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反应教学法
全身反应教学法课件

教授阶段
教师示范
教师通过自身的动作、表情和声音,示范目标词 汇或句子的意义。
教师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模仿给予及时的反馈,纠正学生的 发音和动作。
学生模仿
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并尝试模仿教师的动作和 发音。
互动交流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内 容进行表达。
练习阶段
小组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通 过互相合作和交流,加 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
适用范围与优势
适用范围
全身反应教学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习者,特别是那些母语非英语的学生。这 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初期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优势
全身反应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语言结构,培养听说能力,增 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此外,该方法还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教学,能够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资源
为了实施全身反应教学法,教师需要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包括实物、图片、音乐和视频等。这些教学资源可以帮 助学生在非语言环境中理解和学习语言,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06
全身反应教学法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技术与新媒体的融合
智能教学辅助工具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开发智能教学辅助工具,实现个 性化教学和精准评估。
句型练习
情境模拟
利用全身反应教学法,教师可以模拟 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语境中运 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英语实际应用 能力。
通过模仿教师的动作和口令,学生能 够在实践中掌握英语句型,培养英语 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动作模仿
通过全身反应教学法,幼儿能够 通过模仿教师的动作来学习新知
识,增强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特点
强调通过动作、声音和身体活动来回应指令,注重听说能力的培 养,强调理解和模仿。
对外汉语教学法之全身反应法

需要多样化教学资源
全身反应法需要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如教学游戏、歌曲、视频等,以保持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未来发展方向
结合其他教学法
未来可以将全身反应法与其他教 学法相结合,如任务型教学法、 交际型教学法等,以发挥各自的
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开发更多教学资源
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开发更多数 字化、互动性的全身反应法教学资 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全身反应法由美国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在20 世纪60年代提出,最初应用于成人二语教学。
02 应用扩展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兴起,全身反应法逐渐被引 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尤其在儿童和初级水平学 习者中得到广泛应用。
03 实践研究
近年来,全身反应法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得到了 越来越多的实践和研究,证实其在提高学习者兴 趣和参与度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全身反应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而传统教学法则更注重教师的讲授。
02
与交际教学法比较
全身反应法强调通过肢体语言进行沟通,适用于 初学者,而交际教学法更注重实际交流能力的培
养。
适用范围与限制
适用范围
全身反应法适用于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针对零基础的学生。
限制
全身反应法对于中高级阶段的教学效果有限,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能不够实用。此外,该方法 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02
改进二
加强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例如,在运用全身反应法进行词和句型
教学的同时,可以结合交际法进行口语实践和任务法进行项目式学习,
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03
改进三
注重教学评估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收集学生的反馈和评估学生的
全身反应法

全身反应法一、简介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是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的教学方法。
目的是在开口之前培养听力理解能力,言行协调一致,减少语言学习中的心理压力。
全身反应法他主要是根据大脑两半球的不同的功能,右脑主要是形象思维,左脑主要是逻辑思维,强调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发展。
因此它强调要在真正的情景里面来进行教学。
根据学语言本身的规律,从小孩学语言的角度来看,首先是要学习听的能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成说的能力,再发展成读和写的能力。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就强调首先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要大量听一段时间以后,听到一定的基础了,到小孩子愿意说了,就水到渠成地开始说了。
这样学生说的不紧张,说的很自然,是要在熟了的基础上再来输出(production)。
二、产生背景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Approach)是美国加州San Jose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
美国移民的子女是早期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应用的主要对象,并在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理论基础全身反应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心理学和语言学两大部分。
一、1、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全身反应法吸取了心理学中“记忆痕迹”理论的观点。
该理论认为,记忆越经常和强烈,则联想和回忆越容易。
回忆可以通过口头完成,也可以和肢体活动联系起来。
结合痕迹活动, 例如伴随着肢体活动的动词练习,可以提高成功回忆的可能性。
2、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Asher认为成年人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和小孩习得母语的过程相似。
针对小孩的语言多是命令句,小孩一般先是用身体反应,而后再学会用语言进行反应。
所以,成年人应该学习小孩习得母语的方式。
3、 Asher还吸取了人文主义心理学关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一种对学生的言语输出不做严格要求并带有游戏性质的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培养愉快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对外汉语教学全身反应法

听力理解
听力材料选择
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听力 材料,如对话、短文等, 并注重材料的实用性。
听力技巧训练
教授学生听力技巧,如预 测答案、筛选无关信息等。
听力练习活动
设计有趣的听力练习活动, 如听对话选择答案、听短 文填空等。
口语表达
口语练习活动
设计多种口语练习活动,如角色扮演、话题讨论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口语表 达。
意见与建议
收集学生对全身反应法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教师 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自我评估与反思
教学目标实现
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以及全身反应法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 的学习。
教学效果反思
对教学方法、活动组织等方面进行反思,分析其优缺点。
自身能力提升
根据教学反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发展历程与背景
发展历程
全身反应法起源于美国,最初用于教 授聋哑儿童,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 广泛应用的第二语言教学方法。
背景
全身反应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心理 学和语言学,特别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和结构主义语言学。
适用人群与优势
适用人群
全身反应法适用于年龄较小、初学者以及需要提高听说能力 的学员。
优势
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技术的发展,全身反应法 将更多地与技术相结合,如虚 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以提高
教学效果。
多元化教学方法
全身反应法将与其他教学方法 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 法体系。
跨学科合作
全身反应法将与心理学、语言 学、教育学等学科进行更紧密 的合作,以推动其发展。
国际化推广
随着全球汉语学习热潮的持续 升温,全身反应法将在国际上
全身反应法

加强教师培训,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全身反应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提高教师应用该方法的能力和水平。
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结合全身反应法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的 全面发展。
建立教师交流平台和资源共享
谢谢您的观看
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应用
增强沟通技能
对于有障碍的学生,全身反应法可以帮助他们以非言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 情感,增强沟通技能。
促进学习技能
全身反应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尤其对于有认知障碍的学 生来说更为有效。
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增强团队协作
全身反应法在团队培训中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增 强团队凝聚力。
研究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
全身反应法可以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提高教学效 果。例如,将全身反应法与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 方法相结合,能够增强学习者的体验和参与度。
在不同领域和学科中的应用拓展
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在语言教学中,全身反应法可以应用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例如,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 演等方式,让学习者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01
培养语感
全身反应法注重在语境中学习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外语时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语感。
02
提高口语能力
全身反应法通过动作和声音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和
短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03
增强听力理解
通过全身反应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中的情感和语气,有助于
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要点一
总结词
全身反应教学法

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一、游戏环节——指令游戏:听口令,摸五官目的:这个环节是模拟对上堂课知识的掌握,通过听力来巩固知识,强化记忆。
流程:教师发出五官口令,学生迅速指向五官,看谁反应快,带有一定的竞技的目的。
二、介绍全身反应教学法的背景及源流1、背景介绍: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简称TPR)。
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 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语言与行动的协调来教授语言的方法。
是一种把言语与行为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的教学方法,也叫领悟法(Comprehension Approach),其理论基础包括发展心理学、学习理论、人文主义教育学等。
2、内容构架:①让第二语言进入学生的右半脑②以”听——做动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③教授的语言形式以祈使句为主,带动其它句型④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3、教学对象:初学者4、教学目标:①让知识由输入(听,读)过渡到输出(说,写)。
全身反应法他主要是根据大脑两半球的不同的功能,右脑主要是形象思维,左脑主要是逻辑思维,强调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发展。
因此它强调要在真正的情景里面来进行教学。
根据学语言本身的规律,从小孩学语言的角度来看,首先是要学习听的能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成说的能力,再发展成读和写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对外语的思维能力,在缺乏学习纯正外语的环境中,进行纯正语音输入的教学。
Total physical response就强调首先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要大量听一段时间以后,听到一定的基础了,到小孩子愿意说了,就水到渠成地开始说了。
这样学生说的不紧张,说的很自然,是要在熟了的基础上再来输出(production)。
5、教学内容①它强调要在形象思维(左脑)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右脑)的发展。
听力理解领先。
教案设计全身反应教学法TPR

教案设计全身反应教学法TPR* 全身教学法(TPR)介绍: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缩写为 TPR),是加州心理学家 James J.Asher(詹姆士J.艾谢,1988)提出来的。
全身反应教学法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
Asher援引父母教幼儿学习第一语言的例子来诠释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原理。
他认为,学生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最佳。
紧张、急躁的情绪对学习英语是不利的。
教师应该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
同时,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
每个学生从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自己学习英语的真正原因和切实动机。
进而,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尽快掌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外国人学汉语也一样,也要有放松的环境学习才有好的效果。
那么这种放松,不紧张、急躁的环境从哪里来的呢?教室里都是一样的环境,怎么改变呢?这要看老师的灵动调整了。
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应根据班级的大小、学生年龄大小、学生汉语程度的高低和所教科目的特点,创造不同形式的系列指令,然后加以灵活运用。
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首先发展学生的听力理解,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教师在发出指令、请学生执行指令的过程中,介绍新词汇;让学生用动作说明他们的理解程度;允许学生在预先作好准备的情况下开口发言。
总之,全身反应教学法的整个过程具体如下:(包括五个大步骤)1)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学生边听边观察。
2)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然后请学生跟着做。
3)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请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4)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要求学生复述指令,完成动作。
5)请一位学生说出指令,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执行指令。
一、教学对象+ 越南初中二年级学生。
二、学生数量+ 一个班20个人。
三、教学课时+ 两节课(90分钟)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基础汉语40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册)第九课《我的一天》。
什么是TRP

Activity
step1.teacher gives the following commands 1.stand up 2.point to the door 3.point to the blackboard 4.point to the platform 5.nod your head 6.shark you head 7.raise your hand 8.sit down
The end,thank you!
TPR教学的不足
1.该法只适应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使用,其动作及 言语大都是简单的活动,不可能单靠它学习较深的 内容,必须同别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2.TPR教 学中包含了大量的游戏活动、角色表演、小组竞 赛等,而孩子一开心就手舞足蹈,没有好的课堂教学 管理模式,再好的教学方法,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也 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2、学习理论:TPR教学法吸取了学习理论当中的 “认知理论”原则主张通过听听做做、唱唱玩玩,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习得”英语,积累一定的英 语语言材料,然后逐步增加“学得”英语的活动, 帮助学生从不自觉、无意识地“习得”英语逐步 过渡到自觉、有意识地“学得”英语,为学生创 造一个在听懂与会说之间、在看懂与会读之间、 在会读与能写之间的语言自我发展过程
三、对话、故事表演
由于处在儿童阶段,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弱,形象、直观思维能力强,并 有很强的好奇心。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重视运用实物、图画、 投影等直观教具,在教学操作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和表演 来学习单词和句子。
每当学完2到3个单元,可组织学生将已学的句子和词编成学生熟悉的 短剧,让学生在听、说、玩中开心地学英语口语。
TPR 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建议
(一)演示教学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身反应教学法
摘要:全身反应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家James Asher提出的外语教学法,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
James观察到移民儿童学会新的语言和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相似,移民儿童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有一个阶段只听不说,时间长了以后很容易学会新的语言。
他认为,学习外语也应模仿这个过程,即先理解后表达。
《新标准英语》强调的是“先输入,后输出”的教学模式。
我们教师要遵循先有一定量的输入才可输出的规律,以听的方式给儿童逐渐增加“输入”。
TPR教学法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发指令,学生以身体动作对教师发出的指令作出反应,在大量理解性听的输入基础上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进而培养读写技能。
关键词:全身反应教学法;先输入,后输出;听说先行,进而读写
一、全身反应法与低年段英语教学
全身反应教学法即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阿舍(James Asher)以发展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提出的外语教学法,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
James Asher观察到移民儿童学会新的语言和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相似,儿童学会说话之前已经会听懂大人的指令,移民
儿童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有一个阶段只听不说,时间长了以后
很容易学会新的语言。
他认为,学习外语也应模仿这个过程,即先理解后表达。
当听说获得的信息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儿童就能自然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新标准英语》强调的是“先输入,后输出”的教学模式。
在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中,不直接学习语法或音标,而是将语法融于相关语境的语言活动中。
我们教师要遵循先有一定量的输入才可输出的规律,以听的方式给儿童逐渐增加“输入”。
TPR教学法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发指令,学生以身体动作对教师发出的指令作出反应,在大量理解性听
的输入基础上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进而培养读写技能。
实践表明,TPR教学法是激活低年段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全身反应教学法的优点
1、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
低年段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直观性思维,但善于模仿,接受能力强,爱说、爱唱、爱玩、爱表现。
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改变教学形式和手段,不断变化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低年段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弱,要想让他们静坐40分钟学习英语基本是不可能的,而采用TPR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参与多种多样的活动,就能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集中精力学习。
在小学低年段用全英语组织课堂难度很大,身体语言在
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和身体语言关系最密切的教学法是TPR。
低年段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其思维发展与动作密不可分,而动作作为语言载体,完全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
TPR教学法恰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仿教师直观动作的机会,让无形的语言与动作有机结合,这可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
2、调动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一二年级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阶段,而非传授英语语言知识阶段。
因而,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听、说、读、唱、游等活动着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认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高年级学习英语打好坚实的基础。
运用TPR教学法时,教师应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James Asher指出,“教师是舞台剧的导演,而学生是演员。
”教师决定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James Asher又强调,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最佳接触语言的机会。
教师通过自身丰富的肢体语言,把声音和意义结合起来,它是视觉、听觉和感觉的三者统一,从而加深学生记忆。
在教学实践中我对此深有体会。
一首歌曲,如果只是一味地在教学生唱,学生就会觉得很沉闷,呆坐着一动不动。
而且缺乏动作,学生也不能领会他们所唱的内容。
稍加一个简单有趣的动作,他们就会学得兴致勃勃,更好地理解所唱的歌曲内容。
在教学numbers时,我采用TPR方
式,带领学生活动起来,唤醒学生的多种感官:举起相应的数字卡片;或把手指放在身后猜;或快速地以正确的手势表示;或根据数字有节奏地拍手;或站成一排迅速响亮地报数。
我适时将美术引入英语课堂,学生时而画出自己能用英语说出来的动物、食物,时而用英语介绍自己的作品。
正如美国的艾帕尔
•柏拉别思所言: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十38%的音调十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这样的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
各种感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学习,常常能够快速地掌握所学
习的一切。
TPR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听中学、说中学、做中学、玩中学,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不再觉得学习英语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现代教育理论启示我们,语言学习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的一种智力
活动,应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语言学习是行为习惯的形成,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官参与越多,效率越高。
”
3、增进师生情感交流,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上,教师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微笑地关注着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牛津英语》1A Unit 1“Open the window.”时,我走到窗户前, 一边说:“Open the window.”一边用手打开窗户,重复两三次后,问学生:“Do you understand?”有部分学生会意地点点头答道:“Yes!”我说:“Li Yan,open the
window.”该学生快速地走到窗前,打开窗户。
之后,我又发指令让另外几位学生做同样的动作。
接着学生跟着我边说:“Open the window.”边做动作。
当他们基本熟悉这一句型后,我就请个别学生来发口令,我和其他学生做动作。
我以同样的方式发指令“Close the door./Stand up./Sit down.”,引导学生“关门。
/站立。
/坐下。
”。
师生间、生生间的分层次互动练习,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这种愉快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
TPR教学法体现了对儿童学习规律和能力的认识,强调在做中学,在活动中练。
学生在动动手、动动口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知识,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我们把多媒体教学引进课堂,声情并茂的动态画面,将学习的单词或句子的外形与意义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激起视觉和听觉的愉悦,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兴趣,进而模仿其语音语调、动作,进行角色表演,此时的课堂是轻松愉快的。
TPR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用英语交流,不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让学生在一个不用恐惧挫败的环境中学习。
TPR教学法就是“让语言动起来”的教学法,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实际体验中学习英语,整个教室充盈着热烈的学习氛围。
4、增强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James Asher认为,“记忆联系的追踪频率及强度越大,记忆联系就越强,所学习的东西也就越容易回忆起来。
记忆方式有多种,有死记硬背,也有通过行为动作。
根据研究证明,按全身反应法结合动作的记忆对儿童来说成功率最大。
”没有动作,一个新的语言现象即使重复多次也毫无意义。
在《牛津英语》1A Unit 4“My body”一课中,我并不是采用机械领读来教身体部位名称,而是发指令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Touch your head/mouth/ nose/ears/eyes…”指令速度从慢到快,要求学生做出反应。
这样,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部分学生就能模仿教师发指令,其他学生做出反应并跟着说。
操练形式可以多样化:师―生,生―组,生―生。
学生通过观察以及自身的表演来学习语言,可以避免死记硬背,单词的读音很快记牢了,对句子的涵义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说,TPR教学法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能令学生左右脑并用,加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