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殷商、 巫师)Biblioteka 历史散文(记事) (记叙文)
历史散文
㈠编年体 孔子,鲁史《春秋》
《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春秋三传”释《春秋》。 《左传》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 志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㈡国别体 《国语》、《战国策》等
汉代散文
㈠史传文
①西汉 司马迁《史记》纪 传体通史。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 ②东汉 班固《汉书》中国 第一部断代史
古文运动
韩愈,柳宗元提倡实用先秦两汉 散文文体。
宋散文
(晚唐李商隐为代表骈文文风延至宋初。杜牧《阿 房宫赋》无堆砌,算新文赋)
北宋中叶 古文运动 欧阳修(《醉翁亭记》)北宋文坛盟主, 曾巩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苏洵(《六国论》), 苏轼(《赤壁赋》), 苏辙 发扬韩柳古文传统,散文平易自然,实用。
《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 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 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 地球则国雄于地 球。
魏晋南北朝散文
特征: ①题材拓展(山水景物), ②抒情色彩加强(抒情小赋), ③受赋排比对偶修辞影响,发展而成骈文,盛行。
代表作家: 魏 魏晋 东晋 南朝 曹氏父子 阮籍、嵇康 王羲之、陶渊明 鲍照(骈文)庾信(赋)
唐散文
①骈文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 长天一色”
形式束缚,不切实用。
②中唐
汉代散文
㈡政论文 西汉 东汉
贾谊《过秦论》等 王充《论衡》
汉代散文 ㈢赋 “汉赋”
①产生:源本《诗经》《楚辞》,战国诸子文体。 (最早写“荀子”)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1. 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写作形式,以白话表达感情、思想和意境。
它与诗歌和骈文相对,不受严格的格式要求,注重真实性和表达个人情感。
中国古代散文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 追求自然真实:强调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描写,反映社会风貌。
- 注重个体情感:展现作者内心体验、情感抒发,以及人性的喜怒哀乐。
- 批判思辨性:反思社会问题,审视人生道德伦理等。
- 融合修辞技巧: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等手法提升艺术感染力。
2. 先秦散文时期中国古代散文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其中,《离骚》是最早被公认为散文的作品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庄子》、《列子》等哲学类著作。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
代表性的作家有嵇康、阮籍、刘宋慧远等人。
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寄托理想为主题,形式上则注重韵律的运用。
4.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散文风格更加多样化,包括了骈文、小品文、游记等多种形式。
著名的散文家有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等。
5. 元明清时期在元明清时期,散文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谷。
散文作品大多是政治宣传或礼仪制度方面的论述,缺乏个性和艺术性。
6. 当代散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当代散文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许多作家将自己身世经历与社会状况相结合,深入探讨现实问题和个人情感。
7. 总结中国古代散文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从先秦到当下都留下了许多精彩之作。
这些散文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更深刻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阅读古代散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性情感的交融。
散文概述

轼
王安石
字介甫,曾封荆国公,後人称王荆公。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 於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 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
曾巩
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年後,因文才出,备受当 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
《孟子》
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
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 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 观点(仁政、王霸之辨、 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 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 经典著作。
其进锐者,其退速
【原文】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 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 其退速。” 【译文】 孟子说:“对于不应该停止的却停 止了,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停止。对于应该 厚待的却薄待了,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薄待。 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登徒子好色赋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 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 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 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 不然…….
汉赋
引婴投江
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 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
【哲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是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 不能靠先天的遗传。二是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 处理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 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 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 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 避患者何不为也?
文风方面
鲁迅评价:汪洋辟阖,
仪态万方,
《论语》言简意赅 晚《周墨诸子》子讲莫究能逻辑先也。
《孟子》言辞雄辩 《庄子》想象奇特
《荀子》论证缜密 《韩非子》犀利峻峭
汉代散文
政论文 :贾谊 史传文 :司马迁、班固 汉赋 :司马相如 、班固、张衡等 《史记》作者司马迁创造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在汉以 后一直是历代王朝正史所沿用的体制。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魏晋南北朝散文
特征: ①在内容上抒情色彩越来越浓,表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发个人感慨往往密 切结合。(写山水景物的散文、抒情小赋) ②在形式上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体裁愈益 多样化。(骈文)
代表作家: 魏 曹氏父子 魏晋 阮籍、嵇康 东晋 王羲之、Fra bibliotek渊明 南朝 鲍照
三峡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汉赋
赋的特点:体物写志,注重铺陈,词藻华美,色彩绚丽。 在发展中它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华丽的辞藻,夸
张的手法,因而丰富了自己的体制。正由于赋体的发展与楚 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把辞赋连称。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最 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国后期的荀子。宋玉也有赋体作品, 如《登徒子好色赋》等。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散文主要以齐民要术等科技专著为主,以实用性为重。
这些著作主要关注于农业生产和社会治理等实际问题,语言简洁明了,内容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
同时,一些名家如孔子、荀子等也在他们的著作中运用了一些散文的写作技巧,令散文不再只是平实的记述,开始体现一些文学性的特点。
汉代,随着国家统一和文化繁荣,中国古代散文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时期,散文的内容开始多元化,形式也更加多样。
著名的《世说新语》就是一本在这个时期流传下来的散文集,它收录了132个短篇散文,以言志德行为核心,以生动活泼的言语风格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
这些散文具有思想性、道德性和文学性的特点,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割据的局面,散文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但是,这个时期的散文仍然具有一定特色。
著名的魏晋风骚文化就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兴起的,它在短篇散文创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些散文以抒情为主题,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另一个巅峰时期。
唐代的散文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琐碎的笔记和志怪小说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体。
这些散文包含了对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有不少描写山水的作品出现。
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刘禹锡等在他们的散文中成为了代表。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散文在发展中逐渐从实用性向文学性转变,从描述实际问题向抒发情感思想转变。
它不仅是人们思索人生、社会的工具,也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通过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流派的发展和演变,中国古代散文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点,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这个时期,散文的主要形式是令、诏、赐、封、书等官方文书。
这些文书主要用于国家事务和官方通信,内容相对单一且形式规范。
此外,先秦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思想性和文艺性较强的散文作品,如《易传》、《尚书》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形成了后世散文的基础。
随着先秦时期结束,进入到两汉时期,中国古代散文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
两汉时期的散文以鲁迅为代表的辞章和典故为基础,融入了文采和修辞的技巧。
这些作品主要写人、事、理,以及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其中,司马迁的《史记》被视为中国历史散文的巅峰之作,通过编年体和历史记录的方式,将中国古代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到来,中国古代散文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个时期的散文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和情绪的表达,以及对人生境遇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这些作品主题更为丰富多样,不仅包括了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还涉及了文学、艺术、道德、哲学等领域。
代表作包括陆机的《刘备传》、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
随着唐代的到来,中国古代散文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唐代的散文注重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情世态的描绘。
此外,唐代的散文还融入了音乐和舞蹈的元素,使作品更加音乐化和舞蹈化。
代表作包括白居易的《东篱乐府》、杜牧的《秋夕》等。
宋代时期,中国古代散文进入一个更为成熟和稳定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散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官僚文、民间文、情怀文等多种类型。
这些作品的主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节俗等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
代表作包括苏轼的《东坡乐府》、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散文进一步发展成熟。
这个时期的散文更加关注个体和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更加注重艺术性的追求。
明代的散文主要包括了科举作文和文人草台班等文体,清代则出现了小说笔记、游记和随笔等新形式。
这些作品的内容更加广泛,体现了时代变迁和社会风貌。
散文的发展历史简单概括

散文的发展历史简单概括
散文是一种以故事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形式。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简要概括为:
1. 古代典籍时期:散文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典籍,比如《尚书》、《诗经》等,这些文献中包含了大量以散文形式记载的文字,如官方命令、祭文、编年纪事等。
2.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散文以《庄子》、《老子》、《孟子》等哲学家的著作为代表。
这段时期的散文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思想,追求言之有物、言简意赅的特点。
3. 汉魏六朝时期:这个时期的散文以《文选》、《齐民要术》等文集为代表,内容涵盖了议论、叙事、文艺批评等多个领域,形式多样化。
4.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的散文达到了高峰,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散文家,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
他们的作品在表现力和文学价值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丰富了散文的形式和内容。
5. 明清时期:这个时期的散文以清代的《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小说为代表,开始出现了更多叙事性和小说化的特点。
在中国文学发展中,散文一直以其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刻的思想和广泛的内容而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古代到现代,散文都在不断演变和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传统。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一】(一)散文概述文学体裁之一,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
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
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二)散文的古今概况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
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索
年代 派系 书名 作者 代表文章 特色
引
商周
《 商 商周 尚 待
语言古 记言史
朴艰涩, 料的汇 带有感 编
周
史传 书》 考
文
究
《尚书∙ 盘庚》
情色彩 和形象
性
成篇 的散文 可追溯 到《尚
书》
《论语
先秦 《 孔子 学而 语言精炼 记录孔
先 诸子 论 及其 篇 秦 散文 语》 弟子 》
散文的鉴赏技法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
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
确把握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 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
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 蜜》;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 《长江三日》;⑷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 自清的《绿》;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 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 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3、注意散文表
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
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
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
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
“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
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
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
告文学等。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
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
青 铜
, 商 朝 的
甲 骨 卜 辞 中 ,
代 散 文 的 发 端 , 可 以 追
非言,其是《散先优代 些等记器已溯
子行是中儒国文秦秀散 可等录上经到
》的孔如、语和散的文 以,贵的出殷
儒家 《论语》《孟 子》《荀子》 墨家 《墨子》 道家 《老子》 《庄 子》 法家 《韩非子》
孔子 《春秋》 左丘明 《左传》
秦 散 文 分 为 两 种 , 历 史
作 , 这 就 是 文 学 史 上 的
展 的 阶 段 , 出 现 了 许 多
秋 战 国 时 期 , 是 我 国 古
古 代 散 文 的 雏 形 。
内 容 已 经 相 当 丰 富 。 这
、 诉 讼 原 委 或 赏 赐 情 由
有 的 长 达 三 、 五 百 字 ,
完 整 的 句 子 。 西 周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二)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三)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文骈体学在 学体裁史我 色文之上国 彩,一,源 的也。散远 作包它文流 品括包是长 。说括最、
理汉为丰 著以重富 作后要多 中的的彩 具赋文的 有与学文
概
述
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
我国散文的特点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 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 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 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 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 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
则录、论、战子。文勃 作叙事文不时国
为,墨语道国散先著发春是的功,少代古
本 人 的 著 作 。
《 庄 子 》 《 荀 子 》 《 韩
翟 、 孟 轲 的 弟 子 对 其 师
》 《 墨 子 》 《 孟 子 》 等
、 法 等 学 派 的 文 章 ,
策 》 等 历 史 著 作 ; 后 者
文 。 前 者 包 括 《 左 传 》
道家有《老子》老子1 老子2、《庄子》; 法家有《韩非子》;墨家有《墨子》; 杂家有《吕氏春秋》等 文风方面 《论语》言简意赅 《墨子》讲究逻辑
《孟子》言辞雄辩 《庄子》想象奇特 《荀子》论证缜密 《韩非子》犀利峻峭历史文史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编年体的《左传》,
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等,
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古代散文: 我国古代,为区 别于韵文、骈文, 凡不押韵、不重 排偶的散体文章, 包括经、传、史 书在内,一律称 之为散文。
散文的分类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春秋》只是编年的大事记,写得比较简约。其中的褒贬 是通过一字一句来显示的。
后人称之为“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其中的 意义很不容易为读者所领会,后来就有解说、补充它的 书出来。现存的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春秋左氏传》,世称“春秋三传”。
等记丘《墨《诸文散蓬 看记族铭现商我
简洁,含 义深刻, 言论有格
子及其 弟子言
关键索
年代 派系 书名 作者 代表文章 特色
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 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 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 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 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 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 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 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 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 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 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 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
我国散文的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
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 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 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 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 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 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 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 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 题服务。
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先秦散文
卜辞
《尚书》
(殷商、巫师) (商周、史 官)
诸子散文 (说理)
历史散文 (记事) (春秋战国 哲学家、 史学家)
诸子散文
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 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 墨、纵横、杂、 农、小说十家 代表:儒家有《论语》、《孟子》、《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