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
小学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教学目标篇一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二教学内容:(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毁灭来叙述内容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识了圆明园,圆明园烧毁之前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板书:美)(二)学习新课,组织学生自学。
1、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意犹未尽,今天我们将通过孩子们的自学进一步品读课文2、3、4段,感受圆明园的美。
上节课,我们通过大家的推选,邀请了三位自学小组的负责人,他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天就将由他们带领大家进一步品读课文。
请大家看自学提示。
2、请三位自学负责人到小黑板前,其他的同学也早就选好了自学的段落,请你们到自学小组负责人那里,进行今天的学习。
3、分组学习。
学生借助小黑板进行学习活动,并且汇报自己在自学中的收获。
4、按照学习小组的顺序进行汇报。
汇报时,由学习负责人选择参加汇报的同学,其他同学面向相关学习小组,听取其他组学习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点评)5、这三个段学完了,孩子们口中传出的,全是溢美之词,正是因为我们走进课文,用心去读了、才能真正领略到圆明园无穷的魅力。
请你用你能用上的最美的词汇来赞美圆明园。
教师小结:孩子们说得真好。
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一百五十年才建成。
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多少稀世珍宝汇聚园中,才凝结成这座旷世名园。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学习《圆明园的毁灭》的作者郁达夫及其用心和态度3.掌握文中的生词和词语的意义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和分析课文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背景和原因,郁达夫的态度和用心2.教学难点:分析郁达夫文笔的魅力及学生的理解与运用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教师在课前做好课件和教案的准备,制定好教学计划2.将《圆明园的毁灭》文本资料复印好,并将里面的生词和词语解释好2.导入新课并呈现教学任务1.教师通过课堂口头呈现或多媒体展示确定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2.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圆明园的毁灭》的背景和文学价值3.课中教学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圆明园的毁灭》,并解释新词汇、生词、词组等复杂语言使用2.教师鼓励学生思考文中表达的意思,指导他们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周围环境的变化3.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总结、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4.教师提供文学分析的基本手段,分析郁达夫的文学魅力,帮助学生发现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4.结束教学1.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现和思考提供反馈和支持2.教师提出问题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文学的魅力和人类的历史四、教学资源1.本文正文2.《圆明园的毁灭》附注和分析3.多媒体设备和课件制作软件五、教学反思本课堂以小组为主,通过小组内学生的讨论,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丰富了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在教学中,应共同协商学生关注的问题和议题,并包容学生的思考方式和习惯。
同时,班级的讨论和互动需要保持谦虚的精神和批判性的态度,这样有助于教师给予有效的反馈和支持,提升学生在文学分析领域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4 单元第 14 课《圆明园的毁灭》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4 单元第14 课《圆明园的毁灭》重点知识归纳引言:在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的学习中,第 4 单元第14 课《圆明园的毁灭》带我们走进一段沉重的历史。
这篇课文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与毁灭后的悲痛,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奋发图强。
一、课文概况1.写作背景:清朝末年,国家衰落,列强入侵。
圆明园在1860 年被英法联军劫掠并焚毁。
2.主题: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愤恨。
3.文学体裁:说明文与记叙文相结合。
4.作者信息:王英琦,女,安徽寿县人。
当代著名散文家。
5.主要内容:课文描述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同时,记叙了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经过。
6.中心思想:谴责了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①毁(huǐ):左右结构,左边是“殳”,右边是“殳” 的变体。
意思是破坏,损害。
组词:毁灭、毁坏。
②估(gū):左右结构,左边是“亻”,右边是“古”。
意思是揣测,大致地推算。
组词:估计、估价。
③拱(gǒng):左右结构,左边是“扌”,右边是“共”。
意思是两手抱拳上举,以表敬意。
组词:拱手、拱桥。
④辉(huī):左右结构,左边是“光”,右边是“军”。
意思是光彩,光辉。
组词:辉煌、光辉。
⑤煌(huáng):左右结构,左边是“火”,右边是“皇”。
意思是光明,明亮。
组词:辉煌、煌煌。
2.多音字:①量:liáng(测量)、liàng(数量)。
②笼:lóng(笼子)、lǒng(笼罩)。
3.近义词:①估量—估计②环绕—围绕③金碧辉煌—富丽堂皇4.反义词:①破坏—保护②热闹—冷清③毁灭—保存三、修辞手法1.比喻:“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4 圆明园的毁灭》(生字讲解课件)

要注意仔细观看笔画顺序哦!
毁估拱 辉煌 殿陵 览 境 宏 唐闯 统 销 奉
点击汉字跳转学习!
毁估 拱辉 煌殿 陵览 境宏 唐闯 统销 奉
huǐ 部首:殳 结构:左右
组词:冲毁 烧毁 形近字:设 字义:①破坏,损害。②烧掉。
“工”末笔变提。
③说别人的坏话。
笔顺:
毁估 拱辉
ɡū
部首:亻 结构:左右
毁估 拱辉 煌殿 陵览 境宏 唐闯 统销 奉
笔顺:
diàn 部首:殳 结构:左右
组词:宫殿 大殿
形近字:股
字义: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
左右宽窄相当。
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房屋。
毁估 拱辉 煌殿 陵览 境宏 唐闯 统销 奉
笔顺:
边音
后鼻音
línɡ 部首:阝 结构:左右
组词:丘陵 陵墓
形近字:凌
字义:①大的土山。
笔顺:
后鼻音
tǒnɡ
左窄右宽。
部首:纟 结构:左右 组词:正统 统治 形近字:充 字义:①总括,总起来。
②事物的连续关系。
毁估 拱辉 煌殿 陵览 境宏 唐闯 统销 奉
xiāo 部首:钅 结构:左右
组词:销售 供销
形近字:消
“肖”上部以竖为中字义:①除去,解除。
心,点、撇互相呼应。
②熔化金属。③销售。
组词:唐代 唐朝
形近字:糖
“广”点在竖中线 字义:①朝代名。
上端右侧。
②空,徒然。
笔顺:
毁估 拱辉 煌殿 陵览 境宏 唐闯 统销 奉
翘舌音 后鼻音
chuǎnɡ 部首:门 结构:半包围
组词:闯荡 闯劲
形近字:闷
“门”从左、上、 字义:①猛冲。②闯练。
人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件

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公众文物保护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圆 明园的修缮和维护;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机制,加强文物安全管理。
圆明园的历史教训与启示
教训
圆明园的毁灭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导致国家遭受外 敌入侵,珍贵文物被掠夺和破坏。这警示我们要加强国家安 全意识,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根本原因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国家积贫 积弱,无法有效抵御外敌的侵略。
毁灭的过程描述
英法联军入侵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入圆明园。
劫掠
侵略者们对园内的文物、艺术品、珍宝进行疯狂劫掠,不计其数的 珍贵文物被抢走。
放火焚烧
为了掩盖罪行,并迫使清政府屈服,侵略者们放火焚烧圆明园。大 火持续了数日,昔日的辉煌化为灰烬。
第三段(第5自然段)
叙述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并烧毁圆明园 的经过。
第四段(第6自然段)
总结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作者对这一 历史事件的悲愤和思考。
重点词语解释
01
02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等光彩夺目,异常 华丽。
玲珑剔透
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 构奇巧。
03
举世闻名
形容非常著名。
04
众星拱月
比喻许多人簇拥着一个人,或 许多个体拥戴一个核心。
。
文化传承
圆明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 代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2
课文内容解析
课文分段解读
第一段(第1自然段)
概括介绍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 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 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4自然段)
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包括其布局 、建筑风格、文物收藏等方面的内容 。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教案(多篇)

14 圆明园的毁灭【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语言运用: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思维能力: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审美创造: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注描写:课文写“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更能触动读者的痛心。
第1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以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课文的最后一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相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第2-4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
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
课文内容前后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富有张力。
【教学目标】1.认识“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23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
(重点)3.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
(重难点)4.能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与课文表达的情感的相似之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23个词语。
小语人五上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课件(共41张PPT)

识。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教学,包括文章背景、圆明园的历史
、毁灭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对后人的启示等方面。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文本,帮助他们
理解文章的思想和意义,并引导他们感悟其中的爱国情感和历史意识。
学生反馈:在课后,我通过提问和作业等方式,了解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大多数学生
新课导入与教学方法总结(二)
例如,可以在导入时说:“同学们,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宝库的 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却在19世纪末遭受了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破坏,从此成为了历史的记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圆明园毁灭的一篇课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悲痛和愤怒吧 !”或者,“圆明园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的民族瑰宝。但是,它却在清朝末年遭受了 巨大的灾难和损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圆明园毁灭的一篇课文。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历 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吧!”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掉 也可编辑修改
学习目标
1.认识“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生字,会写“毁灭”“不可估 量”等24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关键词语,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情感的变化。(重点)
3.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 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难点)
圆 明 园 的 毁 灭
THE DESTRUCTION OF YUANMINGYUAN
资料 资料链接
一
背
圆明园:清代名园之一。遗址在北京海淀附近,艺术价值极高,被誉为
景
“万园之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
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范文教案主题:探究《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背景与意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理解并分析《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分析《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分析《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科书《语文》、多媒体课件、图片、黑板、粉笔。
2.学生准备:教科书、纸笔。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呈现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兴趣。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圆明园了解多少?它的重要性有哪些?Step 2 探究历史背景1.教师简要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圆明园是清代一位著名皇帝的皇家花园,占地面积达350多公顷,被誉为"万园之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圆明园是如何规划和建设的?它曾经有哪些重要功能和用途?3.学生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并汇报:归纳整理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确认学生对圆明园的理解是否准确。
Step 3 学习文章1.教师出示教科书《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圆明园的毁灭》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自主思考,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篇文章主要在讲什么?为什么?3.学生互相讨论,并进行合作探究:通过阅读,找到线索,推断文章的主旨。
4.小组合作讨论,展示成果。
Step 4 分析文章手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并以黑板为媒介,列出分析结果。
2.教师提问:这篇文章中有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小组讨论,归纳整理文章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4.学生报告小组讨论结果。
Step 5 深入探究与讨论1.教师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圆明园的毁灭的细节和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图片内容,说说“众星拱月”的“月” 指什么?“星”指什么?说一说对“众星拱 月”一词的理解。
圆明园昔日辉煌之二
建筑美
金碧辉煌的宫殿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海宁的安澜园
苏州的狮子林
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民族建筑
西洋建筑
填一填:圆明园中有( 金碧辉煌的宫殿), 也有(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有 ( 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也有 ( 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
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 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 西湖的(平湖秋月)、( 雷峰夕照);还有
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如,(蓬莱瑶台)、( 武陵春色)。园中不 仅有(民族建筑),还有( 西洋建筑)。
圆明园中,没有了金 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 的亭台楼阁。
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没有了象征着 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不仅没有了民族建筑,还没有了西洋景观。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没有了,下至唐、宋、元、明、 清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也没有了。
这一把火曾把耻辱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 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 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 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 双泪汪汪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 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
重点句一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 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 量的损失。 不可估量:是指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 大,无法计算。写出了明园的毁灭 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损失都是无法计算 的。
圆明园昔日辉煌之一
布局美
朗诵: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 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 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 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 月般围绕在圆明园周围。
课后思考
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 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 煌? 这样写是为了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圆明 园曾经拥有的辉煌,激发热爱祖国灿 烂文化的感情,而这样的辉煌被毁灭 了更能引起我们的愤怒。
圆明园昔日辉煌之三
文物美
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
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 人书画
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重点句二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 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 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 掉。
“凡是”“统统”说明侵略者已经把 圆明园洗劫一空。“任意”写出了侵 略者想怎样就怎样。这句话生动表现 了英法联军的贪婪、野蛮、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