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总结-邢以群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总结-邢以群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总结-邢以群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定义:

德鲁克:管理就是谋取剩余。强调管理作用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强调决策作用

穆尼:管理就是领导。强调管理者个人作用

孔茨: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使事情做成的一种职能。强调管理工作内容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所组成的过程;

管理者组织他人工作的一项活动;

管理是用数学方法来表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并求出最优答案的一项工作。

2.管理的形式与内容:

各个组织中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工作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无论在哪种组织哪一层面上从事何种工作,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

所为协调,就是将表面上看起来相互矛盾的事物有机结合,同步和谐。

管理者进行决策、计划、分配、监督、检查等工作,实际上是在对目标、资源、任务、行为、活动等进行协调。管理工作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是由管理工作协调对象的多样性所导致的。目标(抉择),资源(计划),任务(分工),思想(沟通),行为(沟通和奖惩),活动

(计划、检查、监督)。

结论1:由于管理对象的多样性,管理环境的多变性和管理过程的复杂性,管理工作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尽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

3.管理产生的原因

共同劳动并不是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时间、资金、精力、信息、技术)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为协调这一矛盾,产生了协调的六种方法:

生产:通过科研和劳动向大自然要资源;

组织:通过与他人分工协作;

战争:通过掠夺;

贸易:通过自己剩余的资源交换稀缺的资源;

道德:通过教育来约束改变人的欲望;(费时费力)

管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只能缓解不能最终解决)

结论2: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管理的功能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求以有限的资源实现更多更高的目标。

4.管理的实质

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人类活动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目的性:致力于实现自己的追求。管理

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人们用以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

正确对待规章制度:

关键在于明确界定特殊情况的范围和酌情处理的原则。在目标一致或规章失效时,可以不考虑原有的规章制度。酌情原则是:无视规章,直接按照目标有利原则采取相应行为。对违反规章的有一行为按目标有利原则处理。后果自负。

认识到管理是一种手段,对于正确开展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规章制度是一种手段,他最终能否正确取得预期的效果取决于规章制度的正确设计和我们每一个人对规章制度的正确认识。

结论3:管理的实质是人们为了有效的实现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良好的管理效果的取得,取决于我们对管理的正确认识和对管理手段的妥善运用。

观点:管理是人们为有效的实现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推论: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工具。

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管理的效果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6.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在社会中其起到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学习管理可以增强在社会当中生存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管理来实现一僧众众多的欲望。

7.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

一般用管理的有效性来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管理的有效性包括:效率和效益。

效率指投入和产出之比,效益指目标达成度(产出满足需求的程度)。考虑效率的原因是资源有限,考虑效益的原因是要实现尽可能多的目标。

影响效率的因素是怎么做,影响效益的因素是做什么。

要达到高效率就要用比较经济的方法,达到高效益就要做有助于目标实现的事。

有效的管理及要讲究效率又要讲究效益。

效率与效益相比,效益是第一位的。

8.管理职能与管理的过程

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是管理的时候首要职能,表现为确立目标和明确达到目标的必要步骤之过程。包括估量机会,建立目标,指定实现目标的战略方案,形成协调各种资源和活动的具体行动方案等。

组织工作是为了有效的达成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很行分工协作、合理配置资源的过程,是计划工作的延伸。包括任务的分解,权责的明确,资源的配置以及协作关系的明确。

领导工作就是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达成目标的过程。重点在于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协调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

控制是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检查和纠偏活动的过程。包括确立控制标准,衡量实际业绩,进行差异分析,采取纠偏措施等。无效的控制会使计划无效和组织无效。

计划工作主要着眼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组织工作致力于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的确立。领导工作着眼于方向的把握和积极性的调动。控制工作着眼于纠正偏差。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组成的一个系统的过程。

管理的重点:抓瓶颈,搭平台。管理是人们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9.管理学及其特点:

管理学议研究管理一般问题为己任,以组织管理为研究对象,致力于研究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管理其所在的组织。

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在实际运用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管理者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应对自如。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干学结合才能领悟管理学的真谛。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实践具有艺术性。

复习题:

1.什么是管理?你如何看待管理的?

2.如何衡量管理的有效性?为什么说效益比效率更重要?

3.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4.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管理者

1.管理者的特征

管理者是组织当中的一种角色,管理者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而不是个体。从事自我管理的人不能称之为管理者。

管理者在组织中主要从事管理工作,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

在组织中从事挂历工作的人也不都是管理者,管理者区别于其他管理人员的显著特征是管理者拥有直接下属,负有直接指挥下属开展工作的职责。

2.组织及其功能

所谓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而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一个系统集合,它由一群人组成,有一个特定的共同目标,有一个由规章制度、职位职权体系、角色分工等所组成的系统化的组织结构。

组织的功能在于克服个人力量的局限性,实现靠个人力量无法实现或难以有效实现的目标。

分工协作是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组织管理的重点。组织成员志同道合,能力互补是组织发挥其功能的前提。

组织管理的核心就在于创造一个志同道合、相互协作的组织环境。组织从本质上而言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3.管理者的职责

组织中最主要的分工是管理者和操作者的分离。

操作者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业务的人。

在亚当斯密提出劳动分工理论后,人们意识到劳动分工的优越性,逐渐将各类管理者从操作这种分离出来。

管理者在一个组织中充当着10个角色:

a.人际关系方面:

形象代言人w 作为组织的首脑发挥象征作用

领导者n 通过运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利,把各种分散的因素结合成一个整体,激励群体齐心协力实现共同目标

联络员w 代表组织建立和保持与外界其他组织之间的联系,以取得外部各方面对本组织的理解和支持

b.信息传递方面:

组织发言人w 代表组织,向上级组织或社会公众传递本组织的有关信息

信息监督者nw 通过对外联系者和对内领导者的身份,收集组织内部和外部各种有用的信息

信息传递者nw 将组织或外界的有关信息通过会议等形式及时向下属传递,以便下属清楚地开展工作

c.决策活动方面:

企业家n 按其意志在在上级组织或法律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地在组织内部进行变革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资源分配者n根据组织工作需要和个人意志进行各种组织资源的分配,包括自己时间的安排,组织工作的安排和重要行动的审批

矛盾排除者n 在组织内部出现矛盾时管理者出面排除各种冲突

谈判者nw 在本组织与其他组织发生冲突时,管理者带领其队伍参加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谈判以协调纷争

4.管理者的分类

对外部而言,一个组织只有一个管理者,那就是法人代表。

按地位分:高层、中层、基层

按作用分:业务、财务、人事、行政等

5.管理者的错位

管理者错位是导致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层管理者事必躬亲,导致下属丧失主观能动性

中层管理者上传下达,桥梁作用大伟削弱

基层管理者至关贯彻落实不管最终结果,不容易完成将整个组织任务。

正确的理解自己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和组织分工,明确各类管理者的职责,是一个管理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

5.管理者的职权

所谓职权是指组织成员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开展活动或指挥他人行动的权力。拥有一定职权是一个组织成员做好组织所分派任务的必要条件之一。

任何一个组织成员都拥有预期在这一组织中的岗位职责相对应的权力。

组织正式授予管理者的职权一般包括支配权、强制权、奖赏权。

管理者拥有的支配权局限于管理者的工作范围之内。性质是命令,

作用是下属必须服从,作用基础是工作需要。

强制权只适用于管理者要求下属履行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性质是威胁。作用是迫使下属服从命令。作用基础是下属的惧怕。

奖赏权性质是奖励。作用是诱使下属完成工作。它的作用基础是交换原则。适用于要求下属从事额外的工作。

6.职权的有效性

出自工作需要,与组织目标的实现相一致;

只有在组织根据其岗位职责所授予的权力范围之内;

权力交叉或冲突会对职权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下属是否接受支配也会对权力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6.影响管理者职权大小的因素

职位(岗位职责)、能力(个人素质)、其他(历史影响)

7.管理者的领导责任

管理者不仅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而且要对下属的工作负责。

除了要对自己是否做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负责之外,还要对其分管部门或分管工作的最终绩效负责,对下属人员的工作行为负责,对分管部门所提供的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负责。

无论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地位如何,其所担负的基本职责是一样的: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使身处期间的人们能够协调的开展工作,克服资源短缺和环境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困难,在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每一个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

8.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一个人的素质包括品德、知识水平和能力三大方面。

管理者应具有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机能三方面

对高层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概念技能,基层管理者的技术技能最重要。

在工作中培养管理人员的方法:管理工作扩大化、管理工作丰富化、设立副职或助理、管理问题研讨会或案例研讨会、敏感性训练。

复习题:

1.如何识别一个人是不是管理者?

2.当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地位发生变化时,其管理工作有何异同?

3.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第三章管理思想的演变

1.西方管理学思想总览

(1)科学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理论:通过对工作方法的科学研究提高工人劳动效率的方法。代表人物: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核心:应该通过科学研究来确定工作方法,而不是工人过去自己的经验,科学管理所做的一切就是要提高生产效率。举例:进行劳动方法、工具、材料的标准化;对工人进行科学训练;实行刺激性差别计件工资制;明确管理工作要专业化;采用职能组织形式;推行“例外管理”制度。

一般管理理论:关注于整个组织,研究有关管理者干什么以及怎

样才能等更一般的管理问题,即注重于管理者协调组织内部各项活动的基本原则的研究。代表人物:法约尔(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核心:提出了适用于一切组织的管理五大职能和有效管理的14条原则。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的14条原则:劳动分工,权责相当,纪律严明,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主动性,团结精神。

官僚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的运行要以合理的方式进行而不是依据业主或管理者的判断。代表人物:韦伯(古典组织理论的创始人)。特点:强调规则而不是个人、强调能力而不是偏爱。主要特征:劳动分工、权力体系、正规选择、规章制度、非人格化、职业导向。

科学管理思想瑞特点:

管理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提高效率;主张用科学管理来代替单纯的管理经验;主张管理专业化和职业化。

(2)行为管理思想:

重点:分析影响组织中个人行为的各种因素,强调管理的重点是理解人的行为。

代表人物:雨果麦芒斯特(工业心理学之父),玛丽福莱特(早期行为学家)、梅约(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照明的质量与数量同工业中效率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率不仅与物质实体条件有关,而且同工人的心理、态度、动机,通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以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密切相关。

梅约总结如下:工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以其特有的感情倾向和精神导向左右成员的行为;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新型的管理者要在“正式组织”地经济需求和“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保持平衡。

人际关系研究热潮:亚伯拉罕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道格拉斯麦克雷戈(X-Y理论)

行为科学学派:通过科学研究来形成关于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理论,并要求能据此指导管理者的理论实践。最终目的是要形成管理者能够据此评价各种情形并采取合适行动的科学理论。

行为管理思想的特点:在于改变了人们对管理的思考方法,把人看做是宝贵的资源,强调从人的作用、需求、动机、相互关系和社会环境方面研究其对管理活动及其结果的影响。

(3)定量管理思想:

核心:把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用于管理决策和提高组织效率。主要包括:管理科学、作业管理和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科学:也称运筹学。通过具体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模型的应用来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作业管理:运作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包括库存管理、工作安排、计划编制、设备安装和设计、质量控制等方面。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计算机系统可以把原始资料转化为各个层次管理者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特点:力求减少决策中的个人艺术成分,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来寻求最优方案;各种可行方案均以效益作为评判的依据;广泛使用计算机作为辅助管理手段。把科学应用与管理,与科学管理思想极为相似。

(4)权变管理思想:

a.系统理论:代表人物:巴纳得。把系统定义为是相互依赖的各部分以一定形式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每一个系统都包括四个方面: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这个系统需要的资源、通过技术和管理等过程促进输入物的转化、向环境提供产品或劳务、环境对所提供的产品或劳务作出反馈。

系统有两种基本类型:封闭性系统(科学管理思想)和开放性系统(现在组织理论)。

b.权变理论:组织的管理应根据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c.过程理论:发展基础:一般管理理论。把管理看作为一个过程,认为管理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的职能所组成的,通过对这些职能的分析,可归纳出一系列的管理原则,从而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代表人物:哈罗德孔茨、奥唐奈

特点:在继承以前各种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把管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对管理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的研究上,希望通过对环境因素的研究,找到各种管理原则和理论的具体使用场合。

2.管理新理论

(1)企业再造理论

所谓“企业再造”是指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

代表人物: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

(2)学习型组织

指人们能够得以在其中不断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法,全力实现共同的愿望并持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的组织。

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3.21世纪管理新趋势

(1)信息化导致管理规则重构: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产经营方式,从而要求管理进行彻底变革。在21世纪最有价值的商品是无形资产。

(2)知识经济引发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创新和应变能力。企业未来的生存空间就是知识的空间,有效的知识管理企业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知识管理方法:设置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推行全面知识管理,建立知识档案、产权管理,通过合作实现知识共享,建立能为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提供方便的基础设施——网络。

(3)环境变化促发网络化组织:未来的组织将不再是传统的金字塔

形,而是各种适应性网络组织形式。今后的企业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交流为基础,管理也必须是富有创造力和综合性的、灵活而迅速的。为了使网络组织紧密相连,管理者必须清楚组织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准则。21世纪组织中的管理者必须增加三项新的职责:确定指定位,指明前进的目标;调动员工的能动性,使组织充满创造力;力争诚实正直,建立相互信任,并以此作为组织管理的基础。

随着环境变化的加剧,创新将成为管理的主旋律。

复习题:

1.何为管理思想?它对管理的有效性有何影响?

2.西方各种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21世纪的管理呈现了什么样的新趋势?

第四章管理与环境

1.管理环境的构成

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环境不仅包括阻止外部环境还包括组织内部环境。一般环境(宏观环境)因素对组织的影响虽然不是直接的,但是有可能对组织内部产生重大的影响。管理者一般更注重于对任务环境(微观环境)的研究与分析。任务环境是指对某一具体组织的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直接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

组织外部那些是环境因素,是一般环境因素还是任务环境因素取决于组织的目标定位。

管理环境除了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以外,还包括组织内部环境。组织内部环境一般包括组织文化(组织内部气氛)和组织经营条件(组织实力)。组织文化(间接影响):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等。组织经营条件(直接影响):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情况,包括人员素质、资金实力、科研力量、信誉等。2.常见的外部环境因素

一般环境因素

政治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科技进步。

任务环境因素

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竞争对手、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

4.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实际上是组织的共同观念系统,是一种存在于组织成员之中的共同理解。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管理者的思维和决策有很大影响。

组织文化的特点:客观性、个异性、民族性、稳定性。

组织文化之所以能对管理者产生重大影响,是因为它建立了在这个组织中,管理者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的规范。有一个清楚的文化理念体系是一个组织走向成熟的标志。

5.组织文化的管理

组织文化的建立:管理者对内部环境的管理,首先是要加强对组织成员的教育,倡导良好的组织文化的形成。

组织文化的改变:在发生戏剧性的危机、领导曾发生变动、组织成立不久且规模较小、组织文化较薄弱这几种条件下,组织文化最有可能发生变化。

短期而言,组织文化是不变的,管理者只能去认同并在管理工作中适应它。

6.SWOT模型

通过对组织外部环境的分析,可以明确组织所面对的机会(O)和威胁(T);通过对组织内部的环境分析,可明确组织的优势(S)和劣势(W)。通过SWOT模型得到四种战略:

SO战略:发挥优势,抓住机会;

WO战略:克服劣势,抓住机会;

ST战略:发挥优势,回避威胁;

WT战略:克服劣势,回避威胁。

复习题:

1.管理环境有哪几部分组成?

2.常见的组织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他们是怎样影响组织业绩

的?

3.一个组织怎样才能对自身的环境做出正确的评估?

4.什么是组织文化?怎样描述一个组织的组织文化?

第五章目标及其确定

1.组织宗旨与组织目标的概念

各种组织,作为社会中一个有意义的存在体,都具有一定的宗旨。组织总旨表明了社会所赋予这个组织的基本职能或该组织致力于承担的社会基本职责。

任何一个组织建立时,都要首先明确其宗旨。宗旨决定了组织的目标方向、资源分配的优先顺序和重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组织宗旨要通过目标的具体化才能成为组织成员具体行动的指南。

所谓组织目标,是指一个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达到的状态。它反映了组织在特定的时间内在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希望某一时间段内在履行其使命上能够达到或取得的成效。

组织的目标和宗旨不同,宗旨表达的是一种组织的一种追求,不仅相对比较抽象,而且也许最终无法完全实现;目标则是一种行动承诺,它必须具体、可操作、可实现、可检验。宗旨表达的是一种总体上的追求,目标必须是细化的,组织对实现宗旨必须开展的各方面工作都必须指定相应的目标。

2.组织目标的特点

a.差异性: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目标;同类型组织目标的指标体系、具体数值都可能不同。

b.多元性:在同一个组织中,也会有不同性质的多个目标。组织目标的多元性,是组织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的要求而导致的必然结果。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组织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存目标、经济

目标、环境目标、组织员工目标。

c.层次性:组织目标按具体化程度不同可分为总目标、战略目标、行动目标三个层次。总目标和战略目标是公开的,是组织希望达到的社会目标;行动目标则是保密的,是组织的真正目标。

d.时间性:任何组织目标都具有时间性,根据时间跨度的不同组织目标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3.目标制定的基本原则

a.以满足社会或市场需求为前提,并要考虑到组织的社会责任

b.以提高投入产出率为出发点

c.所指定的目标值应具有先进合理性

4.目标制定的过程

a.环境和追求分析:愿景和追求分析、内部实例分析、外部环境分析

b.拟定总体目标方案:所提出的各目标方案必须是在外部环境允许(可以做)、内部条件具备(能够做)、符合组织成员价值观(愿意做且认为值得做)的范围之内(可以做,能够做且希望做)

c.评估个总体目标可行方案并选择决策方案:评估标准包括限制因素分析、综合效益分析和潜在问题分析。

d.总体目标的具体化

e.目标体系的优化:目标的协调(横向协调,纵向协调,综合平衡),最后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的目标矩阵。

5.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MBO

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的一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在指导思想上,以Y理论为基础(Y理论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在具体方法上,则是科学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以目标为中心,强调系统管理,重视人的因素

6.目标的制定与展开过程

最高层管理者预定目标、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共同确立下级目标、上下级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

7.目标的实施

强调自主、自我管理,并不代表达成协议后管理者就可以放手不管,要利用双方经常接触的机会和正常的信息反馈渠道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加强对下级的指导帮助,做好基础管理工作,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形成日常工作靠规章制度,业务工作靠目标管理的工作模式。

8.目标制定中的问题

a.目标能否被实现预定:目标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达到的程度,它既可以从现实出发来预定,也可以根据我们的内心追求来确定。

b.怎样的目标表述是符合要求的:目标制定的要求SMART原则:具体的、可衡量、能实现、相关联、有时限

c.目标是否一定要以书面形式明确

复习题:

1.组织目标有何特点?

(完整版)管理学复习题及答案汇总(邢以群版教材)

《管理学》习题汇总(邢以群版教材) 第一章管理及其产生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概念技能 3.人际技能 4.技术技能 5.协调 1.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 a )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2.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3.作为()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管理者 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 A.监督者 B.传播者 C.发言人 4.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 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 ()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 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 5. 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三、填空题 1人际技能包括()和() 2.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又具有()属性。 3.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 ()、()、()三大类。 4.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 ()和 ()。 5.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 四、简答题: 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 4.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5.为了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必须具有哪些相应的素质? 五、论述题 1.试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六、案例分析题 三株的管理 当史玉柱陷入走投无路的深刻危机时,60岁的三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炳新,亲自接待了这位惊魂未定的30岁年青人。期间,吴炳新曾语重心长地说:“你的阅历还浅,驾驶

邢以群《管理学》课后习题基础篇管理与环境【圣才出品】

第四章管理与环境 1.管理环境由哪几部分所组成? 答: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包括组织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 (1)组织外部环境又可分为一般环境因素和任务环境因素: ①一般环境(宏观环境)因素是指可能对这个组织的活动产生影响、但其影响的相关性却不清楚的各种因素。一般包括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和科学技术等。 ②任务环境(微观环境)是指对某一具体组织的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直接影响的那些外部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任务环境包括资源供应者、竞争者、服务对象、政府管理部门及社会上的各种利益代表组织。 (2)组织内部环境一般包括组织文化(组织内部气氛)和组织经营条件(组织实力)两大部分。 ①组织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等。 ②组织经营条件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情况,包括人员素质、资金实力、科研力量、信誉等。 2.管理者能够对组织业绩的取得起到多大作用? 答: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是可以管理的,关键是管理者对环境要保持高度的重视与灵敏的嗅觉。对于已经形成的环境,管理者要认识、了解和掌握环境,并努力使组织适应环境的

限制与变化,在特定的环境下求生存与发展;同时,积极地寻找其中的突破口,通过组织行为去作用于环境,使之朝着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发展。 在环境的管理上,我们要反对两种倾向,即“管理万能论”和“管理无能论”。“管理万能论”认为不论环境条件如何,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的责任;“管理无能论”则认为管理者对组织的业绩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一个组织的成败完全取决于管理者无法控制的环境因素。 事实上,管理者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无能为力的。每一个管理者的工作都受到来自组织内外部的各种因素的制约。但管理者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在特定的环境中,管理者是决定组织业绩的关键性因素,因为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工作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也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与一个差的管理者相区别的地方。 3.对一个企业而言,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哪一个更重要?为什么? 答:一般环境(宏观环境)因素一般包括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和科学技术等。这类可能对这个组织的活动产生影响、但其影响的相关性却不清楚。 任务环境(微观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资源供应者、竞争者、服务对象、政府管理部门及社会上的各种利益代表组织。这类因素是对某一具体组织的组织目标实现有直接影响的那些外部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任务环境包括资源供应者、竞争者、服务对象、政府管理部门及社会上的各种利益代表组织。 任何组织都不是孤立的。组织把环境作为自己输入的来源和输出的接受者,组织也必须遵守当地的法律,并对竞争作出反应。正因为如此,供应者、服务对象、政府机构、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等可以对某一个组织施加压力,而管理者也必须对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作出适当的反应。

《管理学》(邢以群)期末试题(附答案)

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管理学产生的原因,管理理论认为,可以用管理的—来衡量管理工作 的好坏。(C ) A 、效率 B 、效益 C 、有效性 D 、实用性 2、 ( D )是管理者区别于其他管理人员的显著特征。 A 、履行管理四大职能 B 、从事管理工作 C 、开展实际工作 D 、拥有直接下属 3、 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有(C ) A 、管理意愿和责任感 知识 管理能力 B 、精神素质 技术 实际能力 C 、品德 知识 实际能力 D 、品德 技术 管理能力 4、“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是(D ) A 、韦伯 B 、泰勒 C 、霍桑 D 、法约尔 5、官僚组织理论和过程理论分别属于哪个管理流派(C ) A 、行为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思想 B 、定量管理思想 管理新理论 C 、科学管理思想 权变管理思想 D 、权变管理思想 行为管理思想 6( A )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 素的总和。 7、下列哪个不是组织文化的特点( 8、计划类型中,按广度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C 9、决策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环节是(D ) B 制定决策目标 C 、分析评估各行动方案 10、头脑风暴法和渐进式决策方法分别属于哪种决策方法( D ) A 、程序化决策方法 适应性决策方法 B 、适应性决策方法 程序化决策方法 A 、管理环境 B 、管理因素 C 、组织文化 组织环境 A 、客观性 B 、民族性 C 发展性 D 个异性 A 、长期计划 战略计划 B 、项目计划 行动计划 C 、战略计划 行动计划 D 长期计划 项目计划 A 、监督与反馈 D 认识和分析冋题

《管理学》(邢以群)期末试题(附标准答案)

《管理学》(邢以群)期末试题 (附答案)

作者:日期:

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单项选择题 1、根据管理学产生的原因,管理理论认为,可以用管理的__来衡量管理工作 的好坏。 ( C ) A 、效率 B 、效益 C 、有效性 D 、实用性 2、( D )是管理者区别于其他管理人员的显著特征。 A 、履行管理四大职能 B 、从事管理工作 C 、开展实际工作 D 、拥有直接下属 3、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有( C ) A 、管理意愿和责任感 知识 管理能力 B 、精神素质 技术 实际能力 C 、品德 知识 实际能力 D 、品德 技术 管理能力 4、“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是( D ) A 、韦伯 B 、泰勒 C 、霍桑 D 、法约尔 5、官僚组织理论和过程理论分别属于哪个管理流派( C ) A 、行为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思想 B 、定量管理思想 管理新理论 C 、科学管理思想 权变管理思想 D 、权变管理思想 行为管理思想 6、( A )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 素的总 和。 7、下列哪个不是组织文化的特点( 8、计划类型中,按广度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 C 9、决策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环节是( D ) B 、制定决策目标 C 、分析评估各行动方案 10、头脑风暴法和渐进式决策方法分别属于哪种决策方法( D ) A 、程序化决策方法 适应性决策方法 B 、适应性决策方法 程序化决策方法 A 、管理环境 B 、管理因素 C 、组织文化 D 、 组织环境 A 、客观性 B 、民族性 C 、发展性 D 、个异性 A 、长期计划 战略计划 B 、项目计划 行动计划 C 、战略计划 行动计划 D 、长期计划 项目计划 A 、监督与反馈 D 、认识和分析问题

管理学》(邢以群)期末试题(附答案)

管理学期末考 试试题 、单项选择题 1、根据管理学产生的原因,管理理论认为,可以用管理的__来衡量管理工作 的好坏。(C ) A、效率 B、效益 2、( A、履行管理四大职能 C、开展实际工作 3、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有(C ) A、管理意愿和责任感知识管理能力力 C、品德知识实际能力 力 4、“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是( D ) A、韦伯 B、泰勒 尔 5、官僚组织理论和过程理论分别属于哪个管理流派( C ) A、行为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思想 B、定量管理思想 管理新理论 C、科学管理思想权变管理思想 D、权变管理思想 行为管理思 想 6、(A )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C、有效性D、实用性 D )是管理者区别于其他管理人员的显着特征 B、从事管理工作 D、拥有直接下属 B、精神素质技术实际能 D、品德技术管理能 C、霍桑 D、法约

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 A、管理环境 B、管理因素 C、组织文化 D、组织环境7、下列哪个不是组织文化的特点(C) A、客观性 B、民族性 C、发展性 D、个异性 8、计划类型中,按广度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两类:(C ) A、长期计划战略计划 B、项目计划行动计划

9、决策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环节是( D ) A 、监督与反馈 B 、制定决策目 标 C 、分析评估各行动方案 D 、认识和分析问题 10、头脑风暴法和渐进式决策方法分别属于哪种决策方法( D ) A 、程序化决策方法 适应性决策方法 B 、适应性决策方法 程序化决策方 法 C 、期 望值法 创造性决策方法 D 、创造性决策方法 适应性决 策方法 11、认为组织由人组成, 有效的组织模式应该注重组织中的人际关系, 提出“参 与型”组织模式的是( B ) A 、系统组织理论 C 、古典组织理论 12、下列不是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的是( A 、模拟分权制 B 项目组 13、( A )是人员配备的首要原则。 A 、因事择人 B 客观公正 14、在一个组织中, 有三种不同性质的权力: 其中__权力是根据高层管理者的授权而拥有的对其他部门或人员的直接指挥 权。 ( B ) A 、直线权力 行政权力 B 、直线权力 职能权 力 C 、指挥权力 职能权力 D 、行政权力 指挥权 力 15、领导者之所以能够实施领导的基础是__与威信, 的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D ) 16、沟通在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自我沟通、人际沟通和 __沟通,其中 C 、战略计划 行动计划 D 、长期计划 项目计 B 、行为组织理论 D 、人本组织理论 D ) C 、直线-职能制 D 、部门制 C 、合理分配 D 、动态平衡 __权力、参谋权力和职能权力, 其中影响一个人威信高 A 、职权 感情 B 、才能 职能 C 、知识 才能 D 、职权 地位

邢以群管理学课后答案

邢以群管理学课后答案 【篇一:管理学-邢以群复习题及答案汇总】 ss=txt>第一章管理及其产生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概念技能 3.人际技能 4.技术技能 5.协调 1.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 a )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2.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3.作为()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管理者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 a.监督者 b.传播者 c.发言人 4.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 ()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 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 5. 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三、填空题 1人际技能包括()和() 2.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又具有()属性。 ()、()、()三大类。 5.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 四、简答题: 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 4.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5.为了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必须具有哪些相应的素质? 五、论述题 1.试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六、案例分析题 三株的管理 当史玉柱陷入走投无路的深刻危机时,60岁的三株实业有限公司董 事长吴炳新,亲自 接待了这位惊魂未定的30岁年青人。期间,吴炳新曾语重心长地说:“你的阅历还浅,驾驶 这个庞大的舰队乘风破浪,仅有知识和技术尚显不足,在关键时刻,关键是经验。” 但是事实对这句话作了无情的否定! 比起史玉柱,吴炳新的的确确老谋深算。他本人是国有企业销售科 长出身,并有一个灵气十足的大学毕业儿子相佐,父子两从代理“851”生物制品和交大的昂立一号口服液后,毅然自立门户,并乘太 阳神、飞龙和巨人脑黄金衰落之机,用经过精心策划的组合广告打 响三株的牌子。从公司成立第一年(1994年)销售一个亿,到第二年 的20个亿翻了20倍,第三年(1996年)再增四倍,年销售额80亿,“账面净资产”高峰时期曾经达到47亿,在三株轰然倒下前夕,还斥 资5个亿,一口气收购20多家制药厂。 可是,这位自以为经验老到的吴炳新,创造这种辉煌绩效的手发, 类似他好言安慰的史玉柱。吴炳新的三株集团王国也是以行政导向 的八级干部军队建制,600个子公司和200多个办事处由5000名签 订“终身合同”的经理,分别统帅15万销售大军,在“市场前线总指挥”的命令下,吴炳新在辉煌的1996年发动了夏季、秋季和冬季三 大战役,抢占全国保健品市场三分之一,取得了80亿战绩。吴炳新 描述当时实战情景说:“市场前线总指挥委员会,相当于国家军委, 各省机构变成市场前沿指挥部后,相当于前敌委。以军事化管理模 式运筹商战,意味着军事化的行动,而军事化的特点,就是绝对服 从命令。” 像巨人一样,用行政命令和形式上的“终身雇用”、“利益共同体”建 立起来的十五万

《管理学》(邢以群)期末试 题(附答案)

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1、 单项选择题 1、 根据管理学产生的原因,管理理论认为,可以用管理的__来衡量管理工作的好坏。 ( C ) A、效率 B、效益 C、有效性 D、实用性 2、 ( D )是管理者区别于其他管理人员的显著特征。  A、履行管理四大职能 B、从事管理工作 C、开展实际工作 D、拥有直接下属 3、 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有( C ) A、管理意愿和责任感 知识 管理能力 B、精神素质 技术 实际能力 C、品德 知识 实际能力 D、品德 技术 管理能力 4、 “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是( D ) A、韦伯 B、泰勒 C、霍桑 D、法约尔 5、官僚组织理论和过程理论分别属于哪个管理流派( C ) A、行为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思想 B、定量管理思想 管理新理论 C、科学管理思想 权变管理思想 D、权变管理思想 行为管理思想 6、( A )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 A、管理环境 B、管理因素 C、组织文化 D、组织

环境 7、下列哪个不是组织文化的特点( C ) A、客观性 B、民族性 C、发展性 D、个异性 8、计划类型中,按广度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C ) A、长期计划 战略计划 B、项目计划 行动计划 C、战略计划 行动计划 D、长期计划 项目计划 9、决策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环节是( D ) A、监督与反馈 B、制定决策目标 C、分析评估各行动方案 D、认识和分析问题10、头脑风暴法和渐进式决策方法分别属于哪种决策方法( D ) A、程序化决策方法 适应性决策方法 B、适应性决策方法 程序化决策方法 C、期望值法 创造性决策方法 D、创造性决策方法 适应性决策方法 11、认为组织由人组成,有效的组织模式应该注重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提出“参与型”组织模式的是( B ) A、系统组织理论 B、行为组织理论 C、古典组织理论 D、人本组织理论 12、下列不是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的是( D ) A、模拟分权制 B项目组 C、直线-职能制 D、部门制 13、( A )是人员配备的首要原则。 A、因事择人 B客观公正 C、合理分配 D、动态平衡 14、在一个组织中,有三种不同性质的权力:__权力、参谋权力和职能权力,其中__权力是根据高层管理者的授权而拥有的对其他部门

邢以群管理学第3版知识点课后答案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1 复习笔记 一、管理及其功能 1.管理的定义 每一个人对管理的认识是不同的,如表1-1所示。 表1-1 学者们对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形式与内容 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协调,协调是指使多个表面看上去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事物之间有机结合、同步和谐。 管理工作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是由管理工作协调对象的多样性所导致的:对目标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抉择,对资源的协调主要表现为计划,对任务的协调主要表现为分工,对思想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沟通,对行为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沟通和奖惩,对活动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检查和监督。 3.管理产生的原因 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人所拥有的资源(时间、资金、精力、信息、技术等)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如图1-1所示。一方面,人生而有欲,而且人的欲望还会随着当前欲望的满足而不断产生出新的欲望;另一方面,世界上又不存在任何可以不劳而获的东西。

图1-1 管理产生的原因 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表1-2所示。 表1-2 协调的方法 手段协调的方法 生产通过科研和劳动向大自然要资源,以实现自己尽可能多的欲望 战争通过掠夺他人的资源来增加自己的资源.从而满足自己更多的欲望 道德通过教育来约束与改变人的欲望,使有限的资源足以满足众人的欲望 管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求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欲望 组织通过与他人分工协作,实现靠自己的力量所无法实现的欲望 贸易通过用自己剩余的资源与他人交换稀缺的资源,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4.管理的实质 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如图1-2所示。 正确对待规章制度的关键在于明确界定特殊情况的范围和酌情处理的原则。如何对待规章制度,如表1-3所示。 表1-3 如何对待规章制度 正确态 度 在一般情况下,照章办理;在特殊情况下,酌情处理。 特殊范围违反规章的目的与确立规章的目的一致(目标一致):或已有的规章制度已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规章失效)。 酌情原则无视规章,直接按照目标有利原则采取相应行为。对违反规章的有益行为按目标有利原则处理。 破格前 提 情况紧急且确认属于特殊情况范围。 破格责 任 后果自负。 规章制度是一种手段,它最终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取决于规章制度的正确设计和我们每一个人对规章制度的正确认识。 图1-2 管理的本质 5.管理的重要性 (1)管理在当今社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各类组织如果得到良好的管理,不良现象就会得到改

《管理学》(邢以群)期末试题(附答案)

《管理学》(邢以群)期末试题(附答案)

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管理学产生的原因,管理理论认为,可以用管理的__来衡量管理工作的好坏。( C ) A、效率 B、效益 C、有效性 D、实用性 2、( D )是管理者区别于其他管理人员的显著特征。 A、履行管理四大职能 B、从事管理工作 C、开展实际工作 D、拥有直接下属 3、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有( C ) A、管理意愿和责任感知识管理能力 B、精神素质技术实际能力 C、品德知识实际能力 D、品德技术管理能力 4、“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是( D ) A、韦伯 B、泰勒 C、霍桑 D、法约尔 5、官僚组织理论和过程理论分别属于哪个管理流派( C ) A、行为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思想 B、定量管理思想管理新理论 C、科学管理思想权变管理思想 D、权变管理思想行为管理思想 6、( A )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 A、管理环境 B、管理因素 C、组织文化 D、组织环境7、下列哪个不是组织文化的特点( C ) A、客观性 B、民族性 C、发展性 D、个异性 8、计划类型中,按广度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C ) A、长期计划战略计划 B、项目计划行动计划 C、战略计划行动计划 D、长期计划项目计

划 9、决策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环节是( D ) A、监督与反馈 B、制定决策目标 C、分析评估各行动方案 D、认识和分析问题 10、头脑风暴法和渐进式决策方法分别属于哪种决策方法( D ) A、程序化决策方法适应性决策方法 B、适应性决策方法程序化决策方法 C、期望值法创造性决策方法 D、创造性决策方法适应性决策方法 11、认为组织由人组成,有效的组织模式应该注重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提出“参与型”组织模式的是( B ) A、系统组织理论 B、行为组织理论 C、古典组织理论 D、人本组织理论 12、下列不是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的是( D ) A、模拟分权制B项目组C、直线-职能制D、部门制13、( A )是人员配备的首要原则。 A、因事择人B客观公正C、合理分配D、动态平衡 14、在一个组织中,有三种不同性质的权力:__权力、参谋权力和职能权力,其中__权力是根据高层管理者的授权而拥有的对其他部门或人员的直接指挥权。( B ) A、直线权力行政权力 B、直线权力职能权力 C、指挥权力职能权力 D、行政权力指挥权力 15、领导者之所以能够实施领导的基础是__与威信,其中影响一个人威信高的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D ) A、职权感情 B、才能职能 C、知识才能 D、职权地位 16、沟通在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自我沟通、人际沟通和__沟通,其中信息含糊或混乱是__沟通中的主要障碍之一。

邢以群《管理学》课后习题组织篇权力的分配【圣才出品】

第十章权力的分配 1.什么是权力?在一个组织中,谁拥有权力? 答:权力是指组织成员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拥有的开展活动或指挥他人行动的权利。在一个组织中,任何一个组织成员都拥有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开展活动的权力——岗位职权,但作为管理者,他们还拥有指挥他人行动的特殊权力——指挥权。 2.在一个组织中,有哪几种权力类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1)在组织中存在三种不同性质的权力: ①直线权力,组织中上级指挥下级工作的权力,表现为上下级之间的命令权力关系。直线权力是管理者所拥有的特殊权力,它与等级链相联系,在组织等级链上的管理者一般都拥有直线权力,他们一方面接受上级指挥,另一方面有指挥下级的权力。 ②参谋权力,组织成员所拥有的向其他组织成员提供咨询或建议的权力,属于参谋性质。 ③职能权力,某一人员或部门根据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而拥有的对其他部门或人员直接指挥的权力。 (2)直线权力与参谋权力之间的关系 直线权力是命令和指挥的权力,参谋权力是协助和建议的权力,参谋的职责是建议而不是指挥,只有当他们的建议被管理者所采纳并通过等级链向下发布指示时才有效,由此可见直线权力与参谋权力之间的关系是“参谋建议、直线指挥”的关系。 包括两层含义:①直线人员(管理者)在进行重大决策之前要先征询组织成员或参谋人员的意见。②这两种权力之间性质的不同。参谋权力是咨询性的,行使参谋权力的人员可以向直线人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不能把自己的认识、想法等强加给直线人员,或直接

发号施令;指挥的权力应由直线人员来行使,由直线人员来决定方案的取舍及发布指令,并承担最后的责任。 (3)直线权力与职能权力之间的关系 职能权力是由直线权力派生的、限于特定职能范围内的直线权力,因此直线权力和职能权力之间的关系应是“直线有大权、职能有特权”的关系,即指在一个组织中,直线人员拥有除了其上层直线人员赋予职能部门的职能权力以外的大部分直线权力;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则除了拥有对本部门下属的直线权力外,还拥有上层管理者所赋予的特定权力,可在其职能范围之内对其他部门及其下属部门发号施令。直线人员在组织规定的各职能范围内的事项要接受职能权力的指挥;职能权力则应限定在规定的职能范围之内。 3.授权有什么好处? 答:授权,即指上级赋予下级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而行动。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监督权,被授权者对授权者负有汇报情况及完成任务之责。授权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管理者进行授权的主要原因有:(1)可使高层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处理重大问题。由于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及生理条件的限制,管理人员不可能事事过问,需要通过授权使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又能控制全局。 (2)可提高下属的工作情绪,增强其责任心,并增进效率。通过授权,使下属不仅拥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而且也分担了相应的责任,从而可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不必事事请示,授权还可以提高下属的工作效率。 (3)可增长下属的才干,有利于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授权,使下属有机会独立处理问题,从实践中提高管理的能力,从而为建设一支管理队伍打下基础,这对于一个组织的长

邢以群《管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16章)【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领导理论 1.管理和领导有何不同? 答:领导是有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领导和管理不同,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职务权力基础上对下属的行为进行指挥的过程,领导更多的是通过其个人的魅力与专长来影响追随者的行为。虽然管理者通过周密的计划、严密的组织、严格的控制,也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若管理者在他们的工作中加入有效领导的成分,则收效会更大。 (1)领导和管理活动的特点和着重点不同。领导活动是与人的因素密切相关的,侧重于对于人的指挥和激励,更强调领导者的影响力、艺术性和非程序化管理,而管理活动更强调管理者的职责以及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所有的管理者都或多或少地担负着指挥他人完成组织目标的任务,表面上看都处于领导者地位,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管理者都能有效地发挥对于他人的领导职能。 (3)一个人可能是领导者,却并非是管理者。因为,社会上还存在各式各样的非正式组织,作为非正式组织的领袖,他们并没有正式的职位和权力,也没有义务确立完善的计划、组织和控制职能,但是他们能对其成员施加影响,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因此他们被称为领导者,领导者必须有追随者,必须拥有影响其追随者的能力和力量。 2.领导者的职责是什么? 答:领导者的职责是帮助下属尽其所能以达成目标,具体地,在带领和指导群众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领导者要发挥指导、协调和激励的作用。 3.领导者实施领导的基础是什么?

答:领导是一个领导者影响人们努力完成一些特殊目标的过程。这种影响力有两个基本来源,第一个来源是领导者的地位权力,即伴随一个工作岗位的正常权力,我们称之为职权或正式的权力;第二个来源是下属服从的意愿,我们称之为威信或非正式的权力。职权与威信是领导者之所以能够实施领导的基础,领导者正是以自己所拥有的职权和威信来影响和指挥别人,来体现其在组织成员中的影响力的。 4.威信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的?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威信是指由管理者的能力、知识、品德、作风等个人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与特定的个人相联系的。 (1)威信包括两方面内容,即专长的和品质的。 ①专长方面的威信是指由于领导者具有各种专门的知识和特殊的技能或学识渊博而获得同事及下属的尊重和佩服,从而在工作中显示出的在其专长方面一言九鼎的影响力。 ②品质方面的威信是指由于领导者优良的领导作风、思想水平、品德修养,而在组织成员中树立的德高望重的影响力。 (2)影响一个人威信高低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 ①品格 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道德、品行、人格等。优良的品格会给领导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 ②才能 领导者的才干是其影响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一个有才干的领导者,会给事业带来成功,从而会使他人对其产生敬佩感,吸引人们自觉地接受其影响。 ③知识 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知识丰富的领导者,容易取得人们的信任,并由此产生信赖感

邢以群《管理学》课后习题计划篇决策及其过程【圣才出品】

第七章决策及其过程 1.科学决策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科学决策理论认为,决策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这一定义告诉我们: (1)决策的前提: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决策前,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十分明确,要达到的目标必须具体可衡量可检验。 (2)决策的条件:有若干个可行方案可供选择 “多方案抉择”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决策要以可行方案为依据,决策时不仅要有若干个方案来相互比较,而且各方案必须是可行的。 (3)决策的重点:方案的分析比较 必须对每个备择方案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价,确定每一个方案对目标的贡献程度和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以明确每一个方案的利弊。 (4)决策的结果:选择一个满意方案 科学决策理论认为,追求最优方案既不经济又不现实。因此,科学决策遵循“满意原则”,即追求的是诸多方案中,在现实条件下,能够使主要目标得以实现,其他次要目标也足够好的可行方案。 (5)决策的实质:主观判断过程 决策从本质上而言,是管理者基于客观事实的主观判断过程。 2.为什么说“管理就是决策”? 答:决策是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的基础,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始终,管理者在管理过程

中要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如表7-1所示)。这些工作,一旦展开,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决策则不同,它是管理者经常要进行的工作,管理者的主要意图均需通过决策来实现,它贯穿于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中。如下表所示,从目标的确定、资源的分配、组织机构的建立、人员的招聘及对下属的奖惩、纠偏措施的实施等,都需要管理者作出决策。正是基于这一点,西蒙提出了“管理就是决策”的观点。 表7-1管理者四大职能 计划: 什么是组织的长远目标? 采取什么策略来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的短期目标应该是什么?组织资源如何配置?组织: 需要招聘多少人员?工作如何分配? 权力如何分配? 采用何种组织形式? 领导: 如何对待积极性不高的员工? 在一定环境中采用何种领导方式为好?如何解决所出现的纷争? 如何贯彻某项新措施?控制: 组织中哪些活动需要控制?如何控制这些活动? 偏差多大时才采取纠偏措施?出现重大失误时怎么办? 3.有哪些常见的决策类型? 答:(1)按照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 ①战略决策,指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问题的决策,一般由高层管理者作出。 ②管理决策,其属于执行战略决策过程中的基本战术决策,这类决策大多由中层管理人

管理学(邢以群著)课后习题答案下载

管理学(邢以群著)课后习题答案下载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 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以下是为大家搜集的管理学(邢以群著),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点击此处下载???管理学(邢以群著)课后答案???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的各项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它有三层含义: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服务并服从于组织目标。 (2)管理是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就是管理者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过程。由于这一系列职能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从而使得管理过程体现为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 (3)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开放的条件下,任何组织都处于千变万化的环境之中,复杂的环境成为决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管理的二重性出发,着重从三个方面研究管理学: 1)从生产力方面: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组织中的人、财、物,使 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研究如何根据组织目标的要求和社会的 需要,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以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

2)从生产关系方面:研究如何正确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以及各种管理体制等问题;研究如何激励组织内成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 3)从上层建筑方面: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其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的问题,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黄梯云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 2.管理学邢以群著课后习题答案浙江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邢以群第3版)期末模拟试题(附答案)

管理学(3版)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管理学产生的原因,管理理论认为,可以用管理的__来衡量管理工作的好坏。( C ) A、效率 B、效益 C、有效性 D、实用性2、( D )是管理者区别于其他管理人员的显著特征。 A、履行管理四大职能 B、从事管理工作 C、开展实际工作 D、拥有直接下属3、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有( C )~品.知.力=凭资力~ A、管理意愿和责任感知识管理能力 B、精神素质技术实际能力C、品德知识实际能力 D、品德技术管理能力4、“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是( D )~现.法=宪法~ A、韦伯B、泰勒C、霍桑D、法约尔5、官僚组织理论和过程理论分别属于哪个管理流派( C ) A、行为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思想 B、定量管理思想管理新理论C、科学管理思想权变管理思想 D、权变管理思想行为管理思想6、( A )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A、管理环境 B、管理因素 C、组织文化 D、组织环境7、下列哪个不是组织文化的特点( C ) A、客观性 B、民族性C、发展性 D、个异性8、计划类型中,按广度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C ) A、长期计划战略计划 B、项目计划行动计划C、战略计划行动计划 D、长期计划项目计划9、决策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环节是( D ) A、监督与反馈 B、制定决策目标 C、分析评估各行动方案D、认识和分析问题10、头脑风暴法和渐进式决策方法分别属于哪种决策

方法( D ) A、程序化决策方法适应性决策方法 B、适应性决策方法程 序化决策方法 C、期望值法创造性决策方法D、创造性决策方法适应性决策方法11、认为组织由人组成,有效的组织模式 应该注重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提出“参与型”组织模式的是( B )A、系 统组织理论 B、行为组织理论 1 C、古典组织理论 D、人本组织理论12、下列不是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的是( D ) A、模拟分权制 B项目组 C、直线-职能制 D、部门制13、( A )是人员配备的首要原则。A、因事择人 B客观公正 C、合理分配 D、动态平衡14、在一个组织中,有三种不同性质的权力:__、参谋权力和职能权力,其中__是根据高层管理者的授权而拥有的对其他部门或人员的直接指挥权。( B )A、直线权力行政权力 B、直线权力职能权力C、指挥权力职能权力 D、行政权力指挥权力15、领导者之所以能够实施领导的基础是__与威信,其中影响一个人威信高的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D ) A、职权感情 B、才能职能 C、知识才能 D、职权地位16、沟通在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自我沟通、人际沟通和__沟通,(~自.人.组)其中信息含糊或混乱是__沟通中的主要障碍之一。( C ) A、团体

邢以群《管理学》课后习题基础篇管理者【圣才出品】

第二章管理者 1.管理者在一个组织中起什么作用? 答:管理者是在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并对此负责的人,其区别于其他角色的显著特征是管理者拥有直接下属。 管理者在一个组织中起着内、外部协调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十种角色中,如表2-1所示。 表2-1管理者的十种角色 方面角色角色职责作用 人际关系方面形象代言人作为组织的首脑发挥象征作用 外部协调领导者 通过运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力,把各种分散的因素结合成 一个整体,激励群体齐心协力实现共同目标 内部协调联络员 代表组织建立和保持与外界其他组织之间的联系,以取 得外部各方面对本组织的理解和支持 外部协调 信息递方面组织发言人 代表所在组织,向上级组织或社会公众传递本组织的有 关信息 外部协调信息监督者 通过对外联系者和对内领导者的身份,收集组织外部和 内部各种有用的信息 内外协调信息传递者 将组织或外界的有关信息通过会议等形式及时向下属 传递,以便下属清楚地开展工作 内外协调 决策活企业家按其意志在上级组织或法律规章允许范围内自主地在内部协调

动方面组织内部进行变革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资源分配者 根据组织工作需要和本人的意志进行各种组织资源的 分配,包括自己时间的安排、组织工作的安排和重要行动的 审批 内部协调 矛盾排除者在组织内部出现各种矛盾时,管理者出面排除各种冲突内部协调 谈判者 在本组织与其他组织发生冲突时,管理者带领其队伍参 加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谈判以协调纷争 内外协调 2.如何识别一个人是不是管理者? 答:识别一个人是不是管理者,应该注意的是: (1)管理者是组织当中的一种角色,管理者的管理对象是组织而不是个体,因此从事自我管理的人不是管理者。 (2)管理者在组织中主要从事管理工作,他们不从事生产、不从事产品开发、不做销售,他们主要从事生产管理、研发管理、销售管理等,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 (3)管理者的特征:①是组织中的一种角色;②从事管理工作,履行管理四大职能; ③管理者区别于其他管理人员的显著特征是管理者拥有直接下属,负责指挥下属开展各项工作。 3.在一个组织中,组织成员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答:(1)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一个系统集合,它由一群人所组成,有一个特定的共同目标,有一个由规章制度、职位职权体系、角色分工等所构成的

基础《管理学》第3版.浙大出版社.邢以群编@每章课后思考题总结解答(齐全.权威.实用.答案)

基础《管理学》第三版.浙江大学出版.邢以群.编著 每章课后思考练习题解答.共16章齐全.实用.权威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是什么? 综合的定义:管理是人们通过综合利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2.学者们对管理有各种说法,是否意味着我们对管理还认识不清?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是一个而是多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不同的答案。多答案的回答可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或事物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学者们对于管理定义的多样性,既反映了人们研究立场、方法、角度的不同,也反映了人们对管理认识的逐步深入。 3.什么是管理?你是如何看待管理的? 管理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核心是协调。所谓协调就是使表面上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事物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4.为什么需要管理?可不可以不要管理? 管理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管理的功能: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限的资源实现目标。 5.管理的对象是什么?管理学以什么为研究对象? 由于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时间、资金、物资、信息、技术等)是短缺的,管理的必要性是普遍存在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欲望(目标) ,就会充分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管理学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管理学以研究管理一般问题为己任,以组织管理为研究对象,致力于研究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管理其所在的组织。 6.如何衡量管理的有效性?为什么说效益比效率更重要? 有效性包括两方面:效率与效益。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一定的投入取得的产出取决于我们所采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如果对于一定的投入,取得更多的产出,就提高了效率;由于资源短缺,因此就必然关心资源的利用效率,因而有效的管理也就必然与资源成本的最小化有关。另一方面,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实现更多或更高的目标,因此,光是效率高是不够的,管理还要讲求效益。所谓效益是指目标的达成度,也就是产出满足需求的程度。如果我们通过管理所获得的产出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那么这种产出再多,对我们也毫无意义,相应地,这种管理就是无效的管理。只有当我们通过管理实现了既定的目标,我们的管理工作才是有效的。 7.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有效的管理,要求既讲求效益,又讲求效率。光注重效率而不注重效益,是碌碌无为;光注重效益而不注重效率,则会得不偿失。 8.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在上述各项职能中,计划工作主要着眼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组织工作主要致力于落实,领导工作着重于激发和鼓励人的积极性,控制工作的重点则在于纠正偏差。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最终达到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或高的欲望的管理目的。即它们都是管理的有效手段。 9.为什么说管理学是科学,管理是艺术?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管理则是一项艺术。管理学是科学是因为已形成了系统的管理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等;管理是艺术是因为管理知识的运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10.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