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知识结构课件 大纲人教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知识结构课件 大纲人教

参考答案
变化:政治制度——确立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民主制度 生产方式——采用机器生产,普遍确立工厂制度 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处于对立阶段 思想意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自由主义思想盛行
世界意义: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广泛确立,近代社会发展
起来;同时欧洲列强加紧在全球扩张,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革命
机器大生产
早期资本主义
自由资主义

文艺复兴
启蒙运
自由主义
早期资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宗教改革
英法美


革命与改革
19c后—20c初 二次工业革命 机器大生产 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完善
社会 民族 国际
空想社
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
美 拉美
亚革命风暴
亚洲、非、拉
新航路开辟和早 西欧国家殖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
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
社会主义 民族主义
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
亚洲革命风暴: 中国、印度、伊朗、 爪哇、阿富汗
国际关系 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四章知识结构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生产力水平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
资 经济 生产组织形式 机器大生产(垄断组织
体系初步形成。
14c 17c初 18c后期 19c后—20c初
经 资本 济

政 治
社会
民族
国际
新航路开 西欧国 资本主义世 资本主义世界
辟和早期 家殖民 界体系初步 体系最终形成
殖民扩张 扩张 形成
第一次大战

4-19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

4-19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

最终 形成
第19课
资本的全球扩张与 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今天的伦敦在芝加哥有它的粮仓, 在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有它的森林, 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 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 从中国运来的茶叶,从东印度种植 场弄来的咖啡。”
——20世纪初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描述
一:资本输出和全球扩张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和
开罗
塞内加尔
索 马 里
英德矛盾:
英法矛盾:
开普敦
——德国外长皮洛夫
材料中显示德国的外交政策有何变化? 德国以“世界政策”代替“大陆政策”,
积极谋求对外扩张。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概况
国家 法国
土地面积(平方 占非洲土地 的百分比 公里) 1090多万 35.9%
人口
3000多万
英国
德国
880多万
250多万
29%
8.2%
4000多万
1000万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
1914年六大殖民列强拥有的殖民 地土地和人口(与本国对比)
殖民地 (百万平方公里) 母国 (百万平方公里)
英国 俄国 法国 德国
33.5 17.4 10.6 2.9
0.3 5.4 0.5 0.5
美国
日本
0.3 0.3
9.4
0.4
三 、 殖 民 体 系 的 形 成

影 响
殖民主义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 ①对殖民国家来说
他们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在欧 洲转化为资本,使欧洲发展和兴旺起来,推 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对殖民地人民来说
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 地区的落后。但客观上也推动这些地区的现 代化进程。

201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5年上海高考历史解析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指的是(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答案】A【考点定位】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2. “什尔巴克,这是个你也知道的市镇,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

那是个古老的市镇,诸神都在那里存身,是他们让诸大神泛起洪水……”以上文字出自()A.《吉尔伽美什》B.《罗摩衍那》C.《摩诃婆罗多》D.《荷马史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

材料关键信息是“……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这表明该文学作品出现在两河流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考点定位】古代东方——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3. “每一国的人民,一方面要遵守自身特有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习俗,一方面要遵守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根据自然理性,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

与此理论相关的法律实践是()A汉穆拉比颁布了颁布了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法律之大成的法典B梭伦改革时期颁布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令C罗马共和国政府公布了“十二铜表法”D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罗马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

材料信息“每一国的人民……,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强调的是国际法。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时期的万民法具有国际法的特征,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罗马法体系——“公民法”与“万民法”4. 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A太尉 B皇帝C郡守、县令 D丞相【答案】C【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5.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

这一年处在()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答案】D【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秦末农民起义——西汉的建立6、“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概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

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它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

1、形成: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逐渐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于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

2、内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发生在19世纪6、70年代。

(即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第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至20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大部分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洲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庸国。

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第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即亚非拉美被侵占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和掠夺性的贸易,瓦解破坏了当地自然经济,把当地经济都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二、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前)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

时间:17-18世纪地点:西欧、北美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等。

结果: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虽没有建立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但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

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体系开始形成。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暴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野心更加膨胀,要求在华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清政府一方面为应付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的侵略,同沙俄结盟;另一方面不得不同帝国主义列强妥协,以维持其腐朽统治。

与此同时,义和团运动兴起,帝国主义联手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把中国彻底推向半殖民地深渊。

本章要求掌握清政府的联俄政策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角逐、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情况、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清政府的联俄政策和中俄密约一、甲午战争后的世界形势和中国形势1、世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正当甲午中日战争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世界资本主义阶段的过渡,到19世纪末已接近完成。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的资本主义,在这个阶段上,垄断组织和财政资本的统治业已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国际托拉斯已经开始瓜分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全球领土瓜分完毕。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列宁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59页。

)这些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到19世界末叶,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很明显。

随着垄断资本统治的确立,以及资本输出代替了商品输出而居于日益重要的地位,帝国主义国家夺取独占殖民地的要求也更为迫切,因为,正如列宁所说,“只有占领殖民地,才能充分保障垄断组织在同竞争者的斗争中战胜各种意外的危险”(《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列宁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52-253页)。

同时,这个时期的特点正是世界分割完毕,在资本主义各国的殖民政策之下,地球上“无主的土地”都被占完了;只有那些政治上已不完全独立的半殖民地国家,如中国、波斯、土耳其,还未被任何一个强国完全征服。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教案知识结构:概念诠释:1.瓜分中国的狂潮的世界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更加激烈,致使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9世纪晚期,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欧洲殖民国家掀起瓜分非洲的高潮,它们几乎侵占了整个非洲。

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英美等殖民势力跟踪而至,加紧向该地区渗透;美国利用它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先后打出了“门罗主义”、“泛美主义”等招牌以扩张自己的势力。

为此,还扮演了该地区国际警察的角色。

在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奴役、掠夺和统治的基础上,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瓜分:争作中国债主,抢夺路矿和设厂权,掀起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这使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2.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扶清灭洋”的口号最早始于1898年10月赵三多、阎书勤等领导山东冠县人民举行反教会斗争之时,其所用旗帜即标“扶清灭洋”四字。

此后多数义和拳组织皆用为反帝斗争的口号。

这个口号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和团的斗争有一定作用。

“扶清”的主要含义,可从义和团的有关文告中得到解释。

《义和团告白》:“保护中原,驱逐洋寇”;《增福财神告白》:“上能保国,下能安民”;《马兰村坎字团告示》:“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

”可知“扶清灭洋”的主要含义是扶保中国,而不单单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正如义和团揭帖所说:“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义和团运动史料丛编》第1辑,第133页)但是“扶清灭洋”又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口号。

“扶清”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者施展阴谋手段的警觉。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世界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逐渐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前)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时间:17~18世纪地点:西欧、北美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等.结果: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虽没有建立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但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体系开始形成.(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这是资本主义形成世界体系的最重要标志.时间:19世纪中期.地点:欧洲、亚洲、美洲代表: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统一——1870年意大利完成统一、1871年德意志完成统一.结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定型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形式: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制度取代封建专制制度;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异常活跃,自由竞选,胜者执政.代表:英法美————政党政治、公民自由、民主代议制.德日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君主立宪制.(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前)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为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紧密联系的整体(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力量壮大起来.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自由竟争时期(自由竟争主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19世纪中期,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陆续掌握了政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逐渐得以实施.此阶段,资本主义列强通过对全世界的侵略扩张为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廉价原料,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亚、非、拉美的侵略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把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卷如资本主义市场,成为其经济附庸,同时传播了新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定型:生产关系的调整,垄断组织出现;工业生产发展以科技为先导,科学技术与私人资本密切结合;激烈竞争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前)早期的殖民侵略原因: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各国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经过争夺,英国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欧洲的殖地帝国对殖民地进行血腥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掀起对全球的扩张与争夺,征服大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世界范围内联系密切,东方从属于西方.(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晚期,出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高潮,开拓市场,资本输出成为掠夺的主要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市场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控制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形成原因:1. 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它要求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向世界倾销商品,掠夺原料.2. 工业革命的推动,列强要求进一步扩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进一步加快资本输出的步伐.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评价:(1)对外扩张,夺取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原料产地,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形成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世界贸易总额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2)列强对亚、非、拉美等地的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3)客观上冲击这些地区相对滞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促使那里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

高二历史课件 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高二历史课件 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亚洲概况
殖民 国家
被侵略和占领的国家和地区
英 土耳其、阿富汗、伊朗、印度、缅甸、 马来半岛、
中国
法 土耳其、越南、老挝、柬埔寨、中国
俄 土耳其、伊朗、中国 德 土耳其、中国 美 菲律宾 日 朝鲜、中国
半殖民地
殖民地
观察《1914年 的非洲》地图,你 能从图中看出最显 著的“瓜分”特征 吗?它会带来怎样 的后果?
英德矛盾: 英法矛盾:
图中的人物叫
什么名字?为什么 说他是一个狂热的
扩张主义者?为什 么马克·吐温说“他 的影子落在赞亚?” 在当时的非洲地图 中,赞比亚叫什么?
19世纪中期起列强对华侵略的特点是什么?列 强对华政治奴役的方式有哪几种?从殖民统治形式 上,近代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第19课 资本的全球扩张与 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从这张表中,你能汲取哪些信息?或者分列为资本输出流向集中在哪里?(亚洲、非洲、澳洲)资本输出额最大的国家?(英国)资本输
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
观察这张图片,结合阅读课文P83页的图表, 你能汲取哪些信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资本输出流向集中在哪里? 资本输出额最大的国家? 资本输出的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前言1885年,法国共和派人士曾提出“保卫和发扬”的高论,认为殖民征服是必需的。

因为:①它可以解决过剩的人口问题。

②具有经济学意义,可以为欧洲制造业寻找市场和原料。

③出于意识形态考虑,因为上等人种对于下等人种拥有权利。

……主要内容:资本输出——全球扩张;列强瓜分世界——列强侵略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

一、资本输出与全球扩张一、资本输出1.资本输出:1)定义: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私人资本家,为了获得高额利润或利息,以及实现对外扩张,在国外进行的投资和贷款。

2)形式:开矿山、办工厂、修铁路、设银行等。

3)发展过程:资本输出早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就已经出现,但只是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才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4)实质: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后西方列强重要的扩张手段。

5)影响:(1)对殖民扩张:资本输出给新一轮的殖民扩张活动注入强大动力,并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原因:为独占投资场所,帝国主义掀起瓜分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从而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

(2)对世界经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增长及国际分工合作。

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3)对各个国家:对不同国家经济影响不同,英、法大量资本输往国外,造成国内投资不足,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美国、俄国吸收欧洲剩余资本,经济发展迅速。

客观上给亚非拉带来先进技术,推动亚非拉现代化发展。

2.西方对外经济扩张手段的变化:近代西方扩张有:军事扩张、经济扩张、文化扩张。

(1)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扩张手段。

(2)垄断阶段:以资本输出为重要的扩张手段。

列强对外殖民扩张的方式,主要取决于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和程度。

3.西方对外经济扩张手段的变化对殖民活动的影响:(1)一工后,以商品输出为主的经济扩张,使得西方的殖民活动常以通商为目标,要求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殖民扩张加强。

(2)二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的经济扩张,使得西方列强开始了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高潮,殖民扩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

二、全球扩张1.全球扩张的内涵:西方国家在近代早期殖民扩张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金融制度和世界贸易体系,在资本输出的强大推动下进行的新一轮全球性扩张。

2.全球扩张形成的过程(殖民扩张的过程):1)开始殖民扩张:近代早期(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法等国殖民扩张创造条件。

早期殖民扩张的动力:资本原始积累,掠夺财富。

2)加强殖民扩张:一工后(19世纪)。

动力——掠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商品输出)。

3)全球扩张:二工后,殖民扩张演变为全球扩张。

(1)基础:西方探险家、传教士和殖民征服者军队的足迹遍及世界各主要地区。

从18世纪晚期到期19世纪晚,欧洲冒险家到非洲内地探险达到200次。

(2)动力——资本输出(垄断阶段)。

3.全球性殖民扩张(瓜分世界)得以实现的条件:1)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交通、通讯的发达。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通航;铁路的铺设,拉近了各地间的距离;海底电缆的铺设、电话、电报的发明与使用,使世界各地间的商业信息交流与传播更加便捷。

2)世界贸易的兴盛。

3)商业银行等金融系统的健全。

4.全球扩张的结果:A.列强瓜分世界,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亚非拉掀起民族解放运动(辛亥革命)。

B.促进国际分工、世界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发展。

C.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引发地区冲突和世界大战。

二、列强瓜分世界一、瓜分狂潮概况1.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以后。

2.范围: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程度空前激烈。

3.列强争夺焦点:非洲地区、中东地区、东亚的太平洋地区。

二、列强对非洲的争夺1.早期殖民活动:最早:非洲是西方国家最早展开殖民活动的地方(新航路开辟)范围:受制于交通条件、热带疾病等因素,殖民活动范围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2.二工后的殖民活动:1)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展,排除了交通、疾病的困扰。

19世纪最后30年,非洲成为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的重要目标。

2)主要国家:(1)英法致力于扩大殖民范围。

(2)新兴国家如德国、意大利、比利时也挤进殖民行列。

注:英、法、德对非洲的殖民计划英国:提出“二C计划”(Cape Town—Cairo开普敦到开罗),欲从南、北两面下手,从地中海南岸——好望角。

法国:提出“二S计划”(Senegal—Somalia 塞内加尔到索马里),横贯东西,建立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殖民帝国。

德国:提出斜贯非洲大陆的计划,要把东非坦噶尼喀—西南非洲的两块殖民地连接起来。

3)1885年2月帝国主义召开分赃会议,签署柏林会议《总议定书》,标志着瓜分非洲高潮的到来,到期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几乎整个非洲被瓜分完毕(唯有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幸免)。

三、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争夺:1.主要目标:中国。

2.方法:1)先侵占中国边境邻邦作为基地。

英国:侵占马来西亚、缅甸,与法国争夺泰国。

法国:侵占印度支那。

俄国:侵占与中国西部接壤的中亚小国。

日本:侵占朝鲜。

2)列强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

3)门户开放:1899年美国提出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力求“利益均沾”。

内涵: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的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四、列强瓜分世界斗争(争夺殖民地)的影响:(1)引发地区冲突。

(2)引起世界战争。

(3)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世界连为一体。

(4)加剧宗主国和殖民地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三、殖民体系的形成(全球扩张的结果)1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世界殖民体系内涵:是指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受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剥削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的体系。

3.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

2)主要原因:19世纪70年代后,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不仅要求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且要求把过剩的资本输往海外,从而推动了瓜分世界的高潮,到19世纪末世界被瓜分完毕。

4.世界殖民体系的内容:(1)欧美列强:成为宗主国(英、俄、法、德、美、日等)。

不同方式和结果: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夺取殖民地,建立“日不落帝国”俄国:经济上相对落后,但邻国实力更加弱小,多采取周边扩张政策,建立地跨欧亚的殖民帝国。

法国:借助于高利贷式的资本输出实现扩张德日:强占殖民地不多,但本国实力增长很快,要求重新瓜分世界(2)亚非拉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

(3)殖民地、半殖民地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政治上处于依附地位(殖民地)。

5.世界殖民体系的统治形式:(1)殖民地:完全丧失独立性,在政治和法律上直接处于附属地位,在财政、经济以及其他方面,都从属于宗主国。

(2)半殖民地:是独立国家向殖民地国家过渡的形式,名义上保持政治独立,但经济、财政和外交依附性很强。

西方国家强迫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种种特权。

6.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评价):(1)肯定,使世界联结成为一个整体。

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世界贸易总额的提高,促进生产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2)否定:A.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世界各地区、国家的宰割、奴役、统治紧密相连,是一种不公正,很不平常的现象。

B.造成亚非拉的落后与贫困,给当地人民带来极大灾难。

但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大机器生产方式和自由平等思想观念),促进了该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和社会转型。

C.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是引发地区冲突和世界大战的祸根。

7.世界殖民体系的发展趋势: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必定崩溃。

1)殖民地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深,最终导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2)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也会加剧,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削弱帝国主义国家。

8.经济全球化形成的过程和根源:1)过程:(1)新航路开辟后,各地区、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2)工业革命开始后,列强用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亚非拉许多国家大门,将他们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列强大肆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将全球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4)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日益发展,导致生产、资本和贸易日益国际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2)根源: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9.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①确立时间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②确立方式(过程)A.政治革命:17、18世纪英法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确立起来。

B.经济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由手工工场时代进入大机器生产的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力时代,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对外扩张:在工业革命推动下使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展开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世界贸易总额的提高。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它是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掠夺的不公平的体系。

思考:1.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应如何理解“整体”?整体即指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1)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世界贸易总额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它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因而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

2)但是,这个进步是同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和统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意味着西方列强对这些地方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控制,在这个整体中,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奴役和控制之下。

世界分成独立自主的民族和被压迫的民族,这是一种不公正,很不平常的现象。

这种现象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必将被消灭,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必定崩溃。

2.你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殖民主义“双重使命”?提示:(在研究具体的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殖民主义时,要做历史的、辩证的全面分析,不能以偏概全。

)理解角度:从主观上破坏了殖民地的政治经济制度,剥削和压迫殖民地人民,是破坏性的;从客观上引进了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技术,促进了落后的殖民地地区的发展,是建设性的。

补充练习1.欧洲的扩张和世界体系形成《全球通史》写道:“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

然而到1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这种控制或者是直接的……或者是间接的,如在中国或奥斯曼帝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