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的实验探究(知识梳理与训练)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卤素互化物与拟卤素(知识梳理及训练)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卤素互化物与拟卤素(知识梳理及训练)知识梳理1.卤素互化物由两种卤素互相结合而成的物质叫卤素互化物。
如IBr、ICl、BrF3、ClF3。
卤素互化物与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有较强的氧化性,如能与金属、H2O、NaOH等反应:2IBr+2Mg===MgBr2+MgI2。
注意卤素互化物中,非金属性弱的元素显正价,如:ICl中,I显+1价,Cl显-1价,所以卤素互化物与水或碱的反应一般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IBr+H2O===HBr+HIO,IBr+2NaOH===NaBr+NaIO+H2O。
2.拟卤素有些多原子分子与卤素单质性质相似,其阴离子与卤素阴离子性质相似。
如:氰(CN)2、硫氰(SCN)2、氧氰(OCN)2。
解答这类题目时可用换元法,如把(SCN)2当作X2,把SCN-当作X-。
强化训练1.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和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物,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Br+H2O===HBr+HIO。
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IBr是双原子分子B.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C.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Br和NaIOD.和水反应时,IBr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答案D解析IBr中I为+1价,Br为-1价。
2个原子组成1个IBr分子,A正确;因为其化学性质与卤素相似,所以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B正确;跟水反应的方程式IBr+H2O=== HBr+HIO中,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仍然是I为+1价,Br为-1价,故这个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与碱反应的实质可看成是IBr先与水反应,生成物HBr和HIO再与碱反应,所以2NaOH+IBr===NaBr+NaIO+H2O,C正确。
2.某小组研究SCN-分别与Cu2+和Fe3+的反应。
实验中:c(KSCN)=0.1 mol·L-1;c[Fe2(SO4)3=0.025 mol·L-1;c(CuSO4)=0.05 mol·L-1。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知识精讲与训练)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知识精讲与训练)核心知识梳理1.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和特征2.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问题思考用双线桥法标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MnO 2发生________反应,HCl 发生________反应;生成1 mol Cl 2时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_,被氧化的HCl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mol ,盐酸显示的性质是______性和______性。
答案MnO 2 HCl Cl 2 MnCl 2 还原 氧化 2N A 2 还原 酸3.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下列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④;属于歧化反应的是②,属于归中反应的是③,属于部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③④。
①②③④4.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5.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氧化剂常见氧化剂包括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
如:(2)常见还原剂常见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非金属阴离子及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低价金属阳离子、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
如:(3)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中:Fe2+、SO2-3主要表现还原性,H2O2主要表现氧化性。
辨析易错易混(1)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2)水作还原剂时,产物中一般有O2()(3)NO2溶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5)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6)某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7)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8)无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1)×(2)√(3)√(4)×(5)×(6)√(7)√(8)×解析(8)Na2O2+SO2===Na2SO4是氧化还原反应。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学案及训练)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学案及训练)核心知识梳理 1.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及单位v =Δc Δt ,单位为mol·L -1·min -1或mol·L -1·s -1。
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在反应a A(g)+b B(g)c C(g)+d D(g)中,存在v (A)∶v (B)∶v (C)∶v (D)=a ∶b ∶c ∶d3.实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设计实验测定锌与硫酸反应的速率,按下列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1)按下图所示安装装置,加入锌粒,然后快速加入40 mL 1 mol·L -1的硫酸,测量收集10 mL 氢气所用的时间。
(2)按图示再安装一套装置,加入与前一套装置相同的锌粒,然后再快速加入40 mL 4 mol·L -1的硫酸,测量收集10 mL 氢气所用的时间。
回答下列问题:①实验所用仪器有: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直角导气管、50 mL 注射器、铁架台、秒表。
②观察到的现象是:锌跟硫酸反应产生气泡;收集10 mL 气体,②所用时间比①所用时间短。
③所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4 mol·L -1的硫酸与锌反应比1 mol·L-1的硫酸与锌反应快。
归纳总结1.计算速率时易忽略体积因素,直接用物质的量的变化量除以时间。
2.化学反应中各物质浓度的计算模式——“三段式” (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
(3)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
例如:反应 m A + n B p C起始浓度/mol·L -1 a b c 转化浓度/mol·L -1 xnx m px m某时刻浓度/mol·L -1 a -x b -nx m c +pxm3.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方法由于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知识梳理及训练)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知识梳理及训练)核心知识梳理(一)化学键及类型化学键是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二)离子键、共价键的比较(三)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三种方法(四)化学键的断裂与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过程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被破坏。
如H2+F2===2HF,H—H键、F—F键均被破坏。
化学反应中,并不是反应物中所有的化学键都被破坏,如(NH4)2SO4+BaCl2===BaSO4↓+2NH4Cl,只破坏反应物中的离子键,而共价键未被破坏。
2.物理变化过程(1)离子化合物,溶于水便电离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离子键被破坏;熔化后,也电离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离子键被破坏。
(2)有些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能与水反应,其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
如:CO2、SO3等;有些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离子,从而发生电离,形成阴、阳离子,其分子内的共价键被破坏。
如:HCl、H2SO4等强酸。
(五)微粒电子式的书写Na+(六)分子间作用力1.概念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
2.特点(1)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和溶解度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2)分子间作用力只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化合物分子之间和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分子之间。
但像二氧化硅、金刚石等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微粒之间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3.氢键(1)氢原子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若与另一电负性较大的原子接近时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分子间或分子内作用,是一种比范德华力稍强的相互作用。
(2)除H原子外,形成氢键的原子通常是N、O、F。
4.变化规律(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由分子组成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2)与H原子形成氢键的原子的电负性越大,所形成的氢键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价态归中、歧化规律的应用(知识梳理与训练)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价态归中、歧化规律的应用核心知识梳理归纳:1.价态归中规律思维模型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
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注:不会出现⑤中H2S转化为SO2而H2SO4转化为S的情况。
2.歧化反应规律思维模型“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2+2NaOH===NaCl+NaClO +H2O。
3.应用(1)判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如浓H2SO4与SO2不发生反应。
(2)根据化合价判断反应体系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及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如对于反应6HCl+NaClO3===NaCl+3Cl2↑+3H2O中,氧化剂为NaClO3,还原剂为HCl,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为Cl2。
辨析易错易混(1)向浓H2SO4中通入H2S气体,1 mol浓硫酸转移电子数可能是6N A,也可能是2N A()(2)1 mol Cl2与Ca(OH)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2N A()(3)1 mol KClO3与足量的浓盐酸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N A()(4)含硫化合物X、Y的转化关系:S+NaOH―→X+Y+H2O中,硫单质的化合价最低()(5)SO2具有还原性,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答案(1)√(2)×(3)×(4)×(5)×解析(1)H2SO4(浓)+3H2S===4S↓+4H2OH2SO4(浓)+H2S===SO2↑+S↓+2H2O前一反应中1 mol浓H2SO4转移6N A电子,后一反应中转移2N A电子。
(2)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 mol Cl2和Ca(OH)2反应,转移电子数应为N A。
(3)所以转移电子数应为5N A 。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离子共存(知识梳理和训练)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离子共存(知识梳理及训练)核心知识梳理1.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条件和本质的最直接应用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2.离子反应的常见四种类型(1)复分解反应①离子之间反应生成了难溶物如CO2-3与Ca2+,SO2-4与Ba2+、Pb2+等。
②离子之间反应生成了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H+与CO2-3、HCO-3、S2-、HS-、HSO-3,OH-与NH+4等。
③离子之间反应生成了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ClO-、F-等。
记忆:H+与所有的弱酸根离子均不能大量共存,OH-与所有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及弱碱阳离子均不能大量共存。
(2)相互促进的完全双水解反应如。
(3)生成络合物如Fe3+与SCN-、Ag+与NH3·H2O等。
(4)氧化还原反应3.常见溶液酸、碱性的判断酸性溶液:pH<7(常温);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能使甲基橙呈红色或橙色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呈红色的溶液。
碱性溶液:pH>7(常温);能使pH试纸呈蓝色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呈蓝色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呈红色的溶液。
呈酸性或碱性的溶液:和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HNO3除外);能使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c(H+)水或c(OH-)水等于10-a mol·L-1(a>7)的溶液。
辨析易错易混(1)S2-和SO2-3一定不能大量共存(×)(2)Fe3+、Al3+在中性条件下一定不能大量共存(√)(3)HCO-3在弱碱性条件下能大量共存(√)(4)Fe2+和NO-3一定不能大量共存(×)(5)NH+4一定不能存在于与Al反应放H2的溶液中(×)(6)HCO-3和AlO-2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是它们之间反应放出CO2(×)(7)能使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8)水电离出的c(H+)=10-9 mol·L-1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4、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方法(1)常见表示呈酸性的溶液①常温下,pH<7的溶液;②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③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④与镁粉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⑤常温下,c(OH-)<1×10-7 mol·L-1的溶液。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价态归中、歧化规律的应用(知识梳理与训练)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价态归中、歧化规律的应用核心知识梳理归纳:1.价态归中规律思维模型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
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注:不会出现⑤中H2S转化为SO2而H2SO4转化为S的情况。
2.歧化反应规律思维模型“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2+2NaOH===NaCl+NaClO +H2O。
3.应用(1)判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如浓H2SO4与SO2不发生反应。
(2)根据化合价判断反应体系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及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如对于反应6HCl+NaClO3===NaCl+3Cl2↑+3H2O中,氧化剂为NaClO3,还原剂为HCl,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为Cl2。
辨析易错易混(1)向浓H2SO4中通入H2S气体,1 mol浓硫酸转移电子数可能是6N A,也可能是2N A()(2)1 mol Cl2与Ca(OH)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2N A()(3)1 mol KClO3与足量的浓盐酸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N A()(4)含硫化合物X、Y的转化关系:S+NaOH―→X+Y+H2O中,硫单质的化合价最低()(5)SO2具有还原性,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答案(1)√(2)×(3)×(4)×(5)×解析(1)H2SO4(浓)+3H2S===4S↓+4H2OH2SO4(浓)+H2S===SO2↑+S↓+2H2O前一反应中1 mol浓H2SO4转移6N A电子,后一反应中转移2N A电子。
(2)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 mol Cl2和Ca(OH)2反应,转移电子数应为N A。
(3)所以转移电子数应为5N A 。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氯、溴、碘的制备与性质(知识梳理及训练)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氯、溴、碘的制备与性质核心知识梳理一、卤素单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和特殊性 1.相似性(1)都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2Fe +3X 2=====点燃2FeX 3(I 2除外)。
(2)都能与H 2反应生成HX 。
(3)都能与H 2O 反应:X 2+H 2OHX +HXO(F 2、I 2除外)。
(4)都能与碱液反应:X 2+2NaOH===NaX +NaXO +H 2O(F 2、I 2除外)。
2.递变性F 2 Cl 2 Br 2 I 2颜色:――――――――――――――――――→浅黄绿色 黄绿色 深红棕色 紫黑色逐渐加深 熔、沸点:―――――――――――――――→气体 气体 液体 固体逐渐升高 密度:―――――――――――――――→逐渐增大 水溶性:――――――――――――――――→反应 溶解 溶解 微溶逐渐减小 氧化性:―――――――――――――→ (与H 2化合或与水反应由易到难)逐渐减弱 还原性(X -):―――――――――――――――→逐渐增强 3.特殊性(1)Br 2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液溴易挥发且有毒,通常用水液封保存。
(2)I 2易升华,淀粉遇I 2显蓝色;I 2易与Na 2S 2O 3溶液反应:I 2+2S 2O 2-3===2I -+S 4O 2-6,用于通过滴定实验(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来定量测定碘的含量。
(3)Br 2和I 2都可被某些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萃取。
(4)氟元素无正价,F 2与H 2O 发生置换反应生成O 2(2F 2+2H 2O===4HF +O 2),F 2与Xe 、Kr 等稀有气体反应生成白色氟化物。
二、Cl 2、Br 2、I 2之间的置换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是Cl 2>Br 2>I 2,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是Cl -<Br -<I -,因此能发生如下反应:Cl 2+2Br -===2Cl -+Br 2; Cl 2+2I -===2Cl -+I 2; Br 2+2I -===2Br -+I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