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覆钢接地材料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铜覆钢接地材料技术规范

铜覆钢接地材料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目录1,执行主要规定2、技术指标、使用环境3、执行标准4、实验要求5、产品验收标准及验收方法铜覆钢接地材料技术规范1.执行主要规定1.1 本技术条件书适用于铜覆钢接地材料的技术条件1.2 本技术条件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供方应提供符合本条件书和技术标准的优质产品。

1.3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表示供方提供的产品完全符合本条件书的要求。

1.4生产厂家对所响应的技术参数必须提供经中国电科院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产品检验报告等影印件,提供在有效期内的工业品生产许可证书及在网运行销售业绩,用户使用证明等资料。

1.5投标方或制造商必须有权威机关颁发的ISO–9001系列的认证书和UL认证证书。

1.6镀铜圆钢与扁钢或角钢采用放热焊接,应符合相关规定。

1.7焊接完毕后,清楚焊渣并涂一层防腐漆,两层银色油漆。

1.8接地圆钢沿泉沟两侧敷设,每隔50米与已建内连接带焊接连接1.9图纸部件8采用镀铜圆钢。

表面镀锌,镀铜厚度大于或等于0.25mm,单根长度不小于100米。

2.0中间接头处所有电缆接地箱总接地电缆镀铜圆钢相连连接线采用60*8镀锌扁钢。

接地电缆接线端子采用双螺栓压接方式与60*8扁钢相连,与已建接地带连接板共同压接,压接宽度不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

2.1镀铜接地材料必须提供国家电网电科院的检测报告并符合UL认证。

2.技术指标、使用环境:1.规格尺寸镀铜圆钢:镀铜圆钢外径大于等于Φ17.8mm,长度为100米/卷,保证镀铜圆钢上每点的铜层厚度在0.25mm以上。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电气工程接地用铜覆钢技术条件》Q/GDW466-2010 中关于铜覆钢接地材料的要求,其每点的镀铜厚度要在0.25mm以上)2.技术要求2.1铜覆钢接地材料及相关配件应优先采用设计制造经验成熟、结构简单。

2.2作为电气工程接地用的铜覆钢,其设计选型,应满足地面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要求,满足现行规范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且铜必须连续、均匀、牢固的包覆在钢芯上。

电力工程接地用铜覆钢技术条件11466

电力工程接地用铜覆钢技术条件11466

电力工程接地用铜覆钢技术条件11466
电力工程接地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而接地用铜覆钢技术则是一种常用的接地方式,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技术条件。

首先,接地用铜覆钢技术需要使用的铜层厚度应该符合国家标准,一般来说,铜层厚度应该在0.1mm以上。

同时,铜层的质量也需要符合国家标准,不能出现气孔、夹杂等缺陷。

其次,接地用铜覆钢技术需要使用的钢材应该符合国家标准,钢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指标都需要符合要求。

此外,钢材的表面应该光洁平整,不能出现明显的划痕、凹陷等缺陷。

接下来,接地用铜覆钢技术需要使用的铜层和钢材之间需要有一定的结合力,这样才能保证铜层不会脱落。

因此,在铜层和钢材之间需要使用一定的结合剂,一般来说,结合剂的种类和使用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最后,接地用铜覆钢技术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这样才能保证铜层和钢材之间的结合效果。

一般来说,温度和压力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材料和结构进行确定。

总之,接地用铜覆钢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接地方式,它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而要保证接地用铜覆钢技术的质量,需要符合一定的技术条件,包括铜层厚度、铜层质量、钢材质量、结合剂种类和使用量、温度和压力等方面。

只有在这些条件的保证下,才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接地效果。

铜覆钢接地线标准

铜覆钢接地线标准

铜覆钢接地线标准
铜覆钢接地线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阻率:在20℃时,铜覆钢的电阻率应不大于×10^-8Ω•m。

2. 导电率:相对导电率应不小于25%。

3. 长度:为了减少铺设时的连接点,单根供货长度应不小于1000米。

4. 铜层厚度:铜覆钢贯通接地线的任一点铜层厚度应满足DL/T《电力工程
接地用铜覆钢技术条件》的具体要求,铜层含铜量应≥%。

5. 表面质量:铜层表面应结晶细密、颜色均匀、光滑洁净,无明显的孔隙、凹坑、麻点、起泡、剥皮、结疤、裂纹、烧灼等缺陷。

6. 制造材料:铜覆钢圆线用钢材应符合GB/T 699、DL/T 1312、国网标准
Q/GDW1466的规定,连铸用铜应符合GB/T 5246的规定。

7. 性能检测:铜覆钢圆线应拥有相关权威机构出具各项主要性能的检测报告。

承包人应提供包含铜覆钢圆线各项主要性能参数检验值的检测报告。

此外,为保证铜覆钢接地线的质量和使用效果,施工时还应注意尽量减少弯曲和拐角,并按照规定进行连接和埋设。

如需更多关于“铜覆钢接地线标准”的信息,建议咨询电气专家或查阅电气工程相关书籍文献。

垂直接地装置技术要求

垂直接地装置技术要求

一、垂直接地装置技术要求:垂直接地装置可采用镀铜钢垂直接地装置和石墨烯复合垂直接地装置两种。

(1)镀铜钢垂直接地装置技术要求镀铜钢垂直接地装置由驱动头、直径14.2mm且单根长度120Omm的镀铜垂直接地棒、黄铜连接管、尖端等组成。

镀铜接地棒规格为120OmmX14.2mm,尺寸允许偏差:±0.1Omm;镀铜垂直接地棒需以纯度为99.9%的电解铜在低碳钢芯上精细电镀而成,镀层厚度均匀,保证外观覆层均匀、无明显的凹坑、麻点、起泡、裂纹等,且任何一个镀点厚度均20.25mm。

镀层与钢芯要求达到分子级紧密融合,保证在深入地下的过程中受外力挤压和副擦,钢芯绝不会裸露。

镀层要求可塑性强,将棒弯曲180度后,铜层不应出现裂纹、裂缝、凹坑和其他有碍于材料抗腐蚀性能的缺陷。

抗拉强度需达600N∕mm2,保证深入地下的冲击过程中棒体不会因弯曲过度而折断。

使用IookA的电流连续通过接地棒连接处三次后,其连接点电阻不大于S1mQ。

垂直接地装置可根据现场环境条件灵活调整打入地下完成配电设备的降阻要求。

镀铜钢垂直接地装置须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能,保证埋于地下30年以上不腐蚀。

(2)石墨烯复合垂直接地装置技术要求:结构及原材料:石墨烯复合垂直接地装置是由石墨烯复合接地棒、石墨烯复合连接导线、石墨烯复合连接器、石墨烯复合引出装置及附件组成的接地体;外观:石墨烯复合接地棒、石墨烯复合连接导线、石墨烯复合连接器、石墨烯复合引出装置等外观覆层均匀、无明显的凹坑、麻点、起泡、裂纹,表面无污染沉积杂质;电阻率及相对导电率:石墨烯复合接地棒20。

C时直流电阻率WΠμQ.cm、相对导电率三15%;石墨烯复合连接导线20。

C时直流电阻率W4.31μQ.cm、相对导电率三40%;外表层接触电阻:外表层接触电阻应不大于IomQ;连接要求:石墨烯复合接地装置的各部件间连接不允许采用焊接方式(不允许出现明火),石墨烯复合接地装置所构成部件(石墨烯复合接地棒、石墨烯复合连接导线、石墨烯复合一字连接器、石墨烯十字连接器、石墨烯复合引出装置)以及连接使用的304钢螺丝的表面复合镀层要求一致,全部采用同一配比的石墨烯复合镀层;接地体降阻效果系数:接地体降阻效果系数应WO.7;工频电流耐受:试品经过工频大电流IOAJOS试验5次后,试样表面不得有裂纹、裂缝、熔化等缺陷,直流电阻变化不得超过5%;冲击电流耐受:试品经过8/20μs冲击电流波,幅值IKA试验20次后,试样表面不得有裂纹、裂缝、熔化等缺陷,直流电阻变化不得超过5%;短时电流耐受:试品经17kA∕1s电流耐受后试样表面不得有裂纹、裂缝、熔化等缺陷,直流电阻变化不得超过5%;抗弯性能:利用万能压力机,采用三点弯曲法弯折成90度,弯折三次后,表面不得有裂纹、裂缝等缺陷,其单位长度直流电阻增加不大于10%;耐液体介质浸泡腐蚀性能:耐碱性:在40%的碱性溶液中室温浸泡480h,覆层未起泡,允许轻微失光和变色,室温条件下试验前后单位长度直流电阻增加不大于10%;耐酸性:在10%的酸性溶液中室温浸泡480h,覆层不起泡,允许轻微失光和变色,室温条件下试验前后单位长度直流电阻增加不大于10%;耐盐水性:在3.5%NaC1中性溶液中室温浸泡720h,覆层不起泡,允许轻微失光和变色,室温条件下试验前后单位长度直流电阻增加不大于10%;接地体埋入后腐蚀率:接地体埋入地后,其腐蚀率应不大于0.0Imm/年;耐高温性能:经100。

电气工程接地用铜覆钢技术条件

电气工程接地用铜覆钢技术条件

电气工程接地用铜覆钢技术条件听说最近电气工程的接地技术又更新换代了,用上了铜覆钢技术,听着这名字就觉得高大上,让小编我好奇不已呢!1. 接地对于电气工程来说简直就是命脉,要是接地出了问题,那可就是大麻烦了。

以前用的铜杆接地已经out了,现在流行的是铜覆钢技术,听起来就很高级的样子。

1.1. 铜覆钢不就是在钢杆外面包了层铜吗?这样一来,钢杆能起到支撑的作用,而铜的导电性能又非常优秀,这样设计合理,一举两得!1.2. 跟以前相比,铜覆钢技术还不容易生锈,耐腐蚀性强,这样一来,接地系统的寿命就更长了,再也不用担心接地失效了。

2. 说到铜覆钢技术,还要说说它的安装过程,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哦。

得要专业人士来操刀,毕竟接地可是个大事情,搞不好还会烧焦电器,那就得不偿失了。

2.1. 安装前得仔细检查线路,确保没有问题,审核完毕后才能开始操作。

毕竟电气工程可是有细节的地方,一不小心就会出问题。

2.2. 安装的时候还要注重方法,不能随便就动手,否则容易导致系统短路,那可就惨了。

还是那句老话,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3. 那么,铜覆钢技术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小编我来给大家解析一下!3.1. 首先,利用铜的导电性能,接地效果更好,能够有效地排除电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杂散电流,安全性更高一些。

3.2. 其次,铜覆钢杆的稳定性更强,寿命更长,不容易出现故障,不像以前的铜杆接地那样容易生锈、损坏,减少了维护成本,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3.3. 最后,铜覆钢技术使得接地系统更加稳定可靠,减少了电气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了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毕竟安全第一,这个道理谁都懂的!总的来说,铜覆钢技术的应用给电气工程带来了许多好处,不仅提升了接地效果,还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所以,对于电气工程来说,采用铜覆钢技术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希望大家在选择接地方案时能够考虑一下铜覆钢技术,早日告别铜杆接地的时代,迎接更加安全、稳定的电气工程新时代!。

铜覆钢材料技术要求

铜覆钢材料技术要求

四川省泸州110kV南城变电站新建工程铜覆钢材料技术要求泸州北辰电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二0一一年十二月批准:审核:校核:编写:目录一、供货范围二、技术要求(一)总则(二)技术要求(1)产品选用原则(2)产品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三、技术服务四、验收五、施工六、供货方应向买方提供以下证明材料一、供货范围二、技术要求(一)总则1、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各变电站、输变电线路等接地网工程,提出对该产品的试验、施工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2、本技术要求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

供货方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要求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3、本技术要求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供货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应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4、如果供货方有任何异议,都应有报价书中以“对技术要求书的意见和同技术要求书的差异”为标题的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5、本技术要求书经甲(需方)、乙(供货方)双方确认后作为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随合同一起生效。

本技术要求书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确定。

(二)技术要求(1)产品选用原则:1、供货企业需提供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2、选用的接地材料宜符合本技术要求的要求;3、企业相关产品需有在电力系统运行使用的经验;4、满足国网公司Q/GDW465-2010《电气工程接地用铜覆钢技术条件》的要求;5、满足国网公司Q/GDW467-2010《接地装置放热焊接技术导则》的要求。

(2)产品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1、铜层厚度≥1mm。

2、抗拉强度≥ 600Nmm。

3、平直度误差≤ 1mm。

4、铜层结合度:经附着力试验,除虎口钳钳口咬合处出现部分的铜层剥落,其余部分铜钢结合良好,未出现任何剥离现象。

5、铜层可塑性:接地棒(线)弯曲30度时,折角内外缘无裂缝现象。

6、耐腐蚀性:将产品放入浓度10%的硝酸液中浸泡90小时以上,腐蚀失重不大于15%。

7、铜覆钢电气性能:需进行热稳定性试验,试验前后单位长度直流电阻≤0.418Ω/km。

铜包钢接地极

铜包钢接地极

铜包钢接地极安装方式1、铜包钢接地极一般采用圆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铜包钢接地极一般采用直径为19mm镀锌圆钢●屋面上的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镀锌钢管●水塔顶部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或40mm的镀锌钢管●采用镀锌钢管管制作针尖,管壁厚度不得小于3mm,针尖刷锡长度不得小于70mm2、避雷针应垂直安装牢固。

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1000。

3、焊接要求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烟囱顶上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镀锌圆钢或直径为40mm镀锌钢管●避雷环用直径12mm镀锌圆钢或截面为100mm2镀锌扁钢,其厚度应为4mm●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所有金属部件必须镀锌,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层4、铜包钢接地极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针长1m以下: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针长1-2m: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20mm钢管为40mm详细参数铜包钢接地棒又叫铜包钢接地极、水平连铸铜包钢接地棒、电镀铜包钢接地棒、防雷接地棒、防雷接地体。

电镀铜包钢接地棒:HX-D(D代表镀)HX-LZ(LZ代表连铸)按使用种类不同又分:组合型HX-DZ、标准型HX-DB两种。

按制造工艺分两大类:电镀铜包钢接地棒、水平连铸铜包钢接地棒。

标准铜包钢接地极:属于单根铜包钢接地棒,标准型接地棒的一端被截平并倒角,另一端被切削成60度角。

组合型铜包钢接地棒:由多根铜包钢接地棒通过接地极连接器连接而成,主要用于深度接地,最深可达35M以上,从而可以满足特殊场合、特殊气候下低阻值要求(如不会受到干旱和霜的影响)。

其中的每棵铜包钢接地棒两端都被滚圆搓牙,并截平倒角,以便提供插入大地时施加的受力面;并且安装使用快捷方便,属于微创作业。

电镀铜包钢接地棒产品规格及型号:(水平连铸铜包钢接地棒:HX-LZ产品规格及型号以此类推)直径、长度、铜层、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常规外径:Ф12—Ф60.其中:¢20以下,10支/捆,包装(PE+编织条)。

接地材料技术规格书

接地材料技术规格书

接地材料技术规格书1.总则1.1对供应商的要求1.1.1本规格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

1.1.2如果供应商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格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完全符合本规格书的需要。

1.1.3本技术规格书所使用的标准与、规范与供应商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应按较高标准执行。

本技术规格书所使用的标准、规范如与现行国家标准和UL标准不一致时,应按较高标准执行。

1.1.4供应商应提供业主要求的全部资料和数据,不允许用假设条件及未经试验的数据来掩盖产品参数的不足或缺陷。

1.1.5为满足现场施工需要,确保接地材料正确的安装或维修,所有设备、工具、附件均为同一品牌。

1.1.6本技术规格书未尽事宜,由供应商及业主双方协商确定,协商确定的内容应作为本技术规格书的补充。

1.2标准规范接地材料的设计、制造、试验等应符合中国国家标准及UL等相关标准,采用的标准应是最新有效版本。

GB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14050-2008 《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475-2006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IEC62305 《雷电保护》BS EN 50164-2 《雷电保护元件—导体和接地体的要求》UL467 《接地与连接》IEEE837-2014 《变电站接地中符合条件的永久性连接标准》2.技术要求2.1镀铜钢材料:●镀铜钢接地部件的生产工艺应采用电镀工艺,其基本要求是将纯度为99.95%及以上的高纯度电解铜通过电解原理,使其完全均匀地附着在外层预镀镍的钢芯上,并在铜/镍/钢结合面形成合金化分子级结构,使其符合UL的国际质量标准规范,以保证铜钢之间是分子级结构联结,而不是物理连接,铜层不起翘不开裂不剥落,无电化学腐蚀及原电池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规范
目录
1,执行主要规定
2、技术指标、使用环境
3、执行标准
4、实验要求
5、产品验收标准及验收方法
铜覆钢接地材料技术规范
1.执行主要规定
1.1 本技术条件书适用于铜覆钢接地材料的技术条件
1.2 本技术条件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供方应提供符合本条件书和技术标准的优质产品。

1.3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表示供方提供的产品完全符合本条件书的要求。

1.4生产厂家对所响应的技术参数必须提供经中国电科院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产品检验报告等影印件,提供在有效期内的工业品生产许可证书及在网运行销售
业绩,用户使用证明等资料。

1.5投标方或制造商必须有权威机关颁发的ISO–9001系列的认证书和UL认证证书。

1.6镀铜圆钢与扁钢或角钢采用放热焊接,应符合相关规定。

1.7焊接完毕后,清楚焊渣并涂一层防腐漆,两层银色油漆。

1.8接地圆钢沿泉沟两侧敷设,每隔50米与已建内连接带焊接连接
1.9图纸部件8采用镀铜圆钢。

表面镀锌,镀铜厚度大于或等于0.25mm,单根长度不小于100米。

2.0中间接头处所有电缆接地箱总接地电缆镀铜圆钢相连连接线采用60*8镀锌扁钢。

接地电缆接线端子采用双螺栓压接方式与60*8扁钢相连,与已建接地带连接板共同压接,压接宽度不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

2.1镀铜接地材料必须提供国家电网电科院的检测报告并符合UL认证。

2.技术指标、使用环境:
1.规格尺寸
镀铜圆钢:镀铜圆钢外径大于等于Φ17.8mm,长度为100米/卷,保证镀铜圆钢上每点的铜层厚度在0.25mm以上。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电气工程接地用铜覆钢技术条件》Q/GDW466-2010 中关于铜覆钢接地材料的要求,其每点的镀铜厚度要在0.25mm以上)
2.技术要求
2.1铜覆钢接地材料及相关配件应优先采用设计制造经验成熟、结构简单。

2.2作为电气工程接地用的铜覆钢,其设计选型,应满足地面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要求,满足现行规范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且铜必须连续、均匀、牢固的包覆在钢芯上。

铜层表面应光滑平整,具有均匀的金属光泽。

不应有明显的缺陷,如毛刺、气泡、锈蚀、裂皮、漏覆、结疤等。

2.3铜覆钢所用钢材应符合GB/T 699 及GB/T 700 的规定。

电铸用铜应符合GB/T 5246 及GB/T 467 的规定,电镀用硫酸铜应符合应符合HG/T3592 的规定。

2.4各类型的单根(股)铜覆钢铜层厚度任意测量值,最小值不应小于0.25 mm。

厚度测试区域内,铜层的均匀性(铜层测试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应满足Q/GDW 466-2010《电气工程接地用铜覆钢技术条件》中的规定。

2.5焊接用作水平接地体自身(十字、T字、一字等)连接、水平接地体与垂直接地体间连接、水平接地体与设备接地线连接以及水平接地体的其他连接等。

在完成连接后,连接应为永久分子连接,不会变松或被腐蚀,技术要求需满足Q/GDW 467-2010 《接地装置放热焊接技术导则》相应规定。

2.6铜覆钢试样经腐蚀性能循环试验后(包括4.9 四个环节顺序进行,每个试样在循环试验过程中不允许更换,按照电流-温度循环试验、冰冻-融化试验、中性盐雾腐蚀试验、故障电流试验的顺序进行,见/GDW 466-2010《电气工程接地
用铜覆钢技术条件》),与初始电阻值比较,最终电阻值增加率不超过50%,且中间过程每个试验环节电阻增长率不超过15%。

试验结束后试样表面不应有裂纹、裂缝、凹坑、鼓泡和其它有碍于材料腐蚀性能的缺陷。

3.1.1环境条件
1)海拔高度:1000m;
2)最高环境温度:+45ºC;
3)最低环境温度:0ºC;
4)年平均气温:25ºC;
5)最大日温差:20ºC;
m
6)日照强度:0.1W/c2
7)覆冰厚度:0~5mm ;
8)最大风速:35m/s
9)平均相对湿度: 100%;
10)污秽等级:轻;
11)年平均降雨量:3000mm;
12)年平均雷暴日:150日/年;
3. 执行主要标准
除本条件书特殊规定外, 投标方所提供的设备均按规定的标准和规程的最新版本进行设计、制造、试验和安装。

如果这些标准内容有矛盾时, 应按最高标准的条款执行或按双方商定的标准执行。

如果投标方选用本标书规定以外的标准时, 则需提交这种替换标准供审查和分析。

仅在投标方已证明替换标准相当或优于标书规定的标准, 并从招标方处获得书面的认可才能使用。

提交供审查的标准应为中文或中英文版本。

主要引用标准如下:
1、DL/T62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2、DL/T62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3、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4、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5、Q/GDW 466-2010 《电气工程接地用铜覆钢技术条件》
6、Q/GDW 467-2010 《接地装置放热焊接技术导则》
4实验要求
4.1化学成分
加工用铜的化学成分分析应按GB/T 5121规定的方法进行。

4.2尺寸
产品的外形尺寸应用相应精度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4.3表面质量
产品的表面质量采用目视进行检验。

4.4铜层厚度
可根据情况选择GB/T 4955、GB/T 4956、GB/T 5931、GB/T 6462中的方法测量铜层厚度,有关厚度测量的其他规定见GB/T 12334。

4.5拉伸试验
拉伸试验应按GB/T 228规定的要求进行试验。

夹具之间的试样长度宜为500mm。

4.6弯折试验
用于接地极的铜覆钢棒材,将试样的一端加紧在夹具或钳口上,用一个垂直于试样的力在距离夹具40倍试样直径处,弯曲30°,弯折40次。

4.7结合性试验
200mm长的铜覆钢试样一端斜切45°,将被切一端置于虎钳之间,两虎钳钳口之间的距离比试样直径或宽度小1mm.用力使试样向下进入虎钳钳口。

4.8电阻及电阻率
电阻及电阻率测试分别按GB/T 3048.2和GB/T 3048.4规定的要求进行。

测量时,测试两端必须配以均压器,测试长度不低于200mm。

电阻测量同时记录环境温度,按公式校正到20℃时的电阻值,并计算出相应的电阻率。

4.9型式试验
4.9.1要求
型式试验包括4.9.2-4.9.4三个环节顺序进行,试验前后测量试样电阻值。

每个试样在循环试验过程中不允许更换,试样长度不小于600mm。

每个环节试验结束后将样品冷却到环境温度后,按6.8规定测量电阻。

中性盐雾试验过程中及腐蚀后观察材料形貌,并记录。

循序试验结束后对铜覆钢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并记录,同时,剖开横截面,对影响材料性能的损伤进行观察并记录。

4.9.2电流-温度循环试验
将试样布置成回路,施加电流使样品温度升至350℃,保温1h后冷却至室温进行下一个循环,至少进行25次电流-温度循环。

在第一个5次循环中必须调整电流,使样品温度保持在350℃,每一个5次循环调整一次电流,使总体25次循环样品温度保持在350℃。

4.9.3冰冻-熔化试验
将6.9.2试验后的试样进行该试验。

将试样放入盛水的容器,水淹没试样并且水面高出试样至少25.4mm。

将试样冷却到-10℃或更低,然后升温至20℃以上。

每次循环时试样在低温和高温下至少保持2h,至少进行10次冰冻-熔化循环。

试验结束后测量电阻值,测试前将试样干燥并恢复到环境温度,利用校正到20℃时的电阻值评价材料性能。

4.9.4中性盐雾腐蚀试验
将6.9.3试验后的试样进行该试验。

该试验按GB/T 10125进行,试验介质为去离子水或蒸馏水配置的5% NaCl溶液,试验时间不低于500h。

试验后用清水对试样进行冲洗,冲洗后烘干,冷却至环境温度后测量电阻值,利用校正到20℃时的电阻值评定材料性能。

腐蚀过程中及腐蚀后观察材料形貌,并记录。

4.10放热焊剂颗粒度检测
分别用 40 目和 200 目分级筛将放热焊剂进行分筛,若放热焊剂颗粒度在40 目~200 目之间的重量不低于总重量的 90%,则判定该放热焊剂合格;或根据供需双方协议的要求进行分筛试验,若符合要求,则判定该放热焊剂合格。

4.11放热焊接头拉伸强度测试
放热焊接接头拉力试验按照 GB/T2651 进行,样品要求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