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配置原则
诊所护理人员配置新规定

诊所护理人员配置新规定为了规范诊所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理人员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一、护理人员配置原则1. 按照诊所规模、科室设置、诊疗项目及患者需求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2. 确保24小时护理服务,夜间至少有1名护理人员值班。
3. 护理人员数量应满足临床工作需要,保证护理质量。
4. 护理人员配置应考虑急诊、重症监护、手术室等特殊科室的需求。
二、护理人员岗位职责1. 负责患者日常生活照顾、病情观察、症状监测和报告。
2. 参与诊断和治疗计划,执行医嘱,配合医生完成诊疗工作。
3. 负责患者用药指导、药物过敏试验、输液、注射等护理操作。
4. 参与患者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5. 负责医疗文件记录、统计和归档。
6. 参加护理培训、业务学习和护理质量改进活动。
三、护理人员配置标准1. 诊所规模- 诊所床位数:<10张,护理人员数量:不少于2人- 诊所床位数:10-20张,护理人员数量:不少于3人- 诊所床位数:21-50张,护理人员数量:不少于4人- 诊所床位数:>50张,护理人员数量:不少于5人2. 科室设置-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每个科室至少配备1名护理人员。
- 特殊科室(如急诊科、重症监护科、手术室等)根据工作量适当增加护理人员。
3. 诊疗项目- 常规诊疗项目,按床位数和科室需求配置护理人员。
- 特殊诊疗项目(如化疗、透析、移植等),根据项目需求增加护理人员。
4. 高峰时段- 上午、下午、晚上高峰时段,根据患者数量适当增加护理人员。
四、护理人员培训与考核1. 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学历、专业资格和临床经验。
2. 定期进行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3. 建立护理人员考核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工作质量、服务态度、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评估。
4. 对考核不合格的护理人员,督促其参加培训和提高,仍不能达标者,调整工作岗位。
医院护士人力配置

医院护士人力配置医院护士人力配置是指根据医院的需求和规模,合理安排护士的数量和工作时间,以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和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良好的人力配置可以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减少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一、护士人力配置的原则1.合理性原则:根据医院的规模、科室特点、患者数量和疾病类型等因素,合理确定护士的数量和配置比例。
2.灵活性原则:根据不同时间段和科室的工作强度,灵活调整护士的人数和工作时间,以满足医院的需求。
3.专业性原则:根据护士的专业背景、技能和经验,将其分配到适合其专业领域的科室和岗位,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平衡性原则:在不同科室之间和不同班次之间,保持护士人力的平衡,避免出现某个科室或班次护士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二、护士人力配置的方法1.科学测算法:根据医院的患者量、就诊率、病种构成等因素,通过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科学测算出每个科室所需的护士数量。
2.经验法:根据医院过往的工作经验和数据,结合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强度,合理估算出每个科室所需的护士数量。
3.专家评估法:邀请医院的专家和管理人员,根据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医院工作的了解,评估每个科室所需的护士数量。
4.调查问卷法:通过向医院的护士和患者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护士人力配置的需求和意见,从而确定合理的护士人数。
三、护士人力配置的具体措施1.根据科室的特点和工作强度,确定每个科室所需的护士数量。
例如,手术室和急诊科等高强度科室需要配置更多的护士。
2.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确定每个科室所需的护士技术水平。
例如,重症监护室需要配置高级护士,普通病房可以配置普通护士。
3.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工作强度,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时间和班次。
例如,夜班和周末班次可以适当增加护士的数量,以应对患者就诊高峰期。
4.根据护士的专业背景和技能,将其分配到适合其专业领域的科室和岗位。
例如,儿科病房需要配置儿科护士,手术室需要配置手术室护士。
5.定期评估和调整护士人力配置方案。
医院护理人员配备标准

医院护理人员配备标准根据《护士条例》和《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12〕30号、《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ll 一2015年)》、《XX省护理事业发展五年规划(20ll一2015年)》的要求制定我院的护理人员配备原则。
1、护士数量:医院中实际从事临床护理的护士人数应大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0%,医护比例为1:2;实际开展的床位数与护士之比达到或接近1:0.6,实际开放床位与病房护士比不低于1:0.4,每名护士平均负责的患者不超过8个。
临床一线护士占护理人员总数≥95%.2、护理部主任:设护理部主任1名,副主任2名,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3、科护士长:大内科、大外科、妇儿科、门急诊、手供一体各配置1名科护士长。
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原则上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4、护士长:5名护士及以上的护理单元设病区护士长;16名护士及以上的护理单元,40张床位及以上的病区或床位不足40张,但业务特殊的护理单元可设置副护士长。
具备专科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职称。
5、医院感染管理科:配置具备护师及以上职称护理人员2-3名,应接受医院感染管理岗位资格培训。
6、专科护士:专科护士数约占护士总人数3-5%,ICU、急诊科、血液净化中心、手术室、糖尿病、伤口造口、肿瘤、骨科、儿科重症均可设置。
7、ICU:床护比达到1:2.5-3。
应配备具备执业护士资格,2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历,受过专业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技术的护理人员;不得使用护工从事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ICU床位与专科护士比1:0.2。
8、血液净化中心:配备具备执业护士资格及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
每人每班管理的透析病人数不超过5人;血液净化中心与专科护士配置比达到1:0.1。
9、母婴同室床护比1:0.6,产房助产士每张产床配置2-3名。
10、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为1.5-1.8:1。
护理人员配置原则

护理人员配置原则
在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之首,是完成护理目标的关键。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我院护理人力根据医院规模.专科特点.工作量等实际需要的发展要求,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数量。
一、护理人员配置原则
(一)功能需要的原则
护理人员的编配应根据医院的性质、规模、功能任务和发展趋势,科学的、合理的编配人员,以保证各项护理任务的顺利完成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以人为本的原则
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工作应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整体护理,因此配置护理人员数量、结构等应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要为原则,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宗旨。
(三)结构合理的原则
人员的配备的编配不仅要根据工作性质、专业特点、教学及科研任务的轻重,还需要考虑人员数量和人员群体的结构比例。
(四)能及对应的原则
人员的配备应根据护理岗位职责、技术要求、合理调整护理队伍能级结构设置,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护理人员作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五)动态调整的原则
护理专业的发展,服务对象的变化以及医院功能的拓展,对护理人员编制、动态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生育及退休
都涉及人员的调整。
二、护理人员配置依据
1.临床一线护士占医院护士总数比例大于或等于90%
2.医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不低于:1
3.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床之比不低于3:1
护士与床位之比达到():1
5.母婴同室、新生儿护士与床位数之比不低于1:
6.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病人不超过8人。
护理人员配置原则

医院护理人员配置原则
我院护理部本着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智慧和潜能,提高效率和效能的思想,特制定以下护理人员配置原则;
一、合理测算人员编制
普通病房每4张床设1名护士,每张手术台设3名护士,病情重、基础护理量大的科室在人员编制方面给予一定倾斜,配置比例可大于1:;危重病人少、基础护理量小的科室,配置比例可以达到1:;特殊的专业科室根据工作量或岗位特点进行配备;并能根据医院发展适当调整配置人员数;
二、本着民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
三、明确护理岗位,合理使用合同制护士
对于正规院校毕业的护士,采用合同聘任制的方法;聘用期为2年,每年根据其工作表现签定一次协议,护理部和人事科共同制定周密的考评方法和管理办法,以确保培养高质量、全面的护理人才;
四、合理分流转岗人员
1、为避免不同护理岗位忙闲不均的现象,对于护理岗位人员超编、护士服务态度或服务质量缺陷,科室不再聘任的人员,护理部需要重新调整护理岗位,指导思想是珍惜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临床一线,违纪降级使用,严重者下岗;
2、对于新聘任、执业证完成注册的护士,可根据工作经历安排至对应科室;
3、对于新聘任、执业证尚未完成注册的护士安排到门诊从事导诊工作或在科室从事护理员工作;执业证注册后可分流至病房进行转岗;
五、科学排班
1、各科室护士长可以根据本科室人员结构、工作性质合理排班,以保证各项护理工作高效、优质完成;
2、病区不能单人值班,加强中午及夜间护理人力,保证护理质量;
3、门诊实行分楼层导诊;。
医院护理人员配置原则

医院护理人员配置原则医院护理人员配置原则是保障患者安全和优质护理的基础。
合理的医院护理人员配置能够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安全。
因此,合理的医院护理人员配置是保障患者安全和优质护理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就医院护理人员配置的原则进行探讨。
一、包括多个因素的估算医院护理人员配置的原则首先是根据多个因素来进行估算,如医院规模、科室设置、患者情况、人员水平等,来确定护理人员的配置。
这些因素不仅包括了患者数量、各科室的患者分布情况,还包括了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经验和能力等多个方面。
二、立足现实,适度增加护士编制医院护理人员配置原则需要根据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编制。
在实践中,只有根据科室患者数量、日常护理任务和患者病情等实际情况,适度增加护士编制,才能够充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三、科学管理,提高效率医院护理人员配置原则需要从科学管理角度进行考虑。
在患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科学的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护理的质量。
四、优先保障病危重患者的护理医院护理人员配置原则的另一个原则是要优先保障病危重患者的护理。
在护理人员不充足的情况下,重症患者是医护人员需要优先关注的群体。
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护理资源,优先保障病危重患者的护理。
五、合理利用各级护士医院护理人员配置原则的第五个原则是合理利用各级护士。
在医院的护理人员配置中,按照职称和技能水平分类,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调配。
这样既可以实现各级护士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也可以使临床护理更加精细化,提高护理效果。
六、注重培训和继续教育医院护理人员配置原则的最后一个原则是注重培训和继续教育。
护理不仅需要传承和创新,还需要不断地提高和更新护理技术,以满足社会和患者不断提高的护理需求。
因此,医院管理者应该注重各级护士的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医院护理人员配置原则应该以科学、合理、安全、高效为导向。
护理单元人力资源配置原则

护理单元人力资源配置原则1.根据病患需求进行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的数量应根据病患的数量和需求来决定。
不同病房、科室的病患类型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需要不同数量和水平的护理人员。
例如,重症监护室需要配备丰富的专业护理力量,而普通病房则需要适量的护理人员。
2.专业护理力量与护工比例适当:合理配置专业护理人员和护工的比例,以确保护理质量和效率。
专业护理人员应占据护理团队的主体,并且在护理过程中承担更加复杂和专业的任务。
而护工则可以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服务,如协助患者生活自理、翻身、测体温等。
3.根据护理技术和专长进行合理配备:护理人员的职务分配应根据其专业技能和专长进行。
护理团队应包括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如护士长、护师、护士、见习护士等。
根据其技能和经验,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从事不同的护理任务,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专业优势。
4.根据工作量和工作强度进行合理分配:根据病床数、病患病情和科室特点等,确定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
工作量合理分配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工作失误的风险。
5.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以评估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能力水平。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人员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水平。
6.建立修订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的制度: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需要根据不同科室、病房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并进行定期修订。
配置标准应与实际需求和护士人力情况相匹配,合理确定各个职务的人数,以确保护理单位的正常运转。
7.加强培训和职业发展:护理单位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提升其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通过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护理人员可以增强自身的能力和自信心,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8.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护理单元的人力资源配置应注重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
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和沟通实现工作的高效完成。
总之,护理单元人力资源配置原则的制定和实施是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关键。
护理人员配置管理方案

护理人员配置管理方案护理人员配置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份护理人员配置管理方案。
一、护理人员配置原则1. 根据患者需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重症患者和危重症患者需要更多的护理人员关注和照顾。
2. 根据手术量和病床数:手术量和病床数是衡量护理人员需求的重要指标。
手术高峰期和病床紧张期需要增加护理人员的配置。
3. 根据护理技术水平:不同护理岗位需要不同的技术水平,根据岗位需求配置合适的护理人员。
4. 根据患者安全需求:提供足够的护理人员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工作压力过大造成失误。
二、护理人员配置的具体措施1. 制定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标准: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工作量标准,明确每个护理岗位的工作量范围。
2.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的数量:根据医院的规模和病床数量,制定护理人员的数量标准,确保每个病区和科室都有足够的护理人员。
3. 护理人员的轮岗制度:制定合理的轮岗制度,保证护理人员的合理休息和工作效率。
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影响。
4.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护理培训活动,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加强团队合作,提高护理人员的协作能力。
5. 评估护理人员绩效:建立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即时评估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激励优秀的护理人员。
三、护理人员配置管理的监督机制1. 建立护理人员配置管理的评估系统:制定护理人员配置的评估指标和标准,定期对护理人员配置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优化配置。
2. 建立护理人员投诉反馈机制:建立护理人员投诉和反馈渠道,及时收集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意见和建议,优化护理人员配置。
3. 强化监督和检查:加强对护理人员配置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护理人员配置符合规定,并及时纠正不合理配置。
护理人员配置管理方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护理人员配置原则
我院护理部本着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智慧和潜能,提高效率和效能的思想,特制定以下护理人员配置原则。
一、合理测算人员编制
1、普通病房每4张床设1名护士,每40~50张床设3~4名治疗护士;每60~80门诊人次设1名门诊护士,每张手术台设3名护士,病情重、基础护理量大的科室在人员编制方面给予一定倾斜,配置比例可大于1:0.4;危重病人少、基础护理量小的科室,配置比例可适当小于1:0.4。
特殊的专业科室根据工作量或岗位特点进行配备。
并能根据医院发展适当调整配置人员数。
二、加大考核力度,实行竞争上岗。
1、本着民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
2、对考核成绩差的工作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制。
3、对护理业务能力强的护士可采取低职高聘,对能力差的护士给予高职低聘,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积极性。
三、明确护理岗位,合理使用合同制护士
对于正规护校毕业的护士,采用合同聘任制的方法。
聘用期为2年,每年根据其工作表现签定一次协议,工作满2年后,成绩优秀者可转为我院人事代理人员。
护理部和人事处共同制定了周密的考评方
法和管理办法,以确保培养高质量、全面的护理人才。
四、合理分流转岗人员
1、为避免不同护理岗位忙闲不均的现象,对于护理岗位人员超编、护士服务态度或服务质量缺陷,科室不再聘任的人员,护理部需要重新调整护理岗位,指导思想是珍惜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临床一线,违纪降级使用,严重者下岗。
2、对于新聘任、执业证完成注册的护士,可根据工作经历安排至对应科室。
3、对于新聘任、执业证尚未完成注册的护士先安排到门诊从事导诊工作。
执业证注册后可分流至病房进行转岗。
五、科学排班
1、各科室护士长可以根据本科室人员结构、工作性质合理排班,以保证各项护理工作高效、优质完成。
2、门诊实行周六日全年候开放,手术室周一至周日全天开放。
3、病区存在病人多时,实行2人值班制,以保证了中午及夜间病区护理质量。
4、门诊实行分楼层导诊、叫号,进一步完善一人一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