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 1.4.1 实词、虚词配套

合集下载

【全程复习方略】山东省2013版高中语文 语 言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

【全程复习方略】山东省2013版高中语文  语 言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
第二讲 语 言
热点1 炼 字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古往今来的诗家都非常重视炼字, 往往一句诗一个词甚至一个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 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所以赏析诗歌,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 是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品味语言,不但要品味诗人“炼字” 的妙处,还要品味其在全诗中的重要作用,因为有的关键字或 重要词句其实就是诗歌的“眼睛”。
特点
示例
清新
用语新颖别 致,生动形 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 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 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质朴
用明白如话的 语言直接叙述, 是用语上的返 璞归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 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语言 风格
特点
示例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 用华丽的辞藻、 绮丽 多变的修辞、神 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 奇的想象进行细 一螺青黛镜中心。 腻生动的描绘。
清幽
清静而又幽深, 表面看似平淡 自然,细细品味 却意味深远。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2008·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选准关键词(或“诗眼”) 把该诗歌中的重要词语予以标注,然后反复比较,看看有 哪些字词最为传神。 【特别提醒】古诗词炼字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四种词语中,且每 种词语因种类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功用。
炼字 类别
主要功用
动词 使诗词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
形容词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 (修饰词) 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全程复习方略】山东省2013版高中语文 分析综合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

【全程复习方略】山东省2013版高中语文  分析综合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
求。
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 ④比较了“欲求
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 境界”和“求知境界”
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④
的不同。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
⑤介绍了“道德
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 境界”与“求知境界” 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的顺序。注意文中的
2.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 思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 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 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 “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 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⑦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
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 ⑧重申四种境界 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 的关系:错综复杂地 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⑧于是我们才能在 交织在现实的人生中,
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 只不过会以某一种境 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 界为主。 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 ⑨概括介绍人生
【想一想】解答该题应该遵循哪些步骤呢? 【解题指南】
第一步:细心审读题干,明确筛选范围。题目要求理解“求 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相关信息集中在文本三、四两 段。
第二步:整体感知源信息所在段落,分层概括表述的要点。三、 四两段分别介绍了“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要准确把握其 本质特点。

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4.2

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4.2



A.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析】选C。本题考查成语使用能力。第一空根据“笔 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 木”含有“使用手段,暗中更换人或事物”之意,与前文 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来得响亮”一语, 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 文讲到的趋势,应填“弄假成真”。
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
也隔不断彼

的思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A.萌动 B.涌动 C.萌动 D.涌动
调剂 地久天长 调节 地久天长 调节 山长水远 调剂 山长水远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析】选D。萌动:(植物)开始发芽;(事物)开始发动。 涌动:比喻人或事物像水一样冒出流动。第(1)句中,修 饰“青春的朝气”应选用“涌动”。调节:从数量上或程 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调剂: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 适当的调整。第(2)句中,与“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搭 配,应选用“调剂”,同时也与“和补偿”搭配。山长水 远:比喻道路遥远艰险。地久天长:时间长,日子久。第 (3)句中,与“隔不断”搭配,应选“山长水远”。
番风情,恰如一位绝美的佳人随性更换着
的霓裳。
A.荡漾 变幻莫测 出人意料
B.簇拥 变幻莫测 风格迥异
C.簇拥 千变万化 出人意料
D.荡漾 千变万化 风格迥异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析】选B。“簇拥”与“荡漾”的区分:“簇拥”是 聚成一团,围成一团;而“荡漾”是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在此处语境中,陈述对象是“水波”,而且后面有搭配的 宾语,而“荡漾”一般不带宾语,故只能选“簇拥”。 “变幻莫测”与“千变万化”的区分:“变幻莫测”程度 比“千变万化”重。“出人意料”与“风格迥异”的区分: “出人意料”多用于形容抽象的事物、情态,在人的意料 之外。“风格迥异”则形容具体可感的事物,风格截然不 同。此处与“霓裳”搭配,只能用“风格迥异”。

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1.3

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1.3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案:(1)哀民生之多艰 金就砺则利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人道寄奴曾住 (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徘徊于斗牛之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纲点击】 福建最新《考试说明》规定: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命题研究】 1.考查范围 关键词——“常见”,即《考试说明》规定的、现行教材 要求的、阅读写作常用的、广为流传熟知的、思想艺术俱 佳的 2.考查形式 关键词——“填空”,即补写出空缺部分 3.考查特点 关键词——“固定”,即分值(6分)固定、句数(6句)固定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备考策略】 1.全面撒网:立足课内,兼顾课外,背熟写准,不留死角 2.重点突破:对考查频率较高的作家、篇目,要高度关注 3.细处着眼:每一句需要默写的句子中都有容易写错的字, 要予以排查、巩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精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一考点因为有传承传统文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2011·福建卷)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匪来贸丝,
。 (《诗经·氓》)
(2)
,风雨兴焉。 (《荀子·劝学》)
(3)山气日夕佳,
。 (陶渊明《饮
酒·结庐在人境》)
(4)云销雨霁,
。 (王勃《滕王阁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5) 《蜀道难》) (6)乱石穿空, 奴娇·赤壁怀古》)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李白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六句话 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 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备考中一定要 重视重点篇目。《诗经》《荀子》《滕王阁序》及陶渊明、 李白、苏轼的代表诗词作品在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误 区警示:考查识记能力,需要一字不错,考生失误在于记 忆不准或书写出现错漏。其中, “谋”“与”“彻”“标”“拍”几个字很容易写错。 答案:(1)来即我谋 (2)积土成山 (3)飞鸟相与还 (4)彩 彻区明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6)惊涛拍岸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之实词虚词(全国通用)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之实词虚词(全国通用)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之实词虚词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明确理解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掌握解答文言文实虚词的题型特点、答题规范、一般技巧和规范的答题格式.3.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将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有机地运用于自己的考试答题中.教学重点:1.让学生分清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意义多指含义,用法多指词性和使用情况.2.让学生能够掌握解答文言文实虚词的题型特点、答题规范、一般技巧和规范的答题格式。

教学难点:通过本节教学,掌握解答文言文实虚词的题型特点、答题规范、一般技巧和规范的答题格式能够将本节所学有机地运用到考场答题实际中。

教学方式:归纳演绎常见实虚词。

以例证分析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几年,校园里流传着这一样个段子:“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不错,周树人(鲁迅)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深度,再加个时代隔膜,理解起来确实不易,而作文又是我们中学生必须写作但又最让人头痛的事,而文言文则离我们生活的实际太远,语言过于简练,更由于在生活中使用较少,所以,同学们怕文言文也是可以理解发。

要读懂并理解浅显的文言文,第一个关键就是必须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虚词,如果这个关过不了,我们就无从谈起读懂文言文了,更不用提理解文言文了。

所以,我们首先要对文言文的实虚词进行一个梳理,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并联系课本实际。

下面我们就从高考实虚词的角度作一解读。

二、“文言文实虚词”的解读。

文言文实虚词的考查是一个传统的题目,常考而不衰.属理解类题目,能力层级为B级。

文言文实虚词的范围很广,但并不是说没有目标,《考纲》规定,我们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只有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所以,划定了这个范围,我们在学习中就能够有的放矢,缩小范围。

具体文言实虚词,我们将在PPT中予以展示。

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4.1

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4.1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对 于汉字的积累,应该把重点放在多音字和日常生活中常见 的错别字上。 答案:屏 (2)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识记并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能 力。前后两句之间存在转折关系。所以,选用“然而”或 “但是”。 答案:然而(但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而“繁”主要表示事物的繁多、复杂,如繁复、繁华、繁 重、纷繁等。也可以表示繁殖的意思,如繁衍、繁育等。 除了通用的几组词以外,要仔细分清不同意思,正确使用 “烦”与“繁”。 答案:(1)剔 (2)“烦”改“繁”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从荧 (pínɡ)到银幕,从歌剧院到博物院,从舞台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文中③~⑥处的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1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根据语气, ④处不是疑问语气,不能用问号,而且这句话还没有结束, 所以用逗号。 答案:④ ,(逗号)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纲点击】 福建最新《考试说明》规定:(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 用字的字音。(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3)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 (1)正确汉字应为“剔”,易和“惕”混淆。“剔”读tī, “惕”读tì。“剔”可组词为“剔除、剔透”。(2)应把“烦 改为“繁”。要区别“烦”与“繁”的用法,主要掌握“烦” 表示人的心态,有三层意思:一是烦闷,如烦乱、烦躁、心 烦 意乱等;二是厌烦,如不耐烦、这些话都听烦了等;三是烦 劳,如烦劳您捎个信等。又可以表示又多又乱,如要言不烦 等。

201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8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教学案)(教师版)

201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8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教学案)(教师版)

【考纲解读】正确使用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它要求考生能利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它们不同的语言色彩来认识其不同的表达效果,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或者考查对一定语境下词语使用正误的判断。

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一般来说近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是“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的。

要辨析近义词,必须结合实际语境,根据词语的具体功能,做到“求同”“辨异”,也就是找出近义词的“共性”和“个性”来,才能使意思表达得更确切、更细致、更生动,从而增强语言的灵活性和精密性。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

近几年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动词、形容词居多)上,以辨析近义词为主。

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

它要求学生能利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它们近义词的辨析是重点也是难点,辨析的关键是同中求异,“求异”时通常从词义的轻重、范围大小、侧重点不同,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性,词的构词能力、适用对象、搭配习惯等角度切入比较,同时还要密切联系它们的使用语境。

【专题突破】汉语的词语十分丰富,从语形式看,有单音词、多音词;从词的构成看,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从词的意义看,有单义词和多义词;还有同义词和反义词;从语汇包含的成分看,有通用词语、文言词语、方言词语和外来词语等。

要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意思,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怎样选用词语呢?1.要恰切地了解词语的含意。

现代汉语中近义词语的数量比较大,使用这一类词语是要留心辨别其相同与不同之处。

辟如亲密、亲切、亲热,它们的共同语素是“亲”,亲近;不同之处在另外的语素“密”、“切”、“热”。

亲密,着重指关系,感情密切,没有隔阂;亲切,着重指感情真挚、恳切;而亲热,着重指亲切而热情。

有了这样的辨析,再根据语境来选用,就不会用错。

2.要了解词语的使用范围有些近义词语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使用时也应当注意辨别。

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4.4

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4.4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命题研究】 1.考查内容 ①“扩展语句”要求考生根据试题的限制或暗示,展开联 想,扩充内容。要注意语句扩展后整个语段的完整和谐。 重在扩充、丰富、应用。②“压缩语段”要求考生能对一 段话或一个较长的句子进行筛选提炼,概括出中心意思, 用比较短的语段或者一句话或者几个词来表达。重在归纳 提炼、抽象整合、概括压缩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总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块标题: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怨云:“你为什么总是匆匆跑掉?”云怨风:“你
为什么吹得我站不住脚?”风怨太阳:“你为什么总是用 灼热的鞭子赶着我跑?”
最后,雨一直下不来,禾苗干死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句的理解及压缩语段的能力。这则 寓言性的文字有两小段。第一段叙事,体现出了“不承担 责任、相互推诿的心态”;第二段揭示了误事的结果。 答案:讽刺那些不承担责任、互相推诿而误事的现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2013·安徽卷)某校利用宣传橱窗举办关于“蛟龙”号的 专题展览,展览包括四个板块。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展 览拟写总标题和各板块标题。要求:简明生动,每个标题 不超过8个字。(6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除少数非核心零部件 之外,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中国制造”,总装也由我国 独立完成。“蛟龙”号技术上拥有三个优势,即先进的近 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功能、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强大的 续航供电功能;与国际上现有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相比, 其综合性能稳居前列。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顺利 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7 062米的深处,全世界为之瞩目。 此次深海作业的成功,证明这条“中国龙”具备了在全球 99.8%的海域潜航的能力,标志着海底资源宝库向中国人 敞开了大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辨析词义的轻重 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 重、深浅的不同。例如“损坏”“毁坏”“破坏”都表示因某 一动作行为而造成伤害,但“损坏”的语义要轻、程度要小, 而“毁坏”“破坏”则层层升级,程度加重。
在表意程度上的顺序如下:他损坏了公物<他毁坏了公物<
他破坏了公物
(3)辨析词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 例如: 词语 爱戴 词 义 适用对象 上级或长辈 示 例
国红;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 的腊梅,暗香______,______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 B.喜爱 C.钟爱 D.喜爱 洋洋洒洒 纷纷扬扬 纷纷扬扬 洋洋洒洒 浮动 浮动 飘动 飘动 好像 犹如 好像 犹如
【解题点拨】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钟爱:特别疼 爱;非常喜爱;比“喜爱”程度深。对“历代文人雅士”来说, “喜爱”更符合客观情况。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 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纷纷扬扬:形容雪、 花、叶等飘落得多而杂乱;也形容杂乱地传扬,议论纷纷或接
久坐容易出现疲劳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用“引发”有些 过重,因而需用“产生”搭配“疲劳感”。适合:符合;偶然
相合;适宜。合适: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办公桌的高
度”前面应该用形容词“合适”来修饰,而“适合”作为动词 需搭配人或具体事物。 答案:C
2.(2009·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 的一组是(3分)( )
答案:B
(2011·湖北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是(3分)( )
她______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情,这正是她只 身来到拉萨旅游的原因。她喜欢这座______在历史和信仰中的 圣城,______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
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_____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
“迟疑”“犹豫”都有“一下不能判定”义。“迟疑不 决”“犹豫不决”两个词语都正确。只有放到日常习惯语境去
体味其差异,才能判定应选哪一个。例:“我请他帮忙,他迟
疑了一下,还是跟我走了。”“我请他帮忙,他犹豫了一下, 同意了。”据例句可知,“迟疑”常指行动而言,“犹豫”常 指态度而言,因而据语境应选“犹豫”。
如“再、又、还、一再、屡次、再三、常常、时常、往往、
每每”等词语是副词,都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与类同。但其 中有些相近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又多不相同。就像“再”和 “又”,在现代汉语中都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但“再”表 示虽然有所计划,动作、行为却并未发生,是未来时态,如:
今年他去了北京,打算明年再去一趟。“又”则表示动作、行
题,可进一步求助于语境和理性的辨析。 (2)凭借语境
答题时要牢牢抓住词语所在的语境,仔细理解词语所在句
子以及整段语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对词语的正误做出判断。 (3)凭借辨析 在语感、语境的基础上,可进一步从词义、用法、色彩诸 方面对词语深入细致地辨析,以对正误做出准确判断。
【想一想】对近义实词的辨析,上面谈了几种较实用的方法。 除此之外,在实际解答中,你认为实词辨析还应掌握哪些较实 用的规律和技巧呢?
否适合语境。
2.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取符合语境义的词 语。注意辨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意义、色彩、运用这几方面的 细微差别。 如:“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化装、化妆)成一个阔
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语境意义是明显的,是指“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阔太太。 “化装”与“化妆”,相异语素是“装”与“妆”。两字都有 修饰、打扮意义,但“装”有服装义,“化装”就是改变自己 的服饰而装扮成某种身份的人,“化妆”就是用脂粉等使自己 容颜美丽。因而应选“化装”。
﹒﹒
﹒﹒
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
﹒﹒
所未经生活过的”。这里连用了三个“辛苦”,但它们的含义 各不相同,通过前后对比,我们就能确定它们分别是“奔波劳
碌”“辛勤劳苦”“处心积虑、挖空心思”的意思。
2.掌握三个“凭借” (1)凭借语感
语感可以作为判断正误的基础,对于靠语感不易解决的问
多指有用的东西或人才 流散失去 像流水一样消逝
人才流失 水土流失 时光流逝
(5)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 性词。在使用时,应辨析其感情色彩。
例如: 词 语 词 义 感情色彩
褒义词 贬义词 中性词
爱护 庇护 保护
爱惜并保护 袒护;保护 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
2.答题四步骤:“积累——析用——解境——定案”
(1)积累——区别词性,归纳整理
如“尤其、非常、异常、万分、十分、分外、格外、过于、 更加、特别、比较、稍微”等这一组词,不仅要知道它们是副 词,而且要明白,它们是表示程度的副词,且语气上有轻重之 分。结合语言环境,有区别地使用。
(2)析用——弄清意义,掌握用法
考向一 实词、虚词
三年2考 高考指数:★★★
1.(2011·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组是(3分)( )
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专家______,许多
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______疲劳感,并 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 公桌调整到一个______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 椅的高度。
二连三。句中指飘舞的雪花,故用“纷纷扬扬”。浮动:①漂
浮移动,流动;②上下变动,不固定;③动荡,不稳定。飘动: (随着风等)摆动;飘。“飘动”常指具体事物,“浮动”可
指具体事物,也可指抽象事物。句中“暗香”,应选用“浮
动”。“犹如”较文雅,“好像”较通俗。而语境中的语言是 书面语,很具文采性,因而选用“犹如”。
(6)辨析词语的语境义 词语的语境义比较灵活,它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产生 的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它常常要根据上下文的特定接受对象、 人物关系、情感氛围等多种因素来考虑,而不能简单看其字面 用语。
如《故乡》一文结尾处“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 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 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
敬爱并且拥护
爱戴领袖
爱护
爱惜并保护
下级或晚辈
爱护年轻一代
词语 边疆


适用对象 较大


靠近国界的领土
守卫边疆
边境
靠近边界的地方
较小
越过边境
(4)辨析词语的不同搭配 有些词语在使用时有比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如“交 换”用于具体的、范围小的事物(交换礼物或意见),“交流” 用于抽象的、范围较大的事物(交流思想或经验)。再如“流失” 与“流逝”都有“失去”的意思,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具体 如下: 词语 流失 流逝 词 义 示 例
【拓展延伸】 1.感悟所给语境,把握词语的语境含义。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语 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对于一段文字来 说,它所处的那篇文章就是它的语境;对于一句话来说,它所 处的那个语段就是它的语境;对于一个中考
叩”。
答案:C
一、实词辨析
1.注意六个辨析角度 (1)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
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
微的差别,因此一定要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这 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如: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
的建设进展顺利,截至(截止)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
90%。“至”与“止”是应用于不同语境中的,“截止”是指到 一定期限停止,它与“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不符;“截至” 是指截止到某个具体时候,与建设尚未最后完工的语境相符。
3.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再判断该选 哪个词语。 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通过语素比较而鉴别 是不行的,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 析的词语放入日常习惯用语中,由此而区分出其异同,再选合
适的。
如:他(迟疑、犹豫)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 屋和院中的景物。
为已经发生,是过去时态,如:本来他已去过北京,没有想 到,今年他又去了一趟。“常常”和“往往”都表示动作行为
A.相信 B.自信 C.坚信 D.确信 沉醉 沉溺 沉浸 沉迷 既然 即使 尽管 虽然 顶礼膜拜 诚心诚意 三步一叩 毕恭毕敬
【解题点拨】“自信”后面不能跟宾语,所以第一个空不能填 “自信”。“沉溺”“沉迷”为贬义词,第二个空不能填这两
个词语。“即使”表假设关系,“既然”表示先提出前提,而
后加以推论,常用“就”“也”“还”等配搭。“既然”“即 使”都不能填入第三个空。“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了极点, 多为贬义。故不合语境。“三步一叩”比“诚心诚意”“毕恭 毕敬”感情程度更深,最能体现信徒的虔诚。故用“三步一
二、虚词辨析 1.注意五个辨析角度
(1)从词性的角度辨析
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除了 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 秀的小品演员。
(2)从词语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 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 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反之则不行。特 别是以下两种情况:①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 “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如,他对工作很负责。②
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 曼年轻气盛”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 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 答案:C
3.(2011·天津卷)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 一组是(3分) ( )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
______。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
【解题点拨】①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感触: 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