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相关的中考压轴题(含分析和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数学中考冲刺压轴题《一次函数》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一次函数》压轴专题训练1.如图,将一张边长为8的正方形纸片OABC放在直角坐标系中,使得OA与y轴重合,OC与x轴重合,点P为正方形AB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点B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O落在P处,点C 落在G处,PG交BC于H,折痕为EF.连接OP、OH.初步探究(1)当AP=4时①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②求直线EF的函数表达式.深入探究(2)当点P在边AB上移动时,∠APO与∠OPH的度数总是相等,请说明理由.拓展应用(3)当点P在边AB上移动时,△PBH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并证明你的结论.2.已知直线y=2x+b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将线段BO绕着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C,过点C作CD⊥x轴于点D,四边形OBCD的面积为36.(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点P为线段OD上一点,连接CP,点H为CP上一点,连接BH,且BH=BC,过点H作CP的垂线交CD、OB于E、F,连接AE、AC,设点P的横坐标为t,△ACE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连接OH,过点F作FK⊥OH交x轴于点K,若PD=PK,求点P的坐标.3.如图(1)所示,在A,B两地间有一车站C,甲汽车从A地出发经C站匀速驶往B地,乙汽车从B地出发经C站匀速驶往A地,两车速度相同.如图(2)是两辆汽车行驶时离C站的路程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1)填空:a=km,b=h,AB两地的距离为km;(2)求线段PM、MN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自变量取值范围不用写);(3)求行驶时间x满足什么条件时,甲、乙两车距离车站C的路程之和最小?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直线CD与x轴、y轴分别交于分别交于点C、点D,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5,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k≠0),两直线交于点E(m,),且OB:OC=5:4.(1)求直线CD的解析式;(2)将直线CD向下平移一定的距离,使得平移后的直线经过A点,且与y轴交于点F,求四边形AEDF 的面积.5.小明从家去李宁体育馆游泳,同时,妈妈从李宁体育馆以50米/分的速度回家,小明到体育馆后发现要下雨,立即返回,追上妈妈后,小明以250米/分的速度回家取伞,立即又以250米/分的速度折回接妈妈,并一同回家.如图是两人离家的距离y(米)与小明出发的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图象.(注:小明和妈妈始终在同一条笔直的公路上行走,图象上A、C、D、F四点在一条直线上)(1)求线段OB及线段AF的函数表达式;(2)求C点的坐标及线段BC的函数表达式;(3)当x为时,小明与妈妈相距1500米;(4)求点D坐标,并说明点D的实际意义.6.如图1,已知直线AC:y=﹣x+b1和直线AB:y=kx+b2交于x轴上一点A,且分别交y轴于点C、点B,且OB=2OC=4.(1)求k的值;=9时,在线段AC上取一点F,使(2)如图1,点D是直线AB上一点,且在x轴上方,当S△ACD得CF=FA,点M,N分别为x轴、轴上的动点,连接NF,将△CNF沿NF翻折至△C′NF,求MD+MC′的最小值;(3)如图2,H,P分别为射线AC,AO上的动点,连接PH,PC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PCH 为等腰三角形,△PHA为直角三角形同时成立.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P坐标.7.如图1,已知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b,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2(k≠0),且△BOC的面积为6.(1)求k和b的值;(2)如图1,将直线AC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直线AD,点D在y轴上,若点M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点N为直线AD上的一个动点,当DM+MN+NB的值最小时,求此时点M的坐标及DM+MN+NB 的最小值;(3)如图2,将△AOD沿着直线AC平移得到△A′O′D′,A′D′与x轴交于点P,连接A′D、DP,当△DA′P是等腰三角形时,求此时P点坐标.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BC:y=x+交x轴于点B,点A在x轴正半轴上,OC为△ABC的中线,C的坐标为(m,)(1)求线段CO的长;(2)点D在OC的延长线上,连接AD,点E为AD的中点,连接CE,设点D的横坐标为t,△CDE 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点F为射线BC上一点,连接DB、DF,且∠FDB=∠OBD,CE=,求此时S值及点F坐标.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1:y=k1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OB=OA,直线l2:y=k2x+b经过点C(,1),与x轴、y轴、直线AB分别交于点E、F、D三点.(1)求直线l1的解析式;(2)如图1,连接CB,当CD⊥AB时,求点D的坐标和△BCD的面积;(3)如图2,当点D在直线AB上运动时,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QCD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直线y=﹣x+1和直线y=x﹣2相交于点P,分别与y轴交于A、B两点.(1)求点P的坐标;(2)求△ABP的面积;(3)M、N分别是直线y=﹣x+1和y=x﹣2上的两个动点,且MN∥y轴,若MN=5,直接写出M、N 两点的坐标.11.如图,直线l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3,0)、点B(0,2),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AC=90°,点P(1,a)为坐标系中的一个动点.(1)请直接写出直线l的表达式;(2)求出△ABC的面积;(3)当△ABC与△ABP面积相等时,求实数a的值.12.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意两点A(a,b),B(c,d),若点T(x,y)满足x=,y=,那么称点T是点A和B的融合点.例如:M(﹣1,8),N(4,﹣2),则点T(1,2)是点M和N的融合点.如图,已知点D(3,0),点E是直线y=x+2上任意一点,点T(x,y)是点D 和E的融合点.(1)若点E的纵坐标是6,则点T的坐标为;(2)求点T(x,y)的纵坐标y与横坐标x的函数关系式:(3)若直线ET交x轴于点H,当△DTH为直角三角形时,求点E的坐标.1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8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已知A点坐标(6,0),点C在直线AB上,横坐标为3,点D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连结CD,以CD为直角边在右侧构造一个等腰Rt△CDE,且∠CDE=90°.(1)求直线AB的解析式以及C点坐标;(2)设点D的横坐标为m,试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点E的坐标;(3)如图2,连结OC,OE,请直接写出使得△OCE周长最小时,点E的坐标.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经过点A(,)和B(2,0),且与y轴交于点D,直线OC与AB交于点C,且点C的横坐标为.(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连接OA,试判断△AOD的形状;(3)动点P从点C出发沿线段CO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O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同时动点Q从点O出发沿y轴的正半轴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当点Q到达点D时,P,Q同时停止运动.设PQ与OA交于点M,当t为何值时,△OPM为等腰三角形?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值.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直线OC:y1=x交于点C.(1)当直线AB解析式为y2=﹣x+10时,如图1.①求点C的坐标;②根据图象求出当x满足什么条件时﹣x+10<x.(2)如图2,作∠AOC的平分线ON,若AB⊥ON,垂足为E,△OAC的面积为9,且OA=6.P,Q分别为线段OA、OE上的动点,连接AQ与PQ,试探索AQ+PQ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解:(1)①设:OE=PE=a,则AE=8﹣a,AP=4,在Rt△AEP中,由勾股定理得:PE2=AE2+AP2,即a2=(8﹣a)2+16,解得:a=5,故点E(0,5),故答案为:(0,5);②过点F作FR⊥y轴于点R,折叠后点O落在P处,则点O、P关于直线EF对称,则OP⊥EF,∴∠EFR+∠FER=90°,而∠FER+∠AOP=90°,∴∠AOP=∠EFR,而∠OAP=∠FRE,RF=AO,∴△AOP≌△FRE(AAS),∴ER=AP=4,OR=EO﹣OR=5﹣4=1,故点F(8,1),将点E、F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y=kx+b得:,解得:,故直线EF的表达式为:y=﹣x+5;(2)证明:∵PE=OE,∴∠EOP=∠EPO.又∵∠EPH=∠EOC=90°,∴∠EPH﹣∠EPO=∠EOC﹣∠EOP.即∠POC=∠OPH.又∵AB∥OC,∴∠APO=∠POC.∴∠APO=∠OPH;(3)解:如图,过O作OQ⊥PH,垂足为Q.由(1)知∠APO=∠OPH,在△AOP和△QOP中,∠APO=∠OPH,∠A=∠OQP,OP=OP,∴△AOP≌△QOP(AAS).∴AP=QP,AO=OQ.又∵AO=OC,∴OC=OQ.又∵∠C=∠OQH=90°,OH=OH,∴△OCH≌△OQH(SAS).∴CH=QH.∴△PHB的周长=PB+BH+PH=AP+PB+BH+HC=AB+CB=16;故答案为:16.2.解:(1)∵将线段BO绕着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C,∴OB=BC,∠OBC=90°,∵CD⊥x轴于点D,∴∠CDO=90°,∵∠BOD=90°,∴四边形OBCD为正方形,∵四边形OBCD的面积为36.∴OB=6,∵直线y=2x+b与y轴交于点B,∴b=6,∴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6;(2)∵直线y=2x+6与x轴交于点A,∴A(﹣3,0),如图1,过点B作BL⊥CP,垂足为L,交CD于点M,∵BH=BC,∴CL=HL,∵BL⊥CP,EF⊥CP,∴BM∥EF,∴CM=ME,∵∠CBM+∠BMC=∠BMC+∠MCL=90°∴∠CBM=∠PCD,∵∠BCM=∠PDC,BC=CD,∴△BCM≌△CDP(ASA),∴CM=PD,∴PD=CM=ME=6﹣t,∴CE=2CM=2(6﹣t),∵AD=OA+OD=9,∴S===﹣9t+54(0≤t≤6);(3)设PD=a,如图2,∵BF∥CD,BM∥EF,∴四边形BFEM是平行四边形,∴BF=EM=PD=a,连接FP,设FK与OH交于A',∴∠OFP=45°,∵∠FOP+∠FHP=180°,∴F、O、P、H四点共圆,∴∠OFP=∠OHP=45°,∴∠OHF=45°,∵FK⊥OH,∴∠FA'H=90°,∴∠EFK=45°,如图3,过点E作ER⊥EF交射线FK于点R,∴△EFR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F=ER,过点F作FG⊥CD于点G,过点R作x轴的平行线交y轴于点Q,交CD的延长线于点N,连接KE、∴∠RNE=∠FGE=90°,∠FEG=∠ERN,∴△EFG≌△REN(AAS),∴EN=FG,EG=RN=PD=a,∵CG=BF=a,GE=a,∴DN=CE=2a=OQ,OF=a+b,∵PD=PK=a,OD=CD=2a+b,∴OK=b,∵OK∥QR,∴,即,∴b(3a+b)=(a+b)2,∴a=b,∴3a=6,∴a=2,∴P(4,0).3.解:(1)两车的速度为:300÷5=60km/h,a=60×(7﹣5)=120,b=7﹣5=2,AB两地的距离是:300+120=420,故答案为:120,2,420;(2)设线段PM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kx+b,,得,即线段PM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60x+300;设线段MN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mx+n,,得,即线段MN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60x﹣300;(3)设DE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cx+d,,得,即DE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60x+120,设EF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ex+f,,得,即EF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60x﹣120,设甲、乙两车距离车站C的路程之和为skm,当0≤x≤2时,s=(﹣60x+300)+(﹣60x+120)=﹣120x+420,则当x=2时,s取得最小值,此时s=180,当2<x≤5时,s=(﹣60x+300)+(60x﹣120)=180,当5≤x≤7时,s=(60x﹣300)+(60x﹣120)=120x﹣420,则当x=5时,s取得最小值,此时s=180,由上可得,行驶时间x满足2≤x≤5时,甲、乙两车距离车站C的路程之和最小.4.解:(1)将点E(m,)代入直线AB的解析式y=﹣x+5,解得m=,∴点E的坐标为(,),OB:OC=5:4,OB=5,∴OC=4,∴点C坐标为(﹣4,0),将点E(,),点C(﹣4,0),代入直线CD的解析式y=kx+b中,解得所以直线CD解析式为y=x+2.(2)当y=0时,﹣x+5=0,解得x=8,所以A点坐标为(8,0),∵直线CD向下平移一定的距离,平移后的直线经过A点,且与y轴交于点,∴设直线AF的解析式为y=x+d,把A(8,0)代入得d=﹣4,所以直线AF 的解析式为y =x ﹣4. 所以点F 的坐标为(0,﹣4). 如图,作EG ⊥x 轴于点G , 所以四边形AEDF 的面积为: S 梯形ODEG +S △AEG +S △AOF =(2+)×+××(8﹣)+4×8=32.答:四边形AEDF 的面积为32. 5.解:(1)设OB 的函数表达式为y =kx , 30k =3000,得k =100,即线段OB 的函数表达式为y =100x (0≤x ≤30); 点F 的横坐标为:3000÷50=60, 则点F 的坐标为(60,0),设直线AF 的函数表达式为:y =k 1x +b 1,,得,即直线AF 的函数表达式为y =﹣50x +3000; (2)当x =45时,y =﹣50×45+3000=750, 即点C 的坐标为(45,750), 设线段BC 的函数表达式为y =k 2x +b 2,,得,即线段BC 的函数表达式是y =﹣150x +7500(30≤x ≤45);(3)当小明与妈妈相距1500米时,﹣50x +3000﹣100x =1500或100x ﹣(﹣50x +3000)=1500或(﹣150x +7500)﹣(﹣50x +3000)=1500, 解得:x =10或x =30,∴当x 为10或30时,小明与妈妈相距1500米. 故答案为:10或30;(4)∵750÷250=3(分钟),45+3=48, ∴点E 的坐标为(48,0)∴直线ED 的函数表达式y =250(x ﹣48)=250x ﹣12000, ∵AF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 =﹣50x +3000, ∴,得,∴点D 的坐标为(50,500),实际意义:小明将在50分钟时离家500米的地方将伞送到妈妈手里. 6.解:(1)OB =2OC =4,则点B 、C 的坐标分别为:(0,﹣4)、(0,2),将点C 的坐标代入AC :y =﹣x +b 1并解得: AC 的表达式为:y =﹣x +2,令y =0,则x =6,故点A (6,0),将点B 、A 的坐标代入y =kx +b 2得:,解得:,故直线AB 的表达式为:y =x ﹣4,即k =;(2)由点B 、C 的坐标得,BC =6,S △ACD =S △BCD ﹣S △BCA =×BC ×(x D ﹣x A )=×6(x D ﹣6)=9,解得:x D =9, 当x =9时,y =x ﹣4=2,故点D (9,2);CF =FA ,即CF =AC ==,过点F 作FH ⊥y 轴于点H ,由直线AC的表达式知,∠OCA=60°,则HF=CF sin60°==,CH=,故点F(,),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D′(9,﹣2),连接C′D′,当D′、C′、F三点共线时,MD+MC′最小,MD+MC′最小值为D′F﹣F′C′=D′F﹣CF=﹣=﹣;(3)由直线AC的表达式知,∠CAO=30°,AC==4;①当∠PHA=90°时,则△PH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HP=CH=a,则AP=2HP,HA==a,AC=CH+HA=a a=4,解得:a=6﹣2,AP=2a=12﹣4,则AP=6﹣(12﹣4)=4﹣6,故点P(4﹣6,0);②当∠CPH=90°时,则CPH为等腰三角形,则HP=CP,设HP=CP=a,则在Rt△PHA中,HA=2HP=2a,∵∠CPH=90°,∴HP∥OC,则,即=,解得:a=,PA==a=4,故点P(2,0);综上,点P的坐标为:(2,0)或(4﹣6,0).7.解:(1)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2,则点C(0,﹣2),将点C的坐标代入y=﹣x+b得:﹣2=b,解得:b=﹣2,故直线AC的表达式为:y=﹣x﹣2;△BOC的面积=OB•CO=2×OB=6,解得:OB=6,故点B(6,0),将点B的坐标代入y=kx﹣2得:0=6k﹣2,解得:k=;故k=,b=﹣2;(2)将直线AC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直线AD,则点D(0,2),由点A、D的坐标得,直线AD的表达式为:y=x+2;过点B作点B关于直线AD的对称点B′,连接B′C交AD于点N,交x轴于点M,则点M、N为所求点,点C是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则MC=MD,而NB=NB′,故DM+MN+NB=MC+MN+NB′=B′C为最小,直线AD的倾斜角为45°,BB′⊥AC,则AB=AB′=8,直线AB′与AD的夹角也为45°,故直线AB′⊥AB,故点B′(﹣2,8),由点B′、C的坐标得,直线B′C的表达式为:y=﹣5x﹣2,令y=0,即﹣5x﹣2=0,解得:x=﹣,故点M(﹣,0),DM+MN+NB最小值为B′C==2;(3)设△AOD沿着直线AC向右平移m个单位,向下平移m个单位得到△A′O′D′,则点A′(m ﹣2,﹣m),设直线A′D′的表达式为:y=x+b′,将点A′的坐标代入上式得:﹣m=m﹣2+b′,解得:b′=2﹣2m,则直线A′D′的表达式为:y=x+2﹣2m,令y=0,则x=2m﹣2,故点P(2m﹣2,0),而点A′(m﹣2,﹣m),点D(0,2),则A′P2=2m2,A′D2=(m﹣2)2+(﹣m﹣2)2=2m2+8,PD2=(2m﹣2)2+4;当A′P=A′D时,2m2=2m2+8,解得:方程无解;当A′P=PD时,同理可得:m=2;当A′D=PD时,同理可得:m=0(舍去)或4,综上,点P(2,0)或(6,0).8.解:(1)∵直线BC:y=x+交x轴于点B,∴点B坐标(﹣8,0),∵C的坐标为(m,)∴=x+,∴m=﹣,∴点C坐标为(﹣,)∴CO==5;(2)如图,∵OC为△ABC的中线,∴BO=AO=8,∴S=×8×=10,△ACO∵点C坐标为(﹣,),点O坐标(0,0)∴直线CO解析式为:y=﹣x,∴点D (t ,﹣t ),∴S △AOD =×8×(﹣t )=﹣4t ,∴S △ACD =S △AOD ﹣S △AOC =﹣4t ﹣10,∵点E 为AD 的中点, ∴S =S △ACD =﹣2t ﹣5;(3)∵点D (t ,﹣t ),点A (8,0),点E 是AD 中点,∴点E 坐标(,﹣t ),∵CE =,∴(﹣﹣)2+(+t )2=13,∴t 1=﹣6,t 2=﹣8, ∴点D (﹣6,)或(﹣8,8), 当t 1=﹣6时,则点D (﹣6,),S =﹣2×(﹣6)﹣5=7,延长DF 交x 轴于点H ,设点H (x ,0) ∵∠FDB =∠OBD , ∴DH =BH , ∴x +8=∴x =20, ∴点H (20,0),设直线DH 的解析式为:y =kx +b , ∴∴∴直线DH的解析式为:y=﹣x+,∴x+=﹣x+,∴x=,∴点F(,),当t2=﹣8,点D(﹣8,8),S=﹣2×(﹣8)﹣5=11,∵点D(﹣8,8),点B(﹣8,0),∴∠DBO=90°,∵∠FDB=∠OBD=90°,∴DF∥BO,∴点F的纵坐标为8,∴8=x+,∴x=,∴点F(,8).综上所述:点F坐标为(,)或(,8).9.解:(1)y=k1x+6,当x=0时,y=6,∴OB=6,∵OB=OA,∴OA=2,∴A(﹣2,0),把A(﹣2,0)代入:y=k1x+6中得:﹣2k1+6=0,k1=,∴直线l1的解析式为:y=x+6;(2)如图1,过C作CH⊥x轴于H,∵C(,1),∴OH=,CH=1,Rt△ABO中,AB==4,∴AB=2OA,∴∠OBA=30°,∠OAB=60°,∵CD⊥AB,∴∠ADE=90°,∴∠AED=30°,∴EH=,∴OE=OH+EH=2,∴E(2,0),把E(2,0)和C(,1)代入y=k2x+b中得:,解得:,∴直线l2:y=﹣x+2,∴F(0,2)即BF=6﹣2=4,则,解得,∴D(﹣,3),∴S=BF(x C﹣x D)==4;△BCD(3)分四种情况:①当Q在y轴的正半轴上时,如图2,过D作DM⊥y轴于M,过C作CN⊥y轴于N,∵△QCD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CQD=90°,CQ=DQ,∴∠DMQ=∠CNQ=90°,∴∠MDQ=∠CQN,∴△DMQ≌△QNC(AAS),∴DM=QN,QM=CN=,设D(m,m+6)(m<0),则Q(0,﹣m+1),∴OQ=QN+ON=OM+QM,即﹣m+1=m+6+,m==1﹣2,∴Q(0,2);②当Q在x轴的负半轴上时,如图3,过D作DM⊥x轴于M,过C作CN⊥x轴于N,同理得:△DMQ≌△QNC(AAS),∴DM=QN,QM=CN=1,设D(m,m+6)(m<0),则Q(m+1,0),∴OQ=QN﹣ON=OM﹣QM,即m+6﹣=﹣m﹣1,m=5﹣4,∴Q(6﹣4,0);③当Q在x轴的负半轴上时,如图4,过D作DM⊥x轴于M,过C作CN⊥x轴于N,同理得:△DMQ≌△QNC(AAS),∴DM=QN,QM=CN=1,设D(m,m+6)(m<0),则Q(m﹣1,0),∴OQ=QN﹣ON=OM+QM,即﹣m﹣6﹣=﹣m+1,m=﹣4﹣5,∴Q(﹣4﹣6,0);④当Q在y轴的负半轴上时,如图5,过D作DM⊥y轴于M,过C作CN⊥y轴于N,同理得:△DMQ≌△QNC(AAS),∴DM=QN,QM=CN=,设D(m,m+6)(m<0),则Q(0,m+1),∴OQ=QN﹣ON=OM+QM,即﹣m﹣6+=﹣m﹣1,m=﹣2﹣1,∴Q(0,﹣2);综上,存在点Q,使△QCD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点Q的坐标是(0,±2)或(6﹣4,0)或(﹣4﹣6,0).10.解:(1)∵直线y=﹣x+1和直线y=x﹣2相交于点P∴,解之得:,∴P点坐标为:,(2)∵直线y=﹣x+1和直线y=x﹣2分别交y轴于A、B两点∴A(0,1),B(0,﹣2),∴AB=3,由(1)知P∴S △ABP ==;(3)设M (m ,﹣m +1),则N (m ,m ﹣2), ∵MN =5,∴|﹣m +1﹣(m ﹣2)|=5, 解得m =﹣1或m =4,∴M (4,﹣3),N (4,2)或M (﹣1,2),N (﹣1,﹣3). 11.解:(1)将点A 、B 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y =kx +b 得:,解得:,故直线l 的表达式为:;(2)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2=OA 2+OB 2=32+22=13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S △ABC =AB 2=;(3)连接BP ,PO ,PA ,则: ①若点P 在第一象限时,如图1:∵S △ABO =3,S △APO =a ,S △BOP =1, ∴S △ABP =S △BOP +S △APO ﹣S △ABO =,即,解得;②若点P 在第四象限时,如图2:∵S △ABO =3,S △APO =﹣a ,S △BOP =1, ∴S △ABP =S △BOP +S △APO ﹣S △ABO =,即,解得a =﹣3;故:当△ABC 与△ABP 面积相等时,实数a 的值为或﹣3.12.解:(1)∵点E 是直线y =x +2上一点,点E 的纵坐标是6, ∴x +2=6, 解得,x =4,∴点E 的坐标是(4,6),∵点T (x ,y )是点D 和E 的融合点, ∴x ==,y ==2,∴点T 的坐标为(,2), 故答案为:(,2);(2)设点E 的坐标为(a ,a +2), ∵点T (x ,y )是点D 和E 的融合点, ∴x =,y =,解得,a =3x ﹣3,a =3y ﹣2, ∴3x ﹣3=3y ﹣2, 整理得,y =x ﹣;(3)设点E 的坐标为(a ,a +2),则点T的坐标为(,),当∠THD=90°时,点E与点T的横坐标相同,∴=a,解得,a=,此时点E的坐标为(,),当∠TDH=90°时,点T与点D的横坐标相同,∴=3,解得,a=6,此时点E的坐标为(6,8),当∠DTH=90°时,该情况不存在,综上所述,当△DTH为直角三角形时,点E的坐标为(,)或(6,8).13.解:(1)把A(6,0)代入y=kx+8中,得6k+8=0,解得:,∴,把x=3代入,得y=4,∴C(3,4);(2)作CF⊥x轴于点F,EG⊥x轴于点G,∵△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D=DE,∠CDE=90°,∴∠CDF=90°﹣∠EDG=∠DEG,且∠CFD=∠DGE=90°,∴△CDF≌△DEG(AAS)∴CF=DG=4,DF=EG=3﹣m,∴OG=4+m,∴E(4+m,m﹣3);(3)点E(4+m,m﹣3),则点E在直线l:y=x﹣7上,设:直线l交y轴于点H(0,﹣7),过点O作直线l的对称点O′,∵直线l的倾斜角为45°,则HO′∥x轴,则点O′(7,﹣7),连接CO′交直线l于点E′,则点E′为所求点,OC是常数,△OCE周长=OC+CE+OE=OC+OE′+CE′=OC+CE′+O′E′=OC+CO′为最小,由点C、O′的坐标得,直线CO′的表达式为:y=﹣x+联立,解得:,故:.14.解:(1)将点A、B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y=kx+b得:,解得:,故直线AB的表达式为:y=﹣x+2;(2)直线AB的表达式为:y=﹣x+2,则点D(0,2),由点A、B、D的坐标得:AD2=1,AO2=3,DO2=4,故DO2=OA2+AD2,故△AOD为直角三角形;(3)直线AB的表达式为:y=﹣x+2,故点C(,1),则OC=2,则直线AB的倾斜角为30°,即∠DBO=30°,则∠ODA=60°,则∠DOA=30°故点C(,1),则OC=2,则点C是AB的中点,故∠COB=∠DBO=30°,则∠AOC=30°,∠DOC=60°,OQ=CP=t,则OP=OC﹣PC=2﹣t,①当OP=OM时,如图1,则∠OMP=∠MPO=(180°﹣∠AOC)=75°,故∠OQP=45°,过点P作PH⊥y轴于点H,则OH=OP=(2﹣t),由勾股定理得:PH=(2﹣t)=QH,OQ=QH+OH=(2﹣t)+(2﹣t)=t,解得:t=;②当MO=MP时,如图2,则∠MPO=∠MOP=30°,而∠QOP=60°,∴∠OQP=90°,故OQ=OP,即t=(2﹣t),解得:t=;③当PO=PM时,则∠OMP=∠MOP=30°,而∠MOQ=30°,故这种情况不存在;综上,t=或.15.解:(1)①由題意,,解得:,所以C(4,4).②观察图象可知x>4时,直线AB位于直线OC的下方,即x>4时,﹣x+10<x.(2)由题意,在OC上截取OM=OP,连结MQ,∵ON平分∠AOC,∴∠AOQ=∠COQ,又OQ=OQ.∴△POQ≌△MOQ(SAS),∴PQ=MQ,∴AQ+PQ=AQ+MQ,当A、Q、M在同一直銭上,且AM⊥OC吋,AQ+MQ最小,即AQ+PQ存在最小値;∴AB⊥ON,∴∠AEO=∠CEO,∴△AEO≌△CEO(ASA),∴OC=OA=6,∵△OAC的面积为9,∴OC•AM=9,∴AM=3,∴AQ+PQ存在最小值,最小值为3.。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突破41】一次函数综合问题(1)

【中考压轴题专题突破41】一次函数综合问题(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直线OC:y1=x 交于点C.(1)当直线AB解析式为y2=﹣x+10时,如图1.①求点C的坐标;②根据图象求出当x满足什么条件时﹣x+10<x.(2)如图2,作∠AOC的平分线ON,若AB⊥ON,垂足为E,△OAC的面积为9,且OA=6.P,Q分别为线段OA、OE上的动点,连接AQ与PQ,试探索AQ+PQ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6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过点B 的直线交x轴于点C,且AB=BC.(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点P为线段AB上一点,点Q为线段BC延长线上一点,且AP=CQ,设点Q横坐标为m,求点P的坐标(用含m的式子表示,不要求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点M在y轴负半轴上,且MP=MQ,若∠BQM=45°,求直线PQ的解析式.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B=10,F是y轴正半轴上一点.(1)若OF=2,求直线BF的解析式;(2)设OF=t,△OBF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直接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过点B作BA⊥x轴,点C在x轴上,OF=OC,连接AC,CD⊥直线BF于点D,∠ACB=2∠CBD,AC=13,OF=OC,AC.BD交于点E,求此时t的值.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1:y=k1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OB =OA,直线l2:y=k2x+b经过点C(,1),与x轴、y轴、直线AB分别交于点E、F、D三点.(1)求直线l1的解析式;(2)如图1,连接CB,当CD⊥AB时,求点D的坐标和△BCD的面积;(3)如图2,当点D在直线AB上运动时,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QCD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对于两个一次函数y1=k1x+b1和y2=k2x+b2(其中k1、k2、b1,b2均为常数且k1、k2均不为0),任取一个自变量x,当x<0时,y=y12+y2;当x≥0时,y=y12﹣y2,我们称这样的函数为函数y1=k1x+b1和y2=k2x+b2的“组合函数”.例如:y1=x﹣1和y2=x+1的“组合函数“为y=(1)已知一次函数y1=x﹣1和y2=4x﹣1.①求一次函数y1=x﹣1和y2=4x﹣1的“组合函数”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②一次函数y1=x﹣1和y2=4x﹣1的“组合函数”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时,x的取值范围是.③当﹣4≤x≤4时,该“组合函数”的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是.(2)记一次函数y1=x﹣n(n>0)和y2=4nx+n2(其中n为常数)的“组合函数”的图象为G.①当n=1时,若直线y=a(a为常数)与图象G有三个不同的交点时,记三个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x3(x1<x2<x3),求x1+x2+x3的取值范围.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对称中心与原点重合,顶点A的坐标为(2,2),点B在第二象限.图象G与正方形ABCD的边恰好有两个公共点时,直接写出n的取值范围.6.如图,点O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直线y=kx+3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B,OA =OB.(1)求k的值;(2)点P为第一象限内线段AB上方一点,点P的坐标为(t,),连接P A,PB,设△P AB的面积为S,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3)在(2)的条件下,在PB上方取一点C,连接BC,PC,使∠BCP=90°,且BC =PC.点D在线段AP上,且横坐标为,连接OC,CD,当∠OCD=45°时,求点P 的坐标.【中考压轴题专题突破41】一次函数综合问题(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解:(1)①由題意,,解得:,所以C(4,4).②观察图象可知x>4时,直线AB位于直线OC的下方,即x>4时,﹣x+10<x.(2)由题意,在OC上截取OM=OP,连结MQ,∵ON平分∠AOC,∴∠AOQ=∠COQ,又OQ=OQ.∴△POQ≌△MOQ(SAS),∴PQ=MQ,∴AQ+PQ=AQ+MQ,当A、Q、M在同一直銭上,且AM⊥OC吋,AQ+MQ最小,即AQ+PQ存在最小値;∴AB⊥ON,∴∠AEO=∠CEO,∴△AEO≌△CEO(ASA),∴OC=OA=6,∵△OAC的面积为9,∴OC•AM=9,∴AM=3,∴AQ+PQ存在最小值,最小值为3.2.解:(1)∵直线y=2x+6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点B(0,6),点A(﹣3,0)∴AO=3,BO=6,∴AO=CO=3,∴点C(3,0),设直线BC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直线BC解析式为:y=﹣2x+6;(2)如图1,过点P作PG⊥AC于点G,过点Q作HQ⊥AC于点H,∵点Q横坐标为m,∴点Q(m,﹣2m+6),∵AB=CB,∴∠BAC=∠BCA=∠CHQ,∠PGA=∠QHC=90°,AP=CQ,∴△PGA≌△QHC(AAS),∴PG=HQ=2m﹣6,故点P的纵坐标为:2m﹣6,直线AB的表达式为:y=2x+6,即2m﹣6=2x+6,解得:x=m﹣6,故点P(m﹣6,2m﹣6);(3)如图2,连接AM,CM,过点P作PE⊥AC,∴BO是AC的垂直平分线,∴AM=CM,且AP=CQ,PM=MQ,∴△APM≌△CQM(SSS)∴∠P AM=∠MCQ,∠BQM=∠APM=45°,∵AM=CM,AB=BC,BM=BM,∴△ABM≌△CBM(SSS)∴∠BAM=∠BCM,∴∠BCM=∠MCQ,且∠BCM+∠MCQ=180°,∴∠BCM=∠MCQ=∠P AM=90°,且∠APM=45°,∴∠APM=∠AMP=45°,∴AP=AM,∵∠P AO+∠MAO=90°,∠MAO+∠AMO=90°,∴∠P AO=∠AMO,且∠PEA=∠AOM=90°,AM=AP,∴△APE≌△MAO(AAS)∴AE=OM,PE=AO=3,∴2m﹣6=3,∴m=,∴Q(,﹣3),P(﹣,3)设直线PQ的解析式为:y=ax+c,∴,解得:∴直线PQ的解析式为:y=﹣x+.3.解:(1)∵OB=10,OF=2,∴B(﹣10,0),F(0,2),设直线BF的解析式为y=kx+b,∵直线y=kx+b经过点B(﹣10,0),F(0,2),∴,解得:,∴直线BF的解析式为y=x+2;(2)△OBF的面积为S==5t(t>0);(3)如图,延长AB至点R,使BR=AB,连接CR,延长CD交y轴于点T,过点T,作TM∥x轴交BA的延长线于点M,过点T作TK⊥CR交RC的延长线于点K,连接RT,∵AB⊥BC,AB=BR,∴BC垂直平分AR,∴AC=CR=13,∴∠ACB=∠RCB,设∠CBD=α,则∠ACB=2α,∵BD⊥CD,∴∠BDC=90°,∴∠BCD=90°﹣α,∵∠ACB=∠RCB=2α,∴∠ACK=180°﹣4α,∴∠KCT=∠BCK﹣∠BCD=∠BCA+∠ACK﹣∠BCD=90°﹣α,∴∠KCT=∠BCD,∵TK⊥KR,OT⊥OC,∴OT=TK,∵TC=TC,∴Rt△OTC≌Rt△KTC(HL),∴OC=CK=TK=t,∵OF=OC,∠BOF=∠TOC,∠FBO=∠OTC,∴△BOF≌△TOC(AAS),∴OB=OT=10,∴TK=10,∵∠ABO+∠BOT=90°+90°=180°.∴MB∥OT,∵MT∥OB,∴四边形OBMT为平行四边形,∵OB=OT,∠BOT=90°.∴四边形OBMT为正方形,∴MB=MT=OT=10,∴MT=TK,∵RT=RT,∴Rt△RMT≌Rt△RTK(HL),∴RK=RM=CR+CK=13+t,∴BR=RM﹣MB=3+t,∵BC=OB+OC=10+t,在Rt△BRC中,BR2+BC2=RC2,∴(3+t)2+(10+t)2=132,解得:t=2(t=﹣15舍去).∴t的值为2.4.解:(1)y=k1x+6,当x=0时,y=6,∴OB=6,∵OB=OA,∴OA=2,∴A(﹣2,0),把A(﹣2,0)代入:y=k1x+6中得:﹣2k1+6=0,k1=,∴直线l1的解析式为:y=x+6;(2)如图1,过C作CH⊥x轴于H,∵C(,1),∴OH=,CH=1,Rt△ABO中,AB==4,∴AB=2OA,∴∠OBA=30°,∠OAB=60°,∵CD⊥AB,∴∠ADE=90°,∴∠AED=30°,∴EH=,∴OE=OH+EH=2,∴E(2,0),把E(2,0)和C(,1)代入y=k2x+b中得:,解得:,∴直线l2:y=﹣x+2,∴F(0,2)即BF=6﹣2=4,则,解得,∴D(﹣,3),∴S△BCD=BF(x C﹣x D)==4;(3)分四种情况:①当Q在y轴的正半轴上时,如图2,过D作DM⊥y轴于M,过C作CN⊥y轴于N,∵△QCD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CQD=90°,CQ=DQ,∴∠DMQ=∠CNQ=90°,∴∠MDQ=∠CQN,∴△DMQ≌△QNC(AAS),∴DM=QN,QM=CN=,设D(m,m+6)(m<0),则Q(0,﹣m+1),∴OQ=QN+ON=OM+QM,即﹣m+1=m+6+,m==1﹣2,∴Q(0,2);②当Q在x轴的负半轴上时,如图3,过D作DM⊥x轴于M,过C作CN⊥x轴于N,同理得:△DMQ≌△QNC(AAS),∴DM=QN,QM=CN=1,设D(m,m+6)(m<0),则Q(m+1,0),∴OQ=QN﹣ON=OM﹣QM,即m+6﹣=﹣m﹣1,m=5﹣4,∴Q(6﹣4,0);③当Q在x轴的负半轴上时,如图4,过D作DM⊥x轴于M,过C作CN⊥x轴于N,同理得:△DMQ≌△QNC(AAS),∴DM=QN,QM=CN=1,设D(m,m+6)(m<0),则Q(m﹣1,0),∴OQ=QN﹣ON=OM+QM,即﹣m﹣6﹣=﹣m+1,m=﹣4﹣5,∴Q(﹣4﹣6,0);④当Q在y轴的负半轴上时,如图5,过D作DM⊥y轴于M,过C作CN⊥y轴于N,同理得:△DMQ≌△QNC(AAS),∴DM=QN,QM=CN=,设D(m,m+6)(m<0),则Q(0,m+1),∴OQ=QN﹣ON=OM+QM,即﹣m﹣6+=﹣m﹣1,m=﹣2﹣1,∴Q(0,﹣2);综上,存在点Q,使△QCD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点Q的坐标是(0,±2)或(6﹣4,0)或(﹣4﹣6,0).5.解:(1)①当x≥0时,y=y12﹣y2,=(x﹣1)2﹣(4x﹣1)=x2﹣6x+2,当x<0时,y=y12+y2=,=(x﹣1)2+(4x﹣1)=x2+2x,∴y=②∵当x≥0时,函数解析式为:y=x2﹣6x+2,∴当0≤x≤3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函数解析式为:y=x2+2x,∴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答案为:x≤﹣1或0≤x≤3;③∵当﹣4≤x<0时,函数解析式为:y=x2+2x,∴﹣1≤y≤8,当0≤x≤4时,函数解析式为:y=x2﹣6x+2,∴﹣7≤y≤2,∴当﹣4≤x≤4时,﹣7≤y≤8;故答案为:﹣7≤y≤8;(2)①当n=1时,y1=x﹣1,y2=4x+1,∴组合函数为:y=∵直线y=a(a为常数)与图象G有三个不同的交点,∴1<a<2,∴当x2﹣6x=1时,x=3+,x=3﹣(舍去),当x2﹣6x=2时,x=3+,x=3﹣(舍去),∵x1+x2=﹣2,∴1+<x1+x2+x3<1+;②∵一次函数y1=x﹣n(n>0)和y2=4nx+n2,∴组合函数y=若y=x2﹣6nx(x>0)的顶点在正方形ABCD内时,∴﹣9n2>﹣2,0<3n<2,∴n2<,且0<n<,∴0<n<,此时y=x2+2nx+2n2与正方形ABCD的边也有1个交点,∴0<n<符合题意;若y=x2﹣6nx(x>0)的顶点不在正方形ABCD内部时,且与正方形ABCD的边有一个交点,∴22﹣6×n×2<﹣2,∴n>即y=x2+2nx+2n2与正方形ABCD的边有一个交点,∴2n2≤2∴n≤1,∴<n≤1;若y=x2+2nx+2n2的顶点在正方形ABCD的AB边上时,图象G与正方形ABCD的边恰好有两个公共点,∴n2=2,∴n=,综上所述:当0<n<或<n≤1或n=时,图象G与正方形ABCD的边恰好有两个公共点.6.解:(1)∵直线y=kx+3交y轴于点B,∴点B坐标(0,3),∴OB=3,∵OA=OB=3,∴点A(3,0),∴0=3k+3,∴k=﹣1;(2)如图1,过点P作PQ⊥OA,交AB于点Q,由(1)知,AB的解析式为:y=﹣x+3,∵点P的坐标为(t,),∴Q点的坐标为(t,﹣t+3),∴PQ=t+,∵,∴;(3)如图2,过点P作PM⊥OA于M,过点D作DN⊥OA于N,过点O作OH⊥OC,交CD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AH,∵∠OCD=45°,∴∠OCH=∠OHC=45°,∴OC=OH,∵∠AOB=∠COH=90°,∴∠BOC=∠AOH,在△OBC和△OAH中,,∴△OBC≌△OAH(SAS),∴BC=AH,∠OCB=∠OHA,∵BC=CP,∴AH=PC,∵∠BCP=90°,∠OCD=45°,∴∠PCD=45°﹣∠OCB,∵∠AHD=45°﹣∠OHA,∴∠PCD=∠AHD,在△PCD和△AHD中,,∴△PCD≌△AHD(AAS),∴PD=P A,∵PM∥DN,∴MN=AN,∵D的横坐标为,点P的坐标为(t,),∴M(t,0),N(,0),∴﹣t=3﹣,∴t=,∴P(,).。
一次函数压轴题(含答案)

一次函数压轴题(含答案)如图,已知直线 $y=2x+2$ 与 $y$ 轴。
$x$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以 $B$ 为直角顶点在第二象限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triangle ABC$。
1)求点 $C$ 的坐标,并求出直线 $AC$ 的关系式。
2)如图,在直线 $CB$ 上取一点 $D$,连接 $AD$,若$AD=AC$,求证:$BE=DE$。
3)如图,在(1)的条件下,直线 $AC$ 交 $x$ 轴于$M$,$P(,k)$ 是线段 $BC$ 上一点,在线段 $BM$ 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直线$PN$ 平分$\triangle BCM$ 的面积?若存在,请求出点 $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如图,作 $CQ\perp x$ 轴,垂足为 $Q$,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triangle ABO\cong \triangle BCQ$,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 $OQ$,$CQ$ 的长,确定$C$ 点坐标;2)同(1)的方法证明 $\triangle BCH\cong \triangle BDF$,再根据线段的相等关系证明 $\triangle BOE\cong \triangle DGE$,得出结论;3)依题意确定 $P$ 点坐标,可知 $\triangle BPN$ 中$BN$ 变上的高,再由 $\frac{1}{2}S_{\trianglePBN}=\frac{1}{2}S_{\triangle BCM}$,求 $BN$,进而得出$ON$。
解答:解:(1)如图,作$CQ\perp x$ 轴,垂足为$Q$。
因为 $\angle OBA+\angle OAB=90^\circ$,$\angleOBA+\angle QBC=90^\circ$,所以$\angle OAB=\angle QBC$。
又因为 $AB=BC$,$\angle AOB=\angle Q=90^\circ$,所以 $\triangle ABO\cong \triangle BCQ$。
一次函数压轴题经典培优

一次函数压轴题训练(一)典型例题题型一、A 卷压轴题一、A 卷中涉及到的面积问题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1223y x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和点B ,直线2 (0)y kx b k =+≠经过点C (1,0)且与线段AB 交于点P ,并把△ABO分成两部分.(1)求△ABO 的面积;(2)若△ABO 被直线CP 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相等,求点P 的坐标及直线CP 的函数表达式。
121+=x y 与x 轴练习1、如图,直线1l 过点A (0,4),点D (4,0),直线2l :交于点C ,两直线1l ,2l 相交于点B 。
(1)、求直线1l 的解析式和点B 的坐标; (2)、求△ABC 的面积。
2、如图,直线OC 、BC 的函数关系式分别是y 1=x 和y 2=-2x+6,动点P (x ,0)在OB 上运动(0<x<3),过点P 作直线m 与x 轴垂直.(1)求点C 的坐标,并回答当x 取何值时y 1>y 2?(2)设△COB 中位于直线m 左侧部分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x 之间函数关系式. (3)当x 为何值时,直线m 平分△COB 的面积?(10分)二、A 卷中涉及到的平移问题例2、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将此正方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AB 边落在X 轴的ABCO y 2y 1xyP ABC ODxy 1l 2l正半轴上,且A 点的坐标是(1,0)。
①直线y=43x-83经过点C ,且与x 轴交与点E ,求四边形AECD 的面积;②若直线l 经过点E 且将正方形A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 的解析式,③若直线1l 经过点F ⎪⎭⎫ ⎝⎛-0.23且与直线y=3x 平行,将②中直线l 沿着y 轴向上平移32个单位交x 轴于点M ,交直线1l 于点N ,求NMF ∆的面积.练习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l:xy 34=与直线2l :b kx y += 相交于点A ,点A 的横坐标为3,直线2l 交y 轴于点B ,且OB OA 21=。
中考数学《一次函数》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次函数一、选择题1.在一次800米的长跑比赛中,甲、乙两人所跑的路程s(米)与各自所用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图象分别为线段OA和折线OBC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B.乙的平均速度比甲的平均速度大C.在起跑后第180秒时,两人相遇D.在起跑后第50秒时,乙在甲的前面2.在20km越野赛中,甲乙两选手的行程y(单位:km)随时间x(单位:h)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有下列说法:①两人相遇前,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②出发后1小时,两人行程均为10km;③出发后1.5小时,甲的行程比乙多3km;④甲比乙先到达终点.其中正确的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3.今年“五一”节,小明外出爬山,他从山脚爬到山顶的过程中,中途休息了一段时间.设他从山脚出发后所用时间为t(分钟),所走的路程为s(米),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明中途休息用了20分钟B.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为每分钟70米C.小明在上述过程中所走的路程为6600米D.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大于休息后爬山的平均速度4.如图是本地区一种产品30天的销售图象,图①是产品日销售量y(单位:件)与时间t(单位;天)的函数关系,图②是一件产品的销售利润z(单位:元)与时间t(单位:天)的函数关系,已知日销售利润=日销售量×一件产品的销售利润,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第24天的销售量为200件B.第10天销售一件产品的利润是15元C.第12天与第30天这两天的日销售利润相等D.第30天的日销售利润是750元二、填空题5.一食堂需要购买盒子存放食物,盒子有A,B两种型号,单个盒子的容量和价格如表.现有15升食物需要存放且要求每个盒子要装满,由于A型号盒子正做促销活动:购买三个及三个以上可一次性返还现金4元,则一次性购买盒子所需要最少费用为元.型号A B单个盒子容量(升)23单价(元)566.如图1,在某个盛水容器内,有一个小水杯,小水杯内有部分水,现在匀速持续地向小水杯内注水,注满小水杯后,继续注水,小水杯内水的高度y(cm)和注水时间x(s)之间的关系满足如图2中的图象,则至少需要s能把小水杯注满.7.如图所示,购买一种苹果,所付款金额y(元)与购买量x(千克)之间的函数图象由线段OA和射线AB组成,则一次购买3千克这种苹果比分三次每次购买1千克这种苹果可节省元.三、解答题8.“六一”期间,小张购进100只两种型号的文具进行销售,其进价和售价之间的关系如下表:型号进价(元/只)售价(元/只)A型1012B型1523(1)小张如何进货,使进货款恰好为1300元?(2)要使销售文具所获利润最大,且所获利润不超过进货价格的40%,请你帮小张设计一个进货方案,并求出其所获利润的最大值.9.已知某市的光明中学、市图书馆和光明电影院在同一直线上,它们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小张星期天上午带了75元现金先从光明中学乘出租车去了市图书馆,付费9元;中午再从市图书馆乘出租车去了光明电影院,付费12.6元.若该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不超过3公里计费为m元,3公里后按n元/公里计费.(1)求m,n的值,并直接写出车费y(元)与路程x(公里)(x>3)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小张这天外出的消费还包括:中午吃饭花费15元,在光明电影院看电影花费25元.问小张剩下的现金够不够乘出租车从光明电影院返回光明中学?为什么?10.某物流公司承接A、B两种货物运输业务,已知5月份A货物运费单价为50元/吨,B货物运费单价为30元/吨,共收取运费9500元;6月份由于油价上涨,运费单价上涨为:A货物70元/吨,B货物40元/吨;该物流公司6月承接的A种货物和B种数量与5月份相同,6月份共收取运费13000元.(1)该物流公司月运输两种货物各多少吨?(2)该物流公司预计7月份运输这两种货物330吨,且A货物的数量不大于B货物的2倍,在运费单价与6月份相同的情况下,该物流公司7月份最多将收到多少运输费?11.联通公司手机话费收费有A套餐(月租费15元,通话费每分钟0.1元)和B套餐(月租费0元,通话费每分钟0.15元)两种.设A套餐每月话费为y1(元),B套餐每月话费为y2(元),月通话时间为x分钟.(1)分别表示出y1与x,y2与x的函数关系式.(2)月通话时间为多长时,A、B两种套餐收费一样?(3)什么情况下A套餐更省钱?12.某工厂现有甲种原料360千克,乙种原料290千克,计划用这两种原料全部生产A、B两种产品共50件,生产A、B两种产品与所需原料情况如下表所示:甲种原料(千克)乙种原料(千克)原料型号A产品(每件)93B产品(每件)410(1)该工厂生产A、B两种产品有哪几种方案?(2)若生成一件A产品可获利80元,生产一件B产品可获利120元,怎样安排生产可获得最大利润?一次函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在一次800米的长跑比赛中,甲、乙两人所跑的路程s(米)与各自所用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图象分别为线段OA和折线OBC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B.乙的平均速度比甲的平均速度大C.在起跑后第180秒时,两人相遇D.在起跑后第50秒时,乙在甲的前面【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A、由于线段OA表示甲所跑的路程S(米)与所用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图象,由此可以确定甲的速度是没有变化的;B、甲比乙先到,由此可以确定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快;C、根据图象可以知道起跑后180秒时,两人的路程确定是否相遇;D、根据图象知道起跑后50秒时OB在OA的上面,由此可以确定乙是否在甲的前面.【解答】解:A、∵线段OA表示甲所跑的路程S(米)与所用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图象,∴甲的速度是没有变化的,故选项错误;B、∵甲比乙先到,∴乙的平均速度比甲的平均速度慢,故选项错误;C、∵起跑后180秒时,两人的路程不相等,∴他们没有相遇,故选项错误;D、∵起跑后50秒时OB在OA的上面,∴乙是在甲的前面,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就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问题的相应解决.2.在20km越野赛中,甲乙两选手的行程y(单位:km)随时间x(单位:h)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有下列说法:①两人相遇前,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②出发后1小时,两人行程均为10km;③出发后1.5小时,甲的行程比乙多3km;④甲比乙先到达终点.其中正确的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根据题目所给的图示可得,两人在1小时时相遇,行程均为10km,出发0.5小时之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0.5至1小时之间,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出发1.5小时之后,乙的路程为15千米,甲的路程为12千米,再利用函数图象横坐标,得出甲先到达终点.【解答】解:在两人出发后0.5小时之前,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0.5小时到1小时之间,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①错误;由图可得,两人在1小时时相遇,行程均为10km,故②正确;甲的图象的解析式为y=10x,乙AB段图象的解析式为y=4x+6,因此出发1.5小时后,甲的路程为15千米,乙的路程为12千米,甲的行程比乙多3千米,故③正确;甲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较少,因此甲比乙先到达终点,故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速度=路程后÷时间的运用,解答时理解函数的图象的含义是关键.3.今年“五一”节,小明外出爬山,他从山脚爬到山顶的过程中,中途休息了一段时间.设他从山脚出发后所用时间为t(分钟),所走的路程为s(米),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明中途休息用了20分钟B.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为每分钟70米C.小明在上述过程中所走的路程为6600米D.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大于休息后爬山的平均速度【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可知,小明40分钟爬山2800米,40~60分钟休息,60~100分钟爬山(3800﹣2800)米,爬山的总路程为3800米,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知,在40~60分钟,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小明中途休息的时间为:60﹣40=20分钟,故正确;B、根据图象可知,当t=40时,s=2800,所以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为:2800÷40=70(米/分钟),故B正确;C、根据图象可知,小明在上述过程中所走的路程为3800米,故错误;D、小明休息后的爬山的平均速度为:(3800﹣2800)÷(100﹣60)=25(米/分),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为:2800÷40=70(米/分钟),70>25,所以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大于休息后爬山的平均速度,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进行解决问题.4.如图是本地区一种产品30天的销售图象,图①是产品日销售量y(单位:件)与时间t(单位;天)的函数关系,图②是一件产品的销售利润z(单位:元)与时间t(单位:天)的函数关系,已知日销售利润=日销售量×一件产品的销售利润,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第24天的销售量为200件B.第10天销售一件产品的利润是15元C.第12天与第30天这两天的日销售利润相等D.第30天的日销售利润是750元【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分别求出设当0≤t≤20,一件产品的销售利润z(单位:元)与时间t(单位:天)的函数关系为z=﹣x+25,当0≤t≤24时,设产品日销售量y(单位:件)与时间t(单位;天)的函数关系为y=,根据日销售利润=日销售量×一件产品的销售利润,即可进行判断.【解答】解:A、根据图①可得第24天的销售量为200件,故正确;B、设当0≤t≤20,一件产品的销售利润z(单位:元)与时间t(单位:天)的函数关系为z=kx+b,把(0,25),(20,5)代入得:,解得:,∴z=﹣x+25,当x=10时,y=﹣10+25=15,故正确;C、当0≤t≤24时,设产品日销售量y(单位:件)与时间t(单位;天)的函数关系为y=k1t+b1,把(0,100),(24,200)代入得:,解得:,∴y=,当t=12时,y=150,z=﹣12+25=13,∴第12天的日销售利润为;150×13=1950(元),第30天的日销售利润为;150×5=750(元),750≠1950,故C错误;D、第30天的日销售利润为;150×5=750(元),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二、填空题5.一食堂需要购买盒子存放食物,盒子有A,B两种型号,单个盒子的容量和价格如表.现有15升食物需要存放且要求每个盒子要装满,由于A型号盒子正做促销活动:购买三个及三个以上可一次性返还现金4元,则一次性购买盒子所需要最少费用为29元.型号A B单个盒子容量(升)23单价(元)56【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设购买A种型号盒子x个,购买盒子所需要费用为y元,则购买B种盒子的个数为个,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0≤x<3时;②当3≤x时,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答.【解答】解:设购买A种型号盒子x个,购买盒子所需要费用为y元,则购买B种盒子的个数为个,①当0≤x<3时,y=5x+=x+30,∵k=1>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有最小值,最小值为30元;②当3≤x时,y=5x+﹣4=26+x,∵k=1>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3时,y有最小值,最小值为29元;综合①②可得,购买盒子所需要最少费用为29元.故答案为:29.【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函数解析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最小值的问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6.如图1,在某个盛水容器内,有一个小水杯,小水杯内有部分水,现在匀速持续地向小水杯内注水,注满小水杯后,继续注水,小水杯内水的高度y(cm)和注水时间x(s)之间的关系满足如图2中的图象,则至少需要5s能把小水杯注满.【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一次函数的首先设解析式为:y=kx+b,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其解析式,再由y=11,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设一次函数的首先设解析式为:y=kx+b,将(0,1),(2,5)代入得:,解得:,∴解析式为:y=2x+1,当y=11时,2x+1=11,解得:x=5,∴至少需要5s能把小水杯注满.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注意求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7.如图所示,购买一种苹果,所付款金额y(元)与购买量x(千克)之间的函数图象由线段OA和射线AB组成,则一次购买3千克这种苹果比分三次每次购买1千克这种苹果可节省2元.【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分别求出线段OA和射线AB的函数解析式,即可解答.【解答】解:由线段OA的图象可知,当0<x<2时,y=10x,1千克苹果的价钱为:y=10,设射线AB的解析式为y=kx+b(x≥2),把(2,20),(4,36)代入得:,解得:,∴y=8x+4,当x=3时,y=8×3+4=28.当购买3千克这种苹果分三次分别购买1千克时,所花钱为:10×3=30(元),30﹣28=2(元).则一次购买3千克这种苹果比分三次每次购买1千克这种苹果可节省2元.【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别求出线段OA和射线AB 的函数解析式.三、解答题8.“六一”期间,小张购进100只两种型号的文具进行销售,其进价和售价之间的关系如下表:型号进价(元/只)售价(元/只)A型1012B型1523(1)小张如何进货,使进货款恰好为1300元?(2)要使销售文具所获利润最大,且所获利润不超过进货价格的40%,请你帮小张设计一个进货方案,并求出其所获利润的最大值.【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分析】(1)设A文具为x只,则B文具为(100﹣x)只,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答即可;(2)设A文具为x只,则B文具为(100﹣x)只,根据题意列出函数解答即可.【解答】解:(1)设A文具为x只,则B文具为(100﹣x)只,可得:10x+15(100﹣x)=1300,解得:x=40.答:A文具为40只,则B文具为100﹣40=60只;(2)设A文具为x只,则B文具为(100﹣x)只,可得(12﹣10)x+(23﹣15)(100﹣x)≤40%[10x+15(100﹣x)],解得:x≥50,设利润为y,则可得:y=(12﹣10)x+(23﹣15)(100﹣x)=2x+800﹣8x=﹣6x+800,因为是减函数,所以当x=50时,利润最大,即最大利润=﹣50×6+800=500元.【点评】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和不等式,根据函数是减函数进行解答.9.已知某市的光明中学、市图书馆和光明电影院在同一直线上,它们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小张星期天上午带了75元现金先从光明中学乘出租车去了市图书馆,付费9元;中午再从市图书馆乘出租车去了光明电影院,付费12.6元.若该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不超过3公里计费为m元,3公里后按n元/公里计费.(1)求m,n的值,并直接写出车费y(元)与路程x(公里)(x>3)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小张这天外出的消费还包括:中午吃饭花费15元,在光明电影院看电影花费25元.问小张剩下的现金够不够乘出租车从光明电影院返回光明中学?为什么?【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1)根据题意,不超过3公里计费为m元,由图示可知光明中学和市图书馆相距2公里,可由此得出m,由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不超过3公里计费为m元,3公里后按n元/公里计费.当x>3时,由收费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求出结论;(2)分别计算小张所剩钱数和返程所需钱数,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光明中学和市图书馆相距2公里,付费9元,∴m=9,∵从市图书馆乘出租车去光明电影院,路程5公里,付费12.6元,∴(5﹣3)n+9=12.6,解得:n=1.8.∴车费y(元)与路程x(公里)(x>3)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8(x﹣3)+9=1.8x+3.6(x>3).(2)小张剩下坐车的钱数为:75﹣15﹣25﹣9﹣12.6=13.4(元),乘出租车从光明电影院返回光明中学的费用:1.8×7+3.6=16.2(元)∵13.4<16.2,故小张剩下的现金不够乘出租车从光明电影院返回光明中学.【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段函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由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求自变量和函数值,解答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10.某物流公司承接A、B两种货物运输业务,已知5月份A货物运费单价为50元/吨,B货物运费单价为30元/吨,共收取运费9500元;6月份由于油价上涨,运费单价上涨为:A货物70元/吨,B货物40元/吨;该物流公司6月承接的A种货物和B种数量与5月份相同,6月份共收取运费13000元.(1)该物流公司月运输两种货物各多少吨?(2)该物流公司预计7月份运输这两种货物330吨,且A货物的数量不大于B货物的2倍,在运费单价与6月份相同的情况下,该物流公司7月份最多将收到多少运输费?【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分析】(1)设A种货物运输了x吨,设B种货物运输了y吨,根据题意可得到一个关于x的不等式组,解方程组求解即可;(2)运费可以表示为x的函数,根据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解:(1)设A种货物运输了x吨,设B种货物运输了y吨,依题意得:,解之得:.答:物流公司月运输A种货物100吨,B种货物150吨.(2)设A种货物为a吨,则B种货物为(330﹣a)吨,依题意得:a≤(330﹣a)×2,解得:a≤220,设获得的利润为W元,则W=70a+40(330﹣a)=30a+13200,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可知W随着a的增大而增大当W取最大值时a=220,即W=19800元.所以该物流公司7月份最多将收到19800元运输费.【点评】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以及一次函数性质的应用,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与数学思想联系起来,读懂题意列出方程组和不等式即可求解.11.联通公司手机话费收费有A套餐(月租费15元,通话费每分钟0.1元)和B套餐(月租费0元,通话费每分钟0.15元)两种.设A套餐每月话费为y1(元),B套餐每月话费为y2(元),月通话时间为x分钟.(1)分别表示出y1与x,y2与x的函数关系式.(2)月通话时间为多长时,A、B两种套餐收费一样?(3)什么情况下A套餐更省钱?【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1)根据A套餐的收费为月租加上话费,B套餐的收费为话费列式即可;(2)根据两种收费相同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根据(2)的计算结果,小于收费相同时的时间选择B套餐,大于收费相同的时间选择A套餐解答.【解答】解:(1)A套餐的收费方式:y1=0.1x+15;B套餐的收费方式:y2=0.15x;(2)由0.1x+15=0.15x,得到x=300,答:当月通话时间是300分钟时,A、B两种套餐收费一样;(3)由0.1x+15<0.15x,得到x>300,当月通话时间多于300分钟时,A套餐更省钱.【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是典型的电话收费问题,求出两种收费相同的时间是确定选择不同的缴费方式的关键.12.某工厂现有甲种原料360千克,乙种原料290千克,计划用这两种原料全部生产A、B两种产品共50件,生产A、B两种产品与所需原料情况如下表所示:原料甲种原料(千克)乙种原料(千克)型号A产品(每件)93B产品(每件)410(1)该工厂生产A、B两种产品有哪几种方案?(2)若生成一件A产品可获利80元,生产一件B产品可获利120元,怎样安排生产可获得最大利润?【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分析】(1)设工厂可安排生产x件A产品,则生产(50﹣x)件B产品,根据不能多于原料的做为不等量关系可列不等式组求解;(2)可以分别求出三种方案比较即可.【解答】解:(1)设工厂可安排生产x件A产品,则生产(50﹣x)件B产品由题意得:,解得:30≤x≤32的整数.∴有三种生产方案:①A30件,B20件;②A31件,B19件;③A32件,B18件;(2)方法一:方案(一)A,30件,B,20件时,20×120+30×80=4800(元).方案(二)A,31件,B,19件时,19×120+31×80=4760(元).方案(三)A,32件,B,18件时,18×120+32×80=4720(元).故方案(一)A,30件,B,20件利润最大.【点评】本题考查理解题意的能力,关键是根据有甲种原料360千克,乙种原料290千克,做为限制列出不等式组求解,然后判断B生产的越多,A少的时候获得利润最大,从而求得解.。
2022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突破05 一次函数问题

一、单选题1.晓琳和爸爸到太子河公园运动,两人同时从家出发,沿相同路线前行,途中爸爸有事返回,晓琳继续前行5分钟后也原路返回,两人恰好同时到家.晓琳和爸爸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离家的路程y1(米),y2(米)与运动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两人同行过程中的速度为200米/分;②m的值是15,n的值是3000;③晓琳开始返回时与爸爸相距1800米;④运动18分钟或30分钟时,两人相距900米.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④设爸爸返回的解析式为y2=kx+b,把(15,3000)(45,0)代入得,解得∴y2=-100x+4500∴当0≤x≤20时,y1=200xy1-y2=900∴200x-(-100x+4500)=900∴x=18当20≤x≤45时,y1=ax+b,将(20,4000)(45,0)代入得,∴y1=-160x+7200y1-y2=900 ,(-160x+7200)-(-100x+4500)=900,x=30∴④正确故选:C.【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明确横纵坐标的实际意义是解题得关键.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直线l2:y=kx(k≠0)与直线l1在第一象限交于点C.若∠BOC=∠BCO,则k的值为()A.B.C.D.2【答案】B得:k,即k.故选B.【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两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由这两条直线相对应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3.某通讯公司就上宽带网推出A,B,C三种月收费方式.这三种收费方式每月所需的费用y(元与上网时间x(h)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每月上网时间不足25h时,选择A方式最省钱B.每月上网费用为60元时,B方式可上网的时间比A方式多C.每月上网时间为35h时,选择B方式最省钱D.每月上网时间超过70h时,选择C方式最省钱【答案】D将(50,50)、(55,65)代入y B=mx+n,得:,解得:,∴y B=3x-100(x≥50),当x=70时,y B=3x-100=110<120,∴结论D错误.故选D.【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观察函数图象,利用一次函数的有关知识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的正误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已知直线l:y=2x,分别过x轴上的点A1(1,0)、A2(2,0)、…、A n(n,0),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l于点B1、B2、…、B n,将△OA1B1,四边形A1A2B2B1、…、四边形A n−1A n B n B n−1的面积依次记为S1、S2、…、S n,则S n=()A.n2B.2n+1C.2n D.2n−1【答案】D5.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在直线上运动,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A.(0,0)B.(,)C.(,)D.(,)【答案】B【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垂线段最短,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熟练掌握垂线段最短是解决本题的关键.6.如图,直线y=kx+3经过点(2,0),则关于x的不等式kx+3>0的解集是()A.x>2B.x<2C.x≥2D.x≤2【答案】B【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内在联系.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顶点在第一象限,点、的坐标分别为、,,,直线交轴于点,若与关于点成中心对称,则点的坐标为()A.B.C.D.【答案】A【解析】∵点B,C的坐标分别为(2,1),(6,1),∠BAC=90°,AB=AC,∴△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4,3),设直线AB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直线AB解析式为y=x﹣1,令x=0,则y=﹣1,∴P(0,﹣1),又∵点A与点A'关于点P成中心对称,∴点P为AA'的中点,设A'(m,n),则=0,=﹣1,∴m=﹣4,n=﹣5,∴A'(﹣4,﹣5),故选:A.【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运用,利用待定系数法得出直线AB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8.春季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积极预防传染病是学校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为此,某校对学生宿舍采取喷洒药物进行消毒.在对某宿舍进行消毒的过程中,先经过的集中药物喷洒,再封闭宿舍,然后打开门窗进行通风,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药量与药物在空气中的持续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在打开门窗通风前分别满足两个一次函数,在通风后又成反比例,如图所示.下面四个选项中错误的是()A.经过集中喷洒药物,室内空气中的含药量最高达到B.室内空气中的含药量不低于的持续时间达到了C.当室内空气中的含药量不低于且持续时间不低于35分钟,才能有效杀灭某种传染病毒.此次消毒完全有效D.当室内空气中的含药量低于时,对人体才是安全的,所以从室内空气中的含药量达到开始,需经过后,学生才能进入室内【答案】C【关键点拨】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应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象信息,属于中考常考题型.9.已知一系列直线分别与直线相交于一系列点,设的横坐标为,则对于式子,下列一定正确的是( ) A.大于1 B.大于0 C.小于-1 D.小于0【答案】B【解析】由题意x i=-,x j=-,∴式子>0,故选:B.【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待定系数法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0.如图1,点F从菱形ABCD的顶点A出发,沿A→D→B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B,图2是点F 运动时,△FBC的面积y(cm2)随时间x(s)变化的关系图象,则a的值为()A.B.2 C.D.2【答案】CBE=,∵四边形ABCD是菱形,∴EC=a-1,DC=a,Rt△DEC中,a2=22+(a-1)2.解得a=.故选:C.【关键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了菱形性质和一次函数图象性质,解答过程中要注意函数图象变化与动点位置之间的关系.11.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P是以C(﹣1,0)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一点,连接PA,PB,则△PAB面积的最小值是()A.5B.10C.15D.20【答案】A【解析】作CH⊥AB于H交⊙O于E、F.连接BC.【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一次函数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12.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CD的中点,AE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BC及AB的延长线于点F,G,H,连接HE,HC,OD,连接CO并延长交AD于点M.则下列结论中:①FG=2AO;②OD∥HE;③;④2OE2=AH•DE;⑤GO+BH=HC正确结论的个数有()A.2B.3C.4D.5【答案】B同理可得:直线CO的方程为:,可得M点坐标(,2),可得:①FG=,AO==,故FG=2AO,故①正确;②:由O点坐标,D点坐标(2,2),可得OD的方程:,由H点坐标(0,),E点坐标(2,1),可得HE方程:,由两方程的斜率不相等,可得OD不平行于HE,故②错误;③由A(0,2),M(,2),H(0,),E(2,1),可得:BH=,EC=1,AM=,MD=,故=,故③正确;④:由O点坐标,E(2,1),H(0,),D(2,2),可得:,AH=,DE=1,有2OE2=AH•DE,故④正确;【关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与矩形的综合,及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公式,难度较大,灵活建立直角坐标系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一个由六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组成的图案,其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3,5),(6,1).若过原点的直线l将这个图案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直线l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答案】【解析】【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熟知过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的直线把这个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一次函数y=﹣x﹣2与y=2x+m的图象相交于点P(n,﹣4),则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_____.【答案】﹣2<x<2【解析】∵一次函数y=﹣x﹣2的图象过点P(n,﹣4),∴﹣4=﹣n﹣2,解得n=2,∴P(2,﹣4),又∵y=﹣x﹣2与x轴的交点是(﹣2,0),∴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故答案为:【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准确确定出n的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如图,直线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两点,将线段分成等份,分点分别为,,P3,,… ,过每个分点作轴的垂线分别交直线于点,,,… ,用,,,…,分别表示,,…,的面积,则___________.【答案】【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规律型−点的坐标、三角形的面积、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分割法求阴影部分面积.16.如图,直线y1=-x+a与y2=bx-4相交于点P,已知点P的坐标为(1,-3),则关于x的不等式-x+a<bx-4的解集是_______.【答案】【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出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坐标,再根据图象的位置确定x的取值范围.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和的图象分别为直线,,过点作轴的垂线交于点,过点作轴的垂线交于点,过点作轴的垂线交于点,过点作轴的垂线交于点,依次进行下去,则点的横坐标为__.【答案】【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题目中点的横坐标的变化规律.18.如图所示,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2,0),与y轴相交于点(0,4),结合图象可知,关于x的方程ax+b=0的解是_____.【答案】x=2【解析】∵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2,0),∴关于x的方程ax+b=0的解是x=2,故答案为:x=2.【关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b=0 (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19.规定:[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x)表示不小于x的最小整数,[x)表示最接近x的整数(x≠n+0.5,n为整数),例如:[2.3]=2,(2.3)=3,[2.3)=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①当x=1.7时,[x]+(x)+[x)=6;②当x=﹣2.1时,[x]+(x)+[x)=﹣7;③方程4[x]+3(x)+[x)=11的解为1<x<1.5;④当﹣1<x<1时,函数y=[x]+(x)+x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4x的图象有两个交点.【答案】②③④∵﹣1<x<1时,∴当﹣1<x<﹣0.5时,y=[x]+(x)+x=﹣1+0+x=x﹣1,当﹣0.5<x<0时,y=[x]+(x)+x=﹣1+0+x=x﹣1,当x=0时,y=[x]+(x)+x=0+0+0=0,当0<x<0.5时,y=[x]+(x)+x=0+1+x=x+1,当0.5<x<1时,y=[x]+(x)+x=0+1+x=x+1,∵y=4x,则x﹣1=4x时,得x=;x+1=4x时,得x=;当x=0时,y=4x=0,∴当﹣1<x<1时,函数y=[x]+(x)+x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4x的图象有三个交点,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②③.20.一天早晨,小玲从家出发匀速步行到学校,小玲出发一段时间后,她的妈妈发现小玲忘带了一件必需的学习用品,于是立即下楼骑自行车,沿小玲行进的路线,匀速去追小玲,妈妈追上小玲将学习用品交给小玲后,立即沿原路线匀速返回家里,但由于路上行人渐多,妈妈返回时骑车的速度只是原来速度的一半,小玲继续以原速度步行前往学校,妈妈与小玲之间的距离y(米)与小玲从家出发后步行的时间x(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小玲和妈妈上、下楼以及妈妈交学习用品给小玲耽搁的时间忽略不计).当妈妈刚回到家时,小玲离学校的距离为_____米.【答案】200【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的运用,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的运用,分别求小玲和妈妈的速度是关键,解答时熟悉并理解函数的图象.21.已知直线l1:y=(k﹣1)x+k+1和直线l2:y=kx+k+2,其中k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1)当k=2时,直线l1、l2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S2=______;(2)当k=2、3、4,……,2018时,设直线l1、l2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S2,S3,S4,……,S2018,则S2+S3+S4+……+S2018=______.【答案】 1【解析】当y=0时,有(k-1)x+k+1=0,解得:x=-1-,∴直线l1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同理,可得出:直线l2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两直线与x轴交点间的距离d=-1--(-1-)=-.联立直线l1、l2成方程组,得:,解得:,∴直线l1、l2的交点坐标为(-1,-2).(1)当k=2时,d=-=1,∴S2=×|-2|d=1.故答案为:1.【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规律型中图形的变化类,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两直线与x轴交点间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22.如图,射线OM在第一象限,且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60°,过点D(6,0)作DA⊥OM于点A,作线段OD的垂直平分线BE交x轴于点E,交AD于点B,作射线OB.以AB为边在△AOB的外侧作正方形ABCA1,延长A1C交射线OB于点B1,以A1B1为边在△A1OB1的外侧作正方形A1B1C1A2,延长A2C1交射线OB于点B2,以A2B2为边在△A2OB2的外侧作正方形A2B2C2A3……按此规律进行下去,则正方形A2017B2017C2017A2018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答案】【关键点拨】本题考查规律型问题、解直角三角形、点的坐标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探究规律的方法,根据获取的规律解决问题.23.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C是OB的中点,D是AB上一点,四边形OEDC是菱形,则△OAE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A(,0);∴OA=,设D(x,) ,∴E(x,- x+2),延长DE交OA于点F,∴EF=-x+2,OF=x,在Rt△OEF中利用勾股定理得:,解得:x1=0(舍),x2=;∴EF=1,∴S△AOE=·OA·EF=2.故答案为:.【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一次函数y=kx+b,(k≠0,且k,b为常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0);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b).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函数关系式y=kx+b.也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三、解答题24.某销售商准备在南充采购一批丝绸,经调查,用10000元采购A型丝绸的件数与用8000元采购B型丝绸的件数相等,一件A型丝绸进价比一件B型丝绸进价多100元.(1)求一件A型、B型丝绸的进价分别为多少元?(2)若销售商购进A型、B型丝绸共50件,其中A型的件数不大于B型的件数,且不少于16件,设购进A型丝绸m件.①求m的取值范围.②已知A型的售价是800元/件,销售成本为2n元/件;B型的售价为600元/件,销售成本为n元/件.如果50≤n≤150,求销售这批丝绸的最大利润w(元)与n(元)的函数关系式.【答案】(1)一件A型、B型丝绸的进价分别为500元,400元;(2)①,②.(2)①根据题意得:,的取值范围为:,②设销售这批丝绸的利润为,根据题意得:,,(Ⅰ)当时,,时,销售这批丝绸的最大利润;(Ⅱ)当时,,销售这批丝绸的最大利润;(Ⅲ)当时,当时,销售这批丝绸的最大利润.综上所述:.【关键点拨】本题综合考察了分式方程、不等式组以及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在第(2)问②中,进一步考查了,如何解决含有字母系数的一次函数最值问题.25.“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自行车上下班或外出旅游.周末,小红相约到郊外游玩,她从家出发0.5小时后到达甲地,玩一段时间后按原速前往乙地,刚到达乙地,接到妈妈电话,快速返回家中.小红从家出发到返回家中,行进路程y(km)随时间x(h)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如图所示.(1)小红从甲地到乙地骑车的速度为km/h;(2)当1.5≤x≤2.5时,求出路程y(km)关于时间x(h)的函数解析式;并求乙地离小红家多少千米?【答案】(1)20;(2)乙地离小红家30千米.当x=2.5时,解得y=30,∴乙地离小红家30千米.【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读懂图象信息,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题的关键.26.某工厂甲、乙两车间接到加工一批零件的任务,从开始加工到完成这项任务共用了9天,乙车间在加工2天后停止加工,引入新设备后继续加工,直到与甲车间同时完成这项任务为止,设甲、乙车间各自加工零件总数为y(件),与甲车间加工时间x(天),y与x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由工厂统计数据可知,甲车间与乙车间加工零件总数之差z(件)与甲车间加工时间x(天)的关系如图(2)所示.(1)甲车间每天加工零件为_____件,图中d值为_____.(2)求出乙车间在引入新设备后加工零件的数量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甲车间加工多长时间时,两车间加工零件总数为1000件?【答案】80770∴,解得,∴y=130x﹣400(4≤x≤9)(3)由题意得:80x+130x﹣400=1000,解得:x=答:甲车间加工天时,两车间加工零件总数为1000件【关键点拨】一次函数实际应用问题,关键是根据一次函数图象的实际意义和根据图象确定一次函数关系式解答.27.如图,已知A(6,0),B(8,5),将线段OA平移至CB,点D在x轴正半轴上(不与点A重合),连接OC,AB,CD,BD.(1)求对角线AC的长;(2)设点D的坐标为(x,0),△ODC与△ABD的面积分别记为S1,S2.设S=S1﹣S2,写出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探究是否存在点D使S与△DBC的面积相等?如果存在,用坐标形式写出点D的位置;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AC=;(2)点D的坐标为(x,0)(x>6).∴S=S1﹣S2=-()=5x﹣15,当点D在OA的延长线上时,S1=,S2==,∴S=S1﹣S2=-()=15,由上可得,S=,∵S△DBC==15,∴点D在OA的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满足条件,∴点D的坐标为(x,0)(x>6).【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应用、平移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答.28.某学校为改善办学条件,计划采购A、B两种型号的空调,已知采购3台A型空调和2台B型空调,需费用39000元;4台A型空调比5台B型空调的费用多6000元.(1)求A型空调和B型空调每台各需多少元;(2)若学校计划采购A、B两种型号空调共30台,且A型空调的台数不少于B型空调的一半,两种型号空调的采购总费用不超过217000元,该校共有哪几种采购方案?(3)在(2)的条件下,采用哪一种采购方案可使总费用最低,最低费用是多少元?【答案】(1)A型空调和B型空调每台各需9000元、6000元;(2)共有三种采购方案,方案一:采购A型空调10台,B型空调20台,方案二:采购A型空调11台,B型空调19台,案三:采购A型空调12台,B型空调18台;(3)采购A型空调10台,B型空调20台可使总费用最低,最低费用是210000元.(2)设购买A型空调a台,则购买B型空调(30-a)台,,解得,10≤a≤12,∴a=10、11、12,共有三种采购方案,方案一:采购A型空调10台,B型空调20台,方案二:采购A型空调11台,B型空调19台,方案三:采购A型空调12台,B型空调18台;【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函数和不等式的思想解答.2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水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孝感市槐荫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代理、两种型号的净水器,每台型净水器比每台型净水器进价多200元,用5万元购进型净水器与用4.5万元购进型净水器的数量相等.(1)求每台型、型净水器的进价各是多少元;(2)槐荫公司计划购进、两种型号的净水器共50台进行试销,其中型净水器为台,购买资金不超过9.8万元.试销时型净水器每台售价2500元,型净水器每台售价2180元.槐荫公司决定从销售型净水器的利润中按每台捐献元作为公司帮扶贫困村饮水改造资金,设槐荫公司售完50台净水器并捐献扶贫资金后获得的利润为,求的最大值.【答案】(1)型净水器每台进价2000元,型净水器每台进价1800元.(2)的最大值是元.【解析】(1)设A型净水器每台的进价为m元,则B型净水器每台的进价为(m-200)元,根据题意得:,解得:m=2000,经检验,m=2000是分式方程的解,∴m-200=1800.答:A型净水器每台的进价为2000元,B型净水器每台的进价为1800元.【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2)根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出W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30.某市制米厂接到加工大米任务,要求5天内加工完220吨大米,制米厂安排甲、乙两车间共同完成加工任务,乙车间加工中途停工一段时间维修设备,然后改变加工效率继续加工,直到与甲车间同时完成加工任务为止.设甲、乙两车间各自加工大米数量y(吨)与甲车间加工时间s(天)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未加工大米w(吨)与甲加工时间x(天)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请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甲车间每天加工大米吨,a=.(2)求乙车间维修设备后,乙车间加工大米数量y(吨)与x(天)之间函数关系式.(3)若55吨大米恰好装满一节车厢,那么加工多长时间装满第一节车厢?再加工多长时间恰好装满第二节车厢?【答案】(1)20,15;(2)y=35x﹣55;(3)再过1天装满第二节车厢.【解析】(1)由图象可知,第一天甲乙共加工220﹣185=35吨,第二天,乙停止工作,甲单独加工185﹣165=20吨,则乙一天加工35﹣20=15吨,a=15,故答案为:20,15;(2)设y=kx+b,把(2,15),(5,120)代入得,解得:,∴y=35x﹣55(2≤x≤5);【关键点拨】本题为一次函数实际应用问题,应用了待定系数法、分类讨论思想等,解答要注意通过对这两个函数图象实际意义对比分析得到问题答案.3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点A在x轴的负半轴上,直线y=﹣x+与x轴、y 轴分别交于B、C两点,四边形ABCD为菱形.(1)如图1,求点A的坐标;(2)如图2,连接AC,点P为△ACD内一点,连接AP、BP,BP与AC交于点G,且∠APB=60°,点E 在线段AP上,点F在线段BP上,且BF=AE,连接AF、EF,若∠AFE=30°,求AF2+EF2的值;(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当PE=AE时,求点P的坐标.【答案】(1)A(﹣,0).(2)49;(3)P(﹣,3)【解析】(1)如图1中,(2)如图2中,连接CE、CF.∵OA=OB,CO⊥AB,∴AC=BC=7,∴AB=BC=AC,∴△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APB=60°,∴∠APB=∠ACB,∵∠PAG+∠APB=∠AGB=∠CBG+∠ACB,∴∠PAG=∠CBG,∵AE=BF,∴△ACE≌△BCF,∴CE=CF,∠ACE=∠BCF,∴∠ECF=∠ACF+∠ACE=∠ACF+∠BCF=∠ACB=60°,∴△CEF是等边三角形,∴∠CFE=60°,EF=FC,∵∠AFE=30°,∴∠AFC=∠AFE+∠CFE=90°,在Rt△ACF中,AF2+CF2=AC2=49,∴AF2+EF2=49.(3)如图3中,延长CE交FA的延长线于H,作PQ⊥AB于Q,PK⊥OC于K,在BP设截取BT=PA,连接AT、CT、CF、PC.∴△CPE≌△H AE,∴∠PCE=∠H,∴PC∥FH,∵∠CAP=∠CBT,AC=BC,∴△ACP≌△BCT,∴CP=CT,∠ACP=∠BCT,∴∠PCT=∠ACB=60°,∴△CPT是等边三角形,∴CT=PT,∠CPT=∠CTP=60°,∵CP∥FH,∴∠HFP=∠CPT=60°,∵∠APB=60°,∴△APF是等边三角形,∴∠CFP=∠AFC-∠∠AFP=30°,∴∠TCF=∠CTP-∠TFC=30°,∴∠TCF=∠TFC,∴TF=TC=TP,【关键点拨】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综合题、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32.某书店现有资金7700元,计划全部用于购进甲、乙、丙三种图书共20套,其中甲种图书每套500元,乙种图书每套400元,丙种图书每套250元.书店将甲、乙、丙三种图书的售价分别定为每套550元,430元,310元.设书店购进甲种图书x套,乙种图书y套,请解答下列问题:(1)请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不需要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若书店购进甲、乙两种图书均不少于1套,则该书店有几种进货方案?(3)在(1)和(2)的条件下,根据市场调查,书店决定将三种图书的售价作如下调整:甲种图书的售价不变,乙种图书的售价上调a(a为正整数)元,丙种图书的售价下调a元,这样三种图书全部售出后,所获得的利润比(2)中某方案的利润多出20元,请直接写出书店是按哪种方案进的货及a的值.【答案】(1)y=﹣x+18(2)三种购买方案(3)甲种图书6套,乙种图书8套,丙种图书6套,a=10即有三种购买方案:①甲、乙、丙三种图书分别为3套,13套,4套,②甲、乙、丙三种图书分别为6套,8套,6套,③甲、乙、丙三种图书分别为9套,3套,8套,(3)若按方案一:则有13a﹣4a=20,解得a=(不是正整数,不符合题意),若按方案二:则有8a﹣6a=20,解得a=10(符合题意),若按方案三:则有3a﹣8a=20,解得a=﹣4(不是正整数,不符合题意),所以购买方案是:甲种图书6套,乙种图书8套,丙种图书6套,a=10.【关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等知识的综合,注意运算的准确性及灵活根据题意进行方案选择.3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x+4的图象与x轴和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动点P从点A出发,在线段AO上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作匀速运动,到达点O停止运动,点A关于点P的对称点为点Q,以线段PQ为边向上作正方形PQMN.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秒时,点Q的坐标是;(2)在运动过程中,设正方形PQMN与△AOB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表达式;(3)若正方形PQMN对角线的交点为T,请直接写出在运动过程中OT+PT的最小值.【答案】(1)(4,0);(2)①当0<t≤1时,S =t2;②当1<t≤时,S =﹣t2+18t;③当<t≤2时,S =﹣3t2+12;(3)OT+PT的最小值为.(2)当点Q在原点O时,OQ=6,∴AP=OQ=3,∴t=3÷3=1,①当0<t≤1时,如图1,令x=0,∴y=4,∴B(0,4),∴OB=4,∵A(6,0),∴OA=6,∴CN=t,∴S=S正方形PQMN﹣S△CDN=(3t)2﹣t×t=t2;②当1<t≤时,如图2,同①的方法得,DN=t,CN=t,∴S=S矩形OENP﹣S△CDN=3t×(6﹣3t)﹣t×t=﹣t2+18t;③当<t≤2时,如图3,S=S梯形OBDP=(2t+4)(6﹣3t)=﹣3t2+12;(3)如图4,由运动知,P(6﹣3t,0),Q(6﹣6t,0),∴M(6﹣6t,3t),∵T是正方形PQMN的对角线交点,∴T(6﹣t,t)∴点T是直线y=﹣x+2上的一段线段,(﹣3≤x<6),作出点O关于直线y=﹣x+2的对称点O'交此直线于G,过点O'作O'F⊥x轴,则O'F就是OT+PT的最小值,由对称知,OO'=2OG,【关键点拨】此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面积,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找出点T的位置是解本题(3)的难点.3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F的坐标为(0,10).点E的坐标为(20,0),直线l1经过点F和点E,直线l1与直线l2 、y=x相交于点P.(1)求直线l1的表达式和点P的坐标;(2)矩形ABCD的边AB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A与点F重合,点B在线段OF上,边AD平行于x 轴,且AB=6,AD=9,将矩形ABCD沿射线FE的方向平移,边AD始终与x 轴平行.已知矩形ABCD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匀速移动(点A移动到点E时止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t>0).①矩形ABCD在移动过程中,B、C、D三点中有且只有一个顶点落在直线l1或l2上,请直接写出此时t的值;②若矩形ABCD在移动的过程中,直线CD交直线l1于点N,交直线l2于点M.当△PMN的面积等于18时,请直接写出此时t的值.【答案】(1)直线l1的表达式为y=﹣x+10,点P坐标为(8,6);(2)①t值为或;②当t=时,△PMN的面积等于18.(2)①如图,当点D在直线上l2时,∵AD=9∴点D与点A的横坐标之差为9,∴将直线l1与直线l2的解析式变形为x=20﹣2y,x=y,∴y﹣(20﹣2y)=9,解得:y=,∴x=20﹣2y=,。
一次函数相关的中考压轴题(含分析和答案)

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中考的主要考点。
现举几例以一次函数为背景的中考压轴题供同学们在中考复习时参考一.解答题(共30小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C中,∠ACO=90°.把AO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得OB,连接AB,作BD⊥直线CO于D,点A的坐标为(﹣3,1).(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若AB中点为M,连接CM,动点P、Q分别从C点出发,点P沿射线CM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点Q沿线段CD以每秒1个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当Q点运动到D点时,P、Q同时停止,设△PQO的面积为S(S≠0),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动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P点,使四边形以P、O、B、N(N为平面上一点)为顶点的矩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2.如图1,已知直线y=2x+2与y轴、x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B为直角顶点在第二象限作等腰Rt△ABC(1)求点C的坐标,并求出直线AC的关系式.(2)如图2,直线CB交y轴于E,在直线CB上取一点D,连接AD,若AD=AC,求证:BE=DE.(3)如图3,在(1)的条件下,直线AC交x轴于M,P(,k)是线段BC上一点,在线段BM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直线PN平分△BCM的面积?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直线ℓ:y=k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C,点B的坐标是(﹣8,0),点A的坐标为(﹣6,0)(1)求k的值.(2)若P(x,y)是直线ℓ在第二象限内一个动点,试写出△OPA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A的面积为9,并说明理由.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1,0),点B(3,0),点,直线l经过点C,(1)若在x轴上方直线l上存在点E使△ABE为等边三角形,求直线l所表达的函数关系式;(2)若在x轴上方直线l上有且只有三个点能和A、B构成直角三角形,求直线l所表达的函数关系式;(3)若在x轴上方直线l上有且只有一个点在函数的图形上,求直线l所表达的函数关系式.5.如图1,直线y=﹣kx+6k(k>0)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且△AOB的面积是24.(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如图2,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OA﹣OB运动;同时点E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y轴正半轴运动,过点E作与x轴平行的直线l,与线段AB相交于点F,当点P与点F重合时,点P、E均停止运动.连接PE、PF,设△PEF的面积为S,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过P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l相交于点M,连接AM,当tan∠MAB=时,求t 值.6.首先,我们看两个问题的解答:问题1:已知x>0,求的最小值.问题2:已知t>2,求的最小值.问题1解答:对于x>0,我们有:≥.当,即时,上述不等式取等号,所以的最小值.问题2解答:令x=t﹣2,则t=x+2,于是.由问题1的解答知,的最小值,所以的最小值是.弄清上述问题及解答方法之后,解答下述问题: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k>0,b>0)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使得△OAB的面积值等于|OA|+|OB|+3.(1)用b表示k;(2)求△AOB面积的最小值.7.如图①,过点(1,5)和(4,2)两点的直线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1)如果一个点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那么我们称这个点是格点.图中阴影部分(不包括边界)所含格点的个数有_________个(请直接写出结果);(2)设点C(4,0),点C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为D,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_________;(3)如图②,请在直线AB和y轴上分别找一点M、N使△CMN的周长最短,在图②中作出图形,并求出点N的坐标.8.如图,已知AOCE,两个动点B同时在D的边上按逆时针方向A运动,开始时点F在点FA位置、点Q在点O位置,点P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点Q的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1)在前3秒内,求△OPQ的最大面积;(2)在前10秒内,求x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并求此时点P,Q的坐标.9.若直线y=mx+8和y=nx+3都经过x轴上一点B,与y轴分别交于A、C(1)填空:写出A、C两点的坐标,A_________,C_________;(2)若∠ABO=2∠CBO,求直线AB和CB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若另一条直线过点B,且交y轴于E,若△ABE为等腰三角形,写出直线BE的解析式(只写结果).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4,0),点B的坐标为(0,b)(b >0).P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作PC⊥x轴,垂足为C.记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点P'不在y轴上),连接P P',P'A,P'C.设点P的横坐标为a.(1)当b=3时,求直线AB的解析式;(2)在(1)的条件下,若点P'的坐标是(﹣1,m),求m的值;(3)若点P在第一像限,是否存在a,使△P'C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四边形OABC为直角梯形,BC∥OA,A(9,0),C(0,4),AB=5.点M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N从点B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t为何值时,直线MN将梯形OABC的面积分成1:2两部分;(3)当t=1时,连接AC、MN交于点P,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点N、P、A、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6),点B(8,0),动点P从A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运动,同时动点Q从B开始在线段BA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当t为何值时,△APQ与△ABO相似?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P(x,y),PA⊥x轴于点A,PB⊥y轴于点B,C(a,0),点E在y轴上,点D,F在x轴上,AD=OB=2FC,EO是△AEF的中线,AE交PB于点M,﹣x+y=1.(1)求点D的坐标;(2)用含有a的式子表示点P的坐标;(3)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几对?14.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中,Rt△ABC的斜边AB在x轴上,直角顶点C在y轴的负半轴上,cos∠ABC=,点P在线段OC上,且PO、OC的长是方程x2﹣15x+36=0的两根.(1)求P点坐标;(2)求AP的长;(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四边形AQCP是梯形?若存在,请求出直线PQ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已知函数y=(6+3m)x+(n﹣4).(1)如果已知函数的图象与y=3x的图象平行,且经过点(﹣1,1),先求该函数图象的解析式,再求该函数的图象与y=mx+n的图象以及y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2)如果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它与另一个反比例函数的交点P到轴和轴的距离都是1,求出m和n的值,写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3)点Q是x轴上的一点,O是坐标原点,在(2)的条件下,如果△O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写出满足条件的点Q的坐标.16.如图,Rt△OA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直角三角形纸片,点O与原点重合,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OA和OC是方程的两根(OA>OC),∠CAO=30°,将Rt△OAC折叠,使OC边落在AC边上,点O与点D重合,折痕为CE.(1)求线段OA和OC的长;(2)求点D的坐标;(3)设点M为直线CE上的一点,过点M作AC的平行线,交y轴于点N,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使得以M、N、D、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AOB为等腰三角形,且OA=OB,过点B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直线AB的解析式为y=﹣3x+30,点C在线段BD上,点D 关于直线OC的对称点在腰OB上.(1)求点B坐标;(2)点P沿折线BC﹣OC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当一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PQC的面积为S,运动时间为t,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连接PQ,设PQ与OB所成的锐角为α,当α=90°﹣∠AOB时,求t值.(参考数据:在(3)中,取.)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经过点A(2,﹣3),与x轴交于点B,且与直线平行.(1)求:直线l的函数解析式及点B的坐标;(2)如直线l上有一点M(a,﹣6),过点M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N,在线段MN上求一点P,使△PAB是直角三角形,请求出点P的坐标.19.已知如图,直线y=﹣x+4与x轴相交于点A,与直线y=x相交于点P.(1)求点P的坐标;(2)求S△OPA的值;(3)动点E从原点O出发,沿着O→P→A的路线向点A匀速运动(E不与点O、A重合),过点E分别作EF⊥x轴于F,EB⊥y轴于B.设运动t秒时,F的坐标为(a,0),矩形EBOF与△OPA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a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0),C(0,1),以OA、OC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矩形OABC,点D(x,0)(x>0),以BD为斜边在BD上方做等腰直角三角形BDM,作直线MA交y轴于点N,连接ND.(1)求证:①A、B、M、D四点在同一圆周上;②ON=OA;(2)若0<x≤4,记△NDM的面积为y,试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NDM面积的最大值;(3)再点D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位置,使DM⊥DN?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如图(1),直线y=kx+1与y轴正半轴交于A,与x轴正半轴交于B,以AB为边作正方形ABCD.(1)若C(3,m),求m的值;(2)如图2,连AC,作BM⊥AC于M,E为AB上一点,CE交BM于F,若BE=BF,求证:AC+AE=2AB;(3)经过B、C两点的⊙O1交AC于S,交AB的延长线于T,当⊙O1的大小发生变化时,的值变吗?若不变证明并求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22.如图:直线y=﹣x+18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直线y=2x分别与AB交于C点,与过点A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于D点.点E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轴向左运动,过点E作x轴的垂线,分别交直线AB、OD于P、Q,以PQ为边向右作正方形PQMN,设正方形PQMN与△ACD 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平方单位),点E的运动时间为t(秒).(1)当0<t<12时,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求(1)中S的最大值;(3)当t>0时,若点(10,10)落在正方形PQMN的内部,求t的取值范围.23.直线l:y=﹣x+3分别交x轴、y轴于B、A两点,等腰直角△CDM斜边落在x轴上,且CD=6,如图1所示.若直线l以每秒3个单位向上作匀速平移运动,同时点C从(6,0)开始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作匀速平移运动,如图2所示,设移动后直线l运动后分别交x轴、y轴于Q、P两点,以OP、OQ为边作如图矩形OPRQ.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运动后点M、点Q的坐标(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若设矩形OPRQ与运动后的△CDM的重叠部分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相应的取值范围;(3)若直线l和△CDM运动后,直线l上存在点T使∠OTC=90°,则当在线段PQ上符合条件的点T有且只有两个时,求t的取值范围.24.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使AB边落在x轴正半轴上,且A点的坐标是(1,0).(1)直线经过点C,且与x轴交于点E,求四边形AECD的面积;(2)若直线l经过点E,且将正方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解析式;(3)若直线l1经过点F()且与直线y=3x平行.将(2)中直线l沿着y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交x轴于点M,交直线l1于点N,求△NMF的面积.25.如图,直线l1的解析表达式为:y=﹣3x+3,且l1与x轴交于点D,直线l2经过点A,B,直线l1,l2交于点C.(1)求直线l2的解析表达式;(2)求△ADC的面积;(3)在直线l2上存在异于点C的另一点P,使得△ADP与△ADC的面积相等,求出点P的坐标;(4)若点H为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这样的点H,使以A、D、C、H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H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6.如图,直线y=x+6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E、F,点A的坐标为(﹣6,0),P(x,y)是直线y=x+6上一个动点.(1)在点P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A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P运动到什么位置,△OPA的面积为,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3)过P作EF的垂线分别交x轴、y轴于C、D.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COD≌△FOE?若存在,直接写出此时点P的坐标(不要求写解答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直线OC:y=x交于点C.(1)若直线AB解析式为y=﹣2x+12,①求点C的坐标;②求△OAC的面积.(2)如图,作∠AOC的平分线ON,若AB⊥ON,垂足为E,△OAC的面积为6,且OA=4,P、Q分别为线段OA、OE上的动点,连接AQ与PQ,试探索AQ+PQ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8.已知直角梯形OABC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OC,AB=10,OC=22,BC=15,动点M从A点出发,以每秒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N从C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CO向O点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运动到终点时,两个动点都停止运动.(1)求B点坐标;(2)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OAMN的面积是梯形OABC面积的一半;②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OAMN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面积;③若另有一动点P,在点M、N运动的同时,也从点A出发沿AO运动.在②的条件下,PM+PN的长度也刚好最小,求动点P的速度.2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AP交x轴于点P(p,0),交y轴于点A(0,a),且a、b 满足.(1)求直线AP的解析式;(2)如图1,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Q,R(0,2),点S在直线AQ上,且SR=SA,求直线RS的解析式和点S的坐标;(3)如图2,点B(﹣2,b)为直线AP上一点,以AB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点C在第一象限,D为线段OP上一动点,连接DC,以DC为直角边,点D为直角顶点作等腰三角形DCE,EF⊥x轴,F为垂足,下列结论:①2DP+EF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你选择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定值.30.如图,已知直线l1:y=﹣x+2与直线l2:y=2x+8相交于点F,l1、l2分别交x轴于点E、G,矩形ABCD 顶点C、D分别在直线l1、l2,顶点A、B都在x轴上,且点B与点G重合.(1)求点F的坐标和∠GEF的度数;(2)求矩形ABCD的边DC与BC的长;(3)若矩形ABCD从原地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设移动时间为t(0≤t≤6)秒,矩形ABCD与△GEF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t的取值范围.答案与评分标准一.解答题(共30小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C中,∠ACO=90°.把AO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得OB,连接AB,作BD⊥直线CO于D,点A的坐标为(﹣3,1).(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若AB中点为M,连接CM,动点P、Q分别从C点出发,点P沿射线CM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点Q沿线段CD以每秒1个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当Q点运动到D点时,P、Q同时停止,设△PQO的面积为S(S≠0),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动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P点,使四边形以P、O、B、N(N为平面上一点)为顶点的矩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提升训练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含解析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题【例1】。
如图,直线l:y=ax+b交x轴于点A(3,0),交y于第一象限的点P,点P的轴于点B(0,-3),交反比例函数y kx横坐标为4.的解析式;(1)求反比例函数y kx(2)过点P作直线l的垂线l1,交反比例函数y k的图象于x点C,求△OPC的面积.【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1)∵y=ax+b交x轴于点A(3,0),交y轴于点B(0,-3),∴3a+b=0,b=-3,解得:a=1,即l1的解析式为:y=x-3,当x=4时,y=1,即P(4,1),将P点坐标代入y k得:k=4,x;即反比函数的解析式为:y4x(2)设直线l1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E,D,∵OA=OB=3,∴∠OAB=∠OBA=45°,∵l⊥l1,∴∠DPB=90°,∴∠ODP=45°,设直线l1的解析式为:y=-x+b,将点P(4,1)代入得:b=5,联立:y=-x+5,y4x,解得:x=1,y=4或x=4,y=1,即C(1,4),∴S△OPC=S△ODE-S△OCD-S△OPE=12×5×5-12×5×1-12×5×1=152.【变式1—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O与坐标原点重合,A,C分别在坐标轴上,点B的坐标为(4,2),直线y=–12x+3交AB,BC于点M,N,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经过点M,N.(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P在x轴上,且△OPM的面积与四边形BMON的面积相等,求点P的坐标.【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B(4,2),四边形OABC为矩形,∴OA=BC=2,在y=–12x+3中,y=2时,x=2,即M(2,2),将M(2,2)代入kyx=得:k=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4yx=.(2)在4yx=中,当x=4时,y=1,即CN=1,∵S四边形BMON=S矩形OABC-S△AOM-S△CON=4×2-12×2×2-12×4×1=4,∴S△OPM=4,即12·OP·OA=4,∵OA=2,∴OP=4,∴点P 的坐标为(4,0)或(-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中考的主要考点。
现举几例以一次函数为背景的中考压轴题供同学们在中考复习时参考一.解答题(共30小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C中,∠ACO=90°.把AO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得OB,连接AB,作BD⊥直线CO于D,点A的坐标为(﹣3,1).(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若AB中点为M,连接CM,动点P、Q分别从C点出发,点P沿射线CM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点Q沿线段CD以每秒1个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当Q点运动到D点时,P、Q同时停止,设△PQO的面积为S(S≠0),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动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P点,使四边形以P、O、B、N(N为平面上一点)为顶点的矩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2.如图1,已知直线y=2x+2与y轴、x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B为直角顶点在第二象限作等腰Rt△ABC(1)求点C的坐标,并求出直线AC的关系式.(2)如图2,直线CB交y轴于E,在直线CB上取一点D,连接AD,若AD=AC,求证:BE=DE.(3)如图3,在(1)的条件下,直线AC交x轴于M,P(,k)是线段BC上一点,在线段BM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直线PN平分△BCM的面积?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直线ℓ:y=k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C,点B的坐标是(﹣8,0),点A的坐标为(﹣6,0)(1)求k的值.(2)若P(x,y)是直线ℓ在第二象限内一个动点,试写出△OPA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A的面积为9,并说明理由.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1,0),点B(3,0),点,直线l经过点C,(1)若在x轴上方直线l上存在点E使△ABE为等边三角形,求直线l所表达的函数关系式;(2)若在x轴上方直线l上有且只有三个点能和A、B构成直角三角形,求直线l所表达的函数关系式;(3)若在x轴上方直线l上有且只有一个点在函数的图形上,求直线l所表达的函数关系式.5.如图1,直线y=﹣kx+6k(k>0)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且△AOB的面积是24.(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如图2,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OA﹣OB运动;同时点E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y轴正半轴运动,过点E作与x轴平行的直线l,与线段AB相交于点F,当点P与点F重合时,点P、E均停止运动.连接PE、PF,设△PEF的面积为S,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过P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l相交于点M,连接AM,当tan∠MAB=时,求t值.6.首先,我们看两个问题的解答:问题1:已知x>0,求的最小值.问题2:已知t>2,求的最小值.问题1解答:对于x>0,我们有:≥.当,即时,上述不等式取等号,所以的最小值.问题2解答:令x=t﹣2,则t=x+2,于是.由问题1的解答知,的最小值,所以的最小值是.弄清上述问题及解答方法之后,解答下述问题: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k>0,b>0)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使得△OAB 的面积值等于|OA|+|OB|+3.(1)用b表示k;(2)求△AOB面积的最小值.7.如图①,过点(1,5)和(4,2)两点的直线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1)如果一个点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那么我们称这个点是格点.图中阴影部分(不包括边界)所含格点的个数有_________个(请直接写出结果);(2)设点C(4,0),点C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为D,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_________;(3)如图②,请在直线AB和y轴上分别找一点M、N使△CMN的周长最短,在图②中作出图形,并求出点N 的坐标.8.如图,已知AOCE,两个动点B同时在D的边上按逆时针方向A运动,开始时点F在点FA位置、点Q在点O 位置,点P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点Q的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1)在前3秒内,求△OPQ的最大面积;(2)在前10秒内,求x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并求此时点P,Q的坐标.9.若直线y=mx+8和y=nx+3都经过x轴上一点B,与y轴分别交于A、C(1)填空:写出A、C两点的坐标,A_________,C_________;(2)若∠ABO=2∠CBO,求直线AB和CB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若另一条直线过点B,且交y轴于E,若△ABE为等腰三角形,写出直线BE的解析式(只写结果).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4,0),点B的坐标为(0,b)(b>0).P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作PC⊥x轴,垂足为C.记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点P'不在y轴上),连接P P',P'A,P'C.设点P的横坐标为a.(1)当b=3时,求直线AB的解析式;(2)在(1)的条件下,若点P'的坐标是(﹣1,m),求m的值;(3)若点P在第一像限,是否存在a,使△P'C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四边形OABC为直角梯形,BC∥OA,A(9,0),C(0,4),AB=5.点M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N从点B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t为何值时,直线MN将梯形OABC的面积分成1:2两部分;(3)当t=1时,连接AC、MN交于点P,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点N、P、A、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6),点B(8,0),动点P从A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运动,同时动点Q从B开始在线段BA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当t为何值时,△APQ与△ABO相似?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P(x,y),PA⊥x轴于点A,PB⊥y轴于点B,C(a,0),点E 在y轴上,点D,F在x轴上,AD=OB=2FC,EO是△AEF的中线,AE交PB于点M,﹣x+y=1.(1)求点D的坐标;(2)用含有a的式子表示点P的坐标;(3)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几对?14.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中,Rt△ABC的斜边AB在x轴上,直角顶点C在y轴的负半轴上,cos∠ABC=,点P在线段OC上,且PO、OC的长是方程x2﹣15x+36=0的两根.(1)求P点坐标;(2)求AP的长;(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四边形AQCP是梯形?若存在,请求出直线PQ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已知函数y=(6+3m)x+(n﹣4).(1)如果已知函数的图象与y=3x的图象平行,且经过点(﹣1,1),先求该函数图象的解析式,再求该函数的图象与y=mx+n的图象以及y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2)如果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它与另一个反比例函数的交点P到轴和轴的距离都是1,求出m和n的值,写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3)点Q是x轴上的一点,O是坐标原点,在(2)的条件下,如果△O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写出满足条件的点Q的坐标.16.如图,Rt△OA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直角三角形纸片,点O与原点重合,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OA和OC是方程的两根(OA>OC),∠CAO=30°,将Rt△OAC折叠,使OC 边落在AC边上,点O与点D重合,折痕为CE.(1)求线段OA和OC的长;(2)求点D的坐标;(3)设点M为直线CE上的一点,过点M作AC的平行线,交y轴于点N,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使得以M、N、D、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AOB为等腰三角形,且OA=OB,过点B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直线AB的解析式为y=﹣3x+30,点C在线段BD上,点D关于直线OC的对称点在腰OB上.(1)求点B坐标;(2)点P沿折线BC﹣OC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当一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PQC的面积为S,运动时间为t,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连接PQ,设PQ与OB所成的锐角为α,当α=90°﹣∠AOB时,求t值.(参考数据:在(3)中,取.)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经过点A(2,﹣3),与x轴交于点B,且与直线平行.(1)求:直线l的函数解析式及点B的坐标;(2)如直线l上有一点M(a,﹣6),过点M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N,在线段MN上求一点P,使△PAB是直角三角形,请求出点P的坐标.19.已知如图,直线y=﹣x+4与x轴相交于点A,与直线y=x相交于点P.(1)求点P的坐标;(2)求S△OPA的值;(3)动点E从原点O出发,沿着O→P→A的路线向点A匀速运动(E不与点O、A重合),过点E分别作EF⊥x 轴于F,EB⊥y轴于B.设运动t秒时,F的坐标为(a,0),矩形EBOF与△OPA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a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0),C(0,1),以OA、OC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矩形OABC,点D(x,0)(x>0),以BD为斜边在BD上方做等腰直角三角形BDM,作直线MA交y轴于点N,连接ND.(1)求证:①A、B、M、D四点在同一圆周上;②ON=OA;(2)若0<x≤4,记△NDM的面积为y,试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NDM面积的最大值;(3)再点D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位置,使DM⊥DN?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如图(1),直线y=kx+1与y轴正半轴交于A,与x轴正半轴交于B,以AB为边作正方形ABCD.(1)若C(3,m),求m的值;(2)如图2,连AC,作BM⊥AC于M,E为AB上一点,CE交BM于F,若BE=BF,求证:AC+AE=2AB;(3)经过B、C两点的⊙O1交AC于S,交AB的延长线于T,当⊙O1的大小发生变化时,的值变吗?若不变证明并求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22.如图:直线y=﹣x+18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直线y=2x分别与AB交于C点,与过点A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于D点.点E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轴向左运动,过点E作x轴的垂线,分别交直线AB、OD于P、Q,以PQ为边向右作正方形PQMN,设正方形PQMN与△ACD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平方单位),点E的运动时间为t(秒).(1)当0<t<12时,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求(1)中S的最大值;(3)当t>0时,若点(10,10)落在正方形PQMN的内部,求t的取值范围.23.直线l:y=﹣x+3分别交x轴、y轴于B、A两点,等腰直角△CDM斜边落在x轴上,且CD=6,如图1所示.若直线l以每秒3个单位向上作匀速平移运动,同时点C从(6,0)开始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作匀速平移运动,如图2所示,设移动后直线l运动后分别交x轴、y轴于Q、P两点,以OP、OQ为边作如图矩形OPRQ.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运动后点M、点Q的坐标(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若设矩形OPRQ与运动后的△CDM的重叠部分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相应的取值范围;(3)若直线l和△CDM运动后,直线l上存在点T使∠OTC=90°,则当在线段PQ上符合条件的点T有且只有两个时,求t的取值范围.24.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使AB边落在x轴正半轴上,且A点的坐标是(1,0).(1)直线经过点C,且与x轴交于点E,求四边形AECD的面积;(2)若直线l经过点E,且将正方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解析式;(3)若直线l1经过点F()且与直线y=3x平行.将(2)中直线l沿着y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交x轴于点M,交直线l1于点N,求△NMF的面积.25.如图,直线l1的解析表达式为:y=﹣3x+3,且l1与x轴交于点D,直线l2经过点A,B,直线l1,l2交于点C.(1)求直线l2的解析表达式;(2)求△ADC的面积;(3)在直线l2上存在异于点C的另一点P,使得△ADP与△ADC的面积相等,求出点P的坐标;(4)若点H为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这样的点H,使以A、D、C、H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H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6.如图,直线y=x+6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E、F,点A的坐标为(﹣6,0),P(x,y)是直线y=x+6上一个动点.(1)在点P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A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P运动到什么位置,△OPA的面积为,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3)过P作EF的垂线分别交x轴、y轴于C、D.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COD≌△FOE?若存在,直接写出此时点P的坐标(不要求写解答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直线OC:y=x交于点C.(1)若直线AB解析式为y=﹣2x+12,①求点C的坐标;②求△OAC的面积.(2)如图,作∠AOC的平分线ON,若AB⊥ON,垂足为E,△OAC的面积为6,且OA=4,P、Q分别为线段OA、OE上的动点,连接AQ与PQ,试探索AQ+PQ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8.已知直角梯形OABC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OC,AB=10,OC=22,BC=15,动点M从A点出发,以每秒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N从C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CO 向O点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运动到终点时,两个动点都停止运动.(1)求B点坐标;(2)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OAMN的面积是梯形OABC面积的一半;②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OAMN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面积;③若另有一动点P,在点M、N运动的同时,也从点A出发沿AO运动.在②的条件下,PM+PN的长度也刚好最小,求动点P的速度.2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AP交x轴于点P(p,0),交y轴于点A(0,a),且a、b满足.(1)求直线AP的解析式;(2)如图1,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Q,R(0,2),点S在直线AQ上,且SR=SA,求直线RS的解析式和点S 的坐标;(3)如图2,点B(﹣2,b)为直线AP上一点,以AB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点C在第一象限,D为线段OP上一动点,连接DC,以DC为直角边,点D为直角顶点作等腰三角形DCE,EF⊥x轴,F为垂足,下列结论:①2DP+EF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你选择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定值.30.如图,已知直线l1:y=﹣x+2与直线l2:y=2x+8相交于点F,l1、l2分别交x轴于点E、G,矩形ABCD顶点C、D分别在直线l1、l2,顶点A、B都在x轴上,且点B与点G重合.(1)求点F的坐标和∠GEF的度数;(2)求矩形ABCD的边DC与BC的长;(3)若矩形ABCD从原地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设移动时间为t(0≤t≤6)秒,矩形ABCD与△GEF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t的取值范围.答案与评分标准一.解答题(共30小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C中,∠ACO=90°.把AO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得OB,连接AB,作BD⊥直线CO于D,点A的坐标为(﹣3,1).(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若AB中点为M,连接CM,动点P、Q分别从C点出发,点P沿射线CM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点Q沿线段CD以每秒1个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当Q点运动到D点时,P、Q同时停止,设△PQO的面积为S(S≠0),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动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P点,使四边形以P、O、B、N(N为平面上一点)为顶点的矩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