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 2010年各地区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

合集下载

17种新药

17种新药

《2010年度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文章来源:MENET 发布时间:2010-11-0510月29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第22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在广州召开。

此次会上正式发布了《2010年度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分为《2010年度中国医药工业发展蓝皮书》、《2010年度中国药品医院终端市场发展蓝皮书》和《2010年度中国药品零售市场发展蓝皮书》。

目录第一篇产业经济部分1、医药工业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2、医药工业销售收入规模壮大3、医药工业盈利水平稳步提高4、医药商业购销保持活跃5、医药商业效益水平总体趋稳6、药品终端市场规模扩大7、医药外贸形势持续增长第二篇医院终端部分1、中国的卫生机构状况1.12009年中国卫生资源配置总量增加,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加强1.2十年来我国卫生总费用变化1.3近年来卫生总费用支出构成变化1.4人均卫生费用历年比较1.5 病人医药费用1.6农村卫生1.7 社区卫生2、2001-2009年中国药品医院终端规模3、中国医院终端化学药和中成药各大类药品市场份额状况3.12001-2009年中国医院终端化学药份额3.22005-2009年中国医院终端中成药各大类药品市场份额4、中国医院终端化学药主要大类重点品种前10位分析4.1全身用抗感染药4.2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4.3心血管系统药物4.4消化系统4.5血液与造血系统4.6神经系统4.7肌肉骨骼系统4.8呼吸系统4.9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4.10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5、中国医院终端中成药各大类重点品种前10位分析5.1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5.2肿瘤疾病用药中成药5.3呼吸系统疾病中成药5.4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中成药5.5消化系统疾病中成药5.6妇科中成药5.7泌尿系统疾病中成药5.8神经系统疾病中成药5.9五官科中成药5.10皮肤科中成药第三篇零售终端部分1、中国药品零售药店发展概况1.1药店总数1.2 人均药店数1.3连锁药店数1.4单体药店数1.5药店结构1.6我国药品零售企业区域概况2、中国药品零售终端规模2.1 2001~2009年中国药品零售终端规模2.2 2001~2008年中国药品零售终端市场地位2.3 中国药品零售市场品类结构分析3、中国药品零售行业集中度3.1药店集中度3.1.1 药店百强榜(销售收入)3.1.2 药店百强榜(门店数)3.2品类集中度3.2.1 近六年化学药市场集中度3.2.2近六年中成药市场集中度4、中国药品零售终端主要大类重点品牌前10位分析4.1 感冒用药4.2抗生素4.3维生素4.4胃肠用药4.5心脑血管用药(不含降压药)4.6止咳化痰用药4.7皮肤用药4.8降压用药4.9妇科用药(妇科炎症口服中成药)4.10咽喉用药。

2019继续教育答案新版

2019继续教育答案新版

2019继续教育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医改政策体现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正确错误2、健康需求的变化对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正确错误3、新一轮医改以来,居民健康状况指标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健康已经不存在差距。

正确错误4、新一轮医改以来,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不断提升,“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基本解决。

正确错误5、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国医改,并给予肯定。

正确错误6、深化医改取得的成效并不包括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

正确错误7、目前,我国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立。

正确错误8、2000年,面向农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新农合”开始试点。

正确错误9、新一轮医改以来,公立医院改革步伐明显加快。

正确错误10、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涵盖520个品种,实施围不断扩大,有利于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和患者合理用药。

正确错误1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深化医改工作,坚持突出()的理念,社会广泛参与。

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医院主导医师主导12、新一轮深化医改的()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任务容目标核心13、覆盖近八亿农民“新农合”医疗保险制度()以上的投资来源于政府直接的财政投入。

50%60%70%80%14、2008-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从34.2/10万降至(),城乡差异不断缩小。

30.2/10万27.5/10万21.7/10万20.5/10万15、2008-2014年,婴儿死亡率从14.9‰降至(),城乡差异逐步缩小。

8.9‰9.1‰10.5‰12.1‰16、2009-2014年,()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从27.5%上升到30.0%。

社会政府单位个人17、2009-2014年,()卫生支出占比从37.5%下降到32.0%。

社会政府单位个人18、新一轮医改实施以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

平均化均等化均衡化同质化19、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的9大类增加到2015年的()大类。

医院统计学练习题与答案

医院统计学练习题与答案

医院统计学练习题与答案1、疾病统计是指A、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流行分布特点B、研究生产劳动条件对疾病发生及蔓延的影响C、研究疾病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D、研究疾病的病因E、以上均正确答案:E2、《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制度》规定了几大类报表()A、3B、4C、5D、6E、7答案:D3、率的标准化法的意义是A、使计算的结果相同B、消除内部构成不同对总率的影响C、减少第I类错误D、减少第I类错误E、减少抽样误差答案:B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要求三级综合医院病房中每床净使用面积不低于A、5m2B、6m2C、7m2D、8m2E、9m2答案:B5、分析了某年某地出血热的发病情况,共诊断120例患者,年龄在20-39岁者的发病数是50-65岁者的4倍,其他年龄组很少,从而认为该病在当地主要是20-39岁年龄组受感染。

这一说法A、正确B、不正确,因未作显著性检验C、不正确,因未按率来比较D、不正确,因两组不可比E、不能评价,因各年龄组情况不详答案:C6、相对比的特点:()。

A、一定要小于100%B、一定要大于100%C、可小于100%也可大于100%D、各相对比的和等于100%E、以上都不是答案:C7、共检查500个部位,100个部位为阳性,选用检查部位计算阳性率为()A、20%B、100%C、80%D、60%E、50%答案:A8、某市共有200000 人,2005 年因各种原因死亡2000 人。

其中心脏病患者712人,死亡104 人。

则该市的粗死亡率为A、104/200000B、712/200000C、2000/200000D、104/712E、104/2000答案:C9、某研究者准备通过分析800人的血压数据以评价当地高血压患病情况,问可以考虑将血压测量值按哪种变量类型进行处理A、计量资料B、计数资料C、等级数据D、以上均可E、以上均不可答案:B10、调查计划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明确调查目的和指标B、明确观察对象和观察单位C、明确调查方法D、明确调查项目和调在表E、数据的计算机录入和清理答案:E11、《中国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实有床位不包括()A、正规床B、简易床C、正在消毒和修理床位D、因扩建或大修而停用床位E、观察床答案:E12、对经济发展不同地区按比例抽取样本研究其对就医行为的影响的抽样方法为A、系统抽样B、整群抽样C、单纯随机抽样D、分层抽样E、以上都不是答案:D13、某医院出院病人2050名农民中,患慢性肺心病265例,其中女性农民患者死亡15例,该医院女性农民肺心病病死率为A、0.73%B、12.93%C、5.66%D、6.78%E、据已知条件无法计算答案:E14、统计资料的类型包括A、频数分布资料和等级分类资料B、多项分的资料和二项分类资料C、正态分布资料和频数分布资料D、数值变量资料和等级资料E、数值变量资料和分类变量资料答案:E15、若成年女性以血红蛋白低于100g/L为贫血,调查某地成年女性1000人,记录每人是否患有贫血,最后清点结果,其中有38人患贫血,962人未患贫血,则此资料为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还不能确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D、可以是定量资料也可以是定性资料看作计数资料,也可看作计量资料E、多项分类资料答案:A16、某地2018年肝炎发病率是2000年的1.25倍,此指标属于:()。

(完整版)卫生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完整版)卫生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注意:答案是根据书上及课件内容整理的,如有错漏地方,请谅解并加以指正哈卫生经济学复习题答案(问答题)1、什么是卫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有哪些?定义:卫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医疗卫生领域中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关系合经济规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交叉或综合性学科性质的医学社会科学。

理论基础:经济学基本概念--需要、需求与供给--市场、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垄断与竞争--公平与效率--政府干预与政府失灵--GDP\GNP、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第三方支付、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2、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对象:卫生经济保健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P1)内容(1)、卫生费用研究(卫生筹资研究)(2)卫生保健制度与公共卫生体制研究(3)卫生保健制度与公共卫生体制研究(4)卫生资源利用研究(5)卫生经济政策研究(6)基础理论研究(7)经济学发展趋势3、影响卫生服务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24)(一)、一般经济因素(1)卫生服务价格(2)消费者收入与货币的储蓄(3)主观偏好(4)互补商品(商品)和代替商品(服务)的价格(5)对未来商品(服务)供应情况的预测(二)、人口社会文化因素(1)人口数量(2)年龄(3)性别(4)婚姻状况(5)受教育程度(6)住房条件(三)、健康状况(四)、时间价值(五)、卫生服务供给者(六)、医疗保健制度4、卫生服务需求具有哪些特性?(P23)(1)消费者缺乏信息(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3)卫生服务利用效益外在性(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元性5、与一般商品的供给特点和规律比较,卫生服务供给有何特点?(P37)(1)专业技术性(2)垄断性和主导性(3)确定性和不确定性(4)即时性(5)福利性(6)外部性6、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最终取决于一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

所有影响卫生服务需求的因素都会影响卫生服务的供给。

主要有:(一)卫生服务价格价格是激励机制。

卫生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卫生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卫生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卫生资源配置实际操作原则除了卫生资源高效利用外还应考虑AA.供需平衡B.政府干预C.节约资源D.市场作用2、卫生资源计划配置方式说法错误的是 CA、以行政手段为主B、强调法律的作用C、卫生资源有效利用D、公平性3、卫生资源配置做好计划和市场调节的策略是 DA、合理确定计划控制与市场调节的力度、范围和层次B、正确处理以计划调节为主与市场调节为辅的关系C、正确处理卫生机构内部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的关系D、以上都是4、关于卫生资源配置总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DA、与国民经济相适应B、效率与公平兼顾C、考虑成本与效益D、以上都不是5、属于卫生资源中硬件资源的是 DA.卫生信息 B、卫生技术 C.卫生管理 D.卫生人力6、我国目前卫生资源配置通常不包括CA.床位设置B.卫生经费C.卫生信息D.卫生设备7、卫生资源优化配置除达到有效性外还应达到 AA、经济性B、针对性C、可控性D、完善性8、卫生资源配置效益评价常用的指标是 DA、居民卫生总费用B、人均卫生费用C、医护人员比例D、以上都是9、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背景不包括 AA、传统卫生机构交叉管理(行政机构)B、原有体制卫生资源条块分割C、原有卫生服务体系不合理D、卫生资源短缺和浪费10、成本核算单元不包括 BA、服务量B、诊次C、病种D、床日11、对卫生服务价格波动影响不大的是 AA、价值量B、货币C、供求变化D、服务项目12、对于医疗卫生服务,下述属于医院直接成本的是 BA、后勤人员工资B、医疗器械C、院长办公式材料费D、以上都是13、随医疗服务产出量变化成本不按比例变化的成本是 DA、变动成本B、半固定成本C、半变动成本D、固定成本14、成本与环境变化没有关系的未来成本是 BA、可缩减成本B、既定成本C、增量成本D、机会成本15、医院成本差异分析中成本指数是下述那个不变的情况下考虑成本上涨的指数 AA、单元服务成本不变B、服务项目数不变C、货币价值不变D、供需不变16、医院总成本包括 DA、药品经营成本B、卫生材料费C、职工福利费用D、以上都是 17、我国医院医疗服务成本核算框架不包括 DA、医院成本核算B、科室成本核算C、服务项目成本核算D、卫生行政成本核算18、成本构成包括 DA、人力成本B、固定资产折旧C、公务费D、以上都是19、卫生事业单位定项补助是针对 DA、离退休人员工资B、预防保健工作补助C、医学重点学科建设D、以上都是20、卫生服务需求形成的条件中除消费者购买愿望外还有 AA.支付能力B.医生指导C.健康状况D.服务质量21、构成卫生服务主体的是:CA、认识到需要但没有转化为需求B、没有需要的需求C、消费者有购买愿望和能力且医生也认为必须的卫生服务D、消费者有购买愿望和能力但医生认为不必要的卫生服务22、卫生服务需求法则研究最主要的理论是:AA、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B、卫生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C、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正向变动关系D、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相互关系分析23、卫生服务需求特点说法错误的是:DA、消费者信息缺乏B、卫生服务需求的主动性主C、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D、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24、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中说法正确的是DA、某服务可替代的物品越多其弹性越小B、紧迫性的卫生服务其需求弹性小C、卫生服务持续时间短则需求弹性大D、门诊挂号费变化对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很大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A、替代品与卫生服务需求成正向关系B、互补品与卫生服务需求成反向关系C、时间成本较大者其卫生服务需求弹性较小D、医保起付线内与 D 线一致26、卫生服务供给者对卫生服务需求影响最主要的是CA、诱导需求B、服务质量C、服务价格D、以上都不是27、下列为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是:AA PB P D D QC PD D P D Q28、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表示两种服务:AA、具有替代功能B、具有互补功能C、相互独立D、以上都不是29、构成供给的条件除外:DA、生产者须有生产愿望B、生产者须有出售愿望C、生产者须有供应能力D、消费者需求30、卫生服务供给的决定因素是:DA、生产者目标B、生产成本的变化C、产品的价格D、以上都是 31、卫生服务供给说法错误的是 CA、垄断性B、外部性C、供给者处于被动地位D、即时性32、卫生服务供给弹性说法正确的是:CA、弹性系数大于1、供给量的变化率小于价格的变化率表示富有弹性B、弹性系数小于1、供给量的变化率小于价格的变化率表示富有弹性C、弹性系数大于1、供给量的变化率大于价格的变化率表示富有弹性D、弹性系数等于 0 表示弹性无穷大33、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是:DA、供给者对服务价格变化后的产量调整能力B、时间因素C、替代品数目D、以上都是34、市场机制一般不包括:DA.价格机制B.竞争机制C.供求机制D.政府调控35、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条件是:AA、经济信息对称B、规模增加使成本增加C、经济活动正外部效应D、以上都是36、公共物品特点是:CA、供给具有竞争性B、消费具有排他性C、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D、公共物品市场均较活跃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必须消费品价格弹性大B、特须消费品需求价格弹性小C、必须消费品成本效益好D、特须消费品成本效益好38、卫生服务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的结果是:CA、服务价格降低B、服务量萎缩C、供给者道德损害D、消费者过多利用39、卫生服务垄断的结果是:DA、服务质量下降B、低效率C、技术进步受限D、以上都是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市场调节能兼顾公平和效率B、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C、市场机制可使卫生服务待续发展D、市场调节是二次调节41、卫生服务市场中完全的市场需求调节结果是:DA、公共卫生服务产品充分供给B、无须政府干预C、能解决总量控制问题D、导致不公平和效率低下42、政府与市场在卫生领域中的作用是:CA、准公共物品市场作用增强B、特需医疗产品政府作用增强C、准公共物品政府作用增强D、特需医疗产品市场作用增强43、医疗机构成本核算中应掌握医疗卫生服务成本信息者除外: BA、医院内工作人员B、患者C、保险部门D、卫生行政人员一、单项选择题1、卫生服务需求曲线是一条 AA 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B 自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的曲线C 凹向原点的曲线D 凸向原点的曲线2、下列属于卫生服务机构长期成本要研究的内容是 (D )A 机会成本B 固定成本C 变动成本 D平均成本3、卫生服务费用支付具有多源性,下列不属于此范围的是(D )A 政府的支付B 社会的支付C 保险的支付D 医生的支付4、某项经济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比率,反映部分与总体关系的是(C )A 相关比率B 效率比率C 构成比率D 财务比率5、医疗保险需求增加的因素之一,是因为疾病发生概率接近于(B )A0 B 0.5 C1 D26、政府对卫生服务价格的调控管理应严格价格监督和(A)A 合理规定价格水平B 依法制定价格C 计划指导价格D 计划指令价格7、下列不属于政府在卫生服务领域所发挥作用的内容的是(D)A 政府是卫生事业的建设者B 政府是卫生事业的组织者C 政府是卫生事业的宏观调控者 D 政府是卫生事业的指挥者和监督者8、在卫生服务必需消费品中,政府作用最强的是BA 必需医疗产品 B必需预防产品C 必需保健产品 D 必需康复产品 9、下列属于卫生服务特需消费品的是( C)A 急诊症治疗服务B 戒烟服务C 器官移植D 计划免疫服务10、卫生服务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大于 1,表示 BA 完全弹性B 富有弹性C 缺乏弹性D 单位弹性11、在生产函数中,规模报酬递减则(D)A α+β>0B α+β<0C α+β>1D α+β<112、卫生服务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是同时发生的,这是指(D)A 反应性B 敏感性C 相关性D 即时性13、某医院 3 年后筹资 100 万元建一外科病房,若今后 3 年银行利率为 8%, 3 年中平均每年应当向则银行存入(A)A 30.8034 万元B 33.3333 万元C 35 万元D 30 万元答:整付现值计算设平均每年存入 X 万元X+X(1+8%)+X(1+8%)2=100 X=100/1+(1+8%)+(1+8%)2=100/3.2464=30.803414、某医院花 9 万元买一台医疗设备开展新医疗服务,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净收入分别为 3 万元、4 万元、5 万元。

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最全版免费)

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最全版免费)

一、卫生机构1-1-1 卫生机构数1-1-2 2009年各地区卫生机构数1-1-3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数1-2-1 2009年医疗机构数1-2-2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数(非营利性)1-2-3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数(营利性)1-3-1 2009年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等级情况1-3-2 2009年各地区医院等级情况1-4-1 2009年按床位数分组的医院、妇幼保健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数1-4-2 2009年各地区按床位数分组医院数1-4-3 2009年按床位数分组乡镇卫生院数1-4-4 2009年各地区按床位数分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1-5 村卫生室数二、卫生人员2-1-1 卫生人员数2-1-2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人员数2-1-3 2009年卫生人员数(按市县/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分)2-1-4 2005年卫生人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构成(%)2-1-5 2009年卫生人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构成(%)2-1-6 2009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2-1-7 2009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市)2-1-8 2009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县)2-2-1 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数2-2-2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2-2-3 2009年各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2-3 2009年医疗机构人员数2-4-1 2005年执业(助理)医师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4-2 2009年执业(助理)医师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4-3 分科执业(助理)医师构成(%)2-4-4 医师执业类别构成(%)2-5-1 2009年各地区医院人员数2-5-2 2005年医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5-3 2009年医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6-1 2009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员数2-6-2 2005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6-3 2009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7-1 2009年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2-7-2 200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7-3 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8-1 2009年各地区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数2-8-2 2005年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8-3 2009年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9-1 2009年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数2-9-2 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9-3 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10-1 2009年各地区卫生监督所(中心)人员数2-10-2 2009年卫生监督所(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11-1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2-11-2 2009年村卫生室人员数2-11-3 2009年各地区村卫生室人员数12-1 医学专业招生及在校学生数12-2 医学专业毕业人数12-3 医学专业研究生数三、卫生设施3-1-1 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3-1-2 2009年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3-1-3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床位数3-1-4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3-1-5 2009年医疗机构分科床位数及构成3-1-6 2009年各地区医院分科床位数3-2 2009年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台数3-3-1 2009年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3-3-2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四、卫生经费4-1-1 卫生总费用4-1-2 政府卫生支出4-1-3 卫生事业费4-1-4 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4-2-1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资产与负债4-2-2 2009年卫生机构资产与负债(按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地区分)4-2-3 2009年医疗机构资产与负债4-3-1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4-3-2 2009年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按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地区分)4-3-3 2009年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4-3-4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4-4-1 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4-4-2 2009年五级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4-5-1 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4-5-2 2009年各地区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4-6-1 2009年30种疾病平均住院医药费用4-6-2 2009年五级医院30种疾病平均住院医药费用五、医疗服务5-1-1 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万人次)5-1-2 2009年各类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3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4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5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6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7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8 2009年医疗机构分科门急诊人次及构成5-2-1 医院诊疗人次数5-2-2 2009年各地区医院门诊服务情况5-2-3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门诊服务情况5-2-4 2009年各地区医院分科门急诊人次数(万人次)5-2-5 综合医院分科门诊人次及构成5-3-1 医疗机构入院人数(万人)5-3-3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2 2009年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4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5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6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7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8 2009年医疗机构分科出院人数及构成5-4-1 医院入院人数5-4-2 2009年各地区医院住院服务情况5-4-3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住院服务情况5-4-4 2009年各地区医院分科出院人数5-5-1 2009年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5-2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5-3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5-4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6-1 医院病床使用情况5-6-2 2009年各地区医院床位利用情况5-7-1 2009年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7-2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7-3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7-4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8-1 2009年各地区医院服务质量与效率5-8-2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服务质量与效率5-9-1 2009年各地区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 5-9-2 综合医院工作效率5-10-1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5-10-2 2009年城市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5-10-3 2009年县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5-11-1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合计)5-11-2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男)5-11-3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女)5-12-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5-12-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率5-12-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率5-12-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比例5-13-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5-13-2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5-13-3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5-14-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4-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4-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4-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5-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5-15-2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5-15-3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5-16 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经常就诊单位及原因构成(%)5-17 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住户距最近医疗单位距离和时间构成(%) 5-18 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构成(%)六、农村与社区卫生6-1 各地区县及县级市医院工作情况6-2 各地区县及县级市妇幼保健院(所、站)工作情况6-3 各地区县及县级市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工作情况6-4 乡镇卫生院机构、床位、人员数6-5 2009年乡镇卫生院分科床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及构成6-6-1 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6-6-2 2009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6-7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人员数6-8 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科床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及构成6-9 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疗服务情况6-10 2009年各地区家庭卫生服务人次数6-11 2009年各地区村卫生室机构、人员、诊疗人次数七、妇幼保健7-1 监测地区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7-2 监测地区孕产妇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7-3 儿童保健情况7-4-1 孕产妇保健情况7-4-2 2009年各地区孕产妇保健情况7-5 妇女病查治情况7-6-1 计划生育手术情况7-6-2 2009年各地区计划生育手术情况7-7-1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合计)7-7-2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男)7-7-3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女)7-8 2009年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服务情况八、人民健康水平8-1-1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8-1-2 各地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8-2-1 婴儿死亡率与期望寿命8-2-2 年龄别男女期望寿命8-2-3 各地区婴儿死亡率与期望寿命8-3-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3-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3-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3-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4-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8-4-2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8-4-3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8-5 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疾病严重程度8-6-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6-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6-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6-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7-1 城市七岁以下儿童身体发育情况8-7-2 农村七岁以下儿童身体发育情况8-7-3 青少年身体发育情况8-8-1 城乡居民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8-8-2 城乡居民膳食结构(%)8-8-3 城乡居民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克)九、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9-1-1 2009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及死亡数排序9-1-2 2009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排序 9-1-3 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9-1-4 2009年各地区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 9-2 1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9-3-1 2002年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9-3-2 2002年我国居民高血压治疗率(%)9-4-1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合计)9-4-2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男)9-4-3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女)9-4-4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城市)9-4-5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农村)9-5-1 2009年血吸虫病防治情况9-5-2 2009年血吸虫病查灭螺情况9-6-1 2009年克山病防治情况9-6-2 2009年大骨节病防治情况9-6-3 2009年地方性氟中毒(水型)防治情况9-6-4 2009年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防治情况9-6-5 2009年地方性砷中毒(水型)防治情况9-6-6 2009年地方性砷中毒(燃煤污染型)防治情况9-6-7 2009年碘缺乏病防治情况9-7-1 农村改水情况9-7-2 2009年各地区农村改水情况9-7-3 各地区农村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比重9-7-4 农村改厕情况十、居民病伤死亡原因10-1-2 1995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1 1990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3 2000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4 2009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5 2009年大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6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2-1 2009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10-2-2 2009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10-2-3 2009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10-3-1 2009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10-3-2 2009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10-3-3 2009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10-4-1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10-4-2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 10-4-3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 10-5-1 1990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2 1995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3 2000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4 2009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10-6-1 2009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 10-6-2 2009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10-6-3 2009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十一、卫生监督11-1 2009年建设项目卫生审查情况11-2-1 2009年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11-2-2 2009年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11-2-3 2009年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3-1 2009年饮用水卫生(供水)被监督单位情况11-3-2 2009年饮用水卫生(涉水产品)被监督单位情况11-3-3 2009年饮用水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11-3-4 2009年涉水产品抽样监测情况11-3-5 2009年饮用水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4-1 2009年消毒产品被监督单位情况11-4-2 2009年消毒产品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11-5-1 2009年职业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11-5-2 2009年职业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5-3 2009年职业卫生技术机构被监督单位情况11-6-1 2009年放射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11-6-2 2009年放射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7 2009年采供血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8 2009年医疗卫生监督处罚案件11-9 2009年传染病防治监督处罚案件(件)十二、医疗保障制度1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12-2 2009年各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12-3 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情况12-4 生育保险情况12-5 民政部门医疗救助情况十三、人口指标13-1 人口数及构成13-2 人口基本情况13-3 各地区总人口(万人)13-4 各地区市县人口及城乡人口13-5 各年龄段人口数13-6 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13-7 各地区性比例、人口密度与抚养比13-8 入学率、升学率及每十万人口在校学生数13-9 各地区文盲人口和文盲率附录一、主要社会经济指标附录1-1-1 全国行政区划(2009年底)附录1-1-2 城乡基层组织情况附录1-2-1 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支附录1-2-2 2009年各地区生产总值与财政收支 附录1-3 价格指数(上年=100)附录1-4 就业和工资情况附录1-5 农村居民贫困状况附录1-6-1 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情况附录1-6-2 各地区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情况附录1-7 城市设施水平附录二、世界各国卫生状况附录2-1 健康状况附录2-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附录2-3 卫生服务覆盖附录2-4 环境危险因素附录2-5 卫生资源附录2-6 卫生经费附录2~7 人口与社会经济。

高级卫生经济学自考(习题卷1)

高级卫生经济学自考(习题卷1)

高级卫生经济学自考(习题卷1)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23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医疗保险需求增加的因素之一,是因为疾病发生概率接近于A)0.5B)1C)2答案:A解析:2.[单选题]卫生服务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表示A)完全弹性B)富有弹性C)缺乏弹性D)单位弹性答案:B解析:3.[单选题]医疗保险中社会医疗保险模式以( )A)美国为代表B)新加坡为代表C)英国为代表D)德国为代表答案:D解析:4.[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哪项不属于间接疾病经济负担A)病人家属陪同请假造成的经济损失B)病人由于被毁容所造成的精神痛苦C)病人由于残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D)病人由于早死所造成的经济损伤答案:B解析:5.[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市场调节能兼顾公平和效率B)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C)市场机制可使卫生服务待续发展D)市场调节是二次调节答案:B解析:6.[单选题]应强化市场机制作用的卫生服务是()A)疾病预防服务B)基本医疗服务C)基本保健服务答案:D解析:7.[单选题]下列哪个属于政府宏观调控要遵循的目标A)宏观直接调控原则B)计划指令性原则C)计划指导原则D)行政干预原则答案:C解析:8.[单选题]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是( )A)供给者对服务价格变化后的产量调整能力B)时间因素C)替代品数目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9.[单选题]卫生单位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该单位( )A)收益能力强B)运营能力强C)长期偿债能力强D)短期偿债能力强答案:B解析:10.[单选题]货币储蓄与卫生服务需求A)成正方向变化B)成正比率变化C)成反方向变化D)无变化答案:B解析:11.[单选题]下面关于卫生服务弹性描述正确的是A)卫生服务弹性是指GDP增长率与卫生总费用增长率之间的比值B)卫生服务弹性系数越大越好C)卫生服务弹性系数越小越好D)卫生服务弹性是世界各国用来衡量卫生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是否协调的评价指标答案:D解析:12.[单选题]下面哪种力法是卫生总费用的的核算方法A)直接估算法B)间接估算法C)实际使用法D)现值法答案:C解析:13.[单选题]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中说法正确的是A)某服务可替代的物品越多其弹性越小B)紧迫性的卫生服务其需求弹性小C)卫生服务持续时间短则需求弹性大D)门诊挂号费变化对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很大答案:B解析:影响卫生服务需求的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诱导需求6.医疗保险:起付线、封顶线、按比例补偿14.[单选题]需求弹性中如完全无弹性是指弹性系数A)=0B)>1C)=1D)<1答案:A解析:15.[单选题]卫生服务具有A)效益外在性B)效益大小性C)效益内在性D)效益多少性答案:A解析:16.[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卫生服务准公共物品的是A)急诊症治疗服务B)计划免疫服务C)传染病治疗服务D)我烟服务答案:A解析:17.[单选题]通常,急诊医疗服务的需求属于A)富有弹性B)完全弹性C)缺乏弹性D)完全无弹性答案:D解析:18.[单选题]整付终值计算是指:A)资金发生在一个试点,已知终值求现值B)资金发生在多个试点,已知各时点发生的资金求终值C)资金发生在一个试点,已知现值求终值D)资金发生在多个试点,已知现值求各时点发生的资金求答案:C解析:19.[单选题]早在公元前300多年,有著名学者就提出:农民和医生之间存在着一种商品交换的关系。

2010年全国医疗服务情况

2010年全国医疗服务情况

2010年全国医疗服务情况一、医疗服务工作量(一)诊疗人次。

2010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58.3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4%。

其中:医院诊疗人次为20.4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8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8.5%;乡镇卫生院8.74亿人次,比上年下降0.3%,下降原因是:受城镇化影响,相应的乡镇卫生院转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诊疗人次16.57亿人次(见表1)。

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分别为3.63亿人次和8.62亿人次。

表1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和出院人数六、村卫生室165702.3 155170.1 - -七、妇幼保健院(所、站) 15967.3 14847.0 619.9 570.8八、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896.6 1882.6 32.7 29.8九、其他医疗机构778.7 607.2 91.3 175.1 (二)出院人数。

2010年,全国医疗机构出院人数达14137.9万人,比上年增长6.2%。

其中:医院出院人数9477.9万人,比上年增长12.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0.0万人,比上年增长32.6%;乡镇卫生院3635.5万人,比上年降低5.2%,下降原因是:受城镇化影响,相应的乡镇卫生院转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出院人数分别为184.5万人和3600.4万人。

表2各地区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及出院人数北京14637.1 13479.4 182.8 170.9 天津7497.2 6439.6 109.2 103.2 河北31317.7 29439.6 730.8 688.4 山西10903.2 10512.7 290.4 292.8 内蒙古8395.3 7954.1 215.8 206.6 辽宁14709.0 14068.8 444.2 424.0 吉林8613.7 8230.2 245.3 231.5 黑龙江10509.9 9609.1 374.1 353.1 上海20039.9 18409.3 232.3 214.5 江苏38465.6 36374.0 743.8 683.6 浙江36099.8 33572.6 499.9 453.4 安徽19854.2 19371.8 548.7 551.4 福建16407.5 15629.3 404.4 389.3 江西15637.8 15310.8 499.3 506.4 山东48024.4 44928.2 1107.9 1004.3 河南41877.6 38922.9 1023.3 950.9 湖北23920.4 21830.2 648.0 589.0 湖南20769.2 19458.4 797.7 731.4 广东60210.7 55470.5 1024.7 927.9广西19583.8 18533.2 587.9 557.0 海南3356.7 3127.3 69.6 63.5 重庆11620.8 11255.2 336.9 316.9 四川36172.8 35188.3 1056.4 1047.4 贵州10280.9 9664.3 418.0 424.5 云南17613.2 16611.6 481.6 428.7 西藏959.2 1009.5 15.5 15.2 陕西14331.7 13639.2 366.1 355.8 甘肃10044.8 9116.6 214.5 208.4 青海1876.1 1784.0 54.4 52.8 宁夏2591.0 2452.4 65.8 60.4 新疆7437.3 7374.0 348.6 309.5二、病床使用情况2010年底,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6.7%,比2009年提高1.9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为59.0%,比2009年下降1.7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4-5-3 2010年各地区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
地区
总计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10
门诊病人次 均医药费 (元) 166.8 326.2 226.9 151.4 148.7 160 183.9 153.5 169.6
247.9
药费
85.6 208 146.8 69.7
65.1
175.9 186.8 141.5 139.8 131.9 160.7 114 153.8 173.7 153.7 118.5 145.8 177.9 136.6 153 114.2 77.5 138.1 106.2 104.8 130.4 134.1
1049.7
9927 1040.3 1097.7 1183.2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62 85.9 64.5 73 138.4 91.4 109.6 66.6 72.4 68.4 80.7 52.1 78.2 82.5 73.9 57.3 75.5 86.9 61.3 64.6 53.5 37.9 63.9 50.4 50.6 66.8 67.4
出院病人人 均医药费 检查治疗费 (元) 49.4 6193.9 69.8 15211.8 39.5 11718.7 54 5168.1 53 5608.2 58 5894.6 64.6 6657.2 60.1 6166.6 60.8 6073.4 49 12249.9 49.9 7961.1 38 8933.7 48.6 5231.1 41.1 5964.2 42.1 4707.3 52.7 5702.5 41.7 4759.2 52.2 5735.2 58.2 5289.9 49.2 7533.9 40 5038.6 47.1 6385.9 55.4 5781.6 48.5 5094.6 59 4139.6 39.6 4520 15.6 3975.1 50.2 4733.8 34.9 4126.1 32.3 5541.4 39.8 4966 42.1 4716.2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药费
检查治疗费
2670.2 5860.5 4821.5
2425.8
2396.6 2715.6 2912.5 2880.3 3066.5 4674.8 3679.2 4265.6 2332.2 2781.8 2165.8 2696 2156.7 2238.7 2344.6 2696.8 1946.7 2759.7 2497.3 1947.1 1601.5 1922 1802.5 1988.4 1725.8 2776.3 2250 1998
1589.8 5396.5 3113.2 1365.3 1443.7 1723.3 1623.5 1674.9 1272.5 1621.8 1989.1 1212.6 1346.3 1412.6 1201.7 1490.5 1330.8 1696.9 1246.5 2317.9 1571 1673.7 1645.9 1565.7 1252.8 1226.5 599.4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RE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