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一讲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及土地制度的演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及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及土地制度的演变【知识梳理】一、农耕方式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农业的起源)(1)起源:距今约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农耕逐渐取代采集(2)农作物:北方旱地(黄河流域)——粟、麦;南方水田(长江流域)——水稻(3)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4)生产工具:石斧、石铲、石镰、木耒、骨耜等(5)特点:①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②生产力水平低下;③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6)影响:①使人们生活开始走向定居;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演变(1)形成:春秋时期(2)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小农经济(规模),自然经济(属性)。

(3)生产工具的发展①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使用直辕犁)。

②汉朝:发明犁壁、藕犁(直辕犁);铁犁牛耕广泛推广,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③隋唐:长江下游出现曲辕犁(江东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步犁就是使用畜力的曲辕犁)(2)耕作方式的发展①商周:集体农耕(即千耦其耘或十千维耦;工具太简陋,单个家庭难以完成稼穑)。

②春秋战国:出现个体农耕(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延续到三大改造时期。

(3)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①春秋:芍陂(楚国,淮河流域)②战国:都江堰(秦,长江流域)、郑国渠(秦,黄河流域)③秦朝:灵渠(解决军粮运输问题,广西,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④汉朝:a.汉武帝时修建了漕渠、白渠及大规模治理黄河;b.东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c.西域(今新疆)修建了具有地方色彩的坎儿井。

⑤灌溉工具:三国时曹魏的马钧改制的翻车(人力);唐朝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水力)。

二、小农经济1.出现:春秋时期2.形式:自耕农经济(主体);佃农经济;均田农户经济。

(中等及以上的地主自留土地的生产属于小规模集体生产;小地主生产也属于小农经济)3.条件: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推广使用,根本原因);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课件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课件

五谷
你知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五谷丰收”中的 “五谷”指的是什么吗?“六畜兴盛”中的“六畜” 指什么?十二生肖的显现反应了怎样的农业现象?
五谷
稻(大米) 麦(小麦)
黍(黄米)
稷(粟,小米) 菽(豆类)
六畜:






十二生肖:


虎兔


马羊

鸡狗

第一课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C.形状:
西周时期,耕地沟洫纵横,形同井字。
(二)奴隶社会: ——井田制(夏商周时期)
②性质: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③实质、特点: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④公田与私田
合作探究:请结合课本摸索,奴隶社会的公田和私田有什么不同点?
项目
公田
私田
来源 周王分赐给诸侯的土地,即井田 私人在公田周围首创的土地;
这是在河姆渡遗址发觉的已经炭 化了的稻谷。它说明河姆渡人已 经学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 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半坡遗址出土的窑穴和陶罐中发 觉了大量炭化了的粟和菜子。它 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农 业和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青铜农具


①农具: 商周时期,显现青铜农具,少量使用
②不足: 贵,少量使用
(二)奴隶社会: ——井田制(夏商周时期)
摸索与讨论:什么是井田制?试分析其性质和实质是什么?
① 概念:
A.所有制关系: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把土地分赐给卿大夫, 受田者对土地有使用权,无权转让与买卖,需向国王缴纳贡赋。
B.劳动方式和产品分配:
诸侯、卿大夫逼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榨取他们劳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 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考点清单]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1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地域特色:北方以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

3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生产工具的进步⎩⎪⎨⎪⎧刀耕火种:最初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工具。

铁犁牛耕⎩⎪⎨⎪⎧①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

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③唐代发明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灌溉工具:如翻车、筒车等。

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有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西汉 也建成了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2治理黄河: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3特色水利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

4.耕作方式的进步⎩⎪⎨⎪⎧大规模简单协作:商周时期,生产力落后,多采用此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个体农耕⎩⎪⎨⎪⎧ ①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②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影响:调动了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生活比较稳定;分工 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整体把握古代中国农业易混易错 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特征,但是这里的“足”并不是“富足”的意思,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史论共识(1)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古代中国的农业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以精耕细作为基本特点。

土地私有是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历代土地兼并严重。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土地所有制的演变错误! 知识图解 三大土地制度变迁2.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错误!易混易错西周井田制下的“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九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九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课件

解析:从题干中商鞅破除田界,并把土地授给农民, 说明土地私有制已经存在,实际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 制,故选 A 项。 答案: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双项选择题 5. (2017· 汕头学考模拟)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以下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A.粟 C.玉米 B.小麦 D.水稻 )
解析:水稻和粟是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 答案:AD
解析: 题目材料中“在立春之日„„京师百官皆衣青 衣”表明统治者重视春耕生产。 答案:A
4. (2010 年 6 月· 广东学考)战国时期, 商鞅把原来 “百 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 , 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 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
专题九 古代中国的经济
[备考导航]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考点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 (2014 年 6 月· 广东学考· 单选Ⅰ)都江堰水利工程兴 修于( ) B.春秋战国时期 D.隋唐时期
A.夏商时期 C.秦汉时期
3. (2013 年 6 月· 广东学考· 单选Ⅱ)宋代出现了“贫富 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财产平均分配 C.实行土地国有化 B.禁止土地买卖 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
解析:由“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可知宋代人们 自由地对土地所有权进行买卖, 也导致了土地所有权的竞 争与垄断更加激烈,故选 D 项。 答案:D
【例】 (2016 年 6 月· 广东学考· 单选Ⅱ)汉文帝说: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宋代李靓说: “民之大命,谷米也。”这两句话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 ( ) A. “闭关锁国”政策 B.君主专制 C.重农思想 D.重商主义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导入新课】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讲授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思考: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中国原始农业(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必修2【第1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必修2【第1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高考复习导航 2013年高考试题对此部分内容进行重点考查。从题型上看,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兼有。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主干 知识,如重庆卷、海南卷、新课标全国卷Ⅱ等考查了古代发 达的农业;上海卷、福建卷、天津卷等考查了手工业的进步; 江苏卷、北京卷等考查了商业的发展;山东卷、浙江卷等考 查了古代的经济政策。
3.评价 (1)小农经济的农民,拥有一定的⑥________、农具或 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2)他们的经营规模虽然很小,但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 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3)在封建地主阶级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 ⑦________,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自我校对 ①集体劳作 ②牛耕 ③家庭 ④家庭手工业 ⑤商品交换 ⑥ 土地 ⑦徭役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考点梳理与解读 考点一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农业的起源 (1)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①________的国家。
2.农耕技术的进步 (1)原始农业: ①主要耕作方法:②________。 ②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 (2)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 ①农具:出现③________农具,只是少量使用。常用的工 具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解读】 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和贵族生活。
②耕作技术: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 治虫灭害。 ③评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3)早期农业生产的发展: ①农作物种类: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②人们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④________。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耕作工具的进步 (1)春秋战国时期:⑤________和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 推广。 【解读】 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有两种:刀耕火种、铁犁牛 耕。

高中历史必修2一轮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2一轮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堂检测知识梳理1. 农作物品种(l)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 西周时期, 后世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3. 耕作方法和技术(l) 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

(2) 商周时期: 懂得开沟排水, 除草培土, 沤制肥料, 治虫灭害。

(3) 春秋战国: 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

(4) 汉朝以后: 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 西汉: 实行二牛三人耦犁耕法;赵过推行代田法。

(6) 魏晋南北朝: 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 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 耕作工具(1) 刀耕火种:①使用石刀、石斧砍树木焚烧。

②用石犁翻土播种。

③神农氏创制耒耜。

(2) 石器锄耕:①商周时出现青铜农具农具,但很少使用。

②木制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重要工具。

(3) 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 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②西汉: 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

③东汉: 使用藕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④隋唐: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安装了犁评, 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4. 耕作制度(1) 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 宋朝以后, 江南形成一年两熟制, 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 水利灌溉(1) 水利工程:①战国:都江堰。

②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2) 灌溉工具:①曹魏: 翻车。

②唐朝: 筒车。

③宋朝: 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④明清: 出现风力水车。

6. 经营方式(1) 集体劳作:①原因: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

②表现: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 个体农耕(小农经济)①原因: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 特点: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小农经济。

③条件: 农民有一定土地、农具或耕蓄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 精耕细作。

④困难:经营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刀耕火种(1)时间:距今一万多年以前。

(2)工具:石制和木制工具。

2.耜耕阶段(1)时间:距今八九千年前。

(2)生产工具:耒耜、石锄和石犁。

(3)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和耜耕,都实行集体耕作。

(4)评价①积极:提高了工效,从而取得较好的收成。

②局限:地力仍很有限,人们经常迁徙流动,生活非常艰苦。

3.青铜农具(1)时间:夏、商时期。

(2)作用:耕作技术有了提高,田地已可连续耕作。

4.铁犁牛耕(1)铁农具出现:春秋时期。

(2)形成:战国时期。

(3)特征①铁制农具大量出现,铁犁与牛耕相结合。

②施肥与灌溉有新的发展。

③水利设施日益完善: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和都江堰等,还发明了桔槔。

(4)意义①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耕作方式。

②农业生产完全变成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由粗放耕作走向了精耕细作。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的发展变化知识点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原始公社时期。

2.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商周时期。

(1)演化:存在于商朝,完备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时期。

(2)特征①井田中间部分为公田,奴隶主贵族役使庶民和奴隶集体耕作,收获物全部归奴隶主贵族所有。

②私田是劳动者的份地,是以无偿为奴隶主贵族耕种公田为条件的,并须缴纳一定数量的贡物和赋税。

3.封建土地所有制:战国时期开始。

(1)确立:各国普遍实行变法和改革,将所有土地全部实行按亩征税,并允许自由买卖。

(2)影响①剥削发生变化:耕田者获得了保留部分产品的权利。

②阶级属性发生变化:土地的占有者变成封建地主,耕种土地的劳动者则变成封建农民。

(3)地位①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

②地主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处于支配地位,农民处于被剥削压迫地位。

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过程史料一澄海山中有輋(畲族)户……其人耕无犁锄,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

燔林木,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以为肥,曰火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新石器革命”(指 新石器时代农牧业的产生)的意义胜过“蒸汽 革命”,你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农牧业的出现对生产力的推动远远超过 蒸汽机对生产力的推动 B.农牧业的出现是人类诞生的重要前提 C.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 会的转型 D.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国家的产生 解析:因为没有农牧业产生的生产力的发展 和社会的转型,就不会有文明社会的产生发 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第1讲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第1课 第2课)
考纲要求: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和土地制度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 的主要耕作方式和 土地制度
考纲解读:
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 小农经济等概念准确 经济的基本特点。 掌握
必修②—古今中外的经济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 经济问题是国家问题之根本。
与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 程相比,其主要内容有 哪些呢?
与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主要内容比较
政治发展史 古代政治制度 近代列强入侵及民主 中 革命 国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 建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西 希腊民主、罗马法、 方 欧美代议制 马克思主义 与社’制度的建立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经济成长史 古代经济基本结构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南北 隋唐 宋朝 明清
牛 农 耕 耕
思考: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变化?这一变化过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变化:
刀耕火种 (“火耕”—原始社会) 石器锄耕 (“耒耕”—原始社会) 青铜农具 (少量使用—商周时期) 铁犁牛耕 (主要耕作方式)
说明: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探究: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 慢发展
• ★本考点近三年各地高考考查概况 年份 考点 题型 分值 考查特点
2011山 东卷 2011山 东卷 2012广 东卷 2012浙 江卷 2013全 国Ⅱ卷 2013江 苏 精耕细 作 农业经 济特征 牛耕的 出现 古代经 济 古代土 地制度 刀耕火 种到铁 犁牛耕 选择题 4分
主观题 8分
选择题 4分 选择题 4分
选择题 4分
选择题 3分
1、紧扣考纲和课 标要求,考查铁犁 牛耕、精耕细作、 小农经济、封建土 地制度和农业经济 的特征等主干知识 2、选择题为主 3、均以图片或文 字材料为素材设题, 基础知识与材料解 读结合 4、概念的考查突 出
•★本考点内重难点突破与联系(对内搞活)
经济文明史架构
基本线索和整体结构
(1)纵向线索: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讲起到近代西 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再到20世纪各国经 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以及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 索,结束于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现状。从农业文明到 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即现代化的进程。
(2)横向线索:展示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 会经济发展模式,并着重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 经济发展的趋势。从全球文明的角度考察世界历史, 从 世界各地域、民族、国家间的互动联系角度揭示人类文 明的演进,即全球史观。 总之,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 展(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
经济结构:
(1)经济结构的概念: 即指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也就是生产关 系的总和。 (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商业为辅的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 (3)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 特点——农业发达、手工业先进、商业繁盛; 发展轨迹——从长期领先于世界到走向落后
(提示:从材质、制造工艺、牵引动力等方面概括) 如何认识古代农耕工具改进的问题?
1、改进:
⑴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 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⑵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 ⑶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 牵引。
2、认识:
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发展 和新变化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的经验与教训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思想、经济关系、经济制度 具 经济思想:重农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体 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 表 经济制度: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福利国家制度 现
2.生产力状况、经济活动 具 生产力状况: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体 经济活动: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活动;世 表 界市场开辟、拓展、形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 现 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苏联经济改革;经 济全球化 3.物质财富积累、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进步
• 思考一 • 填时间轴表: • 中国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 样的演变? • 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阶段
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
耕作技术制度
水利灌溉 土地制度
生1万年前 石刀\石斧刀耕火种 早 集 期 产7千年前 体 耒 \ 耜 石 农 力 劳 器 商 \ 周 业 青铜\耒耜 的 锄 作 ( 西周 ) 石锄石犁 发 耕 展春战 铁犁\牛耕 传 统 铁 个 农汉 业 魏晋 犁 体
学习方法点拨
如何学习经济史?
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 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 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 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主要包括总体 特征、经济发展原因、表现及影响四大块。
• 国内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 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 • 所谓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 农耕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 • 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 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 至于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 现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 各国扩散。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 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进程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