig c pa iy f ub a r c de hec nd t sof s r c :I ss rz d h o uttn t o h a r n a c t ors w y ta kun rt o ii on
艾 编 : 0 5 8 5 2 0 )0 -0 70 1 0 .4 1( 0 8 60 0 -4
基于移动 闭塞原理 的地铁列车线路 通过能 力的研究


娟 ,杨
梅 ,王 长林
( 南交通 大学 信 息科 学与技 术学 院,成都 6 0 3 ) 西 10 1 :总结在 移动 闭塞的 条件 下地铁列 车线路通 过 能力的计算方 法 ,提 出通 常构成 线路通 过 能力的
全 新 的 信 息 时 代 ,社 会 的 各 行 各业 都 在 实 现 信 息 化 ,身 为全 国的运 输 大动 脉 一铁 路 行 业 亦加 速信 息 化 建设 ,经过 数 1 0年 的铁路 有关 专家 、学者 及 各部 门的 有 关人 员的辛 勤 努 力 ,铁 路信 息 化 已取 得 了丰 硕 的成 果 。应 铁 路 货运 信 息 系统 的 建 设要 求 ,本 文

0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1)

0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1)
1、最小列车间隔 (1)列车控制系统与闭塞分区长度的影响 ATC系统:固定闭塞ATC系统
准移动闭塞ATC系统
移动闭塞ATC系统 (2)折返站的折返能力 折返方式:站前折返 站后折返(站后折返的折返能力较大)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2、车站停留时间 在满足服务安全性的前提下,列车在站点停车时间越短越好。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4)站立效率,是用来增加或减少期望站立密度的一个 直接因素,它需要兼顾站立空间的特性。 (5)轮椅调整系数,很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可兼容轮 椅的,这一问题要在计算时加以考虑。一般的,一个轮椅所占 面积可按1.2~1.5 m2计算,大致相当于2~6名站立旅客。 (6)行李调整系数,与轮椅类似,当旅客携带一些大的 物体时,需要调整能力。
通过能力 从固定设备角度确 定线路所能开行的列 车数 是输送能力的基础
(1)线路 (2)列车折返设备 (3)车辆段设备 (4)牵引供电设备 新线 当前 后备
从移动设备与行车 作业人员的配备角度 确定输送乘客数 是通过能力的最终 体现
(1)设计通过能力 (2)现有通过能力 (3)需要通过能力
通过能力应按固定设备计算: 轻轨、地铁: 线路(信号系统构成、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车辆技术性能、行车组织方 法、进出站线路横纵断面、停站时间标准等。) 列车折返设备(折返线布置、信号联锁设备、折返站内运 行速度、折返站标准停时等) 车辆段设备(车辆检修台位、停车线数量)
牵引供电设备(牵引变电所的数量、容量)
t离去——列车驶出车站闭塞分区的时间(s);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3、最终通过能力和使用通过能力 (1)最终通过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最终通过能力通常受限制于线路或列车折返 设备的通过能力,则最终通过能力计算公式为:

地铁车站通过能力计算(s)

地铁车站通过能力计算(s)
影响因素
影响地铁车站通过能力的因素包括设备性能、作业流程、信号系统、 客流量等。
固定设备通过能力计算
固定设备
固定设备包括轨道、道岔、信号机等, 其通过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固定 设备可以完成列车作业的次数。
计算方法
应用场景
固定设备通过能力计算主要用于评估 车站整体通过能力和列车运行计划编 制。
根据设备性能和作业时间,采用公式 或表格法计算固定设备的通过能力。
通过能力评估方法
01
实际测量法
通过实际运行数据,统计地铁车 站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最大 列车对数。
仿真模拟法
02
03
数学模型法
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模拟地铁车 站的运行情况,评估车站的通过 能力。
基于数学模型,通过建立列车运 行、乘客上下车等过程的数学表 达式,计算车站的通过能力。
通过能力优化策略
率。
优化信号系统
02
采用先进的信号控制系统,缩短列车之间的信号时间,提高列
车的运行效率。
加强客流组织
03
合理安排乘客进出站流线,减少乘客在站台上的停留时间,提
高车站的通过能力。
04 地铁车站通过能力计算案 例分析
案例一:某城市地铁一号线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计算方法
根据列车运行图、信号系统、站台设施等参数,采用公式法或仿 真法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调整列车运行间隔
根据客流量和列车对数,合理调整列车运行间隔, 提高车站的通过能力。
优化列车停靠时间
根据乘客上下车时间,合理设置列车停靠时间, 缩短列车在站时间,提高车站的通过能力。
增加列车编组数量
根据客流量需求,增加每列列车的车厢数量,提 高车站的通过能力。
提高通过能力的措施

西安地铁一号线折返站折返能力计算

西安地铁一号线折返站折返能力计算

西安地铁一号线折返站折返能力计算摘要随着地铁系统的快速发展,线路容量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提高线路的出线频率是提高线路容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折回能力是缩短发车间隔的限制因素,优化车站折回能力对于提高线路容量和缓解线路压力有重要意义。

首先,分析了基于折回能力的折回车站的选择方法,提出了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折回能力的分析计算方法,构建了优化模型。

分析了车站速度、道口限速等关键因素对折回能力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折回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文章分析了折返能力,提出了提高那个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西安一号线,折返能力,优化研究1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1.1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迅速增加,对机动化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

大量城市汽车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点,城市轨道交通具有交通量大、方便、快捷、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移动水平,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截至2016年底,全国30个城市轨道交通线路133条通车,总距离4152.8公里,轨道交通建设继续快速推进。

其中,西安、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已经进入了网络化运营阶段。

网络结构复杂,规模大。

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现有的管理模式。

随着西安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安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市民的日常旅行不断增加,西安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西安地铁的建设已经成为西安城市居民的首选。

1.1.2研究目的及意义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先进,运输优势明显。

合理、快速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对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的研究、提高系统容量供应、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

城市轨道交通是满足交通需求、实现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未来发展中,城市轨道交通仍然是公共交通的主要发展方向。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为今后轨道交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返回站的折回能力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通行能力的控制因素,车站的配置也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分析其通过能力。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1)求其线路通过能力。
h=100 +10+30 +10=150s
Nmax=3600/h=3600/150=24对/小时
(2)求其折返设备通过能力。
n折返=3600/h发=3600/3x60=20对/小时
(3)通过能力的最终确定:因折返设备通过能力较
小,限制了整个系统的通过能力,所以系统最终通
一通过信号机或闭区分界点时起至开始制动时的运行时间t运
为lOOs;列车从开始制动时起至在站内停车时止的常用制动 时间t制为10s;列车运行图规定的列车停站时间t站为30s; 列车从在车站起动加速时起至出清车站闭塞分区时止的时间t 加为lOs;且列车采用尽端式折返,折返列车出发间隔时间h
发为3min,且车辆段设备和供电设备对其能力不造成限制,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2.折返设备通过能力的计算
N折返=3600/h发
①利用站后尽端折返线进行折返。
h发=t站+t离去+t作业+t确认+t出线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②利用站前双渡线进行折返。
h发一t确认+t进站+t站+t离去十t作业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三)案例模块
某一城市轨道交通轨1号线部分运营资料如下:列车从经过前
(3)车辆段设备。
(4)供电设备。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二)技术模块
1.线路通过能力的计算
(1)线路通过能力计算的一般公式。在列车追踪运行
的情况下,计算线路通过能力的一般公式为
nmax=3600/h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2)追踪列车间隔时间计算。
h=t运+t制+t站十t加
车站
追踪列车先后经过车站Βιβλιοθήκη 的运行位置任务五 通过能力分析
(一)理论模块
1.通过能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通过能力是指在采用一定的车辆类型、信号设备和
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轨道交通系统线路的各项固
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是高峰小时)所能通过
的列车数。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1)通过能力
通过能力主要按照下列固定设备进行计算。
(1)线路。
(2)列车折返设备。
过能力为20对/小时。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