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院前急救气管插管成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QCC成果汇报急诊科如何提高急诊医生气管插管成功率

2
注:以评价方法进行主题评价,共10人参与选题过程,票选分数:5分最高、3分 普通、1分最低,第一顺序位(最高分)为本次活动主题。
1.主题选定
QCC活动的步骤
计 划 Plan
2.拟定活动计划书 3.现状把握 4.目标设定 5.解析 6.对策拟定
实 施 Do
7.对策实施与检讨 8.效果确认
无效果 有效果
品管圈活动情况汇报
“圈”的组成
圈名: 成员:10人 圈长:XX 所属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急诊科 成立日期:XX年6月29日 平均年龄:35岁 辅导员:XX
圈员:XX、XX、XX、XX、XX、XX、XX、XX
主要工作:如何提高急诊医生气管插管成功率
活动时期:XX年6月-XX年12月
急诊科QCC成立
主题选 定 计划拟 定
XX XX XX XX XX XX
现况把 握
设定目 标 解析 对策拟 定 实施与 检讨 效果确 认 标准化 检讨改 进
XX
XX XX XX
QCC活动的步骤
计 划 Plan
1.主题选定
拟定活的计划书 2.2. 拟定活动计划书
3.现状把握 4.目标设定 5.解 析
6.对策拟定 实 施 Do
有效果
处 置Action
QCC会议
全体圈员根据现状列出影响气管插管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7点)
1医生对技能重视程度不够 2高峰时段医疗人员不足 3科室质控力度不足 4不习惯使用一次性喉镜
5病人家属干扰
6插管失败补救不到位
7其他
微信形式调查问卷
微信形式调查问卷
微信形式调查问卷
微信调查结果
影响气管插管成功率主要因素调查分析表 缺陷项目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活动主题,对目前院前急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使用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对策并组织实施,进行效果检查。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标签:品管圈;院前急救;留置针成功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单元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通过科学运用各种工具手法,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业务的小组[1]。
静脉留置针是一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护理操作,也是院前急救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
如何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达到及时开放静脉通道,提高抢救成功率,一直是护理教学和临床实践探讨的问题。
我科针对院前急救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低的现象,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科于2013年5月成立品管圈,圈名为:齐心圈。
旨在齐心、协力守护患者努力做到快、稳、准。
小组成员有8名,其中圈长1名(由高年资主管护师担任),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圈员6名(其中护师2人,护士4人),小组遵循PDCA原则开展活动,品管圈活动开展时间2013年5月10日~11月9日。
2 活动步骤2.1选定主题因为我科年轻护士较多,承担着院前急救任务。
采取头脑风暴提出多个可实行的主题,通过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等的评分比较,讨论分析,最终得出活动主题为: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2.2调查现状并分析原因派2名圈员对2013年5月20日~6月19日院前急救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人数进行现状调查,使用静脉留置针67人,28人第一次穿刺失败,成功率58.20%。
然后全体共同参与,头脑风暴,画出鱼骨图(见图1),从:人、物、法、环境等4个方面对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原因:①人:年轻护士多,心理素质较差,易受外界干扰,另外患者烦躁(特别是醉酒患者),不配合,担心费用问题以及患者血管情况;②物:针头大小选择不当,目前使用的部分洁瑞的留置针套管材料不够柔软,刺激性大,易损伤患者血管,增加患者不适;③法: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水平不高,选择部位,透明胶贴固定方法不正确,患者自护方法不当,缺乏正确的操作流程;④环境:灯光、120车内空间狭小,噪音,围观群众、家属的干扰等都可以造成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2],见图1。
品管圈活动提升EICU护士执行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执行率

品管圈活动提升EICU护士执行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执行率王丽红;丁彦芝;王国英【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提升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护士执行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执行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提升EICU护士执行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执行率作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影响因素,拟定对策并实施等措施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实行品管圈活动后,EICU护士执行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操作的执行率由61.7%提升至91.5%,对口腔护理知识的认知率及执行操作的准确率均较活动前有所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升了EICU护士执行口腔护理的执行率和准确率,并且培养了科室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6)005【总页数】4页(P573-576)【关键词】插管法,气管内;品管圈;护理【作者】王丽红;丁彦芝;王国英【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9品管圈是由工作场所相近或互补的工作人员自发组织的小团体,按照特定的科学程序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
其以全员参与的方式,通过轻松愉快的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提高了工作效率,激发了个人潜能,并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
我科于2013年1月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提升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护士执行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执行率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①调查对象:我院EICU的全体护士27例,均为女性,年龄24~52岁,平均(29.0±4.3)岁。
品管圈在提高院前急救气管插管成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院前急救气管插管成功率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院前急救气管插管成功率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5月院前急救120例品管圈实施前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6月~10月院前急救120例品管圈实施后患者为观察组,分别对两个阶段中,院前急救时气管插管成功率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3.3%、对照组为85%,观察组的插管成功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院前急救气管插管成功率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标签:品管圈;气管插管;院前急救气管插管是最有效,最安全的人工气道。
可以有效解除呼吸道梗阻,进行辅助或机械通气,及时改善通气,还能避免误吸。
所以气管插管术在院前急救抢救工作中十分重要。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
这些小组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环节中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活用各种统计工具,以全员参加的方式不断进行维护和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1]。
目前在医疗领域内,品管圈的开展已取得了较为肯定的效果[2]。
本组研究中将品管圈应用于院前急救管理中,比较品管圈实施后对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月~5月院前急救120例品管圈实施前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79例,女41例,年龄16~75岁、平均(48.3±10.6)岁;呼吸衰竭40例,心脑血管意外30例,交通事故伤38例,高处坠落伤10例,其他2例。
选取2015年6月~10月院前急救120例品管圈实施后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17~78岁、平均(46.4±12.7)岁;呼吸衰竭39例,心脑血管意外32例,交通事故伤41例,高处坠落伤7例,其他1例。
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品管圈-在改善气管插管患者舒适度的护理中的运用

“品管圈”在改善气管插管患者舒适度的护理中的运用目的通过成立”品管圈”探讨改善气管插管患者舒适度的护理技术。
方法:对2014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ICU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32例患者进行改善舒适度的护理。
结果:成功脱机拔管26例,自动出院4例,患者及家属满意度97.6%。
标签:气管插管;舒适度;护理;品管圈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一种,是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
它是否能够及时正确的建立并为患者行机械通气直接决定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而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使患者顺利度过疾病期,则关系着患者的预后率。
最早曾由台湾华杏出版机构总裁萧丰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的”萧式双C护理模式”。
他强调了护理人员应以病人的舒适为考虑重点[1]。
所谓舒适护理,就是通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达到更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
我科自2014年8月起成立主题为改善气管插管患者舒适度的”彩虹圈”,通过头脑风暴法、名义集体决策法,全体合作,集思广益,在改善气管插管患者舒适度的护理技术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自2014年8月~12月成立品管圈后共收治的32例气管插管患者为治疗组,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在19~89岁,平均年龄70.4岁。
2014年1月~7月43例气管插管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在48~87岁,平均年龄76.8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1.2.1品管圈的组成品管圈共有8个成员,一位组长由长期从事呼吸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丰富、颇有心得的护士长担任。
组员由5名内科ICU资深护士和1名具备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组成。
1.2.2主题选定在品管圈活动之前,圈成员针对科内存在的几项重要护理问题。
品管圈在紧急气管插管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品管圈在紧急气管插管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江巧琴【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nursing of emergency tracheal intubation and its effect.Methods 82 patients who were received emergency tracheal intub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ul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allocat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1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ceived emergency tracheal intub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circle management. Time for intubation, successful rate of intubation in one time and planned extubation statio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Time for intub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7.32±16.43)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25.32±25.22)s. Successful rate of intubation in one tim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68%,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5.85%. And planned extub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12%,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8.29%.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the nursing of emergency tracheal intubation can shorten the intubation time, improve success rate of intubation in one time and reduce occurrenc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events. It has a good total effect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目的:研究品管圈在紧急气管插管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神经外科经口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清洁度中的应用

1.1 临床资料 采用方便取 样方法 ,对我 院神经 外科监 护室 名 。每 2周组织圈会 1次 ,40 rain/次。
2013年 8~12月 经 口气 管 插 管 患 者 开 展 品 管 圈 活 动 。共 成 功 1.2.2 选题 口腔护理作为我科 常见 的基础操 作之一 ,按有
的生命 健康与安全 ,护理安全是 护理工作 永恒 的主题 ,直接影
护 士 (中旬 刊 ),2010(7):107—108.
响到医疗服务质量 。护理不 良事件 的防范又 是一个 比较复杂 [5] 李红 ,裘 珊珊 ,朱映梅.运 用 SHEL模 式分 析精神科 护理
的过程 ,与人为 因素 、设 备 因素 、可控 制度 及不 可控 制 的外在
满 意 度 。
和相关因素 ,提出安全 护理对策 ,降低 了护理不 良事件 的发生
3.4 当事人个体 及其 他原 因 实 施前 因 当事人 个体 及其 他 率 ,护理 不 良事件 的报告及 规章 制度 得到 了健 全。在 以后 的
原 因占总 比例 的 12.38% ,这部 分原 因有患 者方 面 的原 因,很 工作 中,我们 应把以人为中心的 SHEL模型推广到其他护理工
况常较差 ,经 口气管 插管患者 的 口腔卫生 尤甚 ,由于经 口气 管 口气 管插 管患者 ,插管 留置 时间为 24 h以上者 ;新 收入或 由其
插管侵入性操作破坏了患者上呼 吸道屏 障 ,改变 了 口腔内微环 他科室转入患者 ,带经 口气 管插管人室 患者 。排 除标 准 :术 后
境 ,削弱了纤毛清除运动和咳嗽反射功 能,口腔清洁度差 ,口咽 24 h内拔 除气 管插 管者 或经鼻气 管插 管者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品管圈在提高院前急救患者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院前急救患者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院前急救患者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应用。
方法: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中,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圈名及圈徽、活动主题、对院前急救留置针静脉穿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品管手法进行分析,按品管圈程序实施和进行效果确认。
结果:改善办法实施后,院前急救患者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率由85%上升至94%,目标达标率为93.75%,进步率为10.59%。
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有效提高了院前急救患者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率,加强了圈员的合作精神,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院前急救;静脉穿刺【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326-02品管圈(QCC),是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集团,其宗旨为品质管理,重在提高护理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015年5月我科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院前急救患者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的问题,运用品管手法加以分析、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品管圈小组由7人组成。
男1人,女6人,平均工作年限为9.7年,平均年龄30.7岁;本科5人,专科2人;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2名。
圈长由1名工作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担任,护士长作为辅导员。
1.2 方法品管圈小组成立后,确立圈名及圈徽、活动主题。
每两周活动1次,组织QCC课程培训内容,包含QCC手法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1.2.1主题选定由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应用5M选题法,列出了5个影响我科护理质量的问题,运用评价法从上级政策、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四个方面分别用5分、3分、1分3个等级打分,总分最高者为本次要解决的活动主题。
最终确定主题为“提高术前患者进行评分,评分最高者为本期活动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在提高院前急救气管插管成功率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院前急救气管插管成功率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5月院前急救120例品管圈实施前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6月~10
月院前急救120例品管圈实施后患者为观察组,分别对两个阶段中,院前急救时气管插管成功率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3.3%、对照组为85%,观察组的插管成
功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院前急救气管插管成功率方面取得较好的
效果。
关键词:品管圈;气管插管;院前急救
气管插管是最有效,最安全的人工气道。
可以有效解除呼吸道梗阻,进行辅助或机械通气,及时改善通气,还能避免误吸。
所以气管插管术在院前急救抢救工作中十分重要。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
组成的小组。
这些小组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环节中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活用各种统计工具,以全员参加的方式不断进行维护和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1]。
目前在医疗领域内,品管圈的开展已取得了较为肯定的效果[2]。
本组研究中将品管圈应用于院前急救管理中,比较品管圈实施后对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月~5月院前急救120例品管圈实施前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79例,女41例,年龄16~75岁、平均(48.3±10.6)岁;呼吸衰竭40例,心脑血管意外30例,交通事故伤38例,高处坠落伤10例,其他2例。
选取2015年6月~10月院前急救120例品管圈实施后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17~78岁、平均(46.4±1
2.7)岁;呼吸衰竭39例,心脑血管意外32例,交通事故伤41例,高处坠落伤7例,其他1例。
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作常规气管插管管理方法,院前急救时,对需要进行插管的患者行气管插管,急救人员根据自身操作能力、经验情况及传统设备进行操作,并自行记录从发现患者到成功插管所需时间。
待急救任务结束返回医院后,由出诊急救人员自行评估是否在4 min内成功实施[3]。
并将插管成功率情况进行统计。
观察组实施品管圈管理:
1.2.1成立品管圈建立品管圈,采取民主选举方式,投票选出圈徽、圈名,确定每周会议时间及会议内容。
圈员为11人,选出一位圈员为圈长,科室主任作为辅导员,由圈长作
圈中事物的记录。
1.2.2品管圈主题品管圈活动开展前,所有圈员共同讨论出目前在工作中亟需解决院前急救时的气管插管存在的问题,以及插管成功率情况,从而确定品管圈的实施主题,即如何提高院前急救人员在复杂环境下的气管插管成功率。
1.2.3制定活动计划对目前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现状进行充分调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实施对策,对实施效果进行查检,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确定实施效果,从而制定操作流程,对资料做出梳理,促进管理效果。
1.2.4制定目标针对目前现状,结合圈能力情况,制定出相应目标。
1.2.5分析影响因素及对策将插管未达标的相关数据进
行分析,从而对未达标情况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从非专职急救人员缺少相关系统专项训练、传统导管固定器(牙垫)存在缺陷、传统导管导芯摩擦力大、困难气道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寻找导致气管插管未达标的原因。
根据原因制定对策,采用头脑风暴法征求全体圈员意见,对院外复杂环境中行气管插管的用物、患者病情判断、流程等进行严格制定。
根据相应规范,对全体急救人员作严格培训[4]。
通过讲座、模拟操作、院内实际操作等方式,使急救人员加强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同时提高操作技能,完成学习后,对每一位圈员进行考核,要求达标。
1.2.6对策开展与检讨采取理论授课方式,根据心肺复苏指南,对需要行心肺复苏术以及需要建立高级气道的急救情况,细致学习,严格掌握插管介入时机。
采取模拟操作方法,分组进行,从而使培训人员有对院外所要面临的情况,有充分认识,并进一步熟悉操作过程。
并针对传统牙垫缺陷情况,改用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
用带光棒式导芯取代传统硬质导芯。
学习喉罩的使用,针对困难气道情况,及时使用喉罩操作[5]。
同时要求全体圈员,在院内指导下完成规定量的实际插管操作。
从而使每位圈员得到从理论及操作上的全面提高。
1.2.7分析与改进对计划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利于在面临复杂院前情况下的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的方法。
1.3观察指标对两组需要行气管的患者人数、插管达标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患者实施对比。
1.4统计学方法本组研究所获得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院前急救时,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3.3%,对照组为85%,观察组的插管成功达标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3讨论
气管插管一直是开放气道、保证呼吸道通畅及肺泡通气量最可靠的方法,不仅利于控制潮气量和呼吸频率,还可吸痰及气管内给药。
但限于个人操作能力、以及患者个体间的差异,再加上心肺复苏时环境的气氛紧张,难免降低一次插管成功率及增加插管并发症等。
院前急救中,如何快速对危重患者做出施救,对需要及时插管的患者及时行气管插管,对于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重要意义[6]。
院前急救人员的气管插管技术及急救器材装备,是急救工作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临床经验证明并医学公认:对于存在心肺功能障碍甚至心跳呼吸骤停者,在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为其提供有效的呼吸和循环支持可以提高救治效果。
院前急救过程中,及时有效的气管插管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对于格拉斯哥评分较低的患者,早期气管插管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后,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7]。
品管圈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是从原因进行分析,锁定目标后制定方案,从而确定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院前急救中的开展可明显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气管插管能力,使院前急救中的气管插管成功率提高。
品管圈管理中,充分了解了以往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解决。
品管圈活动与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结合,对院前抢救中,出现急救插管成功率不高的原因作详细分析,寻找最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插管成功率。
经品管圈的管理模式,制定出了适合目前工作环境的急救气管插管的规范化标准,同时也使相关急救人员获得了更好的培训机会。
综上,在院前急救中开展品管圈管理模式,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气管插管理论与实操培训、改善急救插管装备,从而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提高救治存活率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周东梅.品质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50~151.
[2]倪栋梅.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7~98.
[3]杜捷夫,李银平.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急诊医学指南》[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18):1-4.
[4]刑胜军.经口气管插管在急救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2,7(7):118~119.
[5]陶芸生,吴向南.困难气管插管的麻醉处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28).
[6]陈锡得,蔺佩鸿,郭平清,等.插管经口腔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27):5658.
[7]朱宇佳.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82例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00,15(1):28.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