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课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课第二节 两代人的对话教案

第一步:明确冲突是什么?
第二步:进一步分析产生分析的原因。
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一问题可能涉及的各种方式。
第四步:判断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
第五步:确定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式。
第六步:检验最终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有效。
这六步方法不是万能的但给我们提供了解决家庭矛盾的思路,常时使用它会给我们一定帮助。与父母沟通要有一定的技巧,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上册)
主备人
授课人
备课时间
2011-8-31
课题
名称
第二课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与父母沟通的程序及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能力目标:学会遇到事情和父母沟通商量,对多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崇尚与父母平等,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
以上同学讲了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我们与父母沟通其目的是要解决问题,寻求最佳结果。这就要讲究策略、掌握基本要领。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下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们来看一下“相关链接”给我们讲的技巧和方法。
2、交往讲艺术(板书)
活动:毛毛的故事。
学生阅读书中毛毛的故事,分组讨论其中的问题,选派代表发言。
与父母交往时要讲究一定的艺术的,以上几位同学讲得都很好,下面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教我们的。
第一、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父母对我们恩深似海,值得我们赞扬。赞美父母对我们的爱他们会感到甜蜜,赞美父母当年之勇他们会更开心。要学会真诚、得体的赞赏父母,这是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2框两代人的对话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1、基本能正确对待亲子冲突
2、基本了解掌握亲子冲突的解决途径和 方法,学会与父母沟通
3、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
活动三:
善于总结
如何看待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发言以及课本知识总结对待亲子冲突的正确态度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正确要领
两代人的对话
为中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2、学生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
解读
学生
社会的急剧变化,家长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学生面临的复杂环境,面对的竞争压力,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不可避免地表现于亲子交往之中,这既有处于青春期学生正常发育所带来的共性问题,也有每个学生面对的个性问题。代沟及学 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导致家庭中的矛盾与冲突。家庭矛盾处理得好,学生会有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进步;家庭关系处理得不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酿成悲剧。因此, 从教育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家庭矛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冲突,是必要的。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生 活中,要学会与人交往,这是他们立足社会的基本功,而 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练习交往的第一课堂。所以,思想品德课针对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要求安排这一教育内容。
教学资源
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设备、白板、纸张(大小卡)、白板笔、夹子、挂绳等
教学重点
与父母交往沟通的基本要领。
教学难点
真正从内心理解父母,主动化解与父母的矛盾。
解
读
方
法
教学准备
准备教学目标、准备学生情况、准备教学工具、准备教学过程、准备教学评价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音乐熏陶法、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教学设计附反思

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教案设计一、从容说课第一目“架起理解的桥梁”,主要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如何看待与父母的矛盾。
教材一开始,设计一个活动,意在让学生正确对待与父母的代沟和矛盾问题。
得出“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的结论。
第二,介绍与父母沟通的过程。
教材通过一个具体情景,让学生想办法、出主意,学会与父母沟通商量。
通过商量,弄清与父母的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
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回旋的余地。
沟通得好,子女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家长的主意。
我们的教学不光要讲道理,还要教给学生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此,引用了毛泽东的一句话,我们的任务是过河,要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即解决方法问题。
安排这一名言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方法论的角度认识这个问题,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把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
教材在此安排了一个活动,要求学生扮演、模拟与家长沟通的过程,让学生从模拟中体验与父母沟通的要领,并把自己获得的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和切身体验说给大家听。
这种安排,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自主地探究所学的内容,达到感悟过程、体验情感、增强能力的目的。
第二目“交往讲艺术”,由四部分构成。
第一,通过活动,让学生交流与父母交往的窍门儿。
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结合已有经验探讨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第二,有针对性地突出三点学生应该注意的具体要求。
现在不少学生觉得父母对自己呵护、养育是理所当然的,家长对子女的期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因而不会感激父母,更不会赞赏父母。
其实父母也是人,喜欢别人赞赏,会赞赏父母对增进亲情和沟通来说,非常有益。
有鉴于此,教材强调“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并作了阐释和说明。
不少家长反映学生不听话。
这里有矛盾、抵触的问题,也有学生不会听的问题。
其实聆听也是艺术,学会聆听同样是与父母沟通必须注意的。
因此,教材强调“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并作了一些简要解释。
福建省永春八中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课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教案 新人教版

《两代人的对话》教案【教学目标】【资源分析】(一)学生分析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值“叛逆”的年龄,在家庭生活中,难免在一些事情上与家长发生冲突。
所以,本课主要通过对生活中亲子冲突案例的讨论,让学生尝试增强促进自我成长的责任意识。
进一步确定理解父母的必要性,并探索解决亲子冲突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他们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家庭矛盾发生后会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解决矛盾。
(二)教材分析在八年级上册中,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与家长的交往,既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又是学习与社会上其他人交往的基础。
学生的生活圈是扩展的,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此,与家长的交往了是学生与同学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与不同民族国家人交往的基础,与后续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可以说是后续内容的奠基石。
(三)教学资源分析1、网络资源2、学生资源【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提问、启发、讨论和归纳式教学法【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沟通的方法,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父母,主动地化解同父母的矛盾。
【教学辅助工具】PowerPoint、Flash、歌曲【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两代人的对话一、正确看待与父母的冲突——积极沟通的前提。
二、掌握与父母交往的方法(一)对话的步骤:1、冷静;2、分析原因;3、寻找对策;4、寻找时机;5、尝试解决(二)对话的要领:1、彼此了解;2、尊重理解;3、理解父母;4、换位思考;5、求同存异;6、彼此包容(三)对话的艺术:1、学会赞赏;2、认真聆听;3、帮助父母;4、心平气和;5、面带微笑;6、宽容不计较。
(四)对话的方式:语言、书面、电子【课后随笔】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之所在和矛盾,目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普遍性,使学生放松心情,保证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对待自己身上出现的问题,冷静客观的做出分析和判断,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八年级政治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两代人的对话教案 新人教版

第页第 2 课时月日教学附例:一、阅读感悟: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设问: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二、爱的冲突进行时:1、父母对你说:“你是不是该去把头发剪剪了?瞧你那模样,就像刚从老鼠窝里爬出来似的。
”你对父母说:“你烦什么烦?头发也要你管。
”(多数要吵架)2、父母对你说:“还在看闲书啊,都什么时候了,还不多做几道题?好工作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你自己的前途你自己选择,我们做父母的只要尽到责任……”你对父母说:“不看就不看,然后是沉默。
”(可能陷入冷战)三、理解父母:初中生小冰,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录像。
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8点以前回家。
小冰想,现在已经快7点了,那么快回来不合理!一时冒了火。
①小冰冒火的理由是什么?爸爸的理由是什么?②你的协调办法是什么?四、尊重父母:母亲要到另一个城市去,临行前母亲问女儿:“回来我想给你买件衣服,可不知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儿回答:“您只要把服装店里您瞧着最不顺眼的衣服买回来就行了。
”①父母在你的服装上有怎样的要求?你在服装上要求又是怎样的?②如果你与父母的价值观不一致,你会怎么做?五、认真聆听:中学生小陈学习习惯一直不好,每天到家后写作业总是磨磨蹭蹭,父母经常批评他。
他虽然想改正,但总是改不了。
今天是爸爸的生日,他到家后立刻把作业完成,然后去超市给爸爸买生日礼物。
回家时,他爸发现他拿着购物袋,骂了他一句:“没出息的家伙,就知道吃!”1>请你设想一下,小陈会有什么反应?2>会产生什么后果?(提示:结合自己的经历。
)六、宽容父母:母亲在数落儿子,儿子一边看书一边聆听教诲。
忽然儿子问母亲:“妈妈,一本内容枯燥冗长的书和说话罗嗦有什么区别?”母亲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可以把书丢一边,可是却无法叫罗嗦的人闭嘴。
人教版初中政治八年级上册2.2两代人的对话word教案(6)

《两代人的对话》说课稿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两代人的对话》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课第二节内容。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本课内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孩子对父母的回报等知识的小结和延续,又是对后面知识起到一个引领作用,孩子们学会在家庭中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后面如何处理与同学、朋友、老师及其他人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二、说学生。
现在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普遍存在面临复杂的环境,强大的竞争压力,以及某些家庭教育的误区等问题,所以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往往会引发家庭矛盾,在本课教学之前我必须对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与父母的关系现状等情况作充分的了解,将书本知识和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设置,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我认为本课教学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艺术交往的主要策略。
2、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家庭矛盾的实际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帮助学生在与父母沟通交流以及共同参与感恩活动中,能体验到通过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家庭和谐氛围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沟通的有效方法难点:教学学生与父母进行艺术交往的主要策略。
五、说教学方法。
初中政治课程的设置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把家长和孩子共同请进了课堂,让两代人在直观真实的场景中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和碰撞,对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录像和图片展示,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和探讨的兴趣。
2、情景体验法:通过两代之间真实矛盾的再现,使孩子和父母能在真实情景中充分进行情感体验和心灵碰撞,从而达到心灵沟通的效果。
3、活动探究法:通过小品表演,亲子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法:针对具体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心得,在共同探讨中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2.2两代人的对话教学设计1

2.2两代人的对话(一)教学内容:讲授第二课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
(二)情景预设(1)板书:一、架起理解的桥梁(2)导入:前一框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由于与父母的年龄差异以及多重代际差异,而导致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代沟,从而引发家庭矛盾的不断出现。
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我们与父母的沟通。
怎样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呢?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家庭矛盾;如果夸大与父母的矛盾,会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抵触情绪,妨碍沟通;看不到矛盾,会不在意解决与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我们的进步。
(三)教学活动预设1、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活动一:读图,思考讨论——这两种观说法有道理吗?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分析讲述:“清官难断家务事”,真是这样吗?怎样理解“家中的矛盾容易解决?想一想:怎样对待父母和我们之间产生的矛盾和代沟呢?(对此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但也不能夸大。
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
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
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活动二:读图,动脑筋,出主意(见教材P23页)——让我们一起帮小冰正确处理这件事,寻求解决冲突的方法。
(首先是不要发火,因为父亲的要求是出于对小冰的安全考虑,是爱护小冰的表现。
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找到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⑴争取父亲到同学家接自己。
⑵明天再去同学家做作业。
⑶打电话给同学,把父亲的担忧告诉她,取消约定。
⑷…)总之,当我们与家长发生矛盾时,首先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家长商量。
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
(板书小标题如下)2、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沟通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
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沟通的好,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父母的主意使我们如愿以偿。
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的任务就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
不能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在这里,商量沟通就是桥或船,通过商量沟通,我们就能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二课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教学设计公开课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两代人的对话概述:1.本节教学内容为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人教版)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崇尚与父母的平等,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以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
能力目标:在实际生活中学习与父母有效沟通的基本要领和方法;在生活中探寻与父母交往的窍门,领悟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知识目标:化解与父母矛盾的基本要领和方法;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学习重点: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与父母交往的艺术学习难点:架起沟通的桥梁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入,明确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高)1、你和父母之间容易发生冲突,如何架起理解的桥梁?你知道交往要讲艺术吗?二、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聚焦目标,阅读课文23页到27页的内容,完成以下内容:1.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要_______________,心平气和地与家长__________。
2.有效沟通的基本要领:______________是前提,_______________是关键。
3.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沟通的结果要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父母交往的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
(二)合作探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产生思想)1、这是一份关于家庭亲子关系的调查中的两段记录:片段一:星期六,家里只有父子两人,父亲突然想:“如果今天我不主动和儿子说话,不知儿子会怎么样?”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父亲一直没跟儿子说任何一句话,两人都自顾自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等父亲做好饭时,才对儿子喊了一句:“儿子,可以吃饭了!”儿子吃晚饭后,放下碗筷又回到自己的房间去了,没跟父亲说过一句话,这时候的父亲感觉自己的心都要碎了:“其实我真的很想跟儿子聊一聊,可我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代人的对话》教案
【教学目标】
【资源分析】
(一)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值“叛逆”的年龄,在家庭生活中,难免在一些事情上与家长发生冲突。
所以,本课主要通过对生活中亲子冲突案例的讨论,让学生尝试增强促进自我成长的责任意识。
进一步确定理解父母的必要性,并探索解决亲子冲突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他们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家庭矛盾发生后会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解决矛盾。
(二)教材分析
在八年级上册中,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与家长的交往,既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又是学习与社会上其他人交往的基础。
学生的生活圈是扩展的,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此,与家长的交往了是学生与同学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与不同民族国家人交往的基础,与后续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可以说是后续内容的奠基石。
(三)教学资源分析
1、网络资源
2、学生资源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提问、启发、讨论和归纳式教学法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沟通的方法,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父母,主动地化解同父母的矛盾。
【教学辅助工具】
PowerPoint、Flash、歌曲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两代人的对话
一、正确看待与父母的冲突——积极沟通的前提。
二、掌握与父母交往的方法
(一)对话的步骤:
1、冷静;
2、分析原因;
3、寻找对策;
4、寻找时机;
5、尝试解决
(二)对话的要领:
1、彼此了解;
2、尊重理解;
3、理解父母;
4、换位思考;
5、求同存异;
6、彼此包容
(三)对话的艺术:
1、学会赞赏;
2、认真聆听;
3、帮助父母;
4、心平气和;
5、面带微笑;
6、宽容不计较。
(四)对话的方式:
语言、书面、电子
【课后随笔】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之所在和矛盾,目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普遍性,使学生放松心情,保证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对待自己身上出现的问题,冷静客观的做出分析和判断,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使解决问题更有
针对性,设计了一个情景再现活动,让学生把自己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真实地展现出来,强调突出冲突,是因为冲突既体现了矛盾又可为后面讲对话的方式和艺术作好铺垫。
这个活动的设计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倾诉的机会,使学生可以充分地将自己的烦恼、苦闷发泄出来,既可以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也是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新课程所提倡的生活德育的理念。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家庭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这其中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学生群体之间互相教育的资源,开发它、利用它,就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这里是通过“集思广益”这一活动,使学生在分享彼此的经验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怎样使同学们真正从内心理解父母,主动去化解与父母的矛盾呢?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血脉情深”这一环节。
为了让学生联系实际自我反思,确定目标,进行自我教育,设计了一个“亲情计划”活动,希望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自觉地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最后的小结提升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因为本册书的中心话题就是“交往”,因此,很自然的将与父母交往的问题与普遍的人际交往的问题联系到一起,既拓展了本课的内容,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还起到了知识的有效迁移作用。
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设计本课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因为问题是普遍的客观的存在着的,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足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所有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部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可以十分有效地实现生活德育的新理念。
【附录】
情景一:
结合教材中小冰的例子,小冰冒火的理由是什么?爸爸的理由是什么?你的协调办法是什么?让学生选择并说理由。
A、干脆不去同学家了;
B、按照家长的意思办,8点前到家;
C、先斩后奏,写完作业、看完录像再回来。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第一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处理这一问题的各种可能,并分析其利弊。
比如:不到同学家做作业、看录像了,会导致对同学失信,自己也不满意,由此还会迁怒于家长;按家长的要求做,这保证了安全和休息,可未必有时间看录像,自己和同学都不能尽兴;不理家长的要求,写完作业、看完录像再回来,这会让家长担心、着急,说不定到现场亲自捉拿;与家长协商,双方都作些让步,可能双方都满意。
第二步在分析各种可能、权衡各种利弊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这时可以对这些具体方法进行再剖析,在比较中选择最优方案。
第三步,让学生把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梳理一下,上升到一般方法论的高度,即引导学生善于与家长沟通,向本框教育目标靠拢。
教师将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简要摘录:
(一)对话的步骤:1、冷静2、分析原因 3、寻找对策 4、寻找时机 5、尝试解决情景二:
寓言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
设问: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二)对话的要领:1、彼此了解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
情景三:
展示两个观点:“家不是说理的地方。
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和“家是爱的港湾,因为家里的矛盾易产生、也易解决,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
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学生讨论,教师摘录,形成板书:
2、换位思考
3、尊重理解
4、彼此包容
5、求同存异
情景四:
出示材料:母亲在数落儿子,儿子一边看书一边聆听教诲。
忽然儿子问母亲:“妈妈,一本内容枯燥冗长的书和说话罗嗦有什么区别?”母亲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可以把书丢一边,可是却无法叫罗嗦的人闭嘴。
”说完,母亲突然恍然大悟。
“啊!你是在嫌我罗嗦呀!”母子俩都笑了。
儿子用幽默的方法不仅提醒了习惯唠叨的母亲,而且自然地避免了母子之间的冲突。
情景五:教材P26毛毛的故事
阅读分析:毛毛的故事。
共三个题目。
(见教材P26页)
⑴第一问得出:交往的三个艺术:赞赏父母,认真聆听,帮助父母。
板书:赞赏父母,认真聆听,帮助父母。
⑵第二问得出:与家长交往的核心是爱的奉献。
⑶第三问,小组讨论:出几个类似的金点子。
(引导学生思考:当面对问题的时候,要学习思考什么是双赢的策略?要尽量避免“不满——冲突——冷战”这样的应对模式。
提示学生,没有标准答案。
每个人的处境不一样,价值观取向不一样,对一个人是好的选择,对另一个人未必是好的。
当没有“最好”即没有双赢时,要选择“更好”。
)学生讨论,教师摘录,形成板书:
1、学会赞赏;
2、认真聆听;
3、帮助父母;
4、心平气和;
5、面带微笑;
6、宽容不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