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合集下载

非接触式人体生命体征监测的技术和应用

非接触式人体生命体征监测的技术和应用

非接触式人体生命体征监测的技术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疗监测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传统的人体生命体征监测必须通过接触式或植入式设备实现,这种方式既不方便也不舒适,尤其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有效监测的患者来说更是痛苦。

而非接触式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应用,则改变了传统医疗监测的方式,有效提高了监测效率和准确度,享受到了更为便利舒适的监测过程。

一、什么是非接触式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非接触式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简称“NMTS”,指的是不通过任何接触或植入式设备来监测人体生命体征的一种技术。

其与传统医疗监测的最大不同点在于,传统方式必须依靠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接触式或植入式设备监测,而NMTS则不需要这种方式,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实现对于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

二、非接触式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原理非接触式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应用基于一个重要原理,即通过无线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设备对患者心率、呼吸、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以光学传感器为例,它可以利用红外线透明度等原理,通过对皮肤表面脉冲波形和血液流动进行分析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三、非接触式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应用非接触式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应用领域较为广泛,目前主要在医疗保健领域应用。

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监测的效率和准确度,在医院、居家护理等场景下都有出色的应用表现。

以下是NMTS的主要应用场景:1、医院监护室在医院监护室等场景中,通过无线传感器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可以有效提高监测效率并降低人工监测的错误率,提高患者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2、居家护理对于那些需要长期接受护理的老年人和病人而言,NMTS则是一种便捷、有效的监测方式。

它可以帮助家庭医生、护士、家庭成员等人员在不干扰患者生活的情况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

3、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如机场、地铁站、体育馆等,通过NMTS可以有效监测人们的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利于发现并防范疾病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相关知识】一、下肢血压测量法:操作方法与上肢血压测量法相同,不同之处为:①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露出大腿部;②袖带缠于大腿,下缘距腘窝3~5cm,听诊器胸件置于腘动脉处;③记录时注明为下肢血压。

二、体温的测量(一)目的:1.测量、记录病人的体温。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二)注意事项1、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的患者测体温时,护理人员应当守侯在患者身旁;2、如有影响测量体温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分钟测量;3、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符时,应当复测体温;4、极度消瘦的患者不宜测腋温;5、如患者不慎咬破汞温度计,应当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及促进汞的排泄。

三、脉搏的测量(一)目的1.测量患者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2.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

(二)注意事项1.如患者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测量;2.脉搏短绌的患者,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测脉搏,另一名护士听心率,同时测量1分钟。

四、呼吸的测量(一)目的1.测量患者的呼吸频率;2.监测呼吸变化。

(二)注意事项1.呼吸的速率会受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患者;2.如患者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需稳定后测量;3.呼吸不规律的患者及婴儿应当测量1分钟。

五、血压的测量(一)目的1.测量、记录患者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2.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状况。

(二)注意事项1.保持测量者视线与血压计刻度平行。

2.长期观察血压的患者,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3.按照要求选择合适袖带。

4.若衣袖过紧或太多时,应当脱掉衣服,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技术规范

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技术规范

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技术规范第一篇: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技术规范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技术规范(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测量生命体征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生命体征的相关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采取恰当的体温测量方法或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

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

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

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6.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7.体温计消毒方法符合要求。

8.评估测量脉搏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在偏瘫侧、形成动静脉瘘侧肢体、术肢等部位测量脉搏。

9.测脉搏时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桡动脉或其他浅表大动脉处,力度适中,以能触及到脉搏搏动为宜。

10.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秒,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1分钟。

11.发现有脉搏短绌,应两人同时测量,分别测心率和脉搏。

12.测量呼吸时患者取自然体位,护士保持诊脉手势,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测量30秒。

危重患者、呼吸困难、婴幼儿、呼吸不规则者测量1分钟。

13.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和类型等情况。

14.危重患者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棉花少许置鼻孔前,观察棉絮吹动情况,并计数。

15.测量血压时,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卧位,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

16.选择宽窄度适宜的袖带,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下缘距肘窝2-3厘米。

17.正确判断收缩压与舒张压。

如血压听不清或有异常时,应间隔1-2分钟后重新测量。

2、生命体征监测技术1

2、生命体征监测技术1

第二章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一、基本要领(一)操作目的1.判断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无异常。

2.动态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分析热型、伴随症状及间接判断心脏、循环、肺功能状况。

3.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二)操作流程(生命体征监测临床规范化操作流程,附图1)(三)操作要点1.评估(1)评估患者:1)病情:患者目前病情、神志和意识状态及伴随症状。

2)一般情况:患者在30分钟内有无进食、冷饮、吸烟或面颊部冷、热敷、有无剧烈运动等。

3)患者心理状态:有无害怕、紧张、焦虑等情绪变化。

4)健康知识:患者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常与否的认识。

(2)评估环境:病室环境是否安静,舒适,符合测量要求。

2.准备(1) 操作者自身准备:仪表、意识、技术、知识的综合准备。

操作者必须熟悉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特殊要求。

(2)用物准备:测温盘内盛:体温计、消毒液、纱布、石蜡油瓶、卫生纸、弯盘、记录本、笔、棉签、有秒钟的表、听诊器、血压计、垫巾。

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检查血压计,注意玻璃管有无损坏,水银有无漏出,加压气球、橡胶管有无老化、漏气,听诊器是否完好。

3.实施:(1)测量前准备1)带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做好解释,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2)再次检查各种用物的性能是否完好,符合操作要求。

(2)测量体温1)测量口温(禁用于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病人):①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热窝(舌下热窝为口腔中温度最高的部位);②嘱患者闭紧口唇,用鼻呼吸,勿咬体温计,3分钟后取出,擦干净看清度数。

2)测量腋温(用于婴幼儿或其它无法测量口温者,对于腋下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禁忌)①帮患者解开衣扣,抹干腋下(汗液有助于散热,影响所测体温准确性);②将体温计的水银端放于腋窝处紧贴皮肤,嘱患者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7-10分钟后取出,擦净看清度数。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体温、脉搏、呼吸、血 压测量)操作规范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体温、脉搏、呼吸、血 压测量)操作规范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操作规范一、操作目的1、判断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无异常。

2、动态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3、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功能。

二、评估要点1、询问患者身体情况:(1)病情、营养状况、意识状态、年龄、合作程度。

(2)患者 30 分钟内有无进食、冷热饮、行冷热敷、沐浴、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基础血压值,使用兴奋剂(如浓茶、咖啡)、使用镇静剂或洋地黄类药物等。

(3)被测量部位有无创伤、手术、炎症、偏瘫、功能障碍。

2、向患者解释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三、物品准备1、治疗盘内: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清洁容器(内备已消毒体温计 1 支)、另备一容器(放使用后的体温计)、含消毒液的纱布或棉球、弯盘;2、表(带有秒针);3、记录纸、笔;4、测量肛温时另备润滑剂、棉签、卫生纸;5、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四、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者。

3、洗手,戴口罩。

检查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是否完好,将体温计水银柱甩至35℃以下。

4、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

5、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等选择测量体温的方法。

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卧位。

6、测量体温:按要求放置体温计,计时。

(1)测腋温:擦干患者腋下的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协助患者屈臂过胸夹紧,防止滑脱。

测量时间 10 分钟。

(2)测口温:将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热窝,闭紧口唇,用鼻呼吸,测量时间 3 分钟。

(3)测肛温: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的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 3-4厘米,测量时间 3 分钟,并用卫生纸擦净肛门。

7、测量脉搏:(1)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桡动脉,力度适中,以能感觉到脉搏搏动为宜。

(2)一般患者可以测量 30 秒,脉搏异常者,测量 1 分钟,核实后报告医师。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三页。
(4)缓慢放气速度(sùdù)以水银柱每秒下 降4mmHg为宜 (5)当听诊器中出现第一声搏动声,此 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即为收缩压;当搏 动声突然变弱或消失,此时水银柱所指的 刻度即为舒张压
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三页。
(6)测量(cèliáng)结束, 排尽袖带内余气,整 理后放入盒内;血压计盒盖右倾45°,使 水银全部流回槽内,关闭开关,盖上盒盖, 平稳放置
生命 体征监测 (shēngmìng) 技术
第一页,共五十三页。
生命 体征监测技 (shēngmìng) 术
体温(T)
脉搏(P)
呼吸(hūxī)(R)
血压(BP)
第二页,共五十三页。
体温
一、概念 是人体内部(nèibù)的温度,是人 体在新陈代谢和骨骼肌的运动过程中不断 产生热能的结果
第三页,共五十三页。
体 温(2)
二、正常体温
部位
腋窝
口腔(kǒuqiāng)
正常范围(℃)
36.0~37.0 36.3~37.2
直肠
36.5~37.7
第四页,共五十三页。
三、异常 体温 (yìcháng)
(一)发热 低热:37.5~37.9℃ 中等(zhōngděng)度热:38.0~38.9℃ 高热:39.0~40.9℃ 超高热:41℃以上
水银外溢;放气不可过快过慢,以免读值误差 3.需密切观察血压者做到“四定”
定时间 定部位(bùwèi) 定体位 定血压计
第四十九页,共五十三页。
注意事项
4、排除影响(yǐngxiǎng)血压值的外界因素 袖带过宽、过紧→BP↓ 袖带过窄、过松→BP↑ 手臂低于心脏→BP↑ 手臂高于心脏→BP↓ 5、偏瘫病人应在健侧手臂上测量血压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20次/ 分。呼吸与脉搏比为1:4.男性及儿童以腹式 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六、血压的测量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同 一水平,坐位:平第四肋;卧位:平腋中 线。搬板凳之床旁。
四、脉搏的测量
脉率: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频率)。 1.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分; 出生-12月婴儿120次/分;1-6岁100次/分; 6-12岁90次/分。 2.女性比男性稍快5次/分。 3.身材细高者比矮胖者脉率慢。 4.活动、药物、饮食、情绪均会影响人的脉 率。
(一)、操作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嘱患者手臂放松,掌心向上, 或外展45度。 2、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桡动脉,测量30秒, 乘以2。 注意事项:按压桡动脉力度适中,脉搏不规则者测量1分 钟核实后,报告医师。脉搏短绌者,2人同时测量,一人 听心律,一人测脉搏,测量1分钟,由听心率者发口令, 核实后,把最后数值告诉患者。 若患者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稳定后 浸泡于75%酒精或500mg/L的含氯消毒剂 内30分钟,取出后用清水冲洗,放入清洁 容器内备用。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 检查:将全部体温计水银柱甩至35 ℃以下, 于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好的40 ℃以下水中3 分钟后取出,误差在0.2 ℃以上、玻璃管有 裂痕、水银柱自行下降则不能使用。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 1.脉率异常: 心动过速:成人脉率超过100次,一般见于 发热、甲亢、心衰、血容量不足等。一般 提问每升高1℃,成人脉率增加10次/分, 儿童增加15次/分。 心动过缓:成人脉率少于60次/分,见于颅 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减、阻塞性 黄疸等。
2.节律异常 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 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 常延长的间歇。如二联律、三联律,常见 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律。 常见于房颤患者。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十八)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一、技术规范二、操作流程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考核流程护士甲沟通三、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项目标准分值质量标准评分等级A B C D准备8分2421.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齐全,放置合理有序。

用物: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表、纱布、记录本,体温计。

3.环境:清洁、舒适、注意保暖。

2421312查对解释评估10分3341.查对患者及医嘱执行单。

2.解释测量目的和方法,取得配合。

3.评估病情、基础血压及治疗用药情况等;评估患者适宜的测量方法;评估有无影响因素等。

询问大小便。

334223112测量64分5101010254 1.核对患者,询问患者是否开始。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2.检查体温计有无破损,用纱布擦干,甩至35°以下。

解开衣扣,擦干对侧腋下,将体温计水银端置腋窝深处紧贴皮肤,查看时间。

3.嘱患者近侧手臂自然置于床上,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桡动脉,力度适中,测量30秒,脉搏异常时,测1分钟。

4.测量呼吸:将手似按在桡动脉处,观察患者的胸腹部,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测量30秒,如异常,测量1分钟。

5.测血压:①协助患者暴露近侧手臂,伸直肘部,手掌向上、手臂外展45°,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

②放平血压计,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上臂中部,下缘距肘窝2~3cm,松紧适宜(以伸进一指为宜),开启水银槽开关。

③带好听诊器,将听诊器胸件置肱动脉处,用手固定。

④一手握住气球向袖带内充气,至肱动脉搏动消失,再使其上升20~30mmHg,缓慢放气,准确测量收缩压、舒张压的数值。

⑤测量毕,排尽袖带空气,拧紧气门上螺旋帽,血压计倾斜45度,关闭水银槽开关,整理妥善。

6.查看时间,取出体温计,读数,正确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值,并告知患者。

结果如有异常,应当复测并通知医师,根据医嘱处理。

5101010473744488824252336661132整理解释记录10分 2231.再次核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测量生命体征前3 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生命体征的相关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采取恰当的体温测量方法或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

测量5—1 O分钟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

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

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6.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7.体温计消毒方法符合要求。

8.评估测量脉搏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在偏瘫侧、形成动静脉瘘侧肢体、术肢等部位测量脉搏。

9.测脉搏时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桡动脉或其他浅表大动脉处,力度适中,以能触及到脉搏搏动为宜。

10.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 0秒,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1分钟。

11.发现有脉搏短绌,应两人同时测量,分别测心率和脉搏。

12.测量呼吸时患者取自然体位,护士保持诊脉手势,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测量3 0秒。

危重患者、呼吸困难、婴幼儿、呼吸不规则者测量1分钟。

13.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和类型等情况。

14.危重患者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棉花少许置鼻孔前,观察棉絮吹动情况,并计数。

15.测量血压时,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卧位,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

16.选择宽窄度适宜的袖带,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下缘距肘窝2—3厘米。

17.正确判断收缩压与舒张压。

如血压听不清或有异常时,应间隔1-2分钟后重新测量。

18.测量完毕,排尽袖带余气,关闭血压计。

19.长期观察血压的患者,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20.结果准确记录在护理记录单或绘制在体温单上。

21.将测量结果告诉患者/家属。

如果测量结果异常,观察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及时与医师沟通并处理。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体温的测量
(一)目的
1.测量、记录患者体温。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测量体温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评估患者适宜的测温方法。

2.操作要点:
(1)洗手,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将水银柱甩至35度以下。

(2)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等因素选择测量方法。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的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

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闭口3分钟后取出。

(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的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

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6)读取体温数,消毒体温计。

3.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测口温前15-30分钟勿进食过冷、过热食物,测口
温时闭口用鼻呼吸,勿用牙咬体温计。

(2)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以指导患者学会正确测量体温的方法。

(三)注意事项
1.婴幼儿、意识不清或者不合作的患者测体温时,护理人员应当守候在患者身旁。

2.如有影响测量体温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分钟测量。

3.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4.极度消瘦的患者不宜测腋温。

5.如患者不慎咬破汞温度计,应当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者牛奶延缓汞的吸收。

若病情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
进汞的排泄。

脉搏的测量
(一)目的
1.测量患者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2)向患者讲解测量脉搏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
(1)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手臂轻松置于床上或者桌面。

(2)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桡动脉,力度适中,以能感觉到脉搏搏动为宜。

(3)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秒,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1分钟,核实后,报告医师。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测量脉搏时的注意事项。

(2)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以指导患者学会正确测量脉搏的方法。

(三)注意事项
1.如患者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测量。

2.脉搏短绌的患者,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测脉搏,另一名护士听心率,同时测量1分钟。

呼吸的测量
(一)目的
1.测量患者的呼吸频率。

2.监测呼吸变化。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及一般情况。

2.操作要点:
(1)观察患者的胸腹部,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测量30秒。

(2)危重患者呼吸不易观察时,用少许棉絮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
花吹动情况,计数1分钟。

(三)注意事项
1.呼吸的速率会受到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患者。

2.如患者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需稳定后测量。

3.呼吸不规律的患者及婴儿应当测量1分钟。

血压的测量
(一)目的
1.测量、记录患者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状况。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
(2)告诉患者测量血压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
(1)检查血压计。

(2)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卧位,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

(3)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下缘距肘窝2-3厘米。

(4)听诊器置于肱动脉位置。

(5)按照要求测量血压,正确判断收缩压与舒张压。

(6)测量完毕,排尽袖带余气,关闭血压计。

(7)记录血压数值。

3.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测血压时的注意事项。

(2)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以指导患者或者家属学会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

(三)注意事项
1.保持测量者视线与血压计刻度平行。

2.长期观察血压的患者,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3.按照要求选择合适袖带。

4.若衣袖过紧或者太多时,应当脱掉衣服,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