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的改变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合集下载

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地理环境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决定人类居住地的选择,还是塑造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形成,地理环境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地理环境对人类居住地的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类在选择居住地时,会考虑到地理环境的因素,如气候、水源、土壤质量等。

例如,位于河流附近的地方通常拥有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而位于高山地区或沙漠地带的地方,由于气候恶劣和资源匮乏,往往不适合人类居住。

因此,地理环境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人类居住地的选择和定居模式的形成。

其次,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导致了不同地区的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文化特点。

例如,位于河流流域的古代文明如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黄河流域的中国古代文明等,由于河流的存在,人们可以进行农业生产,形成了农耕社会和繁荣的城市文明。

而位于沙漠地带的地方,由于缺乏水源和资源,人们往往过着游牧或半游牧的生活方式,形成了游牧社会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此外,地理环境也对人类历史中的交流和互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影响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和联系。

例如,山脉和河流的存在会阻碍或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

在古代,人们往往通过河流、海洋和陆地交通网络进行贸易、文化传播和政治互动。

地理环境的不同也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差异,从而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例如,古代的丝绸之路就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存在而形成的重要贸易通道,连接了东西方的文明。

然而,地理环境并不是决定人类历史的唯一因素。

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通过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努力,人们可以克服地理环境的限制,改造自然环境,创造更适合人类生活的条件。

例如,通过灌溉系统的建设,人们可以在干旱地区进行农业生产;通过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交流和互动。

了解地球产生和演变的过程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了解地球产生和演变的过程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了解地球产生和演变的过程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地球的产生和演变是人类探索的宝藏之一,也是我们对自然界认知的重要部分,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和自然规律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本文将为大家细致地介绍了解地球产生和演变的过程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地球的产生地球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天体物质互相吸引和聚合形成的。

在太阳系的初期,有一颗质量较大的恒星由于各种原因,形成了一片巨大的旋转盘。

这个旋转盘里面的气体和尘埃不断碰撞和吸附,最终形成了一个个小团块。

这些小团块在吸引和聚集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行星。

从而,太阳系内的行星就这样诞生了。

地球诞生于距离太阳较远的位置。

早期的地球,表面温度极低,大气层中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内部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熔融和冷却,形成了地球的现今形态。

而在地球球壳表面,由于不断的自然磨合,慢慢演变出了山脉和河流。

至此,地球诞生之谜被揭开,地球人开始认识到地球的种种奥秘。

地球的演变地球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含了地球自身的演变与天文地理的演变。

地球的自身演变主要表现在大气、水资源和生物方面,其中大气层是重中之重。

大气层最初是由氨和甲烷组成,后来分解出了水和氧,最终形成了现代大气层的正常成分。

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与进化,地球上也出现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生命。

与此同时,地球的天文地理演变也在悄悄进行着。

地球的演变主要涉及了地理的改变、岩石的形成和沉积过程等。

其中,地理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地壳的演变过程中。

在地壳演变的过程中,板块构造理论是一个解释很好的科学理论。

它认为地球的地壳是由几块大板块组成的,它们运动着,不断撞击和发生变形。

科学家在探索地球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大量的火山、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都是地球演变过程中的自然产物。

地球的影响地球作为人类的母亲,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美好的资源。

其中地球的水资源是最为重要的,没有水资源的支撑,地球上的生命无法生存。

同时地球上的空气质量,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历史的地理地形与环境对历史的影响

历史的地理地形与环境对历史的影响

历史的地理地形与环境对历史的影响一、地理地形对历史的影响地理地形是指一定地区的地势、山脉、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地利用情况等自然地理特征。

地理地形对历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防御能力与领土争夺地理地形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防御能力和领土争夺具有重要影响。

比如,地势险要的山脉能够为国家提供自然屏障,降低外来侵略的可能性,从而有助于保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而河流、湖泊、海洋则可以成为国家的自然防线,起到屏障和阻隔作用。

通过战略布局,巩固防线,国家可以有效遏制领土争夺,维护自身利益。

2. 交通运输与交流发展地理地形的不同对交通运输和交流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平原地区相对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物资的流通和沟通的发展。

而山区、高原、沼泽地等地形条件较差,交通困难,给交流带来阻碍。

地理地形因素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速度和规模。

3. 农业生产与人口分布地理地形决定了农业生产的方式和发展方向。

比如,丘陵地区通常适宜发展果树和葡萄等特色农业品种;平原地区则适宜发展谷物和蔬菜等大规模种植农业。

此外,河谷地区多肥沃,水源丰富,也容易滋养农业生产。

因此,地理地形对人口的分布具有一定影响,不同地形的区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农业特色和人口数量。

二、环境对历史的影响环境是指一个地区的气候、水域、植被、动物、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人类活动对其中的影响。

环境对历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多次发生的气候变化事件,如小冰期、长期干旱等,都对农业、居住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歉收、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进而引发社会动荡和人口迁徙。

同时,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生环境要素的变化,也会导致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

2. 自然灾害与人类生存地震、洪水、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灾害带来的破坏和人员伤亡不可忽视。

自然环境对历史事件与进程的作用

自然环境对历史事件与进程的作用

自然环境对历史事件与进程的作用自然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各种自然要素的总和,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系等。

人类的生活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环境,同时,自然环境也对历史事件与进程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貌与人类迁徙、气候与农业发展、植被与人类活动等角度来讨论自然环境对历史的作用。

地貌与人类迁徙地貌是地球表面地形的形状和特征。

地球上各种地貌的存在和分布对人类迁徙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山脉和河流的存在会对人类的迁徙路径和方向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古代,人们通过山脉和河流进行迁徙和贸易,形成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交流。

而且,不同地貌对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例如沿海地区的人们更容易从海洋中获得食物,而山区的人们更容易发展畜牧业等。

气候与农业发展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合农作物的种植,而寒冷干燥的气候则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在历史进程中,气候变化对农业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例如,史上的干旱和洪水灾害往往导致农作物歉收,引起食物短缺和社会动荡。

而长期稳定的气候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粮食供应,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基础。

植被与人类活动植被是指某一地区的植物总体分布。

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对人类活动有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植被类型影响土地的利用方式。

例如,森林地区适合伐木、木材加工和林业发展,而草原地区适合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

其次,植被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生存也起着重要作用。

森林植被可以保护水源和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平衡。

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在尊重和保护植被的基础上进行。

结论自然环境对历史事件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貌的存在和分布影响了人类的迁徙和贸易,气候的差异决定了农业的发展,而植被类型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字数:564字)。

论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及其作用

论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及其作用

1.引言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深厚的过程,其推动力量多种多样,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及其作用,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一重要主题。

2.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丰富与匮乏、地理位置的优劣,都对社会历史的走向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古代河流文明的兴起与发展,与黄河、长江等河流的季节性洪水、肥沃的河谷地以及温和的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反之,沙漠和荒漠地区的居民则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艰难生存,这些自然条件塑造了不同地区的社会历史特点。

3.科技与生产力科技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最原始的石器时代到今天的信息时代,人类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结构和面貌,推动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4.政治与制度政治与制度的变革也是促使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政治权力的更迭、不同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变革,都直接影响着社会结构和人民生活。

古代的君主制度、封建制度,近代的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都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文化与价值观念文化与价值观念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也不可忽视。

不同的宗教、哲学、道德观念,塑造着不同社会的文化面貌,并且在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印度教、佛教等宗教的兴起与发展,都对世界各地社会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总结与展望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自然环境、科技与生产力、政治与制度、文化与价值观念,这些力量共同作用,推动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只有深刻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及其作用,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演进和发展,也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过程。

除了自然环境、科技与生产力、政治与制度、文化与价值观念等因素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自然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历史

自然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历史

自然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类历史的进程,无疑是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

从远古时代的狩猎采集,到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每一步的进展都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认识、适应和改造。

本文将从史前时期到现代社会,探讨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史前时期: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人类进化的早期,是非常少文化遗产的。

古代的人类处于自然环境与自然界的生物之间的平衡状态,他们知道如何依靠自然环境,采集饮食,建立家族和社区。

他们依靠的是自然环境控制生存和发展。

然而,这种平衡状态是颇为脆弱和不可持续的。

一旦自然环境出现变化,失衡与破坏便很难避免。

例如,气候、减少猎物、新的癌症或者是人类自身的冲突,都可能会对古代社会造成灾难。

二、古代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利用古代时代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的人类开始开采自然资源,建造城市,发展农业以及交通工具等等。

同时,他们也开始了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

这是因为当时的人类对自然环境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过度开采和过度消费自然资源。

此外,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大规模的人类迁徙可能导致森林削减和土地退化,甚至可能是沙漠化。

三、中世纪时期: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加剧中世纪时期,对自然环境利用和破坏的加剧,使得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加速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此时,许多区域由于人口过多和环境破坏等因素,出现了饥饿、疾病以及社会动乱等问题。

同时,人类对木材、水力和鱼类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很高,大量的森林渐渐被砍伐,湖泊和河流深受污染。

由此可见,中世纪时期,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并且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不容忽视。

四、近现代时期: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新关系近现代时期,人类社会进入了机械化的时代,科技发展和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新阶段。

在印刷、电气、航空、船舶等方面,人类的科技水平取得了巨大的飞跃,但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更大污染。

对于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渐被接受。

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历史演变与文明特征的影响

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历史演变与文明特征的影响

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历史演变与文明特征的影响人类历史的演变和文明特征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其中地理环境变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方面。

这些地理环境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塑造了不同地区的文明特征。

首先,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历史演变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早期人类历史中,地理环境的变化往往决定了人类的迁徙和定居。

例如,气候变化导致了草原和沙漠地区的草木凋零,迫使人类向更适宜生存的地区迁徙,这就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另外,地理环境的变化也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经济活动。

例如,地理环境的丰富与贫瘠决定了农业、渔业、矿业等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分工。

其次,地理环境变化对不同地区的文明特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生产方式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明。

例如,位于河流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依赖尼罗河的灌溉系统,发展出了高度集中的农业经济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而位于山地的古希腊文明则因地理环境的限制,形成了分散的城邦制度和海洋贸易。

这些文明特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另外,地理环境变化还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

例如,位于高原地区的藏族人民因地理环境的严酷和封闭,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而位于平原地区的汉族人民则因地理环境的开阔和交通便利,形成了务实和开放的思维方式。

这些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然而,地理环境变化并不是唯一决定人类历史演变和文明特征的因素。

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明的发展方向。

例如,人类在气候变化和地理环境限制下,通过农业革命和科技创新,改变了自然环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此外,人类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也对文明特征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法律制度、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变化已经成为当今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一、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气候变化一直是环境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部分。

全球变暖、干旱、海平面上升等现象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频率和严重性。

海啸、地震、洪水等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人类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其次,气候变化导致了世界各地的歉收,农业发展遭受重创。

最后,气候变化会加速海平面的上升,对于那些对海洋最为依赖的岛国来说,这意味着他们的生命与家园都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二、水资源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水资源稀缺和水质下降是当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各种因素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发展、人口增长以及现代生活的一个压倒性问题。

另外,水资源的污染已经超过了可持续使用的水资源,长期以来,缺少水资源和生活用水的人们已经开始面临饥渴、过早死亡以及各种特定疾病。

三、能源变革对人类的影响由于非可再生能源的产生对环境有害,因而在能源转型上也必须做出不断努力。

运用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能源来源,可以降低自然环境污染,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然而能源变革也面临很多挑战。

首先,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增加了能源成本,当它与化石燃料相比,它的总成本是相对较高的。

此外,涉及到能源变革的系统可能包括改变市场结构以及不能够稳定的市场服务,这需要制定长期的规划和政策,以确保新能源能够替代旧能源并最终得到广泛使用。

四、城市化对人类的影响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带来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城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垃圾处理等问题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在某些城市,绿地的流失已达到惊人的水平。

同时,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人口流动,导致了老龄化、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这些不仅简单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还需要全社会不断努力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环境的改变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原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历史学科2010--2011学年
徐传信
内容摘要;
自然环境的改变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原因之一,自然环境的改变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但显然也有人为原因。

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西部转移到东部,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北方,历史上历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侵,以及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多个人类文明发展的中断,都或多或少地与自然环境的改变有关。

关键词;
环境改变历史进程文明中断尊重客观规律善待自然发展生产力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都是由当地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结果。

另外,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这种变化,一方面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的出现和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类历史进程也有自身的
发展规律,同时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也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而自然环境的改变也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其中一个原因,有时还比较大,它们之间也有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我们众所周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而我们的先民们在远古时代就在黄河流域生息繁衍,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就位于黄河的中上游地区。

如半坡人、蓝田人、丁村人等遗址,陕西轩辕黄帝陵就是很好的例证。

甚至在唐朝安史之乱以前,晋、陕等西部地区都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而现在我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却是在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区。

它的转移固然有许许多多其他的理由,但自然环境的改变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这是由于大约在距今约三千至八千年的时候,我国大陆气候则普遍是温暖、湿润的,大约北纬40度以南地区都属于亚热带的气候特征,因为在那时,亚洲象就活动在我国的北方地区,而河南的简称“豫”也就是大象,就说明过去河南象就很多,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证。

而现在亚洲象在我国的活动范围大致也只有云南西双版纳一带的热带季雨林区了。

而那时的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还比较好,水土流失
远没有现在严重,地表形态也还远没有现在崎岖,加上土质以黄土为主,沙质性强、比较疏松,富含各种营养元素,便于开垦,而在当时生产工具还非常简陋的情况下,那里也就是历史上所划定的雍州地区也就非常便于人们的耕种和开垦。

那里自然就成为我国早期政治、经济、文化先进而发达的地区了。

而南方的荆州、扬州等地,则因河道纵横,土壤贫瘠而粘重,一方面河流阻隔了人们的交往,而土地对农业生产也显得尤为不利,所以那里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就成为蛮荒之地而久久没有得到开发。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地的自然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方开始逐渐变得干冷,这是由于气候自身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也变得尤为严重。

这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由于西部的繁荣,人口激增,为生存所需能源、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增多,森林和其他植被变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这在史书上和其他文献上也是有大量记载的。

如《诗经.伐檀》就有“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的诗句,《阿房宫赋》中也有“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的描写。

而杜甫的《卖炭翁》中则有“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等等,这不都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祖祖辈辈人们都在大量地砍伐森林吗?由于黄土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植被的大量破坏,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荒山秃岭的自然景观且不断恶化的形势,也就在所难免。

其实,时人也并不是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如我国古代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政治家们针对这种情况,他们就曾提出过一些保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引起人们的警
觉。

如《管子.轻重甲》中就有“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荀子.王制篇》中就有“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吕氏春秋.义赏》中有“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的描述。

所以,随着西部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人口容量也在不断地缩小,它退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位置是一个早晚的问题,而且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南方地区,历史上由于中原地区连年的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长期开发,不少地区的红壤变成了肥沃的水稻土,而原来阻隔人们出行和交流的密集的水网,也变成了便捷的水上通道。

反而促进了人员的来往和物资的交流,并随着农业文明向工业和商业文明的转变,这里成为对外联系的前沿和窗口,和西部相比,其他地理位置也越发显得得天独厚。

所以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我国目前各方面都很繁荣的地区。

其次,我们都知道,我国历史上,从战国时期开始,北方长期以来都会遭受来自大漠的强悍的少数民族的威胁和侵扰,有的甚至还入主中原,如蒙古人、满人等。

为此,为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从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到明朝,历代统治者修筑了举世闻名的军事防御性工程——万里长城。

据考证,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除了政治、军事等其他原因外,其背后还隐藏着一个自然环境的改变。

据专家考证,每当全球气候异常,也就是厄尔尼诺现象或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如果北方草原地区持
续干旱,这些游牧民族便会因牧草的不足和人畜饮水困难而无法生存。

由于当时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差,因此当北方的环境人口容量急剧下降时,怀着求生的强烈欲望,迫不得已,他们便南下抢掠食物和牲畜。

一般来讲,北方越干旱,他们南下的频率也就越频繁。

实际上,这同我国历史上河北人、山东人闯关东具有相似之处。

这样从现实来讲,他们扰乱了北方汉民族人民的正常的生产与生活;另一方面,客观上,却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对整个历史的发展也是具有推动作用的。

另外,历史上无论外观或世界范围内也都存在着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而被迫中断历史进程的特例。

如我国新疆地区的楼兰古国和昆仑山下的精绝国的消失,以及美洲印第安人玛雅文明的衰落,也都是由于人们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导致环境的恶化,而使人们失去了生存依据的最好明证。

参考文献
《国是论衡》《高中地理》
2010年3月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