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个案工作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

社会工作——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

社会工作——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有效的个案工作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有什么本质特征?要了解个案工作的本质,就需要回答这些个案工作的基本问题。

在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过程中,许多个案工作的专家和学者对此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希望能够揭示出个案工作的本质特征。

一、什么是个案工作虽然很多人从事过个案工作,但要简洁明了地把它概括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更好地理解个案工作,我们首先从个案工作的基本要素入手,看看个案工作包括哪些基本要素,从中整理出个案工作的基本内涵。

(一)个案工作的要素不同的个案工作专家和学者对个案工作的基本要素和内容有着不同的理解,其中有一些受到普遍的认同。

(1)最早对个案工作进行清晰界定的是美国社会工作专家玛丽·里士满,她在1922年出版的《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一书中对个案工作进行了概括:“个案工作包括一连串的工作过程,它以个人为着手点,通过对个人及其所处的环境作有效的调整,以促进其人格的成长。

”(2)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在1965 年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中对个案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个案工作所注重的不是社会问题本身,而是‘个案’,尤其注重为社会问题所困扰或无法与社会环境或社会关系圆满适应的个体或家庭。

个案工作的目的是在于帮助人与人或人与环境的适应遭遇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恢复、加强或改造其社会功能。

”(3)我国台湾社会工作学者廖荣利在其于1973 年出版的《社会个案工作》一书中,把个案工作概括为:“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以待助的个人或其家庭为入手的一种助人方法,其目的在于协助个人或其家庭处理困难和问题,预防原有的困难和问题的再发生以及协助个人及其家庭的潜能的发展,以促进个人、家庭、团体和社会的福利。

”(4)《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把个案工作界定为:“社会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以个别化方法,对感受困难、生活失调的个人或家庭(服务对象)提供物质帮助、精神支持等方面的服务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第八章 个案工作之家庭介入模式

第八章 个案工作之家庭介入模式

萨提亚模式对改变的信念
改变是有可能的,就算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 改变还是可能的。 我们无法改变所发生的事,但可以改变那些事情 对我们的冲击。 “希望”是改变的重要成份。 过程是改变的途径。故事内容形成情境,而改变 即在其中发生。 大多数人选择自己所熟悉的而非舒适的应对,尤 其在压力之下。 欣赏并接纳“过去”可以增加我们支配“现在” 的能力。
萨提亚模式健康家庭特征
所有家庭成员都接纳彼此, 在价值上是平等的; 重视家庭传统及仪式; 注重彼此之间的信任、诚实 及开放; 家庭成员间接纳彼此的差 异,同时庆幸每个人拥有其 有一致沟通型式; 独特性; 家庭成员间彼此互相支持; 家庭成员间尊重彼此的隐 家庭成员出共同分担责任; 私; 家人相聚时有说有笑,兴味 各种感受都被接纳与处理; 盈然; 鼓励所有家庭成员去冒险, 并从错误中学习成长。

家庭结构的三个特点: ①结构的互补性。家庭成员的角色与行为常 常呈现互补的特点。如严父慈母,严母慈父, 内向的丈夫,外向的妻子,严厉而缺乏民主 的父母与无主见而胆小的孩子,溺爱而放任 的父母与任性而固执的孩子。 ②结构的一般性与独特性。例如:有些家庭 成员之间常以“傻瓜”、“白痴”相称,但 这并不是辱骂,而恰恰是“爱称”。 ③结构与过程的关系。例如,有些父母因工 作繁忙或其他的原因将子女交给祖父母抚养, 久而久之可能会影响到亲子次系统。
二、理论基础与基本概念 (一)理论基础
社会学理论认为:人的早期社会化过 程主要在家庭中完成的。人的早期社会化 对人的一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庭治疗法以此为依据,提出应以整 个家庭为治疗单位,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 与交往方式以发挥家庭的功能,从而使个 人问题真正得以解决。 具体地说结构家庭治疗法是:以家庭 作为治疗单位,以改变与家人的交往方式 为目标,运用系统理论、学习理论、沟通 理论去了解案主的家庭组织结构及成员互 动方式,运用心理分析理论去了解案主的 个人心理状态。

《个案工作课件》PPT课件

《个案工作课件》PPT课件


2、问题归因 道德因素:1869以前; 环境因素:慈善会社后期 心理因素:1920年代,精神分析影响 心理社会因素:50年代,心理社会模式影响 心理、生理、社会、道德因素:生态系统模式影响 3、发展的社会条件 1)工业革命出现的社会问题对个案工作的需要; 2)人本主义理念对人性的承认、尊重、关怀; 3)政府需要社会安定鼓励解决社会问题。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一)、社会工作价值的含义及其特点 1、价值的定义及其作用 2、价值的分类 ⑴终极价值或抽象价值 ⑵中介价值 ⑶工具性价值或操作性价值
3、社会工作价值
社会工作价值是为社会工作专业所抱持 的一套有关人类本质的未经验证(或可能不可 验证)的信念。这些信念反映在日常的实施活 动之中,并提供了专业实施的方向和准则。
1、新教伦理 2、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 3、社会福利观念 4、实证主义 5、乌托邦理想 Keith Lucas:HPU ——人道主义——实 证主义——乌托邦
人道主义: 人生而平等; 每一个人都是一生物、心理和社会的有机体; 人生而自由; 人不仅需要依靠自己,也需要互相依赖; 不管任何属性和条件,人的尊严时时刻刻需要受 到尊重; 每一个人都有追求自由平等、自我发展、自我抉 择以及幸福生活的权利; 人类需要致力于改进和预防社会病态、罪恶和不 公平的社会制度(最高境界)。
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
一、个案工作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 1、发展过程 萌发阶段: 宗教团体及政府部门对贫穷的救助 英国的济贫法 查默斯牧师:“程序指引”救济理论 美国“改进贫穷状况协会”。 职业化阶段:工作者及相关组织出现 科学化阶段与多元化阶段:学术著作、教育;四大流派形成 整合发展阶段:生态系统模式 反思发展阶段:后现代思潮影响

第八章个案工作理论模式二

第八章个案工作理论模式二
7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创,了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认知在行为学习 中的作用,提出观察学习的方式,形
(三)个案工作运用阶段
史华哲,1975年,《社会个案工作 一种行为途径》,标志着个案工作 行为修正模式的形成。
个案工作的行为修正模式最早被称 为行为治疗。
二、理论假设
(一)经典条件作用的理论假设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理论假设 (三)社会学习理论的假设 (四)行为修正模式的一般理论假
威廉斯和洛恩自我管理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目标。(目标和期限)
第二步,监测目标行为。(记录)
第三步,改变环境因素。(避免出现 不良环境的刺激)
第四步,取得有效结果。(正强化和 负强化)
第五步,巩固收获。(建立有效评 估——反馈机制、自然强化行为
( 五)厌恶性疗法
1、定义
当出现一个不适应行为时,就呈现 厌恶性刺激,使求助者的不适应行为 与厌恶性反应建立联系,这样,求助 者就会逐渐回避或放弃不适应行为, 厌恶疗法的理论根据。
因此,满灌疗法采取了与系 统脱敏法相反的策略,因为 满灌疗法认为求助者的害怕 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应,如果 求助者采取逃避方式,只会 增强求助者的恐惧强度,起 到负强化的作用.
( 四)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治疗技术与其他行为治疗 技术不同,它要求求助者积极参与 行为改变的整个过程,并对自己的 行为变化负责。在行为修正过程中 工作者只是帮助求助者制定行为改 变的目标和计划,指导和监督求助 者行为修正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对 求助者行为改变的状况做出评估.
(一)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二)准确的行为评估 (三)有效的行为修正 (四)合理的修正效果评估
(一)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虽然行为修正模式的治疗方法有很 多,但每一种方法在建立良好专业 关系后都至少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 工作:行为的评估、行为的修正和 修正效果的评估。

第八章个案工作之家庭介入模式

第八章个案工作之家庭介入模式

第八章个案工作之家庭介入模式家庭介入模式是指在个案工作中,对于有家庭成员相关问题的个案,社工利用家庭介入模式进行干预和辅导。

家庭介入模式是社工在家庭中进行工作的基本模式之一,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为本位,通过与家庭成员的互动和沟通,促进家庭问题的解决和家庭的发展。

个案工作中的家庭介入模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建立联络与合作关系。

社工需要与家庭成员建立起信任和合作的关系。

通过与家庭成员的互动,了解家庭的情况和问题,并与家庭成员达成共识,明确干预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步,收集家庭情况和问题信息。

社工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家庭的背景信息、家庭成员的相关情况、家庭的问题和需求等方面的信息。

可以通过面谈、观察、家访等方式进行信息收集。

第三步,问题诊断和目标制定。

社工根据家庭情况和问题信息,分析家庭的问题原因和影响,并与家庭成员一起制定干预的目标。

目标需要具体、可量化和可操作。

第四步,设计干预策略和计划。

社工根据家庭的问题和目标,设计相应的干预策略和计划。

干预策略可以包括提供情绪支持、教育和训练、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冲突解决、资源的引导和支持等。

第五步,执行干预计划。

社工在与家庭成员的互动中,执行干预计划,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在执行干预计划的过程中,需要与家庭成员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互动,提供支持和指导。

第六步,评估与总结。

在干预过程中,社工需要不断评估和总结干预的效果和成效。

通过与家庭成员的反馈和观察现象,评估干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家庭介入模式在个案工作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干预,更能全面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通过与家庭成员的互动和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家庭成员的意见和需求,从而更准确地制定干预目标和策略。

第二,家庭介入模式能够帮助家庭解决问题和发展。

通过干预家庭关系和互动,可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改善家庭氛围,帮助家庭解决问题和困扰,并促进家庭的发展和成长。

个案工作 第八章

个案工作 第八章

四、 基本假设
1、行为与行为反应模式 、
2、人性观 、
激进的行为主义者, 斯金纳, 激进的行为主义者,如斯金纳,认为人好像未开启的 盒子,是个空洞的有机体而已。环境改变, 盒子,是个空洞的有机体而已。环境改变,则行为也 随之改变,行为具有很高的可变性。 随之改变,行为具有很高的可变性。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立者班杜拉 班杜拉则对人类行为是机械论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立者班杜拉则对人类行为是机械论 及决定论的模式表示异议。 及决定论的模式表示异议。他认为人类也有能力影响 环境。 环境。 当代的一些行为治疗学者则认为应该注重人类自主的 特性,认为人类有能力控制和改变自已的思想和行为。 特性,认为人类有能力控制和改变自已的思想和行为。 另外, 另外,行为取向及人本取向一些现今的学者试图在两 者之间建立桥梁。 者之间建立桥梁。
40年代 , 南非的 年代, 年代 沃尔普提出“ 沃尔普提出 “ 互 相抑制原则” 相抑制原则 ” , 即当一个人松弛 时 , 就无法同时 感到紧张、 恐惧 感到紧张 、 与焦虑的。 与焦虑的。
Joseph Wolpe (1915-1997)
班都拉提出模仿学习原理 。 班都拉的研究表明模仿学习 可以在既没有模型也没有奖 励的情况下发生。 励的情况下发生。个体仅仅 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行为反应 就可以达到模仿学习的目的。 就可以达到模仿学习的目的。 他将模仿学习分为注意 注意、 他将模仿学习分为注意、保 再现和定型四个过程 四个过程。 持、再现和定型四个过程。 Albert Bandura (1925-) -)
一、理论发展概述
行为治疗” “ 行为治疗 ” 一词最 早是由斯金纳等人于 1954年提出 年提出。 1954年提出。 著名的斯金纳理论, 著名的斯金纳理论 , 表明行为的后果对自 发性行为有决定性作 用。 他提出操作条件反射 学说 。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

个案工作的原则

个案工作的原则

个案工作的原则个案工作的定义和背景个案工作是指以个人为单位,对其问题和需求进行评估、干预和支持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帮助个人解决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主能力。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个案工作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社会福利、心理咨询、医疗服务等。

个案工作的原则个案工作的实施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工作的效果和职业道德的遵守。

以下是个案工作的主要原则:1. 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权利和尊严个案工作的第一原则是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权利和尊严。

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尊重个人的自主权,不干涉其意愿和选择,同时保护其隐私和个人信息的机密性。

2. 客观和细致的评估个案工作的评估是工作的基础,需要客观和细致地了解个体的问题和需求。

社会工作者应采用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收集个体的信息和背景,全面了解其情况和需要。

3. 个体化的干预个案工作的干预应该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体化的设计。

社会工作者需要与个体合作,制定个体的目标和计划,并提供适合其情况的支持和服务。

4. 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个案工作的成功需要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社会工作者应与个体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关系,保持专业和客观的态度,同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5. 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干预策略个案工作需要采用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干预策略。

社会工作者应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结合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制定适合个体的干预计划,提供多样化的支持和服务。

6. 持续的评估和调整个案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持续的评估和调整。

社会工作者应定期对个体的情况和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对干预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个案工作的实践步骤个案工作的实践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 建立工作关系建立工作关系是个案工作的第一步。

社会工作者需要与个体建立互信和尊重的关系,了解其问题和需求,并与其协商确定工作目标和计划。

2. 进行评估评估是个案工作的核心环节。

社会工作者需要收集个体的信息和背景,了解其问题的原因和程度,评估其需求和资源,为后续的干预提供基础。

个案工作课件

个案工作课件

个案工作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服务对象 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个案工 作的服务对象越来越广泛,包括 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 等各类人群。
数字化与科技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个案工作逐渐 引入数字化工具和科技手段,如 在线咨询、远程评估等,提高了 工作效率和便捷性。
专业化发展
个案工作在专业领域不断深化, 如儿童保护、精神卫生、家庭治 疗等,对从业者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要求越来越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个案工作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个案工作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和美国,最初是为贫困家庭提供帮助,后来逐 渐发展成为一种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
详细描述
个案工作在19世纪中期的英国和美国开始兴起,最初是为贫困家庭提供物质和金 钱的援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个案工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专 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福利、医疗、教育等领域。
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案例三:家庭暴力受害者的个案工作
案例背景
家庭暴力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
工作目标
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安全庇护、心 理支持和法律援助,帮助其重获新生。
安全庇护
为受害者提供安全庇护所,确保其人 身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
心理辅导
为受害者提供心理辅导和治疗,帮助 其释放压力、缓解恐惧和焦虑情绪。
总结词
强调思维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详细描述
该模式认为思维对情绪和行为有重要影响,通过调整不合 理的思维方式,可以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状态。治疗方 法包括认知重构、情绪调节技能训练等。
总结词
注重培养案主的自我效能和应对能力
详细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5)反应塑形法(相继渐进法) 在出现近似目标行为时给予奖励,以建立新的 目标行为。步骤:

订立目标; 选择有效的奖励刺激方式; 找出与目标行为相似的行为,由基本或容易开始; 奖励基本行为; 逐步奖励近似目标行为; 如做出非近似目标行为时则停止奖励; 奖励目标行为。Biblioteka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1)操作性技术 主要处理与有条纹肌肉和骨骼系统有关的自 发性行为。例如走路、谈话、工作、学习等。 具体分为: ①正增强法; ②负增强法; ③差别增强法; ④消除法; ⑤反应塑形法; ⑥惩罚法; 7)分解法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1)正增强法 在某种行为发生之后给予奖励性刺激,以增强 或维持某一理想的行为。其功能是促进该行为 的增加。 例如:为了改变孩子不爱干家务活的习惯,父 母与孩子订下合约,如果每天扫地一次,则在 墙上贴一个红星表示奖励,一周积满5个红星 则可以自己选择一本图书。一个月内积满30个 红星则可以买一个他特别想要的玩具。

2、基本假设



强调可观察的行为。 行为可分为操作性行为与反应性行为。 行为持续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有引发行为的 前因和维持行为存在的效果反应,二者缺一 不可。 重视与问题有关的当前行为,直接以案主的 偏差行为或症状作为治疗对象。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1、收集基础资料 主要是收集案主当前面临问题的有关资料,为以后的 治疗及对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确实依据 基本方法:观察与记录 1)观察内容:案主行为的次数与强度 固定时段观察:工作者选择与案主行为相关的某一 个或几个固定的时段观察; 随机时段观察:工作者随机抽取某一时间,对案主 的行为进行观察; 联合时段观察:以上二者结合。
(一)历史发展



70年代,该模式成为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之一。 80年代,开始寻找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注意情感因 素在治疗中的作用,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及行为治疗技 术继续完善。 90年代,美国行为治疗方法促进会成立。行为治疗方 法流派众多其共同的特征是以治疗为导向/强调行为/重 视学习作用/强调严格的诊断和评估。 最近几年,行为治疗吸收了认知成分,对案主与工作 者的关系更为重视,案主在治疗过程中的参与和自主 性得到提高,应用的范围也日渐扩大。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3)嫌恶疗法 专门用来对付酗酒、抽烟或不适当刺激的反制 约; 用不愉快的新的制约反应去取代原愉快的制约 反应; 例如:接受戒酒治疗的酗酒男子,每隔一天就 要品尝一杯含锂的酒,大部分人在15分钟内就 会出现呕吐情形,47%的人在六个月后仍然保 持成功的戒酒记录。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二)理论来源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认为人的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三者是相互 影响、相互决定的; 人主要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结果而进 行学习、习得行为; 认为观察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通过对榜样 或模式的模仿和认同而完成; 人是能够通过观察学习获得替代强化进而控 制自我强化,从而形成自我行为的。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2)示范法 又称观察学习、模仿学习。 示范法是以某人或 某团体的行为作为一种刺激(示范),使案主 (观察者)接受近似的想法和态度,并采取相 类似的行为。 示范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现场示范:案主和示范者处在同一时间、空 间内,案主观察示范者的行为。现场示范对 案主的影响最大,案主模仿的可能性也最高。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自我管理与引导的策略包括: 自我定约:指案主自己制定管理计划,选择可行目 标。 自我监控:即正确而详细地观察与记录自己的行为。 行为日记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案主自己将与计 划相关的行为记载下来,并对相关的因果关系加以 评论。 自我酬赏:当案主完成计划中的某一目标后,可以 进行自我酬赏,强化案主的自我管理与引导方式以 及改变过的行为。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1)反制约 就是用一种新的制约反应取代原有的不理想的制约反 应,而新的制约反应正好与原有不理想的制约反应相 反。 2)系统脱敏法 由古典制约原理发展而来,主要用来处理焦虑及退缩 行为,如恐惧症、噩梦、神经性厌食症、强迫性行为、 口吃、沮丧等。 “敏”即敏感,指因焦虑、恐惧等表现出来的敏感性 行为。工作者用此技术时应该把有关理论与原理告诉 案主。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6)惩罚法 在不理想行为出现之后,给予嫌恶刺激,以减 弱或消除该行为的发生。 惩罚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迅速地减弱或消除不理 想行为,但惩罚多了,效用会逐步减弱; 要注意惩罚必须在不理想行为发生后马上进行, 在案主行为减弱后应给予奖励性刺激以维持理 想行为。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订立焦虑层次表: 治疗者和案主要开始订出焦虑阶层表(anxiety hierarchy); 帮助案主对各种引起焦虑的刺激如嫉妒、批评、 遭到拒绝以及其他恐惧症等进行分析; 然后依照引起焦虑的程度或逃避倾向的强度大 小来排序。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进行系统脱敏: 在学习了松弛方法并订出焦虑层次表后; 在开始进行时,案主要闭上双眼、完全放松自己, 然后治疗者提供一中性情境让案主去想象,如果仍 能维持放松,接着要求想象焦虑层次最低的情景, 然后逐步升高焦虑等级,直到表示感到焦虑时中止, 并立即引导放松; 放松后继续提高焦虑等级,直到能放松的想象最高 等级的焦虑情景。
第八章
行为修正模式
本章主要内容

(一)历史发展 (二)理论来源 (三)基本概念与假设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五)模式评述
(一)历史发展




行为修正模式是个案工作中最具代表性的治疗 模式之一,它和心理社会模式、人本治疗模式 成为三大主流治疗模式。 起源于1950—1960年,传统心理分析方法治疗 时间长,效果不明显,试图从实验心理学中寻 找更有效的方法。 20世纪40年代,沃尔普从实验中发现了互相抑 制原则,即当一个人松弛时,他是无法同时感 到紧张、焦虑或者恐惧的,反之亦然。据此他 提出了行为治疗的系统脱敏疗法。 60年代,班杜拉将学习理论应用于社会行为的 研究,模仿学习,观察学习。
(二)理论来源

行为修正模式的理论观点主要源于行为主义学 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华生、斯金 纳、班杜拉、桑代克等; 1)巴甫洛夫、华生的古典制约反应理论: 强调“刺激--反应”模式,应答性行为、条 件反射; 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理论:“操作性行 为”--行为的产生是由于行为后面伴随着某 种特别的结果,行为是由反应结果来决定的。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果敢训练的目标是: 提高案主在某一情境中采取果敢行为的能力; 引导案主能够敏锐地觉察到他人的感觉或权 力,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果敢训练不是要去攻击别人,而是使案主能够 畅快地表达感受和想法,提高自信心和自我 形象。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2)记录 是指工作者将观察到的案主的行为情况以文字、 图像或录音的方式记录下来。 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 行为的次数或频率; 行为出现的时间; 行为的强度。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2、治疗的方法与技术 是该模式的特点也是其优点之一; 工作者在实施行为治疗时必须针对不同问题使 用相应的治疗技术,不可随便使用; 常见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有: 操作性技术; 反应性技术; 综合性技术。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4)消除法 当某种行为出现后就扣除原有的奖励,以减弱 或消除不理想的行为。 例如:小孩子养成了用哭来满足要求的习惯。 为了改掉孩子这一坏习惯,后来每当孩子哭时, 父母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既不满足他的要求, 也不劝他。几次下来,小孩子终于明白通过哭 他什么也不会得到,于是改掉了这一坏习惯。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3)差别增强法 在理想行为出现时,给予奖励刺激,在不理想 行为出现时,扣除原先的奖励刺激,可以增强 或维持理想的行为,同时减弱或消除不理想的 行为。 例如:当案主对当前的某些问题作具体分析时, 工作者对此行为予以表扬,则案主会自然增加 此类行为。如果案主态度不认真,所讲话题与 问题无关,工作者批评案主,案主以后就会减 少这类行为。
(三)基本概念与假设

1、人性观



激进的行为主义:排除自我决定及自由的可 能性;环境改变,则行为也随之改变,行为 具有很高的可变性;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是受环境影响的被 动者,同时人类也有能力可以影响环境; 当代行为治疗:认为应该注重人的自主性, 人有能力控制和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三)基本概念与假设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系统脱敏法的三个基本步骤: 松弛训练: 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渐进的肌肉松弛,引 导案主想象自己处于轻松的环境,如坐在湖 畔或在田野散步。帮助案主松弛身体各部分, 特别是脸部肌肉。按手臂—头—颈—肩— 背—腹—胸—下肢顺序松弛。在治疗之外, 案主每天必须练习30分钟。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3)综合性技术 常用的有: ①自我管理与引导; ②示范法; ③果敢训练; ④松弛训练; ⑤多模式治疗法。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1)自我管理与引导 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1970s 才开始应用。 其基本观念是: 教导案主学会面对困境时的处理方法与技术。 如果案主能够认真执行自我管理与引导的策略, 则治疗效果会大大提高。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象征性示范 又称符号示范,即示范者的行为显示在影片、 录象带、录音磁带等记录装置上,对案主的 影响力没有现场示范的大。 多重示范 案主在团体情境中,通过观察团体中的同伴, 使案主改变态度并学习新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