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信号传导通路

合集下载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对肿瘤的影响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对肿瘤的影响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对肿瘤的影响肿瘤是一类常见的恶性疾病,危害极大。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是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的重要通路,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免疫应答等各个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则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入手,探讨其对肿瘤的影响。

一、信号传导通路的概念和分类从基本概念开始,信号传导通路指的是细胞内外环境信息转化为内部信息和反应的过程。

信号传导通路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分子、复合物和酶等等,可以根据信号分子种类的不同进行分类。

以细胞内信号分子作为例子,常见的分类方式有:1. 激素家族:包括胰岛素、睾酮、雌激素等。

2. 细胞增殖因子家族:包括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

3.神经肽及神经递质家族: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与肿瘤的关系1.细胞凋亡与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凋亡是一种细胞自我杀伐的过程,调控失常可导致肿瘤的发生。

信号传导通路在细胞凋亡的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细胞凋亡调控蛋白p53就是一个常见的调控因子,p53可通过修饰转录因子、下调miRNA等作用来对细胞的凋亡进行调控。

2.锁定细胞周期与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周期是细胞从一个起点复制到两份后分裂完成的周期。

细胞周期的失调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可据此可以分为两类治疗策略。

一种是将肿瘤细胞锁定在特定的细胞周期期,以达到治疗目的。

例如序贯治疗法中的化疗药物、细胞周期阻滞剂等。

第二种是利用信号传导通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例如根据信号传导通路设计的癌症靶向治疗等。

3.反应性氧种与信号传导通路反应性氧中的代表物质是氧化应激,氧化应激能够导致通过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细胞生存的基因表达和修饰的变化。

例如,诸如ASK1-JNK、MKK等途径会在反应性氧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通过调控细胞生长周期、调控细胞凋亡以达到影响肿瘤生长和快速治疗的目的。

三、信号传导通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在肿瘤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肿瘤细胞信号传导研究

肿瘤细胞信号传导研究

肿瘤细胞信号传导研究一、肿瘤细胞信号传导的概述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是指肿瘤细胞利用细胞内和细胞外的信息,通过生物化学反应,实现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生物学特性的调控。

这一过程需要多种信号通路的协调配合,包括细胞因子、激素、膜受体、酶、细胞骨架等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调控。

在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中,身体可以通过基因、遗传调节等机制来控制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

而在肿瘤中,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受到了异常的调控,导致了肿瘤的形成和发展。

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异常会导致细胞凋亡受阻、细胞增殖不受控制、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等现象。

二、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1. 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细胞表面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TK)与其配体结合后会启动活性的内在酪氨酸激酶的自激活,进而导致一系列下游信号分子的活化,包括信号转导与激活的转录因子(STAT),磷酸酶激活蛋白(GRB2)与谷氨酰酶交互蛋白(SHC)等。

这一通路在激活癌细胞生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PI3K/AKT信号通路磷酸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通过酷似的机制进行活化。

当AKT被磷酸化后,它可以进入细胞核,并激活转录因子,以控制细胞的增殖、衰老和凋亡等。

3. Wnt信号通路Wnt通路参与控制细胞的增殖、不同化和自我更新。

在正常状态下,β-catenin蛋白被降解为较小的片段,进而无法进入细胞核。

但在肿瘤中,这一通路变得异常激活,导致β-catenin蛋白的非正常部分积累,从而进入细胞核并启动转录过程。

4. Hh信号通路Hh信号通路涉及G蛋白偶联受体,可以在几种类型的癌症细胞中快速激活。

它的异常激活已被桥段与大多数肿瘤形成和进展有关联。

5. TNFα信号通路TNFα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活化休旅泳灵免疫细胞产生的促炎症因子。

在一些癌症中,这一通路被激活,并且和肿瘤发展直接相关。

TNFα能够通过c-Jun N末端激酶(JNK)的激活来引发肿瘤细胞凋亡。

三、肿瘤细胞信号传导与癌症发展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各种信号通路的异常变化会导致癌细胞的增殖、无限制增长、难以凋亡、侵袭性增强和细胞之间黏附力下降等一系列惊人现象。

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机制

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机制

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机制Introduction肿瘤细胞是一类异常增殖的细胞,在人体内生长。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一套复杂而精细的机制来控制和限制细胞增殖和分化,可是在某些情况下,细胞恶性变异,失去了正常限制因素,变成了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存在于各种组织和器官中,破坏了组织结构,影响了器官功能,成为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

这篇文章将会详细介绍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机制。

1.细胞信号通路细胞信号传递是指生物体内细胞之间或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细胞收到的外部信号通过信号转导通路传递到细胞内部,引起各种细胞反应,最终导致生物学效应的发生。

信号传递的机制是一种复杂的反馈调节过程,它涉及到多条信号途径,多个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受到许多调节因素的影响。

细胞信号通路可分为以下三类:1.1 内生性信号通路细胞内的生化分子在细胞内部传递信息,被称为内生性信号通路。

内生性信号通路主要包括下列几种:①水溶性蛋白激酶(Cytokine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s, CARKs):水溶性蛋白激酶是一类膜结合的蛋白酶,其特点是含有一个酪氨酸激酶活性结构域。

水溶性蛋白激酶激活时,它会磷酸化其下游效应蛋白,以催化一条细胞信号通路。

②二聚体激酶:二聚体激酶是一类含有两个激酶活性结构域的酶。

当抗原分子与细胞中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后,会导致受体分子的二聚化,这时,激酶活性结构域会结合并活性化,以催化一条细胞信号通路。

1.2 离子通道信号通路锁定电压试剂或促进钙离子释放,使钙进入特定的膜通道,引发细胞内特殊的反应或响应,这种信号传递被称为离子通道信号通路。

离子通道信号通路主要包括下列几种信号途径:①细胞膜不活化型钾通道:将钾排泄体积控制在一个特定水平,促进细胞的增殖、生存和肌肉的修复。

②甜菜碱依赖性钙通道:甜菜碱依赖性钙通道氧化钙的释放,用于细胞周期过程的调节。

③细胞膜N型钙通道:细胞膜N型钙通道在某些后天血流动态疾病(例如高血压)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肿瘤常见信号通路

肿瘤常见信号通路

1 JAK-STAT 信号通路1) JAK 与STAT 蛋白JAK-STAT 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条由细胞因子刺激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免疫调节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

与其它信号通路相比,这条信号通路的传递过程相对简单,它主要由三个成分组成,即酪氨酸激酶相关受体、酪氨酸激酶JAK和转录因子STAT。

(1) 酪氨酸激酶相关受体( tyrosine kinase associated receptor ) 许多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通过JAK-STAT 信号通路来传导信号,这包括白介素2?7(IL-2?7 )、GM-CS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H (生长激素)、EGF (表皮生长因子)、PDGF (血小板衍生因子)以及IFN (干扰素)等等。

这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细胞膜上有相应的受体。

这些受体的共同特点是受体本身不具有激酶活性,但胞内段具有酪氨酸激酶JAK 的结合位点。

受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与之相结合的JAK 的活化,来磷酸化各种靶蛋白的酪氨酸残基以实现信号从胞外到胞内的转递。

(2) 酪氨酸激酶JAK ( Janus kinase )很多酪氨酸激酶都是细胞膜受体,它们统称为酪氨酸激酶受体(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RTK ),而JAK 却是一类非跨膜型的酪氨酸激酶。

JAK 是英文Janus kinase 的缩写,Janus 在罗马神话中是掌管开始和终结的两面神。

之所以称为两面神激酶,是因为JAK既能磷酸化与其相结合的细胞因子受体,又能磷酸化多个含特定SH2结构域的信号分子。

JAK蛋白家族共包括4个成员:JAK1、JAK2、JAK3以及Tyk2,它们在结构上有7个JAK同源结构域(JAK homology domain, JH ),其中JH1结构域为激酶区、JH2结构域是“假”激酶区、JH6和JH7是受体结合区域。

(3) 转录因子STAT (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 STAT 被称为“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

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及治疗

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及治疗

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及治疗第一章引言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对肿瘤疾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信号传导是肿瘤细胞生长与转化的关键。

本文将重点讨论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及其治疗。

第二章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机制2.1细胞外信号分子细胞外信号分子主要包括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激素等。

它们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与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结合,引起细胞内信号转导级联反应。

这些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核内特定基因的转录与翻译,引起肿瘤的增长和转移。

2.2细胞内信号转导细胞内信号转导由信号受体、信号分子和信号酶组成。

当细胞外信号分子与信号受体结合时,信号受体通过激活信号分子的能力,引起一系列的级联反应,终上引起细胞内的信号酶被激活,改变基因表达和调节细胞增殖、凋亡和生存。

第三章肿瘤细胞信号通路的分类3.1 Wnt 信号通路Wnt 是一类细胞外信号分子,它们与 Wnt 受体和 LRP 受体相关蛋白结合,引发核糖体蛋白分解酶(β-catenin)的降解和核转运。

传统上,Wnt 信号通路参与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目前发现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在不少癌症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3.2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PI3K/Akt/mTOR 信号通路在多种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细胞周期的进程,因此PI3K/Akt/mTOR 信号通路致癌的机制主要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血管新生等。

3.3 MAPK 信号通路MAPK 信号通路是指肿瘤细胞通过 MAPK 酶向下调节一系列受体激酶信号传导分子的一种信号通路。

它参与了细胞生长、分化、凋亡、侵袭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MAPK 信号通路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得到了证实。

第四章肿瘤细胞信号传导的治疗措施4.1 小分子靶向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小分子化学物的高度选择性与特异性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肿瘤信号传导通路

肿瘤信号传导通路
P53 基因结构及表达 P53 基因在人类、猴、鸡和鼠等动物中相继发现后,对其进行了基因定位,人类 P53 基因定位于 17P13.1,鼠 P53 定位于 11 号染色体,并在 14 号染色体上发现无功能的假基因, 进化程度迥异的 动物中,P53 有异常相似的基因结构,约 20Kb 长,都由 11 个 外显子和 10 个内含子组成,第 1 个 外显子不编码,外显子 2、4、5、7、8、分别编码 5 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结构域,P53 基因 5 个高 度保守区即第 13~19、117~142、171~19 2、236~258、270~286 编码区.P53 基因转录成 2.5KbmRNA,编码 393 个氨基酸蛋白, 分子量为 53KD,P53 基因的表达至少受转录及转录后二种水 平的调控.在停止生长或非 转化细胞中 P53mRNA 水平很低,但刺激胞液后 mRNA 显著增加.持续生长 的细胞,其 mRNA 水平不随细胞周期而出现明显变化,但经诱导分化后 mRNA 水平降低,部分是转 录后调 控.P53 基因的转录由 P1、P2 二个启动子控制.P1 启动子位于第一外显子上游 100~250bp , P2 位于第一内含子内,在启动子中包含 1 个 NF1 蛋白结合位点和一个转录因子 AP1 相关 蛋白 的结合位点,对正常 P53 基因的转录,不仅需要二个启动子的平衡作用,而且 P53 基因内含子也 起作用,如内含子中有正调控作用,其调控有组织特异性. P53 基因位于人类 17 号染色体含 11 个外显子,其转录翻译编码的野生型 P53 蛋白由 393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包含多个功能域。N-末 端的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tiondomain, AD)AD1,AD2 位于氨基酸 1-50 位,与通用转录因子 TF11D 结合而发挥转录激活功能。TF11D 是由 TBP(TATAbinding protain)和 TAF(TBP associatedfactor)结合而成的复合物,P53 与 TF11D 中的 TAF 结合,作用于下游基因启动子中的 TATA box ,达到转录激活功能。P53 基因生长抑制结构域位于氨基酸 65-90 位,富含脯氨酸,含 5 重复的 pxxp 序列,可与含 SH3 结构域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将 P53 与信息传递途径连接起来。 P53 基因还有:序列特异的 DNA 结合结构域,位于氨基酸 100-300 位间;核定位信号 NLS 位于氨基 酸残基 316-325;四聚体寡聚化结构域,定位于氨基 酸残基 334-356;C-末端非专一 DNA 调节结构 域,同时在碰到 DNA 损伤时,P53 可能补充其它蛋白质到损伤部位,提供 DNA 损伤信号。P53 与 DNA 的结合能力并非特异性地与 DNA 结合,参与核心区与 DNA 结合的别构调节,同时在碰到 DNA 损伤时,P53 可能补充其他蛋白质到损伤部位,提供 DNA 损伤信号。

TNF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机理

TNF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机理

TNF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机理一、本文概述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参与调控多种细胞过程和生物反应,包括细胞生长、分化、凋亡以及炎症反应等。

TNF信号传导通路是生物体内的重要信号转导系统,对维持细胞稳态和应对外部刺激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TNF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机理,包括TNF受体的结构特点、信号转导过程的关键分子事件以及通路调控的分子机制等。

通过阐述这些基本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TNF在生物学中的作用,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概述了TNF及其受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为后续的信号传导分析奠定基础。

接着,我们详细描述了TNF信号传导通路的主要过程,包括受体激活、信号分子的招募与活化、转录因子的激活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等。

我们还探讨了通路中关键分子的作用机制,如TNF受体相关因子(TRAFs)、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等。

我们总结了TNF信号传导通路在生物学中的意义,以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对TNF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机理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TNF及其受体TNF(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信号分子,它在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凋亡以及免疫反应等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TNF有两种主要形式,即TNF-α和TNF-β,其中TNF-α是研究的最为广泛和深入的。

TNF-α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但也可由其他类型的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肥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在特定条件下分泌。

TNF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来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TNF受体(TNFR)主要分为两类:TNFR1(也称为p55或CD120a)和TNFR2(也称为p75或CD120b)。

这两类受体在结构上有所差异,TNFR1包含一个死亡结构域,而TNFR2则含有一个TRAF(TNF受体相关因子)结合位点。

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癌症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一大困扰,许多人因为癌症而痛苦不堪。

为了更好地了解癌症的成因和治疗方法,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手段。

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介绍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进展和未来方向。

一、基本概念信号转导通路是指细胞内的一系列信号传递过程,包括细胞外受体、信号转导分子、下游效应物质等。

它的作用是传递机体内外环境的信息,为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提供必要的指令。

对于癌症来说,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活化常常与肿瘤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二、研究进展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在生物医学领域备受瞩目。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涉足这个领域,通过实验模型和临床研究寻求新的靶向治疗方案。

1、细胞外受体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起始于细胞外受体。

这种受体负责感受体外刺激,并向细胞内部传递信息。

过去几十年里,人们发现了许多与癌症密切相关的细胞外受体,例如EGFR和ERBB2。

对于这些受体,科研人员可以利用抗EGFR或抗ERBB2等药物抑制其信号传导,从而防止癌症的发展。

这些抗肿瘤药物在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治疗中表现出一定的效果。

2、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在受体与下游效应物之间,有许多相互关联的信号转导分子协同发挥作用。

这些分子的异常活化或突变常常与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以RAS信号通路为例,这个通路经常受到突变的影响,突变后会导致信号的过度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目前,科研人员已经从多个角度探究RAS信号通路,以寻找靶向治疗的方法。

3、下游效应物下游效应物是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细胞响应信号传递信息的最终目标。

例如,肿瘤细胞中的PI3K-AKT-mTOR通路对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针对下游效应物的靶向药物近年来不断涌现,例如人们常说的mTOR抑制剂和AKT抑制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信号转导涉及的信号分子主要包括 FOS, HSPA4 (hsp70), MCL1, PPARG, PTGS2 (Cox-2), TNFRSF10B (DR5).
DNA Damage / p53 Pathways:
人体抑癌基因。该基因编码一种分子量为 53kDa 的蛋白质,命名为 P53。p53 基因的失活对肿瘤形 成起重要作用。但是事物必然有它的两个方面,p53 是一个重要的抗癌基因使癌细胞凋亡,从而防 止癌变;还具有帮助细胞基因修复缺陷的功能。这种功能对于受化疗药物作用而受伤的癌细胞,则 起修复作用,而不是使癌细胞自杀。造成被修复的癌细胞在治疗后成为新的肿瘤。 p53 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在所有恶性肿瘤中,50%以上会出现该基因 的突变。由这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protein)是一种转录因子 (transcriptional factor),其 控制着细胞周期的启动。许多有关细胞健康的信号向 p53 蛋白发送。关于是否开始细胞分裂就由这 个蛋白决定。如果这个细胞受损,又不能得 到修复,则 p53 蛋白将参与启动过程,使这个细胞在 细胞凋亡(apoptosis)中死去。有 p53 缺陷的细胞没有这种控制,甚至在不利条件下继续分裂。 像所有其它肿瘤抑制因子一样,p53 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对细胞分裂起着减慢或监视的作用。 细胞 中抑制癌变的基因“p53”会判断 DNA 变异的程度,如果变异较小,这种基因就促使细胞自我修复 ,若 DNA 变异较大,“p53”就诱导细胞凋亡。 p53 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自从该基因在 1979 年被首次报道以来,有关研究论文在 Medline 上 可查到 20000 余篇。人们最初认为 p53 基因是一种癌基因,但随着近十年研究的深入,p53 作为抑 癌基因的功能逐渐被揭示出来。在人类 50%以上的肿瘤组织中均发现了 p53 基因的突变,这是肿瘤 中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说明该基因的改变很可能是人类肿瘤产生的主要发病因素。 p53 基因突变后,由于其空间构象发生改变,失去了对细胞生长、凋亡和 DNA 修复的调控作用, p53 基因由抑癌基因转变为癌基因。 p53 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在调节细胞正常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它与细胞内其它信号转导通 路间的联系十分复杂,其中 p53 参与调控的基因已超过 160 种,因此,Levine 等学者提出了 p53
肿瘤形成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
人体细胞之间的信息转导可通过相邻细胞的直接接触来实现,但更重要的也是更为普遍的则是通过 细胞分泌各种化学物质来调节自身和其他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因此在人体中,信息传导通路通常是 由分泌释放信息物质的特定细胞、信息物质(包含细胞间与细胞内的信息物质和运载体、运输路径 等)以及靶细胞(包含特异受体等)等构成。
基本步骤
信号转导通常包括以下步骤:特定的细胞释放信息物质→信息物质经扩散或血循环到达靶细胞→与 靶细胞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受体对信号进行转换并启动细胞内信使系统→靶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 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研究发现一些信息物质能与位于分泌细胞自身的受体结合而起调节作用,称为自分泌信号。 如肝 癌细胞能分泌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其中 VEGF 是目前发现的刺激肿瘤血管形成最重要的促进因子, 研究表示,肿瘤细胞分泌的 VEGF 除选择性作用于肿瘤血 管内皮细胞上的特异性 VEGF 受体(Flt-1 和 KDR),通过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调控内皮细胞分化和血管形成外,肿瘤细胞自身也有 VEGF 受体 的表达,而且针对 VEGF 及其受体的干预措施可以改变这些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和 其他生物学特征,这些研究表示肿瘤中存在 VEGF 的自分泌机制. 肿瘤形成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包括:MAPK 通路、WNT 通路、Hedgehog 通路、STAT 通路、应激通路 (DNA 损伤通路、p53 通路、缺氧通路、热激通路、及 p38 / JNK 通路)、炎症通路(Cox-2 通路 与 NF-κB 通路)、survival 通路(NF-κB 通路与 PI3K / AKT 通路)、激素通路(雌激素与雄激 素通路),以及抗细胞增殖通路(TGFβ通路)。肿瘤的特征取决于原发组织及遗传和环境因素。 每种肿瘤都是特定的信号通路组合的激活或失活所致。对多重信号通路的分析可以快速了解决定肿 瘤生成的可能路径。
Androgen Pathway:
雄激素受体(A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中的类固醇受体。AR 一般由四个结构域组成:N 端转录激活区 (NTD)、DNA 结合区(DBD)、铰链区和配体结合区(LBD)。 雄激素与受体结合部位主要在细胞核 受体活化中,包括大分子复合物的解聚,释放出附属蛋白质,其在 DNA 结合位置上与 4.4S 受体结 合。此蛋白质区域中有丰富的胱氨酸,并与其他类固醇受体的结合区域具有高度的同族性。受体蛋 白的另一区域能活化信息核糖核酸 mRNA 的转录,指导特异蛋白质的合成及细胞的生长和分化。雄 激素与受体结合的部位主要在细胞核
3
间使损伤 DNA 修复;如果修复失败,p53 蛋白则引发细胞凋亡;如果 p53 基因的两个拷贝都发生了 突变,对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导致细胞癌变。 p53 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在短短的十多年里,人 们对 p53 基因的认识 经历了癌蛋白抗原,癌基因到抑癌基因的三个认识转变,现已认识到,引起肿瘤形成或细胞转化的 p53 蛋白是 p53 基因突变的产物,是一种肿 瘤促进因子,它可以消除正常 p53 的功能,而野生型 P53 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它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p53 蛋白还分布于线粒体、核仁等结 构,并 且与细胞骨架有相互作用关系。
基因网络的概念: 他们认为不能孤立地观察各个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而应该将它们组合起来看待。 p53 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核浆,能与 DNA 特异结合,其活性受磷酸化、乙 酰化、甲基化、泛素化 等翻译后修饰调控。正常 p53 的生物功能好似“基因组卫士(guardian of the genome)”,在 G1 期检查 DNA 损伤点,监视基因组的完整性。如有损伤,p53 蛋白阻止 DNA 复制,以提供足够的时
1
The androgen receptor (AR), also known as NR3C4 (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3, group C, member 4), is a type of nuclear receptor[6] that is activated by binding either of the androgenic hormones, testosterone, or dihydrotestosterone [7] in the cytoplasm and then translocating into the nucleus. The androgen receptor i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esterone receptor, and progestins in higher dosages can block the androgen receptor.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androgen receptor is as a DNA-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that regulates gene expression;[10] however, the androgen receptor has other functions as well.[11] Androgen regulated genes are critical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male sexual phenotype. 本信号转导涉及的信号分子主要包括 CDK2, CDKN1A (p21Waf1/p21Cip1), EGFR, FOLH1, KLK2 (hGK2), KLK3 (PSA), TMEPAI. AKT1, BAG1, Beta-catenin, BRCA1, C-jun, Calmodulin 1, Caveolin 1, CDK9, COX5B, CREBbinding protein, Cyclin D1, Cyclin-dependent kinase 7, DACH1, Death associated protein 6, L-DOPA, EFCAB6,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OXO1, GAPDH, Gelsolin, GNB2L1, GSK3B, HDAC1, HSP90AA1, HTATIP, MAGEA11, MED1, MYST2, NCOA1, NCOA2, NCOA3, NCOA4, NCOA6, NCOR2, NONO, p300, PA2G4, PAK6, PATZ1, PIAS2, PRPF6, PTEN, RAD9A, RANBP9, RCHY1, Retinoblastoma protein, RNF14, RNF4, SART3, SIRT1, SMAD3, Small heterodimer partner, Src, SRY, STAT3, SVIL, Testicular receptor 2, Testicular receptor 4, TGFB1I1, TMF1, TRIM68, UBE2I, UXT, andZMIZ1.
P53 基因结构及表达 P53 基因在人类、猴、鸡和鼠等动物中相继发现后,对其进行了基因定位,人类 P53 基因定位于 17P13.1,鼠 P53 定位于 11 号染色体,并在 14 号染色体上发现无功能的假基因, 进化程度迥异的 动物中,P53 有异常相似的基因结构,约 20Kb 长,都由 11 个 外显子和 10 个内含子组成,第 1 个 外显子不编码,外显子 2、4、5、7、8、分别编码 5 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结构域,P53 基因 5 个高 度保守区即第 13~19、117~142、171~19 2、236~258、270~286 编码区.P53 基因转录成 2.5KbmRNA,编码 393 个氨基酸蛋白, 分子量为 53KD,P53 基因的表达至少受转录及转录后二种水 平的调控.在停止生长或非 转化细胞中 P53mRNA 水平很低,但刺激胞液后 mRNA 显著增加.持续生长 的细胞,其 mRNA 水平不随细胞周期而出现明显变化,但经诱导分化后 mRNA 水平降低,部分是转 录后调 控.P53 基因的转录由 P1、P2 二个启动子控制.P1 启动子位于第一外显子上游 100~250bp , P2 位于第一内含子内,在启动子中包含 1 个 NF1 蛋白结合位点和一个转录因子 AP1 相关 蛋白 的结合位点,对正常 P53 基因的转录,不仅需要二个启动子的平衡作用,而且 P53 基因内含子也 起作用,如内含子中有正调控作用,其调控有组织特异性. P53 基因位于人类 17 号染色体含 11 个外显子,其转录翻译编码的野生型 P53 蛋白由 393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包含多个功能域。N-末 端的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tiondomain, AD)AD1,AD2 位于氨基酸 1-50 位,与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转录因子 TF11D 结合而发挥转录激活功能。TF11D 是由 TBP(TATAbinding protain)和 TAF(TBP associatedfactor)结合而成的复合物,P53 与 TF11D 中的 TAF 结合,作用于下游基因启动子中的 TATA box ,达到转录激活功能。P53 基因生长抑制结构域位于氨基酸 65-90 位,富含脯氨酸,含 5 重复的 pxxp 序列,可与含 SH3 结构域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将 P53 与信息传递途径连接起来。 P53 基因还有:序列特异的 DNA 结合结构域,位于氨基酸 100-300 位间;核定位信号 NLS 位于氨基 酸残基 316-325;四聚体寡聚化结构域,定位于氨基 酸残基 334-356;C-末端非专一 DNA 调节结构 域,同时在碰到 DNA 损伤时,P53 可能补充其它蛋白质到损伤部位,提供 DNA 损伤信号。P53 与 DNA 的结合能力并非特异性地与 DNA 结合,参与核心区与 DNA 结合的别构调节,同时在碰到 DNA 损伤时,P53 可能补充其他蛋白质到损伤部位,提供 DNA 损伤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