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肾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有哪些症状

急性间质性肾炎有哪些症状对于肾病的症状,很多人不是很明白,开始发病的症状不被人察觉,或者根本就没有和肾病有可联系性,但是在检查的时候却检查出来肾病,对于急性间质性肾炎也是一样的,很多人不知道哪些症状是得了这个病情,所以不了解的情况下,往往会耽误病情的最佳治疗时机。
下面为您讲解下,关于急性间质性肾炎有哪些症状:★(1)急性感染的症状感染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主要见于严重感染和有脓毒血症的病人,症状有发热、恶寒、腰痛、虚弱等,血中多形核白细胞增高。
急性肾盂肾炎为其典型的表现。
★(2)药物过敏的症状与体征过敏症状可先于肾衰竭l周前发生,也可同时发生。
大多数病人(60%~100%)有发热,30%~40%的病人有红斑或斑丘疹样皮损、瘙痒,但关节痛无特异性,较其他症状少见。
偶有腰痛,可能与肾被膜紧张有关。
1/3的病人肉眼可见血尿。
★(3)继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表现继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表现无特异性,以原发病表现为主。
原发病伴有间质病变时肾功能损害多加重。
但SLE和肾移植病人在肾小球病变不明显时,突出的间质病变即可导致急性肾衰竭。
这在SLE病人常发生在有肾外和血清学各种表现的病人,尽管肾功能恶化,尿液分析却无多少异常。
急性尿酸性肾病表现有少尿、结晶尿和血尿。
★(4)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表现除急性肾衰竭外,其他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无发热和皮疹。
多数预后较好,有的自然缓解。
对糖皮质激素疗法有的有效,有的无效。
伴眼葡萄膜炎的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表现有厌食、虚弱、夜间发热及体重减轻,可在数月后出现眼部症状。
急性间质性肾炎有哪些症状?为您带来以上讲解,希望您在闲暇之余,可以来看看。
对于一些不明显的症状,我们一定要辨认出来,而且要到正规医院就行检查,不要到小诊所胡乱用药,以免造成病情误诊,而错过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
间质性肾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间质性肾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余霞 (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四川广元628000)间质性肾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管间质性急慢性损害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分析病因进行治疗。
因此,加强间质性肾炎症状表现的研究意义重大。
间质性肾炎的主要原因(1)感染:间质性肾炎多数因感染引发,如细菌、真菌、病毒等感染。
其中,较为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白喉、支原体肺炎、伤寒、麻疹等。
(2)药物致病: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引发间质性肾炎,如环孢素、两性霉素B等。
(3)代谢疾病:如胱氨酸病、尿酸性肾病等代谢疾病会引起间质性肾炎。
(4)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
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肾间质性肾炎分为急性间质性肾炎和慢性间质性肾炎,通常这两种间质性肾炎的症状并不相同。
急性间质性肾炎往往病因不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存在巨大差异,主要表现为少尿性和非少尿性急性肾功能不全,同时出现乏力状态,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关节疼痛、全身过敏。
一旦肾小管功能丧失,极容易出现低比重及低渗透压尿,导致体内酸碱失衡。
对此类情况要进行重点分析,并采取对应治疗措施。
如全身过敏表现在药物过敏性急性间质性肾炎中十分常见,患者可出现皮疹,相关检查可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同时可出现淋巴结肿大。
部分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会出现反复发作性的“红眼病”,并伴有皮疹、发热及体重减轻表现。
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也称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症状较为隐匿,且呈慢性状态,具体表现为纤维化组织增生、肾小管萎缩。
在前期,会出现肾小管功能丧失的情况,表现为夜尿增多,低比重尿,同时伴随多饮、多尿。
这主要是因为体内肾小管出现酸化功能障碍,引发代谢性酸中毒,对氨基酸的吸收减少,同时排出量不断增加,严重者会出现高钾血症。
晚期的肾功能不全者症状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乏力、厌食、恶心等。
贫血也较为常见的情况,且相对严重,部分患者会出现高血压。
此外,个别患者会发生急性肾乳头坏死,伴随着寒战、腰疼等,在尿沉渣中可以看到一些坏死组织的碎片。
肾病内科的慢性间质性肾炎

肾病内科的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Chronic Interstitial Nephritis,CIN)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管和间质受损,导致肾功能的逐渐恶化。
本文将从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慢性间质性肾炎进行详细介绍。
一、定义慢性间质性肾炎是指肾小管间质损害导致肾脏功能障碍,病变主要累及肾小管和间质结构,而肾小球通常保持相对正常。
随着疾病的进展,慢性间质性肾炎最终会导致肾脏纤维化和肾功能不全。
二、病因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病因包括药物滥用、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尿路梗阻等。
长期过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某些抗生素、利尿药等药物也可能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慢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包括尿量减少、尿液异常(如蛋白尿、血尿等)、高血压、水钠潴留、贫血等。
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而是在体检或其他疾病的检查中发现异常。
四、诊断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肾脏组织活检等多种方法。
常规实验室检查中可发现尿液异常(如蛋白尿、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存在等)、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等。
肾脏组织活检是确诊慢性间质性肾炎的金 standard,通过组织学的观察可以确认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五、治疗治疗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方法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对于药物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应及时停用引发因素。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肾损害,可以采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晚期慢性间质性肾炎,可能需要透析和肾移植来维持肾功能。
六、预后慢性间质性肾炎的预后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病变的类型和程度、及时治疗的情况以及患者自身的基础健康状况等。
一些患者可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肾功能,而另一些患者可能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总结:慢性间质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管和间质受损,导致肾功能的逐渐恶化。
诊断慢性间质性肾炎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肾脏组织活检。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怎么回事?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病理病因,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病因
*一、病因:
是对药物治疗的过敏毒性。
与大多数病例有关的仅是少数药物(在80多种相关药物中)。
药物相关性病因的识别很重要,因为严重的肾脏损害经常可预防或逆转。
结节病,军团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链球菌,病毒感染和某些中草药亦可能有关。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病因,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第1 页。
间质性肾炎

预后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预后较好,大多数为可逆 性,少数病人可遗留肾损害,并发展为终末 期肾衰。 其预后主要与疾病的严重程度、肾功能状况、 肾间质浸润的程度、急性肾衰的持续时间和 年龄等有关。
慢性间质性肾炎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预后
概述
诊断
1.慢性肾盂肾炎史或滥用镇痛药史; 2.起病隐袭,多尿,夜尿,轻度蛋白尿; 3.尿常规检查,尿蛋白±~+,比重1.015以下,p H>6.5; 4.尿蛋白定量≤1.5g/24h,低分子蛋白尿; 5.酚红排泄试验及浓缩稀释试验提示肾小管功能损害; 6.尿溶菌酶及尿β 2-M增多。
实验室检查
1.肾脏功能障碍检查 如浓缩能力障碍、保钠障碍、 排钾障碍,内分泌功能不全等检验 2.肾性酸中毒 3.尿沉渣 常无特异性异常,有时可正常,一般可见 中等量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在活 动感染期间可见白细胞管型。大量蛋白尿不是本病 的特征,尿蛋白微量到+,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少于 2.5g,通常少于1.5g。 4.尿蛋白中白蛋白成分少于肾小球肾炎,肾小管蛋白 如溶菌酶或β 2微球蛋白的比例较高。 5.β 2微球蛋白常作为肾小管性蛋白尿的标志。
治疗
1.制止尿液返流; 2.控制尿路感染及控制高血压; 3.手术纠正膀胱输尿管返流; 4.延缓尿毒症到来; 5.血液净化; 6.肾移植。
尿酸性肾病
概述
尿酸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 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通常称为 痛风肾病,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 蛋白尿、水肿、夜尿、高血压、血、尿尿酸 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
间质性肾炎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肾脏诊疗中心 张称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主要 影响肾间质(包括肾小管、血管和间质)疾患 的总称,不包括可引起继发性肾小管-间质损 害的疾患,如肾小球肾炎等。 本组疾病病因极为繁杂,发病机制也不尽相 同,临床表现亦颇多样,轻者可无症状,重 者可呈肾功能衰竭。
肾病内科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肾病内科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 AIN)是一种以肾间质发炎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包括药物过敏反应、感染、自身免疫病变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一、诊断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 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尿量减少等非特异性症状。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尿液改变,如蛋白尿、镜下血尿或管型形成。
2. 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酐和尿素氮通常升高,尿液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和管型有时可见。
血液和尿液检查对排除其他肾脏疾病也很有帮助。
3. 肾活检:肾活检是确诊急性间质性肾炎的金 standard。
活检样本通常显示肾小管间质间质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基质的水肿。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肾小球通常不受累。
二、治疗1. 原因治疗:如果可疑药物或感染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原因,应立即停用或治疗该药物,或针对感染进行适当的抗菌治疗。
2. 对症治疗:治疗症状和并发症非常重要。
例如,对于水肿和高血压,可以限制钠摄入、提高利尿和使用抗高血压药物。
3. 免疫抑制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间质性肾炎,如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
4. 营养支持:对于重症患者,营养支持非常重要。
合理的蛋白质摄入和其他必需营养素的供应有助于提高肾脏修复和恢复功能。
总之,在诊断和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时,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结果。
及早发现和治疗可以减少肾脏损害,提高预后。
此外,对于特定病因引起的肾炎,及时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停用药物或控制感染。
请注意,本文仅供参考,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
间质性肾炎能治好吗【健康必备常识】

间质性肾炎能治好吗
文章导读
间质性肾炎是人体肾脏出现病变所引起的肾脏小管的一种慢性疾病,而患有间
质性肾炎对肾脏的健康危害非常大,而还会容易导致肾功能不全等,一般引起间质性肾炎
是由于病菌感染所导致的,而患有间质性肾炎是可以治好的,需要针对疾病来进行治疗。
间质性肾炎能治好吗?
间质性肾炎能治好的,要先找到病菌,然后立即停止药物接触,同时积极地控制感染,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健点,现皮质激素治疗间质性肾炎的疗效虽然存在争议但很多数据可
以证明,皮质激素可缩短病程和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而且间质性肾炎的预后情况较好大多数为可逆性只有少数病人会有一定的遗留症,比
如说肾损害,如果严重会发展为终末期肾衰,所以一旦发现间质性肾炎就要接受治疗,以
免使病情愈发严重。
而间质性肾炎的预防很重要,平时在生活中大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于劳累.防止受凉感
冒或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有扁桃体发炎、中耳炎等患者要及时治疗,保持皮肤清洁防止
皮肤感染.这些因素会导致本病复发或活动。
注意事项:
间质性肾炎病人平时要多喝水,另外在饮食方面要多吃容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但
清淡的半流质食物,要注意保暖,及时更换衣服,要低盐饮食,在饮食和生活中进行注意,对治疗有帮助。
间质性肾炎 中西结合治

间质性肾炎中西结合治*导读:中老年人如果患有间质性肾炎常常会感到双腿酸软、小便频繁、腰酸背胀、精神不振等,一般是因为肾脏发生了病变。
应选用红豆、玉米食用,对肾病有好处。
但胡椒、花椒、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应该禁用。
……间质性肾炎又称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一组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以肾脏间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肾脏疾病,是一些主要影响肾间质(包括肾小管、血管和间质)的疾患的总称。
中医病名劳淋,虚劳,腰痛,关格,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其原发过程累及肾间质及有关结构,随着时间推移,引起一系列具有特征性的功能异常。
若伴有间质炎症,宜称之为慢性间质性肾炎。
西医治疗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通过病因来治疗1、尿路感染: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简直性肾炎,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用药时注意细菌敏感性的变化,用量疗程并根据肾功状态调整,药物用量尽量选择对肾脏毒性小的药物;2、镇痛剂性肾病:早期诊断至为重要作出诊断后,即应停止服用有关药物,减少非那西汀投放量,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3、梗阻性肾病:根据梗阻的病因,解除梗阻,同时控制感染保存肾功能。
二、通过对症来治疗1、抗过敏:药物过敏性急性简直性肾炎,若伴有皮疹等全身反应,应用抗过敏药物,可改善全身症状;2、注意休息和补充营养:避免可能致敏的虾蟹等动物蛋白的摄入,多给予低蛋白高热卡饮食,低蛋白饮食可减轻肾单位的负荷,高热能可减少体内蛋白质的分解;3、维持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可根据血容量及血生化指标,调整每天的输液量,量出为人,保持足够的尿量。
三、通过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并发急性肾衰竭,无论是少尿型或非少尿型,都应考虑尽早予以透析治疗,以利于肾功能的恢复,预防减轻肾问质纤维化,减少慢性肾衰竭的发生率。
本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治法与方药:1、脾肾亏虚治法:健脾补肾。
方药:脾肾气虚者用五子衍宗丸加参芪;脾肾阳虚者用无比山药丸或肾气丸加减;脾肾气阴两虚者用参芪地黄汤加味(党参生黄芪麦冬五味子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杜仲牛膝菟丝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临床表现 取决于致病的病原体。全身感染的临床表现:发热、寒战、 头痛、恶心、呕吐等感染甚至败血症的症状。 辅助检查 化验检查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核左移。 尿常规:轻中度蛋白尿、肾性糖尿、血尿及白细胞尿,但 是嗜酸性白细胞尿少见。 肾小管损害十分显著,尿渗透压降低,甚至出现肾小管酸 中毒。 超声检查见双肾体积增大
间质性肾炎
概述
•肾间质:位于肾单位以及集合管之间的间叶组织称为肾间 质(renal interstitium),由间质细胞以及半流动状态 的细胞外基质组成。
概述
•由多种病因引起、发病机制各异、以肾小管间质炎症损伤 为主的一组疾病。 •是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肾功能不全。 •间质性肾炎又称为肾小管间质病或肾小管间质肾炎 (TIN)。
药物相关性间质性肾炎
病理表现 病变双肾弥漫性分布。典型表现为肾间质水肿,肾间质内弥漫性或 多灶状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可伴有数量不等的嗜酸性白细胞 或浆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呈退行性变,可伴有肾小管上皮小 灶状坏死及再生。 通常肾小球及肾血管正常,免疫荧光检查一般均为阴性。
药物相关性间质性肾炎
分类
按其肾脏病理变化的特点分为: ①原发性TIN:致病病因直接作用于肾间质和肾小管,肾脏损伤 主要位于肾小管和间质,无明显的肾小球和肾血管系统病变。 ②继发性TIN:肾小球和肾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肾小管和间质损 伤。例如:IgA肾病、狼疮肾、动脉粥样硬化栓塞、高血压肾损害、 动脉炎等。 ③特发性TIN:原因不明的TIN。 按发病的急、慢程度及肾小管间质炎症的病理特点分为: ①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acute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ATIN):以肾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为主。 ②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chronic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CTIN):以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为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因
• 原发性TIN常见病因: • 感染:肾盂肾炎、EB病毒、螺旋体感染 • 自身免疫性疾病:抗肾小管基底膜病 • 药物性:NASIDs、抗生素、锂剂、中草药等 • 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 • 遗传性疾病:巴尔干肾病 • 血液系统疾病:镰状细胞病、轻链病、淋巴瘤等 • 其他:放射性肾病、铅中毒等。 • 继发性TIN常见病因: • 各种肾小球疾病、血管性疾病、肾脏囊性疾病、尿路梗阻性疾病、反 流性肾病等。
分类
间质性 肾炎
急性
慢性
药物相 关性
感染相 关性
特发性
药物相 关性
代谢异 常相关
免疫相 关
药物相关性间质性肾炎
临床表现 一、肾脏损伤表现 缺乏特异性。迅速发生的少尿或无尿型急性肾衰竭, 20%~30%患者表现为少尿型,老年患者更多见。因肾间质 水肿、肾脏肿大而牵扯肾被膜,患者常诉双侧或单侧腰痛, 但通常血压正常且无水肿。 二、全身其他表现 1、药物性发热:用药后3~5天或感染热退后再出现第二个体 温高峰。2、药物性皮疹:常呈多形性红色斑丘样痒疹或脱 皮样皮疹。3、外周血嗜酸性白细胞增高。并非所有的AIN都 有上述表现。
流行病学
据文献报告,在25000例尸体解剖中发现急性间质性肾炎 431例,约1.7%,慢性间质性肾炎63例,约0.25%,而肾活 检标本中急性间质性肾炎占0.48%。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对肾内科成人肾活检病理资料的疾病构 成分析,在20世纪90年代初,TIN占2.8%,而至本世纪初该 比例增加到7.9%,可能与近年来此类疾病的发生呈增多趋势 有关。 由于病因、发病地区、患病人群的不同,各类TIN的发病 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感染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病理变化 病理活检与药物相关性急性间 质性肾炎相似,光镜下以皮髓 质交界部病变及血管周围病变 最为突出,主要特点为肾间质 弥漫或多灶状单核和淋巴细胞 浸润,肾间质弥漫性水肿,肾 小管扩张,上皮细胞变性或灶 状坏死。 通常情况下肾小球及血管基本 正常,免疫荧光常规检查为阴 性。
药物相关性间质性肾炎
辅助检查 尿常规:血尿、白细胞尿及蛋白尿。多数表现为镜下血尿, 50%患者出现蛋白尿,多为轻中度,定量大多<1g/d。 肾小管功能损害明显,肾性糖尿及低渗透压尿,可见小分子 蛋白尿、尿β2-MG和NAG排出增多,并偶见Fanconi综合征 (糖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尿酸尿或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或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B超示:双肾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
中毒损伤
不同性质的毒物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细胞损伤,包括:一、细胞膜损伤,常见于 重金属中毒或理化因素引起的TIN。二、亚细胞器损伤,常见于肾毒性药物或重金 属中毒的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三、氧化应激损伤。四、细胞内钙稳态失调。五、 细胞功能或代谢损伤。
其他发病机制
肿瘤细胞转移直接侵袭肾脏或由于异常蛋白在肾间质沉积引起间质病变,也可由于 肿瘤增生压迫输尿管。前列腺等肾以下尿路导致梗阻性肾病。放射性辐射对肾小管 及间质直接损伤并导致微循环障碍。
慢性肾间 质性肾炎
药物相关性 慢性肾间质 性肾炎
代谢异常相 关的慢性间 质性肾炎
免疫相关的 慢性间质性 肾炎
药物相关性慢性肾间质性肾炎
药物相关 性慢性肾 间质性肾 炎
镇痛剂肾 病
马兜铃酸 肾病
钙调素抑 制剂相关 肾病
锂相关肾 病
镇痛剂肾病
临床变现 多见于女性,早期无症状或可有非特异性的肾外表现:乏力、 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口腔溃疡、体重下降等,部分可有神 经系统症状,如焦虑、抑郁等 肾脏表现:夜尿增多,尿比重及尿渗透压降低,逐渐出现肾 小管性蛋白尿,无菌性白细胞尿、肾小管功能损害和进行性 肾小球功能减退。 影响学检查 静脉肾盂造影的早起表现为肾盂增宽、肾盏杯口变钝或呈杵 状;晚期刻印肾乳头坏死而出现肾盂、肾盏充盈缺损,造影 剂包围肾乳头形成环形影。 B超可发现肾脏体积缩小。
感染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诊断 诊断思路与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相同,先注意鉴别患 者为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对确认急性肾衰竭者可根据患者的 肾小管功能异常显著、缺乏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表现等 初步确定AIN,并根据近期感染史、全身感染征象及伴随临 床表现者均应考虑感染可能。 治疗 给予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及支持治疗最为重要,对重症呈少尿 或无尿型急性肾衰竭表现或伴有多脏器衰竭者,应按急性肾 衰竭治疗原则给予替代治疗。
镇痛剂肾病
病理学改变 双肾体积缩小肾皮质明显萎缩。光镜下可见典型的慢性间质 性肾炎病理特征,即弥漫性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伴有 弥漫或多灶状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镇痛剂性肾病典型 征象为肾髓质损伤,肾乳头坏死。
镇痛剂肾病
诊断 凡表现为慢性间质性肾炎、具有长期滥用或间断反复解热镇 痛药用药史的患者,均考虑可能性。伴有突发血尿、肾绞痛 或尿中发现脱落的坏死组织,提示肾乳头坏死,有助于诊断。 治疗 缺乏良好疗法,关键在于早起确诊,停用可疑药物,同时纠 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等对症治疗。对于肾乳头坏死组 织堵塞尿路者,应给予解痉、补液及利尿,无效时,手术取 出坏死组织。
慢性尿酸肾病
防治 预防的关键:限制高嘌呤饮食,应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有助 于减少尿酸沉积,利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抑制尿 酸形成
低钾性肾病
临床表现 在长期低钾血症未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出现慢性间质性肾炎表现,并伴 有肾囊肿形成及进行性肾功能减退。 病理特征 低钾血症超过1个月即可导致近端肾小管的空泡变性,可逆转。若低血钾 持续时间过长,则病变主要累及肾髓质部,出现广泛肾小管严重空泡变性 并萎缩,肾间质纤维化,部分患者伴有肾囊肿形成。 防治 预防关键在于及时纠正低钾血症。
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临床表现 表现出非特异并多样化,常表现为可逆性非少尿型急性肾衰, 但很少出现外周血或尿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肾脏病理表现为肾间质水肿,肾间质内弥漫性或多灶状淋巴 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急等典型的性间质性肾炎征象。 诊断 凡青少年或成年女性发生急性非少尿型急性肾衰,伴有发热、 轻至中度蛋白尿、肾性糖尿、血沉快及γ球蛋白血症,且无 病因可寻,应考虑特发性AIN的可能性。 治疗 支持治疗和免疫抑制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免疫相关的慢性间质性肾炎
免疫相关的 慢性间质性 肾炎
干燥综合 征
系统性红 斑狼疮
结节病
干燥综合征
临床表现 多见于女性,肾外症状表现为各种外分泌腺体的分泌减少后 的黏膜干燥症及其激发的组织损伤或感染,部分患者还可出 现系统损害。 化验检查可见贫血、血沉加快、高球蛋白血症,血清中可检 出多种自身抗体或循环免疫复合物。 病理特征 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在肾间质的弥漫浸润为特点,偶可见肉 芽肿形成,常伴有肾小管损伤。免疫荧光检查常可见IgG和 C3沿肾小管基底膜呈颗粒状沉积。 治疗 包括对症治疗及针对脏器损害的治疗。利用碳酸盐治疗单纯 的肾小管酸中毒或肾性尿崩症。
马兜铃酸肾病
钙调素抑制剂相关肾病
临床表现 肾功能损害伴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及高钾血症,同时也可出 现低镁血症。部分出现血栓栓塞性微血管病变。 病理变化 灶状或片状分布的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同时伴有条 带状分不分肾小球缺血性硬化。 治疗 与其他CTIN的治疗相同。
锂相关肾病
临床变现 肾性尿崩症,表现为多尿,烦渴,对抗利尿激素实验缺乏反 应,伴有不同程度的高钙血症。部分患者可出现>1g/d的蛋 白尿,且尿浓缩损害与用药时间呈正比。 病理特征 局灶性肾小管萎缩或管腔扩张、灶状或片状分布的肾间质纤 维化,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常不明显。 防治 对长期用药患者的血药浓度检测,以保证维持在治疗窗的安 全范围内。对于肾性尿崩症患者应避免应用噻嗪类利尿剂, 给予排钾利尿剂可使多尿显著减轻。
发病机制
感染
病原微生物或其毒素可通过直接侵袭肾脏引起肾间质的化脓性炎症,进而导致肾间 质组织结构的破坏,引起肾盂肾炎或肾实质脓肿。
免疫反应
过程可分为三个时相:一、免疫识别期:即抗原表达、加工和呈递过程。二、整合 调节期:即免疫反应启动后,有内源性或外源性调节物质抑制或强化相应的免疫反 应。三、效应作用期:即通过抗原特异性T细胞介导的巨噬细胞活化和NK细胞引起 肾小管间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