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1章 追求远大理想_坚定崇高信念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1章 追求远大理想_坚定崇高信念16

实践性
★ 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另 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实践产生理想, 理想指引实践,理想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上 升的过程,推动着人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奋 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
信念的含义
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 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 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1、无用论----有无理想一样生活 ❖2、实惠论----“理想理想,有利就
想;前途前途,有钱才图。 ❖3、分离论----理想是明天,现实是今
天 ❖4、渺茫论----共产主义是美好,可惜
太遥远了,‘水中月’、‘镜中花’ 。
6
妈妈从小告诉我们的许多话里,迄今 最真切的一句就是:这世界不只眼前的 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16
【案例】毛泽东的《赠父诗》
❖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 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 老师们的劝说,父亲才答应他的要求。
❖ 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 东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 的账簿里。这就是: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我们都听说过“理想”一词,甚至从小我 们都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四有”新人第一 有就是“有理想”,可见理想伴随着一个人 的成长,尤其是青年学生,更是与理想作伴。
理想与信念密不可分,但什么是理想,如 何树立正确的理想,什么是信念,如何坚定 正确的信念,是我们本章所解决问题。
现实性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 要驶向哪个码头, 要驶向哪个码头,那 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 风。 — —小塞涅卡 古古罗马、政、哲、 悲作家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 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未来事物的想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 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梦 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 ”(多指有根据的 幻想不同). 幻、幻想不同). 《新华辞典》解释为“对美好未来的设想 ( 新华辞典》解释为“ 多指有根据的、可以实现的、 多指有根据的、可以实现的、区别于梦想、 幻想不同). 幻想不同 ”


• 于 丹 语 录
1.理想的含义 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 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 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小资料: 小资料: 小资料 教育部大学生职业理想调查: 教育部大学生职业理想调查: 59%的大学生设想在28-35岁间有所成就,20%的 59%的大学生设想在28-35岁间有所成就 20% 岁间有所成就, 成功设想是在25-28岁 的大学生计划在35- 成功设想是在25-28岁。 9%的大学生计划在35-45 岁之间有所作为, 的大学生设计在25岁以下年少 岁之间有所作为, 2%的大学生设计在25岁以下年少 得志, 只有1 的大学生计划在45岁以上大器晚成 岁以上大器晚成。 得志, 只有1%的大学生计划在45岁以上大器晚成。 70%的大学生计划在5年内离开第一份工作。其中, 70%的大学生计划在5年内离开第一份工作。其中, 25%的大学生只打算在第一个单位工作一至两年, 25%的大学生只打算在第一个单位工作一至两年, 29%的人设计两至三年, 2%的学生计划一年以内离 29%的人设计两至三年, 开第一份工作,选择在合同期内跳槽的占18%。 开第一份工作,选择在合同期内跳槽的占18%。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思考:
• 看了这段优美的舞蹈,很多人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是什 么打动了我们?
2、对待顺境与逆境的态度
• 第一、要珍惜顺境,力争在顺境中有所作为。
• 第二,正确对待逆境,逆境只是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 ,而不是消解了实现理想的可能性。 • 一方面面对逆境时不要惊慌失措、悲观失望,而要分析出现逆境的原 因,寻找战胜逆境的办法,从而树立战胜逆境的心理; •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促成逆境向顺境的转化族的前途命运相结合,个 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 才是有意义的。自我超越为价值奉献奠定了基础,价值奉 献则为自我超越指明了方向。
(三)立志须躬行
• 古人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
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伯森.汉姆的故事 • 1983年,恐高症患者伯森.汉姆徒手攀登,登上了400多米高 的纽约帝国大厦,创造了吉尼斯纪录。汉姆94岁的曾祖母闻 讯后,特意从100公里外的格拉斯堡徒步赶来,老人要以这样 特殊的方式,给曾孙的创纪录庆祝活动添彩。不经意间,她 竟又创造了一个百岁老人徒步百公里的世界纪录。 • 《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采访老人,问她在徒步而来时,是 否因为年龄等原因动摇过。老人一脸轻松道:“小伙子,一
思考:
• 这组数据给我们什么启示?
启示:
• 实现理想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从实现达到理想 的彼岸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奋斗。
• 避免的误区——急于求成
(二)正确对待现实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 1、顺境与逆境的区分是相对的 • 思考: • 究竟是顺境对人成长成才有好处,还是逆境对人成长有好 处?你们持什么样的观点呢?
• “有100次的失败和挫折,就要有101次的奋 斗和追求。” • ——张海迪

思修课后题目答案

思修课后题目答案

思修课后题目答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答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4.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5.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4.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5.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4.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1.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 6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3.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4.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6.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2.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3.联系实际谈一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4.怎样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5.谈谈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诚信品质。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4.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5.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6.谈谈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选择题核心考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选择题核心考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选择题核心考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选择题核心考点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1.理想的特征:(1)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2)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2。

理想信念的作用:(1)理想信念是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理想信念能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3)理想信念能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4.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5。

就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而言: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另一方面,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6.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1。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

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

2。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

3。

爱国主义的特点: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4.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5.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主要是对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要求。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

6。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7。

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1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到什么是 理想和信念,以及个人理想和社会 需要的关系,充分理解理想和信念 的作用。掌握实现理想和信念的途 径和方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 坚定的方向,而没 有方向,就没有生 活。 -托尔斯泰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流沙河
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理想是引航的灯塔, 信念是推进的风帆。 没有科学理想信念的人生, 就象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 只会 在生活中随波逐流,甚至倾覆、 沉没,堕入万丈深渊… …
理想是力量的源泉、智慧的摇篮、冲锋的 战旗、斩棘的利剑;
理想是大海的航标,指引你前进的方向;
理想是闪闪的明灯,照亮你前进的航程;
“有信念的人 是快乐的!”
你有理想吗?你的理想是什么? 请用5分钟的时间把你的理想写下来。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 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 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 现。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2、理想的特征
• 第一,现实可能性
•山里孩子的理想。 余途是一个在中国西部的个山村支教的老师, 当他从西部山村回到城市学校,和孩子们畅谈理想。余途问:“你 们知道山里孩子的理想吗?” 孩子说:“应该和我们的差不多。” 余途说:“你们具体说说看。”“长大建设祖国。”“住别 墅。”“开宝马。”“周游世界。”…… 孩子们纷纷说。 余途 告诉城里的孩子:“我问起山里孩子们的理想,他们说,好好学习 就能穿上皮鞋。” •鸡的理想是找把谷糠;鸭的理想是寻个鱼塘;鹰的理想是搏击长 空,在广袤无垠中自由翱翔!鸡说:“除非云彩上建起粮仓,我 怎舍得离开暖暖的农场?”鸭说:“如果银河里有好多鱼虾,我 还能上天一趟!”
挣大钱娶美 女
湖南株洲教师尹建庭
励学篇
作者:赵恒 年代:宋Fra bibliotek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案例:自杀的纽约警察
问题:
你认为什么样的信念可以成为持久的人生动力?
案例:左手敬军礼的人 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 丁晓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1、了解理想与信念的内涵及联 系,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 1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成才的重要意义。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 2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理想,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3、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的共同理想 结合起来。
• 第二,时代性
•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 ——流沙河 70年代:三大转 (自行车 缝纫机 手表) 80年代:冰箱 彩电 洗衣机 90年代:空调 电脑 录像机 21世纪:房子 车子 票子(万紫千红一片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单项选择题1.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

A.物质现象 B.精神现象 C.文化现象 D.经济现象2.处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必然不同。

这体现了理想具有()。

A.阶级性 B.预见性 C.时代性 D.主观性3.下列是几位同学关于理想认识的几段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理想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产物”B.“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有没有理想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C.“理想是人们在现实基础上对未来的设想,是一定能够实现的”D.“理想产生于现实,但不是对现状的模写,而是对现实的超越”4.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把理想划分为许多类型。

从理想的性质上划分,理想可分为()。

A.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B.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C.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D.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5.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

A.“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谋一个合适的职位,干一番有益于人民的事业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6.“樱桃好吃树栽,不下功夫花不开。

”理想是美好的,但美好的理想是不会自动实现的。

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

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C.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D.逐步确立坚定信念7.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

A.理想等同于现实 B.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C.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D.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8.理想与实践的关系是()。

A.理想超越实践,理想与实践没有关系B.理想来源于实践,等同于实践C.人们的实践认识一旦上升为理想,就会成为永恒不变的指导实践的力量D.理想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理想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上升9.斯大林曾经说过:“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练习
发布时间:2012-12-17 17:30:11 【】共点击:332次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思考练习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3、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4、任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5、结合历史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二、问题探讨
1.为什么说:理想信念问题解决好,才能获得人生的正确方向和强劲动力,才能有充实的精神生活?
2、案例分析
一个大学生的反贫困之旅
1998年9月,徐海珊考进中南民族学院法律系,成了都市里的大学生。

但是,他无法忘记生他养他的故乡——粤北农村,还有在那块土地上艰辛劳作的父老乡亲。

于是,他开始关注中国农村问题。

在校期间,徐海珊创办了人口资源环境研究会,并设立了反贫困委员会,他在该会会报《关怀》的创刊词里这样写道:“贫困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每一个问题都隐藏着危机,甚至是灾难。

回避与隐讳于事无补,悲观与绝望雪上加霜,我们要做的只能是也必须是——关怀:呐喊与实践。


徐海珊在大学的4年间,他三进西部,三进大别山,北进中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社会调查,行程4万多里,足迹遍及中西部11个省、自治区的51个县、市、区、旗(其中有25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记下的调查笔记有数十万字,拍下的照片有十多斤重。

《苍生:一个青年学子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思索与呐喊》一书便是他的思考。

他在书中对有关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文化贫困、农村教育;生态环境、女童教育、社会公正、法治精神、
道德衰退等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积极关注农民工、乡村孤儿、残障人群等贫困群体。

这本书是一部当代中国社会的调研报告。

通过对中国农村的考察,他认为,不经历农村,就不了解现在的中国,不体验贫困,就不了解中国的现在。

他背着300本自费出版、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扫盲读物《幸福课堂》,踏上了去西部的路。

徐海珊去了国家级贫困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的云龙乡,还见到了坚持自费办学十几年的杨正富。

回到武汉后,他将刚刚拿到的专业奖学金全部寄往西南民族贫困地区,在云龙乡安康小学设立了“立志助学基金”。

徐海珊下定决心用最宝贵的学生时代去倡导、构建和实践中国校园慈善公益事业;几年里,徐海珊一直将它作为大学时代的社会理想,并为此竭心尽力。

他说:“悯怀弱者就是责任担纲;黎民不饥不寒,你我同心同行。


为此,从1999年开始,徐海珊就着手构建中国校园慈善公益事业体系。

他发起大型公益捐赠活动、办主题影展、设专题论坛、建希望图书室、自费出版《大学生文化扶贫报》……他继续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呐喊、呼吁。

如果说,当初徐海珊对农村的关注只是一个农家子弟挣不脱的农村情结,只是对农村父老乡亲的一种愧疚,那么后来,他已清醒地认识到,在我们这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度,农村问题就是中国问题。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

关注农村,就是关注中国的未来。

——据吴瑟雯:《一个大学生的反贫困之旅》,《中国青年》2002年第24期改编
阅读上文,请分析:
在一些同学为生活贫困而自卑失落,为没有奋斗目标而空耗时光,甚至为失恋、上网而不能自拔时,徐海珊同学却“悯怀弱者、心系苍生”,肩负一个中国大学生的社会理想和历史责任,积极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呐喊、呼吁。

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顺利成才,但请不要忘了自己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请思考:作为当代一名大学生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理想与信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