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0月浙江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全新整理)10月人际关系心理学浙江自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新整理)10月人际关系心理学浙江自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理论属于人际交往理论的是( )A.自我呈现论B.期望理论C.归因理论D.公平理论2.心理学中最早使用“态度”这一概念的是( )A.洛开奇B.奥尔波特C.斯宾塞D.巴克3.提出符号相互作用理论的美国学者米德的代表作是( )A.《思想、自我和社会》B.《工作与激励》C.《调动人的积极性理论》D.《激励与个性》4.“今天外边下雨”和“我有一把伞”这两者之间属于( )A.认知失调B.认知无关C.认知协调D.认知相关5.认为社会交往类似于舞台表演,每一个人都是按照一定的“脚本”来行动的印象管理理论是( )A.符号相互作用论B.自我表现论C.情景认同论D.场合交往论6.一个有着内在稳定归因倾向的学生,往往会把考试成功归因于( )A.能力B.任务难度C.努力D.运气7.在新年里每个人都穿得整整齐齐,而他偏要穿得邋里邋遢,这种行为是( )A.偏离B.独立C.反模仿D.非模仿8.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帮助儿童、老人、残疾人或病人,利他行为理论对此的解释是( )1A.本能行为B.回报规范C.学习和模仿D.社会责任规范9.下列情况属于人际冲突中“非零—总和”冲突的是( )A.下象棋B.竞选班长C.参加摸底考试D.买东西时讨价还价10.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有( )A.利益冲突B.参照群体的认同C.不恰当的认同观念D.个性特征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人际关系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其中认知成分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 )2.纽科姆认为,人类最小最稳定的群体是两个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三种形态。

( )3.在态度结构的三个成分中,赞成或不赞成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关键。

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下载10月浙江

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下载10月浙江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际冲突有两种主要的形式。

一种称为__________冲突,另一种称为__________冲突。

2.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人际吸引理论包括强化理论、__________、得失理论和__________等。

4.群体中的个人行为分成二大类:即遵从与__________ ,后者包括两种形式:①__________ 和②非模仿。

5.促进革新和变化的冲突是一种__________。

6.__________和戴维斯于1956年提出了相应推论理论,决定该理论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非共同效果和__________。

7.印象形成过程中包含着三个成分,它们是认知的对象,即__________,认知的主体,即__________,以及交往的情景。

8.认知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认知无关,二类是__________,还有一类是__________。

9.态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和行为成分。

10.莱维特提出的四种沟通网络模式是__________、轮式传递、__________和Y式传递。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想摘玫瑰花又怕刺,这是一种( )冲突。

A.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双重接近—回避2.聪明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这是影响人际吸引的( )所导致的。

A.情景因素B.互补性因素C.类似性因素D.个人特质因素3.勇敢的男人具有吸引力,这是其( )所致。

A.个性品质B.才华C.能力D.气质4.人们往往会先帮助熟悉的人,这是由于求助者的( )导致。

A.依赖性B.亲密关系C.类似性D.责任5.对一个已经给定的动作直接强化,这是一种( )A.负强化B.消极的强化C.积极的强化D.厌恶形式的强化6.普通人都有着关于个性中哪些特质相互联系,哪些特质互相没有关系的假设,这是印象形成的( )的特点。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汇总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汇总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认知成分,________和________。

2.人际关系的归因理论包括海德所倡的________和韦纳提出的________。

3.态度的本质属性是指态度的社会性、________和________。

4.认知失调研究的经典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和________作的。

5.韦纳等人认为归因过程中的原因可分为两个重要维度,即________和________。

6.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由两个因素组成:(1)________和(2)________。

7.卡罗利区分了自我调节变化的四个阶段:(1)________,(2)承担义务,(3)________,(4)习惯形成。

8.非遵从行为至少包括两种形式:即________和________。

9.利他行为的理论主要有生物学理论、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

10.人际冲突有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称为________冲突,另一种称为________冲突。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由注意逐渐向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而建立的心理联系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 )A.注意阶段B.融合阶段C.疏远阶段D.接触阶段2.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是一种( )的人际交往模式。

A.偶然型B.单纯型C.集中型D.流言型3.态度具有( )。

A.情境性和暂时性B.稳定性和不变性C.组织性和严密性D.一致性和稳定性4.知道某人是热心的,就会认为他是活跃的,这是印象形成中( )这一特点所起的作用。

A.一致性B.评估性C.中心特质D.隐含的个性理论5.从他人的面部表情来了解其情绪、情感,这样的认知过程称为( )。

A.人际知觉B.情绪知觉C.物体知觉D.面部知觉6.人们记录的行为至少应保持( )才能发挥作用。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

.浙江省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际冲突有两种主要的形式。

一种称为__________冲突,另一种称为__________冲突。

2.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人际吸引理论包括强化理论、__________、得失理论和__________等。

4.群体中的个人行为分成二大类:即遵从与__________ ,后者包括两种形式:①__________ 和②非模仿。

5.促进革新和变化的冲突是一种__________。

6.__________和戴维斯于1956年提出了相应推论理论,决定该理论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非共同效果和__________。

7.印象形成过程中包含着三个成分,它们是认知的对象,即__________,认知的主体,即__________,以及交往的情景。

8.认知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认知无关,二类是__________,还有一类是__________。

9.态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和行为成分。

10.莱维特提出的四种沟通网络模式是__________、轮式传递、__________和Y式传递。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想摘玫瑰花又怕刺,这是一种( )冲突。

A.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双重接近—回避2.聪明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这是影响人际吸引的( )所导致的。

A.情景因素B.互补性因素C.类似性因素D.个人特质因素3.勇敢的男人具有吸引力,这是其( )所致。

A.个性品质B.才华C.能力D.气质4.人们往往会先帮助熟悉的人,这是由于求助者的( )导致。

A.依赖性B.亲密关系C.类似性D.责任5.对一个已经给定的动作直接强化,这是一种( )A.负强化B.消极的强化C.积极的强化D.厌恶形式的强化6.普通人都有着关于个性中哪些特质相互联系,哪些特质互相没有关系的假设,这是印象形成的( )的特点。

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考)

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考)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二、选择题1、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2、人是社会的人,人类本身具有社会性3、人的社会性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4、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体现在人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5、人的情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结合性情感,另一类属于分离性情感6、人际交往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交往,社会环境的形成因素无时不刻在发生变化,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道德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等都处在不断变化中7、网际关系具有许多新特点:多维性、全球性、虚拟性、不确定性、非中心化等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人际关系学说9、人际关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10、人际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等11、文献既包括文字资料,也包括图象资料、有声资料(录音带等)、电子资料、实物资料12、人际关系评估法包括: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人物推定法、自然观察评估法、心理测评法13、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J.Morenno)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14、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对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参照测量法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自考《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资料

自考《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资料

自考人际关系学真题课程代码:0329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人际关系的实质是〔B 〕A.血缘关系B.利益关系C.亲缘关系 D.地缘关系2.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 C )A.角色冲突B.角色期望C.角色扮演 D.角色完成3.1964年出版的关于相互作用分析理论著作《人们玩弄的游戏》的作者是( D )A.霍曼斯B.戈夫曼C.马斯洛 D.伯恩内4.人们通常使用“共同言语〞来说明是否存在建立人际关系的根底,足以说明的是( B )A.知识层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B.思想意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C.精神产品的生产方法对人际关系的影响D.修养水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5.人际关系的建立在时间上需要经历的高级阶段或最高层次是指( A )A.依附阶段B.吸引阶段C.融合阶段 D.注意阶段6.人际交往最主要的手段是〔A 〕A.言语手段B.物质手段C.经济手段D.法律手段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人际交往条件的是( B )A.交往的时间和空间B.交往频率C.交往动机 D.交往距离8.人际交往中的血缘关系不包含...〔D 〕A.兄弟关系B.夫妻关系C.代际关系D.业缘关系9.应酬型人际交往多指一般性的交往关系,其功利性( A )A.较弱B.较强C.适度 D.因人而宜10.影响人际关系的外在因素不包含...〔B 〕A.自然环境因素和空间距离因素B.心理动力、心理特征、心理现象、心理障碍等因素C.习俗礼仪因素和道德标准的因素D.价值观念因素和法律法规因素11.提出三维人际关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A.P·贝尔斯B.莫雷诺C.赫茨伯格 D.舒兹12.正确的公平观不包含...〔D 〕A.公平是有条件的B.公平具有时代性C.公平具有文化性 D.公平是绝对的13.相容原则是指( )A.与人交往时言谈举止、态度表情及行为等程度恰当B.交往双方相互体谅,替对方着想C.交往中宽容待人,忍耐性强,对人宽宏大量D.交往双方相互了解,相互换位思考14.美国心理学专家爱德华·蒂·霍尔在其撰写的《无声的空间》一书中认为,个人空间的地域距离范围是( C ) A.0~46cmB.46~122cmC.122~610cm D.610cm以上15.在非言语沟通中,咳嗽属于( )A.辅助言语符号系统B.光学——动力符号系统C.空间和时间符号系统 D.视线接触符号系统16.俗语“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适度的自我暴露技法中指的是( B )A.透明的窗格,也叫公开自我 B.不透明的窗格,也叫茫然的自我C.隐敝的窗格,也叫隐敝着的自我 D.未知的窗格,也叫未知自我17.在西汉时期,韩信在街上受恶少胯下之辱,愤慨的热血一下子涌遍周身,可他咽下了这口气,从恶少胯下钻了过去。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答案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答案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人际关系的定义是什么?答案: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2. 以下哪种因素不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A) 互相尊重和信任B) 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C) 文化背景和价值观D) 个人魅力和外貌答案:D) 个人魅力和外貌3. 哪种情绪可以增进人际关系的发展?A) 愤怒B) 嫉妒C) 幽默D) 悲伤答案:C) 幽默4. 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积极的人际关系技巧?A) 倾听和体谅B) 相互支持和帮助C) 负面评价和批评D) 合作和妥协答案:C) 负面评价和批评5.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范畴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交往的动机和目的B) 社交技巧和人际沟通C) 冲突解决和合作D) 以上全是答案:D) 以上全是二、问答题:1. 请解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答案: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幸福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带来更多的信任、支持和理解,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同时,人际关系也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场所,人们都需要与他人互动和沟通。

2. 请列举几个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答案: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包括:- 建立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基础- 学会积极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和人际沟通能力- 培养良好的合作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 培养幽默感,化解紧张和冲突- 建立有意义的社交网络和支持系统3. 请解释人际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答案:人际冲突的原因可以包括价值观的不一致、沟通不畅、相互期望的差异等。

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感受,尊重彼此的差异- 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但避免攻击性的言辞- 寻求第三方的中介或者专业人士的帮助- 学会妥协和包容,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4. 请解释亲近关系和社交关系的区别。

2021年10月自考06050人际关系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21年10月自考06050人际关系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21年10月自考06050人际关系心理学真题课程代码:06050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按照人际反应特质理论的观点,个人的感情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的行为特征应该是A.相容B.超越C.喜爱D.冷漠2.如果了解到某人是热心肠的,人们往往就认为他是活跃的、善交际的.灵活的等等。

这种现象体现了印象形成哪一特点?A.一致性B.评估性C.中心特质的作用D.隐含的个性理论3.心情好的时候更容易帮助人。

此时,对利他行为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助人者的A.激情B.心境C.责任心D.同情心4.一个人主动将信息传播给所有与他接触交往的人,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属于A.流言型B.单线型C.集中型D.偶然型5.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其中人际关系基础的是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6.交往频率在人际关系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阶段是A.初期B.中期C.后期D.中后期7.服从于群体的规范性压力的个体更容易产生A.内心的接受B.绝对的服从C.真诚的服从D.简单的服从8.高度注重自己公开形象的个体常常在归因时出现A.习得无助B.自我障碍C.行动者偏见D.自我服务偏见9.“今天外边下雨和“我有一把伞”这两者之间属A.认知失调B.认知无关C.认知协调D.认知相关10.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如果一个人将考试失败归因为自己能力不够,这是一种A.内部、稳定的归因B.内部、不稳定的归因C.外部稳定的归因D.外部、不稳定的归因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弗罗姆
B.马斯洛
C.亚当斯
D.修茨
2.帮助个体摆脱自己内部的紧张状态的态度功能是( )
A.顺应功能
B.认识功能
C.防御功能
D.调节功能
3.发现“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的心理学实验是由________做的。

( )
A.威尔逊
B.尼斯贝德
C.雅可夫
D.罗森塔尔
4.“行为吞没场”效应最早是由心理学家________指出的。

( )
A.罗特
B.戴维斯
C.海德
D.费斯汀格
5.习的性无助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________的关系。

( )
A.稳定
B.肯定
C.相反
D.以上都不对
6.以下哪一种不属于强化的主要方式?( )
A.积极的强化
B.消极的强化
C.中性的强化
D.厌恶形式的强化
7.我们喜欢让我们感到情感满足,心情愉快的人是因为( )
A.强化
B.相互作用
C.得失理论
D.吸引
8.提出利他行为的生物学理论的学者是( )
A.威尔逊
B.洛伦茨
C.拉塔内
D.亚当斯
9.“前怕狼,后怕虎”,这种冲突形式属于( )
A.接近-接近型
B.接近-回避型
C.回避-回避型
D.双重接近-回避型
10.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个体对于交往结果满意的程度可以用________表示。

( )
A.抱负水平
B.比较水平
C.预期价值
D.效用-价值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人际关系研究有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 )
2.将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是集中型的沟通传递。

( )
3.人际关系心理学中的态度与日常生活中的态度含义大致相同。

( )
4.失调是一种令人不舒服的紧张状态。

( )
5.韦纳认为,能力是一种内在、不可控的归因结果。

( )
6.自我是一种心理结构,是以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

( )
7.反模仿的人并没有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

( )
8.我们喜欢与自己类似的人是因为强化。

( )
9.冲突不一定产生消极的结果。

( )
10.自我服务偏见长期以来对个体是不利的。

(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____________过程中形成的____________关系。

2.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减少失调的方法主要有改变认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影响服从的主要因素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寻找目标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选择目标和____________。

5.人际冲突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内化
2.自我障碍
3.社会惰化
4.人际吸引
5.人际冲突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

2.简述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主要观点。

3.简述印象形成的整合模式。

4.简述利他行为决策过程的步骤。

5.简述诱导服从的前提因素。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
1.试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

2.试述态度转变中的沟通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