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接头问题汇总

焊接接头问题汇总
焊接接头问题汇总

一、外观缺陷

外观缺陷(表面缺陷)是指不用借助于仪器,从工件表面可以发现的缺陷。常见的外观缺陷有咬边、焊瘤、凹陷及焊接变形等,有时还有表面气孔和表面裂纹。单面焊的根部未焊透等。

A、咬边

是指沿着焊趾,在母材部分形成的凹陷或沟槽,它是由于电弧将焊缝边缘的母材熔化后没有得到熔敷金属的充分补充所留下的缺口。

产生咬边的主要原因:是电弧热量太高,即电流太大,运条速度太小所造成的。焊条与工件间角度不正确,摆动不合理,电弧过长,焊接次序不合理等都会造成咬边。直流焊时电弧的磁偏吹也是产生咬边的一个原因。某些焊接位置(立、横、仰)会加剧咬边。咬边减小了母材的有效截面积,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同时还会造成应力集中,发展为裂纹源。

咬边的预防:矫正操作姿势,选用合理的规范,采用良好的运条方式都会有利于消除咬边。焊角焊缝时,用交流焊代替直流焊也能有效地防止咬边。

B、焊瘤

焊缝中的液态金属流到加热不足未熔化的母材上或从焊缝根部溢出,冷却后形成的未与母材熔合的金属瘤即为焊瘤。焊接规范过强、焊条熔化过快、焊条质量欠佳(如偏芯),焊接电源特性不稳定及操作姿势不当等都容易带来焊瘤。在横、立、仰位置更易形成焊瘤。

焊瘤常伴有未熔合、夹渣缺陷,易导致裂纹。同时,焊瘤改变了焊缝的实际尺寸,会带来应力集中。管子内部的焊瘤减小了它的内径,可能造成流动物堵塞。

防止焊瘤的措施:使焊缝处于平焊位置,正确选用规范,选用无偏芯焊条,合理操作。

C、凹坑

凹坑指焊缝表面或背面局部的低于母材的部分。

凹坑多是由于收弧时焊条(焊丝)未作短时间停留造成的(此时的凹坑称为弧坑),仰立、横焊时,常在焊缝背面根部产生内凹。凹坑减小了焊缝的有效截面积,弧坑常带有弧坑裂纹和弧坑缩孔。

防止凹坑的措施:选用有电流衰减系统的焊机,尽量选用平焊位置,选用合适的焊接规范,收弧时让焊条在熔池内短时间停留或环形摆动,填满弧坑。

D、未焊满

未焊满是指焊缝表面上连续的或断续的沟槽。填充金属不足是产生未焊满的根本原因。规范太弱,焊条过细,运条不当等会导致未焊满。

未焊满同样削弱了焊缝,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同时,由于规范太弱使冷却速度增大,容易带来气孔、裂纹等。

防止未焊满的措施:加大焊接电流,加焊盖面焊缝。

E、烧穿

烧穿是指焊接过程中,熔深超过工件厚度,熔化金属自焊缝背面流出,形成穿孔性缺。

焊接电流过大,速度太慢,电弧在焊缝处停留过久,都会产生烧穿缺陷。工件间隙太大,钝边太小也容易出现烧穿现象。

烧穿是锅炉压力容器产品上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它完全破坏了焊缝,使接头丧失其联接飞及承载能力。

防治措施:选用较小电流并配合合适的焊接速度,减小装配间隙,在焊缝背面加设垫板或药垫,使用脉冲焊,能有效地防止烧穿。

F、其他表面缺陷:

(1) 成形不良

焊缝的外观几何尺寸不符合要求。有焊缝超高,表面不光滑,以及焊缝过宽,焊缝向母材过渡不圆滑等。

(2) 错边

两个工件在厚度方向上错开一定位置,它既可视作焊缝表面缺陷,又可视作装配成形缺陷。

(3) 塌陷

单面焊时由于输入热量过大,熔化金属过多而使液态金属向焊缝背面塌落,成形后焊缝背面突起,正面下塌。

(4) 表面气孔及弧坑缩孔

(5) 各种焊接变形如角变形、扭曲、波浪变形等都属于焊接缺陷O角变形也属于装配成形缺陷。

二、气孔和夹渣

A、气孔

气孔是指焊接时,熔池中的气体未在金属凝固前逸出,残存于焊缝之中所形成的空穴。其气体可能是熔池从外界吸收的,也可能是焊接冶金过程中反应生成的。

(1) 气孔的分类

气孔从其形状上分,有球状气孔、条虫状气孔;从数量上可分为单个气孔和群状气孔。群状气孔又有均匀分布气孔,密集状气孔和链状分布气孔之分。按气孔内气体成分分类,有氢气孔、氮气孔、二氧化碳气孔、一氧化碳气孔、氧气孔等。熔焊气孔多为氢气孔和一氧化碳气孔。

(2) 气孔的形成机理

常温固态金属中气体的溶解度只有高温液态金属中气体溶解度的几十分之一至几百分之一,熔池金属在凝固过程中,有大量的气体要从金属中逸出来。当凝固速度大于气体逸出速度时,就形成气孔。

(3) 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

母材或填充金属表面有锈、油污等,焊条及焊剂未烘干会增加气孔量,因为锈、油污及焊条药皮、焊剂中的水分在高温下分解为气体,增加了高温金属中气体的含量。焊接线能量过小,熔池冷却速度大,不利于气体逸出。焊缝金属脱氧不足也会增加氧气孔。

(4) 气孔的危害

气孔减少了焊缝的有效截面积,使焊缝疏松,从而降低了接头的强度,降低塑性,还会引起泄漏。气孔也是引起应力集中的因素。氢气孔还可能促成冷裂纹。

(5) 防止气孔的措施

a. 清除焊丝,工作坡口及其附近表面的油污、铁锈、水分和杂物。

b. 采用碱性焊条、焊剂,并彻底烘干。

c. 采用直流反接并用短电弧施焊。

d. 焊前预热,减缓冷却速度。

e. 用偏强的规范施焊。

B、夹渣

夹渣是指焊后溶渣残存在焊缝中的现象。

(1) 夹渣的分类

a. 金属夹渣:指钨、铜等金属颗粒残留在焊缝之中,习惯上称为夹钨、夹铜。

b. 非金属夹渣:指未熔的焊条药皮或焊剂、硫化物、氧化物、氮化物残留于焊缝之中。冶金反应不完全,脱渣性不好。

(2) 夹渣的分布与形状

有单个点状夹渣,条状夹渣,链状夹渣和密集夹渣。

(3) 夹渣产生的原因

a. 坡口尺寸不合理;

b. 坡口有污物;

c. 多层焊时,层间清渣不彻底;

d. 焊接线能量小;

e. 焊缝散热太快,液态金属凝固过快;

f. 焊条药皮,焊剂化学成分不合理,熔点过高;

g.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时,电源极性不当,电、流密度大,钨极熔化脱落于熔池中。

h. 手工焊时,焊条摆动不良,不利于熔渣上浮。

可根据以上原因分别采取对应措施以防止夹渣的产生。

(4) 夹渣的危害

点状夹渣的危害与气孔相似,带有尖角的夹渣会产生尖端应力集中,尖端还会发展为裂纹源,危害较大。

三、裂纹

焊缝中原子结合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界面而产生的缝隙称为裂纹。

A、裂纹的分类

根据裂纹尺寸大小,分为三类:

(1) 宏观裂纹:肉眼可见的裂纹。

(2) 微观裂纹: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

(3) 超显微裂纹:在高倍数显微镜下才能发现,一般指晶间裂纹和晶内裂纹。

从产生温度上看,裂纹分为两类:

(1) 热裂纹:产生于Ac3线附近的裂纹。一般是焊接完毕即出现,又称结晶裂纹。这种二裂纹主要发生在晶界,裂纹面上有氧化色彩,失去金属光泽。

(2) 冷裂纹:指在焊毕冷至马氏体转变温度M3点以下产生的裂纹,一般是在焊后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才出现,故又称延迟裂纹。

按裂纹产生的原因分,又可把裂纹分为:

(1) 再热裂纹:接头冷却后再加热至500~700℃时产生的裂纹。再热裂纹产生于沉淀强化的材料(如含Cr、Mo、V、Ti、Nb的金属)的焊接热影响区内的粗晶区,一般从熔合线向热影响区的粗晶区发展,呈晶间开裂特征。

(2) 层状撕裂主要是由于钢材在轧制过程中,将硫化物(MnS)、硅酸盐类等杂质夹在其中,形成各向异性。在焊接应力或外拘束应力的使用下,金属沿轧制方向的杂物开裂。

(3) 应力腐蚀裂纹:在应力和腐蚀介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裂纹。除残余应力或拘束应力的因素外,应力腐蚀裂纹主要与焊缝组织组成及形态有关。

B、裂纹的危害

尤其是冷裂纹,带来的危害是灾难性的。世界上的压力容器事故除极少数是由于设计不合理,选材不当的原因引起的以外,绝大部分是由于裂纹引起的脆性破坏。

C、热裂纹(结晶裂纹)

(1) 结晶裂纹的形成机理热裂纹发生于焊缝金属凝固末期,敏感温度区大致在固相线附近的高温区,最常见的热裂纹是结晶裂纹,其生成原因是在焊缝金属凝固过程中,结晶偏析使杂质生成的低熔点共晶物富集于晶界,形成所谓"液态薄膜",在特定的敏感温度区(又称脆性温度区)间,其强度极小,由于焊缝凝固收缩而受到拉应力,最终开裂形成裂纹。

结晶裂纹最常见的情况是沿焊缝中心长度方向开裂,为纵向裂纹,有时也发生在焊缝内部两个柱状晶之间,为横向裂纹。弧坑裂纹是另一种形态的,常见的热裂纹。

热裂纹都是沿晶界开裂,通常发生在杂质较多的碳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等材料气焊缝中。

(2) 影响结晶裂纹的因素

a. 合金元素和杂质的影响碳元素以及硫、磷等杂质元素的增加,会扩大敏感温度区,使结晶裂纹的产生机会增多。

b. 冷却速度的影响冷却速度增大,一是使结晶偏析加重,二是使结晶温度区间增大,两者都会增加结晶裂纹的出现机会。

c. 结晶应力与拘束应力的影响在脆性温度区内,金属的强度极低,焊接应力又使这飞部分金属受拉,当拉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结晶裂纹。

(3) 防止结晶裂纹的措施

a. 减小硫、磷等有害元素的含量,用含碳量较低的材料焊接。

b. 加入一定的合金元素,减小柱状晶和偏析。如铝、锐、铁、镜等可以细化晶粒。

c. 采用熔深较浅的焊缝,改善散热条件使低熔点物质上浮在焊缝表面而不存在于焊缝中。

d. 合理选用焊接规范,并采用预热和后热,减小冷却速度。

e. 采用合理的装配次序,减小焊接应力。

D、再热裂纹

(1) 再热裂纹的特征

a. 再热裂纹产生于焊接热影响区的过热粗晶区。产生于焊后热处理等再次加热的过程中。

b. 再热裂纹的产生温度:碳钢与合金钢550~650℃奥氏体不锈钢约300℃。

c. 再热裂纹为晶界开裂(沿晶开裂)。

d. 最易产生于沉淀强化的钢种中。

e. 与焊接残余应力有关。

(2) 再热裂纹的产生机理

再热裂纹的产生机理有多种解释,其中模形开裂理论的解释如下:近缝区金属在高温热循环作用下,强化相碳化物(如碳化铁、碳化饥、碳化镜、碳化错等)沉积在晶内的位错区上,使晶内强化强度大大高于晶界强化,尤其是当强化相弥散分布在晶粒内时,阻碍晶粒内部的局部调整,又会阻碍晶粒的整体变形,这样,由于应力松弛而带来的塑性变形就主要由晶界金属来承担,于是,晶界应力集中,就会产生裂纹,即所谓的模形开裂。

(3) 再热裂纹的防止

a. 注意冶金元素的强化作用及其对再热裂纹的影响。

b. 合理预热或采用后热,控制冷却速度。

c. 降低残余应力避免应力集中。

d. 回火处理时尽量避开再热裂纹的敏感温度区或缩短在此温度区内的停留时间。

E、冷裂纹

(1) 冷裂纹的特征

a. 产生于较低温度,且产生于焊后一段时间以后,故又称延迟裂纹。

b. 主要产生于热影响区,也有发生在焊缝区的。

c. 冷裂纹可能是沿晶开裂,穿晶开裂或两者混合出现。

d. 冷裂纹引起的构件破坏是典型的脆断。

(2) 冷裂纹产生机理

a. 淬硬组织(马氏体)减小了金属的塑性储备。

b. 接头的残余应力使焊缝受拉。

c. 接头内有一定的含氢量。

含氢量和拉应力是冷裂纹(这里指氢致裂纹)产生的两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金属内部原子的排列并非完全有序的,而是有许多微观缺陷。在拉应力的作用下,氢向高应力区(缺陷部位)扩散聚集。当氢聚集到一定浓度时,就会破坏金属中原子的结合键,金属内就出现一些微观裂纹。应力不断作用,氢不断地聚集,微观裂纹不断地扩展,直致发展为宏观裂纹,最后断裂。决定冷裂纹的产生与否,有一个临界的含氢量和一个临界的应力值,当接头内氢的浓度小于临界含氢量,或所受应力小于临界应力时,将不会产生冷裂纹(即延迟时间无限长)。在所有的裂纹中,冷裂纹的危害性最大。

(3) 防止冷裂纹的措施

a. 采用低氢型碱性焊条,严格烘干,在100~150℃下保存,随取随用。

b. 提高预热温度,采用后热措施,并保证层间温度不小于预热温度,选择合理的焊接规范,避免焊缝中出现洋硬组织。

c. 选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减少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

d. 焊后及时进行消氢热处理。

四、未焊透

未焊透指母材金属未熔化,焊缝金属没有进入接头根部的现象。

A、产生未焊透的原因

(1) 焊接电流小,熔深浅;

(2) 坡口和间隙尺寸不合理,钝边太大;

(3) 磁偏吹影响;

(4) 焊条偏芯度太大;

(5) 层间及焊根清理不良。

B、未焊透的危害

未焊透的危害之一是减少了焊缝的有效截面积,使接头强度下降。其次,未焊透焊透引起的应力集中所造成的危害,比强度下降的危害大得多。未焊透严重降低焊缝的疲劳强度。未焊透可能成为裂纹源,是造成焊缝破坏的重要原因。未焊透引起的应力集中所造成的危害,比强度下降的危害大得多。未焊透严重降低焊缝的疲劳强度。未焊透可能成为裂纹源,是造成焊缝破坏的重要原因。

C、未焊透的防止

使用较大电流来焊接是防止未焊透的基本方法。另外,焊角焊缝时,用交流代替直流以防止磁偏吹,合理设计坡口并加强清理,用短弧焊等措施也可有效防止未焊透的产生。

五、未熔合

未熔合是指焊缝金属与母材金属,或焊缝金属之间未熔化结合在一起的缺陷。按其所在部位,未熔合可分为坡口未熔合、层间未熔合、根部未熔合三种。

A、产生未熔合缺陷的原因

(1) 焊接电流过小;

(2) 焊接速度过快;

(3) 焊条角度不对;

(4) 产生了弧偏吹现象;

(5) 焊接处于下坡焊位置,母材未熔化时已被铁水覆盖;

(6) 母材表面有污物或氧化物影响熔敷金属与母材间的熔化结合等。

B、未熔合的危害

未熔合是一种面积型缺陷,坡口未熔合和根部未熔合对承载截面积的减小都非常明显,应力集中也比较严重,其危害性仅次于裂纹。

C、未熔合的防止

采用较大的焊接电流,正确地进行施焊操作,注意坡口部位的清洁。

六、其他缺陷

(1) 焊缝化学成分或组织成分不符合要求:焊材与母材匹配不当,或焊接过程中元素烧损等原因,容易使焊缝金属的化学成份发生变化,或造成焊缝组织不符合要求。这可能带来焊缝的力学性能的下降,还会影响接头的耐蚀性能。

(2) 过热和过烧:若焊接规范使用不当,热影响区长时间在高温下停留,会使晶粒变得粗大,即出现过热组织。若温度进一步升高,停留时间加长,可能使晶界发生氧化或局部熔化,出现过烧组织。过热可通过热处理来消除,而过烧是不可逆转的缺陷。

(3) 白点:在焊缝金属的拉断面上出现的象鱼目状的白色斑,即为自点F白点是由于氢聚集而造成的,危害极大。

焊接接头的组成

1、焊接接头的组成,影响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因素。 (1)接头组成:包括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 (2)组织1)焊缝区接头金属及填充金属熔化后,又以较快的速度冷却凝固后形成。焊缝组织是从液体金属结晶的铸态组织,晶粒粗大,成分偏析,组织不致密。 但是,由于焊接熔池小,冷却快,化学成分控制严格,碳、硫、磷都较低,还通过渗合金调整焊缝化学成分,使其含有一定的合金元素,因此,焊缝金属的性能问题不大,可以满足性能要求,特别是强度容易达到。 2)熔合区熔化区和非熔化区之间的过渡部分。熔合区化学成分不均匀,组织粗大,往往是粗大的过热组织或粗大的淬硬组织。其性能常常是焊接接头中最差的。 熔合区和热影响区中的过热区(或淬火区)是焊接接头中机械性能最差的薄弱部位,会严重影响焊接接头的质量。 3)热影响区被焊缝区的高温加热造成组织和性能改变的区域。低碳钢的热影响区可分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1)过热区最高加热温度1100℃以上的区域,晶粒粗大,甚至产生过热组织,叫过热区。过热区的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是热影响区中机械性能最差的部位。 (2)正火区最高加热温度从Ac3至1100℃的区域,焊后空冷得到晶粒较细小的正火组织,叫正火区。正火区的机械性能较好。 (3)部分相变区最高加热温度从Ac1至Ac3的区域,只有部分组织发生相变,叫部分相变区。此区晶粒不均匀,性能也较差。在安装焊接中,熔焊焊接方法应用较多。焊接接头是高温热源对基体金属进行局部加热同时与熔融的填充金属熔化凝固而形成的不均匀体。根据各部分的组织与性能的不同,焊接接头可分为三部分。, 在焊接发生熔化凝固的区域称为焊缝,它由熔化的母材和填充金属组成。而焊接时基体金属受热的影响(但未熔化)而发生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热影响区。熔合区 是焊接接头中焊缝金属与热影响区的交界处,熔合区一彀很窄,宽度为0.1~0.4mm。(3)影响焊接接头性能的因素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工艺 2、减少焊接应力常采用的措施有哪些? (1)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2)焊前预热(3)加热“减应区”(4)焊后热处理 3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有哪些?消除焊接变形常用的措施有哪些? (1)焊接变形1)收缩变形2)角变形3)弯曲变形4)波浪形变形5)扭曲变形 (2)措施1)合理设计焊接构件 2)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①反变形法②加裕量法③刚性夹持法④选择合 理的焊接顺序⑤采用合理的焊接方法

焊接接头的组织

焊接接头的组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焊接接头各区域典型的金相组织。 2.熟悉焊接接头各区域的性能变化。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金相显微镜。 2.焊接试样。 3.预磨机 4.抛光机 三、实验原理 熔化焊是局部加热的过程,焊缝及其附近的母材都经历一个加热和冷却的过程。焊接热过程将引起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变化,从而影响焊接质量。 焊接接头组织由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两部分组成。现以低碳钢为例,根据焊缝横截面的温度分布曲线,结合铁碳合金相图,对焊接接头各部分的组织和性能变化加以说明,见图13-1。 1.焊缝金属 焊缝区的金属在焊接时处于完全熔化状态,它的结晶是从熔池底壁上许多未熔化的晶粒开始的。因结晶时各个方向冷却速度不同,垂直于熔合线方向冷却速度最大,所以晶粒由垂直于熔合线向焙池中心生长,最终呈柱状晶,如图13-2所示。熔池中心最后结晶,聚集了等轴状低熔点合金和夹杂物,并可能在此处形成裂纹。 焊缝金属结晶后,其成分是填充材料与熔化母材混合后的 平均成分。在随后的冷却过程 中,若发生相变,则上述组织均 要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变。对低碳 钢来说,焊缝组织大部分是柱状的铁素体加少量的珠光体。 2.热影响区 热影响区是指焊缝两侧因焊接热作用而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按受热影响的大小,热影响区可分为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1)熔合区 熔合区是焊缝和基体金属的交界区,相当于加热到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的区域。由于该区域温度高,基体金属部分熔化,所以也称为“半熔化区”。熔化的金属凝固成铸态组织,未熔化金属因温度过高而长大成粗晶粒。此区域在显微镜下一般为2~3 个晶粒 图13-1 低碳钢焊接接头组织变化示意图 1-熔合区;2-过热区;3-正火区;4-部分相变区

3第三章 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第3章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焊接熔池的结晶特点:非平衡结晶、联生结晶和竞争成长以及成长速度动态变化。 联生结晶:一般情况下,以柱状晶的形式由半熔化的母材晶粒向焊缝中心成长,而且成长的取向与母材晶粒相同,从而形成所谓的联生结晶。(焊缝的柱状晶是从半熔化的母材晶粒开始成长的,其初始尺寸等于焊缝边界母材晶粒的尺寸,因而可以预料,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晶粒易过热粗化的母材,其焊缝柱状晶也会发生粗化。) 竞争成长:只有最优结晶取向与温度梯度最大的方向(即散热最快的方向,亦即熔池边界的垂直方向)相一致的晶粒才有可能持续成长,并一直长到熔池中心。 ?焊接熔池的结晶形态:主要存在两种晶粒,柱状晶粒(有明显方向性)和少量的等轴晶粒。 其中,柱状晶粒是通过平面结晶、胞状结晶、胞状树枝结晶或树枝状结晶所形成。等轴晶粒一般是通过树枝状结晶形成的。具体呈何种形态,完全取决于结晶期间固-液界面前沿成分过冷的程度。 熔池结晶的典型形态:(1)平面结晶:固-液界面前方液相中的温度梯度G很大,液相温度曲线T不与结晶温度曲线T 相交,因而液相中不存在成分过冷(实际温度低于结晶温度) L 区。 在短距离内相交,形成较小的成分过冷(2)胞状结晶:液相温度曲线T与结晶温度曲线T L 区。断面呈六角形胞状形态。 (3)胞状树枝结晶:随固-液界面前方液相中的温度梯度G的减小,液相温度曲线T与结晶温 相交的距离增大,所形成的成分过冷区增大。 度曲线T L (4)树枝状结晶:当固-液界面前方液相中的温度梯度G进一步减小时,液相温度曲线T 与结晶温度曲线T 相交的距离进一步增大,从而形成较大的成分过冷区。 L (5)等轴结晶:自由成长,几何形状几乎对称。 随着成分过冷程度的增加,依次出现平面晶(形成较缓慢)、胞状晶、胞状树枝晶、树枝晶、等轴晶形态。 影响成分过冷的主要因素:熔池金属中溶质含量W、熔池结晶速度R、液相温度梯度G。 溶质含量W增加,成分过冷程度增大;结晶速度R越快,成分过冷程度越大;温度梯度G越大,成分过冷程度越小。 随晶体逐渐远离焊缝边界而向焊缝中心生长,温度梯度G逐渐减小,结晶速度R逐渐增大,溶质含量逐渐增加,成分过冷区液逐渐加大,因而结晶形态将依次向胞状晶、胞状树枝晶及树枝晶发展。熔池中心附近可能导致等轴晶粒的形成。 ?焊缝的相变组织: 1、低碳钢焊缝的相变组织。 (1)铁素体和珠光体。冷却速度越快,焊缝金属中珠光体越多,而且组织细化, 显微硬度增高。采用多层焊或对焊缝进行焊后热处理,也可破坏焊缝的柱状晶,得 到细小的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从而起到改善焊缝组织的性能。 (2)魏氏组织。由过热导致。焊缝含碳量和冷却速度处在一定范围内时产生,更易在粗晶奥氏体内形成。 2、低合金钢焊缝的相变组织。低合金钢焊缝中可能形成铁素体F、珠光体P、贝氏体 B、马氏体M。 (1)铁素体F:先共析铁素体GBF、侧板条铁素体FSP、针状铁素体AF、细晶铁素体FGF。

EN15085焊接责任人专业谈话最新整理

焊接企业认证常见问题(一)通用问题 1、焊接企业想取得国际资质(ISO3834、DIN18800、EN15085),需具备什么条件? 答:焊接企业想取得国际资质(ISO3834、DIN18800、EN15085),需要满足的条件很多,如: a)人员方面,焊工必须具备ISO9606-1或ISO9606-2资质,焊接操作工必须具备EN1418或ISO14732资质,焊接监督人员必须具备国际焊接工程师等资质,焊接检验人员必须具备国际焊接质检人员资质,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具备EN ISO 9712或ISO9712资质等; b)焊接工艺评定必须按照ISO 15614系列标准进行,焊接工艺规程必须满足ISO15609的要求等; 除此之外,还要满足材料、设备、厂房等方面的要求。我们会在咨询时帮助企业满足这些条件,但前提条件是企业具有资质的焊接监督人员,如国际焊接工程师(IWE),国际焊接技师(IWS)等。 2、焊接企业想请WTI对企业进行(ISO3834、DIN18800、EN15085)认证咨询,需要做那些准备工作? 答:企业应发出正式书面的传真介绍企业的相关信息,包括:企业名称,地址,产品介绍,所申请的认证,并留下联系人的/传真/电子等必要信息。并且填写企业概况表和焊接接头汇总表。启动认证咨询工作,必须要具备国际焊接工程师或国际焊接技师(依据不同企业认证级别)。 3、焊接企业想取得ISO3834认证,是否需要先取得ISO9000认证? 答:对于此项没有强制要求,但是对于想取得ISO3834认证的企业必须满足其标准规定的要素,要有企业焊接质量体系文件。 4、焊接企业已经通过了ISO9000认证,那么该公司的焊接生产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强调ISO3834不是替代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它是当ISO9001:2008应用在焊接制造时的十分有用的辅助体系,它也遵守ISO 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及术语。通过了ISO9000认证的焊接企业,应满足ISO3834-1中的要素要求,具体情况可以依据ISO3834-2~5. 注:15085针对轨道车辆焊接 5、ISO3834-2与EN15085-2有什么区别? 答:ISO3834-2是金属材料熔化焊的质量要求——第二部分:完整质量要求,此标准可适用于所用熔化焊的生产企业;而EN15085-2是针对轨道车辆及其部件的焊接企业资格认证,限制了生产领域,但是对于基本的质量体系还是建立在ISO3834之上,但有了很多具体的要求,例如,焊接人员资质和数量的要求、无损检测人员的资质要求等。 6、焊接工艺评定(WPQR)是什么?如何做? 答:焊接工艺评定是为了验证企业焊接产品所使用的焊接工艺,包括所使用的母材与填充材料,焊剂,保护气体等,也包括主要的焊接参数,如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等,是否能够焊出合格的产品。从工艺方法上保证企业的产品的质量。 做焊接工艺评定时,首先由企业的焊接工程师编制一份预备焊接工艺规程(pWPS),然后让一名合格的焊工在该pWPS的指导下焊接一个试件,然后对该试件进行必要的无损检测和破坏性检测,如果检测结果均合格,说明该焊接工艺是合格的,企业可以按照该焊接工艺进行生产。 7、WPS是什么?WPQR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关系? 答:WPS是焊接工艺规程的英文缩写,WPQR是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英文缩写。WPQR是评定WPS是否合格的最终结果,WPS必须有支持它的WPQR才可以用于生产。在一份WPQR的指导下,可以编制很多WPS。

焊缝接头组织的金相观察与分析

焊缝接头组织的金相观察与分析 一、实验说明 焊接是工业生产中用来连接金属材料的重要加工方法。根据工艺特点不同,焊接方法又分为许多种,其中熔化焊应用得最广泛。 熔化焊的实质就是利用能量高度集中的热源,将被焊金属和填充材料快速熔化,热后冷却结晶而形成牢固接头。 由于熔化焊过程的这一特点,不仅焊缝区的金属组织与母材组织不一样,而且靠近焊缝区的母材组织也要发生变化。这部分靠近焊缝且组织发生了变化的金属称为热影响区。热影响区内,和焊缝距离不一样的金属由于在焊接过程中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和冷却速度不一样,相当于经受了不同规范的热处理,因而最终组织也不一样。 以低碳钢为例,根据热影响区内各区段在焊接过程中所达到的最高温度范围,依次分为熔合区(固相线一液相线),过热区(1100℃——固相线);完全正火区(AC3——1100℃);不完全旺火区(AC1~AC3)。对易淬火钢而言,还会出现淬火组织。 焊接结构的服役能力和工作可靠性,既取决于焊缝区的组织和质量,也取决于热影响区的组织和宽窄。因此对焊接接头组织进行金相观察与分析已成为焊接生产与科研中用以评判焊接质量优劣,寻找焊接结构的失效原因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实验采用焊接生产中应用最多的低碳钢为母材,用手工电弧施焊,然后对焊接接头进行磨样观察。 二、实验目的 1、学会正确截取焊接接头试样。 2、认识焊缝区和热影响区各区段的组织特征。 3。深刻领会熔化焊焊接过程特点。 三、实验设备及器材 1、施焊设备及器材(手弧焊机、结422焊条,面罩)。 2、200×100×8mmA3钢板一块。施焊前用牛头刨床沿其长度方向中心线刨一条深2mm,宽4~5mm的弧形槽。 3、砂轮切割机一台。 4、钳工工具一套。 5,制备金相试样的全部器材。 6、金相显微镜若干台。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在钢板上沿刨槽用F4mm结422焊条一根施焊。焊接电流取140~150A。 2、待钢板冷至室温后,用砂轮切割机截取试样。截取部位如下图所示,切割时须用水冷却。以防止组织发生变化(图中虚线为砂轮切割线,两端30mm长焊缝舍弃不用)。 焊接接头金相试样取样位置示意图 3、依照实验一步骤3所述方法截下的焊缝接头制备成金相试样。注意磨制面应选择与焊缝走向垂直的横截面。 4、在金相显微镜上观察制备好的焊接接头试样。光用低倍镜镜头(放大150倍)观察焊缝区及热影响区全貌,再用高倍镜镜头(450倍)逐区进行观察,注意识别各区的金相组织特征, 并画出草图。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明确实验目的。

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控制

第七章 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控制 1.焊接热循环对被焊金属近缝区的组织、性能有什么影响?怎样利用热循环和其他工艺措施改善HAZ 的组织性能? 答: (1)在热循环作用下,近缝区的组织分布是不均匀的,融合去和过热去出现了严 重的晶粒粗化,是整个接头的薄弱地带,而行能也是不均匀的,主要是淬硬、韧化和脆化,及综合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抗疲劳性能等。 (2)焊接热循环对组织的影响主要考虑四个因素:加热速度、加热的最高温度, 在相等温度以上的停留时间,冷却速度和冷却时间,研究它是研究焊接质量的主要途径,而在工艺措施上,常可采用长段的多层焊合短道多层焊,尤其是短道多层焊对热影响区的组织有以定的改善作用,适于焊接晶粒易长而易淬硬的钢种。 2. 冷却时间100t t 8 385、、t 的各自应用对象,为什么不常用某温度下(如540℃)的 冷却速度? 答:对于一般碳钢和低合金钢常采用相变温度范围800~500℃冷却时间(85t )对冷裂纹倾向较大的钢种,常采用800~300℃的冷却时间8 3t ,各冷却时间的选定要根据不同金属材料做存在的问题来决定 为了方便研究常用某一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时间来讨论热影响组织性能的变化,而某个温度下 比如540℃则为一个时刻即冷却至540℃时瞬时冷却速度 和组织性能。故不常用某以温度下的冷却速度,对于一般低合金钢来讲,主要研究热影响区溶合线附近冷却过程中540℃时瞬时冷却速度 3. 低合金钢焊接时,HAZ 粗晶区奥氏体的均质化程度对冷却时变相有何影响? 答:奥氏体的均质化过程为扩散过程,因此焊接时焊接速度快和相变以上停留时间短都不利于扩散过程的进行,从而均质化过程差而 影响到冷却时间的组织相变,低合金钢在焊接条件下的CCT 曲线比热处理条件下的曲线向做移动,也就是在同样冷却速度下焊接时比热处理的淬硬倾向小,例如冷却速度为36s C / 时可得到100%的马氏体,在焊接时由于家人速度快,高温停留时间短

影响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因素分析

影响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因素分析 1.材料的匹配 材料的匹配主要是指焊接材料(包括焊剂)的选用,焊接材料将直接影响接头的组织和性能。通常情况下,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与母材相近。但考虑到铸态焊缝的特点和焊接应力的作用,焊缝的晶粒比较粗大并有存在偏析,产生裂纹、气孔和夹渣等焊接缺陷的可能性,因此常通过调整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以改善焊接接头的性能。 2. 指定母材和焊材时,焊接热输入量,焊接层数,道数,层间温度都有影响。一般来说,热输入不要太大,焊接层数多一些,焊层偏薄一些,热输入量是指热源功率与焊接速度之比。热输入量的大小,不仅影响过热区晶粒粗大的程度,而且直接影响到焊接热影响区的宽度。热输入量越大,则焊接接头高温停留时间越长,过热区越宽,过热现象也越严重,晶粒也越粗大,因而塑性和韧性下降也越严重,甚至会造成冷脆。因此,应尽量采用较小的热输入量,以减小过热区的宽度,降低晶粒长大的程度。在低温钢焊接时尤为重要,应严格控制热输入量,防止晶粒粗化而降低低温冲击韧性。 3要控制好焊接的层间温度,层间温度主要影响的是相变区间,也就是说,不同的层间温度会造成不同的相变温度与相转变时间从而得到不同比例的相组织。一般来说,层间温度过高,会使晶粒长大,强度指标会偏低。低合金钢焊材的层间温度以控制在150℃±15℃为宜。

4另外每一焊道间一定要清理干净,见金属光泽。如果是不锈钢,还应注意冷却速率,注意t-800/500区间不能停留太久。 5.熔合比 熔合比是指在焊缝金属中局部熔化的母材所占的比例。熔合比对焊缝性能的影响与焊接材料和母材的化学成分有关。当焊接材料与母材的化学成分基本相近且熔池保护良好时,熔合比对焊缝的熔合区的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当焊接材料与母材的化学成分不同时,如碳、合金元素和硫、磷等杂质元素的含量不同,那么,在焊缝中紧邻熔合区的部位化学成分变化比较大,变化的幅度与焊接材料同母材间化学成分的差异及熔合比有关。化学成分相差越大,熔合比越大,则变化幅度也越大,不均匀程度及其范围也增加,从而使该区组织变得较为复杂,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出现不利的组织带,导致性能大大下降。 在生产实践中,为了调节熔合比的大小,除了调节焊接线能量及其他工艺参数(如焊件预热温度、焊条直径等)以外,调节焊接坡口的大小,对熔合比有较大的影响。因为不开坡口,熔合比最大;坡口越大,熔合比就越小。 6.焊接工艺方法 在选择焊接工艺方法时,应根据其对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合其他要求综合考虑。 7.焊后热处理 (1)消氢处理消氢处理主要是为了加速氢的扩散逸出,防止产生延迟裂纹。其加热温度很低,不会使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

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分析

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分析 实验目的 ?观察与分析焊缝的各种典型结晶形态; ?掌握低碳钢焊接接头各区域的组织变化。 二、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粗细金相砂纸1套 ?平板玻璃1块 ?不同焊缝结晶形态的典型试片若干 ?低碳钢焊接接头试片1块 ?正置式金相显微镜1台 ?抛光机1台 ?工业电视(或幻灯机)1台 ?吹风机1个 ?4%硝酸酒精溶液无水醇脱脂棉若干 ?典型金相照片(或幻灯照片)一套 三、实验原理 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各部分经受了不同的热循环,因而所得组织各异。组织的不同,导致机械性能的变化。对焊接接头进行金相组织分析,是对接头机械性能鉴定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焊接接头的金相分析包括宏观和显微分析两个方面。 宏观分析的主要内容为:观察与分析焊缝成型,焊缝金属结晶方向和宏观缺陷等。 显微分析是借助于放大100倍以上的光学金相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焊缝的结晶形态,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的组织变化,焊接接头的微观缺陷等。 焊接接头由焊缝金属和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组成。焊缝金属的结晶形态与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变化,不仅与焊接热循环有关,也和所用的焊接材料和被焊材料有密切关系。 ?焊缝凝固时的结晶形态

?焊缝的交互结晶 熔化焊是通过加热使被焊金属的联接处达到熔化状态,焊缝金属凝固后实现金属的焊接。联接处的母材和焊缝金属具有交互结晶的特征,图1为母材和焊缝金属交互结晶示意图。由图可见,焊缝金属与联接处母材具有共同的晶粒,即熔池金属的结晶是从熔合区母材的半熔化晶粒上开始向焊缝中心成长的。这种结晶形式称为交互结晶或联生结晶。当晶体最易长大方向与散热最快方向一致时,晶体便优先得到成长,有的晶体由于取向不利于成长,晶粒的成长会被遏止,这就是所谓选择长大,并形成焊缝中的柱状晶。 ?焊缝的结晶形态 根据浓度过冷的结晶理论,合金的结晶形态与溶质的浓度C0、结晶速度(或晶粒长大速度)R和温度梯度G有关。图1-16为C0、R和G对结晶形态的影响。 由图可见,当结晶速度R和温度梯度G不变时,随着金属中溶质浓度的提高,浓度过冷增加,从而使金属的结晶形态由平面晶变为胞状晶,胞状树枝晶,树枝状晶及等轴晶。 当合金成分一定时,结晶速度越快,浓度过冷越大,结晶形态由平面晶发展到胞状晶树枝状晶,最后为等轴晶。 当合金成分C0和结晶速度R一定时,随着温度梯度G的长升高,浓度过冷将减小,因而结晶形态会由等轴晶变为树枝晶,直至平面晶。 随着晶粒的成长,熔池中晶粒界面前的浓度过冷和温度梯度也随着发生变化。因而,熔池全部凝固以后,各处将会出现不同的结晶形态。在焊接熔池的熔化边界上,温度梯度G较大,结晶速度R很小,因此此处的浓度过冷最小,随着焊接熔池的结晶,温度梯度G由熔化过边界处直到焊缝中心渐变小,熔池的结晶速度却渐增大,焊缝中心处,温度梯度最小,结晶速度最大,故浓度过冷最大。由上述分析可知,焊缝中结晶形态的变化,

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分析

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分析 一、试验目的 (一)观察与分析焊缝的各种典型结晶形态 (二)掌握低碳钢焊接接头各区域的组织变化 (三)了解低碳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变化规律。二、试验装置 及试验材料 (一)粗、细金相砂纸一套 (二)平板玻璃2块 (三)金相显微镜4台 (四)吹风机1个 (五)抛光机4台 (六)低碳钢焊接接头试片1个 (七)腐蚀液: 4%硝酸酒精溶液 (八)乙醇、丙酮、棉花等 三、试验原理 (一)焊缝凝固时的结晶形态 1、焊缝的交互结晶,如图1所示

熔池金属的结晶是从熔合区母材的半熔化晶粒上开始向焊缝中心成长 2、焊缝的结晶形态 根据成分过冷的结晶理论,合金的结晶形态与溶质的浓度C0、结晶速度R和温度剃度G有关。 图2 C0、R和G对结晶形态的影响 (二)低碳钢焊缝热影响区金属的组织变化 以低碳钢为例,根据其热影响区金属组织的特性,可分为四个区域,如图3所示:

图3低碳钢焊接热影响区分布特征 1-熔合区;2-粗晶区;3-结晶区;4-不完全重结晶区;5-母材 a、接头金相组织: 1、未受热影响的焊缝金属区; 2、受影响的层间金属区,结晶形态消失; 3、受过热作用的热影响区; 4、母材;

b、过热粗晶区魏氏体组织 C、左侧一次正火细晶区,右侧二次正火,晶粒较粗 d、不完全结晶区组织

e、母材组织 (三)30CrMnSiA钢焊缝热影响区金属组织变化 30CrMnSiA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低碳钢焊接接头金相分析 1、试样的准备; 2、用金相砂纸打磨试片; 3、抛光试片; 4、腐蚀; 5、在显微镜下观察与分析 (二)30CrMnSiA钢试片的制作 1、将厚度为2.5mm的30CrMnSiA钢板切成180× 20mm和180× 35mm两种规格的试片; 2、试片焊前进行退火处理; 3、去除试片表面油污及氧化物; 4、分别用电弧焊和气焊焊接试片; 5、制作金相试样:打磨、抛光、腐蚀等; 6、在显微镜下观察已制备好的金相试样;

焊缝接头组织的金相观察与分析

焊缝接头组织的金相观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认识焊缝区和热影响区各区段的组织特征。 2、了解焊缝金相检验方法和焊接接头的形成过程 3、掌握焊接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焊接是工业生产中用来连接金属材料的重要加工方法。根据工艺特点不同,焊接方法又分为许多种,其中熔化焊应用得最广泛。熔化焊的实质就是利用能量高度集中的热源,将被焊金属和填充材料快速熔化,热后冷却结晶而形成牢固接头。 由于熔化焊过程的这一特点,不仅焊缝区的金属组织与母材组织不一样,而且靠近焊缝区的母材组织也要发生变化。这部分靠近焊缝且组织发生了变化的金属称为热影响区。热影响区内,和焊缝距离不一样的金属由于在焊接过程中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和冷却速度不一样,相当于经受了不同规范的热处理,因而最终组织也不一样。根据组织和性能区别,焊接接头分为焊接区和焊接影响区。 焊缝区,是熔池泠凝后为铸态组织,在冷却过程中,液态金属自熔合区向焊缝的中心方向结晶形成的柱状晶组织,焊缝金属的性能一般不低于母材性能,但易产生裂纹。 以低碳钢为例,根据热影响区内各区段在焊接过程中所达到的最高温度范围,依次分为熔合区(固相线一液相线),过热区(1100℃——固相线);完全正火区(AC3——1100℃);不完全旺火区(AC1~AC3)。对易淬火钢而言,还会出现淬火组织。热影响区如图所示如图所示 (1)熔合区即融合线附近焊缝金属到基体金属的过渡部分,温度处在固相线附近与液相线之间,金属处于局部熔化状肪,晶粒十分粗大,化学成分和组织极不均匀,冷却后的组织为过热组织,呈典型的魏氏组织。这段区域很窄(0.1-1mm),金相观察实际上很难明显的区分出来,但该区对于焊接接头的强度、塑性都有很大影响,往往熔合线附近是裂纹和脆断的发源地。 (2)过热区(粗晶粒区)加热温度范围Tks-Tm(Tks为开始晶粒急剧长大温度,Tm 为熔点),当加热至1100℃以上至熔点,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尤其在1300℃以上,奥氏体晶粒急剧粗化,焊后空冷条件下呈粗大的魏氏组织,塑性、韧性降低,使接头处易出现裂纹。 (3)正火区(细晶粒区)即相变重结晶区,加热温度范围AC3- Tks之间,约为900-1100℃,全部为奥氏体,空冷后得到均匀细小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相当于热处理中的正火组织,故又称正火区。 (4)部分相变区,即不完全重结晶区,加热温度AC1- AC3,约750-900℃,钢被加热奥氏体+ 部分铁素体区域,冷却后的组织为细小铁素体+珠光体+部分大块未变化的铁素体,晶粒大小不均匀。

焊接相关标准汇总

标准号标准名称 焊接基础通用标准 GB/T3375--94 焊接术语 GB324--88 焊缝符号表示法 GB5185--85 金属焊接及钎焊方法在图样上的表示代号 GB12212--90 技术制图焊缝符号的尺寸、比例及简化表示法 GB4656--84 技术制图金属结构件表示法 GB985--88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GB986--88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GB/T12467.1—1998 焊接质量要求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1部分:选择及使用指南 GB/Tl2468.2--1998 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2部分:完整质量要求GB/Tl2468.3--1998 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3部分:一般质量要求GB/Tl2468.4--1998 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4部分:基本质量要求GB/T12469--90 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 GBl0854--90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 GB/T16672—1996 焊缝----工作位置----倾角和转角的定义 焊接材料标准 焊条 GB/T5117--1995 碳钢焊条 GB/T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 GB/T983—1995 不锈钢焊条 GB984--85 堆焊焊条 GB/T3670--1995 铜及铜合金焊条 GB3669--83 铝及铝合金焊条 GBl0044--88 铸铁焊条及焊丝 GB/T13814—92 镍及镍合金焊条 GB895--86 船用395焊条技术条件 JB/T6964—93 特细碳钢焊条 JB/T8423—96 电焊条焊接工艺性能评定方法 GB3429--82 碳素焊条钢盘条 JB/DQ7388--88 堆焊焊条产品质量分等 JB/DQ7389--88 铸铁焊条产品质量分等 JB/DQ7390--88 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焊条产品质量分等 JB/T3223--96 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 焊丝 GB/T14957—94 熔化焊用钢丝 GB/T14958--94 气体保护焊用钢丝 GB/T8110--95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GBl0045--88 碳钢药芯焊丝 GB9460--83 铜及铜合金焊丝 GBl0858--89 铝及铝合金焊丝

实验一 低碳钢熔化焊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实验一低碳钢熔化焊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焊接接头的宏观组织及焊接缺陷 2. 观察焊缝、热影响区及母材的各种典型结晶形态 3. 掌握低碳钢焊接接头各区域的组织变化 4. 测定在不同的焊接工艺下热影响区的宽度 二、实验概述 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接头各部分经受了不同的热循环,因而所得组织各异。组织的不同,导致机械性能的变化。对焊接接头进行金相组织分析,是对接头机械性能鉴定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焊接接头的金相分析包括宏观和显微分析两个方面。 宏观分析的主要内容为:观察与分析焊缝成型、焊缝金属结晶方向和宏观缺陷等。 显微分析的主要内容为:借助于放大100倍以上的光学金相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焊缝的结晶形态,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的组织变化,焊接接头的微观缺陷等。 焊接接头由焊缝金属和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组成。焊缝金属的结晶形态与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变化不仅与焊接热循环有关,而且与所用的焊接材料和被焊材料有密切关系。 (一)焊缝凝固时的结晶形态 熔化焊是通过加热使被焊金属的联接处达到熔化状态,焊缝金属凝固后实现金属的焊接。联接处的母材和焊缝金属具有交互结晶的特征,图1-2为母材和焊缝金属交互结晶的示意图。由图可见,焊缝金属与联接处母材具有共同的晶粒,即熔池金属的结晶是从熔合区母材的半熔化晶粒上开始向焊缝中心成长的。这种结晶形式称为交互结晶或联生结晶。当晶体最易长大方向与散热最快方向一致时,晶体便优先得到成长,有的晶体由于取向不利于成长,晶粒的成长会被竭止,这就是所谓选择长大,并形成焊缝中的柱状晶形态,如图1-3(a)所示。 图1-2 焊缝金属的交互结晶示意图

(a) (b) (c)

焊缝接头组织的金相观察与分析

焊缝接头组织的金相观察与分析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焊缝接头组织的金相观察与分析 一、实验说明 焊接是工业生产中用来连接金属材料的重要加工方法。根据工艺特点不同,焊接方法又分为许多种,其中熔化焊应用得最广泛。 熔化焊的实质就是利用能量高度集中的热源,将被焊金属和填充材料快速熔化,热后冷却结晶而形成牢固接头。 由于熔化焊过程的这一特点,不仅焊缝区的金属组织与母材组织不一样,而且靠近焊缝区的母材组织也要发生变化。这部分靠近焊缝且组织发生了变化的金属称为热影响区。热影响区内,和焊缝距离不一样的金属由于在焊接过程中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和冷却速度不一样,相当于经受了不同规范的热处理,因而最终组织也不一样。 以低碳钢为例,根据热影响区内各区段在焊接过程中所达到的最高温度范围,依次分为熔合区(固相线一液相线),过热区(1100℃——固相线);完全正 火区(AC3——1100℃);不完全正火区(AC1~AC3)。对易淬火钢而言,还会出现淬火组织。 焊接结构的服役能力和工作可靠性,既取决于焊缝区的组织和质量,也取决于热影响区的组织和宽窄。因此对焊接接头组织进行金相观察与分析已成为焊接生产与科研中用以评判焊接质量优劣,寻找焊接结构的失效原因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实验采用焊接生产中应用最多的低碳钢为母材,用手工电弧施焊,然后对焊接接头进行磨样观察。 二、实验目的 1、学会正确截取焊接接头试样。 2、认识焊缝区和热影响区各区段的组织特征。 3、深刻领会熔化焊焊接过程特点。 4、理解焊缝、热影响区到基体的硬度变化规律。 三、实验设备及器材 1、施焊设备及器材(手弧焊机、结422焊条,面罩)。 2、200×100×8mmA3钢板一块(45钢)。施焊前用牛头刨床沿其长度方 向中心线刨一条深2mm,宽4~5mm的弧形槽。 3、砂轮切割机一台。 4、钳工工具一套。 5,制备金相试样的全部器材。 6、金相显微镜若干台。 7、显微硬度仪一台

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

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metallurgical structure of the weld joint ) 1.焊接接头的组成及区域特征 典型的对接焊接接头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1)焊缝( weld ) 焊缝金属的结晶凝固冷却方式主要依靠母材金属热传导,所以液态金属结晶很自然呈柱状晶成长,且成长方向垂直于焊接熔池壁,最终汇交于熔池中部形成八字形柱状树枝晶结晶形式。 (2)熔合区( fusion zone ) 指焊缝与母材交接的过渡区,即熔合线处微观显示的母材半熔化区。在焊接时,液态的焊缝金属与固态母材金属的交界面,便形成了熔合线(fusion line),即接头横截面上宏观腐蚀所显示的焊缝轮廓线。 以大多数(低碳)碳素钢和低合金钢为例:熔合区的温度处于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焊缝与母材产生不规则结合,形成了参差不齐的分界面。该区晶粒十分粗大,化学成分和组织极不均匀,冷却后为过热组织。区域很窄,金相观察难以区分,但对接头强度和韧性却有很大影响,常是产生裂纹和脆性破坏的发源地。 (3)热影响区(heat affected zone) 在焊接和切割过程中,材料因受热的影响(但未熔化)而发生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变化的区域。 焊接是一个不均匀加热和冷却的过程,距焊缝不同距离的点上经历着不同的焊接热循环,这些点实质上都受到一次特殊的热处理。 和一般金属热处理一样,每个点都引起不同的组织转变,于是就形成了在组织和性能上不均匀的焊接热影响区。在这个区中,有些部位的组织和性能可能是优于也可能劣于母材焊前的组织性能。显然,劣于母材的部位便成为焊接接头中最薄弱环节。 决定热影响区的分区及特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1母材的冶金特征 母材金属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是否存在固相转变;有固相转变的材料是纯金属、单相合金或多相合金;是否是同素异构转变;是否是扩散型的相变。 例如,焊接无固相转变的金属,在热影响区上主要出现的是晶粒粗大现象,有时也有再结晶现象。焊接有固相转变的金属,如果是碳钢,其热影响区上不仅有过热和再结晶现象,还有重结晶和淬火现象。 ○2母材焊前的状态 同一种金属材料,焊前状态不同,焊后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是不同的,例如,焊前经过冷作硬化或热处理强化的金属,焊后热影响区内就会出现回火软化区。对于易淬火钢,若焊前处于退火状态,则焊后会出现硬化区。也即焊接热循环改变了母材焊前的状态,焊后在热影响区就可出现不希望的硬化、软化或脆化现象。 ○3焊接方法及其工艺参数 因为不同的焊接方法其热源集中程度不同,通过工艺参数的选择又可以获得不同的热输入,这两者实质上是焊接温度场和焊接热循环的特征参数对热影响区的范围大小,以及范围内各部位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温度场分布影响着热影响的宽窄,而热循环曲线的特征参数,如加热速度、高温停留时间和冷却速度等直接影响着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2.焊接热影响区的组成

8.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一)观察与分析焊缝的各种典型结晶形态; (二)掌握低碳钢焊接接头各区域的组织变化。 二、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一)粗、细金相砂纸 1套 (二)平板玻璃 1块 (三)不同焊缝结晶形态的典型试片若干 (四)低碳钢焊接接头试片 1块 (五)正置式金相显微镜 1台 (六)抛光机 1台 (七)工业电视(或幻灯机) 1台 (八)吹风机 1个 (九)4%硝酸酒精溶液、无水乙醇、脱脂棉若干 (十)典型金相照片(或幻灯照片) 一套 三、实验原理 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各部分经受了不同的热循环,因而所得组织各异。组织的不同,导致机械性能的变化。对焊接接头进行金相组织分析,是对接头机械性能鉴定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焊接接头的金相分析包括宏观和显微分析两个方面。 宏观分析的主要内容为:观察与分析焊缝成型、焊缝金属结晶方向和宏观缺陷等。 显微分析是借助于放大100倍以上的光学金相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焊缝的结晶形态,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的组织变化,焊接接头的微观缺陷等。 焊接接头由焊缝金属和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组成。焊缝金属的结晶形态与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变化,不仅与焊接热循环有关,也和所用的焊接材料和被焊材料有密切关系。 (一)焊缝凝固时的结晶形态 1.焊缝的交互结晶 熔化焊是通过加热使被焊金属的联接处达到熔化状态,焊缝金属凝固后实现金属的 焊接。联接处的母材和焊缝金属具有 交互结晶的特征,图4—1为母材和焊缝 金属交互结晶的示意图。由图可见,焊缝 金属与联接处母材具有共同的晶粒,即熔 池金属的结晶是从熔合区母材的半熔化晶 粒上开始向焊缝中心成长的。这种结晶形 式称为交互结晶或联生结晶。当晶体最易 长大方向与散热最快方向一致时,晶体便 图4-1焊缝金属的交互结晶示意图 优先得到成长,有的晶体由于取向不利于 成长,晶粒的成长会被遏止。这就是所谓选择长大,并形成焊缝中的柱状晶。 2.焊缝的结晶形态 根据浓度过冷的结晶理论,合金的结晶形态与溶质的浓度C0、结晶速度(或晶粒长大速度)及和温度梯度G有关。图4—2为C0、R和G对结晶形态的影响。 由图可见,当结晶速度及和温度梯度G不变时,随着金属中溶质浓度的提高,浓度过冷增加,从而使金属的结晶形态由平面晶变为胞状晶,胞状树枝晶,树枝状晶及等

第3章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第3章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焊接熔池和焊缝焊 接熔池的结晶特点、结晶形态,焊缝的相变组织及焊缝组织和性能的控制。 ★焊接热影响区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转变特点、组织特性及性能。 ★熔合区 熔合区的边界,熔合区的形成机理,熔合区的特征 焊接熔池:由熔化的局部母材和填加材料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液态区域。 焊缝:熔池凝固后所形成的固态区域。 焊缝组织性能不仅取决于焊缝的相变行为,而且受到焊接熔池结晶行为的直接影响。 一.焊接熔池的结晶特点 (1)熔池体积小、冷却速度大 局部加热,熔池体积小;熔池被很大体积的母材包围,界面导热很好,熔池冷速很快。 碳当量高的钢种焊接时,易产生淬硬组织,甚至产生冷裂纹。 (2)熔池过热、温度梯度大 焊接加热速度快,熔池金属处于过热状态;熔池体积小,温度高,熔池边界的温度梯度很大。 非自发晶核质点显著减少,柱状晶得到显著发展。 (3)熔池在动态下结晶 熔池结晶和母材熔化同时进行,焊接区内各种力交互作用,使正在结晶中的熔池受到激烈的搅拌。有利于气体的排除、夹杂物的浮出以及焊缝的致密化。 2. 联生结晶和竞争成长 (1)联生结晶 焊接熔池结晶一般是从熔池边界开始,即在半熔化的母材晶粒表面上开始并长大。结晶取向与焊缝边界母材晶粒的取向相同,初始晶粒尺寸等于焊缝边界母材晶粒的尺寸。 结晶取向与焊缝边界母材晶粒的取向相同,初始晶粒尺寸等于焊缝边界母材晶粒的尺寸。 (2)竞争成长 晶粒在不同方向上的成长趋势不同,只有最优结晶取向与温度梯度最大的方向(即散热最快的方向,亦即熔池边界的垂直方向)相一致的晶粒才有可能持续成长,并一直长到熔池中心;反之,只能长到一定尺寸而中止 每个晶粒都是在不断的竞争中成长的,只有竞争优势明显的晶粒才能得到不断的成长,而竞争优势较弱的晶粒将在成长的中途夭折。 3. 结晶速度和方向动态变化 (1)结晶速度的表达式 设任意晶粒主轴、任意点的结晶等温面法线方向与焊接方向的夹角为α,晶粒成长方向与焊接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β,在dt时间内熔池边界的结晶等温面从t时刻的位臵移到t+dt时刻的位臵。 (2)成长速度和方向不断变化 熔池边界上不同位臵的等温线的法线方向不同,晶粒成长过程中的成长方向不断变化,成长速度也在发生变化。

低碳钢熔化焊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低碳钢熔化焊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焊接接头的宏观组织及焊接缺陷 2、观察焊缝、热影响区及母材的各种典型结晶形态 3、掌握低碳钢焊接接头各区域的组织变化 4、测定在不同的焊接工艺下热影响区的宽度 二、实验概述 手工电弧焊的焊接过程如图1所示。当电弧在焊条与焊件之间引燃后,电弧热使焊件(与电弧接触部分)及焊条末端熔化,熔化的焊件和焊条(以熔滴形式下落)形成共同的金属熔池。焊条外面的药皮受热熔化并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液态熔渣和大量气体。液态熔渣包围着熔滴,当其进入金属熔池后,因其比重小而浮在熔池表面。所产生的气体则包围在电弧和熔池周围。 图1 手工电弧焊过程示意图 1、焊条芯 2、焊条药皮 3、液态熔渣 4、固态渣壳 5、气体 6、金属熔滴 7、熔池 8、焊缝 9、工件 焊条因不断熔化下滴而应连续向下送进,以保持一定的电弧长度。同时,焊条还应沿焊接方向前进。当电弧离开熔池后,被熔渣覆盖的熔化金属就缓慢冷却凝固成焊缝金属,液态熔渣也凝固成固态熔壳。在电弧移达的下方,又形成新的熔池及其上的液态熔渣,以后又凝固成新的焊缝金属和渣壳。上述过程继续进行下去,只至整个焊缝被焊完为止。从而形成一条连续的焊缝金属。

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接头各部分经受了不同的热循环,因而所得组织各异。组织的不同,导致机械性能的变化。对焊接接头进行金相组织分析,是对接头机械性能鉴定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焊接接头的金相分析包括宏观和显微分析两个方面。 宏观分析的主要内容为:观察与分析焊缝成型、焊缝金属结晶方向和宏观缺陷等。 显微分析的主要内容为:借助于放大100倍以上的光学金相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焊缝的结晶形态,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的组织变化,焊接接头的微观缺陷等。 焊接接头由焊缝金属和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组成。焊缝金属的结晶形态与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变化不仅与焊接热循环有关,而且与所用的焊接材料和被焊材料有密切关系。 (一)焊缝凝固时的结晶形态 熔化焊是通过加热使被焊金属的联接处达到熔化状态,焊缝金属凝固后实现金属的焊接。联接处的母材和焊缝金属具有交互结晶的特征,图2为母材和焊缝金属交互结晶的示意图。由图可见,焊缝金属与联接处母材具有共同的晶粒,即熔池金属的结晶是从熔合区母材的半熔化晶粒上开始向焊缝中心成长的。这种结晶形式称为交互结晶或联生结晶。当晶体最易长大方向与散热最快方向一致时,晶体便优先得到成长,有的晶体由于取向不利于成长,晶粒的成长会被竭止,这就是所谓选择长大,并形成焊缝中的柱状晶形态,如图3(a)所示。 图2 焊缝金属的交互结晶示意图 (a)

实验二 低碳钢熔化焊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实验二低碳钢熔化焊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焊接接头的宏观组织及焊接缺陷 2、观察焊缝、热影响区及母材的各种典型结晶形态 3、掌握低碳钢焊接接头各区域的组织变化 4、测定在不同的焊接工艺下热影响区的宽度 二、实验概述 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接头各部分经受了不同的热循环,因而所得组织各异。组织的不同,导致机械性能的变化。对焊接接头进行金相组织分析,是对接头机械性能鉴定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焊接接头的金相分析包括宏观和显微分析两个方面。 宏观分析的主要内容为:观察与分析焊缝成型、焊缝金属结晶方向和宏观缺陷等。 显微分析的主要内容为:借助于放大100倍以上的光学金相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焊缝的结晶形态,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的组织变化,焊接接头的微观缺陷等。 焊接接头由焊缝金属和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组成。焊缝金属的结晶形态与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变化不仅与焊接热循环有关,而且与所用的焊接材料和被焊材料有密切关系。 (一)焊缝凝固时的结晶形态 熔化焊是通过加热使被焊金属的联接处达到熔化状态,焊缝金属凝固后实现金属的焊接。联接处的母材和焊缝金属具有交互结晶的特征,图2-2为母材和焊缝金属交互结晶的示意图。由图可见,焊缝金属与联接处母材具有共同的晶粒,即熔池金属的结晶是从熔合区母材的半熔化晶粒上开始向焊缝中心成长的。这种结晶形式称为交互结晶或联生结晶。当晶体最易长大方向与散热最快方向一致时,晶体便优先得到成长,有的晶体由于取向不利于成长,晶粒的成长会被竭止,这就是所谓选择长大,并形成焊缝中的柱状晶形态,如图2-3(a)所示。

图2-2 焊缝金属的交互结晶示意图 (a) (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