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归纳与检测第二章单元检测题

合集下载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模块测试题18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模块测试题18

第一章行星地球综合检测卷(测试时间:6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下图所示为一方格状经纬网示意图,图中A、B两地相距33.3厘米,地方时差4小时。

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该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上比例尺到处都一样B.AC段的比例尺大于AB段C.AB段的比例尺为1∶10000000D.CD段的比例尺比AB段大2倍2.从A点去B点,距离最短的走法可能是()A.从A点向东至B点B.从A点向西至B点C.先向东北,再转向东南D.先向东南,再转向东北下图是某地实测的海拔(单位:米),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山脉的大致走向是()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4.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地位于山地陡坡B.乙地位于山间盆地C.丙地位于山前平原D.丁地位于鞍部(2010年厦门期末)据美国航天局2009年度报告,太阳黑子活动很可能已经达到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最低谷。

美国科学家警告说,2012年的强太阳风暴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据此回答5~6题。

5.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B.太阳“强风”的出现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C.太阳黑子的多少,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D.太阳黑子与耀斑出现的周期相同6.有关太阳风暴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信的是()A.对部分地区短波通信和短波广播造成短时间影响B.两极及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C.世界许多地区的降水量有异常变化D.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泥石流频发(2010年青岛统考)某人驾驶飞机自甲地沿最短航线飞往乙地,下图所示为飞机起飞时的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北京时间12点时甲地物影最短。

据此回答7~8题。

7.飞机起飞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A.120°E,23°26′SB.120°E,23°26′NC.75°E,23°26′SD.75°E,23°26′N8.有关该次飞行的说法,正确的是()A.其飞行方向是先向西北,再向西南B.如果飞行速度是1100千米/小时,则飞行所用时间为9小时C.如果飞行速度是1100千米/小时,则到达乙地时,该地地方时为9∶00D.飞行中会经过极夜区(2010年皖北协作区)读下图,圆弧abcd为某一纬线圈,o为圆心,a、c为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两个交点,b、d分别为abc弧和adc弧的中点。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模块测试题3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模块测试题3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卷(测试时间:6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010年佛山质检)长日照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期,每天的光照时数超过一定限度(14~17小时)以上才能开花的植物。

短日照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期白天短(少于12小时,但不少于8小时)夜间长。

完成第1题。

1.小麦、亚麻、油菜等属于长日照植物,棉花、玉米、谷子等属于短日照植物,关于两类农作物的分布地区,叙述正确的是()A.长日照植物适合中、低纬度地区B.短日照植物适合中、高纬度地区C.长日照植物适合中、高纬度地区D.短日照植物适合高、低纬度地区(2010年沈阳检测)近年来,青海省某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

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技术,使马铃薯种植成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来源。

完成2~3题。

2.该地的马铃薯种植业属于()A.河谷农业B.灌溉农业C.绿洲农业D.立体农业3.青海的马铃薯淀粉含量达30%以上,且碱含量低,不麻不辣,色味纯正,香甜爽口。

其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是()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湖泊多、灌溉水源充足④病虫害较少⑤热量条件好A.①②③〖DW〗B.①②④C.②③④〖DW〗D.①②⑤(2010年陕西四校联考)读下图,完成4~5题。

4.形成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与生态;科技B.城市化与水土流失;耕作方式C.产业结构调整;生物技术D.农业政策与人口政策;生产投入5.2002年人均粮食产量突变的可能原因是()A.大批农民外出打工,导致劳动力减少B.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提高了生产率C.该年份风调雨顺,农业增产D.因市场因素,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读下面材料,回答6~7题。

东方市是海南省北运瓜菜基地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瓜果蔬菜北运。

2009年种植的品种有:圆椒、尖椒、黄瓜、苦瓜、番茄、茄子等蔬菜,供应时间在2009年11月~2010年4月,西瓜供应时间在2009年11月~12月。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复习题7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复习题7

第二部分第十章第1课时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时作业]一、选择题(2010·临沂质检)下图为某交通运输方式以澳门为中心的等时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交通运输方式为()A.水路运输B.航空运输C.铁路运输D.高速公路运输解析:根据图中等时线的数值与距离可知该运输方式应为航空运输。

答案:B2.如果以该图信息作为研究依据,则最能反映的问题是()A.澳门工业原料的来源地范围B.澳门工业产品的覆盖范围C.澳门农副产品的来源地范围D.澳门旅游业的最优吸引半径解析:澳门第三产业发达,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图示信息最能反映的问题是澳门旅游业的最优吸引半径。

答案:D(2010·淄博质检)读下图,完成3~5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港口,条件最好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甲处有天然海湾,并且位于背风坡,风平浪静;而丙、乙位于迎风坡,风浪较大;丁则位于河口沙岸,泥沙淤积严重港口深度欠佳。

答案:A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港口,最容易发生泥沙淤积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丁位于河口,泥沙容易淤积。

答案:D5.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合建盐场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从风向来看,乙、丙位于迎风坡,多阴雨天气,不适宜于晒盐;从海岸类型来看,甲、乙、丙均为岩岸,不宜建盐场。

综合考虑,尽管丁处位于河口,盐度偏低,但为沙岸,位于背风坡,加上靠近都市,接近消费市场,因此,丁处最适合建盐场。

答案:D(2010·福州质检)2008年11月15日15时许,浙江省杭州市风情大道地铁一号线施工现场发生坍塌事故,风情大道塌下去100多米长,塌陷深度20米左右。

据此完成6~7题。

6.对城市地下铁路建设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有()①城市货物流量和物流公司分布②城市人流量和交通流量密集区分布③城市地面、上部空间进行地铁建设的可能性④城市绿地分布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解析:城市地下铁路主要用于客运,故城市货物流量和物流公司分布对地铁修建不起决定作用;城市绿地分布与其也没必然联系。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单元复习测试题11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单元复习测试题11

2011年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训练50道主观题(含答案)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李跃进第01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材料一:冷冻灾害是指气温骤降在0℃以上的相对于农作物的低温而形成的冷害和气温骤降在0℃以下造成冻害等两大类灾害的总称。

材料二:1954年~2008年我国冷冻灾害频次分布图。

(1)据图写出我国冷冻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

(4分)(2)应对冷冻灾害,可采取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6分)(3)北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秋季和春季,南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冬季,试分析其原因。

(6分)【答案】(1)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2分),且南方多于北方(2分)。

(2)建立预警机制(2分);培养耐低温的农作物品种(2分);发展温室(塑料大棚)农业(2分)等。

(3)原因:北方冬季时农作物停止生长或生长进入休眠期,故造成的危害较小;春秋季节农作物仍处于生长期,故造成危害较大。

(3分)南方冬季有一定的农业生产活动,故冷冻灾害危害较大;春秋季节气温相对较高,且冬季风影响相对较弱,气温下降幅度较小。

(3分)第02题:下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195l~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7分)(2)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

(8分)【答案】(1)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2分)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5分)(2)春季和秋季(4分)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减产(4分)。

第03题:目前,频发的沙尘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读中国沙尘天气日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根据图中所示,大致归纳出我国沙尘天气的分布规律。

(2分)(2)根据灾害的类型划分,沙尘暴属于灾害,与沙尘暴相关的自然灾害是。

(2分)(3)根据你的生活体验,简要描述一下沙尘暴。

新课标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单元验收试题AB卷(5)

新课标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单元验收试题AB卷(5)

新课标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单元验收试题AB卷(5)命题范围:【新人教】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B卷(测试时间:6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009年江苏卷)右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

据此回答1~2题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天山天池湖滨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C.桂林漓江沿岸D.武夷山九曲溪边(2008年海南卷)某山共分布三类原生森林。

下图显示三类森林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NPP)与温度变化、降水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回答3~5题。

3.图中信息显示,三类森林中()A.②的NPP对温度的变化最不敏感B.NPP与温度变化都呈正相关C.②的NPP对降水的变化最敏感D.NPP对降水的变化都很敏感4.三类森林分布的海拔自低到高依次是()A.③①②B.③②①C.①②③D.①③②5.若①为针阔叶混交林,则该山可能位于()A.河南省B.吉林省C.安徽省D.福建省(2010年临沂模拟)读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与经纬度的关系图,回答6~7题。

6.该森林带是()A.常绿阔叶林带B.常绿硬叶林带C.落叶阔叶林带D.针叶林带7.形成该森林带自沿海向内陆分布高度逐渐升高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光照D.地形读下图,回答8~9题。

8.图中由南向北各山地雪线高度的递变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渐高经度B.渐低纬度C.先增高,后降低高度D.先降低,后增高海拔9.近几十年来,我国西部山地雪线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主要原因是()A.生态变化B.厄尔尼诺C.全球变暖D.酸雨读“2009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10~11题。

10.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有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地形地貌地区差异C.各地纬度差异大D.各地经度差异大11.立冬日,南部沿海地区仍处在夏季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低纬,太阳高度小B.南岭阻挡弱冷空气南下C.临海比热容大,气温高D.刚好有台风登陆,气温高下图分别是东欧和北亚的植被与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及东欧和北亚地区简图。

2011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过关测试题及答案(二)

2011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过关测试题及答案(二)

备考2011高考数学基础知识训练(3)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得分_______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70分)1.若集合A ={}3x x ≥,B ={}x x m <满足A ∪B =R ,A ∩B =∅,则实数m = . 2.命题“03,2>+-∈∀x x R x ”的否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函数lg(5)ln(5)3y x x x =++-+-的定义域为 . 4.设函数f (x ) = xa (a >0且a ≠1),若f (2) =14,则f (–2)与f (1)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5.设(0,)2πα∈,若3sin 5α=)4πα+=_______________ 6.直角ABC ∆中, 90=∠C ,30=∠A ,1=BC ,D 为斜边AB 的中点,则 CD AB ⋅= ___7.已知}{n a 是递减的等差数列,若56,7758264=+=⋅a a a a ,则前 项和最大.8.设直线b x y +=21是曲线sin ((0,))y x x π=∈的一条切线,则实数b 的值是 9.已知()()2,1,,2a b t =-=,若b a 与的夹角为锐角, 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为10. 已知01a <<,log log aa x =,1log 52a y =,log log a a z =,则,,x y z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11.已知函数()y f x =(x ∈R )满足(2)()f x f x +=,且当[1,1]x ∈-时,2()f x x =,则()y f x =与5log y x =的图像的交点的个数为____________12.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在(,0)-∞上有'()()0xf x f x +<且(2)0f -=,则不等式()0xf x <的解集为____________.13.设{}n a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10q q <≠且,若数列{}n a 有连续四项在集合{}54,24,18,36,81---中,则_______q =14.若关于x 的不等式211()22n x x +-≥0对任意*n N ∈在(,]x λ∈-∞恒成立,则实常数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二、解答题(共90分,写出详细的解题步骤)15. 设A ={x |x 2+4x =0},B ={x |x 2+2(a +1)x +a 2-1=0},若A ∩B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6. 试讨论关于x 的方程k x =-|13|的解的个数.17.若奇函数f (x )在定义域(-1,1)上是减函数, (1)求满足f (1-a )+f (-a )<0的a 的取值集合M ; (2)对于(1)中的a ,求函数F (x )=a log [1-21()xa-]的定义域.18.经市场调查,某超市的一种小商品在过去的近20天内的销售量(件)与价格(元)均为时间t (天)的函数,且销售量近似满足g (t )=80-2t (件),价格近似满足1()20|10|2f t t =--(元). (1)试写出该种商品的日销售额y 与时间t (0≤t ≤20)的函数表达式; (2)求该种商品的日销售额y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19. ()y 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当0x ≥时,f(x)=2x -x 2; (1) 求x<0时,f(x)的解析式;(2)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正数a,b,当[,]x a b ∈时,g(x)=f(x),且g(x)的值域为[11,]?b a若存在,求出所有的a,b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已知函数()2()log 21xf x =+.(1)求证:函数()f x 在(,)-∞+∞内单调递增;(2)若()2()log 21(0)xg x x =->,且关于x 的方程()()g x m f x =+在[1,2]上有解,求m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1.解:结合数轴知,当且仅当m =3时满足A ∪B =R ,A ∩B =∅. 答案:3.2、 2,30x R x x ∃∈-+≤3. 解:由50501030x x x x +>⎧⎪->⎪⎨-≥⎪⎪-≠⎩ 得定义域为: [1,3)(3,5)⋃.答案:[1,3)(3,5)⋃.4、(2)(1)f f ->5、156、−17、 14 86π- 9、 (,4)(4,1)-∞-⋃- 10. 解:由对数运算法则知log ax=log a y=log a z =又由01a <<知log a y x =在(0,)+∞上为减函数, y x z ∴>>.答案:y x z >>. 11、4 12、(,2)(0,2)-∞-⋃ 13、 23- 14、1λ≤-15. 解:由x 2+4x =0得,x 1=0,x 2=-4;∴A ={0,-4}. ∵A ∩B =B ,∴B ⊆A . (1)若B =∅,则Δ=4(a +1)2-4(a 2-1)<0,解得a <-1.(2)若0∈B ,则a 2-1=0,∴a =±1;当a =-1时,B ={0}; 当a =1时,B =A ;都符合A ∩B =B .(3)若-4∈B ,则(-4)2+2(a +1)²(-4)+a 2-1=0,∴a =1或a =7;当a =7时,B ={x |x 2+2(7+1)x +72-1=0}={-4,-12},不符合A ∩B =B . 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或a ≤-1.16. 解:设()|31|x f x =-,则关于x 的方程k x=-|13|的解的个数可转化为观察函数()f x 的图象与直线y k =的交点个数;而函数31,(0)()|31|13,(0)xx xx f x x ⎧-≥⎪=-=⎨-<⎪⎩,由函数3xy =的图象通过图象变换易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y=k(k>1)直线y k =是与x 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观察上图知:当0k <时,直线y k =与()f x 的图象没有交点,故方程k x =-|13|的解的个数为0个; 当0k =时,直线y k =与()f x 的图象有1个交点,故方程k x =-|13|的解的个数为1个; 当01k <<时,y k =与()f x 的图象有2个交点,故方程k x =-|13|的解的个数为2个; 当1k ≥时,直线y k =与()f x 的图象有1个交点,故方程k x =-|13|的解的个数为1个.17.解:(1)不等式f (1-a )+f (-a )<0可化为f (1-a )<-f (-a ),而f (x )为奇函数,∴ f (1-a )<f (a ),又f (x )在定义域(-1,1)上是减函数,∴111111a a a a ⎧⎪⎨⎪⎩-<-<,-<-<,->,解得0<a <12, ∴M ={a |0<a <12}.(2)为使F (x )=a log [1-21()xa-]有意义,必须1-21()xa->0,即21()xa-<1.由0<a <12得12a>,∴2-x <0,∴x >2. ∴函数的定义域为{2}x x >. 18.解:(1)1()()(802)(20|10|)(40)(40|10|)2y g t f t t t t t =⋅=-⋅--=---=(30)(40),(010),(40)(50),(1020).t t t t t t +-<⎧⎨--⎩≤≤≤(2)当0≤t <10时,y 的取值范围是[1200,1225],在t =5时,y 取得最大值为1225; 当10≤t ≤20时,y 的取值范围是[600,1200],在t =20时,y 取得最小值为600. ∴第5天,日销售额y 取得最大,为1225元; 第20天,日销售额y 取得最小,为600元.答:日销售额y 最大为1225元;最小为600元. 19. 解: (1)设0,x <则0x ->于是22()2,()()()2,f x x x f x f x f x x x -=--=--=+又为奇函数,所以0x <即时,2()2(0);f x x x x =+<(2)分下述三种情况: ①01,a b <<≤那么11a>,而当0,()x f x ≥的最大值为1,故此时不可能使()()g x f x =;②若01,a b <<<此时若()(),()g x f x g x =则的最大值为g(1)=f(1)=1,得a=1,这与01a b <<<矛盾;③若1,a b ≤<因为1x ≥时,f(x)是减函数,则2()2,f x x x =-于是有22221()2(1)(1)01(1)(1)0()2g b b b a a a b b b b g a a a a⎧==--⎪⎧--+=⎪⎪⇔⎨⎨---=⎪⎩⎪==-+⎪⎩考虑到1,a b ≤<解得11,2a b ==;综上所述,1,12a b =⎧⎪⎨=⎪⎩20.解:(1)证明:任取12x x <,则()()11221222221()()log 21log 21log 21x x x x f x f x +-=+-+=+,1212,02121x x x x <∴<+<+ , 11222212101,log 02121x x xx ++∴<<∴<++, 12()()f x f x ∴<,即函数()f x 在(,)-∞+∞内单调递增.(2)解法1:由()()g x m f x =+得()()m g x f x =-=()()22log 21log 21x x--+22212log log 12121x x x -⎛⎫==- ⎪++⎝⎭,当12x ≤≤时,222123,152133215x x ≤≤∴≤-≤++, m ∴的取值范围是2213log ,log 35⎡⎤⎛⎫⎛⎫ ⎪ ⎪⎢⎥⎝⎭⎝⎭⎣⎦.(2)解法2:解方程()()22log 21log 21xxm -=++,得221log 12m m x ⎛⎫+= ⎪-⎝⎭, 22112,1log 212m m x ⎛⎫+≤≤∴≤≤ ⎪-⎝⎭, 解得 2213log log 35m ⎛⎫⎛⎫≤≤ ⎪ ⎪⎝⎭⎝⎭.m ∴的取值范围是2213log ,log 35⎡⎤⎛⎫⎛⎫ ⎪ ⎪⎢⎥⎝⎭⎝⎭⎣⎦.备考2011高考数学基础知识训练(4)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得分_______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70分)1.若{}21A x x ==,{}2230B x x x =--=,则A B = ___________ 2.若a>2,则函数131)(23+-=ax x x f 在区间(0,2)上恰好有_______个零点 3.曲线34y x x =-在点()1,3--处的切线方程是4.若函数()x f 既是幂函数又是反比例函数,则这个函数是()x f =5.若(0)()ln (0)x e x g x x x ⎧≤=⎨>⎩,则1(()2g g =6.设奇函数()f x 在(0)+∞,上为增函数,且(1)0f =,则不等式()()0f x f x x--<的解集为__ _____ 7.若31)sin(,21)sin(=-=+ββαa ,则=βαtan tan _______________. 8.已知31)4sin(=+πθ,),2(ππθ∈,则=θ2sin _______________. 9.=︒︒︒40cos 20cos 10sin _______________.10.已知函数1)(23--+-=x ax x x f 在),(+∞-∞上是单调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 11.若παπ223<<,则=+-α2cos 21212121_______________. 12.在ABC ∆中,已知53sin =A ,135cos =B ,则=C cos _______________. 13.设函数f (x )=⎪⎩⎪⎨⎧≥--<+,114,1)1(2x x x x 则使得f (x )≥1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14.已知α 、β为一个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下列四个不等式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①1tan tan <βα; ②2sin sin <+βα;③1cos cos >+βα; ④2tan )tan(21βαβα+<+. 二、解答题(共90分,写出详细的解题步骤)15.(14分)已知παπ<<43,103cos sin -=αα;(1)求αtan 的值; (2)求)2sin(282cos 112cos2sin82sin 522ααααα--++.16.(14分)求下列直线的方程:(1)曲线123++=x x y 在P(-1,1)处的切线; (2)曲线2x y =过点P(3,5)的切线.17.(15分) 已知函数23bx ax y +=,当1x =时,有极大值3;(1)求,a b 的值; (2)求函数y 的极小值.18.(15分) 设命题:p 函数3()()2xf x a =-是R 上的减函数,命题:q 函数2()43f x x x =-+在[]0,a 的值域为[]1,3-.若“p 且q ”为假命题,“p 或q ”为真命题,求a 的取值范围.19. (16分 )统计表明,某种型号的汽车在匀速行驶中每小时的耗油量y (升)关于行驶速度x (千米/小时)的函数解析式可以表示为:3138(0120).12800080y x x x =-+<≤已知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1)当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甲地到乙地要耗油多少升? (2)当汽车以多大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甲地到乙地耗油最少?最少为多少升?20. (16分)设函数R x x x x f ∈+-=,56)(3 (1)求)(x f 的单调区间和极值;(2)若关于x 的方程a x f =)(有3个不同实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3)已知当)1()(,),1(-≥+∞∈x k x f x 时恒成立,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 1.}1{- 2.1 3.2y x =-4.1x 5.126、(10)(01)- ,,7、5; 8、97-; 9、81; 10、]3,3[-; 11、2sin α;12、651613、x ≤-2或0≤x ≤10 14、④15.(1)因为παπ<<43所以0tan 1<<-α又103cos sin -=αα 所以103tan 1tan cos sin cos sin 222-=+=+αααααα即03tan 10tan 32=++αα 解得:3tan -=α或31tan -=α,又0tan 1<<-α,所以31tan -=α.(2)原式αααααcos 282cos 6sin 4)2cos 52sin 5(222--+++=αααcos 282cos 6sin 452--++=αααcos 232cos 6sin 42--+=αααcos 2cos 3sin 4-+=625223tan 22-=--=α 16.解:(1) 123|y k 23 1)1,1(1x /2/23===∴+=∴++=-=-上,在曲线点-x x y x x y P所以切线方程为02 11=+-+=-y x x y 即,(2)显然点P (3,5)不在曲线上,所以可设切点为),(00y x A ,则200x y =①又函数的导数为x y 2/=,所以过),(00y x A 点的切线的斜率为0/2|0x y k x x ===,又切线过),(00y x A 、P(3,5)点,所以有352000--=x y x ②,由①②联立方程组得,⎩⎨⎧⎩⎨⎧====255110000y x y x 或,即切点为(1,1)时,切线斜率为;2201==x k ;当切点为(5,25)时,切线斜率为10202==x k ;所以所求的切线有两条,方程分别为2510 12 )5(1025)1(21-=-=-=--=-x y x y x y x y 或即,或17.解:(1)'232,y ax bx =+当1x =时,'11|320,|3x x y a b y a b ===+==+=,即320,6,93a b a b a b +=⎧=-=⎨+=⎩(2)32'269,1818y x x y x x =-+=-+,令'0y =,得0,1x x ==或0|0x y y =∴==极小值18、 P 真2523)1,0()23(<<⇔∈-⇔a a 1)2()(2--=x x f 的值域为[—1,3]42≤≤∴a429≤≤⇔a 真由题意知p 、q 中有一个为真命题,一个为假命题1°p 真q 假⎪⎩⎪⎨⎧><<<422523a a a 或223<<∴a 2°p 假q 真⎪⎩⎪⎨⎧≤≤≥≤422523a a a 或425≤≤∴a ∴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为]4,25[)2,23( 19、解:(1)当40x =时,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100 2.540=小时, 要耗没313(40408) 2.517.512800080⨯-⨯+⨯=(升)。

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满分练兵场 2-6 生物固氮

第二单元第六讲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09·某某高三检测)关于根瘤和根瘤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根瘤菌只有侵入到豆科植物的根内才能固氮B.衰老的根瘤破溃后,根瘤菌全部死亡后进入土壤C.根瘤是由根瘤菌进入豆科植物根细胞内部,刺激其薄壁细胞分裂,并使该处组织膨大而形成的D.不同的根瘤菌,各自只能侵入特定种类的豆科植物【解析】本题考查根瘤菌的生理特点及根瘤的形成,为容易题。

根瘤菌只有侵入豆科植物的根内才能固氮,且具有专一性,即不同的根瘤菌只能侵入到特定的豆科植物。

根瘤菌侵入到豆科植物的根内后,使植物形成根瘤;当根瘤破溃后,活的根瘤菌进入土壤,但在紫外线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部分根瘤菌死亡。

【答案】 B2.如表是关于四种生物的能源、碳源、氮源、新陈代谢类型的描述,描述正确的一组生物是( )A.C.根瘤菌与衣藻 D.硝化细菌与衣藻【解析】硝化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为自养型,乳酸菌需分解葡萄糖作能量来源,且乳酸菌不能直接利用N2,根瘤菌的能量来源也需通过分解葡萄糖获得。

【答案】 D3.用抗生素(如链霉素)处理红萍,并把红萍培养在无氮培养液中,红萍生长停止;而未用链霉素处理的红萍放在同样的无氮培养液中却生长良好。

对以上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链霉素破坏了红萍的固氮酶,使红萍不能固定氮素B.链霉素杀死了与红萍共生的固氮蓝藻,使红萍没有蓝藻的固定氮供应而导致氨基酸合成受阻,蛋白质合成亦受阻C.链霉素破坏了蛋白质合成酶,使红萍蛋白质合成受阻D.以上都对【解析】抗生素可杀死原核生物。

因与红萍共生的固氮蓝藻、可通过生物固氮作用为红萍提供固氮产物满足红萍对氮素的需求,当抗生素将固氮蓝藻杀死时,将使红萍失去氮素来源(因培养液为无氮培养液),从而使其生长停止。

【答案】 B4.(2009·西城高三抽样)在氮循环过程中,对下列生物所起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 A.植物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氮B.生物固氮能将N2转化为NH3或硝酸盐C.根瘤菌能够为植物体提供氮D.硝化细菌促进硝酸盐转化为氮气【解析】本题属于基础概念题,考查氮循环及生物固氮的知识。

浙江省杭州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质检自选模块试题

2011高三第二次检测自选模块测试答案及评分参考语 文题号:0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1.两个词语都是动作描写。

附耳:写唐锡永故作神秘紧张状,用来戏弄毛德昭。

掩耳:写毛德昭闻言惊慌失措状,表现毛德昭实际上是个色厉内荏、矫情虚伪的人;同时,也生动地揭示了秦桧的凶恶可怕。

(4分,各2分。

意思符合即可)2.文章在行文上的主要特点是前后对比。

文章先写毛德昭学习勤奋、经纶满腹,且直议时事、无所顾忌,像一个正人君子;后面写他一听到秦桧的名字立刻就吓得屁滚尿流、逃之夭夭。

文章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讽刺了毛德昭的色厉内荏、矫情虚伪。

(6分,写出特点1分,分析内容4分,指出表达效果1分。

意思符合即可)题号:0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1.运用通感的方法,以触觉为嗅觉,突出了阳光给人的真切而深刻的感受;与诗中“一段喷香”“原野的气息”“丝丝花香”等词语相照应,使阳光更为形象化。

(4分,各2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2.诗歌写“阳光里”有“喷香”的味道,香在它“起伏着原野的气息”,香在它“律动着白昼的记忆”,而白昼有“城的喧嚣乡的悠扬”,是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诗歌通过对阳光等景物的描写和赞美,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分,主旨理解正确3分,分析合理3分。

有欠缺酌扣)数 学题号:03“数学史与不等式选讲”模块(10分)设正实数,,a b c 满足 1.a b c ++=≥(Ⅱ)求()()()ab bc ca c b c a c a b a b +++++的最小值.,x y z ===则,,0,x y z > ,,, 1.a xz b xy c yz xy yz zx ===++=222,x y z xy yz zx ++≥++2()3() 3.x y z xy yz zx ∴++≥++=x y z ∴++≥≥ 5分 (另法:两边平方后,用均值不等式)(Ⅱ)由柯西不等式得2[()()()][] 3.()()()ab bc ca b c c a a b c b c a c a b a b +++++⋅++≥≥+++ 因此,3.()()()2ab bc ca c b c a c a b a b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等号)。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课时训练11:地球上的大气阶段质量检测

第一部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9月中旬,浙江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则被认为进入秋季)。

读杭州2008年9月中下旬几日的天气状况表,回答1~2题。

1.2008年9月15~23日,杭州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解析: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得到日温差。

通过计算可知,该段时间日温差增大;影响日温差变化的因素为天气状况。

答案:D2.2008年9月24日,杭州地区()A.气温变化与风向、风力无关B.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C.开始进入秋季D.阴晴变化与副高北移有关解析:从表格中可以读出9月24日杭州地区天气转阴,风力加强,阴天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答案:B(2010·靖江模拟)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完成3~4题。

3.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4.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解析:实验的结论是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气温足足高了3℃,主要原因是土对气温升高起了决定性作用,验证了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答案:3.D 4.B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5~7题。

5.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B.10°~20°盛行东南风C.20°~30°盛行西北风D.30°~40°盛行西南风解析:据甲图可知,此时的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位臵偏南,为北半球的冬季,故0°~10°、10°~20°的地方都盛行东北信风,20°~30°的地方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30°~40°的地方盛行西南风,即D项正确。

甘肃省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验收物理试题(7)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物理单元验收试题(7)【原人教】命题范围:电场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60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可视为点电荷),所带电量之比为1:7,在真空中相距r,把它们接触后再放回原处,则它们间的静电力可能为原来的( )A.4/7 B.3/7 C.9/7 D.16/72.一带电粒子射入点电荷+Q的电场中,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粒子可能带正电B.运动粒子一定是从A运动到BC.粒子在A、B间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D.粒子在A、B间运动过程中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3.真空中有两个固定的带正电的点电荷,其电量Q1>Q2,点电荷q 置于Q1.Q2连线上某点时,正好处于平衡,则()A.q一定是正电荷B.q一定是负电荷C.q离Q2比离Q1远D.q离Q2比离Q1近4.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1 V,将一电子从a点移动到b 点,电子克服电场力做功leV,则( )A.电场强度方向一定由a指向b B.电场强度方向一定由b 指向aC.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leV D.电子的电势能减少了leV5.对于一个电容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容器所带的电量越多,电容越大B.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越大,电容越大C.电容器所带的电量增加一倍,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也增加一倍D.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到原来的1/2,它的电容也减小到原来的1/26.电场中某区域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A、B是电场中的两点,则()A.A点的电场强度较大B.因为B点没有电场线,所以电荷在B点不受到电场力作用 C.同一点电荷放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比放在B点时受到的电场力小D.正电荷放在A点由静止释放,电场线就是它的运动轨迹7.一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在该匀强电场中,有一个带电粒子在t=0时刻由静止释放,若带电粒子0 t/s E 0 -E 0 1 2 3 4 5 6E 只受电场力作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带电粒子只向一个方向运动B .0~2s 内,电场力的功等于零C .2s 末带电粒子回到原出发点D .4s 末带电粒子回到原出发点 8.下面关于静电场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匀强电场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与这两点间的距离成正比B .在匀强电场中,电势降低的方向就是电场强度的方向C .电场强度处处相等的地方,电势也处处相等D .静电场中每点场强方向跟该点的电场线上的切线方向都一致9.如图,虚线表示等势面,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有一带正电的小球在电场中运动,实线表示小球的运动轨迹,小球在a 点的动能等于20eV ,运动到b 点时动能为2eV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单选题1.地球大气中,下列变化是上升趋势的有 ( )A.水气和固体杂质的含量随高度增加的变化B.对流层的高度由高纬向低纬的变化C.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的变化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解析】水汽和固体杂质,它们几乎全部集中在大气最低层——对流层中,它们随高度增加越来越少;由于人类活动如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出大量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故D选项符合题干要求。

对流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故对流层的高度高,而高纬度地面的热量少,对流运动弱,故对流层的高度低。

【答案】D图5-2表示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2一4题。

2.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3.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4.2003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大气层()A.气温在—50℃~20℃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解析】该组题考查了对大气温度垂直变化规律与大气分层的认识,并紧密结合热点,考查了各大气层的大气环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由下往上,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因此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而导致其升温;高层大气变化稍微复杂一点,随高度上升,温度先是下降,然后再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中曲线相似的情况下,要从其温度值加以判别。

电离层位于80~500千米的高空,主要原因是高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它能够反射无线电波。

2003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轨道是在高层大气中,正确解答第(1)题是回答本题的关键。

【答案】2.B 3.D 4.C下面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4图5-85.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代号按顺序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6.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③云层厚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解析】本题第(1)题关键抓住热力作用的发生顺序应为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第(2)题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大体相同,但地势不同,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层上,水汽、杂质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日较差大;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上,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故日较差较小,通过审题应该是青藏高原具有的只有④⑤⑥符合,故选B。

【答案】5.C 6.B7.关于地球的热量收支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不断吸收太阳辐射,结果终将变得越来越热B.高纬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少于其支出的长波辐射,高纬地区将变得越来越冷C.高纬地区热量的收入少于支出,但因温室效应的作用,高纬度地区并不会越来越冷D.由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作用,低、高纬度地区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地球热量收支总体处于平衡状态【答案】D8.读图6-2 , 判断正确的叙述。

A.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B .甲地多晴朗天气C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D .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由气压的分布状况转化为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由于太阳辐射的差异引起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

受热地区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上升 , 冷却地区在垂直方向上下沉 , 由此产生同一水平面上存在着高低气压差异 , 受热区上空形成高压区 , 而冷却地区上空形成低压区 , 在近地面正好相反 。

【答案】C读图6-7,回答9~11题。

9.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温度:a>b>c>d B .气压:d>a>b>cC .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D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10.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 .净化、增温B .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解析】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观察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②升.④降)可反推近地面的冷热状况。

根据水平气流(①和③运动方向可反推气压差异。

若该图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则b 为城区,a 为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a)流向城区(b),绿地的作用是对大气起到净化、增湿、减温的作用。

【答案】9.C 10.B读某地四种不同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示意图(图7-1),完成11--13题。

11.关于四种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甲是暖锋过境 B .乙是低压过境 C .丙是冷锋过境 D .丁是高压过境 12.在图中②时段中,天气以晴好为特点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13.四种天气系统与其影响下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的组合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日图7-1A.甲------寒潮B.乙-------长江流域的伏旱C.丙------台风D.丁-------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通过对气压变化规律的分析来把握各类天气系统的特征。

旨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气旋、反气旋、冷锋、暖锋的动态气压变化。

从图中①、②、③三阶段的日期内的气压特征的变化中可以看出:甲是低压(气旋)系统过境的气压变化过程,而乙、丙、丁则依次为高压(反气旋)、冷锋、暖锋系统。

【答案】11.C 22.B 2 3.B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图7-4),回答14~15题。

14.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A.4~6月B.6~7月C.6~8月D.5~8月15.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解析】我国东部的锋面雨带是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而形成。

由5月份开始,由于夏季风势力的增强,该锋面雨带在南部沿海登陆并北进,雨带也随之北移,7、8月份到达华北、东北地区,并把降水也带到那儿。

第(1)题就可依此规律判断雨带在长江中下游的时间即是5月份之后,7、8月份之前,一般应是6~7月份,即是该地区的梅雨时期。

第(2)题雨带是从南向北推进的,7月后未进入华北地区,即长时期徘徊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可能产生涝灾,而北方地区受单一大陆气团控制,可能发生旱灾。

【答案】14.B 15.C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6~18题。

16.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A.上海莫斯科孟买B.上海罗马孟买C.北京罗马雅加达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17.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A.大陆西岸B.大陆东岸C.大陆内部D.赤道地区18.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及特征、气候分布与自然带分布的规律。

解答的关键是根据气候统计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三个城市都是1月气温较低,7月气温较高,三地都位于北半球;①地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是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是雨热不同期的地中海气候;③地全年高温,降水集中,雨旱两季分明,是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答案】16.B 17.A 18.D读下图,回答下面19----20题。

19.下列各时段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1880~1900 B.1920~1940 C.1958 ~1978 D.1978~199820.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图中读取数据的能力。

1978~1998年气温差值约0。

7℃,远大于其他几个时段的变化幅度。

(2)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答案】19.D 20.B读图2-8,回答21~23题图2-821.2001年11月15 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

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的主要原因是( )A .冰川融化B .全球变暖C .海水膨胀D .地面下沉22.海风吹起的风浪对海岸有侵蚀作用,图瓦卢3---5月份的盛行风是 ( )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23.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 A .绿色消费B .减缓工业化进程C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 .援助发展中国家 读图2-9,回答24一25题:24.据图分析,CO 2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大洲是( ) A .亚洲 B .北美洲C .欧洲D .南美洲25.CO 2排放量的增多,会使全球气温显著增高。

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将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 ( )A .陆地蒸发加剧,干旱地区面积必然扩大B .海水蒸发量加大,使全球海平面下降C .两极冰雪大量融化及海水膨胀,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D .气压梯度力减小,大气环流减弱 二综合题26.读图6—16,回答下列问题。

图2-9图6—16(1)东亚夏季风来自;南亚夏季风来自;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是。

(2)C处夏季既能受到季风影响,也能受到季风影响,形成气候;D处属气候,夏季仅能受到季风的影响,形成季。

【解析】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进而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比较判断能力等。

此题的关键是搞清东亚和南亚在夏季的气流运动情况,准确判断出C、D处的地理位置,然后分析出风向及所属气候类型。

【答案】(1)太平洋印度洋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到北半球,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印度低压的吸引,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2)东南西南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东南雨2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B、C三个字母所处的气压带应为_______________,如果此时该气压带被切断,使其成为块状气压中心保留在海洋上,其气压中心之一留在E岛附近,另一气压中心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