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体位试验
临床检验醛固酮的意义

临床检验醛固酮的意义摘要】目的讨论临床检验醛固酮。
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
结论醛固酮的这些主要作用,使之参与调节细胞外液量及维持酸碱平衡和Na+、K+平衡。
Na+吸收,继发性地引起C1-、H20随之等渗性重吸收,于是细胞外液量增加。
醛固酮缺乏或过量,远曲小管保Na+排K+、K+分泌也随之减少或增加,而造成低血K+或高血K+。
低血K+刺激尿酸化,高血钾减弱尿酸化,醛固酮对盐排出的影响出现相当缓慢,在给醛固酮之后几小时才达到作用高峰。
【关键词】检验醛固酮一、概述醛固酮(a1dosterone)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和网状带分泌的激素。
其主要作用是刺激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主动重吸收。
在远曲小管,在促进Na+吸收的同时,亦促进K+分泌。
因K+进入管腔液,决定于管腔内电化学梯度的大小,而Na+主动吸收造成管腔内负电位导致K+被动分泌,即醛固酮促进远曲小管保Na+排K+。
醛固酮的这些主要作用,使之参与调节细胞外液量及维持酸碱平衡和Na+、K+平衡。
Na+吸收,继发性地引起C1-、H2O随之等渗性重吸收,于是细胞外液量增加。
醛固酮缺乏或过量,远曲小管保Na+排K+、K+分泌也随之减少或增加,而造成低血K+或高血K+。
低血K+刺激尿酸化,高血钾减弱尿酸化,醛固酮对盐排出的影响出现相当缓慢,在给醛固酮之后几小时才达到作用高峰。
1.醛固酮的检测方法包括放免法(RIA)、酶免法(E1ISA)等。
2.参考值(放免法)成人:仰卧位80~400pmo1/1直立位 180~790pmo1/13.标本采集要求(1)血液采集必须用标准的样品管或带有分离胶的管,如采集血浆标本需用肝素或 EDTA等抗凝管。
(2)分离出的血清或血浆标本,在4~8℃保存可稳定24h,在-20°C保存可稳定半年。
(3)保存期间标本只能融冻一次,否则影响检测结果。
(4)标本溶血或乳糜血均影响检测结果。
(5)生物因素、利尿剂、抗高血压药、避孕药、皮质类固醇对醛固酮与肾素分泌有影响。
血浆醛固酮(ALD)定量分析标准操作

血浆醛固酮(ALD)定量分析标准操作规程1. 参考值范围:2.临床意义:从临床的观点看,某些疾病与体内ALD的水平有关,醛固酮含量的测定,应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与疗效观察,Addison氏病的诊断和肾上腺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鉴别诊断,以及某些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药理研究,尤其对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有临床价值。
3. 病人准备及标本采集要求3.1 采集要求3.1.1采血过程:肝素抗凝管检测项目为ALD,采血后3000转/分离心3分钟,分离血浆,将血浆密封后置于4℃以下低温冰箱或冰冻保存送检。
3.1.2 采血体位3.1.2.1卧位:病人清晨不起床或空腹平卧两小时,可在6:00-8:00之间,然后可按常规活动,可进食。
3.1.2.2立位:卧位抽血后,保持立位两小时(可以走动),按正常生活活动,包括进食,2小时后再采血一次。
3.2 采集部位:首先对采集部位进行适度的清洁、消毒,部位以肘正中静脉为宜。
3.3 标本类型:血浆。
3.4 标本量:2ml3.5 储存容器:肝素抗凝管。
3.6 标本保存:标本-20℃存放。
3.7 运送条件:与存放基本一致,要求标本运送过程必须保持冰冻保存,回实验室不溶解才符合要求。
3.8 拒收标准3.8.1 严重脂血、溶血的标本,均视为不合格标本。
3.8.2 送检标本或报告单上缺少唯一性标识条码的标本,均视为不合格标本。
3.8.3肝素抗凝管Ald标本未分离血浆.3.9 影响因素:严重溶血、脂血的标本对结果会有一定影响。
4. 异常结果报告方式及处理流程在高血压的组合项目里,若Ald单独增高,则结合曲线以及该病人的历史测量结果和送检单上的医生诊断进行判断,如果不能判断,需进行复查。
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向科室负责人汇报情况,并进行复查,若初次测量值远远高于参考值上限,则应1:50或1:100稀释后重新检测。
如果再次检测结果依然异常,需上报科室负责人,经得同意,才能将报告发出。
RAAS资料

立卧位试验的原理: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浆醛固酮的基础值常轻度升高,立位后血醛固酮水平进一步升高,明显超过正常人。
因为这些病人在立位后,血浆肾素活性增高,同时对AT-2的敏感性也增高。
而醛固酮瘤病人的血醛固酮基础值已升高,立位后血醛固酮反而下降。
因为醛固酮瘤本身过度分泌的醛固酮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此试验主要用于鉴别腺瘤和增生。
方法:1. 晚上10PM上床,保持卧位>8小时;2. 早上8AM,测血压,抽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3. 8-12AM嘱患者取立位,测血压,抽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意义:正常人立位后血浆醛固酮水平上升,说明体位的作用超过ACTH的影响。
特醛病人8-12AM直立体位后,血浆醛固酮明显升高。
醛固酮瘤的病人血浆醛固酮于立位后下降。
立卧位实验是检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分泌的实验,实验前应停用影响此轴的药物,如ACEI/ARB类,CCB类可以不停用。
立位及低钠可刺激正常人RAS系统,使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升高。
原醛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受抑,立位无明显升高或下降。
方法:早晨不起床8:00抽血,之后立位4小时,或肌注速尿40毫克,立位2小时抽血。
可以立位开始时半小时肌肉注射40mg速尿这样立位时间可以缩至2小时即可或者立位开始1个半小时时静脉注射40mg速尿亦立位2小时即可很多病人不能耐受站立4个小时,所以使用速尿的方法是不错的,但是需要注意血钾。
正常人:无低肾素水平;站立和速尿利尿减少血容量的双重刺激,ALD上升原醛:卧位明显低肾素、高醛固酮,站立和速尿注射后,醛固酮无明显上升或下降(RAS被抑制,不受兴奋)特醛:卧位有低肾素和轻度低ALD,站立和速尿注射后,醛固酮明显上升,超过正常人,至少超过卧位的33%。
醛固酮测定的临床意义

醛固酮(ALD)是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 泌的一种盐皮质激素,正常情况下,受肾 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在体内,血醛 固酮主要和血浆白蛋白结合,而很少和 CBG结合,因此,具有相对较短的半衰期 及较高的代谢清除率。尿液中含有未经代 谢的醛固酮约占分泌量的6%左右,且具有 激素活性。因此,测定血清或血浆中醛固
(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由于肾上腺皮质大量破坏和坏死,肾上腺 皮质激素缺乏,致醛固酮分泌减少,同 时,伴有其它皮质激素降低,同时ACTH分 泌过度病人出现皮肤色素沉着。
(4)其它: 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 全或使用某些药物时心得安、利血平、甲 基多巴等可引起继发性醛固酮激少。
ALD降低
(1)生理情况: 如水吸收过多或钾摄入量不足或高渗生理 盐水输入过量等皆可引起醛固酮分泌少, 血醛固酮浓度降低。
(2)选择性醛固酮过少症; 由于肾脏疾病引起肾素分泌减少,致血管 紧张素减少,导致醛固酮分泌降低,或肾 上腺中醛固酮的合成因酶缺陷而受到阻 碍,使血醛固酮浓度降低。
(3)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很多疾病如肾 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充血
性心力衰竭、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慢性
肾脏疾病伴高血压、肾母细胞瘤等,可引 起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过多,兴奋肾上腺 球状带,从而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多。其醛
固酮分泌增多比原醛更为显著,两者的区 别可借助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测定,在原 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时降低,继发性醛固酮 增多症时升高。
酮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 价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正常参考值 立位:94-204ng/L(普通饮食) 卧位:55-139ng/L(普通饮食)
醛固酮轴评价

ARR
经典意义: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ldosterone Renin Ratio) 血浆醛固酮: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PAC or ALD 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 PRA ARR:血浆PAC与PRA的比值 现在也指: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浓度比值(Aldosterone Renin Ratio)
卧立位试验
1993年 Fontes:提 出了体位刺激实验 的 诊断切点:
立位血 浆醛 固酮 水平 较卧位血浆醛固酮水平 增幅小于 30%,结果 阳性提示腺瘤可能 性 大。
Am J Hypertens. 1991 Sep;4(9):786-91
卧立位试验
但是Gordon等的研究发现 部 分 肾上腺醛 固 酮 瘤患 者及特 发性 醛 固酮增多症患者其醛 固酮对血管紧张素 Ⅱ亦非 常敏感 ,立 位 后 醛 固酮升高可大于 30% ,立卧位试验的诊断 效率由此受到质疑。
转
换 肾素:1 ng/mL/h PRA converts to a DRC of approximately 12 mU/L (7.6 ng/L) automated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2008年 ENDO指南
AVS
• 适应症:肾上腺 CT 提示有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形态异常 (包括增生或腺瘤),需进一步行双侧 AVS 以明确有无优势 分泌(2016内分泌指南)
2004年 Perschel
化学免疫法测定肾素浓度
目前
全自动化学发光法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
ADRR
ADRR
ADRR
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 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浓度比值(ADRR)aldosterone
醛固酮测定的临床意义

甲公司在接到乙公司及其他公司的投标书后,通过决标,最后决定乙公司中标,并向
乙公司发出了中标通知书。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发出要约行为
的是(
)。(2013年)
A.甲公司发出招标书
B.乙公司向甲公司发出投标书
C.甲公司对所有标书进行决标
B
D.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中标通知书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18
ALD降低
(1)生理情况: 如水吸收过多或钾摄入量不足或高渗生理 盐水输入过量等皆可引起醛固酮分泌少, 血醛固酮浓度降低。
(2)选择性醛固酮过少症; 由于肾脏疾病引起肾素分泌减少,致血管 紧张素减少,导致醛固酮分泌降低,或肾 上腺中醛固酮的合成因酶缺陷而受到阻 碍,使血醛固酮浓度降低。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13
真题示例∙判断题
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有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 ⅹ
在一份保险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对合同所规定的“意外伤害”条款的含义产生 了不同理解,投保人认为其所受伤害应属于赔付范围,保险公司则认为不属于赔付 范围,双方争执不下,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当事人的观点都有合理性,但还是采用 了对投保人有利的解释。法院的做法是正确的。( )
√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14
真题示例∙多选题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拟订的下列格式条款中,属于无效的有
(
)。
BCD
A.内容理解发生争议的格式条款
B.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格式条款
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格式条款
D.造成对方人身伤害得以免责的格式条款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15
第五章 合同法律制度
真题示例∙单选题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情形
醛固酮卧立位实验12-11月学习

卧立位实验卧立位试验介绍:卧立位试验是通过下述原理进行的,正常人在隔夜卧床,上午8时血浆醛固酮值约为110-330pmol/L,保持卧位到中午12时,血浆醛固酮浓度下降,和血浆皮质醇浓度的下降相一致;如取立位时,则血浆醛固酮上升,因为站立后肾素-血管紧张素升高的作用超过ACTH的影响。
特醛症患者在上午8时至12时取立位时血浆醛固酮上升,并超过正常人,由于患者站立后血浆肾素有轻度升高,加上此型对血管紧张素的敏感性增强;醛固酮瘤患者在此条件下,血浆醛固酮不上升,反而下降,因为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更重,立位后也不能升高。
肾素反应性腺瘤,由于站立位所引起的血浆肾素变化使血醛固酮明显升高。
卧立位试验正常值:正常人在隔夜卧床,上午8时血浆醛固酮值约为110-330pmol/L,保持卧位到中午12时,血浆醛固酮浓度下降,和血浆皮质醇浓度的下降相一致卧立位试验临床意义:异常结果:(一)醛固酮瘤:多见,大多为一侧腺瘤,直径大多介于1~2cm。
患者血浆醛固酮浓度与血浆ACTH的昼夜节律呈平行,而对血浆。
肾素的变化无明显反应。
(二)肾素反应性腺瘤:少数腺瘤患者对站立位所致肾素升高呈醛固酮增多。
(三)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特醛症):亦多见。
双侧肾上腺球状带增生,有时伴结节。
病因可能与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敏感性增强有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使患者醛固酮分泌减少,高血压、低血钾改善。
少数患者双侧肾上腺结节样增生,对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试验(如直立体位,限钠摄入,注射利尿药等)及抑制性试验(如高钠负荷等)均无反应,称为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所致原醛症。
需要检查的人群:疑似有醛固酮瘤,肾素反应性腺瘤,特醛症的患者。
卧立位试验注意事项:不合宜人群:暂时不明。
检查前禁忌:注意正常的饮食,注的要求。
卧立位试验检查过程:方法:平卧过夜,清晨卧位采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保持立位走动4小时,再次采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护理查房

五、处理原则
(二)手术治疗 肾上腺皮质腺瘤,单纯切除后可望完全恢复,腺瘤以外的腺体有结节性改变时宜将 该侧肾上腺切除。单侧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可做同侧肾上腺切除或肾上腺次全切 除。肾上腺皮质癌及异位产生醛固酮的肿瘤应尽量切除原发病灶。近年来,腹腔镜 手术已广泛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治疗。
六、护理措施
二、病因与分类
3.双侧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生 又称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IHA),临床表现 多不典型,与垂体产生的醛固酮刺激因子有关,对血管紧张素敏感。 4.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腺癌(aldosterone-producing 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 约占1%。肿瘤直径常>5cm,该病除分泌大量醛固酮外,还分泌糖皮质激素和性 激素。肿瘤进展快,确诊时多已发生血行转移,对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均不 理想,预后极差。
四、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低血钾、高血钠、碱中毒。 2.尿钾排出增多,24h超过25~30mmol/L。 3.血、尿醛固酮含量升高。 4.血浆肾素活性降低,激发试验往往无反应。
四、辅助检查
(二)特殊检查 1.螺内酯试验 口服螺内酯80~100mg/次,每日3次,2~3周后病人血压下降,血钾升高,尿钾 下降,血钠降低,尿钠升高,CO2结合力恢复正常,尿pH变酸性。 2.体位试验 站立位肾素和醛固酮分泌增高。 3.钠钾平衡试验 仅适用于诊断有困难者,病人普食情况下钾负平衡,钠平衡;低钠饮食情况下血 钾升高,尿钠排出减少。
(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告知病人疾病相关知识;解释疾病的治疗与护理方案,鼓励积极配合;及时心理疏导。 2.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低钠、高钾、低脂饮食。 3.预防跌倒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以及降压治疗期间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应做好活动指导,加强 防护: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时,立即就地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改变体位宜缓慢; 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上厕所或外出时有人陪伴;切忌远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廖二元,主编.内分泌学.2003
由于醛固酮瘤患者腺瘤本身能自主分泌大量醛固酮,血容量扩张, 强烈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 即使站立体位或使用呋塞米 后也不能使醛固酮升高。
第二步:然后采用站立位活动 4h,于中午12:00立位再次采血。 第三步:尽快送检。血标本在低温下(4℃)放置,经分离血浆后
保存于-20℃至测定前,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醛固酮浓度。 第四步:分别比较卧位、立位醛固酮值及变化幅度比。
[2]廖二元,主编.内分泌学.2003 [3]于晓静,中华内分泌与代谢杂志,2006
二、速尿激发试验
前期工作:尽可能停用治疗药物2—4周,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 换酶抑制剂或B受体阻断剂等。给予钠钾平衡饮食(钠 160mmol/d,钾60 mmol/d)1周以上。
第一步:患者采用卧位过夜,于次日早晨 8:00静息、平卧、空腹 状态下采血(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水平)。
第二步:肌注速尿40 mg,再站立位活动 2h,于上午10:00立位 再次采血。
特发性醛固酮增生的患者醛固酮的卧位基础值轻度升高,立位后 由于肾素升高,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敏感性增强,醛固酮进一步升高。
醛固酮瘤 特醛
卧位 立位
醛固酮不升高或下降
醛固酮明显升高,至少超 过基础值30%一33%
[2]廖二元,主编.内分泌学.2003
醛固酮体位 试验
标准体位试验
速尿激发试验
在一定剂量的速尿作用下,通过肾素 -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的分泌反应, 能够比基础状态下的激素测定更好地 反映醛固酮释放增多的性质。
➢ 卧位采血时,为便于分析,应同时采血查皮质醇, 用以判断ACTH或应激对醛固酮的影响。
PART 04
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
➢ 正常人:8am到中午12am,血浆醛固酮水平下降,与皮质醇 一致;若立位4小时后醛固酮水平明显升高30%一33%,肾素 活性轻度升高。
➢ 多数醛固酮瘤及原发性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卧位时 基础血浆醛固酮明显升高,立位4小时后未见明显升高(不足 30%)或反而下降。这与强烈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 活性,且不受兴奋有关。
第三步:尽快送检。血标本在低温下(4℃)放置,经分离血浆后 保存于-20℃至测定前,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醛固酮浓度。
第四步:分别比较卧位、立位醛固酮值及变化幅度比。
[2]廖二元,主编.内分泌学.2003 [3]于晓静,中华内分泌与代谢杂志,2006
PART 03
注意事项
➢ 各种影响血容量、血钠、血钾的因素均可能影响 化验结果,如:钠钾平衡饮食,利尿剂、血管 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B受体阻断剂等药物。
2016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
感谢聆听
THANK YOU
➢ 特醛病及对肾素有反应的醛固酮腺瘤患者:基础血浆醛固酮 轻度升高,立位4小时后醛固酮水平至少升高30%一33%。
[2]廖二元,主编.内分泌学.2003 [3]于晓静,中华内分泌与代谢杂志,2006
应用
➢ 卧位测定:确定有无原醛症。 原醛症的特征是低肾素高醛固酮,醛固酮肾素比值 (ARR)>30; 继发性醛固酮是高肾素高醛固酮。
[1]Weiner ID.Semin Nephrol,2013
醛固酮瘤
多为单侧
手术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多为双侧
保守
原
醛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
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 皮质癌
[1]Weiner ID.Semin Nephrol,2013
醛固活性受到抑制,那该两者怎么鉴别呢?
➢ 立位测定:病因诊断,区分醛固酮瘤及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体位试验:灵敏度85%,特异性80%[2], 无创、简便、易行。
[2]廖二元,主编.内分泌学.2003
PART 5
扩展
扩展
速尿激发试验与标准试验可靠度一样吗? 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速尿激发试验与标准试验敏感性
及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5]。 需注意的是,肌内注射呋塞米后可能会带来的排尿次数
PART 02
方法
一、标准体位试验
前期工作:尽可能停用治疗药物2—4周,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 换酶抑制剂或B受体阻断剂等。给予钠钾平衡饮食(钠 160mmol/d,钾60 mmol/d)1周以上。
第一步:患者采用卧位过夜,于次日早晨 8:00静息、平卧、空腹 状态下采血(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水平)。
增加、血容量减少、血钾进一步降低等不良反应,因此在 体弱、老年患者中尤应注意。但优点是可以缩短试验时间, 可减少站立时间过长而出现意外情况的风险。
[3]于晓静,中华内分泌与代谢杂志,2006 [4]Espiner ,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3 [5]梁蕴谊,新医学,2010
醛固酮体位试验
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热 那 姑 丽 ·艾 克 拜 尔
目录
CONTENTS
01 原理 03 注意事项 05 扩展
02 方法
04 临床意义 及结果分析
PART 01
原理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醛)
是指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而引起水钠潴留、 血容量增多的一种综合征,其典型表现为高血压和低血 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