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麦胚芽颗粒饲料制作试验报告
麦芽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麦芽制备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麦芽制备的实验操作技术。
3. 学习麦芽质量评价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实验原理麦芽是啤酒酿造过程中的重要原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啤酒的口感和品质。
麦芽制备是将大麦种子发芽、烘干、筛选、磨碎等工艺过程,最终得到可用于啤酒酿造的麦芽。
本实验主要研究麦芽制备过程中的糖化、发芽、烘干等环节。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麦、辅料(如小麦、燕麦等)、温水、硫酸铵、氢氧化钠、盐酸等。
2. 实验仪器:发芽箱、烘干箱、筛选机、磨碎机、温度计、pH计、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麦芽发芽(1)将大麦浸泡在温水中,水温控制在20-25℃,浸泡时间为6-8小时。
(2)将浸泡好的大麦放入发芽箱中,保持恒温25-28℃,湿度控制在70%-80%。
(3)每隔12小时翻动一次,促进大麦均匀发芽。
(4)发芽时间为5-7天,期间观察大麦发芽情况,确保发芽率在90%以上。
2. 麦芽糖化(1)将发芽好的大麦取出,清洗干净,晾干。
(2)将大麦磨碎成粉状,过筛,筛选出粒度小于1mm的麦芽粉。
(3)将麦芽粉与辅料(如小麦、燕麦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温水,搅拌均匀。
(4)加入硫酸铵,调节pH值至5.5-6.5,保持温度在65-68℃。
(5)糖化时间为2-3小时,期间不断搅拌,使麦芽粉充分糖化。
3. 麦芽烘干(1)将糖化好的麦芽汁过滤,得到麦芽浆。
(2)将麦芽浆放入烘干箱中,保持温度在60-70℃,烘干时间为6-8小时。
(3)烘干过程中,每隔1小时检查麦芽水分,确保水分降至12%以下。
4. 麦芽筛选与磨碎(1)将烘干好的麦芽筛选,去除杂质。
(2)将筛选后的麦芽磨碎成粉状,过筛,得到所需的麦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麦芽发芽情况:实验中发芽率达到了90%以上,符合要求。
2. 麦芽糖化情况:实验中麦芽汁的pH值调节至5.5-6.5,糖化时间为2-3小时,麦芽粉充分糖化,符合要求。
麦芽制作实验报告

麦芽制作实验报告麦芽制作实验报告一、引言麦芽是啤酒酿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它不仅赋予啤酒独特的风味和色泽,还为啤酒提供了充足的发酵糖源。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麦芽的制作过程,以及不同制作条件对麦芽品质的影响。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 大麦粒:新鲜、无虫、无霉变的大麦粒。
- 水:纯净水或蒸馏水。
- 发芽箱:用于控制温度和湿度的容器。
- 温湿度计:用于监测发芽箱内的温湿度。
- 风扇:用于通风和保持适宜的湿度。
- 电子秤:用于称量材料。
- 烘干箱:用于烘干麦芽。
2. 方法:- 大麦浸泡:将大麦粒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12小时。
- 大麦发芽:将浸泡后的大麦粒均匀分布在发芽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为15-20摄氏度)和湿度(相对湿度70-80%),通风良好。
- 麦芽烘干:将发芽后的大麦放入烘干箱中,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烘干至水分含量低于5%。
三、结果与讨论1. 大麦浸泡时间对麦芽品质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浸泡时间的大麦进行发芽和烘干,我们观察到浸泡时间对麦芽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浸泡时间过短,大麦内部的水分无法充分吸收,导致发芽不均匀或发芽率低。
而浸泡时间过长,则容易引起大麦霉变或发芽过度。
因此,合适的浸泡时间是确保麦芽品质的关键因素。
2. 发芽温度和湿度对麦芽品质的影响:发芽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麦芽发芽过程的重要因素。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大麦的发芽和酶活性的发挥。
过高的温度和湿度会导致大麦发芽过快,而过低的温度和湿度则会延缓发芽过程。
因此,控制适宜的发芽温度和湿度是制作高质量麦芽的关键。
3. 麦芽烘干温度对麦芽品质的影响:麦芽烘干温度是决定麦芽水分含量和色泽的重要因素。
过高的烘干温度会导致麦芽内部水分蒸发过快,使得麦芽外观干燥,但内部仍含有较高的水分,影响麦芽的储存和使用。
而过低的烘干温度则会延长烘干时间,增加能源消耗。
因此,选择适宜的烘干温度是制作优质麦芽的关键。
四、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合适的浸泡时间有助于提高麦芽的品质。
颗粒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颗粒剂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引言颗粒剂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药物剂型,它可以提供便于患者服用的形式,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储存性能。
为了进一步了解颗粒剂的制备和性能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制备一种颗粒剂,并评估其颗粒度、流动性和药物释放性能。
三、实验方法1. 原料准备:选择合适的药物和辅料作为颗粒剂的成分。
药物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而辅料主要用于增加颗粒剂的体积和改善流动性。
2. 颗粒剂的制备:a) 混合:将药物和辅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可以使用混合机或手工混合。
b) 研磨:使用研磨器将混合物研磨成细小的颗粒。
c) 干燥:将研磨后的颗粒在低温下进行干燥,以去除水分。
d) 筛分:使用筛网对颗粒进行筛分,以去除较大颗粒。
3. 颗粒度的测定:a) 使用激光粒度仪对颗粒进行粒径测定,记录颗粒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
b) 采用显微镜观察颗粒形态,评估颗粒的形貌和颗粒度分布。
4. 粉末流动性测定:a) 使用流变仪对粉末的流变性进行测定,获取粉末流动性指数。
b) 进行角度喇叭试验,评估颗粒的堆积特性和流动性。
5. 药物释放性能测试:a) 制备颗粒剂的细悬液,将其置于离心管中。
b) 通过旋转离心机模拟胃肠环境,观察在不同时间点释放出的药物浓度。
c) 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药物的吸光度,计算药物的释放率。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我们制备了一种颗粒剂,该颗粒剂的成分包括药物X和辅料Y。
经过粒径测定,我们得到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微米,粒径分布较为均匀。
显微镜观察显示颗粒形态较为规则,没有出现明显的聚集现象,说明颗粒剂的制备工艺较为稳定。
根据流变仪的测试结果,我们发现该颗粒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流动性指数为0.1,表明颗粒剂在加工和输送过程中的流动性良好。
经过角度喇叭试验,我们发现颗粒剂的堆积角为30°,呈现较好的堆积特性,适合于制备成片剂。
药物释放性能测试结果显示,颗粒剂在模拟胃肠环境下呈现出良好的药物释放特性。
实验4 颗粒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八颗粒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和操作要点。
2.熟悉颗粒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指导1.颗粒剂系药物和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
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
2.可溶性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一般包括药材的提取→浓缩→精制→制软材→制颗粒→干燥→整粒→质量检查→包装等。
3.药材的提取,应根据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提取,一般多用煎煮法,也可用渗漉法、浸渍法及回流法等方法进行提取。
提取液的精制以往多采用乙醇沉淀法,目前常采用絮凝沉淀、大孔树脂吸附、微孔薄膜滤过、高速离心等新技术除杂质。
4.颗粒剂常用的辅料有糖粉、糊精和泡腾崩解剂等。
干浸膏粉制颗粒所加辅料一般不超过浸膏粉的2倍,稠膏制颗粒所加的辅料用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5倍。
5.制软材的程度以“手握成团,轻压即散”为宜,如软材的程度不适时,可加适当浓度的乙醇调整干湿度。
制颗粒的方法有挤出制粒、湿法混合制粒、和喷雾干燥制粒等方法。
6.处方中若含有芳香挥发性成分或香精时,整粒后,一般将芳香挥发性成分或香精溶于适量95%乙醇中,用雾化器喷洒在干颗粒上密封放置适宜时间,再行分装。
6.湿颗粒制成后应立即干燥。
干燥时温度应逐渐上升,一般控制在60℃~80℃为宜。
7.混悬性颗粒剂是将处方中部分药材提取制成稠膏,另一部分药材粉碎成极细粉加入稠膏中制成的颗粒剂,用水冲后不能全部溶解而成混悬性液体。
此类颗粒剂适用于处方中含有挥发性、热敏性或淀粉量较多的药材,既可避免挥发性成分挥发损失,使之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又可节省其他辅料,降低成本。
混悬性颗粒剂的制法是将含挥发性、热敏性或淀粉量较多的药材粉碎成细粉,过六号筛(100目)。
一般性药材以水为溶剂,煎煮提取,煎液蒸发浓缩至稠膏,将稠膏与药材细粉及适量糖粉混匀,制成软材,再通过一号筛(12—14目),制成湿颗粒,60℃以下干燥,整粒,8.泡腾性颗粒剂是利用有机酸与弱碱和水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药液产生气泡而呈泡腾状态,因其能产生二氧化碳,可使颗粒疏松、崩裂,具速溶性。
麦芽制作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麦芽制作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麦芽的制作过程,掌握麦芽制作的原理和方法,并探究不同条件下麦芽品质的影响。
实验原理:麦芽是一种利用发芽的麦粒制作的食品,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选种、浸泡、发芽、干燥和磨粉等步骤。
麦芽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通过发芽过程,淀粉被转化为可溶性糖,使得麦芽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实验材料:1. 麦粒:选用优质小麦种子,要求籽粒饱满、无病虫害。
2. 实验器材:恒温培养箱、浸泡桶、发芽箱、温度计、湿度计、筛子、磨粉机、天平、剪刀等。
实验步骤:1. 选种:挑选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小麦种子。
2. 浸泡:将麦粒放入浸泡桶中,加入清水,浸泡时间为12小时,期间每隔4小时更换一次清水,以保证种子充分吸水。
3. 发芽:将浸泡好的麦粒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发芽箱中。
发芽箱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70%-80%。
每隔4小时检查一次发芽情况,发现麦粒开始发芽时,将发芽箱温度调整为15-20℃,湿度调整为60%-70%。
4. 观察与记录:每隔4小时观察麦芽的生长情况,记录发芽时间、麦芽长度、麦芽颜色等数据。
5. 干燥:当麦芽长度达到5-6cm时,停止发芽,将麦芽取出,放入筛子中,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过程中,温度控制在40-50℃,湿度控制在40%-50%,干燥时间为2-3小时。
6. 磨粉:将干燥后的麦芽用磨粉机磨成粉末,过筛,收集麦芽粉。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时间:实验结果显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麦粒的发芽时间为24-30小时。
2. 麦芽长度:实验结果显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麦芽长度可达5-6cm。
3. 麦芽颜色:实验结果显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麦芽颜色呈淡黄色。
4. 麦芽品质:通过实验发现,不同条件下麦芽的品质存在差异。
在较高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麦芽生长速度较快,但麦芽品质较差;在较低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麦芽生长速度较慢,但麦芽品质较好。
小麦培育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探究小麦品种改良与培育的新方法,我们开展了小麦培育实验,旨在通过科学实验,分析不同育种技术和栽培措施对小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选用优良小麦品种:济麦20、淄麦12、烟农19等。
- 培育材料:有机肥、化肥、无土培养液等。
2. 实验方法:- 区域化种植:根据小麦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实行区域化种植。
- 肥料投入:增加肥料投入,配方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
- 光照条件:设置不同光照条件,观察小麦生长情况和产量。
- 无土栽培:采用无土栽培技术,观察小麦生长状况。
- 品种改良:通过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小麦新品种。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区域化种植:实验结果表明,实行区域化种植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不同品种的小麦在适宜的种植区域表现出较高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
2. 肥料投入:增加肥料投入,配方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实验结果显示,高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中低产田2500—3000公斤,氮磷钾配比为1:0.6:0.5—0.7。
3. 光照条件:不同光照条件对小麦生长和产量有显著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小麦产量和品质较高。
4. 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技术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实验结果显示,无土栽培条件下,小麦生长状况良好,产量较高。
5. 品种改良:通过杂交、诱变等方法,成功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实验结果表明,新品种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四、结论与展望1. 结论:- 实行区域化种植、增加肥料投入、优化光照条件、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和品种改良等方法,可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 培育出的新品种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小麦生产提供了新的选择。
颗粒剂制备实验报告

颗粒剂制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理解颗粒剂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
2. 学习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掌握颗粒剂的流程和操作技巧。
3.体验不同方法对颗粒体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颗粒剂是由单一或多个活性成分和一些作为助剂的填料组成的。
一般包括填充剂、润湿剂、增稠剂、离散剂等。
制备颗粒剂的方法有压片法、滚球法、液滴喷雾干燥法、气流振荡喷雾干燥法等。
本实验采用滚球法制备颗粒剂。
滚球法是将药物和填料混合,加入一定量的润湿剂,在滚球器中滚碾制备颗粒剂。
具体流程为:将不同比例的药物和填料混合,并加入一定量的润湿剂,经过搅拌混合后,放入滚球器中滚碾制备颗粒剂。
三、实验材料滚球器,不同比例的药物和填料混合物,润湿剂,标准筛网和烘干器。
四、实验流程1. 预热滚球器,使其达到适宜的温度。
2. 将不同比例的药物和填料按照所需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润湿剂。
3. 搅拌混合,使药物与填料充分接触。
4. 将混合物放入滚球器内,开启滚动装置。
5. 适时加入润湿剂,以维持一定湿度。
6. 滚轮转速适当,使颗粒不断均匀地生长。
7. 药物颗粒经过标准筛网筛选,较大颗粒返回滚球器中重新进行处理。
8. 药粉颗粒经高温高湿条件检验其制备合格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分别制备了三组颗粒剂,制备流程如上述所述。
其中第一组的药物、填料、润湿剂比为1:3:1,第二组比为1:1:1,第三组比为3:1:1。
进行了制备颗粒剂的实验。
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所示:组别药物填料润湿剂颗粒均匀颗粒大小1 A 3B C √√2 A B C √√3 3A B C √√通过实验结果发现,不同的药物、填料、润湿剂比例会对颗粒剂的质量产生影响。
药物与填料的比例越高,颗粒剂的颗粒越大;润湿剂的比例越高,颗粒剂的细小或将不会形成颗粒剂。
本实验中我们得到的颗粒均匀,颗粒大小都符合标准。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制备不同比例药物、填料、润湿剂,探究了滚球法制备颗粒剂的流程。
实验中明确了药物与填料、润湿剂比例的关系,以及对颗粒剂的影响。
小麦胚芽

蛋白-小麦“低抗原”功能型蛋白:小麦胚芽小麦胚芽,是小麦籽粒的精华,不仅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而且还含有多种具有特殊性的成分, 如谷胱甘肽、亚油酸、亚麻酸等,是一种天的功能型蛋白源,常作为食品的营养强化剂。
一、营养价值小麦胚芽蛋白含量30%,消化率高,必需氨基酸组成与鸡蛋的氨基酸组成基本接近。
麦胚蕴涵着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氨基酸序列,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
特别是无各种抗营养因子,又被成抗原”功能型蛋白源,是替代乳猪等幼畜禽水产营养中豆粕类蛋白的最佳选择。
麦胚碳水化合物中的多糖对双歧杆菌有明显的增殖作用,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显著,而高动物的抗应激能力。
小麦胚芽的脂肪含量约占10%,不饱和脂肪酸占80%以上,其中必需脂肪酸:亚油酸约占上,亚麻酸约占6%~10%,能有效缓解动物的脂肪肝。
小麦胚芽中B族与VE维生素含量极高,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维生素营养源。
维生素E的含量250ppm,为各种动植物之冠。
高活性的α体和β体所占比例大,分别占60%和35%左右。
对提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也起到重要作用。
小麦胚芽中B族维生素B1、B2和B6含量丰富。
胆碱的含2650~4100mg/ Kg。
小麦胚芽油内含量较高的二十八烷醇(也称二十八碳醇),100mg/kg左右。
能提高动物机应激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小麦胚芽中含0.47%谷胱甘肽(GSH)等肽类。
它具有保护生物膜,抗衰老、解毒、抑制脂作用,因而能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及有毒物质的损伤。
小麦胚芽中含麦胚黄酮类、多糖类、过氧化氢酶等各种酶类、2%~6%甾醇等活性物质,能清除动物体内的有害氧化自由基,能有效阻止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保护细胞膜完整性,增强机疫力。
小麦胚芽主要营养指标二、试验研究对虾饲料中添加5~10%小麦胚芽,对虾的免疫力、成活率大大提高,等量代替白鱼粉,增高17.6%(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麦康森教授)。
甲鱼饲料中添加3%小麦胚芽,甲鱼生产周期可明显缩短,增重率提高13.6~51.0%(山东研究所孙鹤田研究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胚芽颗粒饲料制作试验报告
一、试验目的
1、通过实验室不同配方制作颗粒饲料,确定适合饲养烟草甲的饲料配方;
2、通过添加山梨酸钾防腐剂,验证防腐剂对饲料的防腐效果;
3、通过添加烯虫酯,验证烯虫酯饲料对烟草甲幼虫的影响。
二、试验原理
1、面粉主要成分为淀粉和蛋白质,淀粉在70℃左右会达到糊化温度,糊化后的淀粉,粘度增大,透明度增大,面粉吸水后会形成面团,蛋白会形成面筋的网络结构;
2、小麦胚芽蛋白和油脂含量较高,是烟草甲喜食的食物之一;
3、糊化后的淀粉将小麦胚芽紧紧包裹住,通过饲料颗粒机得到的饲料颗粒不易造碎,且能保持较大的硬度;
4、山梨酸钾的防腐防霉作用;
5、烯虫酯能干扰烟草甲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使成虫失去繁殖能力,从而有效控制贮存烟叶害虫种群增长。
三、试验材料
小麦胚芽、面粉、纯净水(70℃左右)、山梨酸钾防腐剂、烯虫酯(1:5)
四、试验仪器
100 mL烧杯、800 mL烧杯、镊子、塑料饭盒、电子天平、饲料颗粒机、5 mL 移液枪、1 mL移液枪、小喷雾瓶
五、试验方案和步骤
方案一:面粉与小麦胚芽的添加比例为1:3,加水
1、分别用电子天平称取面粉30.0 g、小麦胚芽90.0 g于2个塑料饭盒中;
2、先将小麦胚芽倒入800 mL烧杯中,再将面粉倒入,用镊子搅拌均匀;
3、用电子天平称取纯净水10.0 g于100 mL烧杯中,少量多次的向大烧杯
中均匀的倒入,边倒入边搅拌,尽可能使水分均匀的分布在粉芽混合物中;
4、纯净水倒入后,继续搅拌约5 min,使吸水后的面团小块均匀的分布在混合物中;
5、启动饲料颗粒机,将混合物均匀的倒入投料口,调节好辊的松紧装置,使混合物挤压成饲料颗粒,用塑料饭盒盛接;
6、饲料放置冷却。
方案二:面粉与小麦胚芽的添加比例为1:2,加水
1、分别用电子天平称取面粉30.0 g、小麦胚芽60.0 g于2个塑料饭盒中;
2、先将小麦胚芽倒入800 mL烧杯中,再将面粉倒入,用镊子搅拌均匀;
3、用电子天平称取纯净水10.0 g于100 mL烧杯中,少量多次的向大烧杯中均匀的倒入,边倒入边搅拌,尽可能使水分均匀的分布在粉芽混合物中;
4、纯净水倒入后,继续搅拌约5 min,使吸水后的面团小块均匀的分布在混合物中;
5、启动饲料颗粒机,将混合物均匀的倒入投料口,调节好辊的松紧装置,使混合物挤压成饲料颗粒,用塑料饭盒盛接;
6、饲料放置冷却。
方案三:面粉与小麦胚芽的添加比例为1:2,不加水
1、分别用电子天平称取面粉30.0 g、小麦胚芽60.0 g于2个塑料饭盒中;
2、先将小麦胚芽倒入800 mL烧杯中,再将面粉倒入,用镊子搅拌均匀;
3、启动饲料颗粒机,将混合物均匀的倒入投料口,调节好辊的松紧装置,使混合物挤压成饲料颗粒,用塑料饭盒盛接;
4、饲料放置冷却。
方案四:面粉与小麦胚芽的添加比例为1:2,加水,加入山梨酸钾防腐剂
1、分别用电子天平称取面粉30.0 g、小麦胚芽60.0 g于2个塑料饭盒中;
2、先将小麦胚芽倒入800 mL烧杯中,再将面粉倒入,用镊子搅拌均匀;
3、用电子天平称取纯净水10.0 g于100 mL烧杯中,按照1.0 g/Kg山梨酸
钾用量向100 mL烧杯中加入0.1 g,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后,少量多次的向大烧杯中均匀的倒入,边倒入边搅拌,尽可能使水分均匀的分布在粉芽混合物中;
4、纯净水倒入后,继续搅拌约5 min,使吸水后的面团小块均匀的分布在混合物中;
5、启动饲料颗粒机,将混合物均匀的倒入投料口,调节好辊的松紧装置,使混合物挤压成饲料颗粒,用塑料饭盒盛接;
6、饲料放置冷却。
方案五:面粉与小麦胚芽的添加比例为1:2,加水,加入山梨酸钾防腐剂,喷烯虫酯
1、分别用电子天平称取面粉30.0 g、小麦胚芽60.0 g于2个塑料饭盒中;
2、先将小麦胚芽倒入800 mL烧杯中,再将面粉倒入,用镊子搅拌均匀;
3、用电子天平称取纯净水10.0 g于100 mL烧杯中,按照1.0 g/Kg山梨酸钾用量向100 mL烧杯中加入0.1 g,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后,少量多次的向大烧杯中均匀的倒入,边倒入边搅拌,尽可能使水分均匀的分布在粉芽混合物中;
4、纯净水倒入后,继续搅拌约5 min,使吸水后的面团小块均匀的分布在混合物中;
5、启动饲料颗粒机,将混合物均匀的倒入投料口,调节好辊的松紧装置,使混合物挤压成饲料颗粒,用塑料饭盒盛接;
6、饲料放置冷却。
7、用5 mL移液枪吸取5 mL纯净水于小喷雾瓶中,再用1 mL移液枪吸取1 mL烯虫酯于小喷雾瓶中,晃动小喷雾瓶,使烯虫酯均匀的稀释5倍;
8、稀释后的烯虫酯均匀的喷雾在饲料颗粒的表面。
六、试验结果
方案一:面粉与小麦胚芽的添加比例为1:3,加水
饲料颗粒放置冷却后,得到的饲料颗粒较硬,
表面粗糙多孔,但易碎,碎后粉末状较多,饲料颜
色较深,气味良好。
方案二:面粉与小麦胚芽的添加比例为1:2,加水
饲料颗粒放置冷却后,得到的饲料颗粒较硬,
表面粗糙多孔,不易碎,碎后不呈粉末状,依旧是
颗粒状,饲料颜色较浅,气味良好。
方案三:面粉与小麦胚芽的添加比例为1:2,不加水
饲料颗粒放置冷却后,得到的饲料颗粒较
硬,表面粗糙多孔,不易碎,碎后粉末状比没加
水的要多,大部分呈颗粒状,饲料颜色浅,气味
良好。
方案四(面粉与小麦胚芽的添加比例为1:2,加水,加入山梨酸钾防腐剂)、方案五(面粉与小麦胚芽的添加比例为1:2,加水,加入山梨酸钾防腐剂,喷烯虫酯)同方案二(面粉与小麦胚芽的添加比例为1:2,加水),外观上无区别。
七、试验结论
1、方案一(面粉与小麦胚芽的添加比例为1:3,加水)与方案二(面粉
与小麦胚芽的添加比例为1:2,加水)对比和方案二(面粉与小麦胚芽的添
加比例为1:2,加水)与方案三(面粉与小麦胚芽的添加比例为1:2,不加水)对比,可以得出方案二的配方做出的饲料效果相比较好,可以考虑应用到
实际当中。
2、方案二(面粉与小麦胚芽的添加比例为1:2,加水)与方案四(面粉
与小麦胚芽的添加比例为1:2,加水,加入山梨酸钾防腐剂)对比,预计方
案四加了山梨酸钾的防腐效果明显,可以延长保存时间。
3、方案四(面粉与小麦胚芽的添加比例为1:2,加水,加入山梨酸钾防
腐剂)与方案五(面粉与小麦胚芽的添加比例为1:2,加水,加入山梨酸钾
防腐剂,喷烯虫酯)对比,都放入烟草甲幼虫后,预计方案五烟草甲幼虫不能
正常生长。
文评
201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