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期中考试考试题答案
分析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物质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指示剂?A. 硫酸铜B. 氢氧化钠C. 酚酞D. 硝酸银答案:C2. 标准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为:A. %(w/v)B. mol/LC. g/mLD. ppm答案:B3. 滴定分析中,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A. 溶液颜色的突变B. 溶液pH的突变C. 溶液体积的突变D. 溶液温度的突变答案:A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元素的灵敏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原子化效率B. 光源的强度C. 元素的原子量D. 光谱仪的分辨率答案:C5.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色谱分析?A. 气相色谱法B. 液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薄层色谱法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分析化学中,________是用来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方式,它表示每升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
答案:g/L2. 在酸碱滴定中,滴定终点的确定可以通过使用________来实现。
答案:指示剂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________是分析元素的灵敏度和检出限的决定因素。
答案:原子化效率4. 色谱分析中,根据固定相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色谱和________色谱。
答案:柱;平面5.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________是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
答案:吸收光谱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什么是标准溶液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性。
答案:标准溶液是具有准确已知浓度的溶液,它在分析化学中用于校准仪器、制备工作曲线、进行定量分析等,是确保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2. 描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答案: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一种基于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强度的分析方法。
当元素的原子从基态吸收能量跃迁到激发态时,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通过测量这种吸收,可以定量分析元素的含量。
3. 解释什么是色谱分离原理,并举例说明。
答案:色谱分离原理是基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通过流动相的移动,实现不同物质的分离。
分析化学期中考试题答案

分析化学(一)期中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 ( 共10题 20分 )1. D2. B3. A4. D5. A6. D7. B8. C9. D 10. C二、填空题 ( 共15题 30分 )1. 1.B;2.D;3.C;4.A2. 橙红至黄,黄至橙3. 取样、 试样分解、 干扰组分的掩蔽和分离、 测定、 计算结果。
4. 第二 , 35. 溶解、 熔融、 干灰化6. c /K a 1= 0.010/(1.2×10-3) < 500[]()()L mol 1092201001021410211021H 33233/.....----+⨯=⨯⨯⨯+⨯+⨯-= pH = 2.547. (1)[][][][][][]3342443NH PO 2HPO OH PO H H +++=+---+(2)[][][]-+=+OH HAc H8. 5;9. 100 ; 10. [][]622200100lg 922P H HP lg p pH 2a 1....K =+=+=- 11. 1,0.1;12. 1.8×10-4, 2.4×10-8 (10-3.75, 10-7.62) ;13. NH 4Cl-NH 3·H 2O ;14. -0.02 %,-1.5 %;15. [][][][][]--++++=++F OH CaF Ca 2H 2三、计算题 ( 共 3题 30分 )[]()[]()62.11,38.2,/102.410100.0cK 2 87.2/1035.110100.0cK 1.1375.31374.4==⨯=⨯===⨯=⨯==-----+pH pOH L m ol OH pH L m ol H b a )()(2.0.1000×24.25×500×80.04w (NH 4NO 3) = ───────────────── ×100% = 97.1%25×4.000×100097.1换算成干试样时, w '(NH 4NO 3) = ────── = 99.2%(1-2.20%)3. (20.01+20.04+20.04+20.05+20.06)平均值x = ──────────────── %5= 20.04%s x x i =-=∑()/.240019查表得置信度为95%的t 值为2.78所以 μ=±=±t s n (...)%2004%27800195= (20.04 ± 0.024)% ≈ (20.04 ± 0.02)%四、问答题 ( 共 4题 20分 )1. 进行对照试验,回收试验,空白试验,校准仪器和用适当的方法对分析结果校正。
八年级化学期中考试卷及答案(精选5篇)

八年级化学期中考试卷及答案(精选5篇)第一篇:八年级化学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学校年班姓名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Al: 27 K: 39 Mn: 55 Cl: 35.5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一.单项选择(2分×15=30分)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钢铁生锈C.牛奶变酸D.食物腐败2.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的“○”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下列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4.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A.O2 B.Mg C.H D.N 5.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水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6.亚硝酸钠(NaNO2)外形酷似食盐,误食会使人中毒。
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3 C.+4 D.+5 7.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50 B.86 C.136 D.222 8.乙酸(C2H4O2)与过氧乙酸(C2H4O3)两种物质具有相同的()A.元素种类B.相对分子质量 C.各元素质量比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9.M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Mn+与N元素的阴离子Nm-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N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A.m+n+a B.m+n-a C.a-n-m D.a+m-n 10.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分析化学期中试卷-2(含答案)

化学与环境学院院、系2010 /2011 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化学》专业年级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20×2分)1、已知某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为0.0063,该溶液的pH值是:()A) 2.20;B) 2.201;C) 2.2007 ;D) 2.22、已知硼砂(Na2B4O7·10H2O)的摩尔质量为381.4 g/mol,用它来标定0.1 mol/L HCl溶液,宜称取硼砂为:( )A) 0.45g左右;B) 0.9 g左右;C) 2.25 g左右;D) 4.5g左右3、四人同时分析一矿物中的含硫量,每次取样3.5 g,分析结果表示合理的是:()A) 0.0419%;B) 0.04190%;C) 0.04%;D) 0.04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高;B)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C)准确度高低与精密度无关;D)上述说法均不正确5、下列表述中,最能说明偶然误差小的是:()A) 高精密度;B) 与已知含量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C) 误差小;D) 仔细校正所用砝码和容量仪器等6、常采用标准品对照来检验方法的准确度,采用()方法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A) F检验;B) t检验;C) F检验后,进行t检验;D) G检验7、测定(NH4)2SO4中的氮时,不能用NaOH直接滴定的原因是:()A) NH3的Kb太小;B) (NH4)2SO4不是酸;C) NH4+的Ka太小;D) (NH4)2SO4中含有游离的H2SO48、用NaOH滴定等浓度的某弱酸HA,当滴定至50%时,溶液的pH=5.00;滴定至100%时,溶液的pH=8.00;滴定至200%时,溶液的pH=12.00,则该弱酸的pKa 为:()A) 5.00;B) 8.00;C) 12.00;D) 6.509、有关酸碱指示剂的描述,正确的是:()A) 能指示溶液的确切pH值;B) 能在pH值一定的变化范围内呈现不同颜色;C) 显酸色时溶液为酸性,显碱色时溶液为碱性;D) 都是有机弱酸10、在滴定分析中,所使用的锥形瓶中沾有少量蒸馏水,使用前:( )A) 需用滤纸擦干;B) 必须烘干;C) 不必处理;D) 必须用标准溶液润洗2~3次11、滴定突跃范围一定在偏碱区域的是:()A) 强酸滴定强碱;B) 强碱滴定一元弱酸;C) 强酸滴定一元弱碱;D) 强碱滴定多元酸12、如果NaOH标准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当用其测定米醋中的醋酸含量时,所得结果将:()A) 偏高;B) 偏低;C) 不受影响;D) 不确定13、用HCl标准溶液滴定一元弱碱时,一定能使滴定突跃增大的情况是:()A) K b不变,c弱碱减小;B) pK b减小,c弱碱增大;C) K b减小,c弱碱增大;D) K b增大,c弱碱减小14、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 在托盘天平上迅速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溶解后用容量瓶定容;B) 在托盘天平上迅速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溶解后稀释至一定体积,再标定;C) 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溶解后用量瓶定容;D) 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溶解后用量筒定容15、在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是:( )A) Ka•Kb=1;B) Ka•Kb=Kw;C) Ka/Kb=Kw;D) Kb/Ka=Kw16、以下溶液用纯水稀释10倍时pH改变最小的是:( )A) 1 mol/L NaAc-1 mol/L HAc溶液;B) 0.1 mol/L HCl溶液;C) 0.1 mol/L HAc溶液;D) 1 mol/L NH3·H2O溶液17、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会造成系统误差的是()A)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 NaOH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C) 每份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不同;D) 每份加入的指示剂量不同18、已知H3AsO4的pKa1= 2.2, pKa2= 6.9, pKa3= 11.5,则在pH=7.0时,溶液中[H3AsO4]/[AsO43-]等于:( )A) 100.4;B) 10-0.4;C) 10-5.2;D) 10-4.819、以甲基红指示剂,能用NaOH 标准溶液准确滴定的酸是()A) 甲酸(pKa=3.75);B) 硫酸(pKa2=1.99);C) 乙酸(pKa=4.75);D) 硼酸(pKa=9.24)20、下列酸碱溶液的浓度均为0.1000 mol/L,其中可按二元酸碱被分步滴定的是()A) 乙二胺(pK b1=4.07,pK b2=7.15);B) 邻苯二甲酸(pK a1=2.95,pK a2=5.41);C) 亚磷酸(pK a1=1.30,pK a2=6.60);D) 联胺(pK b1=5.52,pK b2=14.12)二:填空题(40分)1、对某一试样进行平行测定时,若几份试样的分析结果精密度很高,但准确度不好,则可能是由下列原因引起的(答案不止一种)a. 操作过程中发现某份试液有溅失现象;b. 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会产生正误差;c. 使用未校正过的砝码和容量仪器;d. 读取滴定管读数时,体积有±0.01 mL的误差;e. 使用不纯的试剂;f. 称样不均匀;g. 称样前,试样吸水。
2022分析化学期中测验(含答案)

2022分析化学期中测验(含答案)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分析天平上称取样品7.00某10-2g,其有效数字为:()A、3B、4C、5D、62、某溶液的pH=11.20,其有效数字为:()A、2B、3C、4D、53、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0.1000mol·/LHAC溶液时,指示剂应选:()A、甲基橙B、甲基红C、酚酞D、EDTA4、Na2CO3水溶液的质子条件为:()A、[H+]+[H2CO3-]=[OH-]+[CO32-];B、[H+]+[HCO3-]+2[H2CO3]=[OH-]C、[H+]+[HCO3-]+[H2CO3]=[OH-];D、[H+]+2[Na+]+[HCO3-]=[OH-]5、某酸碱指示剂的KHIn为1某10-4,理论上其pH变色范围应为:()A、5—6;B、6—7C、3—5D、2—46、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A、Ka=KbB、指示剂的变色点pH与化学计量点pH完全符合C、指示剂变色范围处于或部分处于滴定突跃范围内D、指示剂应在pH=7.00时变色7、下列物质均为“分析纯”,何种可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A、固体NaOH;B、液体盐酸;C、固体K2Cr2O7;D、固体Na2S2O38、浓度相同的下列物质水溶液的pH最高的是:()A、NaCl;B、NaHCO3;C、NH4Cl;D、Na2CO33+9、在实验室用EDTA滴定Al,应该采用那种滴定方式比较合适:()A、直接滴定;B、返滴定法;C、置换滴定;D、间接滴定10、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既是酸、又是碱的是:()A、HAcB、COC、HPOD、NH11、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用来制备缓冲溶液的是:()A、HCl和NH3·H2O;B、NaOH和HAc;C、Na2H2PO4和Na2HPO4;;D、NaOH和Na2CO312、某酸碱滴定pH突跃为7.7~9.7,适宜用的指示剂是:()A、苯胺黄(pH变色范围为1.3~3.2)B、甲基橙;C、甲基红D、酚酞13、0.2000mol/LEDTA溶液的TFe2O3/EDTA是()(注:Fe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9.7)A、0.007985g/ml;B、0.07985g/ml;C、0.1597g/ml;D、0.01597g/ml14、影响EDTA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之一是酸效应,酸效应是指:()A、酸能使EDTA配位能力降低的现象B、酸能使某些电解质溶解度增大或减小现象C、酸能使金属离子M配位能力降低的现象D、酸能抑制金属离子M水解的现象15、下列措施中,与改变吸光光度分析的灵敏度无关的(A)A、改变被测溶液的浓度B、改变被测溶液的温度C、改变入射光波长D、采用不同的显色剂16、某学生在用Na2C2O4标定KMnO4溶液浓度时,所得结果偏高,原因可能是(A)A、将Na2C2O4溶解加H2SO4后,加热至沸,稍冷即用KMnO4溶液滴定,B、在滴定的开始阶段,KMnO4溶液滴加过快,C、终点时溶液呈较深的红色;D、无法判断17、用K2Cr2O7滴定Fe2+时,常用H2SO4-H3PO4混合酸作介质,加入H3PO4的主要作用是(B)A、增大溶液酸度B、增大滴定的突跃范围C、保护Fe2+免受空气氧化D、可以形成缓冲体系18、摩尔吸光系数的单位为(A)A、L/mol·cmB、mol/L·cmC、g/mol·cmD、cm/mol·L119、已知TK2Cr2O7/Fe=0.003284g/ml,且MFe=55.85g/mol,则C(K2Cr2O7)=(A)mol/l6A、0.05880B、0.3528C、0.5880D、0.00588020、待测组分为MgO(相对分子量40.304),沉淀形式为MgNH4PO4·6H2O(相对分子量245.41),称量形式为Mg2P2O7(相对分子量222.55),换算因数F等于(A)(A)0.362(B)0.724(C)1.105(D)2.210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准确度是描述测定值与()相符合的程度,而()是描述平行测定值之间相一致的程度,两者间,()是保证()的先决条件。
分析化学期中考试答案

2011-2012第1学期《分析化学》期中考试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Ba 2+, Ca 2+, Mg 2+, K +, Na +, NH 4+。
2、黑, Zn 2+。
3、 38.60% ± 0.63% 。
4、[H 2A] = [HA -]:2.0 ;[H 2A] = [A 2-]:3.5 。
5、 直接法 , 间接法 。
6、_ 5 _, 4 ~ 6 。
7、 C K a1≥10-8, C K a2≥10-8, K a1/ K a2 ≥105 。
8、 [H +]+[HCO 3-]+2[H 2CO 3] = [NH 3]+[OH - ] 9、 0.005055 (g/mL) 。
10、 β= 2.3C δHA δA , 0.58 mol.L -1.pH -1。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1、答:因为称取的Na 2CO 3实际质量m 偏低,所以标定时消耗的HC1溶液体积V 偏小,根据HCl 溶液浓度的计算式:C = (2m/M) / V 可知,V 偏小,HC1溶液浓度C 偏高。
用此HCl 溶液测定某有机碱的摩尔质量时,根据有机碱的摩尔质量的计算式:M = m / (CV) ,C 的数值偏高,有机碱的摩尔质量M 偏低。
2、答:酸碱指示剂本身是一种有机弱酸碱,也会参加质子的转移反应,其酸式体和碱式体结构不同,颜色也不同。
根据酸碱指示剂的解离平衡:HIn(颜色1) = H + + In -(颜色2)可知,在计量点附近时,当溶液酸度发生变化时,酸碱指示剂结构发生变化,酸式体和碱式体的浓度比发生变化,其颜色也将发生变化。
3、答:反应方程式:(1)CaCO 3 +2HCl(已知过量) = CaCl 2 + CO 2↑+ H 2O (2)HCl(剩余) + NaOH = NaCl + H 2O主要试剂:标准HCl 溶液,标准NaOH 溶液,酚酞指示剂 主要仪器: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称量瓶含量计算式:%100210)(%333⨯⨯⨯-=-sCaCO NaOH NaOH HCl HCl CaCO m M V C V C w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解:)(0479.01069.159100.02613/32722--•=⨯⨯⨯=mL g T O Fe O Cr K )(0463.01055.231100.03613/43722--•=⨯⨯⨯=mL g T O Fe O Cr K 2、解:方法一: (1)L mol C V C PO H NaOH PO H /04110.0;04120.0,04110.0,04100.0;00.251000.0214343=⨯⨯=(2)%2.0%10004110.030001.00000.00001.0=⨯⨯++=r d(3)0001.0130001.00000.00001.0222=-++=S%2.0%10004110.00001.0%100=⨯=⨯=xS S r方法二 (1)20.5020.5520.6020.55()3VmLL mol C PO H /04110.000.2555.201000.02143=⨯⨯=(2)%16.0%10055.20305.000.005.0=⨯⨯++=r d(3)2220.050.000.050.0531S%2.0%10055.2005.0%100=⨯=⨯=xS S r3、解:(1)化学计量点:444[]11()(1.00014.00 4.74) 5.1322W NH NH bWb NHK H C KaC K pHpC pK pK(2)滴定突跃范围:-0.1%:340.1%lg14.00 4.74lg6.2699.9%NH aNHC pHpK C+0.1%: []00.4)2200.0%1.0lg(2%1.003=⨯-=⇒⨯=+pH C HNH4、解:V 1=10.50mL,V 2=20.50mL ,∵V 2>V 1∴试样由Na 2CO 3和NaHCO 3组成=⨯⨯⨯⨯=-%100000.199.1051050.101000.0%332CO Na 11.13%=⨯⨯⨯-⨯=-%100000.101.8410)50.1050.20(1000.0%33NaHCO 8.40%。
分析化学期中考试试题

分析化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40分)1误差是衡量 .............................................................. ( )A. 精密度B.置信度C.准确度D.精确度2、........................................... 分析测定中论述偶然误差正确的是( )A. 大小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B.正误差出现几率大于负误差C.负误差出现几率大于正误差D.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3、计算x=11.25+1.3153+1.225+25.0678,答案x 应为....................... ( )A.38.66B.38.6581C.38.86D.38.674、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精密度有无显著差异,则应用 ......... ( )A. t检验B. F检验C. Q检验D. u检验5、在置信度为95%时,测得Al 2O3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35.21 ± 0.10,其意是( )A. 在所测定的数据中有95%的数据在此区间内B. 若再进行测定系列数据,将有95%落入此区间C. 总体平均值卩落入此区间的概率为95%D. 在此区间内包括总体平均值□的把握有95%6、二乙三胺五乙酸(H5L)的pKa1~pKa5分别为1.94, 2.87, 4.37, 8.69, 10.56。
其溶液中的Na2H3L组分浓渡最大的pH值是....................................... ( )A.3.62B.5.00C.9.62D. 2.877、浓度为cmol/L的H2SO4和HCOOH混合液的质子条件是 .................... ( )- 2 -A. [H +]=[OH ]+[HSO 4 ]+[SO 4 ]+[HCOO ]B. [H +]=[OH ] +[SO 4 ]+[HCOO ]—2 -C. [H+]=[OH ]+[HSO 4 ]+2[SO 4 ]+[HCOO ]+ - 2D. [H ]=[OH ]+[HSO 4 ]+2[SO 4 ]8、用NaOH 滴定H3PO4 (pKa1~ pKa3 分别为2.12, 7.20, 12.36)至第二计量点,pH 值为..................................................................... ( )A.10.70B.9.78C.8.74D.7.789、在pH=10.0 的氨性溶液中,已计算出Zn(NH3) =104.7, zn(oH) 卩2" , y(H) 卩0",则在此条件下,lgK MY为(已知IgK MY =16.5) ............................... ( )A.8.9B.11.8C.14.3D.11.310、铬黑T (EBT )与Ca2+的络合物的稳定常数K ca-EBT=105.4,已知EBT的逐级质子化常数K H1=1011.6,K H2= 106。
大学分析化学期中试题

分析化学(一)期中考试试卷学号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 共10题20分)1. 2 分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特性的最好标志是------------------------------------------( )(A)全距(B)偏差(C)平均偏差(D)标准差2. 2 分已知H3PO4的p K a1 = 2.12, p K a2 = 7.20, p K a3 = 12.36。
今有一磷酸盐溶液的pH = 4.66, 则其主要存在形式是-------------------------------------------------------------( )(A) HPO42-(B) H2PO4-(C) HPO42- + H2PO4(D) H2PO4-+ H3PO43. 2 分用0.10 mol/LNaOH溶液滴定0.10 mol/L HA(K a=5.0×10-5), 若终点的pH为9.0, 则终点误差为----------------------------------------------------------------------------( )(A) +0.02% (B) +0.01%(C) -0.02% (D) -0.01%4. 2 分磷以MgNH4PO4·6H2O形式沉淀,经过滤、洗涤后用适量HCl标准溶液溶解,而后以NaOH标准溶液返滴定,选甲基橙为指示剂,这时磷与HCl的物质的量比n(P):n(HCl)为---------------------------------------------------------------------------( )(A) 1:3 (B) 3:1 (C) 1:1 (D) 1:25. 2 分将PO43-以MgNH4PO4·6H2O形式沉淀,经过滤、洗涤后先用过量HCl标准溶液溶解, 而后以NaOH标准溶液返滴定,此时应选的指示剂是------------------( )(A) 甲基橙(B) 石蕊(C) 酚酞(D) 百里酚酞6. 2 分以下溶液稀释10倍时,pH改变最大的是--------------------------------------( )(A) 0.1mol/L NH4Ac (B) 0.1mol/L NaAc(C) 0.1mol/L HAc (D) 0.1mol/L HCl7. 2 分下面四种表述中,正确的是--------------------------------------------------------( )(1) 置信水平定得越高越好(2) 置信水平太高,对总体平均值的估计往往失去意义(3) 置信水平越高置信区间越宽(4) 置信水平越高置信区间越窄(A)1,2 (B)2,3 (C)3,4 (D)4,18. 2 分今有1L含0.1mol H3PO4和0.3mol Na2HPO4的溶液,其pH应当是--------( )(H3PO4的p K a1~p K a3分别为2.12、7.20、12.36)(A) 2.12 (B) (2.12+7.20)/2 (C) 7.20 (D) (7.20+12.36)/29. 2 分将13.5g六次甲基四胺加到4.0mL 12mol/L HCl中,稀释至100mL,其pH为( ) {p K b[(CH2)6N4] = 8.85, M r[(CH2)6N4] = 140.0}(A) 0.32 (B) 2.57 (C) 4.43 (D) 5.1510. 2 分c(NaCl) = 0.1mol/L的NaCl水溶液的质子平衡式是-------------------------( )(A) [Na+] = [Cl-] = 0.1mol/L (B) [Na+]+[Cl-] = 0.1 mol/L(C) [H+] = [OH-] (D) [H+]+[Na+] = [OH-]+[Cl-]二、填空题( 共15题30分)1. 2 分以下测定和标定各应采用的滴定方式分别是:(填A,B,C,D)(1) 用酸碱滴定法测定CaCO3试剂的纯度____(2) 以K2NaCo(NO2)6形式沉淀,再用KMnO4滴定以测定K+ ____(3) 用K2Cr2O7标定Na2S2O3____(4) 用H2C2O4标定KMnO4____(A)直接法(B)回滴法(C)置换法(D)间接法2. 2 分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时,终点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HCl滴定NaOH时,终点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期中考试考试题答案一、 填空题每填空1分,共32分)1. 根据测量原理分类,分析方法有(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2. 定量分析过程通常包括(取样);(试样的分解);(待测组分测定);(结果计算)。
3. 用沉淀法测定纯NaCl 中氯的质量分数,得到下列结果:0.5982,0.6000,0.6046,0.5986,0.6024。
则平均结果为(0.6009 );平均结果的绝对误差为(-5.7x10-3 );相对误差为(-0.94% );中位数为(0.6006 );平均偏差为(2.1x10-3 );相对平均偏差为(0.35% )。
4. 按照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下列计算式的结果各应包括几位有效数字:(1)213.64+4.402+0.3244 (五 )位;(2)0.1000 x (25.00-1.52)x 246.47/(1.000x1000)(四)位;(3)pH=0.03求H+浓度(两 )位。
5. 在分析过程中,下列情况各造成何种(系统、随机)误差。
(1)称量过程中天平零点略有变动( 随机误差 );(2)分析用试剂中含有微量待测组分(系统误差 );6. 标定HCl 溶液的浓度时,可用Na 2CO 3或硼砂(Na 2B 4O 7 10H 2O )为基准物质,若Na 2CO 3吸水,则测定结果(偏高 ):若硼砂结晶水部分失水,则测定结果(偏低 );(以上两项填无影响、偏高、偏低)。
若两者均保存妥当,不存在上述问题,则选(硼砂 )作为基准物质更好,原因为(HCL 与两者均按1:2计量比进行反应,硼砂摩尔质量大,称量时相对误差小 )。
7. 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为了使分析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要求分析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这些反映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
8. 浓度为c (mol/L )H 2C 2O 4溶液的电荷平衡方程:([H+]=[OH -]+[ HC 2O 4-]+2[C 2O 42-]) 9.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OH -的共轭酸是(H2O ),HAc 的共轭酸是(H2Ac+)。
10.某溶液含有M 和N 离子,且K MY »K NY 。
lgK`MY 先随溶液pH 增加而增大,这是由于(αY (H )减小)。
然后当pH 增加时,lgK`MY 保持在某一定值(N 在此条件下不水解),这是因为(αY (N ) >αY (H ),lgK`MY 的大小由αY (N ) 决定,与αY (H )无关)。
11. 一般分析实验室对日常生产流程中的产品质量指标进行检查控制的分析方法为(例行)分析。
不同企业部门对产品质量和分析结果有争议时,请权威的分析测试部门进行裁判的分析称为(仲裁)分析。
12. 在滴定中指示剂颜色的那一点成为(滴定终点)。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定恰好吻合, 由此造成的分析误差成为(终点误差)。
13. 试样的采集是指大批物料中采取(少量)样本作为原始试样。
原始试样在经加工处理后用于分析,其分析结果被视作反映原始物料的实际情况。
因此所采集试样应具有高度的(代表性)。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从精密度好就可以判断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B)A.随机误差小;B.系统误差小;C.平均偏差小;D.相对误差小。
2. 下列各项定义中不正确的是(D)A.绝对误差是测定值与真值之差;B.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率;C.偏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D.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
3.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小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D)A.对照试验;B.空白试验;C.仪器校正;D.增加平行试验次数。
4. 共轭酸碱对的Ka 与Kb的关系是(B)A. Ka Kb=1;B. KaKb= Kw;C. Ka/Kb= Kw;D. Kb/Ka=Kw。
5. H2PO4-的共轭碱是(B)A. H3PO4;B. HPO42-;C. O43-;D. OH-。
6. 按质子理论,Na2HPO4是(D)A.中性物质;B.酸性物质;C.碱性物质;D.两性物质。
7.将酚酞指示剂加到无色溶液中,溶液呈无色,该溶液的酸碱性为(D)。
A.中性;B.酸性;C.碱性;D.不定。
8. Ca2+、Mg2+共存时,在(C)条件下,不加掩蔽剂可用EDTA滴定Ca2+。
A.pH=5;B. pH=10;C. pH=12;D. pH=2。
9. 一般情况下,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络合比是(A)。
A.1:1;B. 2:1;C. 1:3;D. 1:2。
10.EDTA滴定金属离子,准确滴定(Et<0.1%)的条件( D )A. lgKMY ≥6;B. lgK`MY≥6; C. lgcMsp KMY≥6; D.lgcMsp K`MY≥6三、简答题(每题3分,共18分)1.常用的手工缩分方法是四分法。
四分法?答:将已粉碎的试样充分混匀后堆成圆锥形,然后将它压成圆饼状,再通过圆饼状中心按十字形将其分为四等分,弃去任意对角两份,将留下的一半试样收集在一起混匀。
这样试样便缩减了一半,成为缩分一次。
经过多次缩分后,剩余试样可减少至所需量。
2.测定锌合金中Fe、Ni、Mg的含量,应采用什么溶剂溶解试样?答:用NaOH溶解试样,Fe,Ni,Mg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与Zn基体分离。
3.“四舍六入五成双”规则?答:尾数≤4时舍; 尾数≥6时入尾数=5时, 若后面数为0, 舍5成双;若5后面还有不是0的任何数皆入4.镍币中含有少量铜、银。
欲测定其中铜、银的含量,有人将镍币的表层擦洁后,直接用稀HNO3溶解部分镍币制备试液。
根据称量镍币在溶解前后的质量差,确定试样的质量。
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测定试液中铜、银的含量。
试问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答:不对。
应将镍币全部溶解,因为镍币中铜银分布不一定均匀,这样做取样无代表性。
5.有人试图用酸碱滴定法来测定NaAc的含量,先加入一定量过量标准HCl溶液,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返滴定过量的HCl。
上述操作是否正确?试述其理由。
答:上述操作不正确。
因为NaOH返滴定过量的HCl时,NaAc的中和产物HAc也能与NaOH 作用。
6. 何种情况下可用反滴定法?试举例说明。
答:如下情况下可用反滴定法:封闭指示剂;被测M与Y络合反应慢;易水解例 Al3+的测定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某混合溶液含有0.10 mol·L -l HCl 、2.0×10-4 mol·L -l NaHSO 4和 2.0×10-6 mol·L -lHAc 。
a .计算此混合溶液的pH 。
b .加入等体积0.10 mol·L -l NaOH 溶液后,溶液的pH 。
解:a. HSO 4- K a2=1.0×10-2 HAc K a =1.8×10-5均为弱酸,且浓度远低于HCl 的浓度,所以此体系中的HSO 4-和HAc 在计算pH 值时刻忽略。
故pH=1.00。
b.加入等体积0.1mol/LNaOH 溶液,HCl 被中和,体系变为HSO 4-和HAc 的混酸体系,⎡⎣忽略K W 及K HA [HA],[H + ]2=4HSO K -(C HSO4--[H + ])解得[H + ]=9.90×10-5 故pH=4.002. 在pH =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NH3]=0.2 mol/L, 用0.02mol/L EDTA 滴定0.02mol/LCu2+,计算化学计量点时的pCu ',若滴定的是0.02mol/L Mg2+, 化学计量点时的pMg '又为多少?(β1=104.31;β1=107.89;β1=1011.02;β1=1013.32;β1=1012.86;pH=10时,lg αCu (OH )=101.7、lg αY (H )=0.45)答:sp : Ccusp = 0.01 mol/L, [NH3] = 0.1 mol/Lα Cu(NH3) = 1+β1[NH3]+ ⋅ ⋅ ⋅ + β5[NH3]5 =109.36α Cu(OH) = 101.7α Cu = α Cu(NH3) + α Cu(OH) -1 = 109.36 pH =10, lg α Y(H) = 0.45 lg K 'CuY = lg K CuY - lg αY(H) - αCu= 18.80 - 0.45 -9.36 =8.99 pCu ' =1/2 (pCCusp + lg K 'CuY )= 1/2 (2.00 + 8.99) =5.50 对于Mg2+, lg α Mg =0lg K 'MgY =lg K MgY -lg αY(H)= 8.70 - 0.45 =8.25 pMg ' =1/2(pCMgsp + lg K 'MgY )= 1/2(2.00 + 8.25)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