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新案例

合集下载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创新设计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创新设计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创新设计
一、引入新技术
1.引入VR技术:采用VR技术,学生可以体验英语文本中的
场景,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引入多媒体技术: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有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3.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学生可以随时
随地获取英语文本,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增加情景对话
1.增加情景对话:让学生通过情景对话,模拟真实的英语交流,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增加情景游戏:让学生通过情景游戏,增加学习英语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3.增加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英语交流,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实施跨学科交叉教学
1.跨学科交叉教学:将英语阅读课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让学生
在阅读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理
解能力。

2.实施综合活动:让学生通过综合活动,将英语阅读课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跨文化交流:让学生通过跨文化交流,接触不同文化,拓展视野,增强文化意识。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案例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案例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案例课程内容: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其主题和细节。

2.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章的翻译和总结。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节,分析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难点:翻译和总结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阅读的看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 通过简短的引言,引出本次阅读的主题和目的。

二、讲解阅读技巧(10分钟)1. 教师介绍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如扫读、略读、精读和归纳总结。

2. 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解决阅读理解题。

三、阅读短文(15分钟)1. 学生阅读一篇短文,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2.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在阅读中找到答案,锻炼提取信息的能力。

四、分析文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

2. 学生讨论文章中出现的一些典型的修辞手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五、翻译和总结(15分钟)1. 学生进行文章的翻译练习,将文章翻译成中文。

2. 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和要点,以便后续的讨论。

六、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文章的主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2. 教师引导学生就文章的不同解读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

八、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

2.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自主学习和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章理解其主题和细节,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章的翻译和总结。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过程中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对阅读理解的掌握,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高中英语读写课教案

高中英语读写课教案

高中英语读写课教案【篇一: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案例】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过程设计step1 warming upt: boys and girls, good morning. are you in a good mood today? s: yes!t: i’m so happy to hear that. what kinds of words can be usedto describe the persons’ emotions.ss: (lost in thought)t:let’s enjoy some pictures and find out some emotional words to describe them. ss: (very interested and excited)t:go through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match them with the correct meaningemotionangrycross a feeling that you experiencefrustration a feeling when you are prevented from doingwhat you wantcuriosityto make something less difficultsimplify (vt.) a strong feeling of wanting to find out about something 设计意图:以阅读材料为依托,在单词教学环节向学生渗透语篇意识,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单词、短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采用了单词和词义配对、构词法练习,图文并茂猜。

t: would you like to think of some emotional words which can fit the situation. situation 1:this morning when i got to school, my headmaster asked me to her office. she told me i was the only student who had passed the exam and would have a chance to be an exchange student.s1: happiness/excitementsituation 2:however, about half an hour later, i was called to the office again and was told that the teacher had made a mistake!s2:disappointment/frustrationt:where can we find happiness in our life? are they really happy? (more pictures for the students to glance through)ss: (heated discussion)t: i can’t agree more. such pictures do bring us so much simple happiness. to have happiness is just so easy.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自然地导入下一个活动任务。

高中英语新人教必修一Unit 1 Teenage life period 2 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3份

高中英语新人教必修一Unit 1 Teenage life period 2 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3份

【新教材】必修第一册Unit 1 Teenage Life 教学设计(人教版)Period 2 Reading and Thinking本板块包括阅读部分The freshman Challenge 和在阅读基础上完成相关的词汇和问答练习。

Reading部分介绍的是高中新生Adam在新的学习环境中面临的挑战和机会。

本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主人公的问题和困惑也是学生们现在所面对的,通过回答和课文有关的问题和相关的拓展问题,学生可以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自己的高中生活。

为了顺利完成Reading and Thinking 的任务,学生还要提前做好相关词汇准备。

1. Let students master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 related to the text;2.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hallenges Adam meets in his new school and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ir school and Adam’s;3. Help the students finish vocabulary exercises in the text book.4. Get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y should learn to fac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senior high school for their own future.Importance:1.Help the students to master key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text.2.Guide students to compare school life in different places.3. Guide th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Adam’s school life and understand that everyone should overcome difficulties in a new situation.Difficulty:Guide the students compare their sc hool life and Adam’s, and discuss ways to deal with challenges.1.Ask the students to prepare new words and phrases related to the contents of the text.2.Mark the new words in the textbook, understand the meaning in context, or consult the dictionary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Step 1 Preparation1.freshman___________ junior high school ___________ Senior highschool___________confusing___________ choose courses___________ sign up___________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___________hand out ___________ homeless people___________ in the community ___________ get used to doing___________ keep up with ___________2.challenge _________ topic________ fluent _________ graduate ________recommend ___________ literature_________ obviously _________quit_________be responsible for _________ schedule_________ editor_________Step 2 Warming upCompare school life in different placesActivity 11.Guide the students to take part in the group work and discuss school life in and out of China.Ask Ss to work in groups and discuss the questions.1)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school life in other countries?Possible answers:I want to know whether they take extra courses during summer or winter vocations.I wonder if they have enough free time to develop their own interests.I am interested in what subjects they study at school.…2)What would you tell a teenager from another country about school life in China?I am happy to come to my new school and know a lot of new friends.Our teachers are patient and helpful.I feel a little worried about my study because I have more subjects to learn.…Activity 22.Read the text quickly to find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Guide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fill in the blanks in this part.Possible answers:Paragraph1:Senior high school is a Challenge.Paragraph2:It is important to choose courses.Paragraph3: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re also important.Paragraph4:A senior high student must work harder and be more responsible.Step3 Intensive readingActivity 3Read the text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Guide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at causes did Adams choose? Which one do you think would be his favorite? Why?2.What does “make the team” in paragraph mean?3.What is Adam worried about?4.Is Adam confident that he will get used to senior school life? How do you know?Possible answers:1.Adam chooses Math, English chemistry, world history and Chinese. I think. English advancedliterature is his favorite because he likes English, and he is good at it.2.It means joining the football team.3.He is worried that he can’t keep up with other students in his advanced course and get used to allthe homework.4.Yes, he is. On the one hand, Adam knows that he has to study harder as a senior school studentto be well prepared for his future. On the other hand, Adam knows that school advisers andteacher can give him help when he is faced with problems.Activity 4Complete the outline. Then discuss the questions below with a partner.Get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nd fill in the blanks after discussing the questions carefully.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find clues from the text.Guide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nd encourage them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Adam’s story and their own situation.1.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Adam is? Why?2.Do you face the same challenges as Adams? What other challenges are you facing?3.What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Adam’s school and your school life?Possible answers:1.Adam is clear-minded and responsible for himself. When he chooses courses, he knows hisadvantages。

高二英语教学实践案例(3篇)

高二英语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阅读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本文以高二英语阅读课为例,探讨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实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精读等。

2. 能力目标: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学会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对象高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阅读能力参差不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话题导入:教师选择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或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导入:教师提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任务一:快速阅读1. 目标: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章结构。

2. 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了解文章的主题、作者观点、主要事实等。

3. 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活动:快速浏览文章,回答问题。

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任务二:精读1. 目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细节。

2. 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写作手法等。

3. 活动:词语理解:找出文章中的生词,查找词典或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

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结构、语法、修辞手法等。

举例说明:举例说明文章中的观点或事实。

(四)任务三:讨论与表达1. 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活动:小组讨论:围绕文章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全班讨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教师引导并总结。

(五)任务四:拓展与延伸1. 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2. 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或实践活动。

3. 活动:拓展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人教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1unit-4阅读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人教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1unit-4阅读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人教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 1unit 4阅读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以《人教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1unit4阅读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配合《新课改》的出台,英语在高中阶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口语和阅读技能,在给学生提供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方面显得更加重要。

本文主要就《人教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1unit4阅读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及总结,以此来反思教师在传授阅读技能方面的设计与执行。

首先,本案例的阅读课的课程设计很严密,它采取了多元选择的结构,包括英语文本、语言结构、语法、词汇、阅读等,课程设计的节奏较快,以确保课堂所有的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其次,本案例还采取了多种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讨论阅读、对话阅读、角色扮演阅读等,使学生能够按照有趣的方式掌握基本的语言能力以及高级的阅读技能。

第三,本案例还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提问式阅读、模仿式阅读、练习式阅读、合作式阅读等,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有所熟悉。

最后,老师也会在一定的时机适当地引入文化知识,让学生从多方面掌握所阅读的文本。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人教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1unit4阅读教学案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都是十分周到的,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让他们能够获得良好的阅读水平。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宝贵的经验,在未来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老师应该关注课堂活动的设计,配合课程内容,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目标;其次,要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活动更加有趣;最后,应该注意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把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含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反思,可以看出,《人教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1unit4阅读教学案例采用的教学方式和实施策略都十分成功,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英语阅读技能的训练,更加重要的是,它可以让学生从多方面更加深刻地了解文章的含义,从而使他们的英语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高中英语阅读欣赏课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英语阅读欣赏课教学设计【案例】

【导语】教育要使⼈愉快,要让⼀切的教育带有乐趣。

⽆忧考⼩编准备了⾼中英语阅读欣赏课教学设计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案例实施背景任何语⾔的习得和学习都离不开⼤量阅读的实践。

许多教师也意识到⾼中阅读对于学⽣综合语⾔能⼒培养的重要性,⽤尽各种办法来培养学⽣的阅读微技能。

当然这样做的⽬的确实也提⾼了学⽣测试性阅读的能⼒。

如阅读前讲解重点⽣词或词组,阅读中找main idea, 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学⽣理解阅读,呈现表格,运⽤复述,⾓⾊扮演,采访等不同形式来开展阅读任务。

以上虽均衡了话题及功能两⽅⾯,但这些⽅法仍只停留在字,词,句及其他细节的表层理解上。

要想真正让学⽣内化阅读材料,除了表层的理解外,阅读也要关注语⾔⽂字背后的深层理解和⽂化内涵。

这点我们可以从语⽂学习上得到启⽰。

《英语新课程标准》就阅读的知识性和欣赏性上提出了指导思想:语⾔有丰富的⽂化内涵。

英语学习就是要关注说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情、传统习俗、⽣活⽅式、⽂学艺术、⾏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从⽽加深对世界⽂化的理解。

因此,笔者认为⾼中英语阅读课除了训练测试性阅读之外,需要⼤量的欣赏性阅读材料来补充教学。

教师应该冲破词汇,语法的束缚,在阅读中突出技能渗透的同时,应将课⽂阅读教学提⾼到欣赏性阅读的美学⾼度,真正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为⾼⼀NSEFC Book 1 Unit 4的reading task。

作为地震内容的阅读补充材料,它是作家Jack London的笔下之作。

以⼀个⽬击者的⾝份,介绍了旧⾦⼭⼤地震的所见所闻所感。

语⾔地道优美,描述性较强。

重点是欣赏阅读中训练略读和查读两⼤阅读微技能,逐步加深对旧⾦⼭地震及细节理解,并对地震中发⽣的⼀切形成⾃⼰的观点看法和情感态度,体会⼈们地震后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

本课难点是如何引导学⽣paraphrase 课⽂中的⼏个句⼦如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a library.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三、学⽣分析教学对象为⾼⼀学⽣,他们的认知能⼒较初中学⽣有了⼀定的发展,有着更强的求知欲。

高中英语优秀教学设计5篇

高中英语优秀教学设计5篇

高中英语优秀教学设计5篇教学设计一: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预测、略读、寻读等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2.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大意,并能识别文章中的细节信息。

3. 学生能够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略读: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和内容。

3. 寻读: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寻找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提高寻找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

4. 精读:组织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细节信息,并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 讨论:组织学生就文章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将阅读策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文本,以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教学设计二:写作技巧训练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论据和论点进行有效的论证。

3. 学生能够进行自我修改和同伴互评,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分析优秀议论文,引导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2. 写作指导:讲解议论文的写作步骤,包括确定论点、寻找论据、组织文章结构等。

3. 实践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4. 同伴互评:引导学生进行同伴互评,互相提出修改建议,提高写作水平。

5. 自我修改:指导学生根据同伴互评和自我反思进行修改,完善文章。

6. 展示与分享: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写作心得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写作技巧和实践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写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如语法、拼写、标点等,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教学设计三:口语交际能力提升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口语表达技巧进行日常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新案例王秀琴高中英语(SEFC)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

然而,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

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经过教学实践和不断尝试,笔者发现:不同阅读活动阶段,必须采用不同阅读理解模式以求不同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下面以SEFCBook 1A Unit 7 "Earthquakes" 单元阅读课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一、First–reading 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

这一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认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

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

该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

然而,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

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1、引入题材。

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

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

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附SEFC Book IA Lesson 26 & Lesson 27 阅读理解问答题:1) Which was the USA's strongest earthquakes ?2)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and how many people losttheirhomes in the 1906 earthquake ?3)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1989 earthquake?4) When the 1906 earthquake happened, how many metres did thePacificplate jump to the north ?5) How many measures(措施) can we take in order to deal withearthquakes ?6) What is " The Big One"?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

然而,阅读包含两个阶段:一是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

因此,二读课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Second–reading 采用交互作用模式,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语言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以文字符号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内部代码(即图式)进行编解码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

根据鲁姆哈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即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

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也可称为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

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

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

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

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的作用。

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

例如教"Earthquakes" 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思路是accidents--- causes --- solutions--- prediction。

借助文章体裁结构帮助理解文章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完成重建语篇的表达训练。

借助内容图式,教师可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

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回忆“板块学说”(plate tectonics)相关内容,将文章内容与大脑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及文章的“弦外之音”。

语言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

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识别文章中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

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理解“shook”、“jumped”、“stay up”等在文章中的意思。

这样做,学生读懂文章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下一阶段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会有基础。

总之,综合利用形式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二读课文,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1、细读课文。

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

2、检测理解。

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

3、阅读析评。

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活动形式。

附SEFC Book 1A Lesson 26 & Lesson 27阅读理解问答题:1) What do the first three paragraphs talk about ?2) What does the writer try to explain in the last paragraphof Lesson 26 ?3) What does the writer intend to do in the first paragraph ofLesson 27 ?4) Why does the writer mention "The Big One" ?5) If we compare the 1986 earthquake with the 1989 earthquake,what can we find ?6) If the 1989 earthquake had happened in the centre of town,what would have happened?7) Why can't we stop earthquakes ?8) Do you think that San Francisco is now in danger ? Why ?9) How does the writer make each paragraph of the two lessonscoherent (连贯的) ?10)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lessons ?经过二读课文及完成一些深层阅读理解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获得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阅读吸收信息,吸收是为了表达。

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输入的层次上,应该使语言输入(听与读)和语言输出(说与写)之间产生一种平衡。

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三、Post–-reading 采用自下而上模式,侧重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

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

由此看来,阅读课教学既是一门阅读课,也是一门语言课。

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

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

所以,通过阅读,可以学习语言知识,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系;另外,中学英语大纲规定,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为此,在完成二读课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

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1、归纳知识。

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来归纳排列。

2、深化知识。

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3、运用知识。

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笔头上可采用改写、缩写、书面表达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

附SEFC Book 1A Lesson 26 & Lesson 27 读后重建语篇训练题:1) Why do you think San Francisco are easily shaken byearthquakes ?2) Give a speech on what we should do in order to deal withearthquakes.3) Write a passage to report the 1989 earthquake in SanFrancisco.4) Write a short article on the 1999 earthquake in Taiwan.实践证明,把阅读课教学活动分成三个阶段,不同阅读活动阶段采用不同阅读理论模式以实现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