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妈妈想你啦!

合集下载

幼儿园班语言教案:妈妈我想你了

幼儿园班语言教案:妈妈我想你了

幼儿园班语言教案:妈妈我想你了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情感认知,理解“想念”这一情感的含义。

3. 通过故事和活动,引导幼儿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故事《妈妈,我想你了》2. 情感表达活动:画出“我想你”的画面3. 分组讨论:如何表达对家人的思念教学准备:1. 故事《妈妈,我想你了》的图片或绘本2. 绘画材料(纸、彩笔等)3. 小组讨论卡片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离开过妈妈呢?那时候你们是什么感觉?”引发幼儿对“想念”这一情感的思考。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故事《妈妈,我想你了》,在讲述过程中,强调主角的情感变化和他对妈妈的思念。

3. 情感表达活动: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家人的思念,可以是妈妈、爸爸或者其他亲人。

教师在旁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

4. 分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讨论卡片,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是如何表达对家人的思念的。

5. 总结: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再次强调“想念”这一情感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延伸:在家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关于亲情的故事,或者让孩子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表达思念的信。

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故事和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和表达了“想念”这一情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故事讲述过程中的反应,看他们是否能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感。

2. 通过分析幼儿的绘画作品,了解他们对“想念”这一情感的理解程度。

3. 在分组讨论中,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他们分享的表达思念的方式,评估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妈妈我想你了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妈妈我想你了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妈妈我想你了教案: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妈妈我想你了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妈妈我想你了》,该章节主要让幼儿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学会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让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思念。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2. 培养幼儿学会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思念。

难点:让幼儿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PPT、图片、玩具妈妈和宝宝。

2. 学具:幼儿绘画纸、彩色笔、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幼儿与妈妈分别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教学PPT展示(5分钟)教师展示教学PPT,通过图片和文字,让幼儿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引导幼儿说出“妈妈我想你了”。

3.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如何表达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一个例题,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思念。

例题:“有一天,宝宝在家里,妈妈去上班了。

宝宝想妈妈了,他会说什么?”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让幼儿在课堂上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6. 绘画活动(10分钟)教师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思念。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贴纸,让幼儿贴在画纸上。

教师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父母与孩子感情——深厚表达——思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2. 答案:宝宝想妈妈了,会说“妈妈我想你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教学中,幼儿积极参与,大部分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幼儿园语言活动《妈妈想你啦》

幼儿园语言活动《妈妈想你啦》

幼儿园语言活动《妈妈想你啦》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理解和复述故事《妈妈想你啦》。

2. 通过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母爱的伟大和亲情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3. 提高幼儿的听力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本次语言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和讨论故事《妈妈想你啦》。

这个故事主要描述了一个小动物与妈妈分开后,妈妈对它的深深思念以及小动物最终回到妈妈身边的温馨情节。

教学准备:1. 故事绘本《妈妈想你啦》。

2. 动物角色的手偶或图片。

3. 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引导幼儿思考关于妈妈的话题。

2. 讲述故事:教师使用故事绘本和动物角色的手偶,生动地讲述故事《妈妈想你啦》。

3. 讨论分享: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你有没有离开过妈妈?那时候妈妈是怎么想你的呢?”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故事的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演绎故事中的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5. 总结回顾:回顾故事主题,再次强调母爱的伟大和亲情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创作绘画:让幼儿画出自己和妈妈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表达对妈妈的爱。

2. 制作手工礼物:引导幼儿制作简单的手工礼物,如贺卡或小装饰品,送给妈妈表达感谢和思念。

教学总结:本次语言活动通过故事《妈妈想你啦》让幼儿理解了母爱的伟大和亲情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幼儿在分享、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幼儿的参与程度、语言表达和理解情况。

2. 分享反馈:在活动结束后,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收获,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 作品评价:通过评价幼儿的绘画和手工礼物,了解他们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创新思维的发挥。

4.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和活动效果的持续影响。

幼儿园小班文学活动教案《妈妈想你啦》

幼儿园小班文学活动教案《妈妈想你啦》

幼儿园小班文学活动教案《妈妈想你啦》一、教学目标1.提高幼儿们的听说能力;2.增强幼儿们的观察能力;3.培养幼儿们良好的品德和情感表达能力;4.培养幼儿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本介绍本文为一篇童话,讲述了小兔子出门游玩,妈妈留给小兔子一声“想你啦”的话语,并且在小兔子需要的时候为他提供了帮助,让小兔子感受到了妈妈的爱。

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体会到妈妈的爱和关心。

2. 活动设计(1)朗读本文请老师朗读本文,让幼儿们通过听故事的方式感受妈妈的爱和关心,从而引起幼儿们的情感共鸣。

(2)绘本阅读请幼儿们拿出绘本,跟随老师一起阅读本文,让幼儿们提高观察能力,同时,可以让幼儿们通过观察绘本图案,理解其中的文字意义。

(3)情感表达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经历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可以通过图片、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

(4)文学创作在幼儿自己的小本子上,让幼儿们以“妈妈想你啦”为主题写下一些自己的绘画或文字,表达对妈妈的爱。

三、教学过程1. 朗读本文本文可以是一篇完整的故事,也可以简单提取其中的核心内容,让幼儿跟随老师的语调和情感感受整个故事的气息。

朗读时,老师可以注意掌握语速,语调和表情的变化,让孩子们能够随着情景情感共鸣。

2. 绘本阅读选用图文并茂的绘本来辅助阅读,让幼儿们通过观察图画,理解文字,并感悟其中的真谛。

这一环节可以选择时长较短的图片书,便于孩子们注意力的集中。

3. 情感表达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出具一些图片或是幼儿喜欢的绘本,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让幼儿们通过文字或是图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4. 文学创作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范文,让幼儿学习范文的思路、方法,同时让幼儿们尝试写下自己的创作。

四、教学评价通过以上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掌握本篇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更能够满足孩子们对于心灵的探索和表达的需求,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有些幼儿由于自身的表达能力不足,可能会对表达产生些许困难。

幼儿园文学活动教案《妈妈想你啦》小班语言讲叙活动

幼儿园文学活动教案《妈妈想你啦》小班语言讲叙活动

幼儿园文学活动教案《妈妈想你啦》小班语言讲叙活动一、文学作品介绍《妈妈想你啦》是一本儿童文学作品,由张琪平编著,插画由梁汝骏绘制。

这本书是描写一个小狗狗因为想念妈妈而经历了一系列奇妙冒险的故事。

这本书既有趣味性,也具有启蒙性。

既能让孩子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认识动物世界,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温馨。

二、教学目标1.学习《妈妈想你啦》这本儿童文学作品;2.学习小班语言讲叙活动的基本要素;3.提高幼儿阅读理解水平;4.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小班语言讲叙活动的基本要素,难点是如何根据故事中的情节进行语言表达。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图片或幼儿们的身体动作引导幼儿们猜测故事中会出现的角色;2.通过故事情节导入本次活动。

(二)教学1.故事朗读:老师向幼儿们朗读整个故事,引导幼儿在听的过程中理解故事情节;2.理解故事:老师针对故事情节进行提问,引导幼儿们进行思考和回答;3.讲叙故事情节:当故事朗读结束后,老师引导幼儿们一个个讲述故事情节,通过幼儿们的语言表述来再次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4.情感教育:老师通过故事中展现出来的母爱和关爱,引导幼儿们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温馨,提高幼儿的情感认知能力。

(三)活动1.讲述小故事:老师布置每组任务,让幼儿按照故事情节在小组内讲述一个小故事,加深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2.语言图片:老师布置任务,每组幼儿互相配对,通过互相讲述故事情节,跟着对方画出自己印象中的情节,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记忆能力;3.对话剧表演:老师给每一组分配角色,让幼儿们根据故事情节自行编写对话剧,并在小组内进行表演,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1.回顾故事情节:老师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回顾,帮助幼儿们再次记忆和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2.反思教学活动:老师让幼儿们讲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帮助幼儿们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回顾和反思。

五、教学评估方法1.幼儿对于故事情节的主动表达;2.幼儿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是否准确;3.幼儿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妈妈我想你了》2篇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妈妈我想你了》2篇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妈妈我想你了》 (2)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妈妈我想你了》 (2)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妈妈我想你了》,使学生能够用中文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2. 通过听说读写等综合活动,提高学生的中文听说能力;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生词:妈妈(māmā);想念(xiǎng niàn);2. 句型:我想念你,妈妈。

教学重点:1. 掌握《妈妈我想你了》的生字词和句型;2. 能够用中文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等综合活动,提高学生的中文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课文《妈妈我想你了》的PPT或手写版;3. 咖啡豆或可乐瓶等小玩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有没有想念过自己的妈妈,为什么会想念妈妈。

2. 引入新词汇:“妈妈”、“想念”,并复习旧词汇。

Step 2:呈现课文(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妈妈我想你了》的PPT或手写版。

2. 读一遍课文,要求学生跟读。

Step 3:情感互动(10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自己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例如:“我想念妈妈,因为妈妈在我身边的时候,总是会给我很多温暖和关爱。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妈妈的思念和关爱的方式,或者用中文写一封给妈妈的情书。

Step 4:拓展活动(15分钟)1. 与学生一起玩“猜物品”游戏,教师拿出一个咖啡豆或可乐瓶等小玩具,让学生用中文描述物品的特征,其他学生猜出物品是什么。

2. 学生互相之间进行问答游戏,用句型“你想念谁?”“为什么想念他/她?”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Step 5:总结(5分钟)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和句型。

2. 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如何通过行动表达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Step 6:作业布置(2分钟)1. 让学生回家写一篇长一点的文章,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妈妈我想你了》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妈妈我想你了》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妈妈我想你了》含反思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题目:《妈妈我想你了》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说出与母亲相关的汉字。

2. 能理解并朗读《妈妈我想你了》这篇童话故事。

3. 能正确运用所学汉字,以完整句子表达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妈妈我想你了》这篇童话故事。

难点:正确运用所学汉字,以完整句子表达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妈妈我想你了》童话故事3. 生字测验的练习册子4. 与母亲相关的图片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Opening)老师先用幼儿园同学谙习的游戏环节如猜个物品或动作,给孩子们留下一些印象,以突出今日与家人或母亲有关。

2. 引降生字新生字是对孩子们的词汇量的进一步扩充,它们需要引导孩子们识别和理解这些字的含义。

(Teaching)老师将涉及到的新生字以PPT的形式呈现,让同学读一下,并告知他们它们是和母亲有关的字词,例如:妈妈、母亲、暖和、拥抱、亲吻等等。

3. 听故事通过叙述《妈妈我想你了》故事,孩子们将快速把握今日的主题,并且能够表达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Story time)老师会通过PPT播放一个儿童读写的视频,唤起孩子们对妈妈的思念之情,然后老师会故事的简单概述,并描述了故事的主角思念妈妈的情景,通过这个情景,让孩子们理解思念之情是何其真实、何其暖和,并且他们也可以在这个不同的故事中,听到一些新的和妈妈有关的汉字。

4. 依据故事进行语言讨论讨论阅读的紧要性,并激励孩子们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Discussion)老师会放一些与妈妈相关的图片,如母亲喂婴儿、孩子和妈妈一起玩等等,这些照片会引导孩子们进入与母亲有关的感性世界。

然后,老师会带领孩子们进行一个小游戏,这个游戏有助于帮忙他们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以及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5. 生字练习生字测验的练习册子旨在练习他们看懂和书写那些新学的字词。

(Homework)老师会发给每个同学一个生字册子,供他们进行书写和练习。

幼儿园文学活动教案《妈妈想你啦》小班语言讲叙活动

幼儿园文学活动教案《妈妈想你啦》小班语言讲叙活动

幼儿园文学活动教案《妈妈想你啦》小班语言讲叙活动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悉故事《妈妈想你啦》的情节和人物;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所传达的亲情和爱的意义;3.学生能够通过讲述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思念之情;4.学生能够逐步养成语言表达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情感教育:通过故事的讲解,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和爱的重要性;2.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复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情感教育;2.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情感教育的话题:“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最想念的人是谁?是为什么呢?”2. 温故知新通过提问或故事复述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起上次的文学活动《小兔乖乖》的情节和人物,以期留下良好的记忆。

然后开始引入新的故事《妈妈想你啦》。

3. 故事阅读老师向学生讲述故事《妈妈想你啦》,并适时向学生提问,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4. 语言表达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故事复述和对话等方式,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使用更加丰富和生动的语言表达。

5. 情感教育通过讨论和体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所传达的亲情和爱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家人用语言表达感激和爱的情感,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

6. 评估总结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对语言表达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情感教育的认识和体验。

并结合该文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做好学习总结和下一步教学准备工作。

教学资源1.故事《妈妈想你啦》;2.个性化班牌;3.角色扮演道具。

教学参考1.冯骐文、蒋炳琴. 从幼儿故事中引导幼儿情感教育的思考[J]. 小学教育,2019(03):68-70.2.刘岩. 幼儿语言表达教育的重要性及实践[J]. 北方教师, 2018(07):39-41.3.孔维姬, 丁艳艳. 幼儿园情感教育实践[J]. 心理与教育研究,2019(04):90-91.总结本文学活动教案以《妈妈想你啦》为主线,借助情感教育和语言表达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家庭亲情和爱的重要性,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语言:妈妈想你啦!
小班语言:妈妈想你啦!
生成背景:
最近天气变冷了,偶尔有小朋友会打喷嚏,老师就会关心的问:“是不是冷了?”有一次我打了一个喷嚏,杰杰就问我:“老师,你感冒了吗?”我听了,心底暖哄哄的,觉得在小班幼儿中开展相互关心的活动也很好,让他们学习一下如何从小就会关心别人,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一活动,在让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同时,也学习一下如何排序。

活动目标:
1、完整感受故事。

学说故事的对话,感受故事中“爱”的情感。

2、在操作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理清故事中动物出场的顺序。

3、愿意随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一起大声的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
1、桌面玩具:小老鼠、小狗、小猫、小兔、布娃娃
2、幼儿操作材料:草地的背景图、几种小动物的图片
3、布娃娃碰到小姐姐哭的图片
小姐姐抱着布娃娃两个人笑的图片
4、感知故事的前半部分
活动流程:
故事讲述——排序、操作——讲述故事下半段——幼儿表演——听音乐唱歌
活动过程:
一、故事讲述。

师:昨天下午,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名字叫“……”。

幼:妈妈想你啦!
师:好,今天请大家轻轻的与老师一起讲故事吧!
(老师依次出示小动物的桌面玩具,让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第一段主要教师讲述,接下来的对话让幼儿来讲述,老师在依次出示小动物时让幼儿讲述,加深幼儿的印象。


讲述完故事的前半部分后,提问:
师:谁第一个到草地上玩的?
幼:小老鼠。

师:谁第二个到草地上玩的呀?
幼:小狗。

师:小老鼠怎么了?
幼:啊欠,小老鼠打了一个喷嚏。

师:小狗对它怎么说的呀?
幼:小狗说:妈妈想你了,快快回家吧!
接下来提问:谁来关心××的?
[教学反思:让他们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加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幼儿的爱心,让他们学会关心别人。

]
老师把小动物弄乱。

师:我们请一名小朋友来给小动物排排队吧!
(幼儿与教师一齐讲述故事,请一名幼儿上来排队。


二、排序。

师:小动物们想到你们草地上玩了,我们和小动物一起来玩一玩吧!
(幼儿自己选一片草地,然后教幼儿自己给动物排序,老师指导。


师:我们一起点着自己的图片来讲一讲故事吧!
(老师与幼儿一起讲故事,请幼儿点着自己的图片。


师:小动物们回家了,请小朋友帮忙送回家,我们小朋友也回家了。

(幼儿回座位)
[教学反思: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了幼儿对小动物出场的顺序,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兴趣。

]
三、讲述故事下半段。

(教师出示图片)
师:布娃娃碰到了谁?
幼:小姐姐。

师:小姐姐会对她怎么说?
幼:妈妈想你了,快快回家吧!
(教师情境表演,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想象力。


师:嗯……,嗯……
师:布娃娃怎么哭了呀?
幼1:布娃娃饿了。

幼2:布娃娃迷路了。

幼3:布娃娃想妈妈了。

师:布娃娃说:“我没有家,也没有妈妈。


师:“我们大家想想。

小姐姐对布娃娃说一句什么话,布娃娃会开心的笑了?
(老师出示小姐姐抱布娃娃的图片)
幼1:小姐姐说:你别哭,到我家去吧!
幼2:小姐姐说:我带你回我家吧!
师:谁做布娃娃的妈妈呀?
幼:我做布娃娃的妈妈!
教师讲述,总结。

师:小姐姐说:我做你的妈妈,我们回家吧!布娃娃就开心的笑了,小姐姐和布娃娃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四、幼儿表演。

师:我们一起来和老师讲故事,站在老师面前。

(幼儿与老师一起表演故事)
[教学反思:让幼儿在集体同伴面前大胆的讲述,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同时也让幼儿乐意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

]
五、师:宝宝和妈妈一起唱歌吧!
(表演韵律活动:亲亲好妈妈!)
活动评价:本次活动是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选材,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但在故事中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关心别人,同时也会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物体,在讲讲玩玩中提高了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充满了浓浓的爱意,让幼儿体会到爱与被爱的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