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潞安矿区典型井田地质构造与煤系地层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五阳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五阳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五阳煤矿南峰扩区位于襄垣县境内,潞安矿区北中部,五阳井田西部,东以淤泥河保安煤柱为界,南至王文山北断层,北以小黄庄断层为界,西至经线38403800线与南峰井田深部相连,南北长约4.0㎞,东西宽长约7.0㎞,面积为28.0 k㎡。

五阳矿井交通便利,太焦铁路贯穿全区,南经新乡与京广、陇海线相连,北至太原可达石大线及同蒲线,距襄垣车站3.5㎞,五阳车站2.5㎞.208国道经扩区西约2㎞处自北而南经过,榆黄公路横跨井田东部,东有邯长公路,南有长临公路,区内交通可谓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附:交通位置图1-1-1二、地形地势五阳井田地处襄垣盆地的东南部,属黄土丘陵地带,地形起伏较缓,呈西高东低之趋势,黄土冲沟及河流阶地发育。

全区广为第四系黄土所覆盖,靠近漳河两岸零星地段出露有石盒子地层,区内最高点位于西北部,标高为939.6m,最低点位于西漳河与淤泥河交汇处,标高为865.3m,高差74.3m.三、河流、湖泊等分布情况区内发育主要河流为西浊漳河,西浊漳河自西向东流经扩区北部,河床开阔,阶地发育,常年流水,为区内最大河流,该河流经付村村东时形成一约400m×500m的小型水库,八五年测得其流量为0.680m3/s.区内另一条河流为淤泥河,系浊漳河支流,自南而北流经本区,在东李村汇入浊漳河,流量较小,为季节性河流,八一年十月测定流量为360 m3/h.四、气象及地震情况本区属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根据襄垣县气象资料统计: 年最大降水量为826.6㎜(71年),年最小降水量为279.8 ㎜ (50年),年蒸发量为1648.2㎜.雨季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最高温度38.1℃,冬季最低温度-29.1℃,年平均温度9℃,最冷月平均温度-8℃.冰冻期多在十月末开始, 次年四月开始解冻,冻土平均厚度0.55m,年主要风向为南风,最大风速:200000五阳井田南峰扩区交通位置图20m/s,年平均风速2m/s.根据山西省(78)省震字第29号文, 襄垣县地震烈度为6℃.五、煤田开发历史五阳煤矿兴建于1956年,1963年投产,后经扩建到1985年时,设计生产能力为150 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已达到220万吨/年。

煤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分析

煤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分析

102 /矿业装备 MINING EQUIPMENT煤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分析□ 张 超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五阳煤矿 山西长治 0462051 煤矿地质构造类型1.1 断层构造地壳运动过程中会出现纵向的大幅度位移,位移过后即形成断层构造。

断层构造较为明显的地表形态是地堑和地垒,而两者的判断也有其固定的依据,断层上升区域形成的地形被称之为地垒,当地垒占地面积和体积超过一定范围时,将会给煤矿开采工作带来较大的负担,影响后续工作顺利开展。

而随着地壳运动下降形成的断层则被称之为地堑,该区域的地壳相对较薄,因而地下承压水等会沿着地表缝隙发育,形成湖泊等地貌,该类地貌的存在将会严重影响煤矿开采质量,导致矿井中出现突水等问题,影响工作人员和设备安全。

地堑和地垒分布于煤矿开采区域都会增加煤矿开采难度,同时其发育变化将会增加采煤的安全负担,研究人员要加强对地壳中不同作用力及其作用表现的重视,明确其走向差异和一定时间内的发育规律,制定合理的煤矿开采战略。

1.2 褶皱构造褶皱也是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随着地壳相互挤压,中间凸起的区域称之为背斜,而中间凹陷的区域称之为向斜,这两类构造中形成的资源也会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背斜中会存储着大量的煤炭和石油,而受其地表特征的影响,向斜中一般会分布大量的水资源。

在外力作用,特别是风化作用等的影响下,向斜和背斜的对外呈现形态也会发生变化,需要研究人员加强重视四。

煤炭开采时受背斜的影响相对较小,受向斜中储水本文主要围绕煤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展开研究,通过对常见的断层构造、褶皱构造和劈理构造进行分析,探究其各自的发育规律和发育过程中的不同表现,综合其对煤矿生产造成的影响来调整煤矿生产方式,保证煤矿开采工作以更为安全高效的方式进行,提高煤矿综合效益。

构造等的影响较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开展,褶皱在挤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碎石和裂缝,该区域的岩层稳定性相对较低,安全系数也随之降低。

研究人员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应当结合褶皱发育规律,通过建模等方式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出合理预测并制定预防性措施,提高其整体工作效率,保障施工安全开展,降低施工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矿区周边相关资源的开采效率。

地质构造在煤矿开采中的重要性

地质构造在煤矿开采中的重要性

273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煤炭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煤炭开采的过程当中,地质构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煤炭开采工作的有序进行。

为了保障煤炭开采工作安全、有序进行,必须要掌握可靠的地质勘测资料,在这种情况下,认真做好地质构造勘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煤矿开采特点概述众所周知,煤矿开采工作大多是在野外以及井下进行的,不仅难度较高,而且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管理人员就要认真做好地质构造勘测工作,并对其展开有效的分析,为煤矿开采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以此来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生命安全。

不仅如此,在煤矿开采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空间、照明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地质信息资料收集、分析方法的不同,也会导致地质勘测结果出现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在地质构造分析额过程当中,就必须要确保资料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为接下来的开采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还要认真做好对煤矿地区全范围的勘测工作,准确掌握采煤位置以及周边位置的地质构造,然后结合实际情况下合理的确定采煤方案及方法,促进煤矿开采效率的提升。

2 地质构造对煤矿开采的影响分析2.1 在煤矿开采中地质构造对瓦斯事故的影响众所周知,虽然我国国土辽阔,煤矿资源众多,但是地质条件却非常复杂。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当中,极易导致瓦斯事故的发生,进而威胁到员工的生命安全。

在煤炭中,含有不定量的瓦斯,其含量和地质构造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地质构造变化会导致瓦斯含量的变化。

不仅如此,在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也是影响瓦斯事故发生率的重要因素,在一些构造非常复杂并且断层较多的地段,由于受到更大的外界压力,那么瓦斯事故的发生几率也就更高。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煤层构造也就更加的复杂,其瓦斯含量也就更多,因此在在煤矿开采的过程当中,就必须要认真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现阶段,随着对地质构造的深入分析,利用板块构造和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等理论,能够有效防范在煤矿开采的过程当中瓦斯事故的发生概率。

山西潞安矿区典型井田地质构造与煤系地层特征分析

山西潞安矿区典型井田地质构造与煤系地层特征分析

表 2断层特征及查明程度一览表
名称 断层 性质 产状 最 大 延展 查 明 落差f m ) 长度( k n i ) 程度 1 3 查明
二 岗山北 走向 : N 6 0 。 E ; 倾 向: N W; 正断层 正断层 倾角 4 0 0
: < 7 0。 一8 0 。
1 2 - 2
3 。 一 7 。
查明
走 向北端北东东 向; 鲍店 向斜 向斜 中上段近南北 向; 1 2 断层南部北 东向。
3 。 一 5 。
查明
走 向北端北东东 向; 西翼倾角 3  ̄ 苏村背斜 背斜 中上段北北东 向; ] I 2 5 。 查明 5 东翼倾角 5  ̄ 南端北东 向 9 。
炭系 、 二迭系 , 中生界三迭系 , 新生界第三 系 、 第 四系。 2. 典 型井田区域构造与地层特征分析 2 . 1 井 田 构 造 该 井 田总体 为北北东 ~ 北 东东走向 、 向西倾 斜 , 倾角 4 度 左右的单 斜构造 , 但波状起伏普遍发 育, 并伴有 宽缓 褶曲 , 致使局部地层倾角达 8 度 以上 , 断层附近达 2 5 度左右 。
西魏 走向 : N 7 5 。 E ; 倾 向: S S E ; 正断层 正断层 倾角 1 2 5
: < 7 0。 一 8 0 。

查明
藕泽 正断层 走向 : N 5 2 。 E ; 倾向: s E ; 正断层 倾角 : < 7 0 。
安 昌 走向: N5 6 。 E; 倾向: S E ; 正断层 正断层 倾角
科技信息
山 西潞安矿区典型井 田地质构造与煤 系地层特征分析
山西省 煤炭 地质 1 1 4 勘查院 张 璐
[ 摘 要] 本文在 明晰 了区域地质构 造和地层特征 的基础上 , 对山西潞安矿 区典型井 田的地 质构造和煤 系地层及岩性 特征 进行 了分 析, 查 明了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 系 上统 太原组是该井田内煤层 的主要赋存区段 , 为今后该 井田煤炭 资源的开发提供 了 地质依据 。 [ 关键词 ] 煤田 地质 构造 地层 1 . 山西潞安矿 区区域构造 与地 层特征 分析 1 . 1 构造特征 山西 省潞 安矿区位于华北断块 区吕梁一 太行断块沁水块坳 东部次 f 2 ) 断裂 井 田内共发现 5 条断距大 于 3 0 m的断 裂 、 均为正断层 , 其 特征见表

潞安井田某矿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方法

潞安井田某矿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方法

潞安井田某矿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方法作者:董宁波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2期摘要:在矿井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影响井巷施工和煤层开采的工程地质问题。

通过运用工程地质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煤层顶底板岩层的工程地质条件,选取合理评价指标,利用煤田勘探资料对煤层顶底板稳定性进行较为简便的定性评价,对煤矿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岩石力学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面岩体结构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2-018-01概述:在矿井施工建设过程中,井下巷道常常会因为地质条件变化发生开裂、片帮、冒顶、底板膨胀等工程地质问题;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煤层顶板也存在垮落、周期来压、冲击地压等工程地质问题。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有很多事故都于工程地质问题相关,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可以通过运用工程地质学理论分析煤层所在地层的工程地质条件来评价。

影响煤层顶底板稳定性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很多地质因素有关,通过对煤层顶底板岩体的各种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包括区域地质条件、地质构造特征、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岩体的结构特征等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评价煤层顶底板岩体的工程地质稳定性。

运用综合分析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稳定性的研究方法对潞安矿区某矿主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评价稳定性。

1. 井田所在区域地质条件潞安井田位于华北断块区吕梁~太行断块沁水块坳东部次级构造单元沾尚~武乡~阳城北北东向褶带中段,晋获断裂带西侧,某矿井田位于新裂陷西北部。

2. 井田地质构造特征井田内主要构造为一系列向斜、背斜交替发育,轴向均为近南北向。

向斜西翼地层倾角和缓,东翼地层受到自东向西水平挤压倾角较大,地层倾角大。

背斜东西翼地层倾角和缓。

该井田进行的三维地震勘探,揭示了井田内有少量断距大于20m有走向北北东的断层。

3. 含煤地层岩石工程地质性质3.1井田含煤地层情况本区主采煤层所在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地层岩石主要为灰白色、灰色中细粒石英砂岩,灰色、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为陆相沉积,产丰富的植物化石,与下伏的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潞安松软低压低渗煤储层特征研究

潞安松软低压低渗煤储层特征研究

潞安松软低压低渗煤储层特征研究王伟林【摘要】文章以潞安矿区3号煤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屯留井田为研究基地,针对潞安矿区3号煤层的瓦斯地质特征,综合国内外在压裂技术与工艺研究方面的各项成果,结合潞安矿区煤层气生产井的生产特性,探寻出一套针对潞安特殊地质条件的开发技术与工艺模式,提高瓦斯抽采产量,形成了潞安矿区瓦斯地面开发较为完善和有效的技术体系.【期刊名称】《煤》【年(卷),期】2015(024)001【总页数】5页(P11-15)【关键词】煤层气;渗透率;低渗低压;压裂增透【作者】王伟林【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北京100083;潞安集团技术中心,山西长治0462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随着采深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增大,潞安矿区的瓦斯灾害日趋严重。

治理瓦斯的根本技术措施是抽采瓦斯。

但是,因潞安矿区特殊的低渗、松软煤层特征,瓦斯地面开发受到了严重制约,钻井、压裂和排采等工艺技术一直难以突破,单井产量低、整体开发难度大。

2005年至2008年,潞安集团在屯留井田完成了山西组3号煤层54口井的钻井和24口井的排采试验,其中包括1口试验水平井。

参数试井和20口直井压裂和排采试验表明,屯留井田山西组3号煤层具有低压低渗特征,为进一步诊断和评价屯留井田3号煤储层特征,研究人员使用储层测试系统对屯留井田南采区6口井进行了渗透率测试和煤样渗透率压裂液伤害性试验。

试井区位于屯留井田南部,地质构造特征由40口煤层气直井钻探成果所确定。

区内地层主体走向近于南北,倾向西。

主要构造特征为走向近于南北向的褶皱,由位于东部的余吾向斜和位于西部的余吾背斜所组成,断层构造不发育。

按照构造位置布井,有助于认识地质构造对储层性质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6口井的布置如下:余吾向斜轴部布置1口井(LA-025),在主体构造余吾背斜上布置4口井,由北向南分别是LA-033、LA-041、LA-044和LA-047。

山西潞安漳村扩区煤层气地质特征研究

山西潞安漳村扩区煤层气地质特征研究
Ab s t r a c t : Ba s e d o n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u r v e y d a t a , s t u d i e s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o a l b e d me t h a n e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s h a f t a r e a i n e x p a n d i n g a r e a o f Z h a n g c u n ,a n d e v a l u a t e s t h e e x p l o i t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o f t h e e x p a n d i n g
J U Ha i - o u
( 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C o a l Ge o l o g y 1 1 4 P r o s p e c t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 Ch a n g z h i 0 4 6 0 1 1 , S h a n x i , C h i n a )
2 0 1 4年第 3 期
( 总第 1 0 2 期)
E N E R G Y A N D E N E R G Y C O N S E R V A T 1 0 N
; 夏占

2 0 1 4年 3月
能源 研 究
山西潞 安漳村 扩区煤层气 地质特征研 究
琚 海 鸥

山西潞安五阳煤矿五井的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毕业论文

山西潞安五阳煤矿五井的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毕业论文

潞安五阳煤矿五井的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毕业论文目录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第一节井田概况 (1)第二节地质特征 (3)第二章井田境界及储量 (17)第一节井田境界 (17)第二节埋藏储量 (18)第三节各种煤柱的尺寸和计算方法 (21)第三章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3)第一节工作制度 (23)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3)第四章井田开拓 (27)第一节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 (27)第二节矿井开拓方式的确定 (28)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 (44)第一节井筒 (44)第二节井底车场 (52)第三节主要开拓巷道 (56)第六章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 (60)第一节煤层地质特性 (60)第二节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 (62)第三节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69)第四节带区车场设计 (73)第五节建井工期与采掘计划 (76)第七章矿井提升 (85)第一节概述 (85)第二节主井提升 (85)第三节副井提升 (92)第八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97)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97)第二节采区及全矿所需风量 (99)第三节扇风机选型 (102)第四节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110)结束语 (133)参考文献 (134)致谢词 (136)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五阳煤矿位于襄垣县境,潞安矿区北中部,东以淤泥河保安煤柱为界,南至王北断层,北以小黄庄断层为界,西至经线38403800线,南北长约4.0㎞,东西宽长约7.0㎞,面积为25.0 k㎡。

五阳矿井交通便利,太焦铁路贯穿全区,南经与京广、陇海线相连,北至可达石大线及同蒲线,距襄垣车站3.5㎞,五阳车站2.5㎞.208国道经扩区西约2㎞处自北而南经过,榆黄公路横跨井田东部,东有邯长公路,南有长临公路,区交通可谓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见交通位置图1-1-1。

二、地质地形五阳井田地处襄垣盆地的东南部,属黄土丘陵地带,地形起伏较缓,呈西高东低之趋势,黄土冲沟及河流阶地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端北东向。
西翼倾角 3°-5° 东翼倾角 5°-9°
查明
苏村向斜 向斜 走向呈反“S”型
1.3
西翼倾角 5°-9° 东翼倾角 4°-6°
查明
官庄背斜 背斜 走向呈“S”型
7
3°-5°
查明
官庄背斜 背斜 轴向呈“S”型
5
两翼地层倾角 2-8°
查明
呈寺背斜 背斜
走向北东向; 延伸呈反“S”型。
12.5
组、石千峰组,三迭系下统刘家沟组,第三系及第四系。依据钻孔资料,
将区内地层中主要岩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2.2.1 奥陶系(O)
(1)中统上马家沟组(O2s):主要由中厚层状石灰岩、泥灰岩、角砾状
泥灰岩、薄层状白云质灰岩组成。最大厚度为 39.70m。
(2)中统峰峰组(O2f):为煤系地层基底,厚度 170.78-209.34m,平均
科技信息
山西潞安矿区典型井田地质构造与煤系地层特征分析
山西省煤炭地质 114 勘查院 张 璐
[摘 要]本文在明晰了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的基础上,对山西潞安矿区典型井田的地质构造和煤系地层及岩性特征进行了分 析,查明了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是该井田内煤层的主要赋存区段,为今后该井田煤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关键词]煤田 地质构造 地层
厚 197.00-212.60m,平均 205.18m,主要由紫红色泥岩与黄绿色、砖红色
砂岩组成。
2.2.4 三迭系(T)
下统刘家沟组(T1L):本井田内最大揭露厚度 260.65m,西南部局部
出露,主要由浅棕红、浅红色粉砂岩夹紫红色泥岩组成。与下伏石千峰
组呈整合接触。
(下转第 443 页)
图 6 刷棒座自由式焊接后的受力变形图 M= σsFsy’ C=M(/ EJ)=0.87×10-6ql×y’/J=0.87×10-6×49698×1.5/(6×3) =3.6×10-(3 1/cm) 式中: C——板条弯曲的曲率(1/cm) ql ——焊接线能量(J/cm) J——板条横截面惯性距(cm4) y’——焊缝中点到板条形心轴的偏心距(cm) 由于该构件只有单侧部分长度上有焊缝,只在有焊缝的这一段长 度上产生弯曲,假定每段焊缝冷却下来后的曲率是保持不变的,在冷却 后,E 点的位移为自身焊接点的位移加上 A、B、C、D 点相对垂直位移之 后,而且越往后位移量越大。构件的变形曲线成一个渐开型的曲线,焊 接最大挠度不在中心,而在中心偏左位置(见图 7)。
1.山西潞安矿区区域构造与地层特征分析 1.1 构造特征 山西省潞安矿区位于华北断块区吕梁—太行断块沁水块坳东部次 级构造单元沾尚—武乡—阳城北北东向褶带中段,其主体部分为新生 代叠加长治新裂陷。 晋东南区在燕山构造运动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构造形式,见 图 1。燕山运动早期以大型开阔褶皱为主,如太行山复式背斜隆起;燕 山运动中期,以北北东向构造形成的主要时期,如晋-获褶断带;燕山晚 期-喜山期,以改造先期变形为主,其构造类型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
125
7 查明
藕泽 正断层
正断层
走向:N52°E;倾向:SE; 倾角:<70°
94
4.5 查明
安昌 正断层
正断层
走向:N56°E;倾向:SE; 倾角:<70°-80°
180
14 查明
图 1 山西潞安矿区构造纲要图 1.2 区域地层特征 本区域地层区划属于华北地层区山西地层分区长治小区。地层出 露由东向西,由老到新为: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 炭系、二迭系,中生界三迭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2.典型井田区域构造与地层特征分析 2.1 井田构造 该井田总体为北北东~北东东走向、向西倾斜,倾角 4 度左右的单 斜构造,但波状起伏普遍发育,并伴有宽缓褶曲,致使局部地层倾角达 8 度以上,断层附近达 25 度左右。 (1)褶曲 井田内的褶曲发育有两组,一组为北东东向,另一组为北北东向, 各褶皱特征见表 1。
194.69m。按岩性特征可以分为上下两段:下段(O2f1):厚 74.14-108.30m,
平均 95.86m,为白云质泥灰岩,含大量薄层纤维状石膏;上段(O2f2):厚
96.61-101.04m,平均 98.83m,为石灰岩、泥灰岩、泥质灰岩。
2.2.2 石炭系(C)
(1) 中 统 本 溪 组 (C2b):与 下 伏 峰 峰 组 呈 平 行 不 整 合 接 触 。 厚
2.2.3 二迭系(P)
(1) 下 统 山 西 组(P1S):是 井 田 内 主 要 含 煤 地 层 之 一 ,厚
45.45-70.59m,平均 58.15m,由灰色砂岩、粉砂岩组成,位于本组的 3 号
煤层,为全井田稳定可采。
(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K8砂岩底至 K10砂岩底,与下伏山西组呈整
4.98-31.00m,平均 13.00m,厚度变化较大,为浅灰色-灰色铝质泥岩、深
灰色泥岩、砂质泥岩。
(2)上统太原组(C3t):K1砂岩底至 K7砂岩底,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
触 ,为 井 田 内 主 要 含 煤 地 层 之 一 ,厚 86.26-133.37m,平 均 厚 度
107.11m。厚度变化不大,由深灰色石灰岩及煤层组成。
表 1 褶曲特征及查明程度一览表
名称 类型
产状
长度 (km)
两翼倾角°
查明 程度
呈“S”型弯曲; 东任庄背斜 背斜 北端北东东向; 12.2
南端北北东向。
3°-7°
查明
走向北端北东东向; 鲍店向斜 向斜 中上段近南北向; 12
断层南部北东向。
3°-5°
查明
苏村背斜
走向北端北东东向; 背斜 中上段北北东向; 12.5
(2)断裂 井田内共发现 5 条断距大于 30m 的断裂、均为正断层,其特征见表 2。
表 2 断层特征及查明程度一览表
名称
断层 性质
产状
最大 延展 查明 落差(m) 长度(km) 程度
二岗山北 正断层
正断层
走向:N60°E;倾向:NW; 倾角:<70°-80°
400
13 查明
西魏 正断层
正断层
走向:N75°E;倾向:SSE; 倾角:<70°-80°
合接触。厚 40.82m-79.68m,平均 61.37m,由浅灰绿色泥岩、灰白色中细
粒砂岩组成。
(3)上统上石盒子组(P2s):K10砂岩底至 K14砂岩底,与下伏下石盒子组
呈整合接触,平均厚 486.86m,由黄色、黄绿色等杂色泥岩、粉砂岩等组
以 K14 砂岩与下伏上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
4°-12°
查明
西史向斜 向斜 走向北东东向
8.5
——
查明
东史背斜 背斜 走向北东东向
7
3°-7°
查明
中华 正断层
正断层
走向:N56°E;倾向:NW; 倾角:<80°
185
13 查明
2.2 井田地层特征
井田内地层由老到新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峰峰组,石炭系中
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迭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