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行星的运动习题案
高一物理习题精选集6.1 行星的运动练习、答案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6.1 行星的运动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注意】:近日点速度V 近远日点速度V 远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表达式:32a k T =或33122212a a T T = 【注意】:k 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1.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推论出下列结论中,哪个是错误的 ( ) A .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B .同一卫星在绕地球运动的不同轨道上运动,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同C .不同卫星在绕地球运动的不同轨道上运动,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同D .同一卫星绕不同行星运动,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2.银河系中有两颗行星环绕某恒星运转,从天文望远镜中观察它们的运转周期为27:1,则它们的轨道半长轴比是( )A. 3:1B. 9:1C. 27:1D. 1:9 3.下列说法中符合开普勒对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描述是( ) A .所有的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 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C .行星从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时,速率逐渐增大 D .离太阳越远的行星,公转周期越长4.太阳系的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越大,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 ) A .越长 B .越短 C .相等 D .无法判断 5.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公式k Ta =23,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k 是一个与恒星无关的量B .若地球绕太阳运转轨道的长半轴为a ,周期为T ,月球绕地球运转轨道的长半轴a ’,周期为T ',则有2323T a T a ''= C .T 表示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 D .T 表示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6.下面关于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察所记录的数据,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这些数据在测量记录时误差相当大 B .这些数据说明太阳绕地球运动C .这些数据与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为模型得到的结果相吻合D .这些数据与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为模型得到的结果相吻合7.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公式32R k 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量B .若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半长轴为R ,周期为T ,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半长轴为R 1,周期为T 1,则331221R R T T =。
课时作业12:6.1 行星的运动

6.1 行星的运动基础夯实一、选择题(1~5题为单选题,6题为多选题)1.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A.托勒密B.哥白尼C.布鲁诺D.第谷2.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3.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八大行星离地球的远近不同,绕太阳运转的周期也不相同。
下列能反映周期与轨道半径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4.长期以来“卡戎星(Charon)”被认为是冥王星唯一的卫星,它的公转轨道半径r1=19600 km,公转周期T1=6.39天。
2006年3月,天文学家新发现两颗冥王星的小卫星,其中一颗的公转轨道半径r2=48000 km,则它的公转周期T2最接近于()A.15天B.25天C.35天D.45天5.阋神星,是一个已知最大的属于柯伊伯带及海王星外天体的矮行星,因观测估算比冥王星大,在公布发现时曾被其发现者和NASA等组织称为“第十大行星”。
若将地球和阋神星绕太阳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运行轨道如图所示。
已知阎神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约为557年,设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则阎神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约为()A.3557R B.2557RC.35572R D.25572R6.16世纪,哥白尼根据天文观测的大量资料,经过40多年的天文观测和潜心研究,提出“日心说”的如下四个基本论点,这四个论点目前看存在缺陷的是() A.宇宙的中心是太阳,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B.地球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月球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它绕地球运转的同时还跟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C.天空不转动,因为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转一周,造成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D.与日地距离相比,恒星离地球都十分遥远,比日地间的距离大得多二、非选择题7.土星直径为119300 km,是太阳系统中第二大行星,自转周期只需10 h 39 min,公转周期为29.4年,距离太阳1.432×109 km。
高一物理6.1_行星的运动_习题、答案

高一物理6-1-1 第六章第1节 行星的运动 习题1.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推论出下列结论中,哪个是错误的( )A .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B .同一卫星在绕地球运动的不同轨道上运动,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同C .不同卫星在绕地球运动的不同轨道上运动,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同D .同一卫星绕不同行星运动,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2.银河系中有两颗行星环绕某恒星运转,从天文望远镜中观察它们的运转周期为27:1,则它们的轨道半长轴比是( )A. 3:1B. 9:1C. 27:1D. 1:93.下列说法中符合开普勒对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描述是( )A .所有的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C .行星从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时,速率逐渐增大D .离太阳越远的行星,公转周期越长4. 已知木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的12倍。
则木星绕太阳公转轨道的半长轴为地球公转轨道半长轴的 倍。
5.两个质量分别是m 1和m 2的行星,它们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等于R R 12和,则它们运行周期的比等于( )A .3/221R R ⎛⎫ ⎪⎝⎭B . 3/212R R ⎛⎫ ⎪⎝⎭C . 12m mD . 21m m 6. 我国的人造卫星围绕地球的运动,有近地点和远地点,由开普勒定律可知卫星在远地点运动速率比近地点运动的速率小,如果近地点距地心距离为R 1,远地点距地心距离为R 2,则该卫星在远地点运动速率和近地点运动的速率之比为( )A .12R RB . 21R RC . 12R RD . 21R R 7.下面关于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察所记录的数据,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些数据在测量记录时误差相当大B .这些数据说明太阳绕地球运动C .这些数据与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为模型得到的结果相吻合D .这些数据与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为模型得到的结果相吻合8.某一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轨道半径的1/3,则此卫星运行的周期大约是 ( )A .1~4天之间B .4~8天之间C .8~16天之间D .16~20天之间9.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C .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长D.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10.太阳系的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越大,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 A.越长B.越短C.相等D.无法判断11.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公式32Rk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量B.若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半长轴为R,周期为T,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半长轴为R1,周期为T1,则331221RRT T=。
课时作业6:6.1 行星的运动

6.1行星的运动1.木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是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的12倍,那么木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的半长轴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的半长轴的多少倍?2.在宇宙发展演化的理论中,有一种学说叫“宇宙膨胀说”,就是天体的距离在不断增大,根据这一理论,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阳系中地球的公转情况与现在相比().A.公转半径较大B.公转周期较小C.公转周期较大D.公转角速度较大3.若火星和地球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今知道地球的质量、公转的周期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今又测得火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则由上述已知量可求出().A.火星的质量B.火星与太阳间的距离C.火星的加速度大小D.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4.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均可近似看做圆轨道,“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的三次方”成正比.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结合下表可知,火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A.1.2C.4.6亿千米D.6.9亿千米5.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象.下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 TT0,纵轴是lg RR0;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0和R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6.天文观测发现某小行星绕太阳的周期是27年,它离太阳的最小距离是地球轨道半径的2倍,求该小行星离太阳的最大距离是地球轨道半径的几倍?7.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见下表:(1)水星与金星的公转周期之比;(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按365天计算,试计算火星、海王星的公转周期.答案1.解析 设木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分别为T 1和T 2,它们椭圆轨道的半长轴分别为 a 1和a 2,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a 31T 21=a 32T 22 则a 1a 2=3T 21T 22=3122≈5.24. 答案 5.24倍2.解析 很久很久以前与现在相比,公转半径较小,公转周期较小. 答案 BD3.解析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r 3地r 3火=T 2地T 2火可见可求出r 火,又根据a =ω2r =4π2T 2r 和v =2πr T ,可求出火星的a 和v .故B 、C 、D 正确. 答案 BCD4.解析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a 3T 2=k 知r 3地T 2地=r 3火T 2火,故r 火=r 地 3T 2火T 2地=2.3亿千米,选项B 正 确. 答案 B5.解析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有:R 3T 2=R 30T 20,即3lg R R 0=2lg T T 0,整理有lg R R 0=23lg T T 0,故选择B选项. 答案 B6.解析 设该小行星离太阳的最大距离为s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有⎝⎛⎭⎫2R +s 23T ′2=R 3T2 得:s =16R ,即该小行星离太阳的最大距离是地球轨道半径的16倍. 答案 16倍7.解析 (1)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R 3水T 2水=R 3金T 2金解得T 水T 金=R 3水R 3金=0.3930.723=1∶2.5 (2)R 3地T 2地=R 3火T 2火=R 3海T 2海,从题表中找出对应的数据,代入算式,可解得T 火=686.7天,T 海=60 275.7天.答案 (1)1∶2.5 (2)686.7天 60 275.7天。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材习题点拨:6.1-行星的运动(含答案)

教材习题点拨教材问题全解“做一做”(1)椭圆的画法我们可以用细绳和两个大头钉画椭圆,如图,把白纸铺在平木板上,然后把大头钉分别固定在板上的两个位置A和B,把细绳的两端分别系在两个钉子上,用一支铅笔紧贴着细绳滑动,使绳子始终处于张紧状态,铅笔在纸上画出的轨迹就是椭圆,钉子所在的位置即是椭圆的两个焦点。
(2)椭圆的特点通过以上椭圆的画法,我们会发现,椭圆上任何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均等于绳长,即椭圆上任何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都相等。
教材习题全解1.671天点拨: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按圆轨道处理,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32rT地地=32rT火火,故火星的公转周期为T火=T≈671天。
2.卫星在近地点速度较大,在远地点速度较小点拨: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行星运动的速率是在不断变化的。
由于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说明行星在运转过程中离太阳越近速率越大,离太阳越远速率越小。
也就是说,行星在近日点的速率最大,在远日点的速率最小。
3.1 9点拨:设通信卫星离地心的距离为r,运行周期为T1,月心离地心的距离为r2,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T2,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32rT11=3222rT,12rr19,即通信卫星离地心的距离大约是月心离地心距离的19。
4.2062年点拨:将地球的公转轨道近似看成圆形轨道,其周期为T1,半径为r1,哈雷彗星的周期为T2,轨道半长轴为r2,则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32rT地地=32rT彗彗,可得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T彗=T年≈76.4年,则哈雷彗星下次出现的时间是1986年+76年=2062年。
6.1 行星的运动练习(学生版)

第1节行星的运动1.探索宇宙的奥秘,一直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
下列关于宇宙及星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B.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C.地球是绕太阳运动的一颗行星D.地心说是正确的,日心说是错误的2.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远近不同,绕太阳运转的周期也不相同。
下列反映周期与轨道半径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3.(多选)关于太阳系中各行星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系中的各行星有一个共同的轨道焦点B.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与它和太阳的连线垂直C.行星在近日点的速率大于远日点的速率D.离太阳“最远”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最长4.2005年北京时间7月4日下午1时52分,美国探测器成功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投入彗星的怀抱,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彗星的“大对撞”。
如图1所示,假设“坦普尔一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其运动周期为5.74年,则关于“坦普尔一号”彗星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绕太阳运动的角速度不变1B.近日点处线速度小于远日点处线速度C.近日点处加速度小于远日点处加速度D.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与太阳质量有关的常数5.某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如图3所示,F1和F2是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行星在A点的速率比在B点的大,则太阳是位于( )图3A.F2B.AC.F1D.B6.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因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随季节变化。
冬至这天地球离太阳最近,夏至最远。
下列关于地球在这两天绕太阳公转速度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是不变的B.冬至这天地球公转速度大C.夏至这天地球公转速度大D.无法确定7.行星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长轴分别为r1和r2,则A、B的公转周期之比为( )A.r1r2 B.r31r32C.r31r32D.无法确定8.如图4所示,某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远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a,近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b,过远日点时行星的速率为v a,则过近日点时行星的速率为( )图4A.v b=bav a B.v b=abv aC.v b=abv a D.v b=bav a29.开普勒的行星运动规律也适用于其他天体或人造卫星的运动,某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轨道半径的13,则此卫星运行的周期大约是( )A.1~4天B.4~8天C.8~16 D.16~20天10.飞船沿半径为R的圆周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地球半径为R0,若飞船要返回地面,可在轨道上某点A处将速率降到适当的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椭圆与地球表面在B点相切,求飞船由A点到B点所需要的时间。
第六章 第一节 行星的运动 课后习题

第六章第一节行星的运动课后习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有一个共同的轨道焦点
B 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
C 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与它和太阳的连线垂直
D 日心说的说法是正确的
2、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
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
C、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长。
D、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3、行星绕恒星的运动轨道如果是圆形,那么运行周期T的平方与轨道半径r的三次方的比为常数,设r3/T2=k,则常数k的大小
A . 只与恒星的质量有关
B. 与恒星的质量及行星的的质量有关
C. 只与行星的质量有关
D. 与恒星的质量及行星的的速度有关
4、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运行周期约为27天。
应用开普勒
定律计算: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多少高度,人造地球卫星可以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像停留在
天空中不动一样。
(R地=6300km)
5、神舟六号沿半径为R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T,如果飞船要返回地面,可在轨道
上的某一点A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特殊椭圆轨道
运动,椭圆和地球表面在B点相切,如图所示,如果地球半径为R0,且R=3R0,求飞船由A
点到B点所需的时间。
R
B
R0 A。
6.1行星的运动学案

6.1 行星的运动[学习目标]1、 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建立过程2、 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内容,并能写出第三定律的表达式。
能够运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公式解决有关行星运动问题3、 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
【学习过程】学点一、地心说和日心说请阅读教材第一段及第33页《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1.地心说: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 运动。
后经人们观察是错误的。
2.日心说: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 运动。
实际上,太阳并非宇宙中心。
3.两种学说的局限性都把天体的运动看的很神圣,认为天体的运动必然是最完美,最和谐的 运动,而和丹麦天文学家 的观测数据不符。
思:“日心说”打败了“地心说”,是否说明日心说比地心说完善?学点二、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一、探究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表一:各年四节气具体日期统计表 年份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2008 3月20日 6月21日 9月22日 12月22日 2009 3月20日 6月21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20103月21日6月21日9月23日12月22日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春天:92天 夏天:94天 秋天:84天 冬天:90天 说明:四季的时间是不相等的 进而说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并不是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 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 ,太阳处在 的一个 上。
探究椭圆轨道特征将一条绳的两端固定在两个定点(图钉)上,以铅笔拉紧绳子所画出的图形即为椭圆。
这两个定点称为此椭圆的两个焦点。
从椭圆上任一点至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一定值,既 常数。
=+21PF PF aON OM ==bOS OR ==O 点为对称中心点, 称为半长轴; 称为半短轴例1.关于太阳系中各行星的轨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 B.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的轨道是圆C.不同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是不同的D.不同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各不相同例2.关于天体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天体的运动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循不同的规律 B.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C.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所以太阳绕地球运动D.太阳系中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动二、探究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 内扫过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阳一高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型高一物理导学案
行星的运动习题案20
班级________ 姓名 日期2013--3-24编制人:牛麒麟 审核人
一、选择题
1.关于“日心说”和“地心说”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
B .“太阳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这说明太阳绕地球转动,地球是不动的
C .如果认为地球是不动的(以地球为参照物),行星运动的描述不仅复杂且问题很多
2.(2011年无锡高一检测)关于行星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自转周期就越长
B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公转周期就越长
C .水星轨道的半长轴最短,公转周期就最长
D .海王星离太阳“最远”,公转周期就最长
3.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公式a 3
T 2=k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 .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量
B .若地球绕太阳运转轨道的半长轴为R 地,周期为T 地;月球绕地球运转轨道的半长轴
为R 月,周期为T 月,则R 3地T 2地=R 3月T 2月
C .T 表示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
D .T 表示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
4.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约是金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3倍,则火星轨道半径与金星轨道半径之比约为( )
A .2∶1
B .3∶1
C .6∶1
D .9∶1
5.两颗人造卫星A 、B 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周期之比为T A ∶T B =1∶8,则轨道半长轴之比R A R B
等于( ) A .4 B.14
C .2 D.12
6.某一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轨道半径的13
,则此卫星运行的周期大约是( )
A .1~4天之间
B .4~8天之间
C .8~16天之间
D .16~20天之间
7.(2011年高考重庆卷)某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均可视为圆.每
过N 年,该行星会运动到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如图6-1-8所示.该行
星与地球的公转半径之比为( )
图6-1-8
A .(N +1N )23
B .(N N -1)23
C .(N +1N )32
D .(N N -1)32
8.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本身绕地轴自转,形成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春分地球公转速率最小
C.秋分地球公转速率最小
D.冬至地球公转速率最小
9.(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理综卷)太阳系的8大行星的
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
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象.图6-1-9中坐标系的横
轴是lg(T/T0),纵轴是lg(R/R0);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
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0和R0分别是水星绕
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
是()
图6-1-9
二、非选择题
10.假设“嫦娥一号”绕月球沿椭圆轨道运行,它距离月球最近的距离为h1,距离月球最远的距离为h2.若“嫦娥一号”距离月球最近距离时的速度为v,问:“嫦娥一号”距离月球最远距离时的速度大小.(月球半径为R)
11.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转的周期是76年,哈雷彗星离太阳最近的距离是8.9×1010 m,但它离太阳最远的距离不能测出.试根据开普勒定律计算这个最远距离.(太阳系的开普勒常量k=3.354×1018 m3/s2)
12.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水星到太阳距离的2.6倍,那么地球和水星绕太阳运转的线速
度之比是多少?(设地球和水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均为圆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