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的组装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天协讲座:天文望远镜与望远镜组装知识

伽利略望远镜光路图
开普勒望远镜光路图
用于天文的折射式望远镜物镜有三种:
双透镜物镜
可以对特定的波长完全消除位置色差,其余的波长也相应减小。 通常口径不能太大,1/15左右。太大会引起因为消色差改正后的物镜像模糊。 双透镜经过一定设计不但可以消除色差,还可以消除彗差和球差。
三透镜物镜
(a)库克三块型 (b)蔡斯B型
主焦点系统:视场特别小,适于做单颗星的分光和测光工作,反射引起光的损失少,适 于做小视场的暗弱天体。 卡塞格林系统:最常使用的天文望远镜系统。相对口径小,因此扩大了视场。可以安置 较大的终端设备。当平面镜改变方向,就可使位于不同位置的终端设备处于工作状态。 R-C系统:主镜是凹的旋转双曲面镜,副镜是凸的旋转双曲面镜,这种系统无色差、 球差、彗差,且满足齐明条件。有较好的像质和较大的视场。但像场是个曲面,要采 用弯曲底片以消除场曲。而且为其主镜是双曲面,所以去掉副镜,直接在主焦点处工作 时是有球差的,必须在焦点前加像场改正透镜。 折轴系统:大型反射望镜经常设有折轴系统,当望远镜跟随天体做周日运动时,最后 获得的星象位置并不移动,从而可以安放不随望远镜移动的大型设备。
但是~~~~~
• 1.放大率越高,成的像越大,其单位面积的亮度 就会越低,成像就会变得越暗。 • 2.由于口径定了,分辨率就定了,更高的放大率 并不能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可以这样理解:两颗 靠得很近的星看起来就像一颗,提高放大率以后, 它们看起来还是一颗,只不过象变得更大了而 已)。 • 3.过高的放大率会放大大气抖动的影响,如果大 气稳定度不高,观测目标就会非常抖。 • 4.放大率越大视场会越小。
对极轴的原因
• 指向天极的轴叫做赤经轴, 望远镜围绕赤经轴转动, 即可追踪天体的东升西落。 与赤经轴垂直的轴叫做赤 纬轴,理论上如果你的赤 经轴方向比较精确的指向 了北天极,那么当找到一 个天体后,赤纬轴就可以 锁死了,因为跟踪天体不 需要在赤纬方向有任何转 动。
5.5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 2 3 4 5 6 7 8 9 10
(2)目镜是 凹 (填“凹”或“凸”)透镜。 解析:(2)由图可知,光线经目镜折射后远离主光轴, 则说明目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 用,所以目镜是凹透镜;
1 2 3 4 5 6 7 8 9 10
(3)用此望远镜观察距离约100 m远处的小鸟时,小鸟经物 镜成一个 倒立 (填“倒立”或“正立”)、 缩小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解析:(3)小鸟到物镜(凸透镜)的距离远大于2倍焦距, 所以小鸟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3星题 发展素养
10.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掌握了制作望远镜的 方法了吧,下课后回家自己尝试制作一个望远镜吧。 (提示:镜筒可用圆筒状的物品,如不透明的羽毛球 筒,也可以通过截取适当尺寸的长方形纸板,如瓦楞 纸板或其他材料) 解:略
立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步骤五 交流与反思 (5)实验结束后小点观察到所成像是倒立的,于是去思考如何
才能使所成像为正立的呢?经过查阅资料,小点找到了以 下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径原 理,利用两个相互 垂直 (填“平行”或“垂直”)的平 面反射装置;一种是物镜使用 凸 透镜,目镜使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6. 如图所示,身高1.2 m的妹妹站在镜子前,距离镜面2 m,
则她与自己在镜中的像的距离是 4 m;如果妹妹向镜
面靠近1 m,她会觉得像变大了,原因是 视角变大 。
1 2 3 4 5 6 7 8 9 10
7. 【荣德原创】如图所示,同学们在利用自制的望远镜看远 处物体。若望远镜的物镜焦距为21 cm,目镜的焦距为7 cm,该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为 3 。若用该望远镜观察近 处的一些物体时,物镜和目镜的距离应 远离 (填“靠 近”或“远离”)一些。
(2)目镜是 凹 (填“凹”或“凸”)透镜。 解析:(2)由图可知,光线经目镜折射后远离主光轴, 则说明目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 用,所以目镜是凹透镜;
1 2 3 4 5 6 7 8 9 10
(3)用此望远镜观察距离约100 m远处的小鸟时,小鸟经物 镜成一个 倒立 (填“倒立”或“正立”)、 缩小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解析:(3)小鸟到物镜(凸透镜)的距离远大于2倍焦距, 所以小鸟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3星题 发展素养
10.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掌握了制作望远镜的 方法了吧,下课后回家自己尝试制作一个望远镜吧。 (提示:镜筒可用圆筒状的物品,如不透明的羽毛球 筒,也可以通过截取适当尺寸的长方形纸板,如瓦楞 纸板或其他材料) 解:略
立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步骤五 交流与反思 (5)实验结束后小点观察到所成像是倒立的,于是去思考如何
才能使所成像为正立的呢?经过查阅资料,小点找到了以 下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径原 理,利用两个相互 垂直 (填“平行”或“垂直”)的平 面反射装置;一种是物镜使用 凸 透镜,目镜使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6. 如图所示,身高1.2 m的妹妹站在镜子前,距离镜面2 m,
则她与自己在镜中的像的距离是 4 m;如果妹妹向镜
面靠近1 m,她会觉得像变大了,原因是 视角变大 。
1 2 3 4 5 6 7 8 9 10
7. 【荣德原创】如图所示,同学们在利用自制的望远镜看远 处物体。若望远镜的物镜焦距为21 cm,目镜的焦距为7 cm,该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为 3 。若用该望远镜观察近 处的一些物体时,物镜和目镜的距离应 远离 (填“靠 近”或“远离”)一些。
5.5+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课堂导学
知识点3 设计、制作并调试简易望远镜 做一做
1.设计简易望远镜(如图所示) (1)确定望远镜的放大倍率 (2)选择物镜和目镜 (3)设计镜筒
一、课堂导学
2. 制作方法: ①分别用瓦楞纸包裹物镜、目镜,卷成筒状,制作出物镜镜筒和目镜镜 筒。(如图所示) ②根据测算的最佳距离,确定镜筒的长度范围。裁出凹槽,作为目镜和 物镜前后调节的轨道。 ③将两个镜筒嵌套在一起。根据需要,调整目镜镜筒的粗细,以便实现 共轴调节。
一、课堂导学
练一练 6.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B.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C.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
一、课堂导学
7.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光学显微镜的知识,对于光学显微镜的目 镜和物镜所成的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一、课堂导学 4.望远镜结构:如图甲所示。 (1)目镜:靠近眼睛的焦距较短的凸透镜。 (2)物镜:靠近物体的焦距较长的凸透镜。
一、课堂导学 5.人眼使用望远镜看到的像是比人眼看物大还是小?为什么使用望远 镜观察物体时感觉物体被放大了呢? 略
►结论1 望远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
物镜
目镜
相当于
照相机
放大镜
一、课堂导学
3.尝试使用两块凸透镜组合,再次观察A4纸上的字,试着像望远镜那 样,调节物镜与目镜间的距离,达到最佳的观测效果。如图所示。 (1)通过分析发现,望远镜的物镜和___照__相__机__(选填 “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成__缩__小___(选填“缩小”或“放大”)、__倒__立___(选填 “倒立”或“正立”)的像。 (2)望远镜的目镜和_放__大__镜____(选填“照相机”“投 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成__放__大___(选 填“缩小”或“放大”)、__正__立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科技小制作ppt课件

16
• 以上装置的具体制作材料与方法如下: • 1、实验材料:我们可选用金属条。取直径为3mm左右,
长度为200mm的铜、铁、铝条各一根,在两端用钉尖 扎出小孔,便于固定;另取直径为8mm,长度为 200mm的玻璃棒一根,在两端粘上小块金属片,同样 在金属片上用钉尖扎出小孔以便固定。 • 2、支架:由木质的底座和两块竖立的金属薄片支架 构成。左右两个支架的距离为20cm左右,左侧高度为 20cm,右侧高度为60cm 左右。另取一张白色卡纸,绘 制好刻度,粘贴在右边支架上。 • 为使显示醒目,我们把注射器里的水做成红色,刻度 线用黑色绘制。
1
科技小制作的特点
1.结构简单。一般只要制做几个零件,再组装起来
就做好了。 2.材料好找。很多材料在家里就可以找到,如空纸 盒、牙膏皮、泡沫塑料、罐头筒、废圆珠笔芯、坏 了的玩具、铁丝、铁片等。 3.加工容易。多数项目工艺技术要求低,小学生可 以掌握。 4.花钱少。有些项目甚至可以不花钱,不会增加家 庭负担。 5.见成果快。不少项目只要一天、半天就可以做成, 这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容易推广普及。
个、滑轮2个、玻璃管4根、橡胶软管3根、尼龙绳子1 根、止夹钳1把、圆珠笔筒3~4个、AB 胶1瓶。
9
• 制作方法: • 1. 在一块长40㎝,宽20㎝,厚2㎝的木板上
用木条钉一个木框子,木框子的高度70㎝, 宽度为木板的长度40㎝,顶上并排钉两根木 条做横梁。在横梁上安装2个小滑轮。 • 2. 把两个食用油瓶制作成两个测量容器,在 两容器上制刻度:每次分别往两容器里倒入 500ml的水,并在与水平面齐平的瓶外壁相应 的位置上每次分别刻上记号。然后根据所得 的刻度制作一个500ml~5000ml的刻度尺(刻 度尺用喷墨打印胶片打印出来效果更佳)。
• 以上装置的具体制作材料与方法如下: • 1、实验材料:我们可选用金属条。取直径为3mm左右,
长度为200mm的铜、铁、铝条各一根,在两端用钉尖 扎出小孔,便于固定;另取直径为8mm,长度为 200mm的玻璃棒一根,在两端粘上小块金属片,同样 在金属片上用钉尖扎出小孔以便固定。 • 2、支架:由木质的底座和两块竖立的金属薄片支架 构成。左右两个支架的距离为20cm左右,左侧高度为 20cm,右侧高度为60cm 左右。另取一张白色卡纸,绘 制好刻度,粘贴在右边支架上。 • 为使显示醒目,我们把注射器里的水做成红色,刻度 线用黑色绘制。
1
科技小制作的特点
1.结构简单。一般只要制做几个零件,再组装起来
就做好了。 2.材料好找。很多材料在家里就可以找到,如空纸 盒、牙膏皮、泡沫塑料、罐头筒、废圆珠笔芯、坏 了的玩具、铁丝、铁片等。 3.加工容易。多数项目工艺技术要求低,小学生可 以掌握。 4.花钱少。有些项目甚至可以不花钱,不会增加家 庭负担。 5.见成果快。不少项目只要一天、半天就可以做成, 这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容易推广普及。
个、滑轮2个、玻璃管4根、橡胶软管3根、尼龙绳子1 根、止夹钳1把、圆珠笔筒3~4个、AB 胶1瓶。
9
• 制作方法: • 1. 在一块长40㎝,宽20㎝,厚2㎝的木板上
用木条钉一个木框子,木框子的高度70㎝, 宽度为木板的长度40㎝,顶上并排钉两根木 条做横梁。在横梁上安装2个小滑轮。 • 2. 把两个食用油瓶制作成两个测量容器,在 两容器上制刻度:每次分别往两容器里倒入 500ml的水,并在与水平面齐平的瓶外壁相应 的位置上每次分别刻上记号。然后根据所得 的刻度制作一个500ml~5000ml的刻度尺(刻 度尺用喷墨打印胶片打印出来效果更佳)。
5.5制作望远镜(课件)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假设物体距离物镜很远,请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推理并 论证成像的最佳距离。
最佳成像间距约等于物镜焦距
与目镜焦距之和,即f物+f目。
通过两个凸透镜组合使用,两次成像,可以使我们看清楚 远处的物体。通过光具座可以实现共轴调节。相较于手持望 远镜,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制作及使用望远镜
观察手持望远镜,尝试使用凸透镜、瓦楞纸、剪刀、胶带 等材料,通过小组合作,自制一个望远镜,实现望远功能。
如何准确知道成像 的最佳距离?
确定最佳成像距离
实验步骤: ①如图所示组装实验器材,调节光源、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 使三者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②将F型光源放在 98 cm刻度线处,物镜(f =10 cm)放在20cm 刻度线处,前后调节目镜(f =5cm)直至透过凸透镜看到F型 光源最大、最清晰的像。记录物镜与目镜之间最佳成像距离。
组装好望远镜,测试,看到倒立的实像
[课后学习拓展建议] 1. 为什么用手持望远镜看到的像是正立的?
如何使自制望远镜成正立的像? 2. 如何让望远镜成的像更清楚? 3. 查阅资料,了解望远镜的发展及其成就。
制作及使用望远镜
①如图所示,分别用瓦楞纸包裹物镜、目镜,制作镜筒。
②根据测算的最佳距离,确定镜筒的长度范围。裁出凹槽, 作为目镜和物镜前后调节的轨道。 ③将两个镜筒嵌套在一起。根据需要,调整目镜镜筒的粗细, 以便实现共轴调节。
物镜
展示: 1. 自制的望远镜能否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2.简要介绍如何制作的镜筒; 3. 介绍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4. 该望远镜还有哪些可以改进之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简要谈一谈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认识物镜、目镜
望远镜的 放大倍数
f物
= ——————
望远镜课件

望远镜也可用于观测和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气候变化等。
望远镜在生物学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观察和研究动物行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
除了上述领域外,望远镜还可应用于军事侦察、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等领域。
02
CHAPTER
望远镜的结构与原理
观察者通过目镜进行观测,目镜通常配备有不同倍率的镜头以满足不同观测需求。
X射线望远镜Biblioteka 04CHAPTER
望远镜的使用与维护
寻求专业维修
如遇无法排除的故障,应寻求专业维修人员的帮助,不要自行拆卸望远镜。
常见故障排除
了解望远镜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如镜头模糊、调节失灵等。
定期保养
定期对望远镜进行保养,延长望远镜的使用寿命。
05
CHAPTER
望远镜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望远镜的倍率不断提高,使得观测目标更加清晰,能够看到更远的物体。
望远镜课件
目录
望远镜概述望远镜的结构与原理望远镜的种类与特点望远镜的使用与维护望远镜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CHAPTER
望远镜概述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通常由透镜或反射镜组成。
望远镜定义
根据结构和原理的不同,望远镜可分为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和折反射望远镜等。
望远镜分类
早期的望远镜通常使用单个透镜或反射镜,结构简单但成像质量不高。
目镜
物镜是望远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收集和聚焦光线,以便观察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远处的物体。
物镜
调焦座用于调节望远镜的焦距,以便观察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距离的物体。
调焦座
赤道仪是一种用于跟踪天体运动的装置,它可以使望远镜在长时间观测中保持稳定。
赤道仪
望远镜在生物学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观察和研究动物行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
除了上述领域外,望远镜还可应用于军事侦察、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等领域。
02
CHAPTER
望远镜的结构与原理
观察者通过目镜进行观测,目镜通常配备有不同倍率的镜头以满足不同观测需求。
X射线望远镜Biblioteka 04CHAPTER
望远镜的使用与维护
寻求专业维修
如遇无法排除的故障,应寻求专业维修人员的帮助,不要自行拆卸望远镜。
常见故障排除
了解望远镜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如镜头模糊、调节失灵等。
定期保养
定期对望远镜进行保养,延长望远镜的使用寿命。
05
CHAPTER
望远镜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望远镜的倍率不断提高,使得观测目标更加清晰,能够看到更远的物体。
望远镜课件
目录
望远镜概述望远镜的结构与原理望远镜的种类与特点望远镜的使用与维护望远镜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CHAPTER
望远镜概述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通常由透镜或反射镜组成。
望远镜定义
根据结构和原理的不同,望远镜可分为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和折反射望远镜等。
望远镜分类
早期的望远镜通常使用单个透镜或反射镜,结构简单但成像质量不高。
目镜
物镜是望远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收集和聚焦光线,以便观察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远处的物体。
物镜
调焦座用于调节望远镜的焦距,以便观察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距离的物体。
调焦座
赤道仪是一种用于跟踪天体运动的装置,它可以使望远镜在长时间观测中保持稳定。
赤道仪
八上物理第四章课件:望远镜与显微镜 课件

把物镜成的 实像,再次 放大成虚像
把物体的像移近 把物体的像放利物理 学家 伽利略 。
• 2.通常的望远镜是由 两 个透镜组成的,其中靠近眼睛 的透镜叫做 目,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 物。镜
• 3.为保护眼睛,不能(“能”或“不能”)用望远镜直接 观察太阳或其他强光源。
显微镜成像的原理:
当近处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 倍焦距以间时,物体成一个倒立放大的 实像,调节目镜与物镜的距离,使放大 的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内,经过目镜 可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虚像,从而能看 清微小的物体成一个倒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积。
显微镜下的雪花
教学用生物显微镜
目镜
物镜 A`
目镜
A F目 F物
B
B` 第一次:倒立、缩小、实像 第二次:“正立”、放大、虚像
开普勒望远镜的原理:
当远处的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 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 的实像,调节目镜与物镜的距离, 使缩小的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 内,经过目镜可看到远处物体倒 立的虚像,由于增大视角故而能 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作用:
显微镜可以帮助我 们看清肉眼看不见 的细小物体
目镜
焦距较凸的凸透镜
物镜
焦距较小 的凸透镜
探究显微镜的构造和基本原理
相当于 放大镜
相当于投影 仪镜头
物镜
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看到 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 一倍与二倍之间。
目镜
焦距较大的凸透镜,观察 物镜成的像,相当于放大
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虚 像。
分别调节目镜与物镜的距离观察物体,你发现了 什么?
清楚地看到了较远的物体 望远镜
将近处较小的物体放大了 显微镜
生活•物理•社会
望远镜结构及其原理14页PPT

例题-望远镜
例题2、有一架开普勒望远镜,视角放大率
为6×,物方视场角为8度,出瞳直径D'= 5mm,物镜和目镜之间距离L=140mm.假 定孔径光阑与物镜框重合,系统无渐晕,求: (1) 物镜焦距和目镜焦距;(2) 物镜口径;(3) 视场光阑的直径;(4) 出瞳的位置。
作业-望远镜
1、10-7 2、10-8
2、Galileo望远镜结构
Fe(Fo') Fe’
物镜
xa
目镜
眼 睛
目镜由负透镜构成,镜
筒内不存在实像。
Fo
Fe' Fe (Fo')
系统结构紧凑,筒长短,成正立像 不可设置分划板,测量物体大小 存在渐晕
二、光束限制-望远镜
物镜
目镜
Fo -w
孔径光阑
Fe(Fo‘) Fe’
fo’ 视场光阑
以Kepler望远镜为例
§10.4 望远镜结构及其原理
一、基本结构 二、光束限制 三、分辨本领 四、放大本领
1、视角放大率 2、有效视角放大率 五、聚光本领 六、望远镜的物镜
一、基本结构-望远镜
1、Kepler望远镜结构
物镜和目镜均由正透镜
物镜
目镜 眼 睛
构可成,设镜置筒视内场存在光实阑像,。消渐F晕o 可设置分划板,测量物体大小 系统成倒像
(1)、望远镜光学系统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2)、没有赝像;
视角放大率的要求:
望远镜的角分辨极限经望远镜放大后能够被 眼睛分辨。
0 1'
60D /140 ~ D / 2.3
实际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为上式的1.5~2倍
五、聚光本领-望远镜
设望远镜光学系统的基本 出瞳D' 亮度为L0,则像面的照度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将望远镜倒转,即以目镜组为物镜,物镜为目镜, 可否作为显微镜?会有什么问题?
将一显微镜倒置使用,会出现什么现象?
显微镜、望远镜的设计与组装
青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主要内容
1. 实验目的 2. 实验仪器 3. 实验原理 4. 实验内容 5. 思考题
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掌握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2. 设计组装望远镜及显微镜 3. 测量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放大率
实验仪器
望远镜实验 光学平台,标尺,物镜,目镜,二维架,二维 平移底座,三维平移底座等。
1
2
S
3 M1
45 Lo
7 Le
8
9
B
F0
Fe
16
15
14
13
24cm
M2 12 11
12.毫米尺:l=30 mm 10
13.二维平移底座:SZ-02
14.二维平移底座:SZ-02
15.升降调节座:SZ-03
16.通用底座:SZ-04
17.白光源:GY-6A
实验内容
自组显微镜 1. 按光路图布置各器件,目测调至共轴。 2. 调节光源,微尺,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在显微镜 系统中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微尺的像。 3. 在目镜之后置一与主光轴成45°角的平玻璃板(半透半 反),距此玻璃板25cm处置一白光源照明的毫米尺; 4. 测量显微镜的放大率:通过显微镜能看到微尺的放大 像,这个像与半透半反镜所成的标尺的像在同一平面 上,从这两个像的大小之比求得显微镜的放大率。 5. 测量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离,并比较显微镜的测量放 大率与计算放大率。
自组望远镜
1. 标尺 3. 二维架: SZ-07 5. 二维架: SZ-07 7. 二维平移底座:SZ-02
1
23
Lo
2. 物镜Lo: fo= 225mm 4. 目镜Le: fe= 45mm 6. 二维平移底座:SZ-02
4
5
Le
Fo
7
6
实验内容
自组望远镜
1. 参照光路图组成望远镜,向约3米远处的标尺调焦, 使标尺的像清晰可见,并对准两个红色指标间的“E” 字(距离为d1);
2. 观察者用一只眼睛观察望远镜视场中标尺的像,另一 只眼睛直接注视标尺,在视觉系统获得被望远镜放大 的和直观的标尺的叠加像,再测出放大的红色指标内 直观标尺的长度d1。
3. 求出自组望远镜的放大率,并与计算出的放大率作比 较。
实验内容
自组显微镜
1. 小照明光源:SZ-50 2. 干版架:SZ-12 3. 分划版:1/10 mm 4. 二维架:SZ-07 5. 物镜Lo: fo=45 mm 6. 二维调节架:SZ-07 7. 三维调节架:SZ-16 8. 目镜Le: fe =29 mm 9. 45°玻璃架:SZ-45 10.升降调节座:SZ-03 11.双棱镜架:SZ-41
显微镜原理
物体位于物镜(objective)前方,离开物镜的距离大于物镜 的焦距,但小于两倍物镜焦距。
经物镜以后,物体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I1。I1靠近目 镜(eyepiece)焦点Fe的位置上,再经目镜放大为虚像I2后 供眼睛观察。
计算放大率:
M
l f0
Hale Waihona Puke 25 cm fe实验内容
显微镜实验 光源,微尺,透镜架,物镜,目镜,三维平移 底座,升降调节架,毫米尺,双棱镜架等。
望远镜原理
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将无限远的物成实像 与焦平面,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 因此目镜将物镜所成的实像放大到无穷远。
望远镜原理
放大率计算公式:
y
M
f2 f1
y f1 f2