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分析化学2期中试卷 答案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期中考试考试题答案

分析化学期中考试考试题答案

分析化学考试题(化工专业)一、填空题每填空1分,共32分)1.根据测量原理分类,分析方法有(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2.定量分析过程通常包括(取样);(试样的分解);(待测组分测定);(结果计算)。

3.用沉淀法测定纯NaCl中氯的质量分数,得到下列结果:0.5982,0.6000,0.6046,0.5986,0.6024。

则平均结果为(0.6009 );平均结果的绝对误差为(-5.7x10-3 );相对误差为(-0.94% );中位数为(0.6006 );平均偏差为(2.1x10-3 );相对平均偏差为(0.35% )。

4.按照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下列计算式的结果各应包括几位有效数字:(1)213.64+4.402+0.3244 (五)位;(2)0.1000 x (25.00-1.52)x 246.47/(1.000x1000)(四)位;(3)pH=0.03求H+浓度(两)位。

5. 在分析过程中,下列情况各造成何种(系统、随机)误差。

(1)称量过程中天平零点略有变动(随机误差);(2)分析用试剂中含有微量待测组分(系统误差);6. 标定HCl溶液的浓度时,可用Na2CO3或硼砂(Na2B4O7 10H2O)为基准物质,若Na2CO3吸水,则测定结果(偏高):若硼砂结晶水部分失水,则测定结果(偏低);(以上两项填无影响、偏高、偏低)。

若两者均保存妥当,不存在上述问题,则选(硼砂)作为基准物质更好,原因为(HCL与两者均按1:2计量比进行反应,硼砂摩尔质量大,称量时相对误差小)。

7. 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为了使分析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要求分析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这些反映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8. 浓度为c(mol/L)H2C2O4溶液的电荷平衡方程:([H+]=[OH-]+[ HC2O4-]+2[C2O42-])9.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OH-的共轭酸是(H2O ),HAc的共轭酸是(H2Ac+)。

最新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

最新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考试试题相对原子量:H:1 O:16 C:12 N:14 Na: 23 S:16 Cl:35.5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51分)1、是γ放射源,可用于农作物的诱变育种,我国用该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

对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质量数是60B、质子数是 60C、中子数是33D、电子数是272、某微粒用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叙述正确的是A、所含质量数=A-nB、所含中子数=A-ZC、所含电子数=Z+nD、所含质子数=A+Z3、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是A、NaOHB、Na2O2C、Cl2D、CO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B、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到II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除氦以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D、同周期元素中VII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较小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C、原电池中阴离子向正极移动D、原电池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6、X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m,核内中子数为n,则Wg X2+ 离子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约为A、 (m+n+2)w/m molB、 (m-n+2)w/m molC、 (m+n-2)w/m molD、 (m-n-2)w/m mol7、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B、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分子中D、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8、有AZ X与A+1ZX+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都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C、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D、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9、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 m+和Y 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a=b+m+nB、a=b-m+nC、a=b+m-nD、a=b-m-n10、下列各组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A、铜片、石墨棒,稀硫酸B、铜片、石墨棒,硝酸银溶液C、锌片、铜片,稀盐酸D、铜片、银片,FeCl3溶液11、已知反应X+Y= 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12、A、B、C都是金属,把A浸入C的硝酸盐溶液中,A的表面有C析出,A 与B和酸溶液组成原电池时,B为电池的负极。

分析化学二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二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 氯化钠B. 蔗糖C. 硫酸D. 氢氧化钠答案:B2. 标准状态下,1摩尔气体的体积是多少?A. 22.4 LB. 24.4 LC. 22.4 mLD. 24.4 mL答案:A3. 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该:A. 与滴定终点完全重合B. 与滴定终点部分重合C. 完全在滴定终点之前D. 完全在滴定终点之后答案:B4.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原子化器的作用是:A. 将样品转化为气态B. 将样品转化为液态C. 将样品转化为固态D. 将样品转化为离子态答案:A5.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色谱分离技术?A. 气相色谱B. 液相色谱C. 电泳D. 质谱答案:D6. 氧化还原滴定中,常用的标准溶液是:A. 硫酸B. 盐酸C. 高锰酸钾D. 氢氧化钠答案:C7. 以下哪种仪器不适用于测定溶液的pH值?A. pH计B. 滴定管C. 玻璃电极D. 离子选择性电极答案:B8.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A. g/molB. kg/molC. mol/gD. g/g答案:A9. 标准溶液的配制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操作是:A. 称量B. 溶解C. 稀释D. 所有以上答案:D10.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缓冲溶液?A. 醋酸-醋酸钠B. 柠檬酸-柠檬酸钠C. 硫酸铵-硫酸D. 碳酸钠-碳酸氢钠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在酸碱滴定中,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______。

答案:指示剂的变色2.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原子化器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火焰、石墨炉、氢化物发生器3. 色谱分离技术中,根据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色谱、______色谱和______色谱。

答案:气相、液相、离子交换4. 摩尔浓度的定义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______。

答案:摩尔数5. 标准溶液的配制过程中,需要使用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仪器。

化学必修二期中考试卷(附带答案和答题卷)

化学必修二期中考试卷(附带答案和答题卷)

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Mg:24 Al:27 S:32 Ca:40Fe:56 Cu:64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19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制出元素周期表B.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C.提出原子学说D.提出分子学说2.根据元素的核电荷数,不能确定的是()A.原子核内质子数B.原子核内中子数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原子核外电子数3.2007年中国发射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探测月球发现,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质量数为3的氦,它可以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

关于氦的该种同位素的说法不正确的()A.氦的该种同位素应表示为:B.该种氦原子比4He少1个中子C.该种氦原子聚变后可能产生一种质子数比氦的质子数更多的原子D.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多1个4.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标准的碳核素:614CC.氯化镁的电子式: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5.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Na2CO3+HCl=NaHCO3+NaClB.H2CO3=H2O+CO2↑C. Ca(ClO)2+CO2+H2O=CaCO3↓+2HClOD.2Na2O2+ 2CO2= 2Na2CO3+ O2↑6.针对节能减排课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如下方案,你认为不符合课题要求的是()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利用潮汐能发电C.大力建设火电厂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燃烧总是放热的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放热反应在反应发生时都不需要加热D.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8.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棒上不能产生气泡的是()9.下列事实中,不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是()A.高氯酸(HClO4)的酸性比硫酸强B.氯气比硫容易与氢气反应C.次氯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强D.氯化氢比硫化氢的热稳定性好10.人造地球卫星上使用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 + 2OH- - 2e-= ZnO + H2O,Ag2O + H2O + 2e-=2Ag + 2OH-。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附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附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附答案)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座位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第Ⅰ卷(选择题共7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06年1月1日,我省“苏北五市”决定全面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为发动机燃料,即在汽油中掺入一定比例的乙醇,以代替一部分汽油。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汽油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不会产生污染B.乙醇与汽油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成分相似C.乙醇汽油燃烧时,耗氧量高于等质量的汽油D.乙醇可通过淀粉转化制得,是一种可再生的燃料2.橡胶属于重要的工业原料。

它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弹性,但强度较差。

为了增加某些橡胶制品的强度,加工时往往需进行硫化处理,即将橡胶原料与硫磺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橡胶制品硫化程度越高,强度越大,弹性越差。

下列橡胶制品中,加工时硫化程度较高的是A.汽车外胎B.普通气球C.橡皮筋D.医用乳胶手套3.曾有人说“有机合成实际就是有机物中官能团的引入、转变”。

已知有机反应:a、酯化反应,b、取代反应,c、消去反应,d、加成反应,e、水解反应。

其中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官能团的反应正确组合是A.a、b、c B.d、e C.b、d、e D.b、c、d、e4.把等物质的量的Na2SO4、NaCl、AgNO3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经充分搅拌后,将所得溶液用石墨做电极进行电解,阳极生成的物质是:(已知:相同条件下,AgCl的溶解度小于AgSO4的溶解度)A.H2 B.Ag C.Cl2 D.O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B.能发生消去反应的物质一定是卤代烃C.CH3CH2CH2Br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共热,副产物可能有CH3CH2CH2OHD.乙基是溴乙烷的官能团6.蛋白质、糖类、油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大类营养物质。

高中化学必修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和解释)

高中化学必修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和解释)

高中化学必修二期中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N 14 O16 Na 23 Al 27 S32 Cl35.5 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是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倍受青睐。

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三号〞,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加快向产业化的目标迈进。

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原料来源广②易燃烧、热值高③储存方便④制备工艺廉价易行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 2. 已知:H 2(g)+F 2(g)2HF(g)+270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 的氢气和1L 的氟气吸收270kJ 热量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键能之和小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键能之和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能量 3.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 〕A 、H 2OB 、BF 3C 、PCl 5D 、SiCl 44. X 和Y 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 和Y 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 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 元素的原子半径。

X 、Y 、Z 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 〕A 、X >Y >ZB 、Y >X >ZC 、Z >X >YD 、Z >Y >X5. 已知一个32O N 分子质量为a 〔kg 〕,一个52O N 分子的质量为)(kg b ,若以氧原子质量的161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2N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A 、a b a b -+)(8 B 、a b a b -+)(16 C 、a b a b +-)(8 D 、ab a b +-)(166. 短周期元素X 和Y ,可组成化合物XY 3,当X 的原子序数为m 时,Y 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①4+m ②4-m ③8-m ④2+m ⑤6-m ⑥12+mA 、①②③B 、①④⑤⑥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⑥ 7. 在离子RO 3n-中,共有x 个核外电子,R 原子的质量数为A ,则R 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目是:〔 〕 A .A -x +n +48 B .A -x +n +24 C .A -x -n -24 D .A +x -n -248. 将4molA 气体和2mol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 〔g 〕+B 〔g 〕2C 〔g 〕。

初中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二及答案

初中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二及答案

初中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二及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总分100分。

答卷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Mg—24 Cl—35.5 Ca-40 K—39 Na—23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涂在括号内。

【】1、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B.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C.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D.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2、化学合成材料对造福人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下列物质属于合成材料制品的是A.纯棉内衣B.不锈钢防护罩C.日常塑料制品D.陶瓷罐【】3、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的是A B C D【】4、实验室的药品和仪器分类存放,以下是四个药品橱所存放的药品。

实验室购进一批铁片,应存放于A.甲橱B.乙橱C.丙橱D.丁橱【】5、人体缺少钙、铁等元素会影响身体健康。

下列补充化学元素的做法错误的是A.大量服用含碘药物预防甲状腺肿大B.使用铁制炊具防治缺铁性贫血C.进食牛奶、豆制品等富钙食物预防幼儿佝偻病D.食用牡蛎等含锌海产品防治因缺锌引起的食欲不振、发育不良【】6、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在该温度下将4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A.40.0g B.31.6g C.131.6g D.140.0 g【】7、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盐酸硫酸氯化钠碳酸钠镁带铜片【】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C.碱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碱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9、下图是物质E和G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外两种物质L和M的微观示意图,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E分子由3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B.G物质和M物质都是单质C.L、M两物质中一共含有氢、氮、氯三种元素D.M物质是由HCl分子构成的【】1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分析化学期中考试题(答案)

分析化学期中考试题(答案)
A 9.0;B 10.0;C 11.0;D 9.5
13、0.02mol·L-1某一元弱酸能被相同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直接准确滴定,则Ka应符合的条件为…………………………………………………………………(A)。
AKa≥10-6;BKa≥10-8;CKb≥10-6;DKb≥10-8
14、下列物质属于两性物质的是………………………………………………(D)。
(1)NH4Ac(2)NH4H2PO4
解:(1)MBE: [NH3]+[NH4+]=C(1分)
[HAc]+[Ac-]=C(1分)
PBE: [H+]+[HAc]=[OH-]+[NH3](1分)
(2)MBE: [NH3]+[NH4+]=C(1分)
[H3PO4]+ [H2PO4-]+ [HPO42-]+ [PO43-]=C(1分)
故 (2分)
pH=2.64(0.5分)
(3) SP时,溶液的pH由A-解离所决定:
(1分)
(1分)
∵ (0.5分)
∴[OH-]SP= (2分)
pOHSP=5.57 pHSP=8.43(0.5分)
1、根据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每小题2分,共4分)
(1)0.0325×5.108×60.05÷139.8=?
解:原式= 0.0325 ×5.11×60.0 ÷140= 0.0712
(2)25.0123+23.75+3.40874=?
解:原式=25.01+ 23.75 + 3.41=52.17
A化学计量点;B滴定误差;C滴定终点;D滴定分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大学2011至2012学年上学期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分析化学(2)》期中考试(闭卷)试卷A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任课教师:_________专业学号姓名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请把答案填写在下表中)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 B D A C B A A D C B D C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 B C C A A D B D D C B1.光谱分析法通常可以获得其它分析方法不能获得的__________。

A.组成信息B.原子或分子的结构信息C. 化合物的存在形态信息D.化合物的极性大小信息2.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

A.原子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B.原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C.原子内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D.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3.原子发射光谱中,激发光源的作用是______。

A. 使样品干燥和蒸发B.使样品原子化C.使气态的基态原子激发D.包括A、B、C三种作用4. 在原子发射光谱的光源中,激发温度最高的光源是_______。

A. 高压火花B.直流电弧 C. 交流电弧D.ICP5.ICP光源高温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

A. 气体燃烧B.电极放电C.气体放电D.电火花6.采用摄谱法进行原子发射光谱的定性分析时通常使用的标准光谱是_________。

A. 铜谱B.铁谱 C. 碳谱D.氢谱7.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原子化器的作用是。

A:使样品中待测元素转化为气态的基态原子;B:使样品中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态原子;C:使样品中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D:使样品中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

8.关于多普勒变宽的影响因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随温度升高而增加B.随温度升高而下降C.随待测原子的摩尔质量增大而增大D.随压力增大而减小9.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半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_。

A.阴极材料B.阳极材料C.内充气体D.灯电流10.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消除物理干扰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

A.加入稀释剂B.加入保护剂C.采用标准加入法定量D.加入释放剂1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检测器是_________。

A.光电池 B. 光电倍增管 C. 光电管 D. 感光板12.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对于易形成熔点较高氧化物的元素,可以选用的火焰是____ 。

A.化学计量火焰B.贫燃火焰C.电火花D.富燃火焰13. 不能采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物质是______。

A.碱金属和碱土金属B.过渡金属C.有机物和大部分的非金属元素D.稀土元素14、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塞曼效应可用来消除______。

A:物理干扰;B:背景干扰;C:化学干扰;D:电离干扰15.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试样中的钾元素含量, 通常需加入适量的钠盐, 这里钠盐被称为__________。

A.释放剂B.消电离剂 C. 缓冲剂D.保护剂16. 丙酮分子在220nm处产生的弱吸收带(ε< 100)是因为下列那种跃迁的结果________。

A.σ-σ* B.π-π* C.n-π* D.n-σ*17.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其原因是_________。

A.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B. 分子中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C.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伴随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D. 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18. 在下列化合物中,能在近紫外光区产生两个吸收带的是_______。

A.丙烯醛B.丙烯 C. 1,3-丁二烯D.丁烯19. 在一定波长处,用2.0cm吸收池测得某试液的百分透光率为60%,若改用3.0cm吸收池时,该试液的透光率为________。

A.0.46 B.0.11 C. 0.22 D.0.920. 某化合物在正己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29nm,在水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08nm,则该吸收峰的跃迁类型属于。

A.σ-σ* B.n-σ* C.π-π* D.n-π*21.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

A.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B.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C. 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D.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22. 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ε值很大,则表明________。

A.该物质的浓度很高B.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能力很强C. 测定该物质的准确度很高 D .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很高23. 下列电磁辐射的性质不属于其波的性质的是________。

A .频率B .波数C .衍射D .能量24. 下列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中,最大吸收波长最大的是。

A .B .C .D .25. 内标元素必须符合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A .必须是基体元素中含量最大的B .必须与待测元素具有相近的蒸发特性C .必须与待测元素具有相同的电离位D .必须与待测元素具有相同的激发电位二、判断题(每小题0.5分,共5分。

答案填在下表中,对的打“√”,错的打“X”)12345678910×√××√√×√×√( )1.待测组分能被仪器检出的最低量为仪器的灵敏度。

()2.根据玻耳兹曼分布定律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原子化过程时,所有激发能级上的原子数之和相对于基态原子总数来说很少。

()3.在紫外光谱中,发色团指的是有颜色并在近紫外和可见区域有特征吸收的基团。

( )4.原子吸收光谱是由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的。

( )5.极性溶剂一般使吸收带发生红移,使吸收带发生蓝移。

( )6. 由第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所产生的谱线,通常也是最灵敏线、最后线。

( )7.自吸现象是由于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失去能量所造成的。

()8.AAS 和AFS 的仪器构成相当,都属原子光谱,但后者必须将光源或检测器置于与主光路垂直的位置。

( )9.光栅的分辨率仅取决于光栅的刻线宽度。

()10. 光谱线的强度与跃迁能级的能量差、高能级上的原子总数及跃迁概率有关。

三、填空题(每个填空为1分,共26分)1、钠的一条谱线(在真空中波长为589nm)在折射率为1.2的介质中传播时的频率为 5.09×1014Hz ,波长为 491nm ,速度为2. 50×108m·s -1CH 3OCH 3OCH 3OCH 2O。

2、一般说来,反式异构体的λmax比顺式异构体的λmax要大,是因为反式异构体的共轭程度大,而顺式异构体由于邻近原子的空间位阻作用导致共轭程度减小。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在紫外光区测定时,常使用的光源是D灯(H灯),单色器和比色皿材料为石英;在可见光区测定时,常使用的光源是钨灯,单色器和比色皿材料为玻璃。

4、原子发射光谱的定量依据是塞伯-罗马金公式,其数学表达式是;lg+=lgI lgcba 式中a是与试样的组成、蒸发等有关的常数,b是与谱线自吸有关的常数,当b=0时,表示谱线不存在自吸;b越大,说明谱线自吸越严重。

5、电热原子化器(石墨炉原子化器)在使用时,为了防止样品与石墨管氧化,要不断通入惰性气体(Ar气)。

电热原子化器的原子化测定过程可以分为干燥、灰化(蒸发)、原子化和净化四个阶段。

6、在进行定性分析时,单色器的狭缝宽度宜小;原因是减少谱线间的重叠干扰;在进行定量分析时,单色器的狭缝宽度宜大;原因是提高谱线强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写出镁的基态(3 S2)和第一激发态(3 S1P1)的光谱项符号,并由此判断镁的价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能产生多少条明显的吸收线。

解:电子处于3 S2时:n=3, L=0, S=0, J=0.。

光谱项为:31S0;电子处于3 S1P1时:n=3, L=1, S=0, J=0, 1, 2.。

光谱项为:31P1、33P0、33P1、33P2。

根据光谱选择定则,共振跃迁产生的光谱线为31S0—31P1,其他是禁止的。

2、为什么要以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进行原子吸收分析?积分吸收的测定,对光源发出的谱线有何要求?为什么空心阴极灯能满足这些要求。

3、简述什么叫偏离朗伯-比尔定律和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4、从原理和仪器结构上比较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的异同点。

答:(1) 原子吸收光谱是基于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对特征谱线产生吸收从而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其仪器结构中包括一个锐线光源和一个原子化器。

(2) 原子发射光谱是基于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由激发态返回基态时辐射的特征谱线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其仪器结构中没有锐线光源,只有一个提供原子化和激发能的原子化器(光源)。

五、计算题( 本大题共3 小题,共20分)1、用波长为213.8nm,质量浓度为0.010mg.mL-1的锌标准溶液和空白溶液交替连续测定10次,用记录仪记录的格数如下。

计算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锌元素的检出限。

(本小题5分)序号12345678910记录仪格数13.513.014.814.814.514.014.014.814.014.2解:求出噪声的标准偏差为s=0.597, 吸光度的平均值为14.16,代入检测限的表达式得: m×3s/A=0.010 ×3×0.597/14.16= 0.0013mg.mL-12、某催眠药物浓度为1.0⨯10-3 mol/L ,用1cm 比色皿,在270nm 处测得吸光度为0.400,在345nm 处测得吸光度为0.010。

已证明此药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浓度为1.0⨯10-4 mol/L ,用1cm 比色皿,在270nm 处测得吸光度为0.00,在345nm 处测得吸光度为0.460。

现取用此药人的尿液10.0mL ,稀释至100mL ,同样条件下在270nm 处测得吸光度为0.325,在345nm 处,测得吸光度为0.720。

试求尿样中代谢产物的浓度(设空白尿样在270nm 及345nm 处无吸收)(本小题10分)。

解:因为:;232701000.4100.1400.0⨯=⨯==-C A 药ε10100.10100.03345=⨯==-C A 药ε; 0270==CA代ε343451060.4100.1460.0⨯=⨯==-C A 代ε所以:325.00270270270270=+=+=药药代药C A A A ε720.0345345345345345=+=+=代代药药代药C C A A A εε得C 药 = 8.12⨯10-4 mol/L ; C 代 = 1.55⨯10-4 mol/L所以尿样中代谢产物的浓度为:1.55⨯10-4⨯10=1.55⨯10-3 mol/L3、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试样中的微量Si ,硅空心阴极灯发射出三条较强的谱线251.43nm 、251.61nm 、251.92nm ,初步实验时,当Si 的浓度为5.0mg/L 时,三条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044、0.44和0.022,选择哪一条谱线作为分析线为宜?当仪器的倒线色散率为D -1为2nm/mm 时,应该选用多大的狭缝宽度?在该狭缝下,单色器的光谱通带为多少?(本小题5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