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配置原则
护理人员配置原则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护理人员配置原则我院护理部本着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智慧和潜能,提高效率和效能的思想,特制定以下护理人员配置原则。
一、合理测算人员编制1、普通病房每4张床设1名护士,每40~50张床设3~4名治疗护士;每60~80门诊人次设1名门诊护士,每张手术台设3名护士,病情重、基础护理量大的科室在人员编制方面给予一定倾斜,配置比例可大于1:0.4;危重病人少、基础护理量小的科室,配置比例可适当小于1:0.4。
特殊的专业科室根据工作量或岗位特点进行配备。
并能根据医院发展适当调整配置人员数。
二、加大考核力度,实行竞争上岗。
1、本着民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
2、对考核成绩差的工作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制。
3、对护理业务能力强的护士可采取低职高聘,对能力差的护士给予高职低聘,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积极性。
三、明确护理岗位,合理使用合同制护士对于正规护校毕业的护士,采用合同聘任制的方法。
聘用期为2年,每年根据其工作表现签定一次协议,工作满2年后,成绩优秀者可转为我院人事代理人员。
护理部和人事处共同制定了周密的考评方法和管理办法,以确保培养高质量、全面的护理人才。
四、合理分流转岗人员1、为避免不同护理岗位忙闲不均的现象,对于护理岗位人员超编、护士服务态度或服务质量缺陷,科室不再聘任的人员,护理部需要重新调整护理岗位,指导思想是珍惜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临床一线,违纪降级使用,严重者下岗。
2、对于新聘任、执业证完成注册的护士,可根据工作经历安排至对应科室。
3、对于新聘任、执业证尚未完成注册的护士先安排到门诊从事导诊工作。
执业证注册后可分流至病房进行转岗。
五、科学排班1、各科室护士长可以根据本科室人员结构、工作性质合理排班,以保证各项护理工作高效、优质完成。
2、门诊实行周六日全年候开放,手术室周一至周日全天开放。
3、病区存在病人多时,实行2人值班制,以保证了中午及夜间病区护理质量。
诊所护理人员配置新规定

诊所护理人员配置新规定为了规范诊所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理人员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一、护理人员配置原则1. 按照诊所规模、科室设置、诊疗项目及患者需求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2. 确保24小时护理服务,夜间至少有1名护理人员值班。
3. 护理人员数量应满足临床工作需要,保证护理质量。
4. 护理人员配置应考虑急诊、重症监护、手术室等特殊科室的需求。
二、护理人员岗位职责1. 负责患者日常生活照顾、病情观察、症状监测和报告。
2. 参与诊断和治疗计划,执行医嘱,配合医生完成诊疗工作。
3. 负责患者用药指导、药物过敏试验、输液、注射等护理操作。
4. 参与患者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5. 负责医疗文件记录、统计和归档。
6. 参加护理培训、业务学习和护理质量改进活动。
三、护理人员配置标准1. 诊所规模- 诊所床位数:<10张,护理人员数量:不少于2人- 诊所床位数:10-20张,护理人员数量:不少于3人- 诊所床位数:21-50张,护理人员数量:不少于4人- 诊所床位数:>50张,护理人员数量:不少于5人2. 科室设置-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每个科室至少配备1名护理人员。
- 特殊科室(如急诊科、重症监护科、手术室等)根据工作量适当增加护理人员。
3. 诊疗项目- 常规诊疗项目,按床位数和科室需求配置护理人员。
- 特殊诊疗项目(如化疗、透析、移植等),根据项目需求增加护理人员。
4. 高峰时段- 上午、下午、晚上高峰时段,根据患者数量适当增加护理人员。
四、护理人员培训与考核1. 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学历、专业资格和临床经验。
2. 定期进行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3. 建立护理人员考核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工作质量、服务态度、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评估。
4. 对考核不合格的护理人员,督促其参加培训和提高,仍不能达标者,调整工作岗位。
护理人员合理使用与调配

护理人员合理使用与调配护理单元因各种原因发生岗位空缺或岗位不足时,应从护士长、科护士长和护理部三个层面对护理人员进行及时调配,填补岗位空缺或补充岗位不足,以保证护理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护理人员使用与调配的原则(一)分层级原则:依据岗位的任务和要求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级使用和调配,做到护理人员的层级与岗位标准相对应,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护理工作质量,也体现为患者提供更优化的护理服务。
(二)动态性原则:根据各病房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变化情况,并依据各病房定编和定岗的状况动态地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使用和调配。
(三)分级管理原则:按照医院护理组织管理体系的构架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级使用与调配,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护理人员使用与调配机制。
二、护理人员合理使用的具体实施(一)护理部层面1.护理管理人员的使用搭建工作平台,发挥护理管理人员的潜能。
我院护理部组建护理安全管理、优质护理质量管理、特殊区域质量管理、护理培训管理、中医护理质量管理、护理查房质量控制、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准入等小组,各级护理管理人员担任各小组组长,从医院层面充分发挥其才能。
通过对小组工作的组织、安排、督促、检查,充分发挥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才能,极大地调动了其工作的积极性。
2.优秀护理人才的使用护理部公开条件,采取自愿报名及病房椎荐的方式,鼓励护理骨干参与护理管理小组及梯队人才培养,通过学习和锻炼不断提升其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及护理科研能力,为培养、选拔护理管理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3.临床护理人员的使用按照护士的层级划分对临床护士进行分层级的使用,在实施分层级使用时应对不同病房工作量进行准确把握,严格按照护士分层使用的工作标准和目标进行,并将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直接挂钩,从根本上增强护士的工作热情,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4.机动护士库的使用机动护士是有效保障护理工作落实到位的基础,对机动护士进行统一培训、管理和调配,可以补充临床护理人力不足。
护理人员配备原则

简阳市妇幼保健院护士的配置原则与标准一、总体要求按照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合理配备符合相应要求的注册护士。
1、护理管理岗位的人员应当具有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经验,具备护理管理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公开竞聘,选拔符合条件的护士从事护理管理岗位工作。
2、临床护理岗位的人员配置应当按照临床护理岗位的分类,根据岗位的工作量、技术难度、专业要求、工作风险等要素,合理、动态地配置注册护士。
3、其他护理岗位的人员配置应当根据该岗位职责所涉及的护理工作内容配置注册护士。
4、护理管理岗位和临床护理岗位注册护士应当占全院注册护士总数的95%以上。
二、病房注册护士的配备原则:1、病房应当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配备和安排注册护士;2、病房注册护士配置中,注册护士与患者比应当≥0.4:1;一级护理患者平均比例为60%以上的病房,注册护士与患者比应当≥0.6:1;新生儿病房,注册护士与患儿比应当≥0.6:1;3、病房夜班实行双人在岗值班,确保2名以上的注册护士夜间值班。
4、产科母婴同室护士与患者比为0.55:1三、手术室注册护士与手术台次比为2-3:1。
四、综合科人员配置应当根据门诊量、治疗量等因素配置注册护士;注册护士与患者比应当≥0.4:1,确保观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和质量。
五、各科室根据工作特点、护理工作量实施科学的排班制度,对注册护士进行合理调配。
需要24小时持续性工作的临床护理岗位应当科学安排人员班次。
在护理工作量较大的时间段和科室,增加注册护士的数量,保障医疗护理工作安全、有序落实。
六、制定护理队伍紧急调配预案,建立机动注册护士人力资源库,及时补充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缺失,确保应对突发事件以及特殊阶段临床护理的紧急需要。
简阳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2012.3月修订。
医院护士人力配置

医院护士人力配置医院护士人力配置是指根据医院的需求和规模,合理安排护士的数量和工作时间,以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和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良好的人力配置可以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减少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一、护士人力配置的原则1.合理性原则:根据医院的规模、科室特点、患者数量和疾病类型等因素,合理确定护士的数量和配置比例。
2.灵活性原则:根据不同时间段和科室的工作强度,灵活调整护士的人数和工作时间,以满足医院的需求。
3.专业性原则:根据护士的专业背景、技能和经验,将其分配到适合其专业领域的科室和岗位,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平衡性原则:在不同科室之间和不同班次之间,保持护士人力的平衡,避免出现某个科室或班次护士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二、护士人力配置的方法1.科学测算法:根据医院的患者量、就诊率、病种构成等因素,通过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科学测算出每个科室所需的护士数量。
2.经验法:根据医院过往的工作经验和数据,结合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强度,合理估算出每个科室所需的护士数量。
3.专家评估法:邀请医院的专家和管理人员,根据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医院工作的了解,评估每个科室所需的护士数量。
4.调查问卷法:通过向医院的护士和患者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护士人力配置的需求和意见,从而确定合理的护士人数。
三、护士人力配置的具体措施1.根据科室的特点和工作强度,确定每个科室所需的护士数量。
例如,手术室和急诊科等高强度科室需要配置更多的护士。
2.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确定每个科室所需的护士技术水平。
例如,重症监护室需要配置高级护士,普通病房可以配置普通护士。
3.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工作强度,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时间和班次。
例如,夜班和周末班次可以适当增加护士的数量,以应对患者就诊高峰期。
4.根据护士的专业背景和技能,将其分配到适合其专业领域的科室和岗位。
例如,儿科病房需要配置儿科护士,手术室需要配置手术室护士。
5.定期评估和调整护士人力配置方案。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原则与标准

XXX三甲医院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原则、标准
一、配置原则
1、满足需求的原则
以《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各专业护理工作范围种类、工作量以及服务对象需求确定人员配置数额,满足护理需要。
2、结构合理原则
按照职称、学历、资历、年龄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形成合理的高、中、初和老、中、青的人才梯度。
3、能及对应原则
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称和能力,确定其工作性质,合理安排岗位和职位,按职上岗,做到人尽才,才尽其。
4、动态调整的原则
在统一安排下适当的科室内部流动,重新组合护理团队,以发挥成员之间的最大效率。
二、配置要求
注重科学化、适时性和安全性,兼顾专业技术、个人能力、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等要素。
实施护理部现场评估,统-调配,跟踪管理,使护理管理工作更贴近临床、贴近患者、贴近社会,保证护理安全。
三、配置标准:
根据国家卫计委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床护比例配置
(1)临床护理人员占护理人员总数> 95%以上。
(2)病房护理人员总数与实际床位比> 1:0.4。
(3)ICU 床护比> 1:2.5.
(4)手术室手术间与护理人员比> 1:3.。
护理人员配置原则

护理人员配置原则
在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之首,是完成护理目标的关键。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我院护理人力根据医院规模.专科特点.工作量等实际需要的发展要求,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数量。
一、护理人员配置原则
(一)功能需要的原则
护理人员的编配应根据医院的性质、规模、功能任务和发展趋势,科学的、合理的编配人员,以保证各项护理任务的顺利完成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以人为本的原则
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工作应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整体护理,因此配置护理人员数量、结构等应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要为原则,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宗旨。
(三)结构合理的原则
人员的配备的编配不仅要根据工作性质、专业特点、教学及科研任务的轻重,还需要考虑人员数量和人员群体的结构比例。
(四)能及对应的原则
人员的配备应根据护理岗位职责、技术要求、合理调整护理队伍能级结构设置,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护理人员作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五)动态调整的原则
护理专业的发展,服务对象的变化以及医院功能的拓展,对护理人员编制、动态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生育及退休
都涉及人员的调整。
二、护理人员配置依据
1.临床一线护士占医院护士总数比例大于或等于90%
2.医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不低于:1
3.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床之比不低于3:1
护士与床位之比达到():1
5.母婴同室、新生儿护士与床位数之比不低于1:
6.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病人不超过8人。
护理人员配置原则与标准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护理人员配置原则与标准一、配置原则(一)科学配置原则以《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各专业护理工作范围、种类、工作量以及服务对象需求确定人员配置数额,满足护理需要。
(二)能级对应原则根据护理人员的能力,确定其工作的性质,合理安排岗位和职位,使资历、能力、思想品质与担负的职务相适应,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结构合理原则按照层级、职称、学历、资历、年龄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形成合理的高、中、初和老、中、青的人才梯队。
(四)动态调整原则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根据住院患者特点、护理等级比例、患护比等对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动态调配。
二、配置标准(一)护理管理岗位和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数占全院护士总数≥95%,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数占全院护士总数≥90%。
(二)全院病房护理人员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4:1;ICU护士与实际床位比2.5-3:1;手术室护士与开放手术间之比不低于3:1;新生儿监护病房护士与床位比1.5-1.8:1;血液透析室护士与透析机台比不低于0.4:1;急诊科固定的急诊护理人员不少于在岗护理人员的75%;门诊、产科、消毒供应室、内窥镜室、介入导管室等护理单元根据工作量、相关管理规范合理配置护士。
(三)按照科室工作量、技术难度、专业要求及工作风险,主要包括特级护理时间、特殊疾病护理床日、新生儿护理床日、接生例数、手术例数、病危患者护理床日、病重患者护理床日、平均占用床日、转入人次、转出人次、出院人次等因素,将全院病房划分为三类,每类分A、B两级。
第一类:工作量、技术难度、护理风险大,危重患者多的科室,实际护床比应大于0.4:1;第二类:工作量、技术难度、护理风险适度的科室,实际护床比不应低于0.4:1;第三类:工作量、技术难度、护理风险较低的科室,实际护床比可低于0.4:1。
其中每类中的A级病房比B级工作量更大,技术难度和护理风险更高。
各病房分级及患护比要求详见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人员配置原则
在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之首,是完成护理目标的关键。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我院护理人力根据医院规模、专科特点、工作量等实际需要的发展要求,合理编配护理人员数量。
一、护理人员配置原则
(一)功能需要的原则
护理人员的编配应根据医院的性质、规模、功能任务和发展趋势,科学地、合理地编配人员,以保证各项护理任务的顺利完成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以人为本的原则
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工作应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整体护理,因此配置护理人员数量、结构等应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要为原则,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宗旨。
(三)能级对应的原则
人员的配备应根据护理岗位职责、技术要求、合理调整护理队伍能级结构设置,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护理人员作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四)结构合理的原则
护理人员的编配不仅要根据工作性质、专业特点、教学及科研任务的轻重,还需要考虑人员数量和人员群体的结构比例。
(五)动态调整的原则
护理专业的发展,服务对象的变化以及医院功能的拓展,对护理人员编制、动态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生育及退休等都涉及人员的调整。
二、护理人员配置依据
临床一线护士占医院护士总数的比例≥
医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 :
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床之比不低于 :
护士与床位数之比达到( ):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士与床位数之比不低于
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病人不超过 人
护理人员学历结构比例,二级医院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大于护理总人数的 %。
护理部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