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西湖》解说词(完整版)

合集下载

纪录片《西湖》解说词(完整版)

纪录片《西湖》解说词(完整版)

纪录片《西湖》解说词(完整版)《西湖》总导演夏燕平西湖并非纯粹的自然美景。

她不像黄山、九寨沟,西湖是千百年来人类治理疏浚、依势造景的山水之湖泊;她不像漓江、张家界,西湖是千百年来人们感怀世事、寄托情绪的精神之湖泊。

因此说,西湖的美是天造人设的,《西湖》纪录片亦复如此。

许多第一次来到西湖的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西湖对中国人来说太熟悉了。

因为熟识,后来便不大有人愿意说西湖,也不是完全没有,而是怎么也说不好西湖。

近代以来,西湖没有足以背诵的文,没有足以传唱的歌,没有足以传世的画,当然也没有足以把玩的影像作品。

图像作品,有前途的图像作品,挑战观众的视觉体验。

你必须给人们一些奇怪的东西。

西湖,人们还奇怪吗?当我们离开西湖的景致,蜷缩在看不见风景的房间,把西湖这盘千年长度的磁带,往回倒的时候,我们发现,西湖,其实人们还是陌生的,陌生正是在于人们的熟识:“熟视无睹”。

西湖是沧海桑田。

从海水浸蚀的a湖,到可灌溉之湖,鱼虾之湖,饮用之湖,直至审美之湖。

是经过几千年的自然造化和巧夺天工。

远的不考,拜苏东坡之大名,我们都知道苏堤。

其实还有与其比肩的杨公堤、稍逊风骚的赵公堤、早己隐入十万人家的白公堤??仅苏东坡治下的那次疏浚,就动用了二十万民工。

西湖是“户盈罗绮”。

南宋在偏安的同时,却也创造了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明。

南宋后期,临安加上流动人口,约有一百四十万。

城内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当时欧洲最著名的大城市伦敦,人口不过三万四千。

难怪元初马可波罗惊叹杭州是“天堂之城”。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说:“两宋时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法国汉学家贾克谢和耐说:“13世纪的中国,其现代化的程度是令人吃惊的??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这个“现代化”还包括精神文明的程度,因此,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西湖导游解说词

西湖导游解说词

西湖导游解说词西湖作为著名的风景地,许多中外名人对这情有独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湖导游解说词,以供参考。

西湖导游解说词篇一:各位亲爱的游客们,大家早上好,大家可以叫我朱导。

欢迎大家来到“人间天堂”------西湖。

我们即将开启西湖之游,我们要去游览孤山、断桥和三潭映月。

祝大家旅游愉快!请大家不要乱丢果皮垃圾,乱涂乱画。

西湖这么美,当然有许多奇妙的传说。

相传多年前,天上有玉龙和金凤,它们在银河旁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玉石,它们一起啄了许多年,玉石就变成一块光芒四射的宝珠,这颗宝珠的光芒射到哪儿,哪儿的树木就常青,花朵就盛开。

后来消息传到天宫,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来把宝珠抢走。

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遇到王母娘娘拒绝,于是就争抢起来。

王母娘娘被打倒,两手一松,玉石就掉落人间,变成了金莹的西湖,而玉龙和金凤就变成了凤皇山和玉皇山,守护西湖。

大家向东看,那是断桥!它是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桥。

它十分有趣:断桥是北里湖与外湖的分水点。

每当瑞雪初晴,桥的阳面已经冰消雪化,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远远看去,桥身似断非断,“断桥”就因此得名。

大家现在请向前看,这是“三潭映月”,也叫“小瀛州”。

这是一个“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湖上花园。

全岛呈“田”字形,东西连柳提,南北建曲桥,曲桥两侧,种植着大片红、白、各色的睡莲。

接着请大家上岛游览。

请看:三塔立在湖上,塔高2米,塔身球形,排列着5个小圆洞,塔顶呈葫芦形,造型优美。

每逢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蜡烛,沿口蒙上薄纸,烛光外透。

这时,“塔影、月影、云影”溶成一片。

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在光的折射中,三塔的灯光透过15个圆孔投影在水面上,共有30个小月亮了,再加上天上的一个,湖中的一个,就有32个小月亮了,呈现“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美丽景色,真是:“一湖金水欲溶秋”呀!大家向前走,西湖边上还有一座名山-------孤山!为什么要取名“孤山”呢?这是因为历史上此山十分优美,一直被皇帝所占有,所以叫“孤山”。

介绍西湖的导游词(精选18篇)

介绍西湖的导游词(精选18篇)

介绍西湖的导游词介绍西湖的导游词(精选18篇)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

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介绍西湖的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介绍西湖的导游词篇1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陆导。

今天,我们参观的是美丽的西湖,希望大家在周末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相传,很久以前,玉龙和金凤得到了一颗明珠,那颗明珠照到哪,哪里的树木就常青,鲜花就盛开。

皇母娘娘得知后,派大将去抢明珠,在抢明珠时,明珠掉在了人间,就是现在的西湖。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景点——断桥残雪。

冬天下雪的时候,太阳映照在断桥残雪的一边,那一边很快就融化了。

而另一边,积雪还没有融化。

从远处看,好像桥断了,这就是断桥残雪的由来。

站在断桥上往远处看,保俶塔挺立在山上,好像一把剑倒插在山上。

向岸边看,可以看见一棵棵粗壮的法国梧桐树。

秋天的时候,从远望去,梧桐树叶红得像一团团正在燃烧的火球,壮观极了!往湖面上看,里面倒映着蓝天、白云。

水中有许多小鱼在欢快地游来游去,可爱极了!游客们,往前方走,就是白堤。

白堤最有特色的是一棵杨柳一棵桃。

春天是白堤的观赏季节。

碧绿的窄叶挂满柔软的柳枝在湖风中婆娑起舞,柳枝垂进湖面,美丽极了!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就指的是这条堤,后人为纪念诗人白居易,把它称为白堤。

游客们,我们这次的旅行到此结束。

我相信,你们通过这次旅行,能对西湖有一个美好的印象!介绍西湖的导游词篇2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即将要带你们去西湖游玩了。

哦,对了,我姓朱,大家可以叫我朱导。

我们的大巴车现在行驶在北山路上。

今天,我会带你们去两个地方,分别是断桥和三潭印月。

第一站,断桥到了,你们现在看到的断桥是1921年重建过的,它原本建于唐朝。

这座桥长8。

8米,宽6。

6米,单孔净跨6。

1米,是一座拱形独孔环洞石桥,在西湖诸多大小桥中,它名气最大。

西湖导游词讲解三分钟(精选5篇)

西湖导游词讲解三分钟(精选5篇)

西湖导游词讲解三分钟(精选5篇)西湖讲解三分钟篇1西湖导游词亲爱的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西湖风景区,我是本次游览的导游,下面的时间就由我来带领大家一同领略西湖的卓绝风光。

在船未启动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西湖的概况: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濒临市区。

西湖处处有胜景,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西湖十景”。

春夏秋冬花,晚云夕月柳,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明晦晨昏,西湖胜景时时皆有,处处都在。

我们的船已启动。

在步入西湖之前,我先把整个游湖的行程介绍一下:环湖一周的景点有一山和二堤。

一山指的是孤山,孤山之后是苏白二堤,起自平湖秋月,终于断桥残雪。

走进西湖,入眼便是西湖清澈纯净的水,湖面如镜,难怪济公把它当作酒,白娘子把它当作泪。

被延长的时空,被渲染的情爱,总有在曲曲折折中落尽的时候。

于是,走过黛瓦碑亭,走过人生的精彩。

现在,船正在自西向东行驶,各位到的是孤山一带。

孤山西接西泠桥,东连白堤,“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并称为西湖三绝,而西泠桥则和断桥、长桥并称为三大情桥。

长桥苦短,梁祝相送十八里;断桥不断,一把伞,延续了千年的等待。

现在,船已驶向孤山的正门,看前面那座突出湖面的重檐亭子,这便是著名的平湖秋月,它是白堤的起点,也是杭州的三大赏月胜地之一。

走过重檐亭,我们便到了白堤。

早在千年前的唐朝,白堤就以风光旖旎而著称。

在白堤的尽头便是断桥,全长1公里的白堤就由此而断,可见断桥其实是堤断桥不断。

在白堤的另一头,当年的人是否已到达彻悟的彼岸?檐亭上的额匾“我心相印”,是禅语,是理解,是一切走过后的释然。

庄子说,唯道集虚。

虚,心斋也。

除却这淡淡的感伤,现在,我们的船已驶向终点----苏堤。

苏堤春晓,美丽的景色也告示着这次游览的结束。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各位朋友,当我们即将结束西湖之行时,您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但愿我们能够再次相聚,让西湖的山山水水永远留住您美好的回忆。

介绍西湖导游词(通用6篇)

介绍西湖导游词(通用6篇)

介绍西湖导游词(通用6篇)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

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介绍西湖导游词(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介绍西湖导游词1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现在来到西湖公园,它位于市区西北部,是福州迄今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至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

据史载,晋太康三年(282年),郡守严高筑子城时凿西湖,引西北诸山之水注此,以灌溉农田,因其地在晋代城垣之西,故称西湖。

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西湖与南湖相接。

后其子延钧称帝,在湖滨辟地建水晶宫(在今水关闸附近),造亭、台、楼、榭,在王府与西湖之间又挖设一条复道,便于偕后宫游西湖。

西湖成了闽国王朝的御花园。

此后渐成游览区。

宋淳熙四年(1177年),福州知州兼福建抚使赵汝愚在湖上建澄澜阁,并品题西湖八景:仙桥柳色、大梦松声、古堞斜阳、水晶初月、荷亭唱晚、西禅晓钟、湖心春雨、澄澜曙莺。

民国三年(1914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辟西湖为公园,当时面积仅3.62公顷。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拨款修缮、扩建,特别是2001年,清淤挖泥,建截污管道,重建、扩建旧景点,经修复后的西湖,真正是山复整妆,湖复易容,神采顿开。

西湖现在总面积约45公顷,水面面积约30公顷。

它通过柳堤桥、步云桥、玉带桥、飞虹桥,把西湖中的开化屿、谢坪屿与窑角屿连成一个完整的游览景区。

整治后的西湖景色愈见秀丽,遐迩闻名。

修复及新增的景点有仙桥柳色、紫薇厅、开化寺、宛在堂、更衣亭、诗廊、水榭亭廊、鉴湖亭、湖天竞渡、湖心春雨、金鳞小苑、古堞斜阳、芳沁园、荷亭、桂斋、浚湖纪念碑、盆景园等。

各位游客,大家现在进入大门看到的就是仙桥柳色(柳堤):原堤建于1930年,宽8米,长139米,中段为桥,即仙桥。

1985年拓宽堤面为18米,堤边有石栏杆,并种植垂柳、碧桃及花灌木。

春来佳日,柳丝泛绿,桃花似火,远望如湖中锦带。

杭州西湖景点解说词

杭州西湖景点解说词

杭州西湖景点解说词杭州西湖景点解说词篇1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周嘉瑜。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西湖的三潭印月。

西湖是闻名中外的一个景点,古人苏轼曾经挥笔写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句,现在正好下着小雨,来,大家看那几座山,是不是若隐若现呢?好了,废话不多说,我们这就来看看被称为西湖第一胜景的“三潭印月”吧。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

它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

那么,三潭印月是谁创设的呢?相传是苏东坡在杭州的时候创设的。

苏东坡非常喜欢西湖,写下了不少赞美西湖的诗句,西湖景区还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苏堤。

你们知道三潭印月有趣在什么地方吗?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上排列着若干圆洞,如果在月明之夜,洞口就会糊上薄纸,塔中燃上灯光,洞形会印入湖面,呈现出许多月亮,夜景非常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现在你们应该知道三潭印月是怎么样的一景了吧?请你们在三潭印月岛上自由活动吧!杭州西湖景点解说词篇2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我是丁导游。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浏览世界自然遗产之一的西湖。

现在我们坐车来到了西湖的断桥。

传说《白蛇传》中的许仙与白娘子相遇的时候就是在这座桥上呢!断桥一端连着北山路,一端连着白堤。

有些人会问:断桥又没断,为何叫断桥呢?因为,这和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有关了。

冬天下完大雪,桥上一片雪白。

因为桥的一面朝阳,所以那一面的雪很快就融化了。

这时,远看去就像桥断了一样。

现在我们走完了断桥就来到了著名的白堤。

有人知道这条堤为何称白堤吗?告诉你们吧,因为当时白居易在杭州做官时,为了防止西湖被湖里的泥沙真满,所以就用淤泥修筑成了这条白堤。

白堤位于西湖的中央,是个很好的观景点。

游客们请抬头看下前方宝m塔,像宝剑一样矗立在宝m山上,多像一位守卫着西湖的战士。

白堤上最美的是植物,瞧!两旁一株桃花一株柳,使人们感觉留连忘返啊!现在往我的左手边看去,西湖的湖面绿得像一块碧玉,静得像一面镜子。

西湖导游词(集锦15篇)

西湖导游词(集锦15篇)

西湖导游词(集锦15篇)西湖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陪伴大家本次旅行的导游武柏言。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西湖有许多美景,比如长桥、断桥、雷峰塔、保俶塔等,西湖是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

西湖的美景数不胜数,其中三处景点名字最奇特,并且有几句话来形容它们: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

断桥不断是形容断桥的,也就是现在我们所处的景点。

断桥是把孤山与陆地连接的。

断桥虽名为断桥,可它并不是断的。

据说,每当瑞雪初晴,桥的阴面却仍是白雪皑皑的,远远望去,桥身似断非断,所以名为断桥。

因为栏杆很矮,所以在大家观看两边荷花时请注意安全,小心别掉到水里。

走过断桥,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位于西湖西北角的孤山。

这是一座天然岛。

传说,之所以叫孤山,是因为孤山景色优美,于是自称孤家寡人的皇帝就将孤山占领,所以叫做孤山。

大家现在可以自行参观一些这里的风景,比如月台遗址等。

两小时后请在中山公园码头集合。

我们将乘船去小瀛洲岛上。

小瀛洲岛上有许多美景,例如三潭印月、九曲桥等。

请大家下船随我沿着小岛的边缘走,现在我们来到了九曲桥。

这座桥上有九个曲,可谓名副其实。

上面有许多亭子,但其中的一个非常奇怪,正常的亭子都有四个角,可这个只有三个角。

从九曲桥我们还将经过九狮石。

顾名思义,九狮石就是一块像九只正在嬉戏的狮子的石头,越看它越像一堆石头上摆着一个沙发,上面还长满了苔藓。

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著名的三潭印月。

所谓的三潭印月,就是三座石塔,有趣的是,塔腹中空。

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长桥。

长桥原来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长桥,上面到处是亭子,甚是壮美。

可到后来河流带来了泥沙淤塞,两旁只好改做民居,使得桥成了今天这么短,所以长桥不长。

因为时间原因,我们就只能走马观花似的观看这些景点,有机会希望大家再来细细品赏西湖之美,今天的行程到此就结束了,谢谢大家!西湖导游词2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的地方时西湖,这里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样子,但却都很好看,这一次来西湖我们就来游一游西湖吧。

关于浙江杭州西湖的导游词(通用5篇)

关于浙江杭州西湖的导游词(通用5篇)

浙江杭州西湖的导游词关于浙江杭州西湖的导游词(通用5篇)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浙江杭州西湖的导游词(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浙江杭州西湖的导游词1大家好!我是马导游。

大家一定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谚语吧,没错,我今天就要和大家共同游览杭州的西湖。

大家请跟我一起坐上船来观看西湖全景。

大家可以看到平静的湖面上有许多艘客船,说明大家都慕名而来;湖水清澈见底,一群群鱼儿在水中嬉戏,它们多么活泼灵巧;湖边有几座古风建筑和大树一起环绕着西湖,像一幅水墨画。

现在大家有没有想起古代热闹的情景呢?西湖的美景先说到这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历史和起源吧!西湖曾经是钱塘江的一部分。

经过多年的地形变化,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湖泊。

大家都知道“西湖”这个好听的名字出现在那里吗?其实,它出自苏东坡的《乞开杭州西湖状》。

西湖还盛产茶叶,人们常说:“西湖龙井,传说中的好茶!”大家可以去购买和品尝。

请大家自行游览,注意不要乱扔垃圾。

大家如果有什么感兴趣的景或物,可以找我询问,我会一一为您解答。

浙江杭州西湖的导游词2女们、先生们、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西湖旅行社的导游。

我姓马。

大家可以称呼我马导,也可以喊我小马,小朋友们就叫我马叔叔吧。

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西湖美景,先跟你们说说西湖吧。

它是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与南京玄武湖、嘉兴南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湖,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

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总导演夏燕平西湖不是纯自然的美景。

她不像黄山、九寨沟,西湖是千百年来人类治理疏浚、依势造景的山水之湖泊;她不像漓江、张家界,西湖是千百年来人们感怀世事、寄托情绪的精神之湖泊。

因此说,西湖的美是天造人设的,《西湖》纪录片亦复如此。

许多第一次来到西湖的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西湖之于中国人,太熟识了。

因为熟识,后来便不大有人愿意说西湖,也不是完全没有,而是怎么也说不好西湖。

近代以来,西湖没有足以背诵的文,没有足以传唱的歌,没有足以传世的画,当然也没有足以把玩的影像作品。

影像作品,有出息的影像作品,是挑战观众的视觉经验,你得给人以陌生的东西。

西湖,人们还陌生吗?当我们离开西湖的景致,蜷缩在看不见风景的房间,把西湖这盘千年长度的磁带,往回倒的时候,我们发现,西湖,其实人们还是陌生的,陌生正是在于人们的熟识:“熟视无睹”。

西湖是沧海桑田。

从海水浸蚀的瀉湖,到可灌溉之湖,鱼虾之湖,饮用之湖,直至审美之湖。

是经过几千年的自然造化和巧夺天工。

远的不考,拜苏东坡之大名,我们都知道苏堤。

其实还有与其比肩的杨公堤、稍逊风骚的赵公堤、早己隐入十万人家的白公堤……仅苏东坡治下的那次疏浚,就动用了二十万民工。

西湖是“户盈罗绮”。

南宋在偏安的同时,却也创造了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明。

南宋后期,临安加上流动人口,约有一百四十万。

城内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当时欧洲最著名的大城市伦敦,人口不过三万四千。

难怪元初马可·波罗惊叹杭州是“天堂之城”。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说:“两宋时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法国汉学家贾克·谢和耐说:“13世纪的中国,其现代化的程度是令人吃惊的……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这个“现代化”还包括精神文明的程度,因此,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西湖是东南佛国。

弘一法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中说:“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那边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

”除了庙宇林立、高僧大德云集之外,更重要的是,佛家义理通过日常生活渗入杭州人的饮食起居,一年一度,历时三个月的声势浩大的“香市”便是足证。

不仅东南大地,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皆“认祖归宗”。

道家在西湖有著名的“葛洪炼丹处”等十多处道观。

马可·波罗之后,传教士们先后来到杭州,于是杭州有了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二十多座。

伊斯兰教在杭州也有相当的传播,建有约五座清真寺。

西湖是唐诗宋词。

许多人初来乍到却似曾相识,是因为他们早就熟悉了文学的西湖:宋之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文传千古的还有:李清照、林和靖、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陆游、陈亮、姜夔、梅尧臣、范成大、朱熹、岳飞、文天祥、吴文英……元明清时的马可·波罗、于谦、袁宏道、张岱、袁枚、郑板桥、康有为、陈曾寿……近当代的名人孙中山、张静江、蒋介石、司徒雷登、鲁迅、周作人、戴望舒、郁达夫、李叔同、夏衍、毛泽东、周恩来……西湖是“勾栏瓦舍”。

中国的戏曲艺术作为一种成熟的艺术样式,肇始于南宋时期的杭州,戏和文自此合璧,南方人谓之“戏文”。

汤显祖、关汉卿、李笠翁、洪异等都在西湖这个舞台上有过充分的表演。

中国有四大民间故事,其中两个故事的发生地传说在西湖:《白蛇传》和《梁祝》。

《白蛇传》被中国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所演绎,《梁祝》更借以西湖的音乐——越剧而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誉满世界。

西湖还有《红梅记》(李慧娘)和《杨乃武与小白菜》,这都成了戏。

西湖是“壮怀激烈”。

西湖不乏秀美,西湖也有壮美,悲壮之美。

旷日持久的宋金、宋元战争中,产生了一代可歌可泣、彪炳史册的民族英雄:宗泽、刘铸、吴价、吴磷、岳飞、辛弃疾、陆游、韩世忠、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除了“忠骨岳坟”,西湖还有安葬了后来的民族英雄于谦、张苍水,世称“西湖三杰”。

中国近代革命的先驱,鉴湖女侠秋瑾“面对故国湖山,埋骨西泠”。

徐锡麟墓、章太炎墓、陶成章墓、浙军攻克南京阵亡将士墓、史量才墓、蒋百里墓……您还觉得西湖仅仅是秀美吗?中国两千年的文明演进,我们都可以在西湖这个舞台上,找到她的发端、发祥和发展。

这或许是许多惊艳西湖的人们被《西湖》惊艳的缘故,也是我们创作团队最初的奢望。

大型电视纪录片《西湖》解说词第一集西湖云水我们的祖先,曾经在传统医药的站位上,来划分我们的文化版图。

黄河流域,是针灸文化圈,长江流域,是本草文化圈,江南一带,则是汤药文化圈。

这种汤药文化圈的概括,真是挖到了江南文化的最为本质的特征,它与”针灸”“本草”不同的是,”汤药”的”汤”字盖指液体,二两个读作”商”音的”汤”字便可以用来形容横无际涯的水势,因此这汤药文化圈的说法,是直截了当地扑向了水的主题。

一代代前人,有的以风水谈玄,有的为《水经》做注,已经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关于水的文化遗产。

不过,在今天我们再去追溯西湖的来历,已经不必求索于《周易》问诸于阴阳了。

这是侏罗纪末期至白垩纪时期的西湖地区,此时这个地方正处在强烈的火山喷发期,炙热的岩浆不停地从岩缝中喷涌而出,就这样,岩浆不停地流淌着,燃烧着,终于有一天,外流的大量岩浆造成了地壳的塌陷,于是火山口成了洼地,而这洼地便成了以后西湖的基础。

>>访谈余秋雨(学者):西湖是一个浅浅的海湾,是海水,后来由于潮汐带来的泥沙和长江带来的泥沙,使它和大海的通路封住了,它就变成了内湖。

接下来的沧海桑田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只是这片洼地的轮回,却从没有因为岁月的缘由,而停下它的脚步,直到一万两千年前后,海潮的出没使它变成了澙湖,后来,海水终于退去,于是一个被后人称作西湖的胡泊,便出现在了东南大地。

>>访谈余秋雨(学者):西湖有一个奇迹般的问号,也就是说它怎么会这样美丽,它为什么变成奇迹呢?就是它不是天造地设的美景,它不是黄山,它不是张家界,它不是长白山天池,这些都是天造地设的美景,西湖不是。

>>访谈曾仕强(学者):第一个,西湖的水一年比一年清澈。

西湖的面积一年比一年加大,这怎么可能,这根本不可能人家只有缩小啦。

>>访谈余秋雨(学者):但是请注意这样的一个内湖,显而易见,它一定是年年蒸发天天蒸发,那么杂草丛生,然后会越来越变成一个盐碱地,然后什么也不是。

到如果西湖变成一个盐碱地的时候,周围的生态也就完全变化了,那么我们现在所说的西湖文明、杭州文明根本就不存在了,一个荒凉的海滩而已。

那么比较早的时候,这一带的人就想保护住已经开始出现的内湖生态。

2002年,浙江的考古工作者在仅与西湖有一江之隔的萧山,发现了已有8000年历史的跨湖桥文化遗址,它比著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还要提早1000年,在跨湖桥文化遗址中,有一件十分重要的文物,这便是这件同样经历了8000年岁月的独木舟。

可以说这一次被称作当时的全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的重大发现,是对中国水文化的最为形象的注解,8000年以前所打造的船只虽然搁浅,但是随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先民们所生活过的东南大地,却留下了无尽的连天水网。

网,是岁月的脉络。

船,是泽畔的图腾。

古老的《诗经》是先民的歌唱,站在水边的先民们,曾经这样唱到,”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这个”杭”字,与代表水上行舟的”航”字,原本就是一个字,但是当舟船文化随着海潮的退落渐渐远去,文明却在大地上扎下了深根,于是便有了杭州的出现,出现在水的家乡。

>>访谈余秋雨(学者):那么特别是在公元7世纪的前期,隋炀帝挖运河的时候把杭州作为一个运河的终点,那个时候大家就认真来对待了,就是努力地希望能够用堤坝把湖和海隔开来。

其实这件事情很早就做了,钱塘,就是当时的一个堤坝,把它隔开来。

接下来呢,就是一定要用运河的水来冲这个水,让它变淡,越来越淡,然后再把这个已经淡了的湖呢,做了6个井,所谓六井,通向人口聚居的杭州。

在所有表达乡情的词汇里,有一个人们常常会用的到的成语”离乡背井”。

井,并不仅是生活的符号,而且是家乡的象征。

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字,其实并不是”床榻”的”床”,而是”井床”的”床”,他是看见了洒满井床的月光,才写下了那首家传户颂的怀乡之作。

不过,杭州人对于井的情感,还来自于一种更为特殊的缘由。

正因为杭州的出现是缘于海潮的起落,所以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这座城市的饮用之水都带着海潮的咸苦,因此城中居民对生活用水的依赖,便唯有储满淡水的西湖,可是全城的居民如果都去西湖取水,其间是怎样的奔波劳苦,可想而知。

直到唐代宗时期李泌来任杭州刺史,这道苦涩的难题才得到了解决。

不过这李泌却又是离乡背井,因为他的家乡是在那一片遥远的八百里秦川。

按照史料的记载,李泌的做法是”开凿六井”,然而,这六口水井说是水井,实际上却是水池,池中的水道又径与西湖相通。

自六井开凿以后,西湖之水才在真正意义上注入杭州古城,滋润了千家万户。

正因为这六井依然存在的缘故,今天当我们扒着井栏向井中探头而望的时候,便一眼望见了唐朝。

但是,我们望见的却不仅是李泌的恩泽,而且还望见了另一位杭州刺史的功德。

这真是上善若水呀。

白居易来到杭州做刺史,距离李泌开凿六井已经四十年,由于这时的西湖还没有得到根本治理,所以每逢旱天,西湖便变得很浅,而且一逢雨季,湖水又溢满全城。

>>访谈余秋雨(学者):在9世纪的20年代,来了一个第一流的诗人叫白居易。

白居易来到杭州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有问题的西湖,你想,西湖从原始的开掘一直到隋炀帝的时候经过一点整治,但是整治的力量也是不够的。

白居易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西湖呢?就是杂草雍塞,水量越来越少,周边的土地有待于它来灌溉,海水不能灌溉,只能用淡水灌溉,但是它本身已经很少的水了。

白居易面对这个西湖的时候,他是行政长官,他一定要做事。

为了整治西湖,白居易便主持了一项为时三年的水利工程,并在自西湖北岸到武林门一带,修造了一道长长的堤坝,这道堤坝经过古城的变迁,早已隐入了”参差十万人家”而不复存在,但是杭州的历史却永远不会忘记它,这道理非常的简单,杭州,已经是西湖的化身。

断桥所在的这道白堤原本叫做白沙堤,自打被称作白堤之后,它便具有了人赋品格,一个”白”字,既是一种巧合,又是一种忆念,杭州的百姓曾在这里迎接过流浪于仕途的江州司马,却又希望这位理水的诗人不要”抛得杭州”,而在美丽的白堤之上作千载勾留。

>>访谈余秋雨(学者):白居易这个大诗人,他把自己最辉煌的年月执行在这个水利工程师所要做的事情上,让杭州的人忘记了他是一个诗人,更忘记了他是中国第一流的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