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法不可违PPT课件

合集下载

法不可违 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

法不可违 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

违法行为的种类
以下是一些违法案例,请你判断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并说明原因。
1留学生小李恶作剧,谎称飞 机上有炸弹,导致飞机起飞 暂停,被警察带走教育,治 安行政拘留5天,罚款2千元。
2.李某出门前忘记关水龙头,
求渗到楼下,导致楼下邻居房 间受
法不可违
——探究外卖小哥“高危”之困
知法明纪守底线
法律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二十六条 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
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
第四十四条 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交通信
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过。
第八十二条 机动车在公路上行驶,不得有下列行为
: 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或者在车道内停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六十二条(三)项 “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拨打 接听手持电话的行为”,违者罚款200元,扣2分。
法律的作用
社会规则
道德 纪律 法律
规范作用
指引
评价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案例再现判违法
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 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
欠债不还; 捡到他人物品据为己有; 泄露他人隐私;
、赔礼道歉等。
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行政法律
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警
相对轻微 告、记过、降级、撤职和
(一般违法)
开除;行政处罚罚款、没 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 施、闯红灯、谎报险情、偷 税漏税欠税等
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被判贪 污罪处有期徒刑20年,没收财 产5千万。
行政违法行为

法不可违PPT课件

法不可违PPT课件

互 通
犯罪行为
14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陈正平,32岁, 初中文化,系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商业村人,1992年曾因犯盗窃罪 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陈正平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经营“菊
红”面食店期间,为琐事与汤山镇“正武”面食店业主陈宗武发生 矛盾。陈正平见陈宗武面食店生意兴隆,遂怀恨在心,意图报复。
~第一框~
第一节:法不可违的必要性
去拿建筑工地的铁卡子
一生导致 个 ,要 为强 什的 么形成学 会 对误丢法区律 和了认道大识德面的的子?违为法行
扭曲。
增强法律意识,
遵守规则,自觉
避 免
这守样法的,事杜情绝违可法
措 施
以我避们免维么护?自尊、
培养自信、实现
自立,力求自强





A
4
第二节:违法的含义
一种强制方法。
A
18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陈正平,32岁, 初中文化,系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商业村人,1992年曾因犯盗窃罪 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陈正平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经营“菊 红”面食店期间,为琐事与汤山镇“正武”面食店业主陈宗武发生 矛盾。陈正平见陈宗武面食店生意兴隆,遂怀恨在心,意图报复。
2002年9月13日晚11时许,陈正平潜入“正武”面食店,将所
携带剧毒鼠药“毒鼠强”投放到该店食品原料内,造成300多人因
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案发至今已死亡42人。
9月30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
人陈正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
15
(1)陈正平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陈正平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严重 危害,造成300多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 中毒,案发至今已死亡42人。

【公开课课件】5.1法不可违-课件(共26张PPT)

【公开课课件】5.1法不可违-课件(共26张PPT)
范民生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
课后小结
什么是违法行为
法 不 可 违
违法无小事
违法行为的类别
民事违法 行政违法 刑事违法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1.某日下午,耿某下班回家喝了半斤白酒,然后又
跑到厂里。晚7时左右,闲得无聊的耿某在厂里打 110电话,谎报匪警,胡说有人要他的命,让警察快 来救他。公安局匪警电话值班员询问报警人姓名, 耿某竟说:“你爸爸叫啥,我就叫啥。”他还拒绝 讲出电话号码和地址,无理取闹。 耿某的行为 是 ( ) A.不道德行为 B.违法行为 C.犯罪行为 D.违宪行为
B
2.下列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的是( B ) A.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 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 B.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行为 C.学生未按时交作业的行为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打他人而导致死亡的行 为
3.最近,山西左云县一煤矿因无视《国家安全生产 法》的有关规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造成数十名矿 工死于矿井之下的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组组长、 国家安全生产总局局长李毅中表示,要彻底查明犯罪 事实,依法严惩犯罪分子,决不手软,切实保障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这说明 ( C ) ①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法》的行为就是犯罪 ②刑法严厉制裁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行 为 ③我国法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④ 一般违法与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相同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刑事违法行为
名称
内 容
二、警惕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镜头一:谎报险情
1.南宁吴圩机场一旅客向南宁市110指挥 中心报警,谎称自己托运的行李中有炸弹, 乔某因谎报险情扰乱公共秩序被处以治安 拘留的处罚。 2.2017年3月22日,张某微信中造谣火锅 店煤气爆炸谎报险情被行政拘留十日。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课件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课件

公民的法律义务分为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积极 义务是指公民必须主动为一定行为,如纳税、服 兵役等;消极义务是指公民必须不为一定行为, 如不得侵犯他人权利、不得违法犯罪等。
公民的法律义务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 要保障,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必要手段。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权利的实现 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 行也需要权利的保障。
消费与交易
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 场交易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 境。
03
违法行为及其后果
违法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总结词
违法行为的定义和分类是理解法律和遵守法律的基础。
详细描述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 违法行为。这些违法行为可以根据其性质、情节和后果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类 型的违法行为,法律会给予相应的制裁和处罚。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课件
• 引言 • 法律的定义与重要性 • 违法行为及其后果 • 公民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 法律体系和司法程序 • 法制建设和法治国家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介绍
01
02
03
法律与生活
介绍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 作用,以及与人们的关系。
法律体系
概述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 和特点。
违法与犯罪
05
法律体系和司法程序
法律体系概述
法律体系的概念
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现行全部法律 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 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
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体系的构成
法律体系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等构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课件(共48张PPT)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课件(共48张PPT)

活动一:认识违法行为
1.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 2.分组对三种不同的情形进行讨论:这些行为 有哪些不同的影响?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危害? 触犯了何种法律?怎么才能解决问题?
镜头一 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
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判决限
期归还苏某的手表; 民事违法
镜头二
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
什么是违法行为(含义)
违法无小事
法 不 可 违 违法行为的类别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 法行为 犯罪 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自觉依法规范 自己的行为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
①民事违法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 ③违宪行为 ④刑事违法行为
)。
D
C. ①③④ D. ①② ④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的最普 遍的活动是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 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 婚等。 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 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阅读P51下面的 “相关链接”, 了解民法总则 的基本原则。
阅读P51上面的“相关链接”,了解民事权利和 合同。判断以下情景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利? 照相馆未经他人允许,将其艺术照照展出。 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 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令计划受到法律的 惩罚说明了什么?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违法无小事
1.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 2.角色扮演: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以小 品的形式表演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提示:小勤的行为虽然不是主观故意,但客观 上其行为已经违法。 4.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提示:可以,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懂法守法 就可以避免。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课件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课件
制定应对策略
针对不同法律风险,提供具体可行的应对策略和建议,降低法律 风险带来的损失。
提升法律素养
强调提升个人法律素养的重要性,包括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 意识和培养法律思维等。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重点回顾
法律体系概述
介绍了国家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组成部分,包括宪法、刑法、民 法等。
法不可违原则
建议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包括听讲、记笔记、参与课堂讨论、观看 相关视频等,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建议
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同时,要时刻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自觉 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02 法律基础知识
阐述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应 尽的义务。
违法行为及后果
详细讲解了各种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如罚款、 拘留、刑事责任等。
学习成果与收获
掌握法律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们对法律体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掌握了基本的法律知识。
增强法律意识
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增强了自觉遵 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意识。
法律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上位 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
法,新法优于旧法等。
03 违法行为及其后果
违法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违法行为定义
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危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违法行为分类
根据违法性质,违法行为可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等 ;根据危害程度,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
课程内容和结构
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体系、法律责任等基础 知识,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违法行为的危 害性和法律后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第5课 第1课时 法不可违(共3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第5课 第1课时  法不可违(共33张PPT)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和作出法律所禁止 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一切违法行为 ( D ) A.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都触犯了刑事法律 C.都由人民法院实行惩罚 D.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课堂练习
2.王某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与他人发 生口角打闹起来,不听工作人员多次劝阻, 最后被公安机关带走。李某等人的行为属于 ( B)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犯罪行为
课后训练
2.因嫌摩拜单车影响自己摆摊卖报,济南的 李某勇将十余辆摩拜单车搬到一旁恶意叠 放。最后,警方以寻衅滋事为由给予李某 勇拘留罚款。李某勇的行为属于( C ) A.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课后训练
3.小明爸爸在送小明上学途中,为赶时间闯 红灯,受到扣3分以及200元罚款的处罚。这 种行为的性质及处罚方式是( B) A.不道德的行为 舆论谴责 B.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制裁 C.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处罚 D.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处罚
课堂练习
5.在法律上,“不作为”行为的实质在于 ( A) A.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B.不做法律鼓励的事 C.放弃应当享有的权利 D.做了法律禁止的事
课堂练习
6.尹某因扰乱市场秩序被人民法院处以罚金 ;佘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拘留十天 。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B ) A.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课后训练
6.下列行为中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的是( A ) A.徐女士拒绝履行合同义务,导致高先生无 法在合同约定的期限拿到首付款 B.安徽某村一村民为驱赶野猪非法架设电网 ,被行政拘留两日 C.陈某、唐某通过卖驾驶证分数取得报酬 D.因不满夜间急诊室医生要求挂号,3名醉酒 男子对该医生大打出手

课件《法不可违》精美PPT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1

课件《法不可违》精美PPT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1
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 过、记大过、降级、撤 职、开除等。行政处罚 包括警告、罚款、没收 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法律知识小百科
刑事违法行为要受刑法制裁 中国男子游泳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世界游泳健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讨论并回答: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样的事情吗?事后是怎么处理的? 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中国男子游泳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世界游泳健将。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小明的爸爸开车闯红灯。
刑事违法行为
法律知识小百科
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要受 行政制裁
民事责任包括: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 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 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 誉,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 规定。
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 和行政处罚等形式。
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 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 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
担民事责任。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 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 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
应当向拾得人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 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
出的必要费用。
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探究活动:以下是本课的重点知识笔记,请认真记录。
▲《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扰乱 ▲《刑法》规定,非法猎捕、杀害
应当归还失主。归还前,应当妥善 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 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
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 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
什么是违法行为的含义?P4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课堂小结
随堂演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自己 和身边的人做违法的事情?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镜头一
镜头二
镜头三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线、 殴打他人 行政违法行为。
探究与分享
民事违法行为: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镜头一
“定金”和“订金”混淆不清,无法履行合同规定的违约 赔偿。
镜头一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
镜头二 未经他人允许,将其照片放到网站使用。
镜头二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给他人的人格尊严 造成侵害;
一、违法无小事
法律的规范作用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 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
式、标准和方向。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
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什么是违法行为?(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 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探究与分享
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
镜头一 生活中经常出现捡到失物据为己有的情况,或者向失 主索要报酬。
上述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 物,应当归还失主。
含义: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
镜头二 我们经常在公众场所看到他人喧闹起哄,扰乱公共秩序。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做到不违法,
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导学
1、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46
2、什么是违法行为?48 3、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48 4、什么是民事违法行为?48 5、什么是行政违法行为?48 6、什么是刑事违法行为?48 7、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48 8、我们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49--50 9、青少年怎样自觉遵守法律?51
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 财物的应判处刑罚。
含义: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 意杀人的行为。
违法行为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都承担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最严重犯罪知识源自总镜头三 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镜头三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挫伤了进行创作 作品的积极性。
我们身边违法行为的主要有哪些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线、殴打他人等行 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 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 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种类
违反 对社会的危害 法律 性
民事违法 行为
合同法、物权 法、劳动法、 消费者权益保 护法、民法总 则、婚姻法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 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 相对轻微 治安管理处罚 法 公务员法
行为
一般违法 行政制裁
刑事违法 刑法 严重的社会危 犯罪
行为
害性
刑罚处罚
都承担法律责任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探究与分享
镜头二扰乱了公共场所的秩序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 为应予以处罚。
含义: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 社会治安的行为。
镜头三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新闻里报道持刀抢夺他人财物的事情
镜头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威胁人民群众的 生命财产安全。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导入
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 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 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 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 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 他扭送到了派出所。
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1)因为捡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是违法的事情。
二、青少年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 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 防范民生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
关键点拨
什么是民事主体
『提示』
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 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 能够充当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作为民事法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