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杨玉良校长

合集下载

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

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

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有人说过,机会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但我觉得有时候毫无准备也会遇到一些机会,只要你自己足够丰富、足够强大。

88年,我受学校的派遣告别妻女到北京攻读研究生,在90年那个大家纷纷厌学的季节,我由硕士直接攻读博士学位,93年在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未得到学校批准的情况下,我回到学校开始了我的储层沉积学教学研究工作。

1994年,正当我在油田从事科研工作的时候,系里通知我回校担任地质系副主任,分管科研工作。

1995年,同样是在外出差的时候,学校通知我担任地质系主任。

1998年,我在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的访问研究刚进行了一半时间,学校通知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任命我为江汉石油学院副院长,我不得不中断访问学者的工作,回校参加正在开展的本科教学评价。

四年前的开学典礼上,当时龚克校长将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话“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送给了大家。

今日离别在即,我想再送给大家一句话,希望每个天大人都能做一个胸怀天下的“平凡人”。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每到毕业的季节,校园里总是弥漫着收获和离别的气氛。

在座各位同学在经过复旦短则两三年、长则六七年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终于完成了学业,祝贺你们!此时的你们想必一定有对老师的感情,对同学的感情,对校园一草一木的感怀,也有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憧憬。

无论你们将要进入怎样的工作岗位,是选择了继续深造,还是其他的各种类型的职业,我都希望你们能够秉承复旦的精神,活出人生的精彩,为国家和社会尽到一份责任。

其实每到毕业季,对我来说也是一场考试,促使我对许多问题作一些思考,这既是为了也不仅仅是为了起草每年一度的毕业致辞。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个貌似有点矛盾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自己,受了很多教育,但是不是教育的程度越高,知识越多,反而应该设法找回我们人类本该有的天真?请同学们记住:珞珈山是每一个武大人永远的精神家园!希望同学们常回来看看!母校会永远关注你们、支持你们、欢迎你们!当然,我这里的“天真”所指的,恰如我们祖先在遥望着闪烁的星星,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痴迷,想去追究这个宇宙的秘密;它也指人类的天真,是我们祖先对大自然的一种谦卑和敬畏;它还是祖先们对大自然的有限索取,仅限于满足自己的生存,而没有其他非分的贪欲;它也是指祖先们每时每刻总是扶老携幼,共赴生活的这样一种本分。

2014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

2014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

2014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守护知识分子应有的尊严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你们将要离开大连理工大学这所伴你们成长的美丽校园、离开你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为实现你们的梦想开始新的航程,但无论你是开始工作还是继续深造,无论你是留在国内还是走出国门,无论碰到什么样的艰难和挑战,我都希望大家一定不要放弃驱动自己前行的梦想和责任,终身学习、终身提高、终身进取、成就终身。

首先我要祝贺各位顺利完成学业,今天毕业了。

还记得四年前在迎接你们的时候,我曾经说过,四年后有一个事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老师们都会变得更老,但是我们年轻学生会变得更加成熟。

我这里说的“成熟”不是指那种丧失了纯真和热情的“左右逢缘”式的世故,而是指因智慧和知识的增长带来的冷静、理性和持重。

或许,这才是毕业的真正含义。

我们在座的很多人都有过相似的经历,所以我在这儿或许可以用我的经验来猜测一下大家现在的心情。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无论怎样高大上的格局,都得靠细节来填充、靠精致来体现。

如果说格局决定了理想、目标的高度,那么精致则从根本上决定理想、目标的达成度。

毕业,让你们对学校存有一份依恋,无论你在这里碰到的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毕业,也让你们对老师和同学,无论是你们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无论是你们仰慕的还是有一些非议的,都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

毕业也会让你们兴奋不已,因为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

然而,我更相信毕业后的“成熟”,会让你们在兴奋后对未来会心存忐忑、焦虑和隐忧,或许这就是金晓峰老师说的“伤感期”。

要胸怀理想,心之所向。

先行要把握方向,拥有远大的理想才能为人生导航。

冯骥才先生曾说:“希望大家都能做知识分子,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要把知识转化为推动社会前行的力量。

”天大人坚守“兴学强国”的使命,就是要对国家、民族和时代的命运勇敢担当。

【最新2018】自由而有用——复旦杨玉良校长的毕业典礼致辞-范文模板 (4页)

【最新2018】自由而有用——复旦杨玉良校长的毕业典礼致辞-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自由而有用——复旦杨玉良校长的毕业典礼致辞自由而有用——复旦杨玉良校长在XX年的毕业典礼致辞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上午好!我相信,诸位同学此时此刻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我体会到了这种情感。

我想,其中既有别离的伤感,也有依依不舍的眷恋,有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刻骨铭心的情感,有在默默无闻中品尝到的甜酸苦辣,甚至有的同学可能还有几分怨恨。

当然,更多的是大家对未来的憧憬。

这就是毕业典礼上所特有的、难以言表的一种滋味。

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无论你们藏有怎样的感受,激动还是怨恨,这一切都将成为复旦历史的一部分,并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当中!在此,我特别要感谢今天在场的和没有在场的家长们以及中学的老师和校长们。

四年前,他们怀着对复旦大学的信任,把你们送到复旦。

今天,当你们走出这所学校,对于你们的未来充满期待的,除了他们,还有你们在大学的老师们,还有你们的母校——复旦大学。

此时此刻,我不想努力地从网络上搜寻一些流行的词汇来修饰我的讲话。

因为它们既不能让你们对我增加一分尊敬,也不能增加一分亲切,更加不能使我变得跟你们一样的年轻。

我想,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一颗可以互相沟通的心灵。

苏格拉底在雅典准备接受死刑之前,还不忘告诫人们:“有一个真理我没有时间来给你们阐述。

但是我必须告诉你们,没有经过反省和检查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我相信许多学生最近都在反省自己四年的人生。

我不知道是否有的同学在省察时感到自己在这四年当中虚度了光阴。

即便是有,也不用过分地伤感,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孩子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离智慧更远。

”在希腊语当中,学校就是“闲暇”的意思。

因此你只要在这四年当中体验了,也思考了,那么你的心智已经得到了自由的发展,你仍然是向着智慧的方向在努力地前进。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杨玉良校长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杨玉良校长
我在这里如此强调心灵,因为心灵的严肃和丰富是一切美德之源。1818年10月22日,黑格尔在受聘于柏林大学哲学教授职务时曾经说过:“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这个“家园”就是我们的“心灵”。尽管已经过去了近两百年,但我感觉似乎他的讲话更适合于我们当今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我相信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
我为此十分难过,而且也感到愤怒。学生低头捡帽子难道是她自己错了吗?希望同学们所拿到的照片上有自己,是小题大做吗?试想,照片上缺的不是这位学生,而是我们某位学院的院长或者书记,又会怎么样?也许你们就会连夜找人印将出来!我不得不把我前面说过的话重复一遍: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一个人的冷漠引起了另一个人或者一批人的失望,心灵的底线一退再退,那么最后也就退到校长这里,然而校长无处可退。这样,我们怎么能够期望所有的复旦人自觉地去守护复旦的心灵?在这里,我唯一能做的是,我代表学校向那位女同学表示道歉!
一百年前,两位复旦公学的同班同学分别留学欧美,年龄可能比我们在座的还要略小一点。一百年后,两人分别作为中国的人文和科传颂。这两个人其中之一就是陈寅恪先生,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言说成为温家宝总理一生所崇尚的格言。他还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应得以发扬。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另一位是竺可桢先生。他说:“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
你们在追求更加完美的自我的同时,也对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复旦充满期待。去年的毕业典礼上,我对同学们说,希望我们复旦学子走上社会,不要做高高在上、漠不关己的批评者,要努力做勇于担当责任、解决问题的创造者。对2011届的毕业生,我也怀着同样的希望。我相信你们走上社会,一定会以自己的心灵和想象力,养护社会的心灵,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并和以往不同。这也是复旦的心灵和想象力在全社会的延续!

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

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

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演讲稿毕业典礼发言稿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 每到毕业的季节,校园里总是弥漫着收获和离别的气氛。

在座各位同学在经过复旦短则两三年、长则六七年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终于完成了学业,祝贺你们! 此时的你们想必一定有对老师的感情,对同学的感情,对校园一草一木的感怀,也有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憧憬。

无论你们将要进入怎样的工作岗位,是选择了继续深造,还是其他的各种类型的职业,我都希望你们能够秉承复旦的精神,活出人生的精彩,为国家和社会尽到一份责任。

其实每到毕业季,对我来说也是一场考试,促使我对许多问题作一些思考,这既是为了也不仅仅是为了起草每年一度的毕业致辞。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个貌似有点矛盾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自己,受了很多教育,但是不是教育的程度越高,知识越多,反而应该设法找回我们人类本该有的天真? 当然,我这里的天真所指的,恰如我们祖先在遥望着闪烁的星星,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痴迷,想去追究这个宇宙的秘密;它也指人类的天真,是我们祖先对大自然的一种谦卑和敬畏;它还是祖先们对大自然的有限索取,仅限于满足自己的生存,而没有其他非分的贪欲;它也是指祖先们每时每刻总是扶老携幼,共赴生活的这样一种本分。

不得不承认,其实我们已经丢失了许多人类的天真。

我们一定要设法把它找回来,至少能够部分的找回来。

为什么?因为人类的天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

你受了更多的教育,并不表明你就应该变得似乎高深莫测,其实此刻你更应该恢复人类的天真。

因为只有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去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基本道理,去探究关于自然、关于社会的造化。

20XX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

20XX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

20XX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守护知识分子应有的尊严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你们将要离开大连理工大学这所伴你们成长的美丽校园、离开你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为实现你们的梦想开始新的航程,但无论你是开始工作还是继续深造,无论你是留在国内还是走出国门,无论碰到什么样的艰难和挑战,我都希望大家一定不要放弃驱动自己前行的梦想和责任,终身学习、终身提高、终身进取、成就终身。

首先我要祝贺各位顺利完成学业,今天毕业了。

还记得四年前在迎接你们的时候,我曾经说过,四年后有一个事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老师们都会变得更老,但是我们年轻学生会变得更加成熟。

我这里说的“成熟”不是指那种丧失了纯真和热情的“左右逢缘”式的世故,而是指因智慧和知识的增长带来的冷静、理性和持重。

或许,这才是毕业的真正含义。

我们在座的很多人都有过相似的经历,所以我在这儿或许可以用我的经验来猜测一下大家现在的心情。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无论怎样高大上的格局,都得靠细节来填充、靠精致来体现。

如果说格局决定了理想、目标的高度,那么精致则从根本上决定理想、目标的达成度。

毕业,让你们对学校存有一份依恋,无论你在这里碰到的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毕业,也让你们对老师和同学,无论是你们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无论是你们仰慕的还是有一些非议的,都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

毕业也会让你们兴奋不已,因为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

然而,我更相信毕业后的“成熟”,会让你们在兴奋后对未来会心存忐忑、焦虑和隐忧,或许这就是金晓峰老师说的“伤感期”。

要胸怀理想,心之所向。

先行要把握方向,拥有远大的理想才能为人生导航。

冯骥才先生曾说:“希望大家都能做知识分子,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要把知识转化为推动社会前行的力量。

”天大人坚守“兴学强国”的使命,就是要对国家、民族和时代的命运勇敢担当。

那些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那些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那些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作者:念小暖来源:《高考金刊·理科版》2014年第07期复旦大学的名字,出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卿云烂兮,钆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第一次读到这首《卿云歌》时,我还在高三的题海中苦苦挣扎,而今,我已在复旦的校园里行走了四个春秋。

四年里,我感受了复旦的气质,晕染了复旦的光辉,见证了这所百年学府不断的成长,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复旦人。

何为复旦人?复旦人,有其独有的气质,有其引以为傲的“小资”情调,亦有胸怀国家、放眼天下的气度。

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个边走路边唱歌的女生的话,那她八成是复旦的。

因为只有复旦才能培养出这么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来。

没错,当你行走在复旦校园巨大的香樟树下,随便问一个过往的复旦学生:“复旦的精神是什么?”你得到的答案一定是: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自由,在今天依旧是一个说起来太简单,而实践起来又太不易的事,却是一代又一代复旦师生们努力追寻的东西。

复旦的校歌里有这么一句话:政罗教网无羁绊。

复旦大学自创校以来,就将思想的自由、学术的独立看作立校之本。

自由,就是在复旦校园里,容得下热火朝天的马克思主义研讨小组,亦容得下目光冷峻的时代批判群体;就是在面对学术时,学生“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态度。

在某一次的新生入学大会上,杨玉良校长告诉我们:“你们完全可以毫无保留地质疑老师。

你们更是可以毫无保留地来质疑校长。

”自由是对学生思想独立源源不断的鼓励与支持。

而有趣的是,复旦人坚持的不单单是“自由”,而且还是“无用”。

这在不了解的人听来,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强调“经世致用”,为何复旦人却偏要追求无用、并以“无用”为傲?如今的社会,功利主义越来越成为主流,成功意味着“有用”。

然而,所谓的“成功”背后有多少人真正快乐?有多少人对失落、悲伤的人怀有怜悯?有多少人懂得去爱别人?有多少人到年老时能对这一生所做过的种种选择问心无愧?在复旦,我们接受到的教育是这样的:有很多“成功者”,他们身上的光环让人眩晕、让人着迷,也让人羡慕。

复旦大学教授老师杨玉良在2017级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词

复旦大学教授老师杨玉良在2017级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词

复旦大学教授老师杨玉良在2017级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词篇【1】各位来宾、老师们、各位新同学:复旦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每年欢迎新同学的开学典礼,对复旦总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因为“复旦”本意就是“太阳再一次升起”,而你们各位就是复旦校园里初升的太阳,是你们让复旦永远保持着朝气蓬勃,复旦非常庆幸拥有了你们。

有人说高考前的考生及其父母是不可理喻的,似乎进大学,或者说进好的大学、进好的专业成了唯一的奋斗目标。

我想,我们,包括整个社会对考前的考生和父母都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和理解,既不嘲笑也不打扰,但是现在你们踏进了复旦的大门,原先的激动、憧憬以及好奇会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冷静和思考。

进入复旦只是个开始,不仅是你大学学习生活的开始,更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的开始。

戴上复旦大学的校徽,相信大家都会感觉到一种庄严,因为复旦是一所神圣的百年学术殿堂,是个有传统、有故事的大学,而有故事的大学必定是有魅力的大学。

你们已参观了复旦的校史馆,复旦经历的一百多年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众志成城、追求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是历经坎坷,追求美好未来的历史——复旦就是民族振兴的交响诗中一串强劲而优美的音符。

老校长李登辉曾将复旦精神概括为“团结、服务、牺牲”,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复旦人敢于担当,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

所以,虽然你们已戴上了复旦校徽,但要成为真正的复旦人,还要有一种特殊的复旦气质。

下面我就我所感受的复旦的气质,跟大家谈一点体会。

复旦人的气质首先体现在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的精神。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在《我的大学》一书中对大学生曾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描述——一个在大学附近的小杂货铺里,大学生们常常带来厚厚的书本,用手指头搓着书页面对面地喊叫,各人说着各人所喜爱的真理。

他们有着我说不出来的思想,我对这些人的喜欢几乎到了发狂的程度,感觉就像一个被允诺给予自由的囚徒。

这个景象生动地描绘了基于博览群书、思考和争论的基本学习和研究的方式,这是大学中诸多的求知学问、追求真理的基本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别离的伤感,也有依依不舍的眷恋,有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刻骨铭心的情感,有在默默无闻中品尝到的甜酸苦辣,甚至有的同学可能还有几分怨恨。

当然,更多的是大家对未来的憧憬。

这就是毕业典礼上所特有的、难以言表的一种滋味。

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无论你们藏有怎样的感受,激动还是怨恨,这一切都将成为复旦历史的一部分,并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当中!在此,我特别要感谢今天在场的和没有在场的家长们以及中学的老师和校长们。

四年前,他们怀着对复旦大学的信任,把你们送到复旦。

今天,当你们走出这所学校,对于你们的未来充满期待的,除了他们,还有你们在大学的老师们,还有你们的母校——复旦大学。

此时此刻,我不想努力地从网络上搜寻一些流行的词汇来修饰我的讲话。

因为它们既不能让你们对我增加一分尊敬,也不能增加一分亲切,更加不能使我变得跟你们一样的年轻。

我想,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一颗可以互相沟通的心灵。

苏格拉底在雅典准备接受死刑之前,还不忘告诫人们:“有一个真理我没有时间来给你们阐述。

但是我必须告诉你们,没有经过反省和检查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我相信许多学生最近都在反省自己四年的人生。

我不知道是否有的同学在省察时感到自己在这四年当中虚度了光阴。

即便是有,也不用过分地伤感,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孩子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离智慧更远。

”在希腊语当中,学校就是“闲暇”的意思。

因此你只要在这四年当中体验了,也思考了,那么你的心智已经得到了自由的发展,你仍然是向着智慧的方向在努力地前进。

我的期望是,但愿复旦没有因为生怕你们“虚度光阴”而使你们被迫地“误用光阴”,而让你们远离智慧。

无论你们当初进入复旦的理由是什么,我们现在更需要省察的严肃问题是:复旦在这四年中给了你们什么!除了文凭以外,你们从复旦还得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涉及到教育的本质问题。

哲学家也是数学家的A. N. Whitehead说过,大意是:“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所牢记、所背的一切,剩下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剩下的东西才真正能够被称为是教育的。

”对于复旦,我们都认为这剩下的东西应该是一颗自由而严谨、真诚而脱俗的心灵。

复旦校友李泓冰女士曾经将其称为“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并诠释为:“所谓‘自由’,是思想与学术、甚至生活观念,能在无边的时空中恣意游走;‘无用’,则是对身边现实功利的有意疏离。

”或许,乍一看来,你们在复旦学习的东西很多都看似“无用”,但我要说,很可能复旦给你们的这些貌似“无用”恰恰是最神圣的、最尊贵的精神价值。

在本质上,“无用之用”常常胜于“有用之用”,因为精神价值永远高于实用价值,因为它满足人的心灵的需要,它将注入你们在座的每一位的终生。

我在这里如此强调心灵,因为心灵的严肃和丰富是一切美德之源。

1818年10月22日,黑格尔在受聘于柏林大学哲学教授职务时曾经说过:“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

”这个“家园”就是我们的“心灵”。

尽管已经过去了近两百年,但我感觉似乎他的讲话更适合于我们当今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

我相信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

我们如此强调心灵,也是因为这是一所大学所能够给我们的学生最宝贵的东西。

剑桥大学教授Alan Macfarlane曾经这样评价剑桥:“一个地方能让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则必能吸引我们。

”在他看来,让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的恰恰是八百年来无数在剑桥学习、生活过的智慧的头脑所形成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哲学和思想、知识和经验,音乐和建筑,甚至是故事和传奇。

大学的精神是普世的,至少所有的大学之间的精神是相通的。

因此,我希望每一个复旦人都知道复旦的追求就是要使复旦成为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的地方,我们大家都要奉献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复旦的心灵在哪里?有一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

中文系的朱东润老师在他的自传中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给学生讲《诗经》,讲到《采薇》的时候,有个学生站起来大胆地质疑书本上的解释,问题正中要害,这位学生就是我们章培恒先生。

朱东润先生已经过世多年了,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著作、各种回忆文章甚至题词中,感受到他在学术上的创新精神和强烈的文化使命感。

非常遗憾,如今连他的学生章培恒先生也已经离我们而去。

但我们同样可以从章培恒先生的作品中得到启迪和滋养,从那些亲切隽永的小故事中感受前辈的心灵,并由此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在课堂上,你们聆听着复旦名师们的侃侃而谈;在图书馆,你们领略着复旦学术大师的风采;在茶余饭后,你们谈论着复旦的轶事趣闻,谈论着陆老神仙(陆谷孙),谈论着哲学王子王德峰、丁耘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复旦心灵的所在,以及在你们身上的进一步延续。

今年也是我们谢希德老校长诞辰九十周年。

谢校长虽然离开我们十多年,但是教师和学生们一直在传颂着她对学生的关爱、她对学校的民主管理、她对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有力推动。

所以在纪念谢希德校长诞辰九十周年的座谈会上,我说,谢校长会永远影响复旦,因为谢校长以她无与伦比的人格和智慧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校长才可以使一所学校品格高尚,风清气正。

作为校长,谢校长的风范将永远激励我前行,我也要让谢校长的心灵在我的身上得以延续。

今年五月校庆期间,我和学生们座谈,请总务处通报了寝室安装空调的计划。

我们校领导向同学们表示了道歉。

因为我认为我们复旦人都应该坚守诚信。

在对话期间,同学们对学校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批评,让我印象深刻。

前几天,我和毕业生代表座谈,听听毕业生给学校留下的“金点子”。

我在会上说过,毕业生代表所提出的建议看似并不起眼,但实际上都触及到了大学的根本。

大学的根本就是学术。

在大学的运行当中,无论是物质还是的精神的,都应该围绕着学术开展,也就是学术优先的原则。

所谓的学术,就是研究和教育。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所大学的根本。

对大学的维护和爱惜,应该是渗透在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教师在课堂上的全心投入,管理人员对学生的真心关怀,以及我们每一位复旦学子在社会上的一言一行,都将体现我们对复旦的珍惜。

因此,我非常感谢同学们在复旦这几年为学校所作的贡献,你们用自己的心灵和想象力,认识了复旦、理解了复旦、爱上了复旦!你们在追求更加完美的自我的同时,也对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复旦充满期待。

去年的毕业典礼上,我对同学们说,希望我们复旦学子走上社会,不要做高高在上、漠不关己的批评者,要努力做勇于担当责任、解决问题的创造者。

对2011届的毕业生,我也怀着同样的希望。

我相信你们走上社会,一定会以自己的心灵和想象力,养护社会的心灵,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并和以往不同。

这也是复旦的心灵和想象力在全社会的延续!然而,复旦还远未完美!我昨天晚上在写发言稿的时候,听说了一件令复旦人感到羞愧、感到伤感的事情,让我几乎彻夜难眠。

请原谅我在今天这样一个场合来谈论一件不怎么愉快的事情。

但是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如果我今天在这里不谈的话,那么我刚才前面说的话将全都是谎言!事情是这样的,某学院的一位女学生今年在拍毕业照的时候,因为帽子掉下来了,她回头去捡帽子,但这个时候摄影师的快门按下了。

照片当中就没有这位同学在里面,我觉得摄影师做得非常好,当场就补拍了照片。

但是在昨天,她拿到这张毕业照的时候,却是那张没有她在上面的毕业照。

她当然不希望同学们所拿到的毕业合照上没有她,我想这样的心情所有在场的同学都可以理解。

所以,她希望学院让照相馆重新印那张重拍的照片,把这个新的照片发给学院的每一个同学。

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有人说,这没有学院的责任,是照相馆的责任,学院没有必要管。

学院不仅没有管,而且让学生自己和照相馆交涉,甚至还有的人认为这位同学在小题大做,认为只要照相馆印一张有你在上面就行了,而其他同学拿到的照片没有你的话也没有关系。

有这样认为的,无论是我们的老师也好、学生管理工作者也好,我想他应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女生只能询问同学们是否愿意一起分担重印的费用。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是感到羞愧还是感到什么?至少我作为校长,是感到羞愧的。

我说这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是我今天必须在这里讲。

我为此十分难过,而且也感到愤怒。

学生低头捡帽子难道是她自己错了吗?希望同学们所拿到的照片上有自己,是小题大做吗?试想,照片上缺的不是这位学生,而是我们某位学院的院长或者书记,又会怎么样?也许你们就会连夜找人印将出来!我不得不把我前面说过的话重复一遍: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

一个人的冷漠引起了另一个人或者一批人的失望,心灵的底线一退再退,那么最后也就退到校长这里,然而校长无处可退。

这样,我们怎么能够期望所有的复旦人自觉地去守护复旦的心灵?在这里,我唯一能做的是,我代表学校向那位女同学表示道歉!这个不幸的现实,引起了我更多的思考。

促使我再一次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复旦的追求真正成为现实,让我们不够完美的地方变得更加完美。

我想,这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我们所有的有真才实学的教师能够受到真正的尊重和尊敬;只要让我们每一位学生,包括刚才我提到的那位女同学都能受到真诚的关注和呵护;我们的师生都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和改革,对学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理念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只有这样,师生们才会感受到,这就是我们复旦,是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的地方。

这样的复旦,才会吸引更多的心灵。

即使你离开了她,你也将对她永远眷恋,她将成为你毕生的精神家园!一百年前,两位复旦公学的同班同学分别留学欧美,年龄可能比我们在座的还要略小一点。

一百年后,两人分别作为中国的人文和科学的代表,其学术成就令人景仰,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为我们世人所传颂。

这两个人其中之一就是陈寅恪先生,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言说成为温家宝总理一生所崇尚的格言。

他还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应得以发扬。

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

”另一位是竺可桢先生。

他说:“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

”无论今后同学们从事何种职业,你们都不是一部适应社会的机器,而是引领社会、改造社会的创造性人才。

复旦所给你们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一颗心灵,让我们相互勉励,守护好自己美丽的心灵,守护好我们复旦大学的心灵,让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最后我想说,复旦万岁!复旦的心灵将永远高高地飞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