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多动脉炎的治疗及预防

合集下载

中医外科结节性多动脉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外科结节性多动脉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又称结节性动脉周围炎,主要侵犯中小动脉而不侵犯静脉淋巴管。

中医统属“脉痹”、“血痹”等范畴。

本病多因禀赋不足,媵理不密,风寒湿乘虚侵袭,阻于经脉,气血瘀滞或由肝肾不足,阴虚内热,虚火袭于经络,营卫不利,血络不畅而成。

【诊断】1好发于青年女性。

2.皮肤型者,多见于足、小腿、前臂等处,皮下结节沿血管发生,大小不一,直径0.5~2cm,数目不定,成群的结节多在网状青斑处发生,结节表面呈淡红色或鲜红色,常有压痛或自发痛,局部可出现瘀斑、坏死或溃疡。

3.系统型者,其皮肤症状除与皮肤型者基本相同外,尚伴有脏器损害症状。

如泌尿系统受损则有腰部酸胀疼痛、血尿、少尿等症状。

心血管系统受损,则有心悸、胸闷、胸痛。

消化系统受损则有胁痛、胃痛、腹痛、呕血、便血、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

呼吸系统受损则有咳嗽、胸闷、气喘、咯血等症状。

4.外周血中红细胞减少,70%病例中性粒细胞增多,但亦可发生白细胞减少,相对淋巴细胞增多,常有嗜酸粒细胞增多。

血沉增快。

蛋白电泳:Y■球蛋白及α27球蛋白增高,白蛋白减少。

尿常规检查:肾脏损害时可见红细胞、蛋白、管型。

【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风湿痹阻下肢皮肤结节、疼痛不适,皮色正常,全身无力,关节肌肉疼痛,苔薄,脉滑数。

治法:祛风除湿,和营散结。

方药举例:独活寄生丸加减。

独活、防己、防风、秦无、茯苓、牡丹皮、赤芍、牛膝、威灵仙、辘签草、泽兰、制乳香、甘草等。

5.气滞血瘀皮肤硬节成群,有瘀斑或网状青斑,疼痛较甚,压痛明显,舌见紫气或瘀斑,苔薄白,脉涩。

治法:行气活血,破瘀散结。

方药举例: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桃仁、红花、丹参、牡丹皮、赤芍、木香、苏木、制乳香、制没药、甘草等。

3.阴虚内热下肢皮肤结节,颜色暗红,身倦乏力,饮食不香,舌干少津,时而低热,虚烦,口干、饮水不多,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和营散结。

方药举例:四妙勇安汤加减。

当归、玄参、天冬、麦冬、地骨皮、生地黄、牛膝、桃仁、川茸、丹参、穿山甲、甘草等。

结节性多动脉炎诊断标准

结节性多动脉炎诊断标准

结节性多动脉炎诊断标准结节性多动脉炎(PAN)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它会影响中小型动脉的壁层,导致血管炎症和坏死。

PAN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管理疾病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结节性多动脉炎的诊断标准。

诊断结节性多动脉炎的标准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活检结果。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90年提出的标准,诊断PAN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存在全身性炎症症状,如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2)存在神经系统和(或)肾脏受累的表现,如感觉异常、肢端疼痛、血尿等;3)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管炎症的证据,如血沉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4)组织活检结果显示中小型动脉壁层的坏死性血管炎。

除了ACR的标准外,欧洲风湿病学会(EULAR)也提出了诊断PAN的标准,其要求包括,1)符合全身性炎症症状,如发热、乏力等;2)存在神经系统和(或)肾脏受累的表现;3)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管炎症的证据;4)组织活检结果显示动脉炎症的证据。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因此,诊断PAN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活检结果,并排除其他可能的诊断。

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外,影像学检查也对PAN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CT血管造影可以显示动脉狭窄、扭曲和闭塞的情况,有助于确定血管炎症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此外,MRI和PET-CT等影像学检查也可以用于评估PAN患者的病变情况。

总的来说,诊断结节性多动脉炎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活检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只有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才能及时进行治疗和管理,降低疾病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本文对于PAN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也希望患者能够及时就医,获得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结节性多动脉炎研究进展及治疗专方

结节性多动脉炎研究进展及治疗专方

结节性多动脉炎研究进展一、实验研究有关本病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研究尚无大的进展,基本确认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一些常用于治疗本病的中药如清热解毒药、祛风活络药、活血化瘀药等的药理研究报道较多。

秦万章报道:清热解毒药如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等不仅可以抗菌、抗病毒感染,而且还可以抑制超敏反应、消除免疫复合物、抑制免疫反应之功效,并认为雷公藤的药理作用有抗炎、调节免疫功能作用,不失为1种有效的免疫抑制剂。

孙孝洪报道:动物实验证明,昆明山海棠对特异性体液免疫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且运用时间愈长,效果愈明显,但无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胸膜、脾脏萎缩的副作用;中药秦艽、汉防己、细辛等能抗过敏介质释放,抗组织胺,抗乙酰胆碱,桂枝能抑制补体活性。

中药甘草已确认具有抗炎、抗过敏、解毒、解痉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其作用机理已被揭示,主要是甘草中的有效成分甘草酸与肝内存在的类固醇代谢酶的亲和力大于类固醇,从而阻碍了醛固酮和皮质醇的灭活,使其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

另据日本学者报道:甘草提取的主要成分甘草甜素能使机体IgG、IgA减少,使补体CH50、C3、C3激活剂(β因子)显著低下,对激活补体的两条通路均有抑制作用。

从而发挥其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钱伯初报道:黄芩、丹皮、桂枝、甘草的乙醇及水提取物,对Ⅲ型变态反应动物模型家兔主动免疫反应和大鼠被动免疫反应都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降低用卵蛋白或弗氏完全佐剂多次免疫家兔的血清免疫复合物含量。

多年来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扩张血管、阻止红细胞和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粘滞度,增加血液流动性,抗凝血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过程,能减少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沉积于血管壁,最终改善微循环障碍。

三棱、莪术和丹参都有增强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对血管炎有效;阿魏、海藻、毛冬青、川芎、地鳖虫、丹参,具有抗凝血作用;毛冬青、丹参、川芎、桃仁、赤芍、山楂、红花等具有扩张血管作用;有些中药还有免疫抑制作用,如大黄、玄参、丹皮、赤芍等,丹参、三七、郁金还可清除血中过剩抗体,防止免疫复合物的产生。

结节性多动脉炎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结节性多动脉炎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相关检查与评估
组织学检查
通过皮肤活检或其他受累器官的 活检,观察到中小动脉的坏死性 血管炎的病理改变,是确诊结节
性多动脉炎的重要手段。
血液学检查
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增多、白细胞 计数升高等改变,还可出现肾功能 损害指标异常,如肌酐、尿素氮升 高等。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MRI等,可用于评估 器官受累情况和疾病活动度。
病理生理变化
血管病变:主要累及中小动脉,表现为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节段性炎 细胞浸润和血栓形成。这些病变导致血管狭窄、闭塞,引发组织缺血和 坏死。
器官受累:结节性多动脉炎可累及多个器官,如皮肤、肾脏、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等。不同器官的受累表现各异,如皮肤出现结节、紫癜,肾
脏表现为肾炎综合征,神经系统可出现脑卒中样症状等。
03
结节性多动脉炎的诊断
诊断标准
典型症状
患者出现体重下降、发热、肌痛 、关节痛、神经病变和皮下结节
等典型症状。
血液学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贫血、血小板 增多等血液学异常。
组织学检查
通过活检取得受损器官组织,进 行组织学检查,观察到血管壁纤 维素样坏死、多种炎症细胞浸润
等特征。
鉴别诊断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用于结节性多动脉炎的急性期治疗。然而,长期使用 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如感染、骨质疏松等,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生物制剂
针对结节性多动脉炎的特定免疫途径,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B细胞抑制剂 等也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其他治疗方法
鼓励患者家属和社会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 质量提升。

结节性多动脉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结节性多动脉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结节性多动脉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结节性多动脉炎概述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PAN)是一种累及中等大小动脉或小动脉的坏死性血管炎,临床上较为少见。

本病好发于血管分叉处,可导致微动脉瘤形成、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出血及器官的梗死。

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以皮肤、关节、外周神经最为常见,肺通常无病变。

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缓解症状治疗。

英文名称:polyarteritis nodosa,PAN。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循环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其他。

常见症状:发热、腹痛、体重下降、肌痛、关节痛、可触性紫癜。

主要病因: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药物、遗传等有关系。

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免疫学检查、动脉造影、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本病可累及的系统较多,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当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接受正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临床分类:根据临床表现,结节性动脉炎可分为皮肤型和系统型(经典型)。

1、皮肤型病变局限于皮肤,一般不影响内脏器官。

2、系统型(经典型)通常累及肾脏、关节、肌肉、神经、胃肠道以及皮肤等,出现全身炎症表现。

二、结节性多动脉炎的发病特点三、结节性多动脉炎的病因病因总述:PAN是一种系统性的坏死性血管炎,其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如病毒、细菌感染)、药物等有一定关系,还有部分患者与遗传有关。

基本病因:1、感染PAN的发病可能和某些病毒感染有关,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随着乙肝疫苗的应用,与HBV感染相关的PAN患者在逐渐减少。

此外,还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巨细胞病毒(CM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

除病毒外,PAN还可能和细菌感染有关。

以周围神经病变为特征的结节性多动脉炎1例护理

以周围神经病变为特征的结节性多动脉炎1例护理
王 静
( 京 军 区 总 医 院 , 京 10 0 ) 北 北 070
【 键 词 ] 周 围神 经病 变 ; 节 性 多动 脉 炎 ; 理 关 结 护 【 图 分 类 号 ] R 7 .4 中 4 3 7 [ 献标识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0 8 4 (0 1 3 — 0 1— 2 文 0 8— 89 2 1 ) 1 4 1 0 号 , 侧基底节区斑 点 状异 常信 号。脑 C 左 T未 见 明显 高 密 度 影 。双 上 肢 血 管 超 声 ( 00年 3月 1 日) 双 侧 桡 、 动 脉 21 9 示 尺 远心段异 常 , 虑闭塞性 脉管炎 、 侧 桡动 脉闭塞 可能性 大。 考 右 双 下 肢 血 管 超 声 ( 00年 6月 2 日) 胫 前 、 后 及 足 背 动 21 9 示 胫 脉异 常回声 ( 虑 多动 脉 闭塞 ) 2 1 考 00年 1 1月 8 日于 北 京 3 1医 院 风 湿 科 会 诊 考 虑 为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增 多 症 。2 1 0 0 0年 1 月 9 日行 下 肢 动 脉 造 影 : 侧 股 浅 动 脉 远 端 闭 塞 , 围 可 1 右 周 见 大量 细 小 侧 支 血 管 。 遵 医 嘱 给 予 抗 凝 、 容 。 于 2 1 扩 0 0年 1 月 1 日出 现 持 续 腹 痛 , 即行 腹 部 超 声 、 T检 查 , 请 我 1 0 立 C 并 院普 外 科 、 管 外 科 会 诊 , 为 髂 外 动 脉 出 血 , 进 一 步 行 下 血 认 需
现 代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 M dr ora o t rt rdt nl hns n s r Mei n 0 1N v 2 ( 1 o e Jun l f ne ae T aio a C ieeadWet n dc e2 1 o , 0 3 ) n I g d i e i 除 恐 惧 和 担 忧 , 极 配 合 治 疗 。② 在 各 种 诊 疗 护 理 过 程 中 突 积 出 对 患 者 的 尊 重 和 不 放 弃 。 当 患 者 萌 生 希 望 之 后 , 一 步 鼓 进 励 敢 于 驾 驭 生 活 , 极 面 对 自我 , 压 抑 、 虑 、 恼 中 解 脱 出 积 从 焦 苦 来 。向 患 者 介 绍 联 谊 会 , 他 们 知 道 自 己并 不 孤 单 , 社 会 上 使 在 还 有 许 多 与 他 们 相 同 的 人 正 在 勇 敢 挑 战 生 活 、 强 与 肿 瘤 作 顽

结节性多动脉概述

结节性多动脉概述

概述: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主要累及全身中小动脉的炎性疾病。

因该病发展过程炎性渗出及增殖,使受累动脉出现节段性结节从而得名。

该病可能与感染因素(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药物及注射血清等因素有关。

其中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最大。

结节性多动脉炎,有全身多脏器受累,但以肾脏、心脏、神经、皮肤受累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轻者可自愈,重者迅速发展甚至死亡。

早期表现为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以后出现一个或多个器官受损表现。

皮肤损害较常见,多为皮肤结节,见于下肢,沿动脉排列,伴红斑及触痛。

此外,尚有紫癜、网状青斑等。

内脏损害以肾脏最为常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

其中约半数合并高血压,严重者可发生肾功能衰竭。

心脏受累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胃肠道受累常有腹痛,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

周围神经病变亦常见,表现为周围神经分布区的突发疼痛、麻痹;可为单神经炎或多神经炎,其它症状尚有关节炎,肺血管炎引起咳嗽、胸痛、咯血及骨骼肌动脉受累引起肌痛、间歇性跛行;生殖系统受累表现为睾丸疼痛、肿胀、变硬。

眼部表现视力下降等等。

病因:十九世纪中期,Virchow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至今仍为各国学者所公认。

详细内容如下:(一)静脉血流滞缓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据Borow报道手术持续时间与深静血栓的发生有关,手术持续时间1~2小时20%发病,2~3小时46.7%,3小时以上62.5%(国外报道的发病率远较国内高),并发现50%在术后第1天发生,30%在术后第2天发生。

Sevitt 从临床上观察证明血栓常起自静脉瓣膜袋,静脉连续处以及比目鱼肌等处的静脉窦。

结节性多动脉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结节性多动脉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结节性多动脉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结节性多动脉炎可分为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史两种类型。

两种类型的结节性多动脉炎的治疗应采取不同的方案。

1.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结节性多动脉炎的治疗(1)激素:激素为首选药物,应及早应用。

开始一般剂量较大,常用泼尼松(强的松)1mg/(kg·d),早晨顿服或分次口服。

对于重症患者常常用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静脉冲击治疗,常用剂量为15mg/(kg·d),连用3天。

但冲击的剂量可根据医生的经验而定,并不绝对,有时总的冲击剂量低于1000mg也可受到相同的效果。

冲击治疗起效快,且相对比较安全。

特别适用于有重要脏器受累或有广泛的多发性单神经炎病变的患者。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的副作用相对轻微和短暂,常见的有口苦,面部潮红,头痛,乏力,血压升高及一过性高血糖。

极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猝死、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和中风等。

当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和改善,同时血沉恢复正常后可考虑开始激素减量。

法国的一个结节性多动脉炎研究组建议的激素减量的方案为:第1个月每10天减2.5mg,然后每周减2.5mg,直至激素的剂量为最初治疗量的一半。

这个剂量维持治疗3周,然后又开始每周减2.5mg,直到每天的剂量约为20mg。

从每天20mg再往下减量就应特别小心,一般每2周减1mg,直到每天的剂量约为10mg,再将这剂量维持治疗3周,然后又开始每月减1mg,直到完全停用。

结节性多动脉炎的初始治疗期用隔日治疗的方法无明显效果。

隔日减量的方案争议也较多,一般不主张用。

当激素与细胞毒药物同时应用时,激素减量应更快一些,以免出现感染等副作用。

(2)细胞毒药物:目前用细胞毒药物治疗包括结节性多动脉炎在内的系统性血管炎疾病已被临床医师普遍接受。

但何时用仍然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

一般认为临床上出现快速进展性血管炎并伴有明显的内脏受累;或大剂量的激素仍不能控制血管炎的活动;或需要大剂量的激素维持疾病的缓解状态等情况时应加用细胞毒药物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节性多动脉炎的治疗及预防
*导读: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nodosa)是一种累及中、小动脉全层的炎症和坏死性血管炎,随受累动脉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样,可仅局限于皮肤(皮肤型),也可波及多个器官或系统(系统型),以肾脏,心脏,神经及皮肤受累最常见。

……
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是一种累及中、小动脉全层的炎症和坏死性血管炎,随受累动脉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样,可仅局限于皮肤(皮肤型),也可波及多个器官或系统(系统型),以肾脏,心脏,神经及皮肤受累最常见。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发作期要适当休息,去除感染灶,避免使用过敏药物。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保持精神舒畅。

免疫抑制剂
可用环磷酰胺,皮质类固醇激素,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中医辨证论治
湿热瘀阻,表现为发病急骤,皮下结节,略高出皮面,灼热红肿,伴头痛,咽痛,关节痛,体温增高,口渴,大便干,小便黄,可选用四妙勇安汤加减(当归10克、玄参15克、生地30克、银花15克、川芎9克、红花9克、土茯苓15克);寒湿入络,表现为皮损暗红,反复缠绵不愈,伴有关节痛,遇寒加重,肢冷,口不
渴,大便软,可选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15克、细辛3克、木通6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赤芍10克、鸡血藤15克)。

单方验方
据介绍下方可治本病:红参4.5克、生芪45克、酒当归18克、赤、白芍各9克、白芥子15克、丝瓜络9克、路路通9克、伸筋藤15克、川牛膝15克、丹皮12克、山萸肉9克、怀山药9克,每剂加黄酒30克,煎服,每日一剂,连用一个月。

外治法
轻粉4.5克、黄丹、黄柏、密陀僧、乳香、高未茶各9克、麝香1.5克,共研细末,先用葱熬汤洗患处,再外擦此药。

预防措施
因本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故预防措施也应从各方面着手:
避免滥用药物任何药物
(包括中药、西药)都是用来治疗疾病的,均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要反对乱用药,即使有病也要争取少用药,或通过增强体质,增加抗病力,使疾病自行转愈。

例如老年人感冒,若无严重的症状,可以注意保暖,多饮水以促进病毒排除。

防止药物过敏
常见的会引起过敏的药物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先锋Ⅴ号、水杨酸制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防止感染
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差,易感染细菌或病毒而致病,常见的感染有:
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胆道感染等,若有感染应及时服用抗菌药或中药。

积极治疗乙型肝炎
有一部分结节性多动脉炎是由乙型肝炎引起,所以积极治疗乙肝有一定意义。

可服抗病毒药如板兰根冲剂。

5.饮食疗法。

饮食应以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为主,忌食辛辣、烟酒、油腻、煎炸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