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2课时因数与倍数2-[仅供参考]
泽库县一小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 倍数与因数知识点归纳2 西师大版

因数与倍数重难点归纳1、因数与倍数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我们就说a和b都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必须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而不能单单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奇数和偶数自然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4、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可以通过举例去记公式)5、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6、同时是2和3的倍数就是6的倍数;同时是3和5的倍数就是15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就是10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同时是2、3和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7、质数与合数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可以分为质数、合数、0和1四类。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就叫做质数(素数)。
最小的质数是2。
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最小的合数是4,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注: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质数×质数=合数8、常见的最大、最小最大因数:数本身。
最小因数:1。
最小倍数:数本身。
最小的自然数:0。
最小的奇数:1。
最小的偶数:0。
最小的质数:2。
最小的合数:4。
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和3。
9、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材简析通过四年多的数学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在以往的教材中,是以整除的形式出现,以约数、倍数、2、3、5整除数的特征,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同时出现,形成同一单元概念过多,易混、理解困难的问题,本教材进行了调整。
1.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在以往的教材中,由于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采用的方法是唯一的、固定的,是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限制学生的思维,本教材允许学生采用多种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建立是以因数、倍数的概念为基础的,也是为后面学习约分、通分做准备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的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课件、100以内数表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学习内容因数和倍数●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
●学习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1.出示例1,仔细观察:你能将这些算式分类吗?2.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分类结果。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2章《因数与倍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2章《因数与倍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与倍数》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的第二章,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有: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正确求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理解互质数的概念,能正确判断两个数是否互质。
本章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因数与倍数的学习上,还需要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概念,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互质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正确求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理解互质数的概念,能正确判断两个数是否互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难点:理解互质数的概念,能正确判断两个数是否互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练习题和学习素材,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探究。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球等道具,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物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因数与倍数的定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来说明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2单元因数和倍数(最新整理)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2 单元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课件出自农远工程网络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出示:因为2×6=12所以2 是12 的因数,6 也是12 的因数;12 是2 的倍数,12 也是6 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那你还能找出12 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
(出示课题:因数倍数)齐读p12 的注意。
二、新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 的因数有哪几个?从12 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 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18 的因数有:1,2,3,6,9,18)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师:18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 的因数有那些?汇报36 的因数有:1,2,3,4,6,9,12,18,36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新课教学课件

观察这些算式,把它们分分类。
【探究求索】
第一类 12÷2=6 21÷21=1 20÷10=2
第二类
9÷ 5= 1. 8 26÷8=3.25 19÷7≈2.71
63÷9=7 30÷6=5
2÷ 3= 0. 6
我们分成了这样的两类,第一类中所有算 式的商都是整数,第二类中所有算式的商 都是小数。
【探究求索】
【复习强化】
计算下面各题。
12÷2= 6 2÷ 3= 0. 6 20÷10= 2 9÷ 5= 1. 8 26÷8= 3.25 21÷21= 1 30÷6= 5 19÷7≈ 2.71 63÷9= 7
这道题请你保留两位小数。
【探究求索】
12÷2= 6 2÷ 3= 0. 6 20÷10= 2 9 ÷ 5= 1 . 8 26÷8= 3.25 21÷21= 1 30÷6= 5 19÷7≈ 2.71 63÷9= 7
第
单元《因数和倍数》
§2.2
因素和倍数(例2)
【复习强化】
口算下面各题,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34÷2=17 2÷4= 0.5 18÷6= 3
34÷2=17,商是整数没有 2÷4=0.5,商是小数不是 余数,所以34是2和17的倍 整数,没有因数和倍数的 数,2和17是34的因数。 关系。
24÷4=6,商是整数没 有余数,所以4是24的因 数,24是4的倍数。
26÷13=2,商是整数没 有余数,所以13是26的因 数,26是13的倍数。
75÷25=3,商是整数没 有余数,所以25是75的因 数,75是25的倍数。
81÷9=9,商是整数没有 余数,所以9是81的因数, 81是9的倍数。
【探究求索】
第一类 12÷2=6 21÷21=1 20÷10=2
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举例:以数字12为例,其倍数包括12, 24, 36等,通过展示具体的倍数列表,强调每个数都是12的整数倍。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倍数的无限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一个数的倍数有无限多个,而不是有限的几个。
-解决方法:通过数学证明或实际操作,如让学生尝试找出一个数的尽可能多的倍数,体会倍数的无限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倍数的定义和找出倍数的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倍数的无限性,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倍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让学生找出某个数的多个倍数,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而,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倍数的定义和找出倍数的方法还不够熟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通过更多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进行得比较顺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出对倍数的进一步理解。但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还是比较拘谨,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会在以后的课堂上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的定义及其特征,使学生能够明确一个数的倍数是什么,以及如何识别一个数的倍数。
-掌握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倍数的方法,包括通过连续乘法或使用数学性质。
-理解倍数与因数的相互关系,即一个数的倍数是其因数的整数倍。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二 探究新知
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我们说倍数和因数时,必须要说 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三 对应训练
下面的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和24
26和13
81和9
4是24的因数 13是26的因数 9是81的因数 24是4的倍数 26是13的倍数 81是9的倍数
(4)5.7是3的倍数。
(× )
六 拓展练习
猜猜我是谁?
我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八位 数,刚好是32的所有的因数 按从小到大排列的。
我是( 12481632 )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练习册中选取。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二 探究新知
2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想一想:18除 以哪些整数的 结果是整数?
二 探究新知
2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8÷1=18
18÷2=9 18÷3=6
用议1一,议2,:3怎,样4,又… 去快除又这不个遗数漏,地得找到 的一整个数数商的和因除数数?都 是这个数的因数。
18的因数有: 1 , 2 , 3 , 6 , 9 ,18 。
二 探究新知
第一类 12÷2=6 20÷10=2 30÷6=5 21÷21=1 63÷9=7
说一说第一类的每 个算式中,还有谁 是谁的因数?谁是 谁的倍数?
二 探究新知
第一类 12÷2=6 20÷10=2 30÷6=5 21÷21=1 63÷9=7
20÷10=2,20是10和2的倍数, 10和2是20的因数。
28的因数有:1,2,4,7,14,28。
2013最新人教新课标数学五年级下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带反思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总编:日期:课型:新授课题: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过程目标: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出示: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
(出示课题:因数倍数)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18的因数有: 1,2,3,6,9,18)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某某}小学
小
学
数
学
学
习
资
料
教师:
年级:
日期:
第2单元因数和倍数
第2课时因数与倍数(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例3及练习二第3~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找出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0,28,42的因数有哪些?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些数的因数个数的?一个数的因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
二、新课讲授
1.探索找倍数的方法。
(教学例3)
出示例3:2的倍数有哪些?
师:你会找2的倍数吗?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时间到,你写了多少个2的倍数?生1:15个。
生2:24个。
师:大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呢?
生1:我是用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这样写下去的。
生2:我也是用乘法,用2去乘1、乘2……
师: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做的?
师:你们都是用2去乘一个数,所得的积就是2的倍数。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用的是除法,用2÷2=1,4÷2=2 ,6÷2=3,……依次除下去。
师:很好!如果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2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不能)
师:为什么?(因为2的倍数有无数个)
师:怎么办?(用省略号)
师:通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2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追问:你能用集合图表示2的倍数吗?
学生填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4)即时练习。
让学生找出3的倍数和5的倍数,并组织交流。
学生举例时可能会产生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错例进行适时剖析。
4.反思提炼。
师:从前面找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集体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点: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课堂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3~8题及思考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集体订正时,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点:
(1)第4题“15的因数有哪些?”和“15是哪些数的倍数”答案是一样的。
(2)第5题中的第(2)小题是错的,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第(4)小题也是错的,因为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不含小数。
(3)思考题:两数如果都是7(或9)倍数,它们的和也一定是7(或9)的倍数,即如果两数都是n的倍数,它的和也是n的倍数。
2.利用求倍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出示:妈妈买来几个西瓜,2个2个地数,正好数完,5个5个地数,也正好数完。
这些西瓜最少有多少个?
理解题意,分析解答。
教师提示“2个2个地数,正好数完,说明西瓜的个数是2的倍数,5个5个地数,也正好数完,说明西瓜的个数是5的倍数,所以西瓜的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交流汇报:2的倍数有2,4,6,8,10,12,14,16,18,20,…
5的倍数有5,10,15,20,25,30,…
2和5共同的倍数有10,20,…所以2和5共同的倍数最小的是10。
答:这些西瓜最少有10个。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2.让学生自学“你知道吗?”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2×1=2 2÷2=1
2×2=4 4÷2=2
2×3=6 6÷2=3
2×4=8 8÷2=4
……
2的倍数有2,4,6,……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