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白居易、元稹等人

合集下载

自考2015年10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

自考2015年10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

2015年10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神话属于创世神话的是()。

A.大禹治水B.夸父逐日C.精卫填海D.女娲造人【答案】D【解析】神话依据其存留的具体情形,从主题的角度主要可分为创世神话、自然灾害神话和战争神话三类。

其中,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属于自然灾害神话,女娲造人属于创世神话。

【考点】上古神话传说2.以下《诗经》中的作品,属于婚恋诗的是()。

A.《巷伯》B.《静女》C.《十月之交》D.《君子于役》【答案】B【解析】《诗经》中,不少作品歌咏了美丽多姿的爱情,抒发了恋爱和相思的甜蜜,《静女》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而《巷伯》属于抒发人生感慨的诗,《十月之交》《君子于役》属于政治讽喻诗。

【考点】《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3.先秦历史散文中引譬设喻,善用寓言的是()。

A.《尚书》B.《左传》C.《国语》D.《战国策》【答案】D【解析】使用寓言说事,是《战国策》常用的手法。

【考点】《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4.《韩非子》的文风特点是()。

A.奇幻诡谲B.冷峻峭拔C.质木无文D.佶屈聱牙【答案】B【解析】《韩非子》的说理明切犀利,冷峻峭拔,又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在先秦散文中自成一格。

【考点】《庄子》、《孟子》等诸子散文5.先秦诸子散文中文风空灵飘忽的是()。

A.《墨子》B.《孟子》C.《庄子》D.《荀子》【答案】C【解析】《庄子》的每个故事都形象生动,想象奇幻飘逸,超越常情常理的局限;而其全篇又是由一个个这样的寓言故事连缀而成,故事间呈跳跃式承接,因而造就了整部书空灵飘忽的文风。

【考点】《庄子》、《孟子》等诸子散文6.屈原《九歌》的艺术特点是()。

A.平实素朴B.汪洋恣肆C.清新幽渺D.沉郁顿挫【答案】C【解析】《九歌》独特的题材,造成了它与屈原其他作品不同的风格。

自考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笔记

自考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笔记

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1.识记:李商隐的生平。

李商隐,少时艰苦清贫。

中进士后卷入党争,仕途坎坷。

理解:李商隐的政治讽谕诗和咏史诗。

李商隐的政治讽谕诗直诉胸头愤慨,悲壮沉郁;更多的是通过个人的身世遭遇的歌咏,表现自己对现实重大政治问题的肯定或批判。

在精深、婉丽的辞藻中,含有丰富的感情和爱憎,多忧危凄苦之词,充满着浓厚的感伤气息。

李商隐的咏史诗的深刻性,在于能够从政治着眼来看待一些历史现象。

许多都是借托史事,寄其吊古伤今之意,具有深刻的讽刺性。

能注意构思的凝练、取材的精当,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融合在一起,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将自己的感情和议论自然地寓含在鲜明的形象中,达到审意的深刻性与形象的鲜明性,情味的隽永和谐统一,增强了咏史诗的艺术表现力。

理解:李商隐的无题诗主要分两类,寄托说和爱情说。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

李商隐的无题诗主要分两类,寄托说和爱情说。

他的无题诗,在爱情篇章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凄凉体验和若有所失的情感,可以理解为爱情诗,又不仅仅是爱情诗。

如《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写青年女子与对方邂逅,渴望相见而不得见的心情,寄寓了作者仕进机缘稍纵即逝后落拓不遇的感伤。

大部分无题诗属于纯粹的情诗,作者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爱情生活中的种种感受。

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伤别复伤春,明知别后会合无望,仍痴心不改、生死不渝,这种执著于苦恋的怨旷之情,已近于爱情绝唱。

《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写两心相应一点通,但徒留回忆,非常失意。

简单运用:李商隐无题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①李商隐的无题诗对后代有很大影响。

晚唐韩偓等人、宋初西昆派诗人,直到清黄景仁、龚自珍等,都在诗的风格上受到他的影响。

唐宋婉约派词人、元明清许多爱情戏曲作家都不断向他学习。

②李商隐表现感伤情调的诗歌,追求一种细美幽约的美,诗而词化的特征较显著,在诗与词之间搭起了一座过渡的桥梁。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笔记

1、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三派:一是“白体”(白居易体)。

代表人物是当时的文坛巨子李昉、徐铉及他们的后起之秀王禹偁。

他们倡导学习白居易后期的(闲适)唱和诗;二是“昆体”(西昆体)。

代表人物是杨亿、钱惟演和刘筠,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的近体律诗;三是“晚唐体”。

代表人物是林逋等,他们推崇贾岛、姚合2、(#六一风神: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所谓六一风神即指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欧文措辞平易,语言精炼而有变化,亲切自然,条达疏畅,让读者从寻常的叙说和描写之中体悟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意境,于一波三折、吞吐反复之中领略特有的情致韵味。

这种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的风格,标志着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故称之为六一风神。

)3、(二)王安石的诗歌:“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4、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一).“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1、多用空灵虚拟之笔,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由挥洒,气势奔腾而壮阔雄奇;2、且句式多变,以散行单句为主,又融合不少骈偶、排比成分,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二).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

1、在描写难以言传的状态、情绪和感受时,他常用的方法是将其具体化形象化,有时用各种事物比喻人,有时又用人比喻各种不同的事物。

2、他不仅能用比喻生动准确地描写自然景物和各种具体事物的特征,还在议论中用比喻说明道理,议论横生而妙趣无穷。

(三).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1、苏轼为文善于从虚处入手,采用诗家手法翻空出奇,或将无为有,或化有为无。

2、讲究渲染气氛和营造意境,令人体会到处处有一种真气内充的蓬勃诗意。

5、“一祖三宗”(之说):是指宋代江西诗派的渊源和宗师而言的,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在艺术上以学杜甫诗为宗旨,尤其是学其到夔州以后的诗作,后来作家亦多主学杜,故其一祖为杜甫。

除黄庭坚外,陈师道、陈与义亦是江西诗派的中坚人物,故江西诗派的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编第一章笔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编第一章笔记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 识记:南北朝诗歌创作⼤势。

⾃刘裕代晋(420),宋、齐、梁、陈四代史称南朝。

南朝诗歌承魏晋诗歌之风,沿着重艺术特质、重抒情以⾄重娱乐的⽅向发展,尤其重视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追求。

与此同时的北⽅政权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北朝诗歌直接继承汉诗之风,重政教、尚写实、崇朴野。

南北朝民歌则分别以清新活泼和刚健激越为特征。

第⼀节 南朝诗歌 南朝诗歌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代的元嘉诗歌、齐⾄梁初的永明新体诗歌、梁中期⾄陈末的宫体诗。

1.元嘉诗歌 识记:元嘉诗歌的时间断限。

上起晋宋之交的谢灵运,下迄⼤明、泰始的鲍照。

简单运⽤: ①元嘉诗风新变及其原因。

元嘉诗风的主要变化就是以情思代替⽞理,由哲思回到感情上来。

在艺术表现上也由淡乎寡味,变为注意对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探讨。

原因:⼀是刘宋时代⽞学在思想领域中已不占主要地位,在政权领域儒学已占主流。

⼠⼈从⽞虚思索回到现实中来。

⼆是刘宋皇室出⾝寒微,即位后⽤寒门掌机要权柄。

素族⽂⼈进⼊政权的同时也进⼊⽂坛,重抒情代替重⽞思的⽂学思潮便逐步发展起来了。

三是朝野上下普遍爱好欣赏⾃然⼭⽔。

②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题材⼤量进⼊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作为⽞思载体的倾向,把⼭⽔作为审美的对象,正式奠定了中国⼭⽔⽂学的根基。

⼆、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

三、元嘉诗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

四。

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

不但有各种体式的创作,⽽且注意对仗,格外追求⽤典使事。

2.谢灵运及⼭⽔诗 理解:①⼭⽔诗。

先秦⽂学如诗骚中就出现了⾃然⼭⽔,然多⽤作⽐兴的材料或作为⼈事的背景⽽存在,并不是作为独⽴审美客体。

曹操《观沧海》是第⼀⾸⽐较完整的⼭⽔诗,但并未蔚成风⽓,与当时战乱、北⽅环境及诗⼈的审美倾向、⽔平等主观限制有关。

东晋偏安江左,⾃然条件甚好。

⽞⾔诗⼈借⼭⽔以体⽞悟道,不但培养了对⼭⽔的细腻感受,也因此在诗中描写到了⼭⽔风物。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知识点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知识点汇总

1、“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2、“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3、“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4、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5、较详细地记载后羿射日神话的古代文献是《淮南子》6、《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7、《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8、下列《诗经》作品中,不属于婚恋题材的有《桑柔》9、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10、“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11、《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12、《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13、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14、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1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1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1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是庄子19、曾游学稷下的学者是荀子20、晚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21、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22、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23、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2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25、“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26、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27、下列艺术表现手法不属于汉大赋特征的是比喻象征28、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29、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30、扬雄指责汉武帝“游观侈糜,穷妙极丽”的作品是《羽猎赋》31、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32、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33、下列抒情小赋的先驱是《归田赋》34、与《服鸟赋》同属一个作者的作品是《治安策》35、认为当时局势可谓“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的西汉政论文是《陈政事疏》36、西汉文景之际,被称为“智囊”的是晁错37、被刘勰喻为“辞刚而义变,文移之首也”的西汉文章是《移书太常博士》38、被明代张溥称为“司马迁、杨恽之徒”的两汉之际的作家是冯衍39、《遗黄琼书》的作者是李固40、司马迁为继父业为太史令,是在汉武帝元封三年41、“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这句话出自《史记》的《太史公自序》42、《吴越春秋》的作者是赵晔43、《封禅仪记》的作者是马第伯44、《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45、《行行重行行》一诗最早收录于《文选》46、我国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咏史》47、下列作家中,不属于“建安七子”的是杨修48、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除了“三曹”、“七子”外,还有缪袭49、魏晋时期,“改造文章的祖师”是指曹操50、下列作品中,被后人喻为“诗史”的作品是《蒿里行》51、后人以“笔姿轻俊,能转能藏”评价曹丕的作品52、曹植诗歌中,被称为“辘轳体”的作品是《赠白马王彪》53、被曹丕评为“体气高妙”的作家是孔融54、魏晋之际,开创我国五言古体抒情古诗体例的作家是阮籍55、“兴高而采烈”、“师心以谴论”,指的作家是嵇康56、西晋“善为哀诔之文”的作家是潘岳57、被钟嵘称为“太康之英”的西晋作家是陆机58、郭璞的代表作是《游仙诗》59、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60、“文章当从三易”提出者是沈约61、宫体诗始于南朝梁代的萧纲。

自考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主观题汇总 打印背诵版

自考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主观题汇总   打印背诵版

一、杜甫诗歌的写实手法:1.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

继承了《诗经》《离骚》的爱国忧民精神,又发展了两汉乐府民歌“写时事”的传统,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2.采用客观纪实描写手法3.既叙述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于细微处见真实,用细节展示广阔的历史画面4.在写实中融入强烈的情感二、沉郁顿挫:1.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2.悲慨是其感情基调,写深沉的忧思,感情回环往复,起伏顿挫,潜气内转三、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1.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2.感情深沉浑厚,回环往复,潜气内转,起伏顿挫3.沉郁顿挫的风格成于杜甫晚年,他的诗写民生疾苦,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深沉阔大4.沉郁指感情的悲愤壮大深厚,顿挫指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四、杜甫诗歌的史诗性质:1.杜甫诗歌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动乱,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具有史的历史价值2.杜甫诗歌提供了具有史的意义的广阔具体的生活画面,写个人、家庭的苦难遭遇及内心世界,反映普遍的社会心理五、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1.强烈的主观色彩2.想象的变幻莫测3.既有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又有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4.诗歌语言清新明快,不加雕饰,词语色调明丽六、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1.七言绝句以山水诗和送别诗为多,表现人与自然的融合,表现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之美,兴到神会,一挥而就,自然天成,如《早发白帝城》2.五言绝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自然含蓄,如《独坐敬亭山》3.李白绝句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具有乐府民歌风格,如《静夜思》七、李白歌行体诗歌的艺术特色:1.打破诗歌创作的固有格式,笔法多变,任意抒写2.激情喷涌,气势奔放,慷慨激昂,豪迈飘逸3.语奇意新八、王昌龄边塞诗的特点:1.诗体多为七言绝句2.多写军旅苦辛,诗风苍凉悲壮3.讲究立意构思,豪爽俊丽,绪密思清4.语言含蓄雄放,意境高远深沉九、高适边塞诗的特点:1.意气高昂,慷慨悲壮2.以质实古体见长,气质沉雄,境界壮阔,以浑厚骨力取胜十、岑参边塞诗好奇的特点:1.写奇伟壮丽的边塞风光2.调奇,有的诗句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促,声调激越3.语奇意新十一、孟郊诗歌创作的特点:1.以苦吟著称,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2.多表现凄凉寒苦的贫困生活,诗境幽僻,风格峭硬3.也有古朴平易的小诗,平易自然,结尾的议论新颖而有情味,能于质朴中见奇妙,故成为家喻户晓的佳作十二、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特征及其表现:1.具有朦胧婉曲之美2.感情怅惘哀伤,形象迷离隐晦3.意旨含蓄朦胧,主题多义4.托意空灵,兴寄深微十三、白居易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1.白居易将自己的诗作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2.讽喻诗写时事,表现社会矛盾,体现兼济之志3.感伤诗表现感伤主题,代表《长恨歌》《琵琶行》,在叙事中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4.杂律诗中的名作时一些写山水风光和友情的作品5.闲适诗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表现安分知足,诗风浅近平淡,体现独善之义十四、韩愈诗歌色艺术风格1.以文为诗2.诗风怪奇,狠重奇险,以丑为美3.偶有清新自然的诗作十五、柳宗元文学散文的艺术风格:1.柳宗元的主要贡献在人物传记、山水游记和语言散文的创作上2.寓言大都篇幅短小而极富哲理意味,如《黔之驴》以动物的形象揭露现实中某些人的嘴脸3.山水游记是其散文中的精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记》怡情于景,寄予身世之感,极具艺术之美4.总体艺术风格沉郁凝练,冷峻峭拔十六、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1.表现山水田园的空静之美2.诗中有画(张悦)1.王维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2.王维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地极为透彻十七、《左传》的写人艺术: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2.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坏境中塑造3.不仅能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突出的性格特点,而且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有的甚至能够写出性格的发展十八、《左传》的叙事艺术: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07第四编 隋唐文学 第六章 白居易、元稹与元白诗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07第四编  隋唐文学  第六章  白居易、元稹与元白诗派
▪ 白居易讽谕诗今存一百七十馀首,最有代表性的是?新乐府? 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
▪ ?新乐府?五十首作于元和四年〔809〕,是一组具有明确的政 治教化目的和严格形式的系列诗作,有着鲜明的创作特征。
▪ 首先,利用“序〞的形式说明创作原那么和目的。在第一首诗前, 用“总序〞说明创作的意图和原那么。在每一首诗的标题后,都 有一个小序揭示该首诗的创作主旨。
▪ 再次,不少诗篇形式灵活,语言生动,描写细致,感情浓厚, 具有强烈的打动人心的力量。
▪ ?秦中吟?组诗共十首,遵循“一吟悲一事〞 的原那么,集中 揭露上层权贵的骄淫奢侈和对下层民众的盘剥欺压。前面以 绝大多数诗句竭力形容豪门权贵的豪奢淫欲,诗末以两句警 醒的句子与下层民众的艰困生活形成对照。
▪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 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尊罍溢九 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假设, 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长恨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 首先,作者的语言极为俭省精练。
▪ 其次,诗人充分注意情与景的结合,通过景物描写传达人物 的内心情怀。
二、?琵琶行?的情蕴
▪ 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白居易被贬江州期间。元和十年,白居 易因“越职言事〞被贬官,抑郁寥落。他于浔阳江头夜行送 客,偶遇身世遭际相似的琵琶女,顿生同病相怜、惺惺相惜 之感,遂满怀感慨写下这首诗。
▪ 元和元年〔806〕科试名列第一,授 左拾遗,后转监察御史。元稹性格鲜 明,屡次遭贬。
▪ 元和十五年,穆宗即位后,授元稹祠 部郎中、知制诰。长庆二年升任宰相, 不久罢为同州刺史。长庆三年,调任 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
▪ 文宗大和四年年初,出为武昌军节度 使,后得暴疾卒于武昌任所,终年五 十三岁

2024年秋10月自学考试00322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部分真题含解析

2024年秋10月自学考试00322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部分真题含解析

2024年秋10月自学考试00322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部分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元好问创作成就最高的文学体裁是()(A)诗(B)词(C)曲(D)散文2、《项羽本纪》:“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其中“朝”的意思是()(A)参见(B)早晨(C)朝着(D)面对3、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A)《春秋》(B)《国语》(C)《战国策》(D)《史记》4、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刘勰称之为“七子之冠冕”的是()(A)陈琳(B)阮瑀(C)曹植(D)王粲5、《儒林外史》中写马二先生游西湖,见到仁宗皇帝的御书,他所采取的行动是()(A)慌忙朝拜(B)转身便走(C)仔细欣赏(D)吐了一口痰6、与白居易并称的诗人是()(A)韩愈(B)柳宗元(C)元稹(D)孟郊7、下列文章中,提出“穷而后工”诗学观的是()(A)《待漏院记》(B)《上欧阳内翰第一书》(C)《答谢民师书》(D)《梅圣俞诗集序》8、钟惺在《浣花溪记》中缅怀的诗人是()(A)王维(B)杜甫(C)高适(D)孟浩然9、清代提倡“性灵说”的诗人是()(A)黄遵宪(B)龚自珍(C)张维屏(D)袁枚10、“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飞将”指的是()(A)李广(B)李陵(C)李蔡(D)李广利11、《浣纱记·泛湖》中,与西施一同泛舟归隐的是()(A)夫差(B)勾践(C)范蠡(D)伍子胥12、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西京”是指()(A)洛阳(B)汉阳(C)长安(D)金陵13、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A)商鞅(B)申不害(C)慎到(D)韩非14、《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其中“黔首”的意思是()(A)贵州的首领(B)西南地名(C)平民(D)贵族15、《神仙传》的作者是()(A)葛洪(B)干宝(C)丘迟(D)孔稚珪16、与谢灵运、颜延之齐名,合称“元嘉三大家”的诗人是()(A)鲍照(B)韦应物(C)江淹(D)陶渊明17、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其中“审”的意思是()(A)领会(B)宣称(C)申请(D)审查18、把“离骚”解释为“离别的忧愁”的是()(A)司马迁(B)班固(C)王逸(D)游国恩19、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是()(A)张惠言(B)姚鼐(C)刘大櫆(D)方苞20、李密《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其中“察”的意思是()(A)举荐(B)考察(C)观察(D)审查21、名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出自()(A)《归园田居》(B)《陈情表》(C)《北山移文》(D)《归去来兮辞》22、《蜀道难》的诗歌体裁是()(A)五言古诗(B)七言歌行(C)七言律诗(D)七言排律23、“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的“陈王”指()(A)曹操(B)曹植(C)曹丕(D)曹髦24、“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一语,出自()(A)《吴士》(B)《楚人养狙》(C)《狱中上母书》(D)《又与焦弱侯》25、《宫词》一百首的作者是()(A)张籍(B)王建(C)顾况(D)贾岛26、“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中的“蝼蚁”指()(A)身份低微的人(B)身材短小的人(C)目光短浅的人(D)志向远大的人27、《待漏院记》:“古之善相天下者”,“相”的意思是()(A)相信(B)看相(C)辅佐(D)观察28、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29、魏良辅改革昆腔后,首创用昆腔演唱的传奇是()(A)《牡丹亭》(B)《浣纱记》(C)《四声猿》(D)《红线女》30、宝玉挨打后,送药给他疗伤的是()(A)薛宝钗(B)林黛玉(C)王熙风(D)王夫人二、多项选择题31、下列作品为陆游所作的有()(A)《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B)《沈园》(二首)(C)《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D)《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E)《伤春》32、《送孟东野序》提及的汉代文学家有()(A)司马迁(B)司马相如(C)扬雄(D)阮籍(E)嵇康33、李斯《谏逐客书》中提到“皆以客之功”的秦国四君是指()(A)缪公(B)献公(C)惠王(D)孝公(E)昭王34、曹操《短歌行》中,用《诗经》成句的诗句有()(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E)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5、下列作品中,具有文论性质的有()(A)《上欧阳内翰第一书》(B)《梅圣俞诗集序》(C)《祭欧阳文忠公文》(D)《答谢民师书》(E)《朋党论》三、简答题36、为何说苏轼《荔枝叹》一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37、简要说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表达人生感喟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白居易、元稹等人
简单运用:中唐诗歌与元、白诗派。

 从贞元中期到元和年间的中唐诗歌,是继盛唐开元、天宝之后的第二个诗歌创作高峰。

诗到元和体变新,有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写
作新乐府,作诗尚实、尚俗和务尽。

同时有以韩愈、孟郊为首的韩、孟诗派,不平则鸣,作诗尚怪奇、重主观,直接影响到李贺等人,开创诗歌创作的新
天地。

 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
1.识记:白居易的生平。

 白居易,字乐天,五六岁时便学作诗。

自号香山居士,着有《白氏长庆集》。

2.识记;白居易的基本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