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铬废水的处理实验报告
含铬废水的处理实验报告

含铬废水的处理实验报告药剂还原沉淀法还原沉淀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含铬废水处理方法。
基本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还原剂,将Cr6+还原成Cr3+,然后再加入石灰或氢氧化钠,使其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铬沉淀,从而去除铬离子。
可作为还原剂的有:SO2、FeSO4、Na2SO3、NaHSO3、Fe等。
还原沉淀法具有一次性投资小、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操作管理简便的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在采用此方法时,还原剂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SO2还原法二氧化硫还原法的原理二氧化硫还原法设备简单、效果较好,处理后六价铬含量可达到0.l mg/L 。
但二氧化硫是有害气体,对操作人员有影响,处理池需用通风没备,另外对设备腐蚀性较大,不能直接回收铬酸。
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硫处理含铬(VI)废水,充分利用资源,以废治废,节约了处理成本,但也同样存在以上的问题。
其反应原理为:3SO2+ Cr2O72-+ 2H+= Cr3++ 3SO42-+ H2OCr3++ 30H-= Cr(OH)3二氧化硫法处理含铬废水的步骤1) 将硫磺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通入废水中,与水作用生成亚硫酸,废水中六价铬被亚硫酸还原为三价铬,生成硫酸铬。
2)用碱中和废水,使其pH值为8,使三价铬以氢氧化铬的形式沉淀下来;过量的亚硫酸被中和生成亚硫酸钠,并逐渐被氧化成硫酸钠。
3) 将废水送入平流式沉淀池中进行分离,上部澄清水排放,下部沉淀经干化场脱水,泥饼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铬,此外还含有少量其他金属氢氧化物。
用二氧化硫作还原剂,处理含铬废水,除铬效果好,进水中六价铬含量为81~430. 08 mg/L时,出水中六价铬含量均能达到排放标准。
该工艺基本上实现了二氧化硫的闭路循环,排放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小于15mg/L。
该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性能稳定、一次投资省、占地面积小、容易上马,处理费用低、技术经济等条件约束小。
所以一般小型的企业(如乡镇企业)可以采用二氧化硫法处理含铬废水。
含铬废水的处理

六 有关铬的资料
但铬又是哺乳动物生命与健康所需的微量元素, 但铬又是哺乳动物生命与健康所需的微量元素,缺 乏铬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成人每天需500~700微 乏铬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成人每天需500~700微 克铬。铬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 克铬。铬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微量铬可提高植 物的收获量, 物的收获量,但浓度稍高又可抑制土壤中有机物质 的硝化作用。 的硝化作用。铬化合物以蒸汽和粉尘的方式进入人 体组织中,代谢和被清除的速度缓慢, 体组织中,代谢和被清除的速度缓慢,会引起鼻中 隔穿孔、肠胃疾患、白血球下降、 隔穿孔、肠胃疾患、白血球下降、类似哮喘的肺部 病变。皮肤接触铬化物可引起愈合极慢的“铬疮” 病变。皮肤接触铬化物可引起愈合极慢的“铬疮”。 铬的污染主要是由工业引起。 铬的污染主要是由工业引起。
6mol·L-1H3PO4 4.5mL
25.00mL
0.01mol·L-1KMnO4 25.00mL,△至沸
剩下约 20.00mL 冷却
200g·L-1尿素 1.00mL
2012-4-22
含铬废水的处理
6
三、实验步骤
20g·L-1NaNO2 至紫红色刚好褪去 使气泡全部逸出。 使气泡全部逸出。
转入
含铬废水的处理
2012-4-22
含铬废水的处理
1
一 实验目的
了解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的原理与方法。 了解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的原理与方法。 了解铬废水排放的标准。 了解铬废水排放的标准。 了解水中铬含量的测定方法。 了解水中铬含量的测定方法。 掌握减压过滤方法。 掌握减压过滤方法。 学习目视比色法。 学习目视比色法。
2012-4-22
含铬废水的处理
污水除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污水除铬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熟悉不同除铬工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评估实验条件下除铬效果,为实际污水处理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重金属铬在污水中主要存在形式为Cr(Ⅵ)和Cr(Ⅲ)。
本实验采用硫酸亚铁法和聚丙烯酰胺(PAC)吸附法两种方法对含铬污水进行处理。
1. 硫酸亚铁法:硫酸亚铁在酸性条件下与Cr(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r(Ⅲ)和Fe(Ⅱ)。
Cr(Ⅲ)与硫酸亚铁中的Fe(Ⅱ)进一步反应,生成Fe(OH)3沉淀,从而达到除铬的目的。
2. PAC吸附法:PAC是一种高效絮凝剂,能够吸附污水中的Cr(Ⅵ)离子,形成絮体沉淀,从而实现除铬。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含铬污水- 硫酸亚铁- 聚丙烯酰胺(PAC)- 氢氧化钠- 碳酸钠- 硫酸- pH试纸或pH计- 滤纸- 烧杯- 烧瓶- 移液管- 恒温水浴锅2. 实验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电子天平- 搅拌器- 酸度计四、实验步骤1. 硫酸亚铁法:(1)取一定量的含铬污水,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pH值,调整至2-3。
(2)向溶液中加入硫酸亚铁,按1:6的比例进行反应,搅拌30分钟。
(3)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pH值,调整至9。
(4)过滤,收集滤液,测定铬含量。
2. PAC吸附法:(1)取一定量的含铬污水,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pH值,调整至9。
(2)向溶液中加入PAC,按5000ppm的比例进行吸附,搅拌30分钟。
(3)过滤,收集滤液,测定铬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硫酸亚铁法:- 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9时,铬去除率最高,可达95%以上。
2. PAC吸附法:- 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9时,铬去除率最高,可达90%以上。
六、结论1. 硫酸亚铁法和PAC吸附法均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铬离子。
2. 硫酸亚铁法在pH值为9时,铬去除率最高,可达95%以上。
3. PAC吸附法在pH值为9时,铬去除率最高,可达90%以上。
含铬废液的实验室处理和铬含量的测定

含铬废液的实验室处理和铬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水样中铬的处理方法2:综合学习加热、移液管的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酸碱滴定、固液分离、减压抽滤及用分光光度计测六价铬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采用铁氧体法除去废液中的铬。
铁氧体是指在含铬废液中加入过量的硫酸亚铁溶液,使六价铬被二价铁还原成三价铬。
调节溶液pH值,使Cr3+、Fe3+、Fe2+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
然后加入过氧化氢,将部分二价铁转化成三价铁,使Cr3+、Fe3+、Fe2+成适当比例,并以Fe(OH)2、Fe(OH)3、Gr(OH)3形式沉淀共同析出,沉淀物经脱水后,可得组成类似Fe3O4·XH2O的磁性氧化物,即铁氧体。
其中部分三价铁可被三价铬代替,因此可使铬成为铁氧体的组分而沉淀出来。
反应方程式为:含铬的铁氧体是一种磁性材料,可以应用在电子工业上。
用该方法处理废液既环保又利用了废物。
处理后的废液中的六价铬可与二苯碳酰肼(DPCI)在酸性条件下作用产生红紫色配合物来检验结果。
该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左右,显色时间为2~3min,配合物可在1.5h内稳定,根据颜色深浅进行比色,即可测定废液中残留的六价铬的含量。
2:处理后废液中铬含量的测定,一般以二苯碳酰二肼作显色剂,在酸性介质条件下与六价铬生成红紫色配合物。
该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左右,显色温度以15℃为宜,过低温度显色速度慢,过高温度配合物稳定性差,显色时间为2~3min,配合物可在1.5h内稳定,根据颜色深浅进行比色,即可测定废液中六价铬的含量。
三:实验用品1:仪器电磁铁、722分光光度计、台式天平、电子天平、50ml容量瓶8个、25ml移液管、吸量管、250ml锥形瓶、酒精灯、温度计(100℃)、漏斗、蒸发皿、比色皿2:试剂①显色剂 0.5g二苯碳酰二肼加入50ml 95﹪的乙醇溶液。
待溶解后再加入200ml 10﹪硫酸溶液,摇匀。
该物质很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应储与棕色瓶中,先用现配。
含铬废水的处理实验报告

含铬废水的处理实验报告
含铬废水的危害
铬化物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粘膜侵人人体,主要积聚在肝、肾、内分泌系统和肺部。
它具有致癌作用,会引起鼻中隔穿孔、肠胃疾患、白血球下降、类似哮喘的肺部病变,对水质和土壤也有不良的影响。
含铬废水处理方法
含铬废水处理方法较多,常用的有化学法、电解法、离子交换法等。
其中电解法、和离子交换法的技术、成本要求较高,一般用于浓度较高的含铬废水处理。
化学法的应用最为广泛,无论是高浓度废水的后期处理,还是中低浓度废水处理都有应用。
三、解决方案
最终希洁工程师给出的方案是在原来工艺沉淀池的位置投加希洁重金属捕捉剂。
1、详细步骤如下:
(1)把重金属捕捉剂溶解成10%的溶液
(2)将稀释后的药剂用计量泵投加到沉淀池
(3)依据监测数据适量调整加药量直至污水稳定处理达标
2、投加量确定:
最终经过现场调试,重金属捕捉剂确定在200ppm(每吨废水加0.20kg的重金属捕捉剂)就可以将铬离子控制在0.5ppm以下。
3、加药位置:
重金属捕捉剂可以直接投加在原本工艺中的“沉淀池”内,药剂的反应时间快速,还无需另外增加设备和工艺。
、
铬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冶金、化工、矿物工程、电镀、制铬、颜料、制药、轻工纺织、铬盐及铬化物的生产等一系列行业,都会产生大量的含铬废水。
小希今天就用案例来讲讲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
含铬废水的处理实验报告

含铬废水的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找到一种高效、经济且环保的处理方案,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实验原理:
含铬废水是指含有铬离子(Cr3+和Cr6+)的废水,铬离子对
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一般的处理方法包括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电化学法等,本实验将探讨离子交换法对含铬废水进行处理的效果。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离子交换树脂、含铬废水样品、蒸馏水等。
2. 样品处理:将含铬废水样品通过滤纸进行过滤,去除悬浮物,并调整pH值至适宜的范围。
3. 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将含铬废水与离子交换树脂充分接触,使树脂吸附或交换掉废水中的铬离子。
4. 洗脱:用适当的溶液洗脱被吸附或交换的铬离子,将洗脱液收集。
5. 检测: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或仪器对洗脱液中的铬离子浓度进行测定,计算去除率。
6. 结果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对离子交换法的处理效果进行讨论,并与其他处理方法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
经过离子交换处理的含铬废水样品,铬离子的浓度明显降低,
去除率达到 XX%。
实验结论:
离子交换法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含铬废水的方法,在本实验条件下,能够达到较高的去除率。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成本、废水处理量、处理效率等因素,以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案。
改进方向:
在进一步研究中,可以优化实验条件,如调整pH值、改变离子交换树脂类型和用量等,以提高处理效果。
同时,还可以探索其他处理方法的结合应用,如与沉淀法或电化学法相结合,以进一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率。
实验室含铬废液的处理修订稿

实验室含铬废液的处理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设计性试验含铬废液的处理艾孜提艾力.阿卜力克木班级:农学091班学号:实验室含铬废液的处理化学实验需要用到大量的化学药品,产生大量的废液,实验室要求废液不能直接排入下水道,必须进行回收,统一处理。
实验室针对含铬废液的处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常见的铬化合物的价态有Cr3+和Cr6+ ,其中Cr6+的毒性极强,大约是三价铬毒性的100倍。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Cr6+化合物的致癌和突变性,致急性肾衰竭等。
我国规定工业排放水中铬含量应小于0. 5mg/L (即0. 5ppm) ;饮用水中铬含量应小于0. 05mg/L 。
一:实验目的1:学习水样中铬的处理方法2:综合学习加热、移液管的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酸碱滴定、固液分离、减压抽滤及用分光光度计测六价铬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采用铁氧体法除去废液中的铬。
铁氧体是指在含铬废液中加入过量的硫酸亚铁溶液,使六价铬被二价铁还原成三价铬。
调节溶液pH值,使Cr3+、Fe3+、Fe2+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
然后加入过氧化氢,将部分二价铁转化成三价铁,使Cr3+、Fe3+、Fe2+成适当比例,并以Fe(OH)2、Fe(OH)3、Gr(OH)3形式沉淀共同析出,沉淀物经脱水后,可得组成类似Fe3O4·XH2O的磁性氧化物,即铁氧体。
其中部分三价铁可被三价铬代替,因此可使铬成为铁氧体的组分而沉淀出来。
反应方程式为:含铬的铁氧体是一种磁性材料,可以应用在电子工业上。
用该方法处理废液既环保又利用了废物。
处理后的废液中的六价铬可与二苯碳酰肼(DPCI)在酸性条件下作用产生红紫色配合物来检验结果。
该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左右,显色时间为2~3min,配合物可在内稳定,根据颜色深浅进行比色,即可测定废液中残留的六价铬的含量.2:处理后废液中铬含量的测定,一般以二苯碳酰二肼作显色剂,在酸性介质条件下与六价铬生成红紫色配合物。
含铬废水的处理实验报告

含铬废水的处理实验报告1.生物法生物法治理含铬废水,国内外都是近年来开始的。
生物法是治理电镀废水的高新生物技术,适用于大、中、小型电镀厂的废水处理,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易于推广。
国内外对SRB菌(硫酸盐还原菌)、SR系列复合功能菌、SR复合能菌、脱硫孤菌、脱色杆菌(Bac.Dechromaticans)、生枝动胶菌(Zoolocaramiger a)、酵母菌、含糊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乳链球菌、阴沟肠杆菌、铬酸盐还原菌等进行研究,从过去的单一菌种到现在多菌种的联合使用,使废水的处理从此走向清洁、无污染的处理道路。
将电镀废水与其它工业废弃物及人类粪便一起混合,用石灰作为凝结剂,然后进行化学—凝结—沉积处理。
研究表明,与活性的淤泥混合的生物处理方法,能除去Cr6+和Cr3+,NO3氧化成NO3-.已用于埃及轻型车辆公司的含铬废水的处理.生物法处理电镀废水技术,是依靠人工培养的功能菌,它具有静电吸附作用、酶的催化转化作用、络合作用、絮凝作用、包藏共沉淀作用和对pH值的缓冲作用。
该法操作简单,设备安全可靠,排放水用于培菌及其它使用;并且污泥量少,污泥中金属回收利用;实现了清洁生产、无污水和废渣排放。
投资少,能耗低,运行费用少。
2.膜分离法膜分离法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时,原料侧组分选择性透过膜,以达到分离、除去有害组分的目的。
目前,工业上应用的较为成熟的工艺为电渗析、反渗透、超滤、液膜。
别的方法如膜生物反应器、微滤等尚处于基础理论研究阶段,尚未进行工业应用。
电渗析法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反渗透法是在一定的外加压力下,通过溶剂的扩散,从而实现分离。
超滤法也是在静压差推动下进行溶质分离的膜过程。
液膜包括无载体液膜、有载体液膜、含浸型液膜等。
液膜分散于电镀废水时,流动载体在膜外相界面有选择地络合重金属离子,然后在液膜内扩散,在膜内界面上解络,重金属离子进入膜内相得到富集,流动载体返回膜外相界面,如此过程不断进行,废水得到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铬废水的处理实验报告
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大量排放,使得水体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400亿t 左右的工业废水。
其中重金属废水约占60%。
这些废水严重污染地表水与地下水,造成可利用水资源总量急剧下降。
重金属废水一般来源于矿山开采、金属冶炼与加工、电镀、制革、农药、造纸、油漆、印染、核技术及石油化工等行业。
重金属难以生物降解且易被生物吸收富集,毒性具有持续性,是一类极具潜在危害的污染物,如不治理必将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然而,重金属作为一类重要的宝贵的资源,又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因此如何有效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同时回收利用重金属,缓解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是当前不可忽略的问题。
目前,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化学法,通过化学反应将重金属离子去除的方法,包括化学沉淀法、化学还原法、电化学和高分子重金属捕集剂法等。
第二种物理法,在不改变重金属离子化学形态的条件下,通过吸附、浓缩而分离的方法,包括吸附法、溶剂萃取法、蒸发和凝固法、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法等。
第三类是生物法,主要是借助微生物或植物的絮凝、吸收、积累、富集等作用去除重金属的方法,包括生物絮凝、植物修复和生物吸附。
本文介绍了上述方法在重金属废水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以便为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提供一定理论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