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02课 回延安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回延安》巩固练1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白羊肚.(dù)手巾红腰带B.满心话登.(dēng)时说不出来C.羊羔.(gāo)羔吃奶眼望着妈D.东山的糜.(méi)子西山的谷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紧紧儿帖在心窝上B.心口呀莫要这么利害地跳C.团团围定炕上坐D.欢喜的眼泪眼框里转3.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2) ,再回延安看母亲!4.请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5.诗歌采用了什么形式?节选的这几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羊羔羔”一句有什么含义?7.“母亲”指,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深厚感情。
8.“……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9.理解下列诗句的含义。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桂林山水歌贺敬之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啊!此山此水入胸怀,此时此身何处来?……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啊!是梦境啊,是仙境?此时身在独秀峰!心是醉啊,还是醒?水迎山接入画屏!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招手相问老人山,云罩江山几万年?——伏波山下还珠洞,室珠久等叩门声……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帆红旗来!大地的愁容春雨洗,请看穿山明镜里——啊!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桂林山水入胸襟,此景此情战士的心——…………江山多娇人多情,使我白发永不生!对此江山人自豪,使我青春永不老!七星岩去赴神仙会,招呼刘三姐啊打从天上回……人间天上大路开,要唱新歌随我来!三姐的山歌十万八千箩,战士啊,指点江山唱祖国……红旗万梭织锦绣,海北天南一望收!塞外的风沙啊黄河的浪,春光万里到故乡。
部编八下语文第2课《回延安》微课精讲+知识点习题

知识点汇总1.《回延安》的五个部分分别写了些什么?用简短的话进行概括,并说一说这几个部分是按什么线索组织起来的。
分析:从以下两个方面回答:(1)诗歌分五个部分,各有侧重;①写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情景。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一头扑在亲人怀”)②回忆十年前在延安的革命生活。
(“亲山亲水有亲人”,“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③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的热烈场面。
(“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眶眶里转”,“一口口的水酒干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④写今天在延安城看到的崭新面貌。
(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⑤歌颂延安城的光辉业绩。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2)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写出了回延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
第一部分,集中写出了内心的激动。
为什么如此激动?第二部分交代了原因,使诗歌的思想朝深处发展;第三部分,又回到眼前,写出了延安亲人的精神面貌;接着,由人及物,写出了延安城的发展变化,而这发展变化,正是党领导下的延安人民英勇奋斗的结果;最后集中歌颂延安在革命史上的功勋,歌颂了党,并与开头呼应,说明延安永远留在他心中,他希望“再回延安看母亲”。
2.诗歌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分析:(1)用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如“抓”“贴”“搂”“扑”等。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他的内心,如果抽象地写一些“激动”“兴奋”等词语,势必无此效果。
(2)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使人觉得诗歌除了形诸文字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陈说,让读者去体味、联想。
(3)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作者内心的自我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作者的心儿在歌唱,在欢笑。
诗歌能打动读者,唤起读者共鸣,以上三点,正是《回延安》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重要原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的正误。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东山的糜.(mí)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 )(2)白羊肚.(dù)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 )(3)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pàn)上还响着脚步声。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zǎo yuán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身长chì bǎng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1)根据要求检索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
①用音序检字法查“岭”: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②用部首检字法查“塔”:先查部首,再查画。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zǎo yuán②chì bǎng3.给下列句子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在心窝上。
(2)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定宝塔山。
(3)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在亲人怀。
A.靠抱扑B.贴搂靠C.靠绕扎D.贴搂扑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以诗人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分为五个部分: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赞延安、祝延安。
B. “一头扑在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无比激动的心情,可以从“亲人”一词看出来。
C.诗人描绘团聚场面时,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如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窑洞、白窗纸、红窗花,等等,烘托了热闹的气氛。
D. “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运用了比兴手法。
2023年春八下语文第02课 回延安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第02课回延安知识点01 文题解读“回”表明诗人曾经去过延安,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延安”交代了地点,也是诗歌所要表现的对象。
标题简练通俗,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同时又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知识拓展】信天游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
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
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
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知识点02 作者作品贺敬之(1924—)现代诗人、剧作家。
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
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
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
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知识拓展】相关背景本文选自《贺敬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40年至1946年,贺敬之在延安学习、工作,与当地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但由于革命不够彻底,当时的中国仍处于封建军阀的统治之下,战乱依旧,民不聊生,1956年,贺敬之回到阔别10年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
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知识点03 字词积累1.字音:盏.(zhǎn)登.时(dēng)糜.子(méi)油馍.(mó)脑畔.(pàn)眼眶.(kuàng)2.词义:几回回:一回又一回。
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
登时:立刻。
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脑畔上:课文指窑洞的顶上。
留脚印:课文中意思是,毛主席在哪里住过,留下了革命的足迹。
【即学即练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白羊肚.()手巾红腰带(2)东山的méi()子西山的谷(3)满yáo()里围得不透风(4)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1)dǔ(2)糜(3)窑(4)pù知识点04 重点梳理1.“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两句有什么联系?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以羊羔吃奶喻“我”吃米饭,先说羊羔吃奶之事,以引出“我”吃延安小米长大之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练习题(含答案)

《回延安》分层练习◆基础题一、积累运用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羊羔()糜子()油馍()眼眶()2.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1)搂()(2)炕()镂()坑()偻()吭()◆能力题二、阅读感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刚回延安怎样的心情?4.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延安换新衣。
”诗中多次把延安比作母亲,有什么作用?5. 诗歌第一部分中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放”“抱”“拥”好不好?请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6. “亲山亲水有亲人”一句连用三个“亲”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 你怎样理解“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这一比喻的作用?8.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什么场景?9.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你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提升题三、拓展探究(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桂林山水歌(节选)贺敬之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呵,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呵,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呵!此山此水入胸怀,此时此身何处来?……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呵!是梦境呵,是仙境?此时身在独秀峰!心是醉呵,还是醒?水迎山接入画屏!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招手相问老人山,云罩江山几万年?——伏波山下还珠洞,室珠久等叩门声……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帆红旗来!大地的愁容春雨洗,请看穿山明镜里——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10.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画屏()(2)云罩()(3)叩门()11. 这首诗主要赞美了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2. 诗人写黄河浪涛、塞外的风、关山、马鞍、沙盘的作用是什么?13. 应如何理解“是梦境呵,是仙境”“心是醉呵,还是醒”这两次发问?14. 作者写独秀峰的用意是社么?(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课 回延安》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

《第2课回延安》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B. 红旗飘飘把手招C. 满窖里围得不透风D. 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2.给下列句子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________在心窝上。
(2)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________定宝塔山。
(3)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________在亲人怀。
A. 靠抱扑B. 贴搂靠C. 靠绕扎D. 贴搂扑3.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C. “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D. 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国内外大型展会成为柳州螺蛳粉拓展市场的重要舞台,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柳州螺蛳粉正朝着百亿元“名小吃”的目标迈步前行。
B. 我市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研发迈出了新步伐,跨上了新台阶,其中由广大消费者参与试驾的宝骏E100在大街小巷风头正健。
C. 三江县林溪镇平岩村荣获2016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个获此荣誉的乡村。
D. 柳江区挂牌成立,极大地拓展了柳州城市发展空间和城市布局,为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增添新的动力。
5.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B.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C.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借代)D.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二、其他6.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一盏.______............眼眶.______......登.时______ 糜.子______ 油馍.______......脑畔.______7.你校正在开展以“保护传统文化,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回延安》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回延安》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诗人阔别延安十年,当他重新“扑”进“母亲延安”的怀抱时,那激动喜悦的心情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
朗读这首诗,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点拨: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抒情线索。
参考答案: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参见“课文详解”部分。
抒情线索是“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二、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
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点拨:揣摩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人的抒情方式。
参考答案:直接抒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延安熔炉锻造了“我”,“我”与延安永远有割舍不掉的感情。
此句表达了“我”对延安母亲的感激之情。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直接抒发了“我”离开延安时的留恋不舍。
动作描写:“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抓”“贴”等动作,将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表露无遗。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心中有千言万语,却“登时说不出来”,表现出诗人见到亲人们时无以言表的激动,“扑”这一动作正是这种心情的外在表现。
语言描写:“‘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表现了以老爷爷为代表的革命群众与诗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场景描写:“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描写延安在新时期的新面貌,表达了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
三、这首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根据下面的提示深入体会,完成练习。
1.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2.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
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参考答案:1.本诗两行一节,节内押同一韵,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中最末字“笑”和“招”押“ɑo”韵,“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中最末字“带”和“来”押“ɑi”韵,这样节内押韵,不同节用不同韵使得读起来整齐中又有变化。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课《回延安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疏朗(shū)焚身(fén)归省(xǐnɡ)亢奋(kànɡ)B.闭塞(sài)严峻(jùn)乡绅(shēn)瞳仁(tónɡ)C.褪色(tuì)羁绊(pàn)争讼(sònɡ)怅惘(wǎnɡ)D.糜子(méi)嘱咐(zhǔ)磅礴(pánɡ)冗杂(lǒnɡ)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欺侮照例油馍朦胧茂腾腾B.怠慢领域瞳仁静穆闹嚷嚷C.震撼恬静思慕宽慰马前卒D.辐射缭原踊跃偏僻羊羔羔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随着管理人员的一声吆喝,热闹的讨价还价声戛然而止。
B.国庆节当天,由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客运段担当乘务的G1226次列车张灯结彩,一片欢声笑语。
C.《人民日报》对于黄渤的《一出好戏》给出了“知难而上,值得深思,潸然泪下,精彩”这14个字的评价,可谓意味深长。
D.2018年10月11~12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巴拿马城,飓风“迈克尔”席卷当地,大秀威力,街头一片狼藉,令人叹为观止。
4.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A.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夸张)B.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比喻、排比)C.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
(拟人)D.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拟人、对比)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
1.作者简介。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
1924年生,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
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
贺敬之是个在艺术上进行着不倦探求的诗人。
在同时代的诗人中,贺敬之最善于表现重大的政治题材和抒写重大的政治主题。
这一特点主要反映在他建国后的政治抒情诗创作中。
他的很多诗集,可以说都是诗与政论的结合。
它们熔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鲜明地表露着诗人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激情,格调高昂而奔放。
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之所以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他能够赋予抽象的政治性命题以具体生动的形象,以政治的“虚”来贯串、带动形象的“实”,又以形象的“实”使政治的“虚”变成可观可感的东西,从而造就了既动人心弦又给人美感的诗的境界。
2.主旨归纳。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展示出了浓郁的陕北风情。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
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氓灭的真情。
1
3.课外链接。
信天游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
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
信天游的比兴非常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风云雨露;下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有柴米油盐,五谷杂粮,衣食起居都可以起兴作比。
按刘勰的说法,兴,既有比喻的意思,也有兴托、发端的作用,用微妙的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渲染气氛等。
信天游的起兴里就有很多这样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
陕北民歌是历代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信天游的传唱之境,是一片广漠无垠的黄色高原,这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
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苍凉、宏壮而沉郁的信天游。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一盏.()登.时()糜.子()
油馍.()脑畔.()眼眶.()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
②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
2
③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④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
⑤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参考答案
重点
1.本文五个部分是按什么线索组织起来的?
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写出了回延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
2.体会诗中作者真挚炽热的感情,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升华过程。
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时,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离开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3.诗中隐含的两条线索是什么?
这是一首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的诗。
诗中有两条隐含的线索。
一条是叙事线索: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
另一条是感情线索:激动——感激——真挚——喜悦。
学习本文时,要体会诗人流露出来的真情,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
3
基础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白羊肚.手巾肚:dù 白毛巾
B.二十里铺.铺:pū 地名
C.东山的糜.子糜:mí 黍类谷物
D.米酒油馍.馍:mó 黍米面饼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红旗飘飘把手招。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3.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
4
4.给下列句子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________在心窝上。
(2)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________定宝塔山。
(3)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________在亲人怀。
A.靠抱扑
B.贴搂靠
C.靠绕扎
D.贴搂扑
能力测试
一、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回答下面问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