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乐音与噪声同步作业新版北师大版_word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乐音和噪声(同步练习).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三、乐音与噪声〖重点知识〗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来表示,叫频率。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单位是赫兹,记作Hz 。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振动物体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物体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离振动物体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反映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
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
2.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及其来源: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主要来源于人类自身和人类发明的机器。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是dB,把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定为0dB。
噪声污染轻者影响正常工作、生活,重者会引发疾病甚至死亡。
15~40dB是较好的生活环境。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应用示例〗例1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响度[分析] 这里的“高”、“低”分别对应“大叫”和“细语”,指的是人感觉声音的大小,即响度。
而通常我们所说的“男低音”和“女高音”则指的是声音的音调。
[解答] B例2 人们在挑选瓷器时,总是要轻轻地敲一敲,听一听,以此来判断瓷器的好坏。
这是利用乐音的哪个特性来分辨的?[分析] 好的瓷器组织结构紧密,密度大,敲击时发出像金属钢管被敲击时发出的声音。
而组织结构松散,有裂纹的瓷器,在同样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沙哑短促。
八年级物理上册4.2_4.3乐音与噪声练习1新版北师大版

乐音与噪声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____时发出的声音,计量噪声强弱常用___________做单位。
要保证睡眠和休息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_dB,要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____dB.2.摩托车加上消音器是在_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把门窗关上,是在__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掩耳盗铃”是在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3.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睡,丙同学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在________减弱,乙在________减弱,丙在________减弱.4.“无声手枪”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的.答案1.无规则振动,分贝,50,702.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3.解:甲关窗,阻挡了噪声的传播,乙用被蒙头,将耳捂住.丙要求将音量放小,减弱声源振幅.填“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点拨: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实际应用有许多具体做法.4.答案:声源;人工:传播过程.选择题1.下列哪些声音是噪声()A.教室里老师讲课的声音B.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C.火车的鸣笛声D.公园里悠扬的声音2.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B.在马路旁或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D.关闭所有声源3.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烦燥不安,有害于健康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4.下面措施中哪一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A.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B.在耳孔中塞一团棉花C.在马路旁植树造林D.换用噪声小的机器5.一位同学晚上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用棉被把电视机捂住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生声音C.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D.让家人把耳朵塞住6.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弱噪声()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B.科学家研制氟里昂的代用品C.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装消音器D.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口安装高音喇叭7.为了消减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将噪声大的机械换成噪声小的机械B.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D.关闭所有声源8.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A.马路上车辆的鸣笛声B.自由市场喧闹的叫卖声C.音乐欣赏会上演奏的钢琴声D.在沉静的夜晚突然有大声谈笑声9.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在噪声声源外加个外罩B.砍掉马路和住宅之间的树C.带耳塞D.使装有噪声声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区10.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A.图书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声B.上数学课时,听到音乐教室传来的歌声C.夜晚,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D.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利的演讲声答案1.解:A项中是学生上课要听的声音,不是噪声;D项中音乐声是乐音,且地点是在公园里.B、C项中的声音都是声源作无规则振动发出的,且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选B、C.2.解:A、B、C项分别是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D项是不可能做到的.3.解:选B.乐器在不按要求弹奏时,发出的声音也可成为噪声,在妨碍他人时,也是噪声.点拨:噪声不只是机器发出的,各种声源发出的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4.解:A、D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选C.5.答案:C.点拨.A、B虽减弱了噪声,但达不到看电视的目的;D是不符实际的做法.故应排除.6.解:A、B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D是制造噪声的根源,C是在噪声源处减弱噪声.选C.7.ABC.8.C.9.B.10.D.问答题如图所示,你见过这种装置吗?从图中你看出什么?这符合环保要求吗?答案图中装置为噪声监测设备,可以看出此时声音等级为58.60分贝,从课本中可以查出,此声音等级属“较静”,对人比较适宜.点拨:本题中的噪声监测器不太常见,且综合了声音的等级和人的主观感觉.。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 第三节乐音与噪声

第三节乐音与噪声教学目标1.知道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知道音调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发声体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相同.4.知道噪声的概念,知道噪声给生活带来的危害及如何去控制噪声.5.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6.采取听、看、动脑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1.对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概念加以区别.2.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及减小噪声的方法.教学难点1.音调与频率的关系.2.响度与振幅和远近的关系.实验器材1.梳子配塑料片,音叉(频率不同的各1个,带共鸣箱)、敲击音叉橡皮锤.2.示波器(附喇叭).3.录音带(内容:悦音和噪声对比,女高音和男低音对比等).4.录像带(内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共8分钟).5.学生两人一组:梳子,硬纸片,锯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答: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引起的.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发声的原因和传播,今天我们进一步了解声音的“千变万化”.2.(1)听录音:放一段轻松、悦耳的音乐和一段震耳的鞭炮声及刺耳的刹车声.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像刚才听到的钢琴家的演奏和歌唱家的唱歌声.噪声:令人烦躁的干扰声.问:如果都是乐音,是否仍有区别呢?(2)听录音:流行歌曲,女高音,戏曲.讲解:同为乐音仍有区别,有的调高,有的调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等等,这是什么缘故呢?二、乐音1.音调.(板书)举例说明生活中对音调高低的理解.听录音:比较女高音和男低音的区别.调的高低不同.(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板书)(2)音调高低由什么决定.(板书)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那么音调的高低必然跟物体振动情况有关.学生小实验:(1)用塑料片刮梳子,一次快刮,一次慢刮.问:哪次调高?哪次振动快?(学生回答)学生小实验:(2)完成书第54页的实践活动问:锯条越短,振动越快,你们听到的音调是越高还是越低呢?学生回答后,小结:发声体振动快,音调高;振动慢,音调低.(板书)物理上可以用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3)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介绍示波器可以观察声音振动的波形。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4.3 乐音与噪声 课课练

4.3 乐音与噪声【随堂演练】:1、以下不属于乐音的特性的是:( )A、音调B、音速C、响度D、音色2、用钢琴和提琴同时演奏《梁祝》,我们常能明显地区别出钢琴声和提琴声,这是因为二者:( )A、音调不同B、音色不同C、响度不同D、音调、音色、响度都不同3、男低音高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的音调高,其声带振动的快;的响度大,其声带振动的大。
4、我们常说的“震耳欲聋”“声音刺耳”“闻其声不见其人”分别是说明声音的、、特征。
5、减弱噪声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在机动车的排气管上加装消音器,这是在减弱噪声;在快速路与居民楼之间设置隔音板,这是;在射击场上运动员都要戴上耳罩,这是为了。
6、"威风锣鼓"是一个非常精彩的节目,许多大鼓小鼓同时齐奏,鼓声轰鸣,催人奋进,这时的鼓声是________("乐音"或"噪音"),_____( "大"或"小")鼓音调高,而____("大"或"小")鼓响度大.7、在挑选西瓜的时侯,我们常常用手拍拍,给据声音的不同来选择西瓜的成熟,你知道其中包含的物理道理吗?【课下巩固】1、将玻璃杯中倒入不同高度的水,敲打杯子,可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果甲发出的是“3”的音,那么( )甲乙丙A、乙可能是“5”B、乙可能是“1”C、丙可能是“5”D、丙可能是“1”2、老牛与蚊子的叫声相比较:( )A、老牛的叫声频率快,音调高B、老牛的叫声振幅大,音调高C、蚊子的叫声频率快,音调高D、蚊子的叫声振幅大,响度大3、买碗时,将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声便能判断出好坏,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音量D、响度4、在运动会上,人们用击鼓来给运动员加油。
若想使鼓声大些,应( )A.加快击鼓速度B.加大击鼓幅度C.将鼓放在观众看台的最高处.D、上述三种都对5、往保温瓶里灌水时,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是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6、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⑤C、①④⑤D、①④⑤⑥7、已经是夜里十点多了,可校外歌舞厅仍歌声依旧,吵得大家无法入睡,请你说说可采取哪些方法减弱这噪声,并说明理由。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乐音与噪声同步作业新版北师大版_

第三节乐音与噪声认真体会声音的特性;从三个方面控制和减弱噪声课时作业1、下列属于噪声的是()A.上课时,老师的讲课声B.音乐厅里演奏的交响乐C.上课时,学校的大喇叭里传出的优美的歌声D.舞台上口技演员模仿的风雨声、枪炮声。
2、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有三大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居民噪声。
请你分别列举出一个工业噪声和一个交通噪声的实例。
工业噪声:。
交通噪声:。
3、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4、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A.说话嗓门高 B.引吭高歌C.她是唱女高音的D.高声喧哗5、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次,两次发出声音的( )A、音调不同B、频率不同C、响度不同D、音色不同6、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__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7、《楚天金报》消息,4月15日清晨,湖北十堰市竹山县一单位在搞宣传活动时,伴随着激扬的音乐声,飞翔的15只珍稀红嘴相思鸟纷纷落地而亡!关于珍稀红嘴相思鸟为何会集体自杀,请提出你的猜想。
8、如图4-3—1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图4-3—19、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C.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中考练兵10、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来判定的。
第四章 第三节 噪声与环保—2020秋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课件

甲
乙
Hale Waihona Puke 050 70休息 学习 工作
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无数个“今天”过好,这就意味着不辜负不蹉跎时光,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件 事,让生命的每一天都有滋有味。 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对孩子来说,家长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榜样,一个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英雄。——张海涛 你的成就将永远不会比你的自信的高度高出一厘米。 我们大部份的生命都浪费在文字语言的捉摸上。 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 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气。 觉得自己做的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手上的众生又有多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尽可能的开心地活每一天,就好比今天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静坐常思己过,白癜风患者需要怎样注意饮食闲谈莫论人非。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2乐音-4.3噪声与环保》

12345
2.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 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 )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解析:在硬卡片用不同的速度拨动时,卡片振动的快慢不同,听到的 声音的音调不同,故此实验用来探究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 关。
12345
5.为了减少教室周围环境的噪声对上课学生的干扰,在下列措施中, 有效、合理和可行的是( C ) 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 B.学校为每个学生免费佩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声板 D.在教室里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解析: 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此方法虽然有效,但效果不大,故此法 是不合理、不可行的,A项错误;如果每位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则 听不清老师的讲课声,故此法是不合理的,B项错误;在教室周围植 树或建隔声板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此法是有效、合理和 可行的,C项正确;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起到监测的作 用,对噪声没有减弱作用,故此法是无效的,D项错误。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19:26:5719:26:5719:26Fri day, April 02, 2021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1.4.221.4.219:26:5719:26:57Apr il 2, 2021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4月2日 星期五 下午7时 26分57秒19:26:5721.4.2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4.221.4.2F riday, April 02, 2021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19:26:5719:26:5719:264/2/2021 7:26:57 PM
初二物理上册第四章声现象同步作业新版北师大版28

初二物理上册第四章声现象同步作业新版北师大版28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1分〕1、甲同窗说话时,声带在3s内振动900次,乙同窗说话时,声带在5s内振动1470次,那么这两位同窗的音调相比拟〔〕A、甲的高些B、乙的高些C、相反D、无法比拟2、如图4—1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响会逐突变小,直至听不到声响.这个实验说明了〔〕A.声响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B.声响必需经过介质才干传达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作了反射D.声波在传达进程中能量逐渐增加3、经过学习〝声〞,你以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声响在真空中传达速度最大,在水中传达的速度最小B、只需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可以听到声响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响,是由于他们的音色不同图4—1D、声响在空气中传达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上下有关4、如图4—2所示,两个中先生用细棉线衔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对该实验的解释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图4—2A、用〝土〞通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B、用金属丝替代细棉线听到的声响更大些,这是由于金属丝振动得快C、听到声响就能分辨出是谁,是依据音色不同D、实验时假定不张紧棉线,对方就听不到由〝土〞传来的声响5、2021年8月17 清晨,在土耳其发作了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作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缘由,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自救措施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大声呼救B.静上去等候营救人员来营救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D.见缝就钻,说不定从废墟中能爬出来6、 CCTV歌手大赛,有—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别该音乐是哪—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考察歌手对乐器的鉴别才干,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7、为了探求声响发生的缘由,小明设计了图4-3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以为可以完成探求目的的是图4-38、以下哪个措施是在传达进程中减小噪声的〔〕A.在内燃机排气管上加消声器B.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C.机动车在郊区禁鸣D.在飞机旁的任务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9、〔声响的发生与传达〕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响发生缘由的是〔〕A、放在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清楚削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秘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收回的声响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水平不同,收回的声响不相反D、拨动吉他的琴弦收回声响,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10、一场大雪事先,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缘由,你以为正确的选项是 ( )A、能够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增加,噪声减小B、能够是大雪疏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能够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能够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达速度变慢11、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改动音调B、改动响度C、改动音色D、改动频率12、以下不是为了增大响度的事例是〔〕A.医生用听诊器听内脏的声响B.开大会时为使在场的人均能听到而运用扩音器C.听报告时远处的同窗把手挡在耳朵前面D.电影院墙面加工得不太平整润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乐音与噪声同步作业新版北师大版_w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认真体会声音的特性;从三个方面控制和减弱噪声
课时作业
1、下列属于噪声的是()
A.上课时,老师的讲课声
B.音乐厅里演奏的交响乐
C.上课时,学校的大喇叭里传出的优美的歌声
D.舞台上口技演员模仿的风雨声、枪炮声。
2、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有三大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居民噪声。
请你分别列举出一个工业噪声和一个交通噪声的实例。
工业噪声:。
交通噪声:。
3、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4、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A.说话嗓门高 B.引吭高歌
C.她是唱女高音的
D.高声喧哗
5、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次,两次发出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频率不同
C、响度不同
D、音色不同
6、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__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
7、《楚天金报》消息,4月15日清晨,湖北××市××县一单位在搞宣传活动时,伴随着激扬的音乐声,飞翔的15只珍稀红嘴相思鸟纷纷落地而亡!关于珍稀红嘴相思鸟为何会集体自杀,请提出你的猜想。
8、如图4-3—1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图4-3—1
9、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
C.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中考练兵
10、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
的来判定的。
11、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4-3—2所示。
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
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
这哨声是由管内空气柱________产生的。
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图4-3—2
12、向保温瓶中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知道瓶中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A.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高
B.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1. D.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2.13、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C )
A.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三个特征全都有。
14、下列说法中,哪种说法是用来描述回声现象的?()
A.“隔墙有耳”
B.“余音绕梁”
C.“震耳欲聋”
D.“掩耳盗铃”
15、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
16、图4-3—3是一种凹下道路设计,它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图4-3—3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17、小芳听到歌声“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便脱口而出:“这是小明在唱歌”。
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
3.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1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19、下列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B.某清洁工人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
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地按喇叭
D.在高考、中考复习和考试期间,居民区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
20、居住楼房的人们通常选用塑料原料制造的洗脸盆或洗菜盆;有的在搪瓷盆底部的外面敷上一层较厚的软橡胶垫,这样做可以()A.使盆更加美观
B.有效增大盆的容积
C.减少因与地面撞击而产生的噪声,以减少对家庭和邻居的影响D.增强其散热性能
【互动探究拓展延伸】探究出真知,能力靠训练!
21、下燕家进行了以下几项装修,你认为哪一项不能减弱噪声
A.安装空调
B.封闭阳台
C.给卧室铺地毯 D.安装双层玻璃
22、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如下实验:如图4-3—4甲所示,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的音调越低.由此现象,你认为:
图4-3—4
(1)嘴对5只瓶口吹气,5只小瓶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
(2)5只小瓶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什么?
(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说明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如图1—2—
8乙所示)能产生不同音调声音的道理.
23、在一些城市的繁华街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装置(如图4-3—5所示),请问它是什么装置?下面表格中列出了一些声音的分贝
数和人的感觉,结合表中内容,在图4-3—5中你看出了什么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答出一条即可)
图4-3—5
声音的分贝
数
30-40dB 超过50dB 70dB以上90dB以上
人的感觉理想的
安静环
境
影响睡眠
和休息
影响正常的学
习和生活
影响引力,并引起多种
疾病
24、如图4-3—6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fa (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3—6
25、如图4-3—7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4-3—7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图4-3—8d、e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乐音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
图4-3—7 图4-3—8
第三节乐音与噪声
课时作业
1. C
2.机器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答案只要合理就行)
3. D
4.C
5. C
6.响度音色
7.这可能与噪音太大破坏了鸟类中枢神经有关。
8. B 9.答案: C
中考练兵
4.10. 振动音色 11.振动音调 12. A 13. C 14.
B 15. B 16. B
17. B 18. B 19.D 20. C
拓展延伸
21. A
22.
(1)瓶中的空气柱振动
(2)5只小瓶中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
(3)用用手指堵住的笛孔数越多,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23.从图中可以看出噪声已达到90dB,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影响听力,并引起多种疾病。
(只要答出噪
声的分贝数高,对人有危害即可)
具体措施:机动车严禁在市区高声鸣笛;在道路两旁植树;安装隔
声板;临近路旁生活的居民在车辆高峰暑期应关闭门窗;戴上防噪声
的耳塞等。
(以上几条答出任意一条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4.答案:丙,乙,甲,丁。
25.响度大,振幅大;d;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或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第四节超声波
课时作业
1. 20 20xx0 20xx0 20
2. B
3. B
4. D
5.超声波液体
6. C 中考练兵
7. D 8.次 9. D 10.C 11. B
12.医学上的超声波诊断(B超);超声波金属探伤;利用超声波进行杀菌消毒;超声波培育种子;超声波探测等。
拓展延伸
13. D 14.眼睛声呐次声波 15. D 16.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