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的祖国山河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我爱祖国好河山主题学习

我爱祖国好河山——三下语文第一单元主题学习设计曹美华【主题说明】第一单元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
课内共3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云雾》。
再辅以《亲近母语》中相关篇目。
这些文章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国情感这一主旨编排的。
内容既有描写南疆美景的,也有描写北国风光的,既有描写高山大海的,也有展示都市风采的。
课内外内容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通过课内学习,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同步阅读中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充分尊重其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但在阅读方法上应予学生一定的指导。
引导学生继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情感。
引导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主题学习”策略为指导,让学生在充满情味、语言味的课堂中培养爱国情感及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1.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云雾》。
2.《练习1》“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
3.《亲近母语》相关篇目。
【教学重点】1.领略祖国山河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
3.掌握各省直辖市的简称。
4.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其它教具。
如美术卡纸制作的“知识树”,阅读浏览表等。
【教学时间】两周(计10课时)第一单元主题学习总结课的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
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走进书本,一起来领略祖国山河的美丽与富饶。
我们将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展示祖国山河之美。
(出示“知识树”课件或贴图)这是一棵知识树,让我们用精彩的阅读展示,使这棵大树长出更加灿烂的果实。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预习指导与综合达标课教案

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预习指导课教学目标:1、识记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认真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够通顺、流利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解决难读的字词。
3、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
4、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相关材料。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会写要求书写的生字。
2、在通顺、流利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欣赏祖国的壮丽美景,好不好?先看一段短片。
(出示天门山、西湖、小兴安岭、西沙群岛、香港的图片,幻灯片定格在这一组图片上)。
看完图片,有什么感受?师:是啊,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有迷人的景色。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魅力和富饶。
2、师: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语,思考:通过单元导读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明确:(1)单元主题:壮丽的祖国山河(2)单元学习要求:抓住课文要点,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并学习运用。
二、明确要求,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单,自主读课文,学习字词,读通句子,扫除阅读障碍。
预习单2、小组学习汇报预习情况,检查认读生字生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多种方式读)三、合作交流,点拨引导根据提示能概括出每篇课文的内容。
《望天门山》写了长江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了西湖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写了西沙群岛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讲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香港璀璨的明珠》课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和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1、总结本单元主题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本单元的单元专题,略读了这一组课文,初步感受了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美,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是心潮澎湃,那就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第六单元吧!2、为了学好这个单元,我们在课下该做些什么准备呢?(1)继续阅读课文,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祖国大好河山景色美》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设计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二、整体感知1.谈谈自己所了解的长城、运河。
⑴出示长城图,让学生看图填空说话:⑵出示运河图,让学生自己描述。
3.说说课文中的长城、运河。
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学生自读课文,用直线在文中划出描写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句子。
4.交流展示。
⑴检查词语。
⑵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
⑶齐读生词。
⑷指导书写生字。
三、再读课文1.师范读课文。
2.指名分句读课文。
相机正音、评价。
3.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用词语概括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4.男女生分读。
(男生读描写长城的语句,女生读描写运河的语句)四、课堂作业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同桌互改、纠正)二、精读感悟1.默读全诗,用直线画出两节中相同的内容。
2.这就是作者看到的长城和运河,作者是在哪里观察到长城和运河的呢?读一、二行诗句。
3.抓住“奇异的景象”再读读这两行诗句,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读出作者那种惊喜的感情。
4.交流长城的奇异景象。
5.思考“运河的奇异具体表现在哪里?”⑴看运河录像,说说运河给你什么感受?(运河是美丽的)⑵诗中是怎样描述的呢?“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你认为这样的比喻好吗?为什么?⑶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绸带?(闪光的绸带,银光闪闪)⑷拓展积累:像这样词尾重叠,表示一片或者是水准深,还有很多词,你能说出几个吗?⑹让我们一起用朗读的方式来赞美它们吧!三、续写诗句1.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请你仿造课文的写法再写一段。
2.交流、评讲学生所写诗句。
四、布置作业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1.师范读课文,思考:南沙群岛美在什么地方?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南沙群岛是祖国的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
中班社会《壮丽的山河》教案

中班社会《壮丽的山河》教案教学背景本次中班社会课程的内容是《壮丽的山河》,该课程适用于3-4岁幼儿。
旨在通过教学,让幼儿了解我国山川地貌的特点,学会欣赏、保护它们,并且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我国的山川地貌特点以及山水画的艺术性;2.培养幼儿欣赏山水画,学会体验自然的美;3.通过介绍山河之美,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导入1.老师向幼儿展示一幅山水画,并引导幼儿看出画中的山、水、云、树等元素;2.老师问幼儿:“我们的祖国有没有很多美丽的山、河、湖呢?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学习1.向幼儿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并举例说明;2.向幼儿展示多幅不同的山水画,引导幼儿欣赏画中的美景,并通过配图,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地貌类型和地貌特点;3.老师为幼儿播放录制好的地理小视频,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对中国山河之美的理解;4.老师向幼儿讲解现代社会的环境污染问题,并通过课外作业或小练习开展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活动。
巩固1.老师制作手工问答游戏,以山、水等为主题,引导幼儿回顾当天学习内容;2.老师为幼儿设置创意活动板块,如手工制作树木、绘制风景画等。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说明等方式向幼儿传授知识;2.展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呈现等方式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海归山河之美;3.互动法:通过问答、游戏等活动形式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幼儿参与与思考。
教学实施1.老师准备相关地质地图、图片、手工材料等教学资源;2.老师提前录制小视频,引入地理知识,增加课程趣味性;3.老师在教学前,制定详细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合理。
教学评价1.老师对幼儿的参与度、理解程度进行记录,对于未理解透彻的内容通过重复讲解来增加幼儿的理解和掌握能力;2.向家长发送随堂笔记或学习小结,提供交流沟通机会;3.对手工制作的结果进行记录,并与家长沟通分享。
结束语通过本次课程,幼儿可以从美图美句中感受到中国山河之美,懂得为美丽的山河生态环境负责,从而树立珍爱自然、懂得保护环境和爱国的意识,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社会培养出具有环保行动力及责任感的一代。
《祖国山河多么壮丽》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利用本课评价量规填写评价量表评定本课学习情况
全班交流,互相质疑对抗,讨论本课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小组之间互相质疑对抗,充分讨论,最后达成一致,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任务:能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特点进而了解美丽的祖国的,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小组竞赛感情朗读课文。积累描景的优美词句,并学习运用到自己习作中
查询资料展示
各小组展示本组搜集的西沙群岛的资料,展示祖国的南海边陲的美丽,互相评阅,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完成当堂检测题
学生独立做检测题,小组内订正,不能统一的在全班交流,完成本课目标
实施后
谈收获
各人谈自己在本课中的收获,包括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了解祖国边陲的美丽、赞美祖国方面和作者写作方面以及在小组中学习和全班交流中的情况等
教师准备
准备课本读本,打印本课导学案A4纸22张分发给五个小组长,搜集并印发李白和苏轼的一部分资料,总结作者写法,搜集一两首描景的诗
评价要求
提供本课的评价量规
实施中
情境导入
教师发问,引发学生思考以前学过的李白和苏轼的诗有哪些,学过描景的诗有哪些,看看古人眼中的祖国是什么样子的
检查预习
简单提问一下学生预习情况,按导学案安排的提问
查询资料展示
各小组展示本组搜集的赞美祖国山河壮丽的古诗,展示李白和苏轼的诗词,互相评阅,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完成当堂检测题
学生独立做检测题,小组内订正,不能统一的在全班交流,完成本课目标
实施后
谈收获
各人谈自己在本课中的收获,包括在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了解古诗诗意、赞美祖国方面和作者写作方面以及在小组中学习和全班交流中的情况等
壮丽的祖国山河主题单元设计

《壮丽的祖国山河》主题单元设计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的喜欢,最近课余你又收集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好吗?2.指名由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
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
1、对李白进行简要介绍。
谈谈你对李白的了解。
2、读通古诗,初谈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望天门山》,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
思考:那些词语和诗句读懂了?再把不懂的画出来。
(2)学生小组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对《望天门山》的初步印象。
预设一:我读了这首诗,仿佛看到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了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预设二:我读了这首诗,感受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诗句,教师指导。
(4)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课件出示)3、读好节奏这首诗体现了古诗的意境美、形象美,可谓家喻户晓。
让我们共同走入这首诗,欣赏天门山的壮阔精致。
(学生自己读诗,读好节奏)课件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教师带领学生反复练读,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好诗歌的停顿和节奏,读出诗的味道。
三、讨论核心问题1、师:明明是静止的景物,为什么却是楚江“开”,青山“相对出”呢?学生教师小结:从古到今,历代的人们都非常赞赏李白的这个“出”字,它使得静景变成了动景,都看见您打款到你让学生小组讨论,揣摩作者顺流而行时看到的天门山景致的变化,思考此时作者的位置在哪里。
教师小结:从古到今,历代的人们都非常赞赏李白的这个“出”字,它使得静景变成了动景,让诗活了起来。
李白站立在小船上,远处的天门山扑入他的眼帘,那是多么壮美的画卷。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2、学生读全诗,读出想象中的气魄和豪迈。
四、理解《望天门山》的诗意1、学生根据课文注释和查工具书了解字义,并试着说句意。
《壮丽的祖国山河》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壮丽的祖国山河》主题单元设计模板《壮丽的祖国山河》主题单元设计模板主题单元设计模板其他学生准备纸、笔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就会有所理解。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生字新词。
小黑板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深蓝懒洋洋披甲划来划去威武拣贝壳形状渔业工人肥料祖祖辈辈富饶岛屿山崖栖息鸟粪3、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朗读感悟四、课后拓展1、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2、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老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二、举行“得意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1、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如:《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2、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
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阴朔山水甲桂林。
三、积累语言1、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听写刚刚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修改、订正。
3、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板书设计:22、富饶的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岛上儿女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教学支撑环境其他多媒体教室学生用纸、笔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出示中国地图,老师谈话:在我国东北有一个著名的林区——小兴安岭,为了加强旅游业,林区管理局决定招收一批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竞聘吗?二、明确要求那么大家怎样在竞聘中获得成功呢?学生讨论,师生共同确定“闯关”要求。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三、读书闯关1、闯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闯第二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总结: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一、检查稳固1、听写生字新词,听写有关句子。
第六单元教案(3) “壮丽的祖国山河”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壮丽的祖国山河二、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
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
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东方之珠”》。
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三、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41个生字,读准字音即可;会写31个生字,掌握字的音、形、义。
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并能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和语段,积累语言。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4、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四、单元教学重点:1、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五、单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作业观察和写作的手法,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
六、单元教学措施:针对以上的分析,我觉得在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宏观地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去思考,去把握,才能使各部分有机地融合,让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首先应着眼篇章结构的教学。
其次要注重特色段落的学习(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见投影)。
第三还要注重积累,夯实语言基础。
七、单元课时安排:1.《古诗两首》…………………………………………………………2课时2.《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3.《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4.《香港,璀璨的明珠》………………………………………………1课时5.《语文园地六》………………………………………………………3课时21 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学习园地组成。
从动的安排,都围绕着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主旨编排的,这里有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应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城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单元内各部分相互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点击打开链接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41个生字,读准字音即可。
会写31个生字,注意音、形、义,能正确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能摘录课文中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对应课标:
学生在二年级对祖国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学习古诗要读懂语句,理解诗文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其他三篇课文,要引导学生的阅读中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学习的方法,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个风景优美地方?假如你去过,你能把那里优
2.学习本组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想?你记得那些描写风景的优美词句
3.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人们缺乏环境意识,使一些美丽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是山更青,水更清。
专题划分专题一:古诗两首( 1 课时)专题二:富饶的西沙群岛( 2 课时)专题三:美丽的小兴安岭( 2 课时)
专题四:香港,璀璨的明珠( 2 课时)
专题五:语文学习园地( 1 课时)
专题一古诗两首
所需课时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两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专题问题设计1.你们知道这两首诗的作者吗?
2.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常规资源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
其他作业本、纸、笔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师: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
(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古诗,找出生字和生词。
2.教师讲解课文大意,理顺课文思路。
3.交流老师提出问题。
三、朗读感悟
四、课后拓展
1.背诵古诗。
2.分享所搜集的课外诗句。
评价要点1.分析评价学生掌握生字情况。
背诵情况。
2.分析评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分析评价学生对搜集材料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