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I”课程标准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一、课程简介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通过结构力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杆件结构的计算原理,掌握各类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为后续学习相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
包括体系几何构造分析、影响线、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等内容。
二、课程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杆件结构的计算原理,掌握各类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结构力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具体目标如下:课程目标1:了解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结构计算简图及简化要点。
课程目标2: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
课程目标3:掌握静定结构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的原理及方法。
课程目标4:掌握超静定结构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的原理及方法。
课程目标5:了解结构动力计算的基础知识。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此门课程为专业基础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先修完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才能修本门课程,也是后续钢结构、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气体结构等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本门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块内容:几何构造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图乘法求静定结构的位移、机动法作影响线、力法及位移法解算超静定结构力学问题;其中力法是结构力学的核心内容,其要先学完静力学后学习超静定结构,力法是解决超静定结构问题的基本算法。
第一章绪论『知识点』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结构的计算简图及简化要点;杆件的分类;荷载的分类。
『基本要求』1、识记:计算简图,荷载。
2、领会:荷载的性质及分类。
3、简单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后能对简单的实际结构画出计算简图。
『关键知识』结构的计算简图。
『重点』计算简图的简化要点。
《结构力学》课程规范

6
掌握
3
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荷载与内力的关系.分段弯矩图的绘制.三铰拱的合理轴线.刚体体系的虚功原理
正确运用截面法求解各种静定平面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支座反力和内力,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特性.了解二铰拱的受力特点,熟练掌握其内力计算法.
14
掌握
4
第四章
影响线
移动荷载与影响线的概念.影响线的静力法绘制.节点荷载作用下梁的作用线.机动法作影响线.影响线的两种应用.
掌握影响线的概念,历届影响线和内力的区别.掌握静力法做影响线的原理和方法,会求静定单跨梁和梁式桁架影响线.掌握机动法做影响线的原理及方法.
6
掌握
5
第五章
虚功原理与结构位移计算
基本方法: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方法。三刚片规则。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14课时)
§3-1梁的内力计算的回顾1§3-2静定多跨粱2
§3-3静定平面桁架2§3-4静定平面刚架2
§3-5组合结构2§3-6三铰拱2
§3-7隔离体方法及其截取顺的优选1
§3-8刚体体系的虚功原理2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教学
考试试卷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做到近5年试题重复率不超40%。同时试卷由基础题+综合能力提高题组成,比例大约基础题70%,综合题30%。既考虑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也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要求。
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教材选用高校出版社的《结构力学》教材,编者:龙驭球,包世华。此教材为绝大多数国内高校建筑类专业普遍采用教材,教材内容编写完整,合理,例题精当,同时为多数院校考研指定教材。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结构力学》教学大纲(参考样本)(课程编号05xxxxx 学分-学时-上机 6.5-104-16)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析与计算杆件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包括手算与电算)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研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1. 结构力学 I,1,几何构造分析: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及其应用。
,2,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灵活运用隔离体平衡法,熟练掌握梁和刚架内力图的作法以及桁架内力的计算方法,掌握静定组合结构和拱的内力的计算方法。
了解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3,虚功原理及结构的位移计算:理解变形体虚功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熟练掌握静定结构位移的计算方法,了解互等定理。
,4,影响线:理解影响线的概念,掌握作静定梁和桁架内力影响线的静力法,了解机动法。
会用影响线求移动荷载下结构的最大内力。
,5,力法: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和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各种外因作用下的内力。
会计算超静定结构的位移。
了解超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6,位移法:掌握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和刚架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7,力矩分配法:掌握力矩分配法的概念,会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2. 结构力学 II,1,结构矩阵分析:掌握用矩阵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原理和方法。
,2,结构的动力计算:掌握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其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的计算方法。
了解阻尼的作用。
了解频率的近似计算方法。
,3,结构的稳定计算:理解稳定问题的基本概念。
掌握确定简单杆系的临界荷载的静力法和能量法。
,4,结构的极限荷载:理解结构极限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解比例加载的一般定理。
结构力学I课程标准

“结构力学I”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结构力学I英文名称:Structural Mechanics I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学时:56课程学分:3.5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授课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研室:土木工程教研室制定人:赵腾飞、袁立群、孟昭博审定人:张绪涛、孟昭博、崔诗才一、课程性质《结构力学I》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掌握分析计算杆件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学生结构分析与计算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并能够应用结构力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目标要求(一)总体目标掌握结构在荷载、支座移动等因素作用下结构强度、刚度等的分析、计算方法;掌握结构的合理组成形式及分析方法;熟悉结构力学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近似计算方法、了解计算结构力学的相关分析方法。
在头脑中初步建立结构的力学思维方式,能正确应用力学知识对结构的强度、刚度以及结构合理组成进行分析。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能理解结构力学的一般概念及结构受力、变形等特点;(2)能正确建立力学相关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结构几何组成分析;(3)能正确利用多种方法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绘制相应的内力图;(4)能正确通过虚功法求解结构的位移,并能大致绘制结构的变形图。
2.能力目标(1)能熟练计算、绘制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的内力;(2)能熟练求出指定截面的广义位移;(3)能判别平面杆系结构的几何组成合理性。
3.素质目标(1)能将力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着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2)引入前延、后续课程,做好课程衔接,形成课程体系,为后学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3)培养学生的受力概念、直观受力感觉和力学意识,勇于担当结构安全和经济两大重任。
结构力学第三版第Ⅰ册教学大纲

结构力学第三版第Ⅰ册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教程旨在通过深入的理论课程和实践,使学生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确定结构的静力学问题以及解决它们的能力,理解受力构件的力学性质和其应用。
学生将学会应用静力学知识来分析和设计结构系统。
二、教学内容本教程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线性静力学•变形与扭曲•断面特性•各种荷载下的直梁和弯曲梁的计算•圆形截面、方形截面、矩形截面、T形截面的拟合•叠加效应的真实意义•作用于简支梁、悬挑梁和连续梁上的荷载三、教学方式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通过讲授和演示,传授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技巧。
此外,需激发学生思维并提高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学习理论的基础,通过钢筋混凝土梁等实际案例,学生将了解到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加深对结构力学的认识。
3.示范实验通过实验示范,加深学生对静力学和其应用的理解,同时,学生还将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
4.综合评估通过综合评估,学生将测试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材本教程将使用以下教材:李明、张三。
结构力学。
第三版,第Ⅰ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五、评估方法本教程将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实验成绩•期末考试六、参考资料以下是本课程的参考资料:•林俊明。
结构力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李华、王小虎。
结构力学。
第二版,第Ⅰ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林可铨。
实用结构力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
七、教学进度安排具体教学进度将在教学前根据课程计划确定。
以下是教学进度安排的大致时间表:教学内容课时数线性力学5变形与扭曲6断面特性5直梁和弯曲梁计算8截面插值逼近4叠加效应4简支梁、悬挑梁和连续梁5实验演示4教学内容课时数综合评估1八、总结通过上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材、评估方法、参考资料和教学进度安排,我们可以明确在课程中为学生提高基本概念、确定静力学问题以及解决它们的方式,并让其具备分析和设计结构系统的能力。
《结构力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结构力学(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09915a课程名称:结构力学(一)英文名称:Structural Mechanics课程类型:必修课总学时:60 讲课学时:60 实验学时:0学分:4.5适用对象:土木工程本科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执笔人:赵腾飞审定人:孟昭博崔诗才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析计算杆件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并能够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第1章绪论掌握结构概念,结构力学的内容、研究对象,了解并掌握结构力学学习方法。
第2章、几何组成分析: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及其应用。
第三章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根据本章在结构力学整个课程中的重要性,把本章分解为三章讲述)灵活运用隔离体平衡法,熟练掌握梁和刚架内力图的作法以及桁架内力的计算方法,掌握静定组合结构和拱的内力的计算方法。
了解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第3章:静定梁和静定刚架:灵活运用隔离体平衡法(截面法)计算指定截面的内力;熟练掌握静定梁和静定平面刚架内力图的作法;了解空间刚架内力图绘制的方法第4章: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理解理想桁架的概念;熟练掌握静定平面桁架杆件轴力的计算方法;能利用结点平衡的特殊情况判定零杆和等力杆;掌握静定组合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内力计算方法;了解静定空间桁架的几何组成规则及杆件轴力的计算方法;了解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第5章:三铰拱了解三铰拱的受力特点,掌握三铰拱支座反力及指定截面内力的计算方法;了解三铰拱压力线的概念,了解三铰拱在几种常见荷载作用下的合理拱轴方程;了解悬索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单根悬索的计算方法。
第6章、虚功原理与结构的位移计算:理解变形体系虚功原理的内容及其在结构位移计算中的应用;理解广义力和广义位移的概念;熟练掌握计算结构位移的单位荷载法;熟练掌握图形相乘法在位移计算中的应用;了解线弹性体系的互等定理。
《结构力学(Ⅰ)》教学大纲(1)

《结构力学(Ⅰ)》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英文名称:Structure Mechanics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3.课程学时:804.学分:55.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6.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7.大纲执笔:力学教研室李辉荣8.大纲审批:机电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9.修订时间:2006年9月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杆件结构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打好力学基础。
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几何组成分析: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及其运用。
2、静定结构受力分析:掌握运用隔离体平衡的方法,掌握梁和刚架内力图的作法以及桁架内力的解法,了解静定组合结构和拱的内力计算方法,了解静定结构的力学特征。
3、虚功原理与结构位移计算:理解变形体虚功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掌握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方法,了解互等定理。
4、力法: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和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了解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温度作用下的内力。
了解超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5、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理解位移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6、影响线:理解影响线的概念,理解静力法作静定梁、桁架的内力影响线,会利用机动法作影响线,会利用影响线求移动荷载下结构的最大内力。
7、结构矩阵分析:理解矩阵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原理与方法。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1. 绪论(2学时)结构力学的任务,结构计算简图,结构分类,荷载分类2. 几何组成分析(6学时)运动自由度的概念,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及其应用,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重点:自由度的概念,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及其应用难点:复杂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3.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14学时)静定梁,静定平面刚架,静定平面桁架,三铰拱,静定组合结构,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和受力特点重点:静定平面刚架,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分析难点:静定组合结构的内力分析4.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13学时)虚功原理和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图乘法,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温度改变时的位移计算,互等定理重点: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图乘法难点: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温度改变时的位移计算,互等定理5. 力法(13学时)力法基本的概念,力法典型方程,用力法计算超静定刚架,对称性的利用,用力法计算其他超静定结构,支座移动、温度改变时的力法计算,等截面超静定梁的杆端内力重点:力法基本的概念,力法典型方程,用力法计算超静定刚架,对称性的利用难点:用力法计算其他超静定结构,支座移动、温度改变时的力法计算6. 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12学时)位移法的基本概念,位移法计算超静定刚架,位移法典型方程,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多结点力矩分配法,静定结构的受力性质和变形特点重点:位移法的基本概念,位移法典型方程,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多结点力矩分配法,静定结构的受力性质和变形特点难点:位移法典型方程,多结点力矩分配法,7. 影响线(10学时)影响线的基本概念,用静力法作静定梁和静定平面桁架的影响线,用机动法作梁的影响线,影响线的应用,内力包络图重点:影响线的基本概念,用静力法和机动法作静定梁的影响线,影响线的应用,难点:用静力法作静定平面桁架的影响线,影响线的应用,内力包络图8. 结构矩阵分析(10学时)单元刚度矩阵、结构刚度矩阵、单元刚度矩阵的坐标变换,荷载列阵,先处理直接刚度法及算例重点:单元刚度矩阵、结构刚度矩阵、荷载列阵,先处理直接刚度法及算例难点:结构刚度矩阵、单元刚度矩阵的坐标变换,荷载列阵五、考试考核法期末笔试。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I-2) - 结构力学Ⅰ-2课程教学大纲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I-2) - 结构力学Ⅰ-2课程教学大纲结构力学?-2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结构力学(?-2) Structural Mechanics(?-2)课程负责人:张来仪二、学时与学分:42学时 2(5学分三、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四、课程教材:肖允徽张来仪主编,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结构力学?,五、参考教材:《结构力学》,赵更新等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5月《结构力学》下册,张来仪等编,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年3月《结构力学教程(?)》,龙驭球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六、开课单位:土木工程学院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1)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结构的动力计算,了解结构的稳定计算、结构的塑性分析与极限荷载等有关知识,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一)结构的动力计算动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分析,单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的计算。
单自由度体系在一般动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
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主振型的正交性。
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的计算。
振型分解法的概念。
频率的近似计算方法。
(二)结构的稳定计算稳定问题的基本概念。
用静力法和能量法确定压杆的临界荷载。
(三)结构的极限荷载极限弯矩、塑性铰和极限荷载的概念,比例加载的一般定理。
超静定梁极限荷载的计算。
九、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一)结构的动力计算掌握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单自由度及两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其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的计算方法。
了解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了解频率的近似计算方法。
(二)理解结构失稳的两种基本形式,掌握用静力法和能量法计算压杆的临界荷载。
(三)理解极限弯矩、极限荷载的概念和比例加载时判定极限荷载的一般定理,掌握超静定梁极限荷载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力学I”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结构力学I英文名称:Structural Mechanics I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学时:56课程学分:3.5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授课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研室:土木工程教研室制定人:赵腾飞、袁立群、孟昭博审定人:张绪涛、孟昭博、崔诗才一、课程性质《结构力学I》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掌握分析计算杆件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学生结构分析与计算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并能够应用结构力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目标要求(一)总体目标掌握结构在荷载、支座移动等因素作用下结构强度、刚度等的分析、计算方法;掌握结构的合理组成形式及分析方法;熟悉结构力学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近似计算方法、了解计算结构力学的相关分析方法。
在头脑中初步建立结构的力学思维方式,能正确应用力学知识对结构的强度、刚度以及结构合理组成进行分析。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能理解结构力学的一般概念及结构受力、变形等特点;(2)能正确建立力学相关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结构几何组成分析;(3)能正确利用多种方法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绘制相应的内力图;(4)能正确通过虚功法求解结构的位移,并能大致绘制结构的变形图。
2.能力目标(1)能熟练计算、绘制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的内力;(2)能熟练求出指定截面的广义位移;(3)能判别平面杆系结构的几何组成合理性。
3.素质目标(1)能将力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着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2)引入前延、后续课程,做好课程衔接,形成课程体系,为后学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3)培养学生的受力概念、直观受力感觉和力学意识,勇于担当结构安全和经济两大重任。
三、课程内容第1章绪论(一)课程教学内容1. 基础内容基本要求:(1)掌握结构概念,了解结构分类;(2)掌握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地位、研究内容等相关概念;(3)掌握结构简化计算模型的取用方法、原则,掌握各类杆系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点,了解常见的荷载类型及特点;(4)了解本课程的特点、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1)计算模型的简化取用方法;(2)不同类别的杆系结构受力和变形特点。
2. 提高、拓展内容(1)了解、发现结构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2)探索身边的结构力学,趣味结构力学;(3)力学的学习方法讨论、交流会;(4)举办和参加省、全国结构模型竞赛、力学竞赛。
(二)课后学习内容第1-1节“3课程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第1-5节学习方法。
第17章结构力学与方法论。
第2章结构的几何构成分析(一)课程教学内容1. 基础内容基本要求:(1)掌握几何不变体系、几何可变体系、刚片、自由度、约束、必要约束与多余约束、实铰与虚铰的概念;(2)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及其运用;(3)了解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相关概念,会计算结构的计算自由度;(4)了解体系的几何组成与静力特性之间的关系。
重点:(1)掌握计算自由度计算方法;(2)掌握基本组成规则和结构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2. 提高、拓展内容(1)拓展实际工程事故案例,讲解几何组成分析的重要性;(2)对参赛的结构模型点评其几何组成的合理性。
(二)课后学习内容2-6小结,2-7思考题,全部习题。
第3章静定梁和平面刚架(一)课程教学内容1. 基础内容基本要求:(1)灵活运用脱离体法计算梁和刚架指定截面的内力;(2)熟练掌握静定梁和静定平面刚架内力图的作法;(3)了解速回内力图的绘制方法。
重点:(1)绘制静定梁和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图,这是本课程最重要的基本功;(2)弯矩图和剪力图微分关系,叠加法等具体知识点。
2. 提高、拓展内容(1)结合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如雨棚、楼梯梁、砌体结构中的单跨梁,桥梁结构的多跨梁等)进行自重和活荷载下的内力计算分析;(2)简单竞赛模型的受力计算。
(二)课后学习内容3-12小结;3-13思考与讨论:3-1,3-2,3-3,3-4,3-5,3-6,3-10,3-11;习题:3-1,3-2,3-3,3-4,3-11,3-12,3-13,3-14,3-15,3-16,3-17,3-18。
第4章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一)课程教学内容1. 基础内容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静定平面桁架杆件轴力的计算方法;能利用结点平衡的特殊情况判定零杆和等力杆;(2)了解理想桁架的概念;了解三种平面梁式桁架的受力特点;了解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3)掌握静定组合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内力计算方法。
重点:(1)掌握结点法、截面法计算桁架轴力;(2)掌握静定组合结构内力的计算方法。
2. 提高、拓展内容(1)结合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如桁架式屋架、桥梁等等)进行自重和活荷载下的内力计算分析;(2)简单桁架结构模型的制作与受力计算。
(二)课后学习内容3-12小结;3-13思考与讨论:3-7,3-8,3-9,3-12;习题:3-5,3-6,3-7,3-8,3-9,3-10,3-19,3-20,3-26。
第5章三铰拱(一)课程教学内容1. 基础内容基本要求:(1)掌握三铰拱支座反力及指定截面内力的计算方法;(2)了解了解三铰拱的受力特点,三铰拱压力线的概念,了解三铰拱在几种常见荷载作用下的合理拱轴方程;(3)了解静定结构的特性。
重点:(1)三铰拱支座反力和内力的计算方法。
2. 提高、拓展内容(1)结合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如拱桥,拱窗、拱门等)进行自重和活荷载下的内力计算分析;(2)简单拱桥模型的支座与受力计算。
(二)课后学习内容3-12小结;3-13思考与讨论:3-14,3-15,3-16,3-22;习题:3-21,3-22,3-23,3-24。
第6章虚功原理及位移计算(一)课程教学内容1. 基础内容基本要求:(1)理解变形体系虚功原理的内容及其在结构位移计算中的应用;理解广义力和广义位移的概念;(2)熟练掌握计算结构位移的单位荷载法;(3)熟练掌握图形相乘法在位移计算中的应用;(4)了解线弹性体系的互等定理。
重点:(1)图形相乘法在位移计算中的应用。
2. 提高、拓展内容(1)分析实际钢结构厂房中墙檩条和屋面檩条的设计方法;(2)求不同广义位移时的单位荷载施加方法及对比分析。
(二)课后学习内容5-10小结,5-11思考与讨论,全部习题。
第7章力法(一)课程教学内容1. 基础内容基本要求:(1)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2)掌握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以及支座移动、温度变化时的内力;(3)掌握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方法;(4)了解超静定结构的力学特征。
重点:(1)判定超静定次数、选取力法基本体系、建立力法典型方程;荷载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力法计算及内力图绘制与校核;(2)掌握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2. 提高、拓展内容(1)思考实际工程中超静定结构内力、位移如何用力法计算;(2)竞赛模型的计算点评;课下兴趣小组对力学超静定结构竞赛题目进行分析;(3)计算分析后:对结果进行观察思考感受“荷载--结构--内力--变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力学直观感觉。
(二)课后学习内容6-12小结,6-13思考与讨论,全部习题。
四、课程实施(一)教学组织采用“理论+讨论+案例”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架构下,课程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归纳、分析、综合等课堂讲授法向课堂讨论、实践案例教学、模型竞赛等教学模式转换,课程内容由传统单一的理论知识向模型分析、理论解释和工程实践等多元化发展。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资源教材:[1]《结构力学I》——基本教程,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2016.8印刷)。
[2]《结构力学II》——专题教程,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2016.8印刷)。
参考书:[1] 结构力学1、2,第2版,萧允徽,张来仪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2月1日;[2] 结构力学(上、下册)(第6版),李廉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1日;[3] 结构力学(上、下册)(第三版),朱慈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1日;[4] 概念结构力学,黄达海、郭全全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1日;[5] 结构力学(第二版),于玲玲杨正光,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年10月;[6] 趣味结构力学(第2版),单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4月1日。
网络资源:[1] 结构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李强,爱课程,课程网址:;[2] 结构力学,河海大学,杨海霞,爱课程,课程网址:;[3] 结构力学,同济大学,朱慈勉,爱课程,课程网址:;[4]结构力学精品课程,长安大学,赵均海,;推荐期刊:[1]《力学学报》(中国)[2]《力学进展》(中国)[3]《结构力学杂志》(美SAE Transactions)[4]《应用力学》(中国)五、考核与评价采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考核方法。
其中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本课程考试采取统一命题、题库组卷、流水阅卷的方式,试卷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与相应的学时匹配。
试卷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结构力学I》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梯度。
“结构力学II”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结构力学II英文名称:Structural Mechanics II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学时:48课程学分:3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I等授课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研室:土木工程教研室制定人:赵腾飞、袁立群、孟昭博审定人:张绪涛、崔诗才一、课程性质《结构力学II》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将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I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析计算杆件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并能够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目标要求(一)总体目标掌握超静定结构在荷载、支座移动等因素作用下结构强度、刚度等的分析、计算方法;熟悉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近似计算方法、了解计算结构力学的相关分析方法。
在头脑中初步建立结构的力学思维方式,能正确应用力学知识对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结构合理组成进行分析。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5)能正确利用位移法、力矩分配法等多种方法对超静定结构进行受力分析;(6)能正确求解超静定结构的位移,并能大致绘制结构的变形图;(7)能对移动荷载下的不利内力进行计算分析;(8)能对有限自由度结构在简单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位移等进行分析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