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生物力学复习题
(完整word版)运动生物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生物力学一、填空题1、力矩是度量力对物体作用时产生转动效果的物理量。
2、流动的阻力可分为:摩擦阻力、形状阻力、兴波阻力和碎波阻力。
3、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核心是人体运动动作.4、转动惯量是度量转动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5、环节自由度是环节运动能力的量度。
6、质量是衡量平动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7、量度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指标是速度的变化。
8、运动学参数:时间、空间、时空参数、9、发展趋势展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法与技术研究。
10、人体惯性参数测量方法:尸体测量法,活体测量法,数字模型计算法11、动力学参数特征:独立性,瞬时性,隐含性,生物性。
12、骨对外力作用: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
13、起跳动作的实质是使运动员如何获得尽可能大的垂直速度.14、肌肉结构的力学模型由收缩元、并联弹性元、串联弹性元三部分组成.15、转动运动中描述角量的物理量有:时间、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
16、人体惯性参数是指人体整体及环节的质量、质心位置、转动惯性以及转动半径。
17、同一物体绕许多平行轴的转动惯量,以绕通过质心的轴的转动惯性量最小。
18、田径运动员在起跑线上处于“各就位"姿势时,所选的起跑器属于惯性参照系。
19、运动器械飞行时绕其纵轴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转,可产生定向作用,增强飞行的稳定性。
20、在体育运动中有广泛的应用,各种上旋,下旋、侧旋球的特殊轨迹的形成都是源于马格努斯效应,空气动力使旋转物体改变运动轨迹的效应。
伯努利定律:流动速度大的地方压强小,流动速度小的地方压强大。
21、人体运动的运动学特征包括:时间特征、空间特征、时空特征:动力学特征包括:力的特征、能量特征、惯性特征.22、对于粘弹性材料,若令应力保持一定,物体的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这种现象称为蠕变。
23、根据力和力矩由不动方向施加于物体上,可将载荷分为: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和复合载荷.24、根据平衡的稳定程度可把平衡分为: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有限稳定平衡和随遇稳定平衡.25、环节划分依据:①人体结构功能(德国),②人体体表骨性标志(中国,日本,前苏联)26、影响人体稳定性的因素:支撑面大小、重心的高度、稳定角、稳定条数R=稳定力矩/倾性,研究内容的实践性.倒力矩.27、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特性: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测量技术的先进三、简答1、人体惯性参数的建立意义?人体惯性参数模型的建立,对把人体运动的规律研究推进到数学化,计算机化,促进体育科学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具有现实意义.2、平面拍摄注意事项.①摄像机主光轴应与运动平面垂直,对准拍摄区域的中心.摄像机的高一般应取景高度的中点等高,在拍摄人体整体运动技术时,机高大体上与人体髋关节等高即可。
运动生物力学复习题

运动生物力学复习题复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参考系(参照系):描述物体运动时选作为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群叫做参考系(或参照系)。
2、位移:其大小等于质点运动的始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其方向由始点指向终点。
3平动: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刚体上任意两点的连线保持平行,而且长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平动。
平动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4、转动:在运动过程中,如果物体上各点都绕同一直线(即转轴)做圆周运动,这种运动就叫转动。
5、复合运动:人体的运动往往不是单纯的平动和转动,绝大多数的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
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
6、动量:速度与质量的乘积,作为物体运动量的度量,说明物体的运动量与其速度和质量有关。
7、实体轴:体外的转动轴称为实体轴。
当人体绕固定在地面上的运动器械时,器械就是人体转动的实体轴。
如单杠、双杠、高低杠等。
8、非实体轴:体内的转动轴,称为非实体轴。
是人体局部肢体或整体转动时所绕的位于人体内部的某特定的直线。
9、惯性参照系:把相对于地球静止的物体或相对于地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做为参照标准,又称静坐标系或静系。
如:跑道、体操器械等。
10、非惯性参照系:把相对于地球作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标准参考系,叫非惯性参考系,又叫动参考系或动系。
11、力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互平行但不重合的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使物体产生转动,这一对力称为力偶。
12、力偶矩:力与力偶臂的乘积即M=±Fd13、稳定角:重心垂直投影线(或称重力作用线)和重心与支撑面边缘相应点夹角。
14、平衡角:等于某方位上稳定角的总和,左稳角+右稳角。
15、稳定系数:K=M稳/M倾K>1,稳定;K<1,平衡被破坏,会倾倒。
16、转动惯量:表示物体转动惯性大小的量,是描述物体转动时保持原来转动状态能力的物力量。
转动惯量的大小不仅与质量有关,还与质量的分布有关。
17、冲量矩:冲量矩是力矩和时间的乘积,表示外力矩对转动物体在时间上的效果。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资料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资料1名词解释动作电位、心指数、碱储备、运动处方、体液调节、时间肺活量、乳酸碱、本体感觉、重力休克、呼吸商2填空肌肉收缩时,终池释放的()与()蛋白结合,消除了肌肉收缩的意志因素,导致()肌节缩短。
大动脉的弹性对血液循环所起的作用是()调节控制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产生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和()实现牵张反映的中枢是()能促进体内蛋白质合成的激素是()和()最大吸氧量推算法是让受害者进行(),根据其心率等指标预测最大吸氧量。
受遗传因素影响最大的指标是()和()兴奋在心肌细胞上的传导是通过()实现的,它可以通过细胞的连接出使兴奋得以在心肌细胞间扩散。
剧烈运动是呼吸沙商可以大于1.0,这是因为()。
等动联系属于(动力性练习),等张联系属于()。
3简答题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氧离曲线的特点及生理意义运动性蛋白尿的含义,与运动关系及该指标在训练中的应用意义。
赛前状态差生的原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及如何调整赛前状态?4论述试述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并对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进行生理学分析试述剧烈运动时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变化及起调节机制。
分析800米跑的能量供应特点及如何发展相关的功能系统。
如何选择不同的状态下的生理指标与方法对训练效果进行评定?05 运动生理1名词解释心力储备、血红蛋白氧饱和程度、碱储备、乳酸阀、基础代谢、时间肺活量、重力休克、靶组织、动作电位、无氧耐力2选择运动员在比赛前出现的心律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反映属于(条件反射)引起的维持身体姿势最基本的反映是()经常从事长跑运动能有效的提高神经过程的()等动练习属于(动力性力量练习)在一定强度的周期性运动中,经过(进入工作)状态后,机体遍进入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头后仰时,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头向一侧扭转时,引起(同侧)上下肢伸肌的紧张性加强。
心电图(QRS波群)反映了心室肌除极是的电变化。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1运动单位
2假性贫血
3射血分数
4最大摄氧量
5前庭反射
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
6简述高原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
7简述体内缓冲对和消除乳酸的方式和过程
8体位、温度和骨骼肌挤压如何影响回心血量
当人体从卧位转变为立位时,身体低垂部分静脉扩张,容量增大,故回心血量减少。
在高温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管中容纳的血量增多,如果人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站立不动,更易引起头晕和休克。
当下肢进行肌肉运动,回心血量会明显大于安静状态。
一方面,肌肉收缩时可对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发生挤压,使静脉血流加快;另一方面,因静脉内有瓣膜存在,事静脉内的血液只能向心脏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
9论述状态反射和翻正反射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状态反射是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
状态反射在完成某些运动技能时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体操运动员做后手翻、空翻及跳马动作时,若头部位置不正,就会时两臂用力不均衡,身体偏向一侧,常常导致动作失误或无法完成。
短跑运动员起跑时,为防止身体过早直立,往往采用低头姿势,这些都是运用了状态反射的规律。
翻正反射是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动作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称为翻正反射。
例如,体操运动员的空翻转体,跳水运动中的转体及篮球转体过人等动作,都要先转头,再转上本身,然后下半身,使动作优美、协调且迅速。
10论述超量恢复的特点。
运动生物力学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物力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运动规律及其与力学因素之间关系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
A. 人体结构B. 人体运动C. 力学因素D. 体育运动答案:B2. 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 实验法B. 理论分析法C. 计算机模拟法D. 心理分析法答案:D3.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人体被视为一个()。
A. 刚体B. 弹性体C. 流体D. 软体答案:A4. 运动生物力学中,下列哪项不是影响运动效率的因素()。
A. 技术动作B. 肌肉力量C. 心理状态D. 运动装备答案:C5.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力的作用效果不包括()。
A.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 改变物体的形状C. 改变物体的颜色D. 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答案:C6.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下列哪项不是运动技术分析的内容()。
A. 运动轨迹B. 运动速度C. 运动节奏D. 运动装备答案:D7. 运动生物力学中,下列哪项是描述人体运动的动力学参数()。
A. 位移B. 速度C. 加速度D. 以上都是答案:D8. 运动生物力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描述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参数()。
A. 肌肉力量B. 关节角度C. 心率D. 血压答案:D9.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下列哪项不是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A. 正确的技术动作B. 适当的运动负荷C. 充分的热身活动D. 过度的训练答案:D10. 运动生物力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提高运动表现的途径()。
A. 提高肌肉力量B. 改善技术动作C. 增加运动负荷D. 优化运动装备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 运动技术B. 运动训练C. 运动损伤D. 运动装备答案:ABCD12. 运动生物力学中,影响运动效率的因素包括()。
A. 技术动作B. 肌肉力量C. 运动装备D. 环境条件答案:ABCD13. 运动生物力学中,人体运动的动力学参数包括()。
最新运动生物力学复习题精华版

运动生物力学复习题精华版------------------------------------------作者xxxx------------------------------------------日期xxxx运动生物力学A一、名词解释(24`)1、最佳技术动作:指考虑了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应用一般技术原理,以达到最理想的运动成绩。
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特征的运动技术2、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3、动量定理:物体动量的增量等于其所受的冲量,即:F·△t=mV2-mV14、非惯性参考系:指相对于地球做变速运动的参照物或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做变速运动的参照物5、运动的相对性: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如果选择的参照系不同,描述它的运动情况的结论也不同6、刚体: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7、鞭打:指人体上肢开放运动链中各环节由近端至远端依次发力和制动。
8、平行轴定理:物体对某转动轴的转动惯量,等于物体对于通过其质心且与该轴平行轴的转动惯量加上物体的质量与两平行轴间距离平方的乘积9、动量矩定理:刚体动量矩的增加量等于它所受到的冲量矩的定理10、转动定律:刚体绕定轴转动时,物体转动状态的改变与作用于物体的合外力矩成正比,与物体绕轴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β=ΣΜ/Ι11、人体外力:若将人体确定为研究对象,那么外界其他物体对人体的作用则称为人体外力12、伯努利定律:流动速度大的地方压强小,流动速度小的地方压强大13、力的平移定理:指作用在物体的力可以平移到任何一点,但必须同时附加一力偶,此附加力偶的矩等于原来的力对新作用点的矩14、惯性参考系:指地球、相对于地球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物15、动作技术原理:是指完成动作技术动作的基本方法、过程,对群体而言具有共性特征。
16、人体内力:若将人体整体看作一个力学系统,则人体内部各部分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人体内力二、填空(10`)1、按机械运动的形式可将人体分为(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
运动生物力学 经典复习资料汇总及答案解析(本科)

运动生物力学经典复习资料汇总及答案解析(本科)绪论1、运动生物力学的概念: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及器械机械运动规律及应用的科学。
2、填空习题:(1)运动学测量参数主要包括肢体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等;动力学测量参数主要界定在(力的测量)方面;人体测量是用来测量人体环节的(长度)、(围度)以及(惯性参数),如质量、转动惯量;肌电图测量实际上是测量(肌肉收缩)时的神经支配特性。
(2)运动生物力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分为:(运动学测量)、(动力学测量)、(人体测量)、以及(肌电图测量)。
(3)人体运动可以描述为:在(神经系统)控制下,以(肌肉收缩)为动力,以关节为(支点)、以骨骼为(杠杆)的机械运动。
2 主观题:(1)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任务主要有什么?标准答案:一方面,利用力学原理和各种科学方法,结合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等原理对运动进行综合评定,得出人体运动的内在联系及基本规律,确定不同运动项目运动行为的不同特点。
另一方面,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有关器系结构及机能的反作用。
其主要目的是为提高竞技体育成绩和增强人类体质服务的,并从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理论和体系。
具体如下:第一,研究人体身体结构和机能的生物力学特性。
第二,研究各项动作技术,揭示动作技术原理,建立合理的动作技术模式来指导教学和训练。
第三,进行动作技术诊断,制定最佳运动技术方案。
第四,为探索预防运动创伤和康复手段提供力学依据。
第五,为设计和改进运动器械提供依据(包括鞋和服装)。
第六,为设计和创新高难度动作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第七,为全民健身服务(扁平足、糖尿病足、脊柱生物力学)。
第一章节人体运动实用力学基础1、质点:忽略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而被视为有质量而无尺寸的几何点。
刚体: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质点系组成的连续体。
平衡:物体相对于某一惯性参考系(地面可近似地看成是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失重:动态支撑反作用力小于体重的现象。
运动生物力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物力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物力学》复习资料(一)一、简述题1.简述缓冲动作的力学原理。
2.影响人体平衡的生物学因素有哪些?3.简述冲击动作的基本分类和动作特征。
二、论述题1.试述鞭打动作的力学原理。
2.试述关节软骨的力学性能。
三、应用题1.简化田径运动员跑步后蹬动作的身体受力图,并分析这些力对运动的影响。
2.从力学分析来看,摆腿和摆臂动作在跳高项目中具有哪些意义?《运动生物力学》复习资料(一)答案一、简述题1、缓冲动作的力学原理共3点即(1)减小冲击力(2)肌肉做退让性工作(3)是非代谢能的利用。
共3分,每小点简述共2分。
2、(1)人体不能绝对静止(2)人体有效支撑面小于支撑面(3)人体具有一定的自身平衡调节能力(4)人体平衡受心理因素的影响(5)人体平衡动作消耗肌肉的生理能。
3、答:基本分类:人体对器械的冲击;人体对人体的冲击;人体对外界环境的冲击;器械对器械的冲击;器械对人体的冲击;器械对外界环境的冲击。
动作特征:为了增加对器械的冲击力,一方面要增大人体末端或器械的动量,另一方面要缩短人体末端或器械与器械撞击的作用时间;为了减小外界或器械对人体的冲击力,通常需要延长冲击动作中力的作用时间。
二、论述题1、试述鞭打动作的力学原理。
答:(1)动量矩的传递(2)肌肉活动的顺序性(3)肌肉的预先拉长(4)肢体转动惯量的可变性评分说明:1、3点各3分;2、4点各2分。
没点都要论述才满分。
2、试述关节软骨的力学性能。
答:(1)渗透性;(2)粘弹性,主要表现在三点:①应力松弛:当物体突然发生应变时,若应变保持一定,则相应的应变会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②当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物力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人体运动实用力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稳定角:重心垂直投影线和重心至支撑面边缘相应点连线间的夹角。
2.支撑面:支撑面积是由各支撑部位的表面及它们之间所围的面积组成的。
3.转动惯量:物体转动时惯性大小的量度。
4.超重现象:动态支撑反作用力大于体重的现象。
5.失重现象:动态支撑反作用力小于体重的现象。
6.稳定系数:当倾倒力开始作用时,稳定力矩与倾倒力矩的比值。
7.上支撑平衡:支撑点在重心上方的平衡。
8.下支撑平衡:支撑点在重心下方的平衡。
9.人体运动的内力:人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二、填空1.运动是绝对的,但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因此在描述一个点或物体的运动时,必须说明它相对于哪个物体才有明确的意义,且称此物体为参照物。
2.在运动学中有两个实物抽象化模型,即质点和刚体。
3.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称为加速运动,反之称为减速运动。
4.运动员沿400米跑道运动一周,其位移是 0 ,所走过的路程是 400m 。
5.篮球运动中的投篮过程可看作是一个抛点低于落点的斜上抛运动,而投掷项目中,器械的运动可以看做是一个抛点高于落点的斜上抛运动。
6.人体蹬起时,动态支撑反作用力大于体重,称为超重现象,下蹲时,动态支撑反作用力小于体重,称为失重现象。
7.乒乓球弧旋球飞行的原因是运动员打球时使球旋转,由于空气流体力学的作用,产生了马格努斯效应的结果。
8.忽略空气的阻力,铅球从运动员手中抛出后只受到重力的作用,这种斜上抛运动可看作是由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竖直上抛的合运动。
9.身体绕某转轴的转动惯量的大小,是随身体各环节相对转轴的距离的改变而改变的。
10.游泳时,运动员受到的阻力主要有三种,它们是摩擦阻力、形状阻力和兴波和碎波阻力。
三、判断题1.人体在做平衡动作时,需由外力及肌肉、韧带等内力矩共同维持平衡。
(√)2.人在平衡时,仍需消耗一定的生理能。
(√)3.人在自然站立时,女子和男子的平均重心高度是一样的。
(×)4.在身体姿势的变化过程中,人体中心不可以移出体外。
(×)5.人体保持平衡动作的力学条件是合外力及和外力矩为零。
(×)6.用一维重心板测量人体重心的原理是力矩平衡原理。
(√)7.单杠悬垂动作是一个不稳定平衡的例子。
(×)8.运动时,运动员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总是一致的。
(×)9.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跳远运动员腾空阶段水平方向的运动速度不变(忽略空气阻力)(√)10.当合外力为零时,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11.踏跳时,跳高运动员在竖直方向上的动量变化等于竖直踏跳力的冲量。
(√)12.标枪在空中飞行的原因是因为始终作用有投掷力的作用。
(×)13.铅球在出手后除空气阻力外,不受力的作用。
(×)14.影响人体下支撑稳定性的因素有身体重心高度、支撑面大小及体重,(×)15.转动量是人体转动时惯性大小的量度。
(√)第三章骨、肌肉的力学特性及人体基本活动形式一、名词解释1.肌肉的主动张力:肌肉兴奋时可产生张力。
2.肌肉的被动张力:肌肉当被牵拉时产生弹力。
3.肌肉总张力:在体肌活动时其主动张力和被动张力是同时存在的。
因此在体肌的张力是主动张力和被动张力之和,称之为肌肉的总张力。
4.肌肉的激活状态:肌肉兴奋时其收缩成分力学状态的变化称肌肉的激活状态。
5.肌肉松弛:被拉长的肌肉,其张力有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特性,这一特性称肌肉松弛。
6.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7.动作技术原理:动作技术原理是指完成某项动作技术的基本规律,它适用于任何人,不考虑运动员的性别、体型、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和心理素质等的个体差异,是具有共性特点的一般规律。
8.最佳运动技术:最佳动作技术是考虑了个人的身体形态、技能、心理素质和训练水平来应用一般技术原理,以达到最理想的运动成绩。
9.肢体的鞭打动作:在克服阻力或自体位移的过程中,肢体诸环节依次加速和制动,使末端环节产生极大速度的动作形式称鞭打动作。
10.相向运动:人体腾空时,或人体两端无约束时,身体某一部分向某一方向活动(转动),身体的另一部分会同时产生相反方向的活动(转动),我们这种身体两部分相互接近或远离的运动形式称为相向运动。
二、填空1.骨的强度大小的排列顺序是压缩>拉伸>弯曲>剪切。
(在不同载荷下)2.正常时,机械应力与骨组织之间存在着一种生理平衡,当应力增大时,成骨细胞活跃,骨质增生,应力下降达到新的平衡。
3.肌肉结构力学模型也称为三元素模型,由收缩元、串联弹性元、并联弹性元组成。
4..根据肌肉力学模型,肌肉长度的增加,对其收缩速度有良好影响,但不影响它的收缩力,肌肉生理模断面的增加会导致肌肉收缩力的增加,但不影响肌肉收缩速度。
5..把主动张力—长度曲线和被动张力—长度曲线叠加起来,成为肌肉总张力—长度曲线,并用这条曲线来描述在体肌的张力随长度的变化情况。
6.肌肉力学的希尔方程描述了骨骼肌收缩时的力—速度关系。
7.肌肉在小于其平衡长度收缩时,其总张力是由主动张力构成的,肌肉在大于其平衡长度收缩时,其总张力是由主动张力和被动张力构成的。
8.上肢的基本活动形式有推、拉和鞭打三种形式。
9.下肢的基本活动形式有缓冲、蹬伸和鞭打三种形式。
10.起跳时依靠起跳腿的缓冲、蹬伸动作,以及全身整体动作完成的。
11.人体单个环节活动时,符合杠杆原理。
12.当膝关节与肘关节角很大时,其伸展活动符合末端载荷复杠杆原理。
13.人体活动时总是大关节首先产生活动,并依据关节的大小,表现出一定的先后顺序。
14.人在做纵跳时,关节活动-伸展的时间顺序是:髋关节、膝关节,最后是踝关节。
15.小关节是人体支撑点,小关节的强弱直接决定完成动作时支撑的稳固性。
小关节的强弱决定它参与“工作”的早晚,如果其肌力矩强大,它可“提前”参与“工作”,从而缩短完成动作的时间,提高动作的速度。
16.鞭打动作可使运动链末端环节产生极大的运动速度和打击力量。
17.落地缓冲动作的原理,是因为延长了力的作用时间,因而减小了外力对人体的作用。
18.在动作技术的运动学特征方面,往往把膝关节缓冲角的大小及缓冲阶段的时间作为技术诊断的重要内容。
19.踏跳时肢体摆动动作可增加起跳力,并提高身体重心相对高度。
20.人体处于腾空状态时,由于不受外力矩作用,因此人体活动服从角动量守恒定律,当人体某一环节转动时所产生的角动量,必然被另一环节产生的反向的角动量所抵消。
三、判断题1.骨的拉伸强度大于压缩强度。
(×)2.机械应力与骨组织之间存在生理平衡,即骨组织量与机械应力之间成正比关系。
(√)3.沃尔夫定律说明了机械应力与骨组织量之间的关系。
(√)4.肌肉在静息长度时,期收缩元的张力为零。
(×)5.被拉长的肌肉的张力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现象称为肌肉的松弛。
(√)6.肌肉兴奋时其并联弹性成分力学状态的变化称肌肉的激活状态。
(×)7.希尔方程说明了肌肉总张力——长度特性。
(×)8.肌肉在做等长收缩的过程中,物体不产生位移,没有做机械功,但肌肉做了“生理功”。
(√)9.由希尔方程可知,肌肉收缩的张力愈大,其收缩速度越大。
(×)10.随着载荷的增大,肌肉收缩的潜伏期变短。
(×)四、简答题1.在100m跑的起跑的“预备”动作中,为什么使伸下肢的各肌群处于激活状态,可以提高反应速度?答:当载荷增大时,动作潜伏期延长。
依据肌肉这一特性,在完成需要快速反应和唯一动作时,如100m的起跑,在“预备”时使伸下肢的各肌群产生“预张力”,这样可以提高反应速度和起跑能力。
其原因实际上是在起跑前使肌肉处于活化状态,预先提高了串联弹性元及肌肉的张力。
因而当运动员听到“跑”的信号时,收缩元的主动张力“不再”被缓冲,而直接用于克服外界阻力了。
因此提高肌肉的预张力可以缩短动作潜伏期。
2.用骨骼肌的结构力学模型说明肌肉受激发时的力学效应的顺序性。
答:肌肉兴奋时其收缩成分力学状态的变化称肌肉的激活状态。
兴奋后肌肉能迅速地达到激活状态的高峰,但整块肌肉张力的发展过程要慢得多,肌肉进入激活状态后,收缩元兴奋产生的张力,起初被其串联的串联弹性元的形变所缓冲,当串联弹性元形变及张力进一步发展,整块肌肉的张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收缩元的主动张力才能直接对肌肉起止点施力,表现出肌肉收缩力。
3.说明机械应力对骨结构的影响。
答:机械应力与骨组织之间存在着一种生理平衡,在平衡状态,骨组织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是相同的。
当应力增大时成骨细胞活跃,引起骨质增生,承载面增大,使应力下降,达到新的平衡。
当应力下降时破骨细胞再吸收加强,骨组织量下降,使应力增加。
因此骨能通过改变它的大小、形状和结构以适应力学需要的功能进行重建。
这种适应性是按Wolf定律进行的,即骨骼在需要出多生长,而在不需要处吸收。
使骨组织量与应力成正比。
4.下蹲之后有停顿和无停顿(不加摆臂)的纵跳,哪种情况跳的更高?答:后种情况跳的更高,这是因为第二种做法运用了肌肉预拉伸和预加载荷所产生的形变势能,第一种做法是由于稍事休息,使肌肉产生松弛的结果。
五、详答题1.详答体育活动中骨骼的受力形式有哪些?(1)压缩载荷:常见于身体垂直姿势中,作用力从骨的两端作用于骨,一端是人体的重力和载荷的力,另一端是支撑反作用力。
(2)弯曲载荷:通常是在骨骼起杠杆作用时出现的。
常见于肌肉力以及关节的压力作用于骨上,使骨产生弯曲载荷。
(3)拉伸载荷:常见于身体悬垂姿势中,骨的两端受到反向拉力。
(4)扭转载荷:常见于人体或局部肢体做旋转动作时骨骼承受绕纵轴的两个反向力矩的作用。
(5)静力载荷:当身体处于静止状态时,骨骼承受静态载荷,其载荷量值不变化,只要不超过骨的安全强度,骨不会受伤。
(6)动态载荷:在运动过程中骨骼承受动态载荷。
2.详述载荷增大时,肌肉收缩力学特性的变化。
当载荷增大时肌肉收缩力学特性的变化如下:(1)动作潜伏期延长。
肌肉激活后收缩元的张力首先使串联弹性元形变张力发生变化,只有当肌肉张力发展到大于起止点的阻力时,肌肉才开始向心收缩产生动作,使载荷产生位移。
载荷增大时发展所经历的时间长,肌肉收缩产生动作的潜伏期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延长。
(2)收缩幅度减小。
当载荷增加时收缩幅度减小,直至增加到一定份量时,动作不能完成,肌肉不能缩短。
(3)收缩速度下降。
由实验得出在零载荷时,收缩速度最大,随着载荷的增加,收缩速度跟着下降,加至肌肉恰好不能举起的重量时,收缩速度为零。
3.肌肉及肌腱的生物力学特性对完成动作有何影响?(1)增加动作的力和速度。
众所周知,做纵跳时若下蹲到最低点稍事停顿,跳起的高度要低于不停顿立即起跳所达到的高度,这是因为第二种做法运用了肌肉预拉伸和预加载荷所产生的形变势能,第一种做法是由于稍事停顿,使肌肉产生松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