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精选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精选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精选教案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件,《圆明园》电影视频。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整体感知

一、谈话揭题

(一)切入课文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圆明园的毁灭

1、板书课题:中正方圆的圆,正大光明的明,万园之园的园

2、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也收集和阅读了有关材料,它是一座怎样的园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圆明园。

二、自学检测

1.同桌互查。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我们同桌来个互相检查,请你们按照提示完成。

(1)同桌互相读读词语,有错的纠正一下,难读的圈读一次。

举世闻名皇家园林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蓬莱瑶台众星拱月诗情画意蓬莱瑶台奇珍异宝亭台楼阁一片灰烬不

可估量

知道什么是圈读吗?就是把难读的圈起来,再读几遍。

(2)选2个你认为最难写的字,每个字写两遍。

(3)觉得哪个段落比较难读,读给同桌听。

同伴评价★★★()★★()★()

2.自学反馈。

(1)粗略统计得三颗星的学生。刚才同学们学得挺认真,来举举手,哪些同学同桌给你打了三颗星。

(2)老师刚才巡视时发现好多同学圈了这几个词玲珑剔透蓬莱瑶台

一片灰烬不可估量

(3)哪些字比较难写?刚才老师看了一下发现大家选择瑰、烬字比较多。

3、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板书:布局、建筑、文物、毁灭

跟老师一起批注

其实课文15自然段都是写毁灭,234讲的是以前的、原来的、昔日的圆明园。板书:昔日

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感受它的辉煌。

第二板块感悟辉煌

一、研读文本,感悟布局之“辉煌”

主问题: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作者抓住布局的什么特点,将昔日圆明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圈划重点词句,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批注在段落旁。(建筑宏伟、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布局巧妙)

1、交流品读。文中有个词最能体现圆明园建筑的宏伟

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

请你把你的感受带进去读一读这一处。

用小圆和圆明园的位置衬托出了圆明园在众多园林当中的重要地位。

走进昔日的圆明园,从整体上去看看他的布局,出示图片

有谁查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吗?据老师了解占地面积有458.9公顷。看看我们学校的体育馆,大概估计一下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体育馆?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一万多个体育馆这么大(学生发出感慨)可见圆明园有多大。你想,这么大的面积上,这些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

2、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布局的巧妙,气势恢宏

二、四人小组合作,感悟建筑、文物之“辉煌”

主问题:默读课文3、4自然段,作者抓住建筑、文物的什么特点,将昔日圆明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圈划重点词句,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来说说你的感受,批注在段落旁。

1、学生自学段落,找句子,圈画词语,写批注。

2、小组合作,整理成小组意见,将关键词写在纸上。

3、汇报:选昔日圆明园的建筑、文物中的一个方面,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学习成果。(你们可以用朗读、小导游介绍或补充资料的方式等)

4、全班交流。其他小组仔细听,认真看,有没有和他们相同的,不重复,如果有其他理由,请你补充。

第一组:

1、请你们把建筑特点的词语贴上来,谁来评价一下他们组的汇报。(景致华美、精美绝伦、风格各异、中西合璧)其他组对特点还有补充吗?

刚才在分工朗读的时候,同一句话的封号前后都是不同的同学读,听起来效果不错,想问问你们有何用意?殿堂是高大的,楼阁是小巧的

文中这样的对比还体现在:你读出来了吗?买卖街是热闹的,山乡村野是恬静的想象的与现实的中、外作者抓住建筑的特点,运用了富于变化的词语。

2、为了奖励你们的出色表现,老师请你们来欣赏一下昔日圆

明园的美丽景色。

3、把我们的赞叹带到文中去,一起美美地读读第3段。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一起来看看这些珍品。

文物珍贵收藏珍贵

作者用了一句话写尽了2000多年的历史,2000多年的文物,

三、课堂小练笔

课文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昔日的辉煌是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的。

课前我们都收集了资料,比如说,老师在资料中看到有人说“圆明园是同大自然中截取赏心悦目的东西,从而组成一个最动人的总体。“那么此时,你还会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呢?请你也来写一两句。

小练笔:用几句话描绘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评价:他提取了课外资料,而且将它们整合起来,用自己的语言

表达出来了,真好!

四、总结课文

这就是我们的圆明园,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这样赞美它“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就是这么一座让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的万园之园,却在侵略者的火焰中化为灰烬,下节课我们再去见证侵略者的强盗行为。

第三板块感悟毁灭

一、再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读出了什么情感?

1.痛心,愤怒,惋惜,它是人类历史上的悲剧,是侵略者的罪恶。

2、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3、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放无声录像,纯粹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

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小结结: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4、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第四版块情感升华

一、资料整合:进一步感受圆明园的文化及精神内涵

1.小组活动:圆明园文物流失知多少?

2.集体思考:圆明园是否该重建?

3.结论:历史不可复制

二、再读第一自然段,联系毁灭再看辉煌

1.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理解“不可估量”)

2.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学生联系板书说。)

3.我们损失的,仅仅是景观和文物吗?还有什么?(民族精神以及由此带给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伤害,我们世世代代都为此感到耻辱)

4. 文章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5、总结;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6、布置作业

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推荐阅读《昔日夏宫—圆明园》《圆明园流散文物》

21.圆明园的毁灭学习单

一、同桌互查。

1.同桌互相读读词语,有错的纠正一下,难读的圈读一次。

举世闻名皇家园林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蓬莱瑶台

众星拱月

诗情画意蓬莱瑶台奇珍异宝亭台楼阁一片灰烬

不可估量

2、.选2个你认为最难写的字,每个字写两遍。

3、觉得哪个段落比较难读,读给同伴听

同伴评价★★★()★★()★()

二、课堂小练笔:请你用几句话描绘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书包公开课教案

小书包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引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我们先来猜个谜语。 2.今天我们就和朝夕相处的“小书包”一起来快乐地学习吧。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3.学习“书包”两个字。 (1)拼读“书包”两个字的拼音。引导学生注意“书”是翘舌音。 (2)识记字形。多种方法识字(教学重点) 师:你们见过“书”这个字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生:我用组词的方法记住它:“书包”的“书”。师:你的方法简单而实用,很好。还谁有好办法? 生:我用想象的方法记住这个字。你看横折和横折钩像两本书放一起,竖就像铅笔,点就是橡皮,一边看书一边写字。 师:用想象的方法,把生活中的物品与笔画联系起来,这个方法真不错!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横折,加横折钩,加竖,加点就是“书”。生:还可以编小口诀记住“书”字:书是小阶梯,一竖到顶点。 师:看到你们都有好办法,我也想把我的方法和你们分享,你们愿意给我这个机会吗?。

师:那么你们可要听好了!我是根据一句话来记这个字的。有一个叫高尔基的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你们看,横折和横折钩这两个笔画组成了阶梯。我们只要一直努力,就一定会到达顶点的。 师:一句话也能帮助我们记住生字,所以我们在识记生字的时候要多动脑筋。选择记得快,记得牢的方法来记住生字。 ②观察“包”字,结合实物,形象记忆。书包就是把所有的学习用品都包在里面了。介绍“包”字的偏旁——包字头。你还在哪些字中看到过这个偏旁?预设:学生列举“句”“勺”等字。③说一说记住这个字的方法。 预设:用“加一加”的方法、“联想”的方法。 (3)组词识记,多种形式读词。 小结: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用拆部件编口诀、“加一加”等方法记住“书、包”这两个字,真是太棒了!识字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学习更多的生字。 二、合作学习,活学活用 1.书包是我们的好朋友,它替我们保管学习用品,为我们学习提供帮助。小朋友们,你们的书包里都有哪些宝贝呢? 练习说话:我的小书包里有———有----,还有--------。 1. 今天小书包里的文具们想和大家交朋友,大家欢迎吗? 2. 下面就请大家把已经认识的字,大声地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精选教案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件,《圆明园》电影视频。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整体感知 一、谈话揭题 (一)切入课文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圆明园的毁灭 1、板书课题:中正方圆的圆,正大光明的明,万园之园的园 2、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也收集和阅读了有关材料,它是一座怎样的园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圆明园。 二、自学检测 1.同桌互查。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我们同桌来个互相检查,请你们按照提示完成。 (1)同桌互相读读词语,有错的纠正一下,难读的圈读一次。 举世闻名皇家园林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蓬莱瑶台众星拱月诗情画意蓬莱瑶台奇珍异宝亭台楼阁一片灰烬不 可估量 知道什么是圈读吗?就是把难读的圈起来,再读几遍。 (2)选2个你认为最难写的字,每个字写两遍。 (3)觉得哪个段落比较难读,读给同桌听。 同伴评价★★★()★★()★() 2.自学反馈。

(1)粗略统计得三颗星的学生。刚才同学们学得挺认真,来举举手,哪些同学同桌给你打了三颗星。 (2)老师刚才巡视时发现好多同学圈了这几个词玲珑剔透蓬莱瑶台 一片灰烬不可估量 (3)哪些字比较难写?刚才老师看了一下发现大家选择瑰、烬字比较多。 3、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板书:布局、建筑、文物、毁灭 跟老师一起批注 其实课文15自然段都是写毁灭,234讲的是以前的、原来的、昔日的圆明园。板书:昔日 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感受它的辉煌。 第二板块感悟辉煌 一、研读文本,感悟布局之“辉煌” 主问题: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作者抓住布局的什么特点,将昔日圆明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圈划重点词句,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批注在段落旁。(建筑宏伟、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布局巧妙) 1、交流品读。文中有个词最能体现圆明园建筑的宏伟 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 请你把你的感受带进去读一读这一处。 用小圆和圆明园的位置衬托出了圆明园在众多园林当中的重要地位。 走进昔日的圆明园,从整体上去看看他的布局,出示图片 有谁查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吗?据老师了解占地面积有458.9公顷。看看我们学校的体育馆,大概估计一下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体育馆?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一万多个体育馆这么大(学生发出感慨)可见圆明园有多大。你想,这么大的面积上,这些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 2、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布局的巧妙,气势恢宏 二、四人小组合作,感悟建筑、文物之“辉煌” 主问题:默读课文3、4自然段,作者抓住建筑、文物的什么特点,将昔日圆明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圈划重点词句,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来说说你的感受,批注在段落旁。

《圆明园的毁灭》阅读题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wáng huáng)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l ín líng)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péng féng)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

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fúfó)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我会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4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景观()仿照()仿佛() 3、用“~~~~~”划出文中的排比句。(2分) 4、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1)()的殿堂(2()的亭台楼阁(3)()的乡村田野(4)()的民族建筑 5、缩写句子。(2分)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6、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1)风景名胜():A、超过B、优美的地方C、能担任,能承受 (2)举世闻名():A、用鼻子嗅B、知道C、有名望 (3)武陵春色():A、情景,景象B、颜色C、脸上表现的神情 7、本文是从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其中 _________方面写得最详细。(4分) 8、本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在内容上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9、看着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5分)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教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照片或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或者是从电视节目,课外书上,家长那里了解到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板书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3三年级下册全册优秀教案【最新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时间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备注 1 1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2燕子 5 2 3荷花4*昆虫备忘录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6 3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语文园地一5守株待兔 6 4 6陶罐和铁罐7狮子和鹿8*池子与河流 6 5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二快乐读书吧 6 6 9古诗三首10纸的发明11赵州桥 6 7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三 6 8 13花钟14蜜蜂15*小虾 6 9 习作语文园地四16小真的长头发 6 10 17*我变成了一棵树语文园地五 6 11 习作:奇妙的想象18童年的水墨画19剃头大师 6 12 20肥皂泡21*我不能失信习作 6 13 语文园地六22我们奇妙的世界23海底世界 6 14 24火烧云口语交际:劝说习作:国宝大熊猫 6 15 语文园地七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26方帽子店 6 16 27漏28*枣核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6 17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语文园地八总复习 6 18 总复习 6 19总复习 20 21

第一单元 本单元围绕“可爱的生灵”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以及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其中《古诗三首》选编了唐朝诗人杜甫和宋朝诗人苏轼、曾几的诗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描绘了大自然中几种可爱的生灵,抒发了诗人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无限喜爱之情;《燕子》是一篇经典散文,从动态、静态两个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大自然以及燕子的喜爱和赞美;《荷花》一文则运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激发了读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昆虫备忘录》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生动描述了几种常见昆虫的特征.激发了学生对昆虫的探究热情,引导他们从小培养认真观察自然,并向往探究自然的良好品质。与此同时,本单元还主要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以及“语文园地”三方面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力求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学习形式实现单元学习的巩固与延伸。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惠”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绝句》。 3.理解古诗大意,能够边读边展开想象,融人到诗歌的意境中,感知诗歌所描绘的事物特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营造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搜集三首古诗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同时能够默写。 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春景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1.谈话创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那好,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小书包公开课教案

【小书包教学设计】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一起来猜一个谜语。 (课件出示): 四四方方肩上背,书本文具肚里装。它是我的好朋友,天天陪我把学上。 2.今天我们就和朝夕相处的“小书包”一起来学习生字。(板书8、小书包)齐读课题。 二、随文识字。 (1)认识“书”。请同学们注意“书”是翘舌音shu书,“书”可是我们的好朋友,你还在哪里见过“书”?(指名预设:图书馆、书店、家里等)(板书:生活情境)师: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预设:生1:我用组词的方法记住它:“书包”的“书”。(板书:组词) 生2:我用想象方法记住书,横折和横折钩像两本书放一起,竖就像铅笔,点就是橡皮,一边看书一边写字。板书:想象 师:有一位作家叫高尔基,他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家快来看横折、横折钩这两笔像不像小楼梯啊,再加上一竖和一点就是我们认识的书包的书这个字,我们还可以给书这个字编一个小儿歌,——“书是小阶梯,一竖到顶点”我们一齐读一读儿歌。通过编儿歌也能帮助我们记住生字。所以我们在识记生字的时候一定要多动脑筋,这样才能更快更牢固地记住生字。(板书:编儿歌) (1)书写“书”字。①学习“书”字笔顺,并书空。 ②师:那请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呢?生观察字的占格并汇报。 ③教师板书范写“书”。(教师边按课件笔顺边说小儿歌:横折横折钩,写成小阶梯。竖在竖中线,小点要牢记。) ④学生练习,描红一个,写一个。教师纠正坐姿,执笔姿势。师:现在请大家轻轻翻开书71页描红两个写一个。 ⑤集体评价。 (3)认识“包”(出示卡片)①认识偏旁“包字头”。师:接下来我们来学包这个字,包是半包围结构——包字头。你还在哪些字中看到过这个偏旁? 预设:学生列举:“句”号的句里面有包字头;“勺”子的勺里面有包字头。 很好看来大家在平时积累的识字量都很大 ②那这个包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么? 预设:爸爸妈妈生活中经常背的是(皮包),外出旅游我们一般带(旅行包),同学们每天上学来背得是(小书包)。 师:很好,刚才大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了包字。(板书:生活识字) 小结: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用组词、想象、编儿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记住“书、包”这两个字,真是太棒了!你们还有什么识记生字的方法? (预设:加一加(人加一就是大)、减一减(目光的目减一横就是日)、 换一换(用禾苗的苗里面的田换成早就是小草的草))

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

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 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课文介绍的景观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凭借课件、图片等使学生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 教学目的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难点: 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 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2、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分清详略,突出重点。从课题看,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根据教材,我创新教学,大胆地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其目的是以爱激恨,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历史的灿烂文化,痛恨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人类历史上最大最美的花园,一座拥有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园林建筑,却在三天三夜的大火中毁灭了。(出示课件:烈火燃烧下的圆明园毁灭图) 2、齐读课题。 二、提问质疑,理清思路。

2020年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 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 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 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 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 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 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 树下民族小学学 生幸福的学习生 活,重点是能够抓 住关键句子,产生 民族团结的自豪 感。 2 1.鼓励学生多种 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 窗外的安静和小 动物凑热闹的句 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 语言描述了雨 中花儿在绿草 上跳舞、狂欢的 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2 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 关键句、体会课文 富于童真童趣的 语言和丰富细腻 的想象。 3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 对待学问不懂就 问,不怕挨打。重 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 1.根据提示,自己 阅读,找出有新鲜 感的词句,学会和 同学交流。 2.多元识字。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是 以“我的暑假生 活”为交际内容。重点是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清楚。1 1.选择别人可能 感兴趣的内容重 点讲述。 2.恰当使用图片 和实物。 习作本次习作以《猜猜 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1 1.抓住让人印象 深刻的特点写。 2.注意习作格 式:开头空两格。 语文园地本次学习园地主 要内容是学会积1.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部编版小学语文《藏戏》教案

《藏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理解“唐东杰布、阿吉拉姆、谢雄巴”等词语。 2.运用提取关键词,画思维导图的研读方式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3.感受传统文化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揭示课题。 检查字词 出示:唐东杰布山南琼结阿吉拉姆雄谢巴雅鲁藏布 知道这些词语什么意思吗? 介绍唐东杰布:唐东杰布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的开山鼻祖。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力量的化身。 二、研读藏戏的特点。 1.找出课文中概括介绍藏戏特点的语句。 出示句子: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读读这些句子,发现这三个句子都是反问句,请强调出反问的语气来,不仅是反问还是排比句,反问、排比都是在强调,在强调什么?我们来提取一下关键词: 戴面具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 2.小组研读具体的特点 藏戏的特点,除了这三句话,课文中还有更具体的语段吗?请同学们四人小组研读其中的 1 到 2 个特点,请大家抓住关键词进行研读,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1)四人小组研读 (2)交流体会 预设: (1)面具的特点: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身份的人 交流:出示不同面具,来记忆所代表的意思体会面具的象征意义。教师出示三种面具,认认谁的面具,各代表什么,尝试猜想可能还会有哪些面具,代表什么。 (2)舞台的特点:不要……不要……不要……只要…… 出示语段: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从这三个不要,两个只要中你读出了什么。 艺人们只追求艺术,并没有太多外在的要求。因为要求简单,所以随时随地,何时何地都能演出。多么淳朴自然的艺术。 (3)演出的特点:三五天,随心所欲优哉游哉

部编版小学语文《梅花》教案

古诗《梅花》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同学们,冬天里当百花凋零的时候,有种花却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你知道是什么花吗?大家想看梅花吗?(出示课件) 师:这就是梅花,它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它的品种很多,大约有300种。它的花瓣是5片,有红色的、白色的、谈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2、宋代诗人王安石也特别喜欢梅花,还为它写了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诵读古诗《梅花》。 二、美读入境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古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请生逐句读,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老师范读。 师:老师读得这么好,是有小窍门的,就是一行一行认真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4、学习一、二两行。 (1)谁愿意像老师这样读第一行诗? (出示第一行)师评价。 (2)指导朗读。 梅花开得多美呀!请美丽的女生美美地读一读。 (3)这些朵朵梅花还是在寒冷的冬天开着呢!谁来读第二行?(出示第二行) 师:梅花迎着呼呼的北风,迎着飞舞的雪花盛开着,你觉得她是怎样的梅花? 你能把梅花不怕冷读出来吗? (4)梅花是怎么开放的?梅花没有别的花儿的陪伴一个人开放,多么勇敢呀!你来夸夸它!指导朗读。 我们班勇敢的男生们一起来夸夸梅花! (5)、小结:我们诵读了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这两行就是诗的第一句。它告诉了梅花在不起眼的墙角处,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了。梅花多么不怕冷,多么勇敢呀。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5、学习第三、四行。 (1)诗人远远地望着,那梅花一朵一朵的,白白的,就想冬天里的什么呀? (2)诗人为什么知道那不是洁白的雪花,而是像雪一样洁白的梅花呢?

部编版小学语文《慈母情深》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情读题,初品词意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选自梁晓声的小说《母亲》。当慈母这两个字印入你眼帘的时候,你闪过怎样的画面? 把自己的想象、感情带进去读课题。(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老师在课题的深字上加了个着重号,这是为什么? (生:说明这不是一般的感情。生:说明妈妈对我们付出的感情很深厚。) 非常好的感觉。读下来,对词语有敏感,有特别的认识,这就有了良好的语文意识。(师板书:语文意识) 作者为什么用这个“深”字,情深在哪里呢?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理解新词

师:请同学们们凭预习时的记忆在老师发的纸上把生字工工整整地写下来。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是来要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在我手里,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括号内为学生要写的词) 理解词语: 1、震耳欲聋的“欲”是什么意思? 2、龟裂的手看见过吗? 3、知道“攥”的意思吗?能做个动作吗?如果把它换个词呢? 再读这段文字,读着读着你会冒出问题来。 生齐读。 师:你向自己的母亲要过钱吗?你有过鼻子一酸的时候吗?为什么我鼻子一酸呢? 三、研读课文,细品词句 请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在感动的地方用波浪线工工整整地画下来。(生按要求边读边画) 交流: (一)“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震耳欲聋”是什么样的感觉?(声音非常大,震得耳朵都快聋了。)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小书包》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小书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5个字。 2、认识三个偏旁:包字头,单人旁“亻”,竹字头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认识自己的小书包,学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的小书包里都有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我们的小书包?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书写课题:小书包。我们去书包里看一看都有什么。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shū bāo chǐ zuò yè běn bǐ dāo kè zǎo xiào 书包尺作业本笔刀课早校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结构:上下结构,组词:学生说。多与少是一对反义词。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多音字 de 起得早 shǎo多少 得dé得到少 déi得有空shào少 de 好的 xiào学校 的校 dì目的jiào校对

反义词 早——晚来——去 多——少真——假 上——下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包字头, 单人旁“亻”。 竹字头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五、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变一笔

小学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案三篇《圆明园的毁灭》用对比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小节。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突出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练说 学生汇报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二)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课的生字、词语,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我们来听记词语,有信心吗?(学生听记、订正。) 2.检查词语,学习生字。 3.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了解了文中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课件出示: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4.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辉煌,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归纳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圆明园的辉煌? (三)品读课文 过渡:那么,作者是怎么把圆明园的辉煌写具体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读读句子,品品关键的词语,说说感受。

1.走进辉煌。 (1)品读布局。 ①指名读,课件随机泛红: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主要从“举世闻名”这个词体会出圆明园的地位很高,从“众星拱月”这个词可以感受到它的布局与众不同,而且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园林很多,圆明园很大。 ②课件随机出示:圆明园分布图,然后出示《众星拱月》图。 看着图,谁能说说“众星拱月”的意思?(“拱”就是环绕;“众星 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这里的“月”指的是──圆明三园;“星”指的是──许多小园。③这就是圆明园的总体布局。 (2)品读建筑。 精致的布局让人留恋,宏伟的建筑更让人感叹,默读第三自然段,有哪些景点?各有什么特点?(抓住七个“有”感受到圆明园中建筑的多,景观的多。) ①结合图片理解这几个关键的词语,感受风格的各异。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西洋景观:文中指位于长春园内的“西洋楼”。 ②引导学生读出园内景观的奇异。是啊!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幽静的山乡村野。圆明园的景观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 ③圆明园既有华丽的美,又有精巧的美;既有繁华的美,又有幽静的美;不仅有灵动的美,还有典雅的美,谁来朗读这如诗如画的圆明园?(指导学生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体现景观不同的特点。)置身其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我仿佛听到了鸟儿清脆的叫声,我仿佛看到了夕阳西下,高耸的雷峰塔,我仿佛闻到了园内百花的沁人的香气…… ④圆明园中的景物岂止书中介绍的这么多,圆明园内可以说是一步一景,一景一物,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 课件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部编版小学语文拼音教案总集

1.a o e 教学目标: 1、知道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要学好汉语拼音。 2、学会a o e三个单韵母,认清形,读准音。 3、认识声调符号,在教师指导下正确认读带调的三个单韵母。 4、会在四线格内抄写a o e三个单韵母。 教学重难点:a o e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e的发音及a o 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会单韵母a,认识声调符号,在老师的指导下学读四声。 (一)谈话揭题。 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能帮助我们识字、读书,还会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想学吗?大家一定要用心地学。 (二)教学单韵母a 。 1、看图说话引出a:说说图上画了谁?她在干什么?(自学指导) 2、教师示范发音,学生听音,看口形。学生模仿发音,教师边检查边领读。 3、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巴张大,唇形自然,声音响亮。教顺口溜:张大嘴巴,a a a。 4.记字形:用儿歌帮助记字形,“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要问她是谁?就是a a a 。”(三)教学a的四声。(重点指导) 1、单韵母a的头上常有四顶不同的帽子“声调符号”,我们根据符号读韵母。 2、ā第一声,读音也是平平的。(教师发音,学生跟读。) á第二声。有人问你话,没听清时,你会问:“á?”领读,模仿,轻读,读准á。 ǎ第三声。由高到低再到高,形状像个钩。(教师发音,学生跟读。) à第四声。我们读时声音要从高到低,就像惊叹:“à,你来了!” 3、学生以手势助读,也可以用简明确切的儿歌帮助记忆。 (四)指导看书,读书。 边看图边读课文。集体反复练读2-3遍,再指名读。 (五)学写单韵母a。 1、认识四线格。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 《小书包》教学设计

《小书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11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会写“早、书”等5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3.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常见学习用品的名称。 教学难点: 了解文具是学习的伙伴,知道爱惜文具,会整理文具。 三、教学策略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构建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空间,让孩子有了更多畅所欲言的自信。基于此,我把课后的实践活动作为游戏的前奏,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以致用的乐趣,做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为了给孩子们构建识字的意识、培养学生识字的良好习惯,在识字教学中,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从而提高识字效率。书写指导过程中,可通过师范写、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或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同异进行认字、写字,关注学

生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采取多种方法朗读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创编体会语文的乐趣,体会诗歌的韵律感。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吧! 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铅笔) 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 有方有圆,有高有矮,肚里有笔,书包中藏。(笔袋) 2.铅笔、橡皮、笔袋它们都藏在哪里?今天我们就和朝夕相处的“小书包”一起来学习生字。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二)合作学习,活学活用 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课文中的六个词语。已经认识的字,你就大声地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就先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请一名同学领读,大家跟着一起读。 3.这么多的字宝宝要和我们做朋友,我们可要热情地迎接它们,现在就大声地读一读它们。 课件出示:书、包、尺、作、业、本、笔、刀、课、早、校。 (1)指名给这些字宝宝标音。小组合作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部编版小学语文手指公开课教案

手指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一年级 上册:《小书包》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识字 8 小书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识字课文,由6个词语 和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组成。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等学 生常用的学习用品,被编进了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儿歌节奏明快, 浅显易懂,不仅展示了“小书包”里的各种文具,还告诉学生这些 学习用品是他们读书写字的好伙伴,陪伴着他们的学习。从而引导 学生要好好爱护这些“小伙伴”,养成整理、爱惜文具的好习惯。【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11个生字和包子头、单人旁、竹字头三个偏旁。会写“早、书”等五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3.三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常见学习用品的名称,知道爱惜文具,会整理文具。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与课文中生字相关的实物、图片)。 (教师) 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观看整理书包视频。(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课件出示谜语)(谜底是:橡皮、小书包)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和朝夕相处的“小书包”一起来学习生字。板书课题,师领读、齐读课题。 3.鼓励学生质疑。预设:小书包里有什么?怎样整理小书包? 二、互动学习 (一)、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并试着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儿歌,并圈出本课的生字。 过渡:这么多的字宝宝要和我们做朋友,我们可要热情地迎接它们,现在就大声地读一读它们。课件出示:书、包、尺、作、业、本、笔、刀。 ①利用图中展示的文具,初识生字,记住音形。 ②玩一玩“送信啦”小游戏,检测学习效果。 ③师范读儿歌,生齐读。 3.学习“书包”两个字。 (1)拼读“书包”的拼音。引导学生注意“书”是翘舌音,再开火车巩固读。 (2)识记字形,学习方法。 ①说说平时在哪里见过“书”字,根据学生的经验理解“书”。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1《圆明园的毁灭》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1《圆明园的毁灭》精品教案教学容: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的安澜园,的狮子林,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生字:损皇珑剔杭莱瑶宏宋侵统销瑰烬 课后题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加点的词中体会到了什么。(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他们把园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3)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选做题 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切实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在关键处作些点拨和引导,体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原文及教案 【原文】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王英琦,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