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桥梁质量评估实验报告(3篇)

桥梁质量评估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快速发展,桥梁质量的保障成为至关重要的议题。

为了提高桥梁质量,确保桥梁安全,本研究采用多种质量评估方法对某座桥梁进行质量评估实验。

本实验旨在验证不同评估方法的有效性,为桥梁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桥梁质量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评估方法的有效性;3. 为桥梁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桥梁结构图纸、现场检测数据、桥梁质量评估标准等;2. 实验设备:全站仪、水准仪、裂缝测距仪、激光测距仪、传感器等。

四、实验方法1. 数据采集:采用全站仪、水准仪、裂缝测距仪、激光测距仪、传感器等设备,对桥梁结构进行现场检测,获取桥梁的几何尺寸、变形、裂缝、挠度等数据。

2. 质量评估指标:- 几何尺寸:主要检测桥梁的线形、平面位置、高程等指标;- 变形:检测桥梁的挠度、倾斜等指标;- 裂缝:检测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等指标;- 挠度:检测桥梁在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变化;- 材料性能:检测桥梁结构材料的强度、刚度等指标。

3. 评估方法:- K-means聚类法:根据桥梁监测数据,对桥梁质量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别数据的特点,为桥梁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层次分析法:将桥梁质量评估指标分解为多个层次,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从而得出桥梁质量综合评分;- 模糊综合评价法:将桥梁质量评估指标进行模糊量化,构建模糊评价模型,对桥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K-means聚类法:根据实验数据,将桥梁质量分为三类:优、良、差。

其中,优良类桥梁占比例为60%,较差类桥梁占比例为20%,一般类桥梁占比例为20%。

结果表明,该桥梁整体质量较好,但仍存在部分质量较差的桥梁。

2. 层次分析法: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桥梁质量评估指标的权重,其中几何尺寸权重为0.25,变形权重为0.30,裂缝权重为0.20,挠度权重为0.15,材料性能权重为0.10。

桥梁工程实验报告1

桥梁工程实验报告1

桥梁工程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本科实验教学中心注意事项桥梁工程实验是《桥梁工程》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动手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求每个学生做到:实验前要认真预习。

按指定的时间进行实验,准时进入实验室,不得迟到、早退。

实验中要严格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设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原始记录数据须经实验指导教师认可后方可填入实验报告中。

实验后,要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填写好实验报告,交授课教师批阅。

在实验过程中,如机器或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向实验指导教师报告,进行检查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注:计算结果一般取三位有效数字即可。

T型梁桥横向分布系数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设备仪器三、实验内容和步骤四、试验数据记录1、实验桥梁模型尺寸及测点示意图(要求一个立面图,一个断面图)2、刚接T型梁桥测试数据表1 刚接T型梁桥测试数据(单位:mm)附表1 刚接T型梁桥测试数据(单位:mm)3、铰接T型梁桥测试数据表2 铰接T型梁桥测试数据(单位:mm)附表2 铰接T型梁桥测试数据(单位:mm)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六、思考问题1.量测模型几何尺寸、确定模型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的目的何在?2. 为什么要进行仪器仪表的调试和标定?3.加载前的初始读数与卸载后的残余读数有何用处?其意义是什么?4.为什么实际量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存在偏差?无铰拱桥受力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二)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及要求二、设备仪器设备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四、实验数据记录1、实验桥梁模型尺寸及测点示意图(要求两个桥型立面图和各测试断面测点布置图)2、单孔裸拱桥测试数据表1 单孔裸拱桥测试数据集中力P= 集中力作用位置:表2 单孔裸拱桥测试数据集中力P= 集中力作用位置:表3 三孔一联拱桥测试数据表4 三孔一联拱桥测试数据表5 三孔一联拱桥测试数据表6 三孔一联拱桥测试数据表7 三孔一联拱桥测试数据五、试验结果处理与分析六、思考问题1.连拱与单拱受力形式有何异同?连拱作用说明什么问题?何种受力应考虑连拱作用?2. 集中力在横向变动时,沿桥宽方向的截面内力分布是否均匀变化?板拱理论不考虑荷载横向分布的影响是否合理?3. 实验值是如何选取?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判断实验值是否可靠?。

桥梁工程检测报告【范本模板】

桥梁工程检测报告【范本模板】

《桥梁检测与试验》实验报告学号:姓名:指导老师:陈晓强2014年12月试验一:小钢梁应变、挠度试验一、试验目的通过小钢梁试验,熟悉应变、挠度测试仪器和掌握相应的测试技术。

二、试验内容1.掌握应变计、应变仪和百分表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2.用位移计测量梁的跨中截面在各级荷载下的挠度值,绘制荷载—挠度的关系曲线,验证理论的计算挠度值。

3.用应变计量测梁的纯弯段上、下缘的应变值,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三、试验梁尺寸及试验方法1。

受弯试验梁尺寸见图1.图1 受弯试验梁尺寸 (尺寸单位:mm)2。

实验设备①小钢梁与法码②磁性表架与大行程百分表③电阻应变片、数据采集仪DH3818④钢尺、铅笔等3. 实验方法①一个班(40人左右)可分四组,每组10人左右的规模方式进行。

②试验在试验台座上进行,用法码和支撑系统组合成加载系统,进行两点加载,加载位置a、b由各小组自己确定。

③通过数据采集仪对荷载、应变和挠度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用百分表量测挠度。

4。

试验步骤①根据自己选定的a、b,安装加载系统,计算各级荷载下理论的变形和应变值。

②正确连接应变片与应变仪,安装百分表。

③进行仪器调试,调试好后正式进行试验。

④未加荷载前读出应变计、位移计.⑤试验分四级加载,每次加荷维持3~5分钟后,再读取应变仪和位移计的各级读数。

⑥最后进行卸载,读取最终读数。

⑦整理试验器材,处理数据结果,完成试验报告。

四、试验资料整理(第三组)1.材料力学性能、荷载分级及实测数据(1)R235钢材弹性模量= 2。

1×105MPa.(2)本组选取a=20cm, b=52.5cm.(3)实测数据汇总表①半桥接法仪表读数如下:分级初读数 1 2 3 4 5荷载值0 9。

81 19.62 29.43 39。

24 0挠度读数0。

902 4。

518 8.232 11。

892 15。

430 0。

942应变0 0365 0737 1100 1477 0表1小钢梁应变、挠度试验实测数据汇总表(半桥接法)分级 1 2 3 4 5 6 荷载值0 9.81 19.62 29.43 39.24 0挠度读数理论值0 3。

空中架桥承重实验报告(3篇)

空中架桥承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空中架桥的承重能力,分析不同材料和结构设计对桥梁承重性能的影响,为实际桥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二、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桥梁建设已成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桥梁的承重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开展空中架桥承重实验,对提高桥梁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1. 实验器材:- 承重实验平台:用于搭建空中架桥。

- 承重传感器:用于测量桥梁承重时的受力情况。

- 拆卸工具:用于搭建和拆卸桥梁结构。

- 量角器:用于测量桥梁角度。

2. 实验材料:- 钢筋:用于搭建桥梁主体结构。

- 混凝土:用于浇筑桥梁墩柱和桥面板。

- 钢板:用于加固桥梁主体结构。

- 木板:用于搭建实验平台。

四、实验原理1. 桥梁承重原理:桥梁在受力时,其结构将承受来自车辆、行人等载荷的力,通过梁、板、柱等构件传递到基础,从而保证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材料力学原理:通过分析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评估其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效果。

五、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平台:根据实验需求,搭建一个能够承受较大载荷的实验平台。

2. 设计桥梁结构:根据实验目的,设计不同材料和结构的桥梁模型。

3. 制作桥梁构件:按照设计要求,制作桥梁墩柱、梁、板等构件。

4. 组装桥梁:将制作好的构件组装成桥梁模型。

5. 安装承重传感器:在桥梁关键部位安装承重传感器,用于测量桥梁承重时的受力情况。

6. 进行实验:在实验平台上加载不同重量的载荷,观察桥梁的承重性能。

7.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桥梁的承重能力。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 载荷(kg) | 桥梁变形(mm) | 承重能力(kg/m²) || :---------: | :-------------: | :---------------: || 100 | 2.5 | 5.0 || 200 | 5.0 | 10.0 || 300 | 7.5 | 15.0 || 400 | 10.0 | 20.0 || 500 | 12.5 | 25.0 |2. 结果分析:(1)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载荷的增加,桥梁的变形逐渐增大,但承重能力也随之提高。

桥梁检测与试验实验报告

桥梁检测与试验实验报告

《桥梁工程检测技术实验报告》试验一:小钢梁应变、挠度试验一、试验目的通过小钢梁试验,熟悉应变、挠度测试仪器和掌握相应的测试技术。

二、试验内容1.掌握应变计、应变仪和百分表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2.用位移计测量梁的跨中截面在各级荷载下的挠度值,绘制荷载—挠度的关系曲线,验证理论的计算挠度值。

3.用应变计量测梁的纯弯段上、下缘的应变值,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

三、试验梁尺寸及试验方法1. 受弯试验梁尺寸见图1。

图1 受弯试验梁尺寸 (尺寸单位:mm)2. 实验设备①小钢梁与法码②磁性表架与大行程百分表③电阻应变片、数据采集仪DH3818④钢尺、铅笔等3. 实验方法①一个班(40人左右)可分四组,每组10人左右的规模方式进行。

②试验在试验台座上进行,用法码和支撑系统组合成加载系统,进行两点加载,加载位置a、b由各小组自己确定。

③通过数据采集仪对荷载、应变和挠度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用百分表量测挠度。

4.试验步骤①根据自己选定的a、b,安装加载系统,计算各级荷载下理论的变形和应变值。

②正确连接应变片与应变仪,安装百分表。

③进行仪器调试,调试好后正式进行试验。

④未加荷载前读出应变计、位移计。

⑤试验分四级加载,每次加荷维持3~5分钟后,再读取应变仪和位移计的各级读数。

⑥最后进行卸载,读取最终读数。

⑦整理试验器材,处理数据结果,完成试验报告。

四、试验资料整理1.材料力学性能、荷载分级及实测数据(1) R235钢材弹性模量= 52.110⨯MPa选定85,640a mmb mm==(2)实测数据汇总表2.绘制实测及理论荷载—挠度曲线(实测值与理论值在同一坐标系下反映)答:计算实验数据,各级荷载下的实测及理论挠度见下表(卸载后回零不计入表格中):注:理论挠度12()23a b bab FEIω+=+,其中420101666.67()12I mm⨯==。

由此绘制实测及理论荷载—挠度曲线如下:3.绘制实测及理论荷载—应变曲线图(实测值与理论值在同一坐标系下反映)。

桥 科学实验报告

桥 科学实验报告

桥科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桥的科学原理和结构设计,通过搭建各类桥梁模型,验证不同材料和结构对桥梁强度的影响,为桥梁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经验。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 桥梁模型材料:木条、竹条、纸板、胶水等2. 台秤:用于测试桥梁承重能力3. 实验显示器:记录桥梁建造和破坏过程三、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桥梁类型:梁桥、拱桥、悬索桥等。

2. 选择合适的模型材料,制作桥梁模型。

3. 在稳定的桌面上架设模型桥梁。

4. 将台秤放在桥梁中央位置,记录其不同重量下的变化。

5. 记录实验过程中桥梁的变形情况。

6. 桥梁破坏时,记录台秤上的重量和破坏过程。

7. 比较不同桥梁类型和不同材料对承重能力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本实验中,我们制作了三座桥梁模型:一座梁桥,一座拱桥和一座悬索桥,并进行了承重实验。

1. 梁桥梁桥由四根木条支撑,中间用纸板铺设的道路。

我们逐渐在桥上加重,记录下台秤上的重量。

最终,在承重达到50千克的时候,梁桥发生了变形并折断。

2. 拱桥拱桥的基本结构是一座由竹条制成的半圆形拱,并在两侧固定在桌面上。

在拱形顶端放置了一块纸板作为道路。

我们在拱桥上逐渐加重,记录台秤上的重量。

在承重达到65千克的时候,拱桥开始发生下陷,重量继续增加,最终拱桥崩塌。

3. 悬索桥悬索桥的结构是由两根竹条拉起,中间用纸板作为道路。

通过增加挂载在悬索桥上的木条,我们逐渐加重并记录台秤上的重量。

在承重达到80千克的时候,悬索桥的形状发生了明显变形,木条向外伸展,桥梁被拉扁。

继续增加重量,悬索桥最终崩塌。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桥梁的承重能力与其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密切相关。

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不同结构和材料的桥梁模型承重能力的差异。

2. 在梁桥中,木条承受重量集中在支撑点上,导致支撑点承压过大,从而折断。

拱桥中,重量分散在拱形结构上,使得拱桥能够承受比梁桥更大的荷载。

悬索桥通过悬挂和拉伸的力分担了重量,因此承载能力更高。

桥梁设计的实验报告

桥梁设计的实验报告

桥梁设计的实验报告引言桥梁是人类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桥梁的安全可靠性,我们需要进行桥梁设计的实验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形式桥梁设计的实验,探索桥梁的结构特点和材料选取对桥梁强度和承载能力的影响。

实验装置和材料本次实验采用以下装置和材料:- 桥梁实验台:用于支撑和传递载荷的测试平台。

- 不同形式桥梁模型:包括梁桥、拱桥和悬索桥模型。

- 弹簧秤:用于测量载荷。

实验步骤1. 首先,我们设计了三种不同形式的桥梁模型。

梁桥模型采用水平横梁支撑,拱桥模型采用拱形结构支撑,悬索桥模型采用悬挂绳索结构支撑。

2. 接下来,我们利用合适的材料制作了这三种桥梁的模型,并确保模型的结构相对稳定。

3. 实验中,我们先在模型上不断增加载荷,使用弹簧秤测量每次增加的载荷。

在每次增加载荷后,我们记录载荷和模型的变形情况。

4. 当模型出现明显的变形或载荷达到一定限制时,我们停止增加载荷,并记录下此时的载荷值,称之为破坏载荷。

5. 最后,我们分别计算三种桥梁模型在破坏载荷下的应力和应变,并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 梁桥模型在破坏载荷下发生挠曲变形,与悬索桥模型相比,其在同一载荷下的变形量更大。

- 拱桥模型在破坏载荷下发生塌陷变形,其变形量远小于梁桥模型和悬索桥模型。

- 在相同的破坏载荷下,悬索桥模型的变形量最小,也即其结构最为稳定。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桥梁的设计结构和材料的选择对其强度和承载能力有重要影响。

- 梁桥模型容易发生挠曲变形,悬索桥模型容易发生拉伸变形,而拱桥模型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 在桥梁设计中,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以确保桥梁的安全使用。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桥梁设计中不同结构形式和材料对桥梁强度和承载能力的影响。

在未来的桥梁设计中,我们将综合考虑桥梁的使用环境和要求,灵活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从而设计出更加安全可靠的桥梁。

最新桥梁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最新桥梁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最新桥梁建设社会实践报告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的团队深入参与了一项最新的桥梁建设项目,该项目旨在提高区域交通效率并促进经济发展。

本报告总结了我们在社会实践中的观察、经验和学习成果。

项目概述:该桥梁建设项目位于城市的主要交通干线,连接了两个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的区域。

桥梁的总长度为1.2公里,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以确保其耐用性和承载能力。

项目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环境影响,力求在提高交通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破坏。

社会实践目标:1. 评估桥梁建设对当地交通流量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 研究桥梁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环境可持续性措施。

3. 通过与工程师、建筑师和当地居民的互动,了解桥梁建设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实践过程:我们的团队在建设期间进行了多次现场访问,与项目管理人员、工程师和建筑工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同时,我们也与当地居民和商家进行了访谈,收集了他们对桥梁建设的看法和期望。

此外,我们还对桥梁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和材料进行了研究,并对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

主要发现:1. 桥梁的建成显著提高了两个区域之间的交通便利性,预计将促进商业活动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2. 项目团队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如智能监测系统和自修复混凝土,以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维护效率。

3. 环境保护措施得到了有效执行,包括在建设期间对周边植被的保护和对施工废弃物的合理处理。

建议与展望:1. 建议在未来的桥梁建设项目中,进一步强化与当地社区的沟通和协作,确保项目能够更好地满足社区需求。

2. 鼓励继续采用和研发新技术,以提高建设效率和桥梁的长期性能。

3. 建议对桥梁建设的环境影响进行长期跟踪研究,以便在未来的项目中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对桥梁建设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未来的桥梁建设将更加高效、安全和环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桥梁模型、支座、伸缩缝观摩实验一、实验目的:1、认真观察各种类型的桥梁模型,熟悉桥梁的各部分结构,思考某些简单桥梁的施工法和技术,并简略描述其受荷载时的受力情况。

2、认真观摩桥梁的支座,理解支座的设计原理。

3、认真观摩桥梁的伸缩缝,了解一些可以作为伸缩缝的常见材料。

二、观摩容:1、桥梁模型(1)梁式桥梁式桥是以受弯为主的主梁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主梁可以是实腹梁或者是桁架梁(空腹梁)。

实腹梁外形简单,制作、安装、维修都较便,因此广泛用于中、小跨径桥梁。

但实腹梁在材料利用上不够经济。

桁架梁中组成桁架的各杆件基本只承受轴向力,可以较好地利用杆件材料强度,但桁架梁的构造复杂、制造费工,多用于较大跨径桥梁。

桁架梁一般用钢材制作,也可用预应力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作,但用的较少。

过去也曾用木材制作桁架梁,因耐久性差,现很少使用。

实腹梁主要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制作,也可以用钢材做成钢钣梁或钢箱梁。

实腹梁桥的最早形式是用原木做成的木梁桥和用材做成的板桥。

由于天然材料本身的尺寸、性能、资源等原因,木桥现在已基本上不采用,板桥也只用作小跨人行桥。

梁式桥的特点是其桥跨的承载结构由梁组成。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的支承处仅产生竖向反力而无水平反力(推力)。

梁的力以弯矩和剪力为主。

简支梁桥的跨越能力有限(一般在50米以下),当计算跨径小于25米时,通常采用混凝土材料,而计算跨径大于25米时,更多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材料。

梁式桥按截面形式可以分为板梁、工字形截面梁、T形截面梁和箱型梁等。

按静力可以分为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和悬臂梁桥等。

按建桥的材料可分为木梁桥、梁桥、钢梁桥、钢筋混凝土梁桥、预应力混凝土梁桥以及用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和钢梁构成的结合梁桥等。

木梁桥和梁桥只用于小桥;钢筋混凝土梁桥用于中、小桥;钢梁桥和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可用于大、中桥。

(2)拱桥拱桥是指用拱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桥。

拱桥主要承受压力,故可用砖,,混凝土等抗压性能良好的材料建造。

大跨度拱桥则可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建造,可承受发生的力矩。

拱是一种有推力的结构,它的主要力是轴向压力。

拱在同样荷载作用下,拱脚支座产生水平反力(也叫推力)。

它起着抵消荷载引起的弯曲作用,从而减少了拱杆的弯矩峰值。

.拱的类型按结构组成和支承式,可分为三铰拱、两铰拱和无铰拱三种类型。

三铰拱为静定结构,两铰拱和无铰拱为超静定结构,工程中较多采用后两种形式。

拱的形状越接近合理拱轴线则受力越合理,但是为了施工便,一般采用圆弧形。

拱桥按照拱圈(肋)结构的材料分为拱桥、钢拱桥、混凝土拱桥、钢筋混凝土拱桥等。

按照拱轴线的型式可分为圆弧拱桥、抛物线拱桥、悬链线拱桥。

按照承载式可分为上承式拱桥、中承式拱桥和下承式拱桥。

拱桥是我国最常用的一种桥梁型式,其式样之多,数量之大,为各种桥型之冠,特别是公路桥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公路桥中7%为拱桥。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料资源丰富,因此拱桥以料为主。

建于公元1990年,跨径120m的乌巢河大桥,是当今世界跨径第一的拱桥。

我国建造的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形式更是繁花似锦,式样之多当属世界之最,其中建造得比较多的是箱形拱、双曲拱、肋拱、桁架拱、刚架拱等,它们大多数是上承式桥梁,桥面宽敞,造价低廉。

(3)悬索桥悬索桥是以承受拉力的缆索或链索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由悬索、索塔、锚碇、吊杆、桥面系等部分组成。

悬索桥的主要承重构件是悬索,它主要承受拉力,一般用抗拉强度高的钢材(钢丝、钢缆等)制作。

由于悬索桥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并具有用料省、自重轻的特点,因此悬索桥在各种体系桥梁中的跨越能力最大,跨径可以达到1000米以上。

1998年建成的日本明海峡桥的跨径为1991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桥梁。

悬索桥的主要优点是相对于其它桥梁结构,悬索桥可以使用比较少的物质来跨越比较长的距离。

悬索桥可以造得比较高,容船在下面通过,在造桥时没有必要在桥中心建立暂时的桥墩,因此悬索桥可以在比较深的或比较急的水流上建造。

但缺点是刚度小,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挠度和振动,需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

按照桥面系的刚度大小,悬索桥可分为柔性悬索桥和刚性悬索桥。

柔性悬索桥的桥面系一般不设加劲梁,因而刚度较小,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桥面将随悬索形状的改变而产生S 形的变形,对行车不利,但它的构造简单,一般用作临时性桥梁。

刚性悬索桥的桥面用加劲梁加强,刚度较大。

加劲梁能同桥梁整体结构承受竖向荷载。

除以上形式外,为增强悬索桥刚度,还可采用双链式悬索桥和斜吊杆式悬索桥等形式,但构造较复杂。

(4)斜拉桥斜拉桥又称斜桥,是将主梁用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

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

其可使梁体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结构重量,节省材料。

斜拉桥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

斜拉桥是由多直接连接到塔上的钢缆吊起桥面,它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索塔型式有A型、倒Y型、H型、独柱等,材料有钢和混凝土。

斜拉索布置有单索面、平行双索面、斜索面等多种形式。

斜拉桥是一种自锚式体系,斜拉索的水平力由梁承受。

梁除支承在墩台上外,还支承在由塔柱引出的斜拉索上。

按梁所用的材料不同可分为钢斜拉桥、结合梁斜拉桥和混凝土梁斜拉桥。

一般说,斜拉桥跨径300~1000m是合适的,在这一跨径围,斜拉桥与悬索桥相比,斜拉桥有较明显优势。

德国著名桥梁专家F.leonhardt认为,即使跨径1400m的斜拉桥也比同等跨径悬索桥的高强钢丝节省二分之一,其造价低30%左右。

目前斜拉桥发展趋势是跨径会超过1000m;结构类型多样化、轻型化;加强斜拉索防腐保护的研究;注意索力调整、施工观测与控制及斜拉桥动力问题的研究。

(5)组合体系桥梁组合体系桥梁是指主要承重构件采用两种独立结构体系组合而成的桥梁。

如拱和梁的组合、梁和桁架的组合、悬索和梁的组合等。

组合体系可以是静定结构,也可以是超静定结构。

可以是无推力结构,也可以是有推力结构。

结构构件可以用同一种材料,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成。

常见的组合体系桥梁结构形式有拱、梁组合体系桥,梁、桁架组合体系桥以及索、梁组合体系桥。

2、桥梁支座桥梁支座是指架设于墩台上,顶面支承桥梁上部结构的装置。

其功能为将上部结构固定于墩台,承受作用在上部结构的各种力,并将它可靠地传给墩台。

在荷载、温度、混凝土收缩和变作用下,支座能适应上部结构的转角和位移,使上部结构可自由变形而不产生额外的附加力。

桥梁支座的构造应符合上部结构的理论计算图式,如支承压力通过一个固定点传递时,支座应设计成只能容结构端部转动而不能移动的固定支座;如支承压力通过一个固定点且作用在一定的向传递时,则应设计成既能转动又能移动的活动支座。

支座是桥梁的重要传力装置,设计中除考虑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自由的转动或移动性能外,还应注意便于维修和更换,施工中应重视座板下混凝土垫层的平整,并应根据气温确定其安放位置;在地震区应考虑抗震措施。

桥梁支座类型很多,主要根据支承反力、跨度、建筑高度以及预期位移量来选定。

传统的常用桥梁支座有垫层支座、平板支座、弧形支座、摇轴支座、铰式固定支座以及铰式辊轴支座等。

支座在使用年限中应定期进行养护,这些工作包括:钢件的表面油漆、辊轴及摇轴转动部分定期擦洗并涂抹润滑油、滑动支座不锈钢表面的擦洗及检查支座的锚栓等等。

只有定期养护才能保证支座的正常工作状态。

桥梁支座每次在检修加固前都必须进行养护检查工作,这些工作容不仅可以保证桥梁支座的正常工作,同时也保证了桥梁的正常使用。

3、桥梁伸缩缝桥梁伸缩缝指的是为满足桥面变形的要求,通常在两梁端之间、梁端与桥台之间或桥梁的铰接位置上设置伸缩缝。

要求伸缩缝在平行、垂直于桥梁轴线的两个向,均能自由伸缩,牢固可靠,车辆行驶过时应平顺、无突跳与噪声;要能防止雨水和垃圾泥土渗入阻塞;安装、检查、养护、消除污物都要简易便。

在设置伸缩缝处,栏杆与桥面铺装都要断开。

当前,对于桥梁伸缩缝一般有对接式、钢制支承式、组合剪切式(板式)、模数支承式以及弹性装置。

桥梁伸缩缝装置由于设置在梁端构造薄弱的部位,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又多暴露于大自然中,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伸缩装置是易损坏、难修补的部位。

伸缩装置产生破损的原因是多面的,主要有:设计不、伸缩缝装置自身的问题、伸缩装置的后浇压填材料选择不当、施工不当以及连续缝设置不够完善等等。

三、实验感想通过仔细观察各类桥梁的模型,能使书上学到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对桥梁的结构和受力情况都有了更加深入的理性认识。

特别是对于桥梁的支座以及伸缩缝等细节部分,能够观察得更加仔细、深入,这些对于以后实际的桥梁施工应用是大有帮助的。

我对桥梁的几种常见桥型有了新的参观。

特别是参观各种桥型的同时还有老师细心的讲解,使我们更加深刻的参观了桥梁的上、下部构造及桥梁的一些附属设施。

同时,此行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拓宽桥梁专业知识的机会,并且提高了大伙对桥梁的感性参观,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担负起我们的历史使命,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为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奉献我们的力量。

对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做好了心理准备,踏踏实实学好理论知识,为以后生活工作打好基础,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

我国的道路和桥梁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其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对于从事道路的工作者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我们更应该在有限的时间,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加强实践和设计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将来的发展,使自己在此领域也有所作为。

总之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个个都学到了很多,是一次学习,也是一次锻炼,我们都受益匪浅。

实验二参观结构实验室一、实验目的观察各种大桥模型,了解桥梁的各种施工原理,思考其受荷载时的受力情况,考虑其最不利的受力情况。

二、实验容1、门架门架的尺寸为长3米宽2米,据说是工民建里用的门架,同时该门架的原理也可以适用于我们的桥梁,如我们桥梁的上面的门架。

里面有三个门架,三个门架的形状几乎一样,不同的是它们的支柱,有三种不同的支柱可以选择,如果桥梁施工中需要某一种门架,那么就可以选用。

2、结构试验静动载承力架的模型这两个模型形状较大,构造相对复杂。

旁边还有一个抗推的试验仪器,这个是模型柱子在推动力下的强度检验,据说是模拟地震、冲撞等偶然作用下的抗推检验,这个是现在桥梁施工中经常要考虑的问题。

3、预应力箱梁简支箱型截面梁具有优良的力学特性——较大的刚度和强大的抗扭性能。

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受力明确、节省材料、架设安装便、跨越能力较大、桥下视觉效果好等优点。

4、应变片及传感器应变片是由敏感栅等构成用于测量应变的元件,使用时将其牢固地粘贴在构件的测点上,构件受力后由于测点发生应变,敏感栅也随之变形而使其电阻发生变化,再由专用仪器测得其电阻变化大小,并转换为测点的应变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